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湿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基于遥感技术的湿地分类与评价研究
![基于遥感技术的湿地分类与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a43e3e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0.png)
基于遥感技术的湿地分类与评价研究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湿地的分类与评价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的发展为湿地分类与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工具。
本论文将介绍遥感技术在湿地分类与评价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遥感技术在湿地分类中的应用湿地的分类是湿地监测与管理的基础,传统的湿地分类方法主要基于实地调查和制图,费时费力且缺乏时效性。
而遥感技术则可以通过获取卫星、航空和无人机遥感数据,结合数学模型和分类算法,对湿地进行快速、自动、定量的分类。
1. 遥感图像预处理遥感图像预处理是湿地分类的第一步,主要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
辐射校正用于保证图像的灰度值和目标微量讯息的一致性,大气校正通过剔除大气散射影响提高地物信息的获取精度,几何校正则通过重投影使得实地信息能够与图像信息相对应。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湿地分类的关键步骤。
遥感数据中包含了大量信息,不同波段和多光谱影像所提供的特征具有不同的分类能力,常用的包括反射率、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等。
特征提取通过对遥感数据进行数学和统计分析,提取代表湿地类型的特征参数。
3. 分类算法由于湿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分类算法的选择对于湿地分类结果至关重要。
常用的分类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最大似然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对提取的特征进行聚类和判定,将湿地图像进行分类。
二、遥感技术在湿地评价中的应用湿地评价主要是针对湿地健康状况和生态功能进行评估,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湿地面积、植被覆盖度、水体面积等参数的获取与分析。
1. 湿地健康状况评估湿地健康状况评估是湿地保护和恢复的基础。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不同时间点的湿地遥感数据,利用面积变化、植被指数等参数,评估湿地的健康状况和湿地面积的变化趋势。
2. 生态功能评估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功能的评估是湿地管理的重要课题。
如何使用遥感数据进行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
![如何使用遥感数据进行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3430ada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c.png)
如何使用遥感数据进行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湿地是地球上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为众多物种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也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湿地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并实施可持续的管理,遥感数据的应用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进行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
一、湿地资源调查的意义湿地资源调查旨在了解湿地分布、类型、面积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演变过程。
通过调查,我们能够掌握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参数,如湿地植被类型、水体质量、土壤盐碱化程度等,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制定相应的湿地保护措施。
二、遥感数据在湿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1. 湿地分类与变化监测遥感数据具有获取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信息的优势,使得湿地分类和变化监测成为可能。
通过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类算法,可以将湿地根据植被类型、水体辐射特征等进行分类,并掌握湿地的时空变化情况。
这为湿地资源管理提供了监测手段,及时发现湿地退化和破坏的迹象。
2. 湿地生态参数提取与分析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湿地的生态参数,如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植被生物量等。
这些参数反映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健康状况,有助于评估湿地的生态效益,并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遥感数据还可以用于湿地植被动态分析,比如监测植被的季节性变化和长期趋势,揭示湿地植被的生长规律。
3. 湿地水环境监测湿地的水环境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湿地水体的空间分布和水质参数等信息,如水体颜色、浊度、叶绿素浓度等。
通过连续监测和分析,可以追踪湿地水体的动态变化,掌握湿地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及时发现污染事件,为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
三、湿地资源保护的挑战与对策湿地资源保护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土地开发压力、水资源利用冲突、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等。
在这些挑战面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推动湿地资源的持续保护。
遥感湿地监测实施方案
![遥感湿地监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a7775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6.png)
遥感湿地监测实施方案一、引言。
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调节气候、减缓洪涝灾害等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干扰,湿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因此,对湿地的监测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的监测手段,对湿地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监测目标。
1. 湿地类型的识别和分类。
2. 湿地面积的变化监测。
3. 湿地生态环境的评估。
4. 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监测方法。
1. 遥感影像获取。
选择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包括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以获取湿地的空间信息。
2. 影像预处理。
对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几何校正、镶嵌拼接等预处理工作,以保证后续分析的准确性。
3. 湿地分类。
利用遥感图像解译技术,对湿地进行分类,包括湿地类型、湿地植被、湿地水体等。
4. 湿地变化监测。
通过对多期遥感影像进行比对分析,监测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包括湿地扩张、退化等。
5. 生态环境评估。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湿地植被指数、水体质量等信息,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评估。
6. 资源利用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监测湿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湿地农业、渔业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四、数据分析与应用。
1. 数据分析。
对获取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湿地分布图、变化图等。
2. 监测报告。
编制湿地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保护建议。
3. 决策支持。
将监测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五、结论。
遥感技术在湿地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加强遥感湿地监测实施方案的研究和应用,对湿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六、参考文献。
1. 王小明, 李华. 遥感在湿地监测中的应用[J]. 生态环境, 2018(3): 45-50.2. 张三, 李四. 湿地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研究[J]. 生态学杂志, 2017(2): 78-82.七、致谢。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99f7ab0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7.png)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或无人机等远离被观测对象的平台,通过感测和记录电磁波辐射,获取地表、大气和水体等方面的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水文水资源领域,遥感技术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以下将详细介绍其在不同方面的具体运用。
在水文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湖泊、河流和水库的水位和水流情况。
通过可见光和红外遥感图像,可以获取水体的边界和水体的温度分布情况,进而计算出水体的体积和水流速度。
这些数据对于河流洪水预警、水库水量控制和自然湖泊的水资源管理非常重要。
在水资源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和变化。
通过雷达和微波遥感技术,可以探测地下水位和水质情况,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地表水的蓄水情况,提供有关水库、湖泊和河流水资源的信息,为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水质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光学和近红外遥感技术监测水体的浊度、叶绿素含量、溶解有机物浓度等水质指标。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制作水体污染分布图,为制定水环境管理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水域植被覆盖和湿地分布情况。
通过红外和近红外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植被的光谱特征,进而计算出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
这些数据对于湿地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遥感数据的分辨率有限,无法获取细小水体和微观水文特征的准确信息。
遥感技术需要配合地面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和校正,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由于水文水资源的复杂性,仅依靠遥感技术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实地调查和监测。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实际运用,可以用于监测水位和水流、分布和变化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植被覆盖和湿地分布等方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应用效果,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支持。
基于遥感技术的湿地生态系统变化分析
![基于遥感技术的湿地生态系统变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1777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6.png)
基于遥感技术的湿地生态系统变化分析引言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正在面临严重的威胁和变化。
如何准确地监测和分析湿地的变化成为了保护和管理湿地的重要工作。
在这方面,遥感技术的应用为湿地生态系统变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一、遥感技术在湿地生态系统变化分析中的应用1. 遥感数据的获取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飞机上的传感器获取湿地的图像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多光谱、高光谱和雷达等多种类型,能够提供湿地不同层面的信息,如植被覆盖、水体变化、土壤湿度等。
这些数据是湿地生态系统变化分析的重要基础。
2. 湿地植被变化的监测湿地的植被状况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植被指数反映植被覆盖的程度,比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利用遥感数据对湿地植被的变化进行监测,例如通过遥感图像变化检测算法来分析湿地的动态变化,探究植被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的影响。
3. 湿地水体变化的监测湿地的水体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位的波动和变化对湿地生物和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水体的指数,例如水体指数(WI)等,来监测湿地水体的变化情况。
此外,遥感数据还可以帮助分析洪涝、干旱和水质变化等湿地水体问题,为湿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湿地生态系统变化的原因分析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湿地的蒸发蒸腾作用加强,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湿地的温度和降水等气象因素的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城市化、农业扩张、旅游开发等活动导致湿地的生境破坏和物种丧失。
通过遥感技术监测湿地的土地利用变化、污染物的扩散、人类干扰等,可以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湿地监测 遥感 方案
![湿地监测 遥感 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f26b4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9.png)
湿地监测遥感方案引言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
由于湿地面积的大幅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湿地监测成为保护湿地资源和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遥感技术的发展为湿地监测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快速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湿地监测方案,包括遥感数据的获取、湿地监测的指标和方法、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应用等内容。
1. 遥感数据的获取遥感数据是湿地监测的基础,通过获取湿地的遥感图像数据,可以对湿地的时空变化进行全面、准确地监测。
遥感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无人机遥感等方式进行。
1.1 卫星遥感卫星遥感是湿地监测中常用的数据获取方法之一。
通过利用航天卫星的遥感传感器,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湿地遥感数据。
卫星遥感数据主要包括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遥感数据两大类。
•光学遥感数据:可以获取湿地的光谱信息和纹理特征,适合湿地类型的提取和植被覆盖度的估计。
•雷达遥感数据:可以穿透云层获取地表的高程和形变信息,适合湿地地形的监测和水文参数的推测。
1.2 航空遥感航空遥感是通过低空飞行的航空器获取遥感数据的方法。
相比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具有分辨率更高、数据获取更灵活的特点。
采用航空遥感可以利用多光谱相机、激光雷达等设备获取高质量的湿地数据。
1.3 无人机遥感无人机遥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遥感数据获取方式。
通过搭载遥感传感器的无人机,可以实现小范围、高精度的湿地监测。
无人机遥感具有成本低、响应快、灵活性强等优势,适用于湿地监测中的局部细节提取和变化检测。
2. 湿地监测指标和方法湿地监测的目标是获取湿地的基本信息和变化情况,基于遥感数据可以提取一系列的监测指标和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进行湿地监测。
2.1 湿地类型分类湿地类型的分类是湿地监测的基础工作,可以通过遥感图像的光谱信息和纹理特征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
2.2 湿地变化检测湿地的变化监测是湿地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547395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2.png)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等问题对水资源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而如何保障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它已经成为水资源调查和管理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资源调查,以及它在该领域的应用和价值。
一、遥感技术的分类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无人机等对地球表面的观测和监测进行研究的技术。
根据不同的观测数据类型,遥感技术可以分为遥感影像、激光雷达、雷达等几种类型。
其中遥感影像技术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
二、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对水体面积、水量、水质、流量等进行监测和分析。
具体应用如下:1、水体面积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不同波段的遥感影像来检测水体的面积。
众所周知,水体和陆地在不同的波段下会有不同的反射率和辐射特性。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多光谱遥感影像检测水体在红外和近红外波段下的反射率,实现对水体面积监测的目的。
这可以用来评估水资源的数量,以及发现潜在的水资源。
2、水量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水文遥感技术来检测地表水的分布和运动情况,例如湖泊、河流、湿地等。
通过水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水体的流量和水量,以便有效掌握区域的水资源状况。
3、水质监测通过遥感影像技术,可以进行高分辨率的水质监测。
遥感影像可以标识出特定化合物和物质的光谱特征。
例如,亚硝酸盐可以通过绿波段的反射率进行准确检测。
这可以帮助监测和预测水体的污染情况。
4、流量监测通过遥感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可以推断出水流的状态和流量。
这种技术对于监测分布的水流和客观评估水脉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快速生成水文地形图和地图条带,而不需要实地测量。
三、结论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它已经成为了水资源调查和管理中的关键工具。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有关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信息,实现水资源的量化、分布和管理。
遥感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而且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e063f4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e.png)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水资源,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大面积、快速获取信息的手段,在水资源保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或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电磁波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
它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强、经济性等优点。
在水资源保护中,常用的遥感平台包括卫星、飞机和无人机等。
不同的平台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可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例如,卫星遥感能够提供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数据,适用于宏观的水资源监测和评估;而无人机遥感则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对小范围的水体进行精细观测。
二、遥感技术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一)水资源量的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用于估算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的面积和容积,从而监测水资源量的变化。
通过对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分析,可以了解水体的动态变化,如季节性的水位变化、干旱时期的水体萎缩等。
此外,利用雷达遥感技术还可以测量地下水的水位和储量。
例如,合成孔径雷达(SAR)能够穿透云层和植被,对地表微小的形变敏感,通过监测地面的沉降或隆起,可以间接推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
(二)水污染监测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大面积地监测水体的污染状况。
不同的污染物在遥感影像上会呈现出不同的光谱特征。
例如,富营养化的水体由于藻类的大量繁殖,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会增加;石油污染的水体在红外波段会有特殊的吸收特征。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光谱分析,可以定性或定量地监测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和分布范围,为水污染的治理和防控提供依据。
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对污染的扩散趋势进行模拟和预测。
遥感技术在生态与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生态与环境研究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abbc76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b.png)
遥感技术在生态与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生态与环境研究是一门涉及到生物、地理、环境与地球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广泛应用于生态系统监测、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等领域。
而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获取和解译地球表面信息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生态与环境研究中。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遥感技术在生态与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在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1. 植被监测植被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和分析植被的光谱特征和空间分布信息,实现对植被覆盖、生长状况和种类分类等方面的监测。
2. 湿地监测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保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湿地的水体分布、植被分布和土壤湿度等信息,可以实现湿地的监测和保护。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湿地的水质污染和水位变化,为湿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 水资源监测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和分析地表水体的分布、水质和水量等信息,实现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河流的水位、径流和水质的动态监测,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二、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 气候变化监测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和分析地球大气、陆地和海洋的各种参数和变量,实现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全球云量、海表温度和植被指数等信息,为气候模型验证和气候预测提供数据支持。
2. 空气质量监测空气质量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指标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地表和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信息,实现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城市中的颗粒物、臭氧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为空气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 土壤污染监测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土壤光谱和土壤质地等信息,实现对土壤污染的监测和评估。
如何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
![如何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fecb3e0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9.png)
如何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保护水质、调节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湿地资源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因此,准确了解和监测湿地资源的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观测手段,有效地应用于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中。
1.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飞机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例如光谱、热红外和雷达等波段。
这些波段反映了地物的不同特征,通过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获得地表覆盖类型、湿地植被分布、水体状况等关键信息,为湿地资源调查提供了基础数据。
2. 湿地植被类型和分布的识别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地的调查和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利用图像处理和分类算法,准确地识别和测量湿地植被类型和分布。
这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3. 湿地水体状况的监测湿地的水体状况是评估湿地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湿地水体的时空变化信息,例如湖泊、河流、沼泽等水体的面积、深度、水质状况等。
通过长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湿地水体的变化趋势,提供预警和预测,为湿地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支持。
4. 湿地覆被变化的分析湿地覆被变化是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多期遥感影像的比较和分析,提取湿地的变化信息,例如湿地的退化或扩展情况、用于农业或城市化的转化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规划。
5. 遥感技术在湿地保护中的挑战和展望尽管遥感技术在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中具有巨大潜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识别和测量湿地植被类型的精度、处理大规模遥感数据的复杂性、监测湿地动态变化的及时性等。
未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挑战将逐渐得到克服,同时也将提供更多新的手段和方法,以更好地实现湿地资源的调查和保护。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作为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的重要工具,可以为湿地植被类型和分布的识别、水体状况的监测、湿地覆被变化的分析提供关键数据和信息。
中国滨海湿地遥感研究进展
![中国滨海湿地遥感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db3bc8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5.png)
结论
湿地遥感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讨 的问题。首先,湿地遥感的精度和可靠性仍需提高。尽管遥感技术的分辨率不断 提高,但对于某些特定湿地类型的识别和分类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其次,湿地遥 感数据的处理和
分析方法需要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主要基于传统的遥感 和生态学理论,对于一些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现象可能无法提供准确的解释和理 解。最后,湿地遥感的尺度效应问题仍需深入研究。不同尺度的湿地遥感数据对 于生态系统的描
感谢观看
中国滨海湿地遥感研究进展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滨海湿地的定义 和分布
03 三、遥感技术在滨海 湿地研究中的应用
04 四、中国滨海湿地遥 感研究的最新进展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中国拥有丰富的滨海湿地资源,这些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 区。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 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滨海湿地资源,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 湿地研究。本次演示将探讨中国滨海湿地遥感研究的最新进展。
应用,提高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全面了解和管理能力,以遥感技术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感测、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湿地遥感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次演示 将重点探讨湿地遥感研究的主要进展、不足和发展趋势。
湿地遥感技术概述
湿地遥感研究进展
湿地遥感研究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单一遥感器发展到现在的多种 遥感器协同工作,从单一的遥感数据分析到现在的遥感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结合,从简单的生态指标提取到现在的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目前,湿 地遥感研究已经取得了
如何运用测绘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
![如何运用测绘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f4222e7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f.png)
如何运用测绘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湿地是地球上最为脆弱和生态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水文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调节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湿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因此,运用测绘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在湿地资源调查方面,测绘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首先,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大范围的湿地进行快速、准确的调查。
遥感数据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通过分析这些图像,可以了解湿地的状况、类型、面积等重要信息。
其次,利用测绘技术进行湿地地形测量,可以获取湿地地貌的三维数据,包括地面高程、地表形态等。
这些数据对于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和决策者了解湿地的演变过程和变化趋势。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也广泛用于湿地资源调查工作中,通过整合和分析各类数据,能够更好地揭示湿地资源的时空特征,为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工作中,除了运用测绘技术外,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规划是推动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的基础。
通过对湿地的类型、分布以及特殊生态功能进行评估,制订科学合理的湿地规划可以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
其次,加强监测与评估工作也是保护湿地资源的关键。
通过建立湿地监测网络,对湿地的生态环境参数、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进行长期跟踪和调查,可以及时发现湿地的问题和危害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管理。
此外,开展湿地生态功能评估,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各种功能的定量分析,可以科学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决策提供指导和支撑。
在湿地资源保护方面,测绘技术的运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基于测绘技术的湿地保护区划是保护湿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将湿地资源的调查和分析结果与自然保护区的划定进行结合,明确湿地的保护范围和保护级别,实施科学的保护措施。
遥感技术在湿地生态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湿地生态监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1d52b0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6f.png)
遥感技术在湿地生态监测中的应用湿地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蓄水防洪、净化水质等重要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湿地面临着面积减少、生态退化等严峻挑战。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及时准确地监测湿地生态状况显得至关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对地观测手段,具有大面积、快速、动态、多波段等优势,为湿地生态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或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电磁波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
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不同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和发射特性存在差异。
通过接收和分析这些电磁波信号,我们可以获取地表物体的信息,如形状、大小、颜色、温度等。
遥感技术主要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两种方式。
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重复观测周期短等优点,能够提供全球尺度的宏观信息;航空遥感则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灵活性,可以针对特定区域进行详细的观测。
此外,根据电磁波谱的不同,遥感技术还可以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二、湿地生态监测的内容与需求湿地生态监测是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过程进行长期、系统、综合的观测和评估,其主要内容包括湿地的面积、分布、植被类型、水文状况、土壤性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湿地生态监测中,需要获取高精度、多时相、多尺度的信息。
例如,对于湿地面积和分布的监测,需要能够准确识别湿地与周边陆地的边界;对于植被类型的监测,需要能够区分不同的植物群落;对于水文状况的监测,需要能够获取水位、水流速度等动态信息。
此外,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监测工作还需要具备连续性和及时性,以便能够快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ea292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7.png)
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概述: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分析一些实际案例,探讨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潜力。
一、土地分类与变化监测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在土地分类与变化监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湖泊湿地资源的调查为例,通过对多期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可以实现湖泊湿地的分类和变化监测。
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提取出湖泊湿地的边界,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生成湖泊湿地的分布图,并通过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对湖泊湿地的变化进行监测。
这种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分类与变化监测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湖泊湿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水平。
二、土地利用与覆盖调查利用遥感影像处理技术进行土地利用与覆盖调查,不仅可以提高调查的效率,还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
以城市土地利用与覆盖调查为例,通过对城市遥感影像的处理,可以获取城市建设用地、农田、林地、水域等各类型土地的分布情况和面积比例。
利用图像分类算法,可以将遥感影像划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和覆盖类型,并结合GIS技术,分析城市土地利用与覆盖的格局和变化趋势。
这种基于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的土地利用与覆盖调查方法,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土地环境评价与监测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在土地环境评价与监测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土壤污染状况评估为例,通过对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处理,可以提取出土壤污染物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定量分析,可以评估土壤污染程度,并结合其他环境因素,进行土壤污染潜力分析。
此外,遥感影像处理技术还可以用于土地水质监测、土地覆盖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评估等方面。
四、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与管理利用遥感影像处理技术进行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和管理,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快速响应和合理利用。
以农田土壤水分监测为例,通过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处理,可以获取农田土壤水分的分布状况,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动态监测与管理。
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
![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22fa506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f.png)
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湿地资源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和丧失。
为了保护湿地,科学家们采用了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
本文将深入探讨遥感技术在湿地调查和保护方面的应用和优势。
一、湿地资源调查湿地资源调查是保护湿地的关键步骤,它对了解湿地的空间分布、类型和面积十分重要。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地区的快速调查,大大提高了调查效率。
其次,遥感可以获取多源多角度的数据,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湿地的状态。
最后,遥感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重复性,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和测量湿地的边界和面积。
在湿地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主要通过获取卫星或航空平台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利用遥感图像解译技术,科学家可以区分湿地与非湿地,进而进一步研究湿地的类型和特征。
例如,通过光谱分析,可以检测出湿地植被的种类和健康状况。
通过热红外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湿地地表温度等重要参数,推测湿地的水热状态。
此外,还可以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获取湿地地表的形态和结构信息。
二、湿地生态功能评估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的同时,科学家们还可以进行湿地生态功能的评估。
湿地生态功能是湿地对环境的反应和作用,包括水源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土壤保持等。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估湿地的生态功能,并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在湿地生态功能评估中,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
例如,通过获取湿地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和变化,可以评估湿地的水循环和水质净化功能。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湿地的地表高程和地形,可以评估湿地的洪水调节和水土保持功能。
此外,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湿地的海岸线变化等重要信息,从而评估湿地对海岸防护的作用。
三、湿地保护和管理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测绘技术中的森林和湿地调查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森林和湿地调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1f893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11.png)
测绘技术中的森林和湿地调查方法引言: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过程中。
其中,森林和湿地是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在森林和湿地调查中的应用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面调查和新兴技术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无人机或飞机等远距离感知手段获取地表信息的方法。
在森林和湿地调查中,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广泛的数据,如植被覆盖、土壤类型、水体分布等。
其中,红外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植被指数来推测植被健康状况和演替进程。
同时,雷达遥感技术可以穿透云层和植被,提供地表反射率和高程信息。
遥感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覆盖大范围的区域,并且在不同时间段对地表进行观测,以便进行长期的变化研究。
二、地面调查的手段地面调查是指研究人员亲自走入研究区域,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测量。
在森林和湿地调查中,地面调查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丰富的图像,以补充遥感数据的不足。
石油棕榈、测宽器和全站仪等工具可以测量树木的高度、胸径和枝干叶片的生长情况。
此外,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地面调查可以识别物种、测量地形和进行生态样本采集。
地面调查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高精度和细节的数据,但是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新兴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兴技术正在逐渐应用到森林和湿地的调查中。
其中,激光雷达技术(LiDAR)可以提供三维地形信息和物种结构。
激光点云信息可以用于地表高度、净面积和树木结构的测量。
此外,无人机技术的兴起也为森林和湿地调查带来了新的可能。
无人机可以搭载高分辨率摄像机,通过航拍图像进行森林和湿地的监测与分析,包括植被分布、退化程度以及洪水情况。
新兴技术的应用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多的选项,以获得高质量和多样化的数据。
结论:测绘技术在森林和湿地调查中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和无人机等手段提供了广泛的地表信息。
地面调查则通过详细的观察和测量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丰富的图像。
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20be4e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3.png)
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作用自然资源的调查和环境监测是保护和管理地球上宝贵的资源和环境的关键。
传统的调查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工采样和实地调查,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成本高昂。
然而,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现在能够通过卫星、飞机和无人机等遥感设备收集大量的空间和光谱数据。
这些数据为自然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改变了我们对地球的认知。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首先,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自然资源调查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广覆盖的地表特征信息,极大地减少了实地调查的工作量。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土地利用、森林覆盖、湿地变化、水资源分布等重要自然资源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制定有效的资源规划和管理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地球的自然资源。
其次,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实时的环境监测数据,帮助我们了解和评估环境污染程度、监测大气气体浓度、监测海洋表面温度和洋流等。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跟踪污染源,制定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植被覆盖和陆地退化等环境变化,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遥感技术在灾害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干旱等给人类社会和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监测地表形变、河流水位变化等指标,及时预警和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提供受灾地区的影像数据,帮助灾区的救援和重建工作。
使用遥感技术,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评估和应对自然灾害,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最后,遥感技术在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中的平衡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全面的资源和环境信息,帮助我们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d62685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a.png)
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遥感技术通过无需直接接触的方式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提供了全面、高效的数据支持,为自然资源的调查和管理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首先,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自然资源调查依靠人工采样和现场测量,工作耗时耗力且数据局限。
而遥感技术通过航天卫星、空中机载仪器等手段,能够对大范围、复杂地形的自然资源进行全方位监测和分析。
例如,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获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类型、水资源分布等信息,辅助进行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调查,提高了调查效率和准确度。
其次,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然资源管理涉及到土地利用规划、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和可持续的管理。
遥感技术通过不断获取和分析地表信息,帮助决策者监测资源变化,预测未来趋势,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进行测算土壤肥力、水资源状况、气候变化等指标,为农业生产和水利工程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环境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需要及时监测和评估。
传统的环境监测主要依赖于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限制了监测范围和准确度。
而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大范围的影像数据和光谱信息,可以对环境污染进行远程监测和评估。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检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水体中的水质指标等,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然而,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其次,遥感技术往往需要依赖卫星、航空等设备,设备成本较高,限制了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此外,由于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和数据质量的不确定性,遥感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总结起来,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中的应用是无可替代的。
遥感卫星数据在湿地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
![遥感卫星数据在湿地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4455ca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4.png)
遥感卫星数据在湿地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湿地是具有高度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特殊生态系统,也是人类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基础。
然而,湿地面临的环境退化和破坏等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如何保护和管理湿地,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协调,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遥感技术是一种快速获取大量地理信息的技术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遥感卫星数据在湿地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一、湿地保护需求与遥感技术的应用湿地保护与管理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涉及自然地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卫星遥感等多个领域。
湿地的面积、分布、类型、演变过程等信息是湿地保护与管理的基础,也是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
遥感技术是获取大量湿地信息的重要手段。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湿地分布、形态、植被覆盖度等主要信息。
通过长期监测与数据评估,对湿地演变、生态恢复和物种保护等问题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支持。
二、遥感卫星数据在湿地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1. 湿地面积变化监测与评估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快速、精确地获取湿地的分布与面积变化情况,检测和量化湿地退化、破坏等现象。
通过对长时间序列的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分析比较,可以获取湿地变化的速率与方向,进而制定合理的湿地保护与管理措施。
例如,利用Landsat和MODIS卫星数据等,对中国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变化进行了大规模调查与评估。
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湿地面积明显减少,湿地变化热点区域主要为人类活动频繁的城市周边区域。
2. 湿地水文监测与评估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湿地水域水文特征,如湖泊水位、水体温度、水体含沙量等信息。
结合气象数据和水文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湿地水文方面的数据,并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例如,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数据,可以有效获取水面反射率,推算湿地水位等重要参数。
同时结合其他卫星遥感数据,如多光谱影像,可以更准确地估计湿地水体温度、溶解氧浓度等关键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遥感技术 特点
遥感 是 应 用 探 测 仪 器 , 与 探 测 目标 接 触 , 远 距 离 把 不 从 目标 物 的 电磁 波 特 性 记 录 下 来 , 过 分 析 , 示 出 物 体 的 特 通 揭 征 性质 及 其 变 化 的综 合 性 探 测 技 术 。 遥感具有 4个 特点 : ①可 实现 大面积 的 同步 观测 , 如一 幅 L n s 图像 , 盖 面 积 15k ×15k 实 现 对 现 地 的 大 ada t 覆 8 m 8 m, 面积 同步 观 测 。② 时 效 性 强 , 感 探 测 可 以 在 短 时 间 内 对 同 遥 地区进行重复探测 , 行相互 比较之后 监 测其动态 变化 。 进 ③遥感数据具有综合性和可比性 , 遥感获得 的电磁波特性 数 据综合地反映 了调查 地区 的 自然 、 文信 息 , 人 客观地 记录 了 其实际状况 , 数据综 合性 很强。④遥 感与 传统 的方法相 比, 可 以大 大 地 节 省人 力 、 力 、 力 和 时 间 , 有 很 高 的 经 济 效 物 财 具 益和社会效益。
斑块勾绘出来并编号 。判读时采用两次 判读 , 块地类一致 斑 率必须达到 9 % 以上 , 5 一致率达不到要求要重新进行判读。 4 3 判读 结 果 现 地 对 照 . 现地 要 对 照 所 有 解 译 标 志 地 类 类 型 与 现 地 斑 块 的一 致 性, 一致率必须 达到 10 , 0 % 如果 出现不一致 的, 则根据现地 调 查 结 果 , 解 译 标 志 地 类 进 行修 改 。 对 判 读 和 现地 对 照 后 的 数 据 , 过 统 计 、 算 和 绘 制 湿 地 经 计 资源分布图 , 形成湿地资源调查成果 。
在图像 中的色调 、 形状及 颗 粒等 与其 它资 源 有所 区别 的特 点。为保证卫 星图像的精准 , 则要根 据地形 图进行 几何精校 正, 确保 按 照 卫 星 图像 勾 画及 求 算 的 面 积 准 确 。几 何 精 校 正
参 考文献 :
[ ] 刘 明 岗 , 东 辉 , 忠光 .遥 感 在 水 资 源 管 理 中 的 应 用 [ ] 1 万 姬 J .黑 龙 江水 利 科 技 ,0 8 3 ( )8 8 . 20 ,6 3 :2— 3
一
状、 纹理 、 湿地类 型等特征 的对应 性 , 借助 湿地 图、 系图、 水 湿 地分布图及有关 物候等辅助信息资料 , 建立卫 星图像与地物 要素相关关 系。对 各判读类 型 的定 义 与现地景 观要素 形成 统 一认 识 , 对各 类 型在 卫 星 图像 上 反 映 特 征 的表 述 形 成 统 并 标 准 , 立 判 读 解 译 标 志 表 , 定 解 译 标 准 系 统 。不 同 遥 建 制 感 图像 资料 或 时 相 差 异 大 的卫 星 图 像 , 分 别 建 立 卫 星 解 译 则
一
标 志。
4 遥感技 术在湿 地资 源调查 中的应 用
4 1 通 过 遥 感 技术 确 定 湿 地 资 源 调 查 范 围 . 根 据湿 地 调 查 的具 体 要 求 , 用 A c I 件在 处 理 好 的 使 rGS软 遥 感数 据影 像 文 件 上 , 据 事 先 搜 集 的 资 料 , 调 查 界 线 绘 根 把 制 到影 像 图上 , 确定 湿 地 资 源 调 查 的 范 围 。 4 2 调 查 范 围 内湿 地 资 源判 读 . 调 查 人 员 在 计算 机上 使 用 A c I 件 , 据 卫 星 图像 解 rGS软 根 译标志的地类类 型, 将调 查范围 内色调 、 纹理 、 粒等相近 的 颗
21 00年
第 3期
黑
龙
江
水
利
科
技
No 3 2 O . .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 第 8卷)
H i n 3 n c n ea d T c n lg f t o sra c e o g a gS i c n e h ooyo e C nevn y l i e Wa r
( oa N . 8 Tdl o 3 )
1 湿地 资源调 查特点
湿 地 资 源调 查 目的 是 查 清 湿 地 资 源 分 布 、 型 、 积 及 类 面 其环境现状 , 掌握湿地 资源 的动 态变化 规律 , 建立 湿地资 源 数据库和信 息管理平台 ,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 湿地资源现状 提 供及时有效 的标准化信息。 湿地 一 般 多 分 布 在 人 为 活 动 较 少 地 区 , 有 集 中 连 片 、 具 面 积 大 , 为 活动 、 行 极 不 便 利 , 与 其 它 地 类 界 线 不 明显 人 通 并 的特 点 。因 此 , 用 现 代 遥 感 技 术 , 合 适 量 现 地 调 查 是 湿 应 结 地 资源调查的最佳方法之一。
文 章 编 号 : 0 7 9 (0 0 0 0 2 0 1 7— 56 2 1 )3— 2 2— 1 0
遥 感 技 术 在 湿 地 资 源 调 查 中的 应 用
尹小康 徐宏亮 富红艳 , ,
( .黑龙 江 省林 业勘 察 设 计 院 , 尔滨 10 8 ;.克 东 县林 业局 , 龙 江 克 东 1 10 1 哈 50 0 2 黑 6 80
控制点平 均几何误差不超过 1 个像元 (0m) 与地 面实测点 2 , 平均绝对误差 ≤3 0m。波段组 合既保 留多 光谱数 据的光谱 特征 , 增 加全 色波 段 的高 空 间 分 辨 率 的特 征 。 又 33 建 立 解 译标 志 . 首先要搜集调 查 区地形 图、 期湿地 调查分 布 图、 前 土地
[ 收稿 日期]0 0— 3—1 21 0 2 [ 作者简介] 尹小康( 93一) 男, 16 , 黑龙 江哈 尔滨人 , 高级 工程师 ; 宏 亮(9 0一) 男, 徐 17 , 黑龙 江克 山人 , 理 工程 师; 助 富红艳
(9 2一) 女 , 龙 江龙 江人 , 程 师 。 17 , 黑 工
3 遥感技 术在湿地 资源调 查 中应 用的技术 要点
3 1 遥感 数 据 . 在湿地资源调查 中要 使用 不低 于2 辨率 的卫星 图 0m分 像 , 证获 得 的湿 地 空 间 位 置 、 保 面积 已及 湿 地 类 型 等 湿 地 资 源调 查 的重 要 信 息 准 确 可 靠 , 据 的 分 辨 率 越 高 效 果 越 好 。 数 另外 数 据 时 段 的选 择 对 判 定 湿 地 面 积 的 大 小 至 关 重 要 , 地 湿 资 源 调 查应 选 择 丰 水 期 的 数 据 , 每 年 的 7 8月 时 段 的数 据 即 、 为 最 佳数 据 。 3 2 遥 感 数 据 处 理 . 要 以湿地资源为主体进行 图像增 强处理 , 突出湿地资 源
・ --— —
2 2 .— 2 . . —
3 .龙 江 县水 务 局 , 龙江 龙 江 110 ) 黑 6 10
摘
要: 湿地多分布在人为活动较少地 区, 调查湿地资源的 目的是为全面 客观地评价该资源 的分类 、 型 、 类 面积等提供有效 的标准
化信 息 , 遥 感 技术 在 该 调 查 中应 用 较 为 普 遍 。 而
关键词 : ; 湿地 遥感 ; 调查; 应用 中 图分 类 号 :P 9 T7 文 献 标 识 码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