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文科高考各科考试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语文试卷结构
一、各类测试内容的赋分
一、现代文阅读、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约48分
二、古诗文阅读约42分
三、写作60分
1.微写作(三选一)10分
2.作文(二选一)50分
二、试题类型
包括选择、填空、简答、写作(包括为写作和作文)等。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能力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开始语文(北京卷),按照普通高等语文课程标准(实验)g 关于“课程目标”的规定,结合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考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所形成的能力进行考查。
语文高考,是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限吗、内以笔答方式独立完成相关考查内容的一种选拔性考试,突出对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研究能力的考察。
与微博应用能力的考察,包括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及评价等能力的考察;审美能力的考查,包括对艺术美和科学美的感受、品味、赏析能力的考查;探究能力的考查,包括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见解及创新能力的考查。
探究能力的考查,通常申通在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内容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规定,根据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北京市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就要求,确定考试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阅读材料的特点,灵活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具有一定长度的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1.文中重要的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3.文中信息的分析、筛选、整合
4.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5.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6.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概括
7.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8.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
9.文学作品语言。
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赏析
10.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或形式的体察、阐发和评价
11.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阐释
(二)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并能在阅读和写作中的灵活运用。
1.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
2.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书写的正确、规范、美观
3.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4.并句的辨析和修改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5.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6.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7.标点符号的使用
8.中外重要作家作品基本常识的了解
9.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
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常识的了解
(三)古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议的文言文和古典诗歌。
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2.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
3.文本内容的理解(包括断句和翻译等)
4.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5.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6.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
7.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8.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赏析
9.名句名篇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篇目见附录)
10.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
11.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阐释
(四)写作
1.微写作
能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感情;能写简短的应用型语段。
2.作文
能写不少于700字的论述类、实用类的文章,也可以写文学类作品。
(1)符合题目要求
(2)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结构完整,表达顺畅
(5)标点正确,书写规范
(6)提倡写思想深刻、想象力丰富、有文采的文章
(7)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数学
Ⅰ.考试结构
全卷包括两部分: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全卷20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或证明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等,要求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三种题型的题目个数分别为8、6、6;分值分别是40、30、80.
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组成,并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总体难度适当。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数学科高考注重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教育、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一句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中学课程标准(实验),以及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要求(试行),确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的内容为文史类高考数学科的考试内容。
关于考试内容的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说明如下:
1.知识要求
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四个层次,分别用A,B,C,D表示,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括第一季的层次要求。
了解、理解、掌握是对知识的基本要求(详见考试范围与要求层次),灵活和综合运用不对应具体的考试内容。
(1)了解(A) :对所列知识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进行识别和直接应用。
(2)理解(B):对所列知识有理性的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3)掌握(C ):对所列知识和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形成技能,并能用所列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4)灵活和综合运用(D):系统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比较综合的问题。
2.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图形,根据图形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形。
(2)抽象概括能力:能再具体的事例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
(3)推理论证能力:会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教学命题来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概念、公式、法则正确地对数、式、方程、几何量等进行变形和运算;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就对数据进行估计,并能近似计算。
(5)数据处理能力:会依据统计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6)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阅读、理解对问题陈述的资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
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
能共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能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新颖的信息。
情境和设问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个性品质要求
学生能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事实上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问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4.考查要求
(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
(2)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考察时,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含义上立意,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以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为核心,全面考察各种能力。
强调探究性、综合性、应用性。
突出数学试题的能力立意,坚持素质教育导向。
(4)注重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层次性。
合理调控综合制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层次
考试内容要求层次
A B C
集合
于常
用逻辑
语
集
合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表示√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的基本运算√
常
用
逻
辑语
“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
题、逆否命题
√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充要条件√
简单的逻辑连接词√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函数
概念
于指
数函数、
对数函数、幂函数
函
数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
映射√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奇偶性√
指
数
函
数
有理指数幂的含义√
实数指数幂的含义√
幂的运算√
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其性质√
对
数函数
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
换底公式√
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其性质√
指数函数x a
y=与对数函数x
y
a
log
=互
为反函数(a>0且a≠1)
√
函数概念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幂
函数
幂函数的概念√
幂函数y=x,2x
y=,3x
y=,
x
y
1
=,2
1
x
y=
的图像及性质
√
函数的
模型及
其应用
函数的零点√
二分法√
函数模型的应用√
三角函
数、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
三
角函数
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表示正弦、余弦、正
切
√诱导公式√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周期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函数y=sinx,y=cosx,y=tanx的图像和性质√
函数y=Asin(wx+φ)的图像√
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
角恒等
变换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简单的恒等变换√
解三角
形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三角形√
数列数列的
概念
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法√
等
差数列、
等比数
列
等差数列的概念√
等比数列的概念√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通项公式√
不等式一元二
次不等
式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简单的
线性规
划
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基本不等式
2b
a+
≧
ab
(a,b>0 )
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
问题
√
推理与证明合情推
理与演
绎推理
合情推理√
归纳和类比√
演绎推理√直接证
明与间
接证明
综合法√
分析法√
反证法√
平面
向量平面向
量
平面向量的相关概念√
向量的
线性运
算
向量加法与减法√
向量的数乘√
两个向量共线√
平面向
量的基
本定理
及坐标
表示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
算
√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平面向
量的数
量积
数量积√
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
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向量的
应用
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导数
及其
应用导数的
概念及
其几何
意义
导数的概念√
导数的几何意义√
导
数的运
算
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
y=c,y=x,2x
y=,
x
y
1
=的导数
√
导数的四则运算√
导数公式表√
导数在
研究函
数中的
应用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其中多项式函
数不超过三次)
√
函数的极值、最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不超过
三次)
√
利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复数的
概念与
运算
复数的基本概念,复数相等的条件√
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几何意义√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复数代数形式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立体几何初步空间几
何体
柱、锥、台、求及其简单组合体√
三视图√
斜二侧法画简单图形的直观图√
球、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点、直
线、平面
间的位
置关系
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公理2、公理3、公理4、定理√
线、面平行或垂直的判定√
线、面平行或垂直的性质√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直线与
方程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
两条直线平息供或垂直的判定√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圆与方
程
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两圆的位置关系√
空间直
角坐标
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
圆锥曲线方程圆锥曲
线
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算法初步算法及
其程序
框图
算法的含义√√
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
循环语句
√
框图流程图流程图√结构图结构图√
统计随机抽
样
简单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
用样本
估计总
频率分布表,直方图、折线图、茎叶图√
样本数据的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
体准差)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用样本的
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
变量的
相关性
线性回归方程√
概率事件与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随机事件的运算√
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古典概
型
古典概型√
几何概
型
几何概型√
英语
I.试卷结构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
本部分共三节,共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
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简短对话或独白,从每题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每段录音材料仅听一遍。
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
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对话或独白,从每题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每段录音材料听两遍。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
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对话或独白,按照题目要求,写出相关信息。
每段录音材料听两遍。
第二部分:知识运用
本部分共分两节,共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题1分。
每题在有情境的句子或对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一篇短文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补全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本部分共两节,共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短文内容(总字数不少于1000词),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
在一段短文中留出五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所给的七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补全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
第四部分:书面表达
本部分共两节,共35分。
书面表达提供必要的提示。
提示的形式有文字、图画、图表等。
第一节:共一题,15分。
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提示,用英语写一篇不少于50词的短文。
第二节:共一题,20分。
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提示,用英语写一篇不少于60词的短文。
考试结构、内容、题量、计分和时间安排如下:
结构内容节题量计分时间
第一部分
听
力理解
一 5
30 20分钟
二10
三 5
第二部
分知识运
用
一15 45
100分钟
二20
第三部
分阅读理
解
一15 40
二 5
第四部
分阅读理
解
一 1 30
二 1
总计75+2 150 120分钟
II.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英语科高考旨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含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其中,对语言知识的考查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及话题(见附录1至附录5);对语言技能的考查包括听、读、写三项内容;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考查将渗透在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考查中。
对语言技能的考查要求如下:
听
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和处理口头语言材料的能力。
考生应能:
1.理解归纳话语的主旨要义;
2.获取实时性信息;
3.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简单推断;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5.记录或加工所获取的信息。
读
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理解不同文体语篇的能力。
考生应能:
1.理解归纳语篇的主旨要义;
2.获取事实性信息;
3.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
4.推断隐含意义;
5.理解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
6.理解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7.理解语篇的基本结构。
写
主要考查考生根据写作任务的要求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考生应能:
1.根据不同文体,运用恰当的句式、词汇和语法完成书面任务;
2.做到内容完整、语音连贯、交际得体。
文科综合
I.试卷结构
一、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两部分: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试题以柯某内知识综合试题为主,科目间综合试题所占比例较小,一般设置一道或两道科目间综合试题,回答科目间综合试题需要同时运用政治、历史和地理中的2个或3个科目的相关知识。
二、分值比例
文科综合满分为300分,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选择题共140分,非选择题共160分。
三、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的题为主。
四、组卷
试题按照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科目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II.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查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政治、历史、地理各科目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反映各科目之间的关系,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说明拟定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查目标与要求。
其中“目标”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查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目标
标标
要求
I II III
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
息,理解试题要求以
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
和价值,并对其进行
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
科的信息,形成综合
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
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
的联系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
相关信息,认识和说
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
相关学科的知识原
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
象,准确描述和解释
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并做出正确的阐
释
辩证的、历史地考察
事物,对事物进行学
科的和跨学科的描
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
绎、比较、概括等方
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
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
的原理和方法论证
和探讨问题,体现创
新性思维
二、考试范围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考试内容。
(一)政治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及其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纸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信用卡与支票
外汇与汇率
2.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
(2)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消费类型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做理智的消费者
4.生产与经济锥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大力发展生产力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
企业及其分类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制有限公司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2)劳动者
劳动和就业
就业与创业的准备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理财
(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储蓄存款
商业银行及其业务
(2)股票、债券和保险
股票
债券及其种类
商业保险
投资理财的风险与收益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过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
兼顾效率与公平
8.财政与税收
(1)国家财政
财政及其作用
财政收入与支出
(2)征税与纳税
税收及其种类
依法纳税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调节
市场秩序
市场失灵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10.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建设(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深入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1.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国际经济组织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及其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2、我国的政府
(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 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大代表的产生
人大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宗教政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3)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