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论书法之要旨
论傅山书法美学思想
论傅山书法美学思想内容摘要:傅山的书法美学思想颠覆了明末清初的传统书法美学思想和审美方式,为中国书法美学史打开了一条新的审美通道。
他的书法美学思想中的“四宁四毋”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思想文化背景,傅山书法美学思想对书法审美关系做出了独特的说明和阐释,具有鲜明的审美立场。
傅山提出的“丑”、“天”、“支离”等审美范畴,呈现出傅山书法美学思想的根本特征。
傅山书法美学思想对清代以及当代的书法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傅山时代背景丑媚对立天以书论政傅山(1607~1684),字青主,山西阳曲人,又号啬庐。
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论学与南方学人颇有异同,批评理学,鄙视宋儒,提倡博雅之风,致力于诸子、文字、声韵、诗文、史部、书画、医药等领域研究,格局开阔,蹊町自辟,在晚明及清初名望甚著。
本文拟从书法美学这一角度切入,力求对傅山的书法美学思想中“丑”、“天”、“支离”等审美范畴的解读,进而对其书法美学思想的形成与时代背景,以及傅山书法美学思想对中国书法的贡献做一尝试性探讨。
一、时代背景与傅山书法美学思想的形成葛承雍先生说:“在清初的文化领域里出现了三种书法家:既有在死神面前铮铮骨气的独立人格,也有在屠刀底下委曲求全的依附人格,还有在朝廷笼络之下堕落为奴的自毁人格。
”【1】而傅山则属于前者。
傅山如果不经历明亡清兴的历史事实,他也许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文人,也不会产生“挽既倒之狂澜”的美学思想。
傅山作为明朝遗民,家国之恨,沧桑之变,与现实社会的抵牾,以及心理上的压抑,使他的思想与创作产生了变化。
他的文艺观、书画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形成他反叛精神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在傅山的一生中,经历了明朝的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以及清代初期的顺治、康熙两朝,贯穿了17世纪的近80个春秋的岁月。
傅山生活的明末清初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之中,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都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阶级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情况异常复杂。
傅山论书
摘要:在对明清时期"尚丑"的表现主义书艺思潮研究现状作辨正的基础上,阐释傅山对书-道关系的理解,并以此对他提出的"丑"的审美理念以及对碑学的倡导进行了贯通和剖析,从而从时代精神的高度整体地动态地把握傅山的书法审美理念。
关键词:傅山,书法,书-道关系,原儒精神,狂狷精神,骨气,丑,碑学一、对"尚丑"的表现主义书艺思潮研究现状的辨正傅山"宁丑毋媚"的书法理论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观点,但是内中许多原委还没有得到深入的理清,大多只停留在一个孤立的艺术个性表现的解释基础上,不能从儒家精神传统、士人传统以及审美理念变迁史的角度宏观地把握,因此不能充分地理清他书法理论的内在动因和生机所在,本文将试着作一整体的动态的把握。
首先对明清时期"尚丑"的表现主义书艺思潮研究现状作一辨正。
姜澄清先生在《中国书法思想史》中以干禄气息来概括明代书法堕入俗障的颓势以及清康乾时期馆阁体对书艺的窒息,并以此为批判的对象梳理出与之对抗的明清"尚丑"表现主义书艺思潮:中晚明时徐渭的书法"在破规矩中去确立‘丑'的美感","可视为清代‘奇丑'书法的先驱,从明清之交的傅山到清代中晚期的刘熙载,在理论上肯定了‘丑'的美学原则,而金农、郑燮的‘怪',在艺术上是与徐渭一脉相承的。
"○1而清代碑学的勃兴正与此尚丑精神密切相关。
他认为宋以来,抒情写意,表现个性的艺术追求日渐强烈,但宋代"主要体现为一般士大夫的闲情逸志",到明代徐渭那里则是"侧重表现内心的郁积、痛苦,是社会苦闷、人生不幸的宣泄",是"以‘丑'去与儒家所主张的‘中和穆穆'的‘雅'相抗衡。
"○2这一结论显然有涉武断,是无法从前面针对的批判对象推出的。
傅山书法的“天机自然”与“四宁四毋”
傅山书法的“天机自然”与“四宁四毋”蔡显良内容提要傅山书法的核心审美观是追求天机浩气。
一直以来讨论甚多的“四宁四毋”并非傅山的书法美学思想,而是他的政治思想在书法领域的一个浓缩,是某些场合的特定说辞而已,尤其是其中的“丑”和“支离”,更是他所要舍弃的一面。
除了傅山自己都认为属于“无机无气”的应酬作品之外,他的绝大部分创作均遵循其崇尚古法与天机的审美思想。
关键词傅山书法天机自然四宁四毋说起傅山就想到“四宁四毋”,谈到“四宁四毋”就想起傅山,在现当代书坛“四宁四毋”俨然已经成为傅山独一无二的标签,更被一些人用来作为自己“丑书”的挡箭牌。
数年前笔者曾撰文,认为傅山所谓的“四宁四毋”只是他的政治思想在书法领域的一个浓缩,并非他的主导性审美观念,可以说只是他的书法观念的一个特殊方面。
实质上,傅山书法美学的核心是崇尚古法、追求天机浩气①。
然纷扰之中,一石下去竟死水无澜。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觉得之前的研究还有深入的必要。
一、“四宁四毋”并非傅山的书法审美观顾炎武曾说:“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
”②无论顾炎武此语的背后是否隐含着弦外之音,但是同时代人的眼光显然更切实际、更加准确。
笔者曾据此认为,唯有天机自然才能大巧若拙,故傅山书法思想的核心是追求天趣与自然之境。
傅山“四宁四毋”的核心是“拙”,“真率”应为“拙”题中之义,“丑”和“支离”也应包含于“拙”中,是“拙”的极端化表达。
因此,“四宁四毋”其实是傅山崇尚天机的审美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是因为掺和了太多的政治动因,所以变得有些极端化而已。
现在想来,这一结论一不小心犯了妄自揣测的主观性错误,124并未联系实际语境分析具体问题。
其实,“四宁四毋”并非傅山的书法审美观。
在“四宁四毋”产生的《训子帖》中,请注意这样两个相互对举的语境:一是“大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如徐偃王之无骨”,“只缘学问不正,遂流软美一途”;二是“偶得赵子昂香光诗墨迹,爱其圆转流丽”,“写此诗仍用赵态”,“然又须知,赵却是用心于王右军者”。
傅山书论的价值阐释
傅山书论的价值阐释内容题要:傅山的书法最能表现他的人格,他的桀骜不驯,他的忠贞刚烈,他的博大胸怀以及卓识高见都完全融化到了书法艺术中,而其书法艺术之所以达到极高成就,源于他书法理论的精深透彻。
他的书法理论的建构堂庑广阔,立意宏远,根植于他的哲学观。
书法在他眼里,是人之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和书者一体的,不是附属物,是活性而生动有生命的,而且更应是完善人格的手段,于是健康、向上、有益是他的艺术取向。
他的许多艺术观有超越前人处,特别是针对于学赵孟頫、董其昌一路末流成弊的现象,他有许多振聋发聩的论述,具有划时代意义。
主题词:傅山书法理论技法艺术道傅山的书法最能表现他的人格,他的桀骜不驯,他的忠贞刚烈,他的博大胸怀以及卓识高见都完全融化到了书法艺术中,而其书法艺术之所以达到极高成就,源于他书法理论的精深透彻。
他的书法理论的建构堂庑广阔,立意宏远,根植于他的哲学观。
书法在他眼里,是人之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和书者一体的,不是附属物,是活性而生动有生命的,而且更应是完善人格的手段,于是健康、向上、有益是他的艺术取向。
他的许多艺术观有超越前人处,特别是针对于学赵孟頫、董其昌一路末流成弊的现象,他有许多振聋发聩的论述,具有划时代意义。
现摘其要者略述如下。
一、傅山关于作字和作人关系的论述他有一首诗是说作字与作人关系的,其曰:“作字如作人,人奇字自古。
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
诚悬有至论,笔力不专主。
一臂加五指,乾卦六爻睹。
谁为用九者,心与腕是取。
永真溯羲文,不易柳公语。
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
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
”【1】这首诗是写给儿孙言作书之道的,是他一生学书的经验之谈,在诗后有一段他的自解,说:“贫道二十岁左右,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而不能略肖。
偶得赵子昂《香山诗》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不数过而遂欲乱真。
此无他,即如人学正人君子,只觉觚棱难近,降而与匪人游,神情不觉其日亲日密,而无尔我者然也。
主张“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的傅山,其草书狂而不癫
主张“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的傅山,其草书狂而不癫
傅山,字青主、侨山、公它等,名号甚多,入清后又名真山,号朱衣道人、观化翁,山西阳曲(今山西太原市郊)人。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傅山历来有“学海”的称誉,他工书善画,博极群籍,在经史子集、文学诗词、书法绘画、钟鼎文字、医学医术诸领域都有精深研究。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傅山的草书圈眼多,繁而不乱,于郁勃浑脱之中,又有逸岩之态”。
处于董赵书风笼罩书坛之际的傅山,也曾学过赵孟頫,但后来对赵字贬斥得很利害。
“予不极喜赵子昂,薄其人而遂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绰约自是贱态,润秀圆转尚属正脉,盖自《兰亭》内稍变而至此与时高下亦由气运,不独文章然也。
”这一段书法评论史上“书如其人”的典型论断,自然这与他生逢易代之特殊时期有关。
他还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
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
”这种论述针对当时“奴书”盛行的清初书坛无疑是一副清醒剂。
他力倡正拙、贬巧媚,以自然天倪为尚,他一做人和正本为书学正宗的艺术主张,堪为后人效法,同时也正因为他的“学问志节”为人所重,世人对他的书法也就倍加珍视了。
傅山草书《乾坤惟此事五言诗》轴欣赏
▼
释文:
乾坤惟此事,不论古于今。
一盏酡双白,三春草寸心。
中山兔笔
在,大醉浑沦寻。
俭食中丞旧,家声汉代荫。
杯深云月恋,綵舞雀翎浸。
世界兹难坏,和同涉入吟。
庆寿诗为旭翁老年丈劝觞。
侨黄老人、旧年家弟傅山。
局部放大图欣赏
▼。
傅山论书法之要旨
傅山论书法之要旨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傅山生平博通经史诸子之学,取得卓然杰出的成就早已有定论。
在艺术方面,他又是书画家,论书法提出四“宁”四“毋”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此论发聋振聩,彰显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精神。
近三十年来书法理论界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哲学思想、个人品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四“宁” 四“毋”,大多认为傅山书论归于“大巧若拙” ,“贵得天倪” 还有学者深入探讨其审美观,渊源出于自然主义和极端人格主义。
近年为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大型图录《傅山书法全集》,序言和专论也论及四“宁”四“毋”。
以上诸家之说都颇有见地。
然犹有未尽之处。
关于四“宁”四“毋”说,清全祖望《鲒琦亭集》“阳曲傅先生事略”云:“(傅山)尝自论其书日,弱冠学晋唐人楷法,皆不能肖。
及得松雪(赵孟?\)、香光(董其昌)墨迹,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则遂乱真矣。
已而乃愧之,日,是如学正人君子者,每觉其觚棱难近;降与匪人游,不觉其日亲者。
松雪曷尝不学右军(王羲之)?而结果浅俗,至类驹王之无骨,心术坯而手随之也。
于是复学颜太师(真卿)。
因语人学书之法: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君子以为先生非止言书也。
”傅山对赵孟身为宋宗室而事元极为不满,也就鄙夷其“巧” 、“媚”的书风,提出个人的书法审美观点,当然包含有更深更广泛的社会内涵。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笔者曾见陈迩冬先生《十步廊读书录》之“傅山论书法” (载《光明日报》),读后有一则笔记写道,陈先生揭示傅山四“宁”四“毋”之外还有一条“宁横毋顺”。
原出康熙时期太原段绰辑刻的傅山书帖,名“太原段帖”。
全祖望是雍正、乾隆间史学家,记述傅山事略敬其艺术更景仰人格、精神。
对于“宁横毋顺” ,或为全祖望不知,或知而顾忌,未予记录。
因为“非止言书”的“宁横毋顺”主张,明明在直批清王朝的逆鳞。
去年秋冬笔者两度北上山西,访霜红龛,谒崛崛山之傅山读书处,观晋祠傅山纪念馆、山西博物院藏傅山墨迹,可惜未搜寻到《太原段帖》。
书论傅山: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
书论傅山: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
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
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
诚悬有至论,笔力不专主。
一臂加五指,乾卦六爻睹。
谁为用九者,心与孥是取。
永兴逆羲文,不易柳公语。
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
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
——傅山《作字示儿孙》腕拙临池不曾柔,锋枝秃硬独相求。
公权骨力生来足,张绪风流老渐收。
隶饿严家却萧散,树枯冬月突颠由。
插花舞女当嫌丑,乞米颜公青许留。
——傅山《索居无笔,偶折柳枝作书辄成奇字率意二首》其一作小楷,须用大力,柱笔著纸,如以千金(斤)铁杖柱地。
若谓小字无须重力,可以飘忽点缀而就,便于此技说梦。
——傅山《家训》写字之妙,亦不过一正。
然正不是板,不是死,是古法。
且说人手作字,定是左下右高,背面看之皆然,对面不觉。
若要左右最平,除非写时令左高又下。
如勒横画,信手画去则“一”,加心要平,则不“一”矣。
难说此便是正邪?——傅山《家训》吾极知书法佳境,第始欲知此而不得如此者,心手纸笔,主客互有乖左之故也。
期于如此而能如此者,工也;不期如此而能如此者,天也。
一行有一行之天,一字有一字之天。
神至而笔至,天也;笔不至而神至,天也。
至与不至,莫非天也。
吾复何言!盖难言之。
——傅山《家训》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
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
不信时,但于落笔时先萌一意,我要使此字为如何一势,及成字后与意之结构全乖,亦可以知此中天倪造作不得矣。
手熟为能,迩言道破。
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能大家。
——傅山《家训》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
钟、王之不可测处,全得自阿堵。
老夫实实看破地。
工夫不能纯至耳,故不能得心应手。
若其偶合,亦有不减古人之分厘处。
及其篆隶得意,真足吁骇,觉古籀、真、行、草、隶,本无差别。
——傅山《杂记》汉隶之不可思议处,只是硬拙,初无布置等当之意。
凡偏旁左右宽窄疏密,信手行去,一派天机。
——傅山《杂记》字原有真好真赖,真好者人定不知好,真赖者人定不知赖。
傅山精致秀美一路的书法
傅山精致秀美一路的书法
傅山是一位既有艺术实践又有独特书法美学理论贡献的书法大师。
他发展了老子学说,在书法理论上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一著名的书法艺术创作原则。
傅山的楷书宗法魏晋,尤以颜体笔意为主。
他的书法真、草、篆、隶、行诸体,无一不能,无所不精。
他的楷书大字对联,行笔、起笔、收笔,锋势俱备。
在宽博庄严的体势中,错落开合,虚实互补,大而可观。
傅山的草书也颇具特色,如《乾坤惟此事诗轴》和《临王献之江州帖轴》,既有古人的笔意,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综上,傅山的书法既有精致秀美的特点,也有大气磅礴的一面。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书法家。
傅山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
傅山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巧若拙已矣
傅山的人生有多传奇,毋庸赘述!尽管后世对傅山的学问和艺术推崇备至,但在傅山的生命中他关心的却是世间疮痍和民间疾苦,因此他曾愤激于自己作为一个文人的无能和无用:“男儿生无权,简阅深低头,文章费精神,仅与刺绣侔。” 或许正是因为这份深入骨髓的自省,才使得在他明末清初的惊天巨变中看清了自己,写下了上述的自评。 而接下来要说的漫长一夜,傅山无论如何抹拭眼泪,他都不愿看清,在生命的终点他顿了顿,再次强烈感受到了自己在行将就木时愈发无能与无用: 公元1644年冬日的一个寒夜,78岁傅山的在土窑里昏暗的灯光下,听着两个孙子低低抽泣,他们为了压低声音反而时而噎住,后又禁不住抽泣起来。一如窗棂前摇曳欲灭的烛火,傅山57岁的儿子傅眉躺在土炕上,呼吸急促面如死灰,傅眉的人生即将油尽灯熄。 以医术名世的傅山此刻一语不发,他深感儿子的生命已在旦夕,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境让他悲痛欲绝,父子间一甲子的风风雨雨,六十年的颠沛流离,六十年的心魂相依,仿佛历历在目,涌上心间。 给儿子取名为“眉”,是希望爱子傅眉长寿,傅山怀着殷切的期望教育儿子,儿时的傅眉果然就是神童,然而傅眉五岁亡母,扔下了傅山父子。而这仅仅是悲剧的开始。 大明王朝走向崩溃的边缘后,崇祯十七年的兵火烧毁了傅山父子渴求平静的愿望,傅山的父亲、兄长先后去世。为躲避战火,傅山一家几代人辗转于山西各地,傅眉既要照顾年迈的祖母,又要看护幼小的侄儿,带领全家人餐风宿露,寻找一方安身的所在。 自这年起,文武双修的傅山为了气节,转而成为后世众所周知的“朱衣道人”,年轻的傅眉全力养家糊口、赡老养幼:他白天在深山砍柴,在闹市卖药。只有到了晚间才拿起书卷,习练书法时才仿佛和父亲傅山再次亲近。 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不信时,但于落笔时先萌一意,我要使此字为如何一势,及成字后与意之结构全乖,亦可以知此中天倪造作不得矣。手熟为能,迩言道破。 ——傅山《家训》 到了清朝初年,反清义士傅山下了大狱,孝子傅眉义无反顾地投赴监狱,陪伴父亲,而在狱中,傅山以指代笔以水代墨,在昏暗的地牢中通过书法,教授儿子做人与学问: 作小楷,须用大力,柱笔著纸,如以千金(斤)铁杖柱地。若谓小字无须重力,可以飘忽点缀而就,便于此技说梦。 ——傅山《家训》 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钟、王之不可测处,全得自阿堵。老夫实实看破地。工夫不能纯至耳,故不能得心应手。若其偶合,亦有不减古人之分厘处。及其篆隶得意,真足吁骇,觉古籀、真、行、草、隶,本无差别。 ——傅山《杂记》 出狱后的傅山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传奇,背后却是儿子的甘任劳苦和默默牺牲: 傅山壮游大江南北,联络反清志士,结交遗民学者,一路上是傅眉牵挽驴车,服侍左右;康熙十八年,清廷开“博学宏词科”网罗知识分子,傅山被强迫抬进北京,傅眉不离左右,捍卫着父亲的尊严和气节。 六十年的苦难同行中,他们不仅是父子,还是术业授受的师徒,是砥砺学术的益友,是相与长进的同道,是心魂相依的支柱,父子连心如同盘结在一起的参天大树,谁也不能离开谁了。 傅山人生中最长的一夜被微弱的阳光终结了,老泪纵横的傅山轻轻地在怀里抱着傅眉,炕头的纸上,是傅眉去世前写下的最后一首诗《临终口号》:“父子艰难六十年,天恩未报复何言”,“西方不往不生天,愿在吾翁双膝前。”儿子不孝,不能为父亲养老送终了!读来让不禁让人潸然涕下! 57年来,对于儿子的书法,傅山的教学虽然严厉,但又常常不吝赞美,无数重要的手札都在战火中散轶,但关于儿子的《杂记》却永远随身携带: 吾家现今三世习书,真、行外,吾之急就,眉之小篆,皆成绝艺。 ——傅山《杂记》 傅山理理他作为明朝遗老的花白发髻,轻轻站起身来,颤抖着双手写下了传于后世的书法巨作《哭子诗》。傅山的枯笔蘸满了血泪写道:“吾行八十矣,哭泣早晚休。老骨本恃尔,尔乃不及收。” 人生最悲惨的,莫过于晚年丧子,这是何等深重的打击,这是多么剧烈的悲恸!《哭子诗》册中,常有大段的涂改和墨污,有的地方甚至整行整段地被傅山涂黑,可见当时的心境悲痛至极,几近癫狂,丧子的剧痛让暮年的大师难以自制,情绪在笔端爆发开来,作品中有的涨墨或水渍处,甚至让人们感到,那就是傅山滴下的泪水。 这是傅山最后的一组诗篇,是他作为遗老对现世的无奈呼号,四个月后,一代宗师傅山与世长辞,留给后人无限的敬仰和叹息。 他的书论更是被后世书家广为传颂: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西方的大汉学家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里阐述了一个观点:明清之际,中国没有西方意义的贵族。但贵族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组成部分,那就是文化资本与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八大山人、傅山都是文化贵族。 作为文化贵族,晚年的傅山书法已臻炉火纯青之境,却对赵孟頫由厌烦转为欣赏、学习,有学者认为傅山已跳出政治立场的窠臼,单以艺术而论艺术了。 笔者则以为,作为文化贵族的傅山对“小人”、“匪人”中的态度不再尖锐了,他或许认为赵孟頫只是在时代洪流中毫无抗拒地急于转身而已,而他自己却迎难而上。正所谓大成若缺。傅山在明末清初的剧变中缺了一个转身,却成就了自己的传奇,他在书法上向往王羲之所希冀的绝诣:坚紧清迥,清是说清澈,迥是说高远。而正是这种伟大的情怀,才催化了傅山伟大才情的迸发。
傅山的书法理论观点有哪些?
傅山的书法理论观点有哪些?
傅山的书法理论观点有哪些?
【小知识】
就傅山的书论而言,其主要观点包含“作字先作人”、“野行以书”、“正极奇生”、“四宁四毋”等。
其中,其所创作的行草书,正是基于“野行以书”这一创作的主要观点。
至于此观点的基础,则是基于其对古自学的研究。
当然,此种的“野”也并非是要超脱于法之外,而是要等同于文论的无法,是审美意境深远化的一种具体表现。
正如他所说,书法强调的是“得天时”,而所谓的“天”,其认为:天字,既以工为基础,这代表在书法一书中,工仅是其中较低的一层,而前者方式处于最高层次。
故傅山曾以大醉的形式来表现心神不受束缚,人也怡然自得的自由状态。
虽然,傅山对后者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其最终的目标与追求仍旧维系于前者之上,也便是所谓的“野行以书”。
“正极奇生”中的“正”字,亦是一般的书写法则,也便是时下大多数人们所遵循的古法传统,其等同于上文所描述之“工”的概念。
而正则是当功夫达到较高水平时的体现,而基于正的体现,便可由此创作出“奇”的艺术美。
简言之,唯有经历了“正极”,方能达到“奇生”的境界。
纵观傅山的一生,其之所以能可在晚年达到“奇”的水准和高度,离不开其早年“正极”的铺垫,至于那看似凌乱潦草的大草书,也并非如同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一般毫无实处,反而体现出一种“大巧不工”的气质与形象。
附·傅山书法作品《昨日帖》局部。
浅谈傅山先生的书法艺术
浅谈傅山先生的书法艺术作者:郭蕾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第09期【摘要】傅山对书法有着自身比较独特的见解,对我国的各种书法理论以及之间存在的具体关系进行了不断的研究探索。
他在老子学说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关于书法理论,也提出了四宁四毋的创作原则,这是傅山的书法艺术乃至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他追求“大巧若拙”那样的艺术高峰的集中体现。
“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属于傅山书学的一种思想灵魂。
他的书法既具备独创的理论,而且杰作还非常的丰富,作为三晋冠冕,一代宗师是当之无愧的。
【关键词】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嚼雪滩头松桦下,一峰青插半天看”,这是我国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傅山先生所作的诗。
人如其诗,这也是先生高尚人格的真实体现。
先生确实是一座雄伟的高山,而且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高山。
他一生在政治和社会舞台上,与同仁“以道义相期许”,他捍卫正义,不求名利的高贵品质,传之海内。
在思想文化方面,他被称为“学海”,主要是由于其具备渊博的知识,开创诸子学,研究佛道经典,关于音韵学以及逻辑学也非常地精通,非常擅长金石之学等。
上海复旦大学的蔡尚思教授曾经这样对其评价:“具备非常独特的哲学、政治、文学、美学、史学以及教育思想等,在治学方面非常的具备特色,民族气节比较突出。
”傅山在一生当中,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在非常多的方面都具备较高的造诣,比如文学方面,经史方面,书、诗、画、佛以及道等方面,特别是在书法艺术方面具有较高的成就,属于一位艺术实践以及书法美学理论相结合的书法大家。
傅山出身于书法世家,八九岁时就临摹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楷书鼻祖”钟繇的字入门,比如《黄庭》《乐毅论》《曹娥》以及《破神论》等,描摹的比较广泛。
后来又开始描摹王羲之、颜真卿以及王献之的字。
十八九岁的时候就可以独自进行镌刻印章,大致二十岁的时候,已经对历代的书法都描摹了一个遍,他对篆、隶笔法非常地喜欢,特别是对赵字别有见地。
宁拙毋巧-傅山说:宁拙毋巧
宁拙毋巧-傅山说:宁拙毋巧宁拙毋巧-傅山说:宁拙毋巧宁拙毋巧两千年前的老子,有“大巧若拙”一说。
貌非实是,即是先秦美学的一个充满辩证法的论述。
三百年前的傅山,发展了老子学说,在书法理论上公然提出了他的审美标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作这样的宣言是要有点胆量的。
巧、精,巧也;媚,娟秀也;轻滑,飘逸洒脱之极也;安排,刻意经营不少马虎也。
现在傅山来了个全面否定,提出了他的丑、拙之美的标准,意义何在,未必是言如其人,以傅山一个清癯黑瘦的干老头儿,整天行医按脉,风尘仆仆,本无媚巧之处,而又骨骾刚正,嫉恶如仇、毫不轻滑,故出此言以示己志乎,好象是,但又不仅仅是。
傅山此言所展示的,不仅是他个人志趣的好恶,而确实是一种有价值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观念。
长期以来,这种观念或明或暗地一直在左右着艺术历史的进程。
巧之极则流于雕饰,雕饰之美,镂金错采而乏自然天趣,其最终则是雕琢与做作,是为一弊。
媚之极则伤于弱,细腻甜熟,表面浮滑而骨子圆俗,气格卑下。
宁拙毋巧傅山生于明末清初,正当康熙、乾隆崇尚赵孟颊、董其昌,蹇怯局促,无法自振,并构成馆阁体书风之时,他的拙丑之论,肯定是有感而发的。
他追求博大、恢宏,肆张、奇崛、拙重、庄严的意趣;追求外表不浮美的“漂亮”,但内在则深沉厚重的美学境界,都是在时风笼罩下自出新意的反叛举动。
同时,所谓的巧与拙,丑与媚之间的区别,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两种不同趣味的平行比较,事实上,这是一种表与内在、单一与博大、天趣自然与矫揉造作之间的对比。
通过这种比较,我们真正了解了傅山其人其观念的份量。
宁拙毋巧(并非真拙,傅山并不欣赏拙劣。
“石鼓与峄山(领略丑中妍”,证明傅山是很细心的,他很善于去寻找丑中的“妍”,但这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的妍,而不是市井气十足的某些月份牌式的妍媚甜俗。
至于行笔生疏拙劣,不知书法为何物的那种外行的拙,则本不在其论。
“今所行圣林《梁鹄碑》如墼模中物,绝无风味,可厌之甚。
付山论书
傅山在书法艺术理论上是有贡献的。他所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极其精辟,对整个艺术范畴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影响中国书学领域。
作书宁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华巧,应能有取悦于人、奴颜婢膝之态,寻求内在的美。
傅山本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学问人,淡于名利,勤于读书。他的书法初学赵孟睢⒍洳负蹩梢月艺妗K摹渡侠嘉辶闯∑约恰肺珈跏哪辏ǜ瞪绞榉ü1641)作,与宋人风范毫无二致。宋代文人喜欢用生辟的字眼和典故,傅山也是如此。他学富五车,积学深厚,又颇具个性,加之书法界有了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和倪元璐等诸名家的影响,傅山的书法更是具有一种奇特的怪味。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的人生观和审美观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对颜真卿的人品书品推崇倍至,简直是五体投地。他写大字喜用颜体,如《集古梅花诗》,就是写小楷也用颜体,如《逍遥游》。邓散木《临池偶得》中说:“傅山的小楷最精,极为古拙,然不多作,一般多以草书应人求索,但他的草书也没有一点尘俗气,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象他的为人”。他的颜体写得非常好,流传至今的颜体大字楹联和榜书多件,皆端庄遒劲,刚健有力。
宁追求松散参差、崩崖老树、也不能有轻佻浮滑,自然潇疏之趣,远胜品性轻浮之相。
宁信笔直书、无需顾虑,也不要描眉画鬓,装饰点缀,有搔首弄姿之嫌。
傅山的理论大有针砭时风、力挽狂澜之用意。可谓振聋发聩之洪钟,与他同时代的文人学者相比,有很大不同。在他的诗文中没有丝毫替圣人立言,为统治者出谋献策的意思。反之,他自称道士、侨民,在反清复明已无希望的情况下,却期待着世道人心有所突变。他给自己起了个别号“观化翁”。既然清朝的统治已经巩固,世风人心正在越变越坏,于是就希望迅速地坏下去,物极必反之后就会突变。他对战国诸子都有深入的研究,认为古代的学术文化能够激励炎黄子孙奋发起来;他愿做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并盼望着民族的真正觉醒,从根本上铲除暴政。
傅山书学思想及草书研究
傅山书学思想及草书研究
傅山(1603-1669),字道真,浙江嘉善人,明末清初书画家、文学家、哲学家、书法家,被称为“傅山文集”。
傅山书学思想:
1. 古今并尊:傅山提倡古代书法和现代书法相结合,既注重传统技法,又着眼于创新。
他认为,古代书法是优秀的特色和财富,应该得到尊重和继承,而现代书法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应该给予重视和培养。
2. 意境自然:傅山认为,书法应该表现出真正意境。
书法的意境只有当它与自然融为一体时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受。
因此,傅山强调书法的自然、流畅、灵动,追求书法的情趣、气韵、个性、艺术性。
3. 德行为先:傅山认为,书法是一种文化修养,体现的是个人品格和道德素质。
他主张以人格德行为先,强调书法的修养和人文精神。
他认为,只有弘扬真善美的精神,才能够创造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草书研究:
傅山草书研究的成就也是显著的。
他的草书不拘泥于传统,飘逸自如,行之有度,意象鲜明,富有生命力。
傅山的草书并不追求形式上的刻意,而是强调内在的意境和艺术个性的表达,这就是傅山草书魅力的根源。
他在草书研究上实践了自己的艺
术理念,成功地开发了草书的艺术价值和美学特性。
同时,傅山的草书也对后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傅山“奇笔”凭什么笑傲江湖?
傅山“奇笔”凭什么笑傲江湖?傅山系列评传之三傅山所遗墨宝,弥足珍贵,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崇高地位。
他的书法坚苍浑穆,豪迈不羁,潇洒奇逸,气象严严,是他博大宏深的学养和光明峻洁的人格写照。
关于他的书法艺术主张,可大致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法本法无法,吾家文所来首先在学习古法上,傅山反对拟古不化,主张“法本法无法”,认为“古法”也是从“无法”中产生的。
不能作古人奴隶。
他强调学书要追本溯源,认为“楷法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妙境。
终是俗格。
”傅山杜甫和贾舍人早朝诗、贾舍人早朝大明宫诗24×64.7cm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局部傅山有诗云:“法本法无法,吾家文所来。
法家谓之野,不野胡为哉!”“法”,作为一种法则,一种规范,既是科学的总结,又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但它都是具体的、灵活的,而不是僵死的教条。
法为我用,而不为法缚。
“法无定法”,是一种锐意创新的精神。
傅山敢于独持异端,敢于冲破传统法网的羁绊而一意孤行。
尤其是在书法艺术创作活动中,他能够数十年如一日,以人品修养和渊博知识为原本,遍临百家,转益多师,不囿成法,融会贯通,终使其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既有书法理论又有书法实践的艺术大师。
傅山反对“奴气”,追求“真率”,鄙视因袭古法,泥古不化的“书奴”,认为只重蹈古人相貌行迹绝没有出息,同时特别强调对传统精华吸收后的灵活掌握运用。
傅山主张不到变化处不见妙,变化通融,将古人书法传统的优点与自己书法的特点揉合在一起,就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就是个人的风格。
傅山的各种书法作品,无一幅无古人神奇,无一幅蹈古人蹊径。
这说明傅山既善于大量地吸收,又敢于大胆地摆脱。
没有前者,就不能广博;没有后者,必然陷于桎梏。
傅山贺枫仲得孙41.5×79.5cm山西省博物院藏局部傅山书法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就是因为他具备大师的胆魄,敢于并能够突破传统的藩篱而不落窠臼。
这不仅反映了他对传统艺术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掌握,更得益于他那广博、深遂的学识修养。
傅山“四宁四毋”书学思想及对笔者的启示
傅山“四宁四毋”书学思想及对笔者的启示傅山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和教育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高超,思想深邃,提出了“四宁四毋”的书学思想,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傅山的“四宁四毋”书学思想,并对笔者提供启示。
“四宁”是指傅山提出的书法创作的四个原则。
具体来说,第一是“心宁”,即创作时心态要平静宁定,对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要加以抵制,保持专注的状态;第二是“神宁”,即经过练习和修养,书写无需思考,笔走龙蛇不受脑海纷扰;第三是“体宁”,即手臂、腕、指等身体部位要宁静舒展,笔画流畅,不受肌肉僵硬和紧张的干扰;第四是“心宁”,即书写要内心沉静平和,不受外界的扰动。
这四个宁字体现了傅山对于书法创作的要求,也是他艺术成就的基石。
“四毋”是傅山对书法创作的四个禁忌。
第一是“毋醉墨”,即不要在酒后或醉酒状态下进行书写,以免笔法随意潦草,丧失艺术品位;第二是“毋急躁”,即不要心急火燎,匆匆忙忙地书写,而是要将心态放平,慢慢品味每一个笔画的变化;第三是“毋好新”,即不追求时髦的新奇和新潮的风格,而是要保持传统的笔法和氛围,注重经典的传承和发展;第四是“毋师他”,即不要盲目崇拜别人的风格和技巧,而是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
这四个毋字告诉我们在书法创作中应该避免的错误和陷阱,帮助我们保持正确的创作态度和方法。
傅山的“四宁四毋”书学思想对笔者产生了深刻的启示。
宁心是创作成功的关键。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排除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集中心思,将自己完全投入到艺术创作中,这样才能有更好的艺术表现。
宁神是写作作品的基础。
只有在练就了纯熟的技巧和正确的修养之后,才能在书写时不受脑海纷扰,笔走龙蛇,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宁体是书写流畅的源泉。
身体的放松和笔画的宁静是书写流畅的前提,只有身体舒展,笔画自然流畅,作品才能更加饱满生动。
宁心是艺术品位的体现。
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内心的宁静和平和,只有这样才能在作品中表达出真情实感,使观者产生共鸣。
傅山论书诗及其书法艺术思想研究
有字驳 难识 .抚 心颔 师 灵
尔爱五凤 字, 戈法奇 一戍
当其 摸拟 时 ,仿 佛游 西京
风 期 亦如 此 , 日 上 极 所 能
集) 诗歌研究 》)。就内容而言 ,傅山 象的 追 求相一 致 。
诗作 的 主体 是 忧 国忧 民的 咏史 诗 、咏怀
傅 山在给 僧雪 峰的 《 复雪开士 》书札
品 则 少之 又 少 。而 这 些有 限 的论 书 诗 却 较好地 表达 出傅 山的书法艺 术思想 。 提到 “ 五凤 二 年 刻石 ”戈法 之 奇 ,说 明
“ 道 人之 诗 ,道 人之 性也 ,支 离 率意 ,
傅 山在 帖学 盛 . f G - A g B 1 , 代 已经 留意 金石 文
人 。他 在 中 国文 化 渚 多领 域 都取 得 了令 《 家 训1 . 诗 训l 》中言 : “ 杜 诗 不可 测 之 法 》一 书 中 。该 书 仅 录 入论 书 诗 五酋 , 人 惊 叹的 丰硕 成 果 ,人称 “ 学海 ” 。相 才 人 ,振 古 一 老 ,亦 不得 但 以 诗读 ,其 虽 然 分 析深 刻到 位 ,但 收录 的 数量 毕 竟 对 于傅 山先 生 的哲 学 、 医学 、书 法 等成 中气 化精 微 ,极 文 士 心手 之 妙 ,常 目在 过 少 ,有末 见 全豹 之 愿 。林 鹏 先生 《 丹 就 ,他 的 文学 成 就相 对 受 到忽 视 ,尤其 之 。” 复 日: “ 辋川诗全不事炉锤 ,
崖 书论 》附 有 《 博 山论 书 诗 文选 辑 》 ,
是 他 的 诗 歌 成 就 还 没 有 产 生 应 有 的 影 纯任 天 机 … …造 语却 非 一 意雕 琢 ,在理 录 入论 书诗 共 1 8 首 ,卫 俊 秀收 录者 全部 响 ,应 该 引起 傅 山研 究 者 的重 视 。在其 明意 惬 ,天机 适 来 ,不刻 而 工 。杜 诗之 录 入 ,故 本 文首 先 列 出林 鹏 先生 所 选论 传 世 诗歌 作 品 中 ,有 许 多是 直 接或 间接 当久 忘 筌 ’最 妙 。 ” 。 杜 诗具 备 的 书诗 并分 述如 下 。
傅山医术高,看书法能断生死
傅山医术高,看书法能断生死傅山书法作品看书法断生死傅山在一次酒醉后作了一幅草书后便睡了。
他的儿子傅眉也善于书法,看见父亲的书法作品就模仿了一幅,悄悄地把父亲的书法换走,想看看父亲能不能分辨出来。
傅山醒来后,看到桌上的书法,心情闷闷不乐。
儿子见此情形,便问父亲为何不高兴?傅山叹了口气,说:“我昨天醉后偶书,今天起来看了看,中气已绝,大概我不久于人世了。
”傅眉听了,大惊失色,就把自己换掉书法作品的事告诉父亲。
傅山听了,更是难受,叹口气说:“如果真是这样,恐怕你等不到新麦上场了。
”结果真如傅山所言。
(故事见于《柳崖外编》)诊断巡抚母亲的相思病傅山先生精于医道,晚年名声更大。
对那些当官的、慕名而来访的,如果是求医看病则见,否则就拒绝见他们。
山西某巡抚久闻其大名,早想见他,就是见不到。
有一次傅山拄着拐杖在太原郊外散步,某巡抚恰巧路过那里,当离傅山只有半里之遥时,一位衙役报告巡抚:“前面拄拐杖的老人就是大人早就想见的傅山先生。
”巡抚急忙派骑卫去追,巡抚乘坐的轿子也加快了速度跟上去。
谁知傅山先生的脚步并没有加快,也不回头看后面,依旧悠悠散步,可追了十来里路,还是追不上,彼此的距离竟一点儿也不见缩短。
那位巡抚只好说:“算了吧,不要再追了,傅先生大概是不愿见我吧!”又一日,巡抚的老母亲得了病,巡抚吩咐阳曲县令去邀请傅山先生。
傅山先生说:“看病可以,可我不见那些达官贵人。
”阳曲县令应承:“行。
”傅山来看病,巡抚只好遵嘱回避,让县令代陪傅山给巡抚的母亲诊病。
傅山给巡抚母亲把完脉,发怒说:“偌大年纪,怎能得了这病!”也不立方,拂袖而去。
县令硬留住他,再三婉转地叩问病情,傅山开始不作声,后来才说:“是相思病,昨日午间起病。
”傅山离去后,巡抚赶忙询问诊断情况,县令无言以对。
可是巡抚之母在内室已听到傅山的话,叹息一声,说:“傅先生真是神医呀!我昨天午间翻箱笼,偶然看到你亡父的靴子,就得了病。
你应当把此事如实告诉傅先生。
”巡抚托县令把此事内情转告傅山,傅山只开了一服药,就治好了巡抚母亲的病。
傅山“四宁四毋”书学思想及对笔者的启示
傅山“四宁四毋”书学思想及对笔者的启示傅山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个著名的书法家和学者,他对书法和学思想做出了很多贡献。
傅山的“四宁四毋”书学思想是他长期实践和研究的结果,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启示。
“四宁”是指傅山认为书法要“宁神、宁气、宁心、宁形”,“四毋”则是指要“毋放逸、毋争胜、毋虚华、毋陷逆”。
这个理论宣扬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强调了一个人做事要有定力、毅力和冷静,不要被浮躁、贪婪、虚荣和邪恶思想所困扰,要始终坚持道德准则,遵循自己的良心和历史义务,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和成就自己的事业。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依然需要傅山的“四宁四毋”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诚实、勤劳、坚韧、推心置腹的品德,是一切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在生活中始终遵守规范和法律,不要在道德上颠倒黑白,并秉持着真正的公正和正义,追求美好的境界。
反躁与宁神傅山的第一个“宁”,就是要在书法中“宁神”。
傅山认为,一名书法家在写字时应该静心净意,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因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持冷静、理性地分析思考问题,避免心浮气躁,导致思维混乱,做出错误的决策。
勤恳与宁气傅山的第二个“宁”,是要在书法中“宁气”。
宁气是指书法家需要具备心神安定和气质稳定的品质,能够有始有终地完成作品。
同样,在学习中也需要我们保持持之以恒的精神状态,不断努力地学习,取得好的成绩。
节制与宁心傅山的第三个“宁”,是要在书法中“宁心”。
宁心是指书法家需要具备调整情绪和意志力的能力,不受外界干扰影响,保持冷静沉着,达到心灵与身体的统一。
同时,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积极面对困难和问题,取得更好的成绩。
平稳与宁形傅山的第四个“宁”,是要在书法中“宁形”。
宁形是指书法家需要具备自然的创作氛围和调整,完成一件作品的过程中,其实是在与自己、与世界不断交流、促进。
同样,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我们认真、细心地研究、思考,发掘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山论书法之要旨
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傅山生平博通经史诸子之学,取得卓然杰出的成就早已有定论。
在艺术方面,他又是书画家,论书法提出四“宁”四“毋”:“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此论发聋振聩,彰显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精神。
近三十年来书法理论界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哲学思想、个人品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四“宁”四“毋”,大多认为傅山书论归于“大巧若拙”,“贵得天倪”。
还有学者深入探讨其审美观,渊源出于自然主义和极端人格主义。
近年为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大型图录《傅山书法全集》,序言和专论也论及四“宁”四“毋”。
以上诸家之说都颇有见地。
然犹有未尽之处。
关于四“宁”四“毋”说,清全祖望《鲒琦亭集》“阳曲傅先生事略”云:“(傅山)尝自论其书日,弱冠学晋唐人楷法,皆不能肖。
及得松雪(赵孟?\)、香光(董其昌)墨迹,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则遂乱真矣。
已而乃愧之,日,是如学正人君子者,每觉其觚棱难近;降与匪人游,不觉其日亲者。
松雪曷尝不学右军(王羲之)?而结果浅俗,至类驹王之无骨,心术坯而手随之也。
于是复学颜太师(真卿)。
因语人学书之
法: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君子以为先生非止言书也。
”傅山对赵孟?\身为宋宗室而事元极为不满,也就鄙夷其“巧”、“媚”的书风,提出个人的书法审美观点,当然包含有更深更广泛的社会内涵。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笔者曾见陈迩冬先生《十步廊读书录》之“傅山论书法”(载《光明日报》),读后有一则笔记写道,陈先生揭示傅山四“宁”四“毋”之外还有一条“宁横毋顺”。
原出康熙时期太原段绰辑刻的傅山书帖,名“太原段帖”。
全祖望是雍正、乾隆间史学家,记述傅山事略敬其艺术更景仰人格、精神。
对于“宁横毋顺”,或为全祖望不知,或知而顾忌,未予记录。
因为“非止言书”的“宁横毋顺”主张,明明在直批清王朝的逆鳞。
去年秋冬笔者两度北上山西,访霜红龛,谒崛崛山之傅山读书处,观晋祠傅山纪念馆、山西博物院藏傅山墨迹,可惜未搜寻到《太原段帖》。
《傅山书法全集》也只有《段帖》残稿册页,未见有“宁横毋顺”条。
回忆前辈美文钩沉,认识四“宁”四“毋”之真谛,加深了对傅山书艺的理解。
“书为心画”。
傅山以爱憎、悲愤倾注笔端,书法作品都涂抹有浓郁的社会色彩,浸透真挚的个人情怀。
他以崇高的民族气节与精神,撑“宁横毋顺”为纲,纲举目张:“宁拙毋巧”谓其艺术气质,“宁丑毋媚”谓其艺术形态,“宁支离毋轻滑”谓其艺术格调,“宁直率毋安排”谓其艺术性灵。
刚直不阿、桀骜不驯的傅山极端地外化于翰墨,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一泻千里的气势。
傅山最擅长行草书,不论立轴、长卷,首先扑入眼帘的是笔画连绵,数字牵丝不断,线条缠绕,萦纡盘曲。
跌宕顿挫,如万岁枯藤;起伏飞动,似矫龙出海;奔腾翻卷,若九曲黄河。
如《草书双寿诗轴》(图1,上海博物馆藏),首行起笔连书五字,第三行只分三笔,整幅一气呵成。
《行书七绝诗轴》(图2,晋祠博物馆藏)牵丝或短或长,有粗有细,时弯时直,如“正”与“逢”之间牵丝短而细,“故”与“人”之间粗且长,“不”与“笑”牵丝的形态直,“笑”与“家”牵丝则弯。
如点线交织的乐曲中不断变化的旋律。
(二)古拙奇倔的骨力。
傅山书法摧枯拉朽的气势是由骨力支撑的。
凛然正气和反叛精神,表现在他的字骨力刚劲。
《行书王维辋川诗轴》(图3,晋祠博物馆藏)纵334厘米,横83厘米,纸本,擘窠巨轴,字大径尺。
打破常规以古籀参入楷体,如“北??”两字末笔的横折钩,前者静如磬石,后者动如龙尾。
“逶迤”之“走之”偏旁峭如绝壁,“南川”似苍藤,“灭”之隶意,“青”之篆法,通篇统一于骨力朴茂,积健为雄之中。
其二,结体欹斜倾侧,字与字,行与行,疏密、聚散,宁“支离”、“直率”则乱头粗服,而又有王字之根底
而流丽散朗。
如《草书天龙山径中作诗轴》(图4,山西博物院藏),“雨余”、“归鸟”、“山紫”、“暮光”等,貌拙骨硬,圆劲浑融。
谋篇布局又上下参差,左右揖让。
第二行“云根吐”左倚,第三行“萝月”右倾,两行相依。
(三)丰润壮美的笔墨。
傅山书法横空排夏的骨力是由其扎实功底内充的,由其率性自然的个性外延的。
移情于用笔则提按转折,恣肆粗犷;笔画肥腴,元气淋漓;浓枯润燥,相间互见。
如《行书陆机饮酒乐诗轴》(图5,上海朵云轩藏),“葡萄”、“芳醇”、“琉璃”等字,颜字的笔画结合米字的笔意,厚重、充实亦姿美;“夜饮舞迟”、“春风秋月”等字,潇洒、放逸又显大度。
《草书七言诗句轴》(图6,南京博物院藏)“荒城”、“远雁”起笔下接的墨浓气酣,“背流水”、‘‘人寒云”夹有枯笔飞白,形成鲜明对比。
尤有意味的是不经意的湿墨涸散后,交错的笔画间留出的小空白,透气闪光。
《行书杜甫诗句轴》(图7,上海朵云轩藏)以退笔藏锋落墨,用笔沉着古硬。
“听”、“橹”、“背”、“开”等字墨气淋漓,涨墨涸散产生韵味,却留有透光,别有洞天,如古碑石刻满幅金石气。
(四)四体皆擅,风格统一,傅山隶书得夏承碑之意味,篆书则有古籀风貌。
如《隶书唐诗四条屏》(图8,四川博物馆藏),《篆书文天祥正气歌诗轴》(图9,上海博物馆藏),篆
隶布自皆不受横平竖直的陈规束缚,信笔写来,颇得天趣。
又有草篆笔意飞动,别创一格,与明末赵宦光相颉颃。
书坛对傅山小楷评价颇高,以为有魏晋风度,如《小楷何?传杂记手卷》(图10,山西省博物院藏)古愚有趣,拙中见奇,超出寻常蹊径之外。
明清之际具有民族气节不肯出仕清朝的文人中,有许多是兼擅行草的书家。
如黄道周、归庄、陈恭尹、王弘撰等,书风或劲峭遒壮,或清新纯雅,却并不狂野恣肆。
因此,一个书家艺术风格是由多种因素修炼而成的,与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没有必然联系。
傅山余事作书家,却以本性情怀融于翰墨,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
但也有些作品因情绪极化而过度草率,论者有所谓“缠绕草绳”的微词。
又由于坊间多赝品,鱼目混珍,障人眼目,都须识者明鉴。
太原市西北50里的崛(山围)山山巅多福寺旁,有小屋为傅山读书处。
笔者伫立小屋前,看松柏遍野,红叶吐艳,吟先生“风雨诗何壮,冈峦气不奴”诗句,遂萌发此小文之意。
抚松仰止人如在,风动寒涛韵满山。
(责编:唐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