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浅议
[摘要摘要]:鉴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但要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能适应区域经济在发展中行业变化、产业结构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形成与区域经济相互融合、良性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是高等教育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字关键词]: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2)20- 0284 -01
“人才”与“发展”是一个既辩证又统一的关系,历来被许多专家学者作为研究的课题。
1.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现状
1.1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不可否认,国家通过十多年的高等教育扩招这一方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高层次高素质人才。
但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特别是高等教育,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还比较陈旧和保守,尽管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还是满足不了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我们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经常是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这种尴尬状况。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高等教育规模既然扩张了而且是一直持续,这就必然导致高等院校在校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其结果必然导致高等院校学生
的多样化,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精英教育阶段的那种统一标准来衡量全体学生,就不得不说现阶段的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有所下降了。
(当然如果我们以大众化教育的标准来衡量我国现阶段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也许情况就不一样了)。
其次,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规模的日渐扩大,也将引起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整个大学教育学位体系中地位的变化。
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大学专门教育中的高级阶段,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硕士研究生教育可能变成向其他学位或者高一级学位过渡的发展,比如说变成向攻读博士学位的准备阶段,这就有可能引起其在实际应用方面教育质量的下降。
因为我国的硕士生教育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而我国博士的培养目标是研究性人才,它注重理论和技术上的创新。
所以从以上两方面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有所降低了。
1.2与国际比较的来看,各国和地区对大学本科以上层次应用性人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应培养桥梁式和中间性的实用人才。
从我国试办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情况来看,各校的培养目标各有不同,有些定位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有些定位为“面向现代社会的高薪技术产业、工业、服务业等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维持工作正常运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等技术型人才”。
但是,这些都没有突出人才的桥梁式定位,也没有弄清楚到底是培养技术型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或是工程型人才。
目前培养目标还比较模糊,需要进一步细化,以使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顺利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而不产生脱
节。
2.现阶段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才不但要不断扩散新成果、开拓新领域,更要自我加压,自我拓展,成为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所以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应该更加着重于对人才数量、人才质量、人才专业类型这三个方面的要求:
2.1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数量要求。
人才的数量必须与经济发展的规模相适应,这是于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相符合的。
从国外情况看,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尽管人才数量较多,仍然满足不了其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经济不发达国家,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更需要不断扩大人才数量。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人才数量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仍严重存在,所以政府对于人才资源的开发仍旧任重道远。
2.2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质量要求。
人才质量的高低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高低是成正比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人才的质量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人才的质量普遍较低,整个人才队伍中以中初级为主,高级人才在人才队伍中的比重大大低于国外经济发达国家水平,一专多能、全方位发展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更是严重不足。
我国人才队伍的这种状况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很不相称,所以说抓紧培养高级人才,特别是复合型高级人才,提高整个人才队伍的质量,已成
为我国人才培养的头等大事。
2.3经济发展对人才专业类型的要求。
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数量要求和质量要求一样,人才的专业类型要求也必须与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既不能造成人才无用武之地或者专业不对口,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导致大量人才聚集浪费,又不能使得地区经济发展无人才可用的尴尬境地。
因此,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3.优化教育结构以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目前,我国政府在公共教育投资上面临双重压力:一是居民对公共教育投资上的需求强烈与政府财政紧约束之间的矛盾;二是对公共教育投资怎么在不同层次、类型教育上进行更有效分配的选择。
所以,在充分保证基础义务教育公共资助的前提下,政府应该采取人力资源投资市场化与公共教育投资重点化的政策取向,各高校要根据经济发展阶段适时调整培养模式。
首先,加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力度。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是公共教育政策的支持重点。
因为基础学科研究、高尖端技术研究领域的知识创新等,可以对社会具有较大的正外部效应,能够使社会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得到增长,因此,政府可以利用公共资助来纠正市场失灵,例如让公立高校担负精英教育之责。
而作为高校,则应采取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受教育者的创新技能不断得到增强。
其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该走市场化道路,并且要调整培养
模式。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像普通技能训练等类型的人才,正如索洛模型中的储蓄率效应一样,对社会只有产出的水平效应,没有长期增长效应,应该使教育投资市场化,如让民办高校担负培养大众化人才的责任。
这一类技能型院校要采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4.实用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人才培养目标与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要一致,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才能;具有自主学习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开放的意识、国际视野以及国际交往能力;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的综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的定位要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业务培养规格要兼顾学科性和职业性。
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高级人才,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应时刻把握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一致。
任何一个地方的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一些特色行业或领域。
这些特色行业或领域需要的人才类型应该成为高校的关注点。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出现,要适应高科技、大发展,大经济、就必须要有足够的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活跃在从事管理、生产、科研、经济等各个领域。
鉴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但要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能适应区域经济在发展中行业变化、产业结构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形成与区域经济相互融合、良性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是高等教育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骆克任.社会经济定量研究与spss和sas的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0-50.
[2)曹健,芮国强.研究生教育质量观:转变及重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