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20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
1、美国再工业化之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启示
2012-05-07 来源:中华工控网
[内容速览] 赵刚,清华大学博士后,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地缘战略与国家安全、能源战略、科技外交、科技与创新政策等。
他提出的地缘科技学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曾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
发表文章百余篇,著有《地缘科技学》、《地缘科技学与国家安全》和《科技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等多部著作,译著有《石油战争》、《粮食危机》。
制造业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都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
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制造业通过不断吸收微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生物、航空航天、环保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不断向先进制造业进行转变。
2009年11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指出,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发出了向实体经济回归的信号。
这表明在当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已充分认识到不能依赖于金融创新和信贷消费拉动经济,开始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再工业化”已成为美国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解决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工业转型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的重要段。
《“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完成,正在等待国务院批准。
据参与起草《规划》的权威人士透露,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在发展方向上着眼五个细分行业: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智能装备。
《规划》预计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年销售产值将在6万亿元以上;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30%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深入剖析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特点和措施,从而提出对于我国现阶段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若干启示。
何谓“再工业化”?
“再工业化”是20世纪70年代针对德国的鲁尔地区、法国的洛林地区、美国的东北部地区和日本的九州地区等重工业基地的改造问题提出来的,主要是重化工业基地的产业改造和重新振兴问题。
80年代初期,“再工业化”主要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速固定资产更新换代;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再工业化”主要强调产业的结构向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度高转型;21世纪的今天,“再工业化”主要是通过政府行为复苏制造业等实体经济。
当前,全球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和变革,新兴产业将是未来工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可能成为下一轮全球经济繁荣的支撑点。
装备制造业是新兴产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其发展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新兴产业是否可以健康快速的发展。
因此,这必将是“再工业化”的一个主攻方向。
从长期来看,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各国需要加大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推动新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从短期来看,对新兴产业的投资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概述
为了发展先进制造业,美国推行“再工业化”战略,力图重振本土工业,寻找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通过产业升级化解高成本压力,实现经济的复苏。
实行“再工业化”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政策转变就能够完成,美国将面临很多问题,很多制造企业难以消化高额的成本和技术创新的巨大投资花费。
为了保障“再工业化”战略的顺利实施,美国已推出了一些相互配合的政策和措施,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力图加快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以推动美国经济走向复苏。
首先,加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
虽然在全球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一直比较高,但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
过度依赖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使美国在此次危机中受到了沉重打击,市场大幅萎缩,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作用重新凸现出来,受到了美国各界的重点关注。
先进制造业包含了精益生产、准时生产、清洁生产、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虚拟制造、绿色制造等众多先进模式,不仅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带来一场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提高经济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从而扭转美国当前严重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倒挂现象。
目前,美国为了重塑制造业的优势地位,向实体经济转型,采取了诸多措施:加强振兴制造业的有关立法工作;鼓励制造业研发创新及产业化;大力培育新兴先进制造业;为制造业提供积极的金融支持等。
其次,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签署《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推出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基建和科研、教育、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医疗信息化、环境保护等成为投资的重点。
2010年,美国在清洁能源技术和产业、医疗卫生领域、环境与气候变化、信息通信领域和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计划与政策措施。
第三,鼓励科技创新。
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并没有因此而大幅度减少研发投入。
国会公布的《2009年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的草案包含增加133亿美元科技投入,其中研究和开发99亿美元,研究和开发设施设备34亿美元。
2010财年联邦部门研发拨款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科学办公室和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基础研究主体的研发拨款朝着十年内翻番的目标稳步前进。
美国对具有国家战略价值的新兴产业投入了巨资,借助于税收补贴等手段,利用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本在这些领域的投资。
美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民用空间项目计划,组建公私合营企业探索清洁煤技术的商业化模式,鼓励私人投资进入宽带服务领域等,意在推动民间参与科技开发和利用,以保持美国的创新活力和经济增长。
又次,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美国把中小企业视为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主体力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2009年3月16日,奥巴马宣布计划从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中划拨部分款项(约7.3亿美元)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2009年10月21日,奥巴马宣布一项支持小企业发展的新计划,以帮助小企业渡过信贷紧缩难关。
2009年12月11日,奥巴马政府计划将7000亿美元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的剩余资金用于扶持小企业,旨在遏制失业率高企带来的政治和经济不良后果;还准备要求国会对TARP进行修正,放宽将施加给小企业贷款机构的薪资限制及其他限制。
美国政府还多次敦促美国银行为那些有可能增加就业机会的小企业提供更多贷款。
最后,重视产学研。
2011年,奥巴马总统推出了“高端制造合作伙伴”(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AMP)计划。
该计划由道氏化学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领导实施,而非政府部门直接负责实施,主要致力于四方面的工作:建设国家安全关键产业的国内制造能力;缩短先进材料从开发到推广应用的时间;投资新一代机器人;开发创新型的节能制造工艺。
可见,这是美国官产学研协同作战振兴制造业的一项重大举措。
对于我国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若干启示
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一方面将对我国的工业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将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意义。
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提高先进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新兴产业的投入,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以应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挑战。
首先,须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所发生的深刻变革,迫切要求我国经济增长要转移到依靠先进制造业的进步上来,要求制造业要加快结构调整并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
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培育和发展将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装备和服务支持。
尽管我国已是一个装备制造业大国,但是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一些高端制造装备,如半导体,包括电子信息产业的加工设备、深水海洋和石油装备、百万吨乙烯装置中大型压缩机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高端自动控制系统如飞机导航仪器仪表,高速列车的刹车系统基本上由国外垄断。
因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须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其次,基次加大科研投入,建立技术创新的推动机制美国“再工业化”的本质之一是强调和重视科技的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
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而言,由于其产品和工艺的复杂性,技术研发的周期长,成本高而且风险很大,因此技术结构升级是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的核心和主要动因,必须加强我国装备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行业已经陷入了一种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在《我国装备制造业是否能引领世界》的一文中指出,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薄弱,高端装备制造呈现失守困局,尚不具备引领世界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潮流的能力。
目前国内的装备制造业不能生产大型民用飞机、深水海洋石油装备,90%的高档数控机床、95%的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依赖进口,工厂自动控制系统、科学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对外依存度达70%。
可见,只有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中国制造业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与美国等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展开竞争,并推动未来经济长久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再次,共同加大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扶持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尤其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
但是基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需要培育核心企业,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
规模生产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我国政府需要有选择地重点扶持一些大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组建大型装备企业集团,运用各种经济财税立法政策,推动企业并购重组,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形成装备制造业集群。
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因为很多中小企业在基础工艺、基础元器件等方面对大企业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因此,我国需要借鉴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小企业扶持的做法,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促进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和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与创新,从而促进整个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
最后,推动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联盟美国“再工业化”战略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国立科研机构、大学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并推动化学家、物理学家、材料学家、机械工程师和微生物学家等之间的交流合作。
如ARPA-E项目基本上都是采取由2个以上单位合作的方式来实施的,合作单位主要来自大学、企业和国家实验室,合作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产学研三方结合的,有大学与大学、大学与企业,或企业与国家实验室等合作研发的。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于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这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战略研究,探索积极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实质性的产业战略联盟,逐步形成一套国际化、规范化、流程化和市场化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11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报告。
2、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将超过6万亿元
2012-05-08 来源:新华社
新华网北京5月7日电(记者刘菊花)工业和信息化部7日发布《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8%,国际市场份额大幅度增加。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仍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基础配套能力发展滞后,装备主机面临“空壳化”;产品可靠性低,产业链高端缺位;产业规模小,市场满足率低;产业体系不健全,相关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等。
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技术创新体系,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5%,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和知名品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
规划提出,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基本掌握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当前金融危机使工业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下一代新能源、智慧地球等发展路线,瞄准高端制造领域和新兴产业,谋求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从国内看,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对装备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工信部这位负责人表示,未来5至1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3、立足创新“十二五”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冲击6万亿
2011-12-29 来源:中国工业报
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中,有90%的高档数控机床依赖进口、有95%的高档数控系统依赖进口,智能装备的对外依存度也高达70%。
还有大部分机器人和工厂自动控制系统依赖进口,工厂自动控制系统、科学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基本由国外垄断。
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万亿元,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约1.6万亿元,占装备制造业的8%左右。
在我国装备制造的三大产业中,机床工具业产值达到3922亿元,但其高端产品比重只占30%;仪器仪表业产值3945亿元,其高端产品的比重只有18%;比例最低的是通用基础件工业,产值是4600亿元,而其中高端产品的比重只占到5%。
两组数据将我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尴尬处境暴露无疑。
日前,《中国政策论坛》邀请工信部领导、专家学者、企业精英共同探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如何发展,业界人士一致认为,自主创新是发展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必由之路。
戒备之心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表示,“装备制造强国对于中国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非常提防的。
他们一方面在我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中低端产品方面用贸易保护措施来削弱我们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不但越来越不愿向我们转让技术,而且仍然在高性能机床上对我们有严格的出口限制。
为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高端装备制造业靠别人不行。
”
据统计,2010年我国进口机械设备2553亿美元,2011年预计会超过3000亿美元。
我国在高端装备领域与国外差距还比较大。
我国与日本机械设备进出口逆差高达500亿美元,与德国逆差高达400亿美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吴劲风用亲身经历讲述了美国封锁我们的蛮横劲。
自1999年至今,美国政府一直通过国务院的ITAR(国际武器交易规则),禁止美国制造,包括含有美国部件的卫星用中国火箭发射,因为欧洲和包括日本公司在内的多数卫星制造商都至少采用部分美国部件,因此这实际上阻止了中国进入全球商业发射市场。
通过多年的实践,航天科技才通过与欧洲的合作打破这一封锁。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表示,30年来,为什么我们引进技术,合资合作越来越困难?因为以前我们买的是国外二流、三流的技术。
因此,现在要买肯定就买世界一流的技术。
但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会把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卖给我们。
我国工业经济已发展到了较高阶段,已经不能靠引进技术和合资合作来发展,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主发展,这是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发展的根本途径。
卡脖之痛
苏波指出,通过30年的发展,尽管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一些关键领域差距还很大。
比如核电装备里的关键零部件和控制系统仍然要依靠进口。
还有燃气轮机,其中最核心的高温燃烧室,国外不但不卖给我们,连合资工厂都不在国内建,让你永远无法掌握其核心技术。
以最能体现核心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的专利数来说,以工程机械行业为例,美国卡特比勒公司有专利11000多个,国内的中联重科只有500多个;以发电设备行业为例,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专利有12000
多个,我国哈电只有300多个。
上述数字说明我国许多装备自己的核心技术很少,而专利少最核心的原因是技术创新能力差,而且创新意识也不够。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表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为2%,而国际上的企业基本超过10%,有的达到30%。
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的60%是买软件、买仪器,而欧美先进装备制造企业60%的研发投入在设计、试验等自主研发上。
我国核心基础件的寿命和可靠性与国外对比,国产的寿命是国外同类产品的1/3或1/2。
在海洋工程装备方面,为大型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做配套的装备,目前数量只占8%,价值只占3%。
蔡惟慈表示,从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来看,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但高端装备制造的实力,我们还不行。
国际公认的高端装备制造强国还是美国,德国、日本。
美国在航空航天、燃气轮机、工程机械和智能测控装置方面;德国和日本在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和液压件方面世界领先。
另外,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瑞典等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的局部领域也明显超过我国。
如瑞典的轴承、法国的核电装备等。
“瓶颈”之多
蔡惟慈认为,装备制造强国为什么能明显领先我国,因为他们在战略上非常重视高端装备的发展,非常重视研发方面的投入,以此引领了高端装备制造的方向。
同时,他们非常重视核心关键零部件和智能测控装置的发展。
这些国家具有很强的大型成套装备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掌握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和整体设计的主动权。
“以西屋公司三代核电AP1000来说。
虽然第一套装备是在中国制造,但设计和标准都是由西屋公司来制定,现阶段,我们只能做个参与者。
”
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名誉理事长奚家成也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瓶颈集中在核心技术缺失,同时,除产品开发是重要的瓶颈以外,还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生产制造技术;二是关键功能部件和重要基础件;三是先进的生产模式和信息化的全过程生产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系统。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史坚忠认为,制约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瓶颈很多,产业体系不健全也是个重要原因。
现在表面上看是产品、企业的竞争,背地里实际上是产业链的竞争,我们国内完整产业链的构建还有很大的缺失。
为什么我们引进了那么多技术,而核心技术没有突破?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总顾问屈贤明认为,“国家在装备制造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取向上出现了偏差,我们买技术有钱,消化吸收没钱。
我国买技术花1元钱,在消化吸收上我们只花了0.26~0.36元,而德国是1∶3.3,日本是3~7倍。
”
首台之功
我国在高端装备领域之所以能屡屡突破,首台首套工程功不可没。
近年来,我国将装备制造业自主化的关键问题———首台(套)设备的使用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并提出建立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机制。
此举对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化水平,推动产业升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与会专家强烈呼吁,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尤其要重视支持国产装备的首台首套的研发。
屈贤明表示,“高端装备现在面临首台(套)应用难的问题。
我们很多高端装备制造难度比较大,技术含量比较高。
用户应用产品有很多顾虑。
我们制造企业要把产品做到可靠还便宜,另外政策上还要有一些导向。
”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刚认为,“制造企业与用户的交流很不够也是个问题,我在与沈飞和成飞老总交流时发现,很多设备我们能做,但由于信息沟通不够,不了解用户的需求。
或者说很多用户的注意力在‘外面’,我们需要机会。
”
苏波指出,我们国内确实存在制造和使用“两张皮”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存在,实际上制造和使用格局的形成有历史渊源,到现在还存在,所以在国家政策里重点体现推动首台首套的应用。
吴劲风希望在国内的采购中,尤其是财政拨款的政府采购要向国产设备倾斜。
政策要继续支持国有和民营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