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论书法之要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山论书法之要旨
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傅山生平博通经史诸子之学,取得卓然杰出的成就早已有定论。在艺术方面,他又是书画家,论书法提出四“宁”四“毋”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此论发聋振聩,彰显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精神。近三十年来书法理论界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哲学思想、个人品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四“宁” 四“毋”,大多认为傅山书论归于“大巧若
拙” ,“贵得天倪” 还有学者深入探讨其审美观,渊源出于自然主义和极端人格主义。近年为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大型图录《傅山书法全集》,序言和专论也论及四“宁”四“毋”。以上诸家之说都颇有见地。然犹有未尽之处。
关于四“宁”四“毋”说,清全祖望《鲒琦亭集》“阳曲傅先生事略”云:“(傅山)尝自论其书日,弱冠学晋唐人楷法,皆不能肖。及得松雪(赵孟?\)、香光(董其昌)墨迹,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则遂乱真矣。已而乃愧之,日,是如学正人君子者,每觉其觚棱难近;降与匪人游,不觉其日亲者。松雪曷尝不学右军(王羲之)?而结果
浅俗,至类驹王之无骨,心术坯而手随之也。于是复学颜太师(真卿)。因语人学书之法: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君子以为先生非止言书也。”傅山对赵孟身为宋宗室而事元极为不满,也就鄙夷其“巧” 、“媚”的书风,提出个人的书法审美观点,当然包含有更深更广泛的社会内涵。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笔者曾见陈迩冬先生《十步廊读书录》之“傅山论书法” (载《光明日报》),读后有一则笔记写道,陈先生揭示傅山四“宁”四“毋”之外还有一条“宁横毋顺”。原出康熙时期太原段绰辑刻的傅山书帖,名“太原段帖”。全祖望是雍正、乾隆间史学家,记述傅山事略敬其艺术更景仰人格、精神。对于“宁横毋顺” ,或为全祖望不知,或知而顾忌,未予记录。因为“非止言书”的“宁横毋顺”主张,明明在直批清王朝的逆鳞。
去年秋冬笔者两度北上山西,访霜红龛,谒崛崛山之傅山读书处,观晋祠傅山纪念馆、山西博物院藏傅山墨迹,可惜未搜寻到《太原段帖》。《傅山书法全集》也只有《段帖》残稿册页,未见有“宁横毋顺”条。回忆前辈美文钩沉,认识四“宁”四“毋”之真谛,加深了对傅山书艺的理解。
“书为心画” 。傅山以爱憎、悲愤倾注笔端,书法作品都涂抹有浓郁的社会色彩,浸透真挚的个人情怀。他以崇高
的民族气节与精神,撑“宁横毋顺”为纲,纲举目张:“宁拙毋巧”谓其艺术气质,“宁丑毋媚”谓其艺术形态,“宁支离毋轻滑”谓其艺术格调,“宁直率毋安排”谓其艺术性灵。
刚直不阿、桀骜不驯的傅山极端地外化于翰墨,形成鲜明的
艺术特色:
(一)一泻千里的气势。傅山最擅长行草书,不论立轴、长卷,首先扑入眼帘的是笔画连绵,数字牵丝不断,线条缠绕,萦纡盘曲。跌宕顿挫,如万岁枯藤;起伏飞动,似矫龙
出海;奔腾翻卷,若九曲黄河。如《草书双寿诗轴》(图1,
上海博物馆藏),首行起笔连书五字,第三行只分三笔,整幅一气呵成。《行书七绝诗轴》(图2,晋祠博物馆藏)牵丝或短或长,有粗有细,时弯时直,如“正”与“逢”之间牵丝短而细,“故”与“人”之间粗且长,“不”与“笑”牵丝的形态直,“笑”与“家”牵丝则弯。如点线交织的乐曲中不断变化的旋律。
(二)古拙奇倔的骨力。傅山书法摧枯拉朽的气势是由骨力支撑的。凛然正气和反叛精神,表现在他的字骨力刚劲。《行书王维辋川诗轴》(图3,晋祠博物馆藏)纵334 厘米,横83 厘米,纸本,擘窠巨轴,字大径尺。打破常规
以古籀参入楷体,如“北??”两字末笔的横折钩,前者静如磬石,后者动如龙尾。“逶迤”之“走之”偏旁峭如绝壁,“南川”似苍藤,“灭”之隶意,“青”之篆法,通篇统一于骨力朴茂,积健为雄之中。其二,结体欹斜倾侧,字与字,行与行,疏密、聚散,宁“支离” 、“直率”则乱头粗服,而又有王字之根底
而流丽散朗。如《草书天龙山径中作诗轴》(图4,山西博物院藏),“雨余”、“归鸟”、“山紫”、“暮光”等,貌拙骨硬,圆劲浑融。谋篇布局又上下参差,左右揖让。第二行“云根吐”左倚,第三行“萝月”右倾,两行相依。
(三)丰润壮美的笔墨。傅山书法横空排夏的骨力是由其扎实功底内充的,由其率性自然的个性外延的。移情于用笔
则提按转折,恣肆粗犷;笔画肥腴,元气淋漓;浓枯润燥,
相间互见。如《行书陆机饮酒乐诗轴》(图5,上海朵云轩藏),“葡萄”、“芳醇”、“琉璃”等字,颜字的笔画结合米字的笔意,厚重、充实亦姿美;“夜饮舞迟” 、“春风秋月”等字,潇洒、放逸又显大度。《草书七言诗句轴》(图6,南京博物院藏)“荒城”、“远雁”起笔下接的墨浓气酣,“背流水”、‘‘人寒云”夹有枯笔飞白,形成鲜明对比。尤有意味的是不经意的湿墨涸散后,交错的笔画间留出的小空白,透气闪光。《行书杜甫诗句轴》(图7,上海朵云轩藏)以退笔藏锋落墨,用笔沉着古硬。
“听”、“橹”、“背”、“开”等字墨气淋漓,涨墨涸散产生韵味,却留有透光,别有洞天,如古碑石刻满幅金石气。
(四)四体皆擅,风格统一,傅山隶书得夏承碑之意味,篆书则有古籀风貌。如《隶书唐诗四条屏》(图8,四川博物馆藏),《篆书文天祥正气歌诗轴》(图9,上海博物馆藏),篆隶布自皆不受横平竖直的陈规束缚,信笔写来,颇得天趣。又有草篆笔意飞动,别创一格,与明末赵宦光相颉颃。书坛对傅山小楷评价颇高,以为有魏晋风度,如《小楷何?传杂记手卷》(图10,山西省博物院藏)古愚有趣,拙中见奇,超出寻常蹊径之外。
明清之际具有民族气节不肯出仕清朝的文人中,有许多
是兼擅行草的书家。如黄道周、归庄、陈恭尹、王弘撰等,
书风或劲峭遒壮,或清新纯雅,却并不狂野恣肆。因此,一
个书家艺术风格是由多种因素修炼而成的,与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没有必然联系。傅山余事作书家,却以本性情
怀融于翰墨,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但也有些作品因情绪极
化而过度草率,论者有所谓“缠绕草绳”的微词。又由于坊
间多赝品,鱼目混珍,障人眼目,都须识者明鉴。
太原市西北50 里的崛(山围)山山巅多福寺旁,有小屋为傅山读书处。笔者伫立小屋前,看松柏遍野,红叶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