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
制约我国消费需求提升的因素和对策
制约我国消费需求提升的因素和对策[摘要]:扩大内需,应从激活消费市场着手,带动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
本文从收入、未来预期、产品结构、体制、消费信贷等方面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消费需求原因对策一、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因素1.收入因素。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消费需求增长举步维艰。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下岗职工日益增多,消费品市场出现萎缩,农副产品价格跌落,农民负担过重,乡镇企业生产滑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减慢。
收入差别大,消费需求不均衡。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另一方面,由于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小于低收入者,他们手中有钱,但已达较高消费水平,而真正需要更多地进行基础消费的中低收入者恰恰没钱。
出现了“想买东西的没钱,有钱的却不想买东西”的现象。
2.未来预期因素。
从收入预期看,大量工人下岗,国企亏损加大,使居民对未来收入上升持悲观态度,影响现期消费减少。
从支出预期看,随着我国医疗制度、失业保险制度、住房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城市居民深切感受到过去那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会再有了。
这些改革措施的出台和深化,增添了人们对未来的担忧,使得个人收入与支出模式作出相应调整。
居民未来消费支出预期增加,造成了储蓄倾向增加而消费倾向下降。
3.产品结构因素。
在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后,总量矛盾已趋缓解,结构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各地重复建设,数量大为膨胀,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趋同化,造成过度竞争,导致商品短缺与积压并存,资金、资源的紧张与浪费同在,相当部分社会生产不能形成有效的供给,造成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库存积压严重;另一方面,我国当前供需结构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为供给结构的不适应,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不合理,结构升级滞后是制约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4.体制因素(1)国有单位中“公款消费”现象带来隐形社会分配不公,造成巨额财税收入流失,对个人消费产生了巨大的抑制作用。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1.3生活消费与经济发展课件【优质ppt版本】
(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 答题要素:消费的作用+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生产目 的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 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④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 活需要。
解析:“团购,指认识或不认识的消费者联合起来,加大与商 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说明人们的消费 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故 D 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C 不 符合题意,均排除。
答案:D
猜想 3 结合“供给侧改革”,考查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4.“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 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供 给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 ) A.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 D.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3 盲点清除 1.要反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要避免贷款消费。 () (2016·江苏卷,7AB)
提示:× 标新立异的消费并非都不可取,我们要辩证地看待, 而不应全盘否定;贷款消费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是可以的,也不应 一概否定。
2.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导致居民消费以享受型 为主。( )
(2)①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增收能力,进而提高农 民的消费能力。②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民消费 预期。
答题模板 2 有关“提高消费水平”的命题
我国居民消费外流的原因与对策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0522017年6月 我国居民消费外流的原因与对策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林慧敏摘 要:近三年来,我国出境游人数和购买力蝉联世界第一,跨境电商、海外代购的数量增长也令人瞩目,这反映出我国严重的消费外流问题,主要原因是我国缺少高质量的商品市场,供给侧的四大要素没有得到最优配置,造成供需错配,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本文基于消费市场现状并结合查阅相关资料和微宏观经济学知识,分析了消费外流的原因、影响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
只有改进我国产品质量,促进我国创新,改善购物环境,优化供给结构,扭转错误的消费观,才能增强我国消费品的竞争力,缓冲消费外流现状,使消费转为内流型,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消费外流 日用品 奢侈品 高质量 供给侧改革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b)-052-021 我国居民消费外流现状近年来,我国的境外消费逐步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海外购物,这个曾经“高大上”的事,已经走进了越来越多普通人的生活。
许多中国游客在通过旅游接触过海外商品后,再通过互联网网购、代购逐渐转向了海外。
过去,中国游客出国购物多选择价差较大的高端名品,而现在,面膜、牙膏等日用品也已成为中国游客瞄准的对象。
2014年境外消费规模高达1648亿美元,占全球境外消费市场份额的10%以上,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2 我国居民消费外流的影响大量的消费力外流,导致了国内需求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的衰退。
同时消费外流使得中国市场受到严重的冲击,使得中国供给市场愈发不景气,无法收到相应的收益,阻碍了消费者对创新型企业的信任,使得企业纷纷放弃创新和高质量产品的研发。
如果企业没有及时掌握市场的动向,不进行改革和发展,那么将很难生存下去。
3 我国居民消费外流的原因3.1 需求因素3.1.1 国内外价差大(1)税收《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显示,一块在内地售价为2700元的瑞士进口手表,包含了17%的增值税392元,30%的消费税623元,11%的关税267元。
如何才能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中国经济周刊 CHINA ECONOMIC WEEKLY两会聚焦522021两会特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扩大内需,是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项战略任务。
从深层次看,“完整内需体系”是嵌入国内大循环的一个新概念,是中国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新命题。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适配性地扩大内需,须以改革为动力,并纳入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之中。
“在过去,主要是‘温饱型’的需求,有吃有穿有住;而在当前及今后,随着我国人均GDP 不断提高,基于生活品质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就意味着,人们对日常生活的需求不仅要求品质上提高,范围上也在扩大,要求好山好水好空气,对各种社会基础设施,城乡公共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刘尚希认为,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需要有效如何才能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燕︱全国两会报道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并形成合力。
“从整个需求体系来讲,过去我们讲三驾马车是非常必要的,主要分析投资、消费、出口在经济增长当中的贡献率。
现在我国提出要构建新发展格局,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分析内需中究竟要提高哪些方面。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指出,扩大内需中更重要的,是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邵志清同样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需要调整原来对传统“三驾马车”的依赖。
邵志清说,从外部环境来说,过去几年,我们经受了贸易摩擦、疫情冲击等影响,国际大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从国内看,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
2021年高考政治主观题专项训练:生活与消费
例题:例1.(2019·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提取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曾经是一个贫困的农业镇,2006年前主要从事废旧塑料回收和加工,生态环境不堪重负。
从2007年第一个开家具淘宝店的农户尝到甜头起,年轻人纷纷加入了“淘宝大军”,开启电商创业大幕。
随着市场的变化,该镇电商经营模式经历了从赚取购销差价到产销结合、自产自销,再到重视创意和知识产权三个阶段。
为使电商企业健康发展,睢宁县政府开展了产品质量提升和环保达标活动,对信用良好的电商给予专项财政支持。
2008至2017年,全镇工业总产值以年均16.7%的速度持续增长,物流、商贸等相关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沙集正成为一个富裕美丽的新沙集。
(2)运用商品二因素知识,说明电商企业为什么要重视商品质量。
例2.(2018年高考全国1文综政治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内掀起了马拉松热。
2011年中国马拉松赛事仅有22场,2017年增长到1100场。
据预测,2020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将达1900场。
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数多、涉及领域广。
2017年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次超过500万,覆盖全国234个城市,赛事带动安保、保健、住宿、餐饮、旅行、体育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
据测算,2017年全国马拉松主办方的直接营业收入超过270亿元,主办城市的间接收入超过1350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
模拟卷1.(2017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场硬仗。
为保障玉米的生产和供给,我国长期实行保护价(对农产品规定最低价)收购种植农户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
2012年以来,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国内玉米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造成了国内玉米库存高企和正常流通受阻。
2016年,国家发改委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我国玉米主产区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种植)补贴”的新机制,2016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比上一年出现下跌。
以稳预期、促投资、优供给为抓手合力扩大居民消费
以稳预期、促投资、优供给为抓手合力扩大居民消费作者:***来源:《唯实》2024年第04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居民消费占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江苏占比超七成,扩大居民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经济长期向好的关键,更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为进一步为扩大居民消费指明了方向。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居民消费发展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提高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活力、激发消费潜力,一揽子促进消费政策落地生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居民消费呈现规模持续壮大的向好趋势,但也凸显部分结构问题,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出现短期波动。
具体特征如下:居民消费持续扩大,但居民消费率总体偏低。
2012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落实扩大居民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全省居民消费持续增长。
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23》,2021年全省居民消费规模达42002.5亿元,为2012年的2.7倍,年均增长11.8%;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从2012年的67.8%提高至2021年的74.0%。
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增速大幅回落,2020—2021年居民消费两年平均增速下滑至5.8%,远低于2012—2019年的平均增速(13.6%)。
从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居民消费率)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此比重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从2012年的28.6%提高至2019年的38.1%,2020年、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分别降至35.4%、35.8%(见图1)。
但总体而言,江苏居民消费率仍然偏低,多年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60%以上)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55%以上),这与地区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观念,居民更加偏好储蓄,房贷、教育、医疗养老负担较重等综合因素密切相关。
考研政治生产与经济制度考点知识总结与典型习题
【知识延伸】区分两种“动力”
比较 性质
表现
作用 结果
生产为消费 创造动力
消费是生产的 最终目的和动力
决定作用
反作用
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提高,价格下降,刺激消 费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 的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生产改进商品性能等, 刺激消费欲望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 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 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具体表现
着眼点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生产过程的结束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 级起着导向作用
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 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带动作用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 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
力的质量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作用
(3)结论: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是第二位 的,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动力,但不能认为二者相互决定。因此既要反 对重生产、轻消费,也要反对盲目的超前消费,更要反对铺张浪费。
【提醒】(1)个体经济不存在雇佣劳动,私营经济以雇佣劳动为基 础;(2)三资企业不等于外资经济,其中的外商投资部分才属于外资经 济;(3)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
4.混合所有制经济
特点 地位 作用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 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 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决定 因素
现实 意义
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 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三个“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 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及措施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及措施
原因:
1.薪酬水平较低:当前我国地区居民薪酬水平偏低,购买力下降,很
多人收入微薄,无法满足其对家居用品、消费电子产品、旅游等消费需求。
2.生活节奏加快: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繁重的工作压力使居民消
费心理降低,消费需求减少。
3.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从而影响着居民的消费需求。
通过统计,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明显低于其它年龄段的消费者,从而降低了
居民消费需求。
措施:
1.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如通过改革
就业机制、改善就业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居民消费需求。
2.加强居民消费教育:政府可以加强居民消费教育,增强居民消费觉悟,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激发居民的消费欲望,从而提升居民消费需求。
3.加大消费补贴政策:政府可以加强对低收入居民的补贴消费政策,
以提高居民消费需求。
4.促进社会和谐:政府要促进社会和谐,减轻人民生活权利的不等式,保护中低收入居民,从而激发居民消费欲望,提高居民消费需求。
高中政治: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与措施
高中政治: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与措施
(1)原因
答题要素:消费作用+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生产目的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④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措施
答题要素:国家(发展经济、宏观调控、收入公平、社会保障、消费环境)+企业+个人
①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
完善收入分
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②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③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扩大内需的原因
扩大内需的原因
扩大内需是一种经济政策手段,旨在通过增加国内居民和企业的支出,促进国内生产和经济增长。
以下是一些推动扩大内需的原因: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可以刺激国内生产和服务业的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它有助于提高国家整体的生产水平。
应对外部冲击:面对国际经济波动、贸易摩擦或其他外部冲击时,扩大内需可以减轻国家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提高经济的自主性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就业机会:扩大内需通常伴随着企业生产和服务的增加,这有助于提高就业水平。
增加就业机会有助于改善社会稳定,并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提升消费水平:通过扩大内需,可以提高居民的购买力,促使更多的人参与消费。
这对于提升整体消费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是有益的。
减少过剩产能:在一些情况下,国家可能面临过剩产能的问题,扩大内需可以帮助吸收这些过剩产能,防止经济资源浪费。
促进创新和科技发展:高需求环境下,企业通常更愿意投资于创新和技术升级,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推动科技和产业升级。
社会福利提升: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就业状况,扩大内需可以有助于改善社会福利和减少贫困率。
政府和经济决策者通常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社会保障体系等手段来推动扩大内需的目标。
然而,需要谨慎平衡,防止因过度扩大内需而导致通货膨胀或其他不良经济后果。
1。
县扩大居民消费难点及对策分析
县扩大居民消费难点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居民消费的需求也日益扩大。
然而,在县域居民消费扩大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难点,如消费观念相对滞后、消费场所和产品相对匮乏、消费环境亟待改善等。
针对这些难点,可采取一些对策,以促进县域居民消费的发展。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消费观念相对滞后在一些县域地区,由于长期受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居民的消费观念相对滞后。
他们习惯于节俭和存钱,对于消费品的追求并不积极。
面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消费教育。
通过开展消费知识宣传活动,提升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理念。
可以在社区举办消费教育讲座,组织消费者讨论会,增强居民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技能。
2.推广消费文化。
通过举办消费文化活动,鼓励居民参与消费。
可以组织消费者影响力评选活动,表彰消费模范,树立积极向上的消费氛围。
二、消费场所和产品相对匮乏在一些县域地区,消费场所和产品相对匮乏,居民难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1.引进知名品牌。
鼓励知名品牌进驻县域地区,提高居民的消费选择。
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场地配套等方式,吸引知名品牌进驻县域地区开设门店。
2.加大对本地产品的支持。
鼓励县域居民消费本土产品,提高本地产品的竞争力。
可以通过开展本地产品展销会、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增加居民对本地产品的认同感和购买欲望。
三、消费环境亟待改善在一些县域地区,消费环境相对滞后,缺乏与现代化消费需求相适应的商业设施和服务。
为了改善消费环境,可采取以下对策:1.建设现代化商业设施。
加大对县域地区商业设施的投资力度,建设符合现代消费需求的商场、超市等购物场所。
可以引入先进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提高购物体验,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
2.加强服务培训。
培养和提升县域地区的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提供培训资金等方式,提高服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县扩大居民消费难点主要体现在消费观念滞后、消费场所和产品匮乏以及消费环境亟待改善等方面。
高中政治答题模板(全套)
高中政治答题模板(全套)高中政治答题模板1、价格变化的原因及稳定物价的措施和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价格变化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商品的价值决定、供求关系、纸币发行量、市场缺陷和国家经济政策等。
为了稳定物价,可以采取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商品供给、合理控制纸币发行量、加强市场监管、宏观调控和降低流通成本等措施。
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包括价格上涨对人们生活水平的影响、弥补市场调节不足、防止通货膨胀和尊重市场规律等。
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与措施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为了扩大消费需求,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力、保持物价稳定、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措施来提高居民收入、调节社会收入差距、提高消费信心和升级消费结构。
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企业应该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个人应该通过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应该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品质产品。
同时,企业也应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同时,我们也需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也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应该加强再分配调解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解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同时,政府也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比重,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⑶消费领域①推动消费升级,促进消费结构优化。
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原因
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原因1.引言1.1 概述概述: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是指农村居民在购买衣着商品时所花费的费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衣着的消费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的原因,以期更好地了解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和需求动态。
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逐渐增加,对于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的衣着需求也增长了。
过去,农村居民更多地注重耐用性强的衣物,而如今,他们对时尚元素和个性化的追求也日益增加,因此需要购买更多的时尚衣物。
其次,城乡差距的缩小也使得农村居民更容易接触到城市流行的衣着风格和潮流趋势。
媒体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农村居民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时尚信息,并且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和购买他们喜欢的时尚单品。
这也导致了农村居民对衣着的消费支出增加,以满足他们对时尚品味的追求。
此外,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
过去,农村居民主要注重实用和经济性,更多地考虑到物品的使用寿命和价格因素。
然而,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开始更加注重品质和品牌,他们更加愿意为高质量的衣着消费支出更多的金钱。
最后,政府的扶持政策也促进了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的增加。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支持力度,通过农村电商、农民合作社等渠道,打破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消费壁垒,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优质的衣着选择。
综上所述,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的原因主要包括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提高、城乡差距的缩小、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政府的扶持政策等多个方面。
随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农村衣着市场也将蓬勃发展,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所使用的组织和安排方法,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研究对象——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支出原因。
扩大我国内需的原因和策略
扩大我国内需的原因和策略我国经济的内需扩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内需扩大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红利、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和降低依赖进出口。
首先,人口红利是内需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从而促进了内需的扩大。
其次,消费升级也是内需扩大的原因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
消费者对品质、品牌、服务和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了内需的扩大。
再次,产业升级是内需扩大的原因之一、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的消费需求不断涌现。
比如互联网、新能源、高科技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内需的扩大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另外,增加就业机会也是内需扩大的原因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转型升级,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增加就业机会可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而刺激内需的扩大。
最后,降低依赖进出口也是内需扩大的原因之一、我国经济长期依赖出口贸易,这导致我国对外需求的敏感性较高。
通过扩大内需,可以减少对外需求的依赖,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针对内需扩大的策略,首先需要加大消费政策的支持力度。
通过减税降费、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激励居民增加消费,推动内需的扩大。
此外,还可以推动消费者信心的提升,加大对居民消费的引导和培育。
其次,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提高投资对内需的拉动效应。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内需的质量和效益。
此外,还可以加强就业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和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内需的扩大。
同时,还要加强区域发展的协调,促进各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提高内需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要加强国内市场监管和服务的建设,提升市场环境的公平竞争性,增强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为内需的扩大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及成因_对策分析
不同居民群体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就 利的影响 。
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刺激消费 。
银行居民存款占有比例分析 , 大约 10 -
三 、有效启动居民消费的建议
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指在经济发展和产业
20 %的储户拥有存款的 80 %以上 , 其余
为刺激居民消费 , 国家采取降息政 结构演变过程中 ,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I 地产品结构雷同及大量无效供给 ; 又因为
经 我国消费品生产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 、产 济 纵 品结构的升级时期 ,这一升级对我国的生 横 产企业来说 , 资金投入过大 , 技术取得代
立 , 随着医疗 、住房 、养老 、子女教育等多 项改革推进 , 人们宁愿低息储蓄 , 从而抑 制了即期消费 。
⑤我国居民消费习惯的影响 。从消费
“软着陆”。但随着过热经济的冷却 ,价格 致使中西部地区居民购买力较低 ,造成商 生活标准 ; 适当提高公务员 、事业单位职
由暴涨向均衡价格回落 , 致使物价下滑 , 品市场相对狭小 。1998 年 ,中西部人口占 工工资 ;加快国企改革 ,增强效益 ,提高工
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也在逐步放慢 ,从而使 全国人口近 60 % ,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 薪阶层收入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费的影响因素看 , 消费者未来收入和未 O 来支出的变化预期严重影响到即期消费 N
需求 。从近期经济发展看 , 1992 - 1994 G
年 , 我国发生过连续 3 年两位数的严重 H 通货膨胀 , 造成消费过热 。为此国家采 E 取了一系列抑制经济 “过度 、盲目”发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⑴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
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⑷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⑸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途径或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措施国家:(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⑵加强宏观调控,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物价稳定。
⑶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⑷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⑸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面向市场,及时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分配。
个人:要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科学的消费心理,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产品和服务质量理论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生产者要重视产品质量)。
2.企业要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关系到企业的成败3.生产者要遵守市场交易的诚实守信原则(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5.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产品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市场的自发性等缺陷导致的)。
6.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企业要坚持以质取胜,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专题二经济生活之生产、劳动与经营企业生产与经营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创立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如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竞争优势。
)附加自主创新企业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学含量,打造自主品牌2.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3.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增加利润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自觉遵守市场交易规则4.兼并破产:(1)要通过强强联合、企业兼并重组,实现优势互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2)发挥规模经济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带动产业发展,产值增加。
5. 社会责任: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市场道德,保护环境,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监督,支持慈善事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6. 要依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规模,产量、调节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7.要完善分配方式,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利益关系,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8.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际竞争力(国际品牌)9.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信息化工业化道路,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设“两型”企业。
国家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产业优势原理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3.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大科技投入4.加强宏观调控适时的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保护企业与职工合法利益,加强监管力度,整顿市场秩序6.完善分配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7.坚持与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营资本进入xx行业,形成多元共存,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引导支持企业联合兼改)。
一方面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个体经济、民营(草根经济)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作用。
怎样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答:①要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②民营经济在吸收社会资金、发展生产、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促进就业、增加国家税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作用怎样大力发展非公制经济、民营经济?(或问中小企业)1.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保证各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共同承担社会责任2.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为民营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3.政府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民营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4.民营企业要面向市场,优化产品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国有经济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意义: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影响力,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增值保值)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和方法⑴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培训;⑵国家:①要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中小企业;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为创业提供政策优惠,完善法律法规,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⑶劳动者:①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要努力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转变就业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②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能力。
⑷企业: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的就业环境。
正确认识中小企业融资难1)国家为何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①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利于保障企业资金来源,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③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扩大和促进就业。
④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国家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①加强宏观调控,给予中小企业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
②推动中小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③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多种途径的融资渠道。
④坚持和完善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优化资本分配机制。
⑤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引进外资,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制度保障1.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能够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2. 基本经济制度,即所有制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 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 社会信用制度。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⑴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扩大就业。
⑵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制度保证。
⑶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逐步提高最低工作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⑷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⑸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即收入差距的表现)与应对措施(即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差距的表现区域收入差距(主要指东西部收入差距):统筹区域发展行业收入差距(主要指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加强对垄断行业的改革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财政对保障人民生活的支出力度,由“国富”向“民富”转变财政收入1.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2.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3.分配政策:财政收入过多,不利于企业生产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不利于收入增加财政收入过少,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与民生问题):财政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众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支持某些行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电信、水利设施)、地区(中西部)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表现如:财政加强对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对行政管理与国防的投资;对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支出。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与宏观调控):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供大于求即通货紧缩)时,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增发国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在经济过热、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供小于求即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减发国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