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与对策

合集下载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4.09•【字号】汉政发〔2022〕6号•【施行日期】2022.04.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兴汉新区、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汉中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以印发,请依照执行。

汉中市人民政府2022年4月9日汉中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奋力谱写汉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以上和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381万亩、110万吨以上,全面完成省上下达的绿色低碳发展指标。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制定实施2022年稳投资工作计划,完善重点项目协调机制,优化重点项目“四个一批”活动,开展“红旗”“蜗牛”项目评比,全力推进496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投资1101亿元以上,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1.制定循环经济法律和政策: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鼓励企业和公众参与循环经济,设立循环经济基金,提供经济激励措施,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2.优化资源利用和产品设计:改变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在产品设计阶段,考虑产品的可回收性和可再利用性,使用可再生材料,降低资源消耗。

3.发展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建立健全的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加强废弃物分类处理,建立回收站点,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加强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废弃物的填埋和焚烧。

4.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和设备:加大对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投入,开展新型资源回收技术研究,推动高效、环保的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

5.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打破传统产业界限,促进不同行业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

鼓励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生产和服务,推动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用。

6.引导消费者参与循环经济:加强公众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鼓励消费者购买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的产品,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7.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循环经济合作,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经验和技术,吸收先进的循环经济管理和技术经验,促进循环经济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8.促进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循环经济相关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循环经济的深度融合,提高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9.加强循环经济监管和评估:建立循环经济监管体系,完善循环经济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加强对企业和项目的循环经济管理和评估,推动循环经济的规范化发展。

10.推动循环经济理念的普及:加强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和支持度,增强社会的循环经济意识。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引导、技术和设备的支持、产业链的建立、消费者的参与等多方面的措施,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陕政办发[2010]83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陕政办发[2010]83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陕政办发〔2010〕83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和环境约束矛盾,调整产业结构,有效应对后金融危机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方针,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发展区域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全面推进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达到新水平,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得到新提升。

在“减量化”方面,加大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力度,发展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高新技术化,生产要素利用高效化,有效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在“再利用”和“资源化”方面,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延长产业链,建立健全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实现资源利用循环化,循环产业园区化,消费方式节约化,人居环境生态化,充分节约和利用能源资源。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有效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的经济模式。

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制定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法律,加大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财政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刺激。

2.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和公众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和参与度。

3. 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鼓励和支持循环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废物回收再利用、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

通过引导投资和提供技术支持,促进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

4. 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包括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的机制、废物分类处理的系统、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完整等。

通过建立这些体系,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5.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分享循环经济的经验和技术。

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6.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循环经济。

对于实行循环经济的企业给予奖励、资金扶持和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增加参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7. 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循环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促使企业更加遵守循环经济的规则和要求。

8. 提高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展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科技研究。

尤其是开发和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废物再利用能力。

9. 加强信息共享: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的建设,促进循环经济相关方面的信息共享和合作。

建立循环经济数据库,共享循环经济的最新经验和技术,加强各方间的沟通和合作。

10. 培养循环经济人才:加大对循环经济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循环经济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循环经济的想法及措施

循环经济的想法及措施

04
循环经济的实践案例
国际实践案例
德国的包装物双轨制回收系统
德国在循环经济方面走在前列,其包装物双轨制回收系统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该系统要求生产商对其产品包装 进行回收,一方面通过商业回收公司回收再利用,另一方面将不可回收的包装物进行焚烧发电。这一措施有效地 减少了包装废弃物的产生,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特点
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以“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传统经济
传统经济以“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流动为特征,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 境污染严重。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 流动,降低环境负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用效率,减少浪费。
绿色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02
在循环经济的推动下,绿色产业将成为未来的主导产业,推动
经济可持续发展。
全球合作加强
03
面对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各国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循环经济
发展。
循环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传统产业转型困难、技术瓶颈、市场 机制不完善等。
机遇
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
循环经济的想法及措施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 循环经济的概念 • 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 • 循环经济的实施措施 • 循环经济的实践案例 • 循环经济的未来展望
01
循环经济的概念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 的经济模式,旨在通过减少资源消耗 、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减少废弃物排放
01

汉中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探讨

汉中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探讨

目标相背离。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表明 , 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 对 生 存 , 果 不合 理 开 发 资 源 、 坏 环境 , 会 像 宇 宙 飞 船 那 样 走 向毁 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 如 破 就 这是 自然循环过程极限和作为自 灭 。 以必须 要 以新 的发 展 观发 展 经 济 : 须 改 变过 去 的 “ 长 型 ” 所 必 增 经 然 组成 部 分的 人 类生理 极 限所 决 定 的。人 类 要继 续 发 展 , 观 上要 求 客 济 为 “ 备型 ” 济 : 改 变传 统 的“ 耗 型经 济 ”实 行休 养 生 息 的 经 我们 必须 转 变经济 发展 方 式 , 新 的模式 发展 经济 ; 求我们 尽量减 少 储 经 要 消 , 用 要 济 : 行福 利 量 的经 济 , 弃 只 着 重 与 生 产 量 的 经 济 ; 立 既 不会 使 实 摒 建 对 自然资源的消耗 , 并对被过度使用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和修复。 资源 枯 竭 , 不 会造成 环境 污 染 和 生态 破 坏 、 循 环 使用 各 种 物 资 的 又 能 汉 中 发展循 环 经济 是 实施 可 持续 发展 战 略 的必 由 之路 。 国家 “ 十 “ 循环 式 ” 济 , 经 以代 替 过 去 的 “ 单程 式 ” 济 。循 环 经 济 ” ~ 术语 在 五 ” 划纲 要 明 确 提 出 , 巴生 物 多样 性 、 因地 制 宜 , 力发 展 资 经 “ 这 规 秦 要 大 中 国 出现于 9 O年 代 中期 ,9 8年我 国引 入 德 国循 环 经济 概 念 , 立 源环 境 可 承 载 的特 色 产 业 , 强 生态 修 复和 环 境 保 护 , 其逐 步成 为 19 确 加 使 了循 环 经 济 的 “ R 原 则 的 中 心地 位 一 3” 即减 量 化 ( e u e 即 在 生 产 区域 性乃 至 全 国重要 的生态 功 能 区。 中最 大 的优 势 资源是 生态 条 件 Rdc) 汉 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 自然资源, 再利用(u e R s )即尽 可能延长产 比较好。生物资源南北兼有 , 极为丰富 , 林业资源居陕西省 之首 , 森林 品 的 使用 周期 , 在 多 种 场 合使 用 , 循 环 (e y l)即 最 大 限 度 地 覆盖率为西部第二,是阻挡风沙南下和西南酸雨北上的重要屏障, 并 再 R cc e 被 减少废弃物排放 , 力争做到排放 的无害化, 实现资源再循环。 专家称为调节西部空气、 气候的重要“ 肺叶” 。汉中是陕西乃至西北的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 心, 减量 水资源富集区 , 以“ 水资源总量 2 98亿立方米 , 1 主要河流水质达 到二类 化、 再利用、 资源化” 为原则 , 以低消耗、 低排放 、 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 标准 , 汉江是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重要水源地。传统 的高消耗低效率经 符合 可 持 续发 展 理 念 的经 济 增 长模 式 , 对 ” 量 生 产 、 是 大 大量 消 费 、 大 济 发展模 式 不仅 带 来环 境 的破 坏 也带 来资 源 的枯 竭 , 以低 消耗 低 排 所 量废 弃 ” 的传 统增 长模 式 的根 本 变 革。 一定 义 不仅 指 出 了循环 经 济 放 高效 率 的 的 “ 低 一高 ” 这 两 的循 环 经 济增 长 模 式 就成 为汉 中经 济 增 长 的核 心 、 则 、 原 特征 , 时 也指 出 了循 环 经 济是 符 合 可持 续 发 展 理 念 的突 破 口。 工业 经济 是 汉 中市 强市 富 民的 重 要支 撑 , 同 既要 发展 工 业又 的经 济增 长 模 式 ,对 解 决 中 国 资源 对经 济 发 展 的瓶 颈 制 约具 有迫 切 要进 行环 境 保护 , 他们 的结合 点 应该 是 走绿 色 的低碳 循环 经 济 之路。 的现 实 意义 。 3汉中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 传统 经济 是 “ 资源 一 品 一废 弃 物 ” 单 向直 线过 程 , 造 的财 富 产 的 创 3 1完 善发 展 循 环 经 济 的 法规 政 策 制 定 和 完 善 有 利 于 循 环 经 . 越 多 , 的 资源和 产生 的废 弃 物就越 多 , 环境 资 源的 负面影 Ⅱ也 就 济 发 展 的 政 策 ; 善 经 济 发 展评 价体 系 : 极 推 进 重 点 行 业 、 点 产 消耗 对 向 完 积 重 越大 。循 环 经济 则 以尽 可能 小 的资源 消 耗和 环 境成 本 , 得尽 可 能 大 业 园 的试 点 工 作 。 方 面 政府 要 出 台政 策和 法 规鼓 励 企 业 、 民和 社 获 一 公 的经 济和 社 会效 益 , 从而 使经 济 系统 与 自然 生态 系 统 的物 质循 环 过程 会 组 织 实 行 低碳 消 费 , 制定 奖励 措 施 , 于 开 发 低 碳 产 品 , 合 利 如 对 综 相互和 谐 , 进 资源 永续利 用 。 因此 , 促 循环 经济 是对 “ 量生 产、 量消 用 自然 能源 , 资 低 碳 生产 流 程 的 企业 , 予 支 持和 鼓 励 , 在 贷 款 、 大 大 投 给 并 费、 大量 废弃 ” 统经 济模 式 的根本 变革 。 的传 其基 本特 征是 : 资源开 采 税 收等 方面 给 予优 惠 政 策 ; 一 方 面抑 制 消 费主 体 的 高碳 消 费 方式 。 在 另 环节 , 更重视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 在资源消耗环节 , 更重视资 32 加 快产 业 结 构调 整 、 进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环 境 污 染 问题 在 一 . 促 源 利用 效率 废弃 物产 生 环节 , 重视 展 资 源综 合利 用 ; 再 生资 源 定 程 度 上 可 以说 是 由于产 业 结 构 不 合理 造 成 的 。钢 铁 、 色 建材 、 在 更 在 有 化

我市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我市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我市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是指为确保循环经济的发展达到既定目标而提供的系列支撑和支持。

循环经济作为我市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其保障体系涉及到经济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很多方面。

(一)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保障体系现状汉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把政策、市场和地方实际结合起来,探索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

2002年,市委、市政府把就依据当时的形势,经全市上下各个方面广泛讨论,做出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的战略决定。

2010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和《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出台后,汉中市上下很快达成共识,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聚集区作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方式,把循环经济持续发展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市政府迅速编制了《汉中市循环经济集聚区规划(纲要)》,出台了《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

同时,市政府还成立了汉中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和循环经济工作。

各县区也相继做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或把发展循环经济列入发展规划,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县区的产业园区都把循环经济作为基本内容。

由此可见,汉中市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具有比较坚实的思想保障和必要的行政领导体系。

市、县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意见、通知等都有保障措施的系列规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还专门印发了《汉中银行业支持推动循环经济的意见》,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获得长足发展,这些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支持。

但总体看来,汉中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还比较薄弱。

相关调研材料反映,目前汉中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产业循环链条比较短,一些产业园区投资强度弱或产出率不高,一些循环经济企业或产业其循环特征不明显甚至名不副实。

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保障体系的薄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是相关的保障措施没有落实到位。

比如,汉中银行业支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行业管理,做好配套服务,但相关的制度安排、信贷管理和技术支撑并无进一步的细化措施,也少见因此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二是一些保障措施过于原则化,泛泛而谈,针对性不强,不足以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真正保障。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使用和产品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中,通过最大化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为了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1.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政府应该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和规划,确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指标。

同时,要与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合作,确保循环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

2.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明确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法规的宣传和培训,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3.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政府要采取措施支持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包括给予税收优惠、提供低息贷款、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基金等。

同时,还可以鼓励企业进行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4.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体系:政府要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体系。

通过资金和人才的支持,促进循环经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5.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政府要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实践中。

6.建立健全循环经济评估和监管机制:政府要建立健全循环经济产业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循环经济产业的监督和管理。

通过评估和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循环经济产业存在的问题,确保循环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

7.增强循环经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政府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在循环经济领域开展合作项目和技术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循环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总之,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各方共同合作,才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循环经济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陕发改环资[2010]1778号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循环经济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陕发改环资[2010]1778号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循环经济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正文:----------------------------------------------------------------------------------------------------------------------------------------------------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循环经济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陕发改环资〔2010〕1778号)各市发展改革委、杨凌示范区发展改革局:2006年,我委印发了《关于做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意见》(陕发改环资〔2006〕1370号),确定了省级第一批24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经过几年的试点实践,初步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以企业为主体、以园区为窗口、企业间及产业间有机耦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上重视不够。

有些部门和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不够积极主动。

二是措施不得力。

目前,还有部分试点单位尚未编制实施方案,试点工作没有全面展开,致使试点工作滞后,未能达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影响了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开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陕政办发〔2010〕 83号),推动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规范试点单位的管理,结合我省实际,现就下一步试点的有关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明确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全面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层推进,加大试点示范的工作力度,培育壮大循环经济规模,推动全省循环经济工作深入开展。

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试点单位“先行探索、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以线促面”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抓好企业、园区及社会三个层面试点,扶持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和市县,探索出我省不同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浅析汉中经济发展趋势

浅析汉中经济发展趋势

浅析汉中经济发展趋势作者:乔成月王敏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15期提要汉中的经济发展由于受到地理区位的影响,发展很是缓慢。

但是,汉中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和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热点将向绿色、健康、环保、生态方面转化。

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使汉中经济迸发活力,把汉中经济带入一个新的增长期,实现汉中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汉中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突破束缚,最后引入未来经济发展增长点,全面剖析汉中经济。

关键词:汉中;经济;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汉中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区域位置和国家宏观统筹要求的限制和制约,当前经济基础还是十分薄弱,尤其以工业基础薄弱为最。

但是,汉中却拥有着十分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森林资源以及开发前景良好的矿产资源。

而这些资源,恰恰正好会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和消费领域的新热点。

这些资源如果保护和利用得好,那么在新的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就会抢占先机,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汉中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制约汉中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可耕地面积有限,人地矛盾日益严重。

汉中地理上北依秦岭,南屏巴山,虽然面积有2.72万平方公里,但94%为丘陵山地,能用于耕作和建设的土地量十分有限。

2009年汉中地区粮食种植面积为426.14万亩,人口381.55万人,人均可耕地面积就十分有限。

而未来还有大批的挤占耕地因素:退耕还林、城镇住宅、公共建设用地、公路铁路用地、水电站建设淹没耕地、企业用地、农民宅基用地、自然灾害毁地等。

特别是目前有大约25%以上的耕地属于坡地,这在未来是要退耕的,那么人地矛盾将日益尖锐,这个现实是制约汉中经济发展的最大劣势。

(二)受自然条件影响,粮食产量有限。

汉中地区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是都比较集中,只有极少数江河流域的川道地可以进行灌溉。

且受地形影响,只能采用传统的人力畜力,现代化机械技术很难采用,这就使得粮食的产量有限。

汉中市经济形势特征及发展战略

汉中市经济形势特征及发展战略

汉中经济形势特征及发展战略一、汉中区域经济特征(一)汉中区域特征:1、区域优势:①交通位置特殊,中原沟通西南、西北通往东南的要道;是西连甘陇,东出荆襄,南下四川,北上关中的战略要地;京昆高速在我国版图上的作用不亚于京九线,东连江苏的连云港、大连港,西通广西防城港,宝成、襄渝、西康、阳安铁路和已经开工的西汉蓉快速铁路客运专线纵横其里,十天、京昆、西康、西商、宝巴高速交汇贯通,2008年后,国家确立汉中为全国179个交通枢纽城市。

②地理区位特殊:汉中是秦巴区域面积、平川面积最大的区域,2.7万平方公里,380万人口;平川不足10%,人口密度不到150;是秦巴区域最大的盆地,对应于西安、武汉、重庆、成都和兰州国际都市和省会城市的中心区域。

具有“北依南托”和“三圈交汇"的地理优势,即北依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南托汉江、成渝经济圈,处在关中经济带、成渝、江汉经济圈的交汇之中,③汉中是陕西、四川、甘肃、重庆四省的结合地带。

2、生态优势。

年均气温14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秋季多霖,春偏早。

主要有分布于西面的“铁、锌、镍、金、铜”等,“勉宁略"三角带,被著名地理学家李时光称做“中国的乌拉尔”;分布于中部的有“优质石英砂、石灰石、石膏矿、”东部的有“煤、大理石、磁铁矿和新近探明的镇巴油气田”。

汉中是陕西乃至西北的水资源富集区,全市有两大水系:发源于略阳的嘉陵江水系和发源于宁强的汉江.陕南水资源总量314。

58亿立方,占全省的70。

7%,人均拥有水资源是全国的1.8倍,全省的2.43倍,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主要水源保护地,仅“引汉济渭"工程就从陕南调水15。

05亿立方,工程投资120亿元。

陕南林木绿化率已达到55.12%,森林覆盖率达到52。

9%;有450。

57万亩25度以上陡坡没有退耕还林;水土流失面积3355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8%;还有393万亩荒山荒坡没有植树造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8%,陕南有16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9个;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省级森林公园14个;有1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文化优势。

汉中市人民政府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759号建议的答复函

汉中市人民政府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759号建议的答复函

汉中市人民政府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759号建议的答复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7.05•【字号】汉政函〔2024〕19号•【施行日期】2024.07.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汉中市人民政府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759号建议的答复函罗国才代表: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勉县加快建设全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建议》(第759号)收悉。

现答复如下:2021年,汉中市成功申报入选为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规划建设汉台区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创新中心,打造勉县、略阳县两大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布局多个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点。

2022年4月1日,国家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勉县举行。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于2022年5月成立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发展改革委主任任副组长,市级部门和县(区)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汉中市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保障基地建设。

2022年7月,我市出台《汉中市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细化落实基地建设各项任务。

2022年以来,市政府大力支持勉县大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建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统筹产业布局。

明确勉县大宗固废产业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主体,聚焦钢铁、有色、建材等支柱产业,围绕尾矿、废钢、钢渣、水渣、脱硫石膏、粉煤灰等大宗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打造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

目前,勉县以冶炼渣、废钢处理循环利用等为支撑的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初具雏形。

二是强化资金支持。

争取中央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省级产业结构调整引导、陕南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等专项资金5375万元,支持勉县周家山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现代材料产业标准化厂房、汉中锌业公司渣综合利用二期等7个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建设。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有限、环境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通过延长产品的寿命周期、实现资源再利用和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以下是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和对策:1.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以规范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例如,可以推出奖惩机制,鼓励企业采取循环经济的模式,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并惩罚那些环境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企业。

2.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起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推广绿色设计、绿色标准和绿色采购等措施,鼓励企业从产品设计到生产、销售和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中都考虑循环经济的原则。

3.加强废弃物管理:废弃物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资源,政府应该加大对废弃物的管理力度,提高回收和再利用的效率。

采用先进的废弃物分类和处理技术,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的活动。

4.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应该加大对循环经济科技的研发投入,推动循环经济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等的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型升级。

5.提高公众和企业的意识和参与度:公众和企业的参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对公众和企业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他们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实践中。

6.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循环经济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政府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分享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推动循环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7.建立循环经济宣传和评估机制:政府可以建立循环经济宣传和评估机制,定期发布循环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成效,鼓励企业建立循环经济账目和报告,提高企业和公众对循环经济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总之,实现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强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企业要加强创新和转型升级,实施循环经济模式,公众要提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意识,积极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控制排污总量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实施意见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控制排污总量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实施意见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控制排污总量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5.10•【字号】汉政发〔2007〕25号•【施行日期】2007.05.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文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控制排污总量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为确保实现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和2007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的任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现就主要污染物削减及相关工作体系的建立,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分解(一)“十一五”和2007年主要污染物控制总量及减排指标污染物减排指标是对辖区“十五”末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削减,是消化掉当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增排污量的绝对削减量。

根据省政府下达我市的主要污染物削减指标,结合预计的国民经济增长预期、新投产排污项目、生活污染物排放增量,全市“十一五”末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指标为:COD排放量控制在17000吨,削减7800吨,比“十五”末减少1565吨;SO2排放量控制在37400吨,削减9960吨,比“十五”末减少2000吨。

2007年污染物减排指标为:在消化掉今年新增排污量(2007年新增排污量预计为COD964吨、SO21687吨、NH3-N348吨)后,COD削减647吨、SO2削减600吨、NH3-N削减239吨。

按照全市工业污染源现状和县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预期,将“十一五”和2007年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具体见附表1、附表2。

(二)落实2007年减排任务的重点企业和项目为确保2007年现有污染物削减落实到减排单位,市上以30家(含中省)重点污染源企业、各县区以自己确定的重点污染源企业为主攻方向,落实减排指标。

其中市级重点污染源企业削减任务(见附表3)由市上直接核定下达,安排削减量为COD 737吨、SO2 966吨、氨氮239吨,分别占2007年现有污染源年度削减计划45.7% 、42.2%和40.7%,该削减量包含在各县区年度削减总量内。

汉中经济发展概括

汉中经济发展概括

随着国家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 级要求,汉中市需要加快产业升 级转型的步伐,提高经济质量和 效益。
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了投入力度,汉中市需要抓 住机遇,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础 设施建设。
汉中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汉中市需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扶持力度,逐 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科技创新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引导,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提高汉中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治理环境污染
汉中市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提高 环境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汉中市需要加强区域统筹规划,推动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发 展,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实现共同发展。
陕西省的重要经济支柱
推动汉中地区社会进步
• 经济繁荣为政府提供了更多的 财政收入,为公共服务的提升 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
02
汉中市产业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发展
粮食产量稳定
01
汉中市农业以水稻、小麦为主,2022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70
万吨以上。
特色农业发展
02
汉中市积极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示范
这些项目对于汉中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提高了 当地的就业率和税收收入。
汉中市未来招商引资展望
加强招商引资力度
汉中市将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 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
拓展招商领域
汉中市计划拓展更多的招商领域,包括新能源、环保、 信息技术等领域。
提高服务质量
汉中市政府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为外来投资提供更 加优质的服务和便利的条件。

推进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推进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推进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措施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为推进公司循环经济发展,以下是一些对策和措施:1.制定循环经济战略:公司应该制定明确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包括目标、计划和时间表。

该战略应考虑到公司的资源使用情况、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合作。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公司应采取措施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包括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改善能源利用效率等。

例如,公司可以使用节能设备、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

3.推进产品循环化设计:公司应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产品设计过程。

产品设计应考虑到产品的可回收性、可再利用性和可降解性,以实现产品的循环利用。

此外,公司还可以采用更环保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建立循环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应与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建立循环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废弃物的互换利用等。

此外,公司还可以与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学术界等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5.加强循环经济宣传和教育:公司应加强对员工和消费者的循环经济宣传和教育。

通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和消费者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

6.制定激励政策:公司可以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如奖励机制和优惠政策,鼓励员工和合作伙伴在循环经济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此外,公司还可以参与和支持政府的循环经济鼓励政策和计划。

7.建立循环经济监测和评估体系:公司应建立循环经济的监测和评估体系,以定期检查和评价公司在循环经济方面的表现。

这有助于公司了解当前的循环经济实践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8.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创新和研发:公司应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创新和研发,不断提高循环经济实践水平和技术水平。

通过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公司可以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推动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包括制定循环经济战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产品循环化设计、建立循环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循环经济宣传和教育、制定激励政策、建立循环经济监测和评估体系以及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创新和研发。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循环经济是一种经济模式,旨在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包括提供财政支持、建立奖励机制等,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

2.提倡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鼓励企业采用低碳、高效、节能和环保的生产方式,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3.加强产品设计:引导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鼓励设计和生产可持续的产品,以便后续的再利用、再循环和回收。

4.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鼓励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

5.建立循环经济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监测体系,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6.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

7.建立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建立起完善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加强回收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废物回收和再利用的效率。

8.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循环经济实践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促进全球范围内循环经济的发展。

9.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低利率贷款和资金支持,以支持循环经济相关项目的发展。

10.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加强对循环经济相关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11.强化政府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监管和执法,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指导。

12.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示范企业:通过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示范企业,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培育循环经济的典范。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各方的协作合作,才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废物的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产业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以陕西汉中市为例

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产业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以陕西汉中市为例
业是 实现 汉 中区域 经济跨越 式发展根 本途径 的观点 。
关键词 : 态产业 ;区域 经济 ;跨越 式发展 生 跨 越式发展 , 际上是 与渐 进式发 展相 比较 而存 在 的一 实 种特殊 发展方式 。它是 生产 力 发展 不平 衡 规 律起 作用 的结 果 。经 济学界一 般认为 , 跨越式 发展 战略的 内涵 主要 包括 三
区域 经 济 与产 业 经 济
发展循 环经济型生态产业 促 进 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 —
以陕 西 汉中市 为例
关嵩 山 钟 岳
( 陕西理 工学院经 济与法 学学院 , 陕西 汉 中 7 3 0 ) 2 0 1 摘要: 本文通过 汉 中区域 经济发展 现状和 实现跨越 式发展 的潜在 条件 分析 认 为, 出了汉 中发展 循环 经 济型 生态产 提
规律, 坚持 有所 为 有 所不 为 , 中人 力 、 集 物力 、 力 , 基 础 财 在 好、 具备 发展条件 的重点领域 、 点产业 实行重点 突破 。 重

是汉 中农业发 展优势 突出 。多年 来 , 中农 业生 产体 汉
系 、 障体系 、 保 技术服 务 体 系健 全 , 农业 经 济发 展 迅速 , 产 生 经 营精耕 细作程 度相 对 较高 。至 2 0 0 5年 , 市从 事 农林 牧 全 渔业 的劳动力 8 . 8万 人 , 造 的农 业 产值 8 . 2亿 元 , 43 创 32 农 业 劳动生 产率 9 6 / 8 3元 人年 。粮 食产量 达 1 1 7万 吨 , 1. 油料 l. 万 吨 , 47 肉类 总量 达 2 . 3万 吨 , 23 全部 人均 生产 粮 、 、 油 肉 分别为 2 7 7公斤 、 9 2 斤和 5. 9. 3. 公 9 5公斤 ; 人均粮 食接近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P核 算体 系 , 实节 能 责 任 ; 力推 进 先进 技 术 , 造 传 统 产 业 技 术 ; 立 真 正 的 循 环 工 业 园 区 , 大 循 环 经 济技 术 开 发 和 D 落 强 改 建 加 推 广应 用 力度 并 大 力发 展 绿 色 产 业 。 关键 词 : 环 经 济 ; 循 综合 评 价 ; 次 分 析 法 ; 中市 层 汉
1 引 言
循环 经 济是 一 种 追 求人 与 自然 的和谐 关 系 , 合 理利 用 自然 资 源 、 保护 环 境 的发 展模 式 , 一 种 “ 是 低
式, 开采 矿藏 与保 护生 态确 有矛 盾 , 资源优 势难 以发
挥 。而循 环 经济 是保 护环境 与 发展工 业相 统一 的经
的必然选择 。按照“ R” 3 等原 则制 定 了汉 中市循环 经济发展的评价指 标体 系, 以此对汉 中市循 环经 济发 展水平进行 了综合评 价 。整 体 来 看 , 中循 环 经 济发 展 的 综 合 得 分 低 于 全 国 、 省 平 均 水 平 。 因 此 , 汉 全 为提 高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 中 市应 建 立 绿 色 汉
Ke o d :i ua oo ycm r es e vlai ;n y c i acy rcs( H )H nh n i yw rscr l e nm ;o pe ni a t na a t e rh oesA P ; a zo g t c rc h ve u o l ih r p cy 中图 分 类号 : 103 F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12 ( 0 10 — 0 4 0 17 —0 12 1 )3 0 3 — 5
济模 式 , 因此 , 发展 的必然 选择 。 本文 通过 对汉 中市 循环 经济 发展水 平 与差距 作
资源能源投入 、 高经济产 出、 低污染物排放 ” 的新模 式 。大力发 展循 环经 济 已经成 为 当前学 术界 和政府 决策 部 门的共识 。而 发展 循环 经济 首先 必须设 计 全 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 对循环经济发展 的现状 、 水 平 和发展趋 势作 出正 确 的评价 和分 析 ,对 区域循 环 经济 的建设成 效进 行科学 的考 核 _。 1 ]
Ab t a t C ru a c n my i a c n mi mo e a n f ai n o r tci n o e e vr n n n e eo i g i d sr , l n i g a d sr c : i lre o o s n e o o c c d su i c t f oe t ft n i me ta d d v lp n n u t p a n n n i o p o h o y d r ci g te id sra d v lp n y c n e t o ic lr e o o s a n v tb e c o c o c ivn e ou in r r g e s i i tn h n u t l e eo me t b o c p f cr ua c n my i n ie i l h ie fr a h e i g r v lt ay p o r s n e i a o Ha z o g ct . s d o e 3 r c p e , h y t m f v l ai n frHa z o gs cr u a c n my d v l p n a o k d o t a d n h n i Ba e n t R p n i l s t e s se o a u t n h n ' i l r o o e e o me t s w r e u , n y h i e o o c e w
h n he e l f he ic a e o my e eo t e t lve o t cr ulr c no d v lpme t l v l n e e wa e auae s nheial s v l td y t tc l y.As whoe Ha h ngs ic a e o o a l, nz o ' c rulr c n my de e o me e e sl we ha e a eag e elo a n ip vnc nd t e n to a e e . v l p ntlv li o rt n t v r e l v fSh a x r i e a a in llv 1 The eo e orpr h o h rf r ,f omoi g cr u a c n my tn ic l re o o , Han ho g ct ho l e e n GDP a c u s s se z n iy s u d s tup g e r c o nt y t m,b o tr fr n r dto l n usre ,i r a e t e e tntt a o s eo mi g ta iina i d t s nc e s h xe tR& D n s i h a d ue tc oo yo ic l re o o ,d v lp t e ni d ty vg r u l . e hn lg fcr u a c n my e eo heg e n usr io o sy r
汉 中市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与对 策
何 龙斌
( 陕西理工学 院经济贸易系 , 陕西汉 中 7 3 0 ) 2 0 3

要 : 环 经 济是 保 护环 境 与 发展 工 业 相 统 一 的 经 济模 式 , 循 以循 环 经 济 理 念 规 划指 导 工 业 化 发 展 是 汉 中 实现 突破 发 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