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庙的建筑形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阜孔庙的建筑形制、空间布局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复合体。它既不同于一般太学和府州县的庙制,也不同于天子和王国的宗庙,更有异于佛寺和道观等宗教建筑,它是中国建筑群中别具一格的遗例。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恰当地运用了传统的庭院组合和环境烘托手法,使人在进谒过程中不断提高对孔子的崇敬心情,从而达到渲染孔子在学术上和教育事业上的卓越贡献和在古代社会中的崇高地位。
曲阜孔庙从南到北可按序列分为前导、预备、高潮、尾声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导空间,从金声玉振坊、棂星门开始,经圣时门、弘道门,到大中门。在大中门以南的三个院落中,除了院落之间的墙垣和门坊以外,没有任何建筑,大面积的柏树林让人感到孔庙悠久的历史和神圣。圣时门以南的院落,空间比较狭小,以牌坊为主,立有金声玉振坊、棂星门、太和元气坊、至圣庙坊,强化了空间层次。圣时门到弘道门之间的庭院则很宽阔,院中规则式地栽植柏树,甬道两旁的行植柏树使空间更显得深邃,整个环境庄严肃穆,给人以崇敬感。弘道门前的璧水桥横跨璧水河,庙中开河,使一百多米长的空间发生变化,增加了生机。而弘道门与大中门之间的庭院在空间处理上比前两个空间更为简单,没有任何建筑物及构筑物,只有三条甬道和大面积的柏林,和以后过渡部分的预备空间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二部分是预备性的过渡空间,即从大中门经同文门、奎文阁
到大成门,在这部分的两个庭院中以书楼奎文阁和碑亭为主,这部分的空间是对进入大成殿主体空间之前的准备性空间。
第三部分空间主要以大成殿所组成的庭院为主,同时包括东西两路的院落。大成殿是孔庙的核心建筑,坐在两层高的月台上,雄伟壮观,环绕其周边的建筑,采用宋金时期的廊庑形式,围绕成封闭的庭院,起到衬托的作用。大成殿的东侧院落是奉祀孔子上五世的地方,俗称东路,主要包括诗礼堂、崇圣祠和家庙三个庭院部分。大成殿的西侧院落是奉祀孔子父母的地方,俗称西路,主要包括金丝堂和启圣殿、启圣寝殿两座院落。
第四部分是尾声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圣迹殿庭院以及后土祠、燎所、神庖和神厨四座小院。
中国的传统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从城市的规划到宫殿、祠庙、宅第的建设都充分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伦理道德观和封建等级制度。儒家思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讲究道德和礼制,人只有社会属性而不存在独立个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主张“天人合一”。孔庙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部分,因此孔庙的某一单体建筑可能会与一些其他宫殿建筑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它拥有一套自己完整的建筑文化观念,在整体组合上永远是独具特色的,因为它要体现儒家精神。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中才能使后人感受到先师孔子的伟大,孔庙的建筑布局处处体现出孔子文化思想内涵的核心内容,孔庙的布局形式和建筑类型直接体现
儒家思想。
曲阜孔庙的建筑内容,典型地反映出宗法社会那一套妻从夫贵、子从父贵、父从子贵的伦常关系。大成殿后的寝殿是孔子夫人的殿,启圣殿、崇圣祠是孔子父母和五代祖先的殿,家庙是孔子的儿子、孙子以下孔族历代祖先的祠庙,从这点上说曲阜孔庙实际上也是孔氏家族的家祠。依靠血缘关系,无功受禄,无功受享,正是宗法社会的传统特点。而从儒家的伦理纲常观点来看,这样做是理所当然,受之无愧的。曲阜孔庙整个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由金声玉振坊开始到圣迹殿结束。金声玉振坊是序幕的开始,大成殿是高潮部分,圣迹殿是尾声部分。整个建筑群通过环境、体量、比例尺度的不同,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形成了一个主次分明、井然有序的整体。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道家的思想,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特征。儒家哲学认为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人生的态度是“重心在内”,认为宇宙的终极本体与人的道德原则是统一的,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方是理想人格。董仲舒《春秋繁露》载:“以类合一,天人一也。”儒家思想的理想人格既是天人关系的中枢,又是天人合一的化身,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二者处于一个有机整体中,在建筑中表现为追求“人—建筑—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孔庙建筑通过与整个环境在形式和功能上的有机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有机和谐观,孔庙主体院落是中轴对称,以大成殿
为中心,追求在“向心内聚”的基础上达到和谐统一。庙中所有的建筑首先着眼于总体布局,其次才考虑各单体建筑的处理,单座的门、楼、殿、庑在群体之中能充分显示出其作用。同时孔庙常常种植高大的四季常青树木形成良好的和谐生态环境,象征儒学的生命常青、常新、经久不衰。
孔庙所树立起的形象是国家正教的代表,文人仕途进取的目标,人间伦理关系的标准。因此,孔庙的建筑群体与其他宗教的宫观庙祠相比,具有特殊的崇高地位。孔庙作为祭祀建筑布局的代表,不仅继承了古代礼制建筑的特色,具有礼制建筑的庄严,还具有帝王宫殿的华丽,堪称礼制建筑与宫殿建筑完美结合的传世佳作。
作为祭祀孔子的庙宇,孔庙的植物配置整体上体现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孔庙的植物配置同其他园林空间相比是为简约,以柏树等常绿树种为主。孔庙作为古代祭祀建筑空间,在树种选择上经常选择柏树等常绿树种,植物景观整体色彩稳重、华贵。柏树寿命长,四季不凋,而且色彩稳重而肃穆,干挺拔而壮观,老枝苍虬而富古拙的外貌。
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云:“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美。”中国古典园林的布置符合这种画论构图。花木在园林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建筑、山水的点缀、美化,更是园林空间清新、雅致氛围的营造者,对园林意境的生成也具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
意义,这就涉及到园林花木的象征寓意。
孔子注意借助社会美和自然美,并发挥他们的美育作用。孔子以自然美比德,塑造弟子人格的美,儒家思想要求士大夫在欣赏植物之美时注重发掘、领悟植物所体现的人类美德,把欣赏植物美当作修身养性的手段,借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即植物审美中的“比德”观。孔庙是传播儒学的场所,所以孔庙的植物种植直接体现园林的“美育”功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比德观。“君子比德”于自然景物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文化价值取向。庙中常常选择有特色的植物,让植物美与社会文化的蕴涵意义内容相统一,使得来到孔庙环境中的人能够常看常想,触景生情,自我鞭策,最终达到“圣人”的思想境界。庙中的植物同人类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成为表达哲理,启迪智慧的载体,孔庙中的植物都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借园林植物赋予人生精神品格的寄托。例如:
柏树是孔庙中最常用的树种,是树龄可达数百年的常绿乔木。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赞扬在严寒中松柏的挺拔精神,赞美在坎坷困苦的人生中能勇往直前,经得起严酷考验的人格力量。柏树既是坚强不屈、永葆青春的象征,也是永恒、坚毅、高尚、长寿不朽、正义神圣的象征。高大苍劲、如龙如虬的古老柏树与对孔子歌功颂德的建筑匹配,营造出一种肃穆庄严的气氛,烘托出孔庙历史的悠久,孔子思想的深邃。置身于这种令人崇敬的环境氛围中,使人不禁产生崇拜敬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