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校园心理环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突出作用-最新教育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彰显校园心理环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突出作用
一、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的意义心理环境指对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心理行为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事实。所谓校园心理环境通常是指学校内部形成的独特的校园空间环境和人文氛围,是校园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总和。这个环境对人的心理感受、心理体验、身心发展,甚至是对人的学习、生活、交往、成长产生心理影响和行为制约。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校的自然环境,即学校的主体建筑和布局、文化设施和景观、校园美化和绿化等,又称物化形态环境。校园各种物质景观,积淀着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学生通过对它的赏识和解读,去领悟其丰富、深刻的内涵。如校舍建筑的庄重、教学课室的肃穆、体育场馆的朝气、雕塑景点的寓意等形成了隐性的教育功能,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是学校的人文环境,即学校的校园精神、教风学风、校纪校规、传统风格、人际关系等,又称非物化形态环境。校园的人文景观,显示出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风貌、质量,有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学生经它的熏陶,能感悟人生的价值与真谛。
如教学质量的优化、校风学风的严谨、人际间的和谐、校园环境的温馨等对学生的自信、情感、意志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环境创造人。”它高度地概括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了人对环境的主导作用,同时又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反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决定性条件之一。校园心理环境具有无形的环境力量和精神力量,是校园的隐蔽性课程。一个环境氛围好的校园,学生一进校园就置身于文化环境的熏陶之中,言行举止和行为表现就自然而然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和约束,思想、心情、精神、行为就会自觉地融人环境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同化。中小学的校园心理环境建设,就是要着力在学校营造这样一个氛围。一位教育学家将校园比喻成“泡菜缸”,将校园心理环境比作缸里的“泡菜汁”,“泡菜汁”的质量,决定了泡菜的味道,校园心理环境就是要营造良好的“泡菜汁”。
二、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的理念
1.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的人文理念
校园心理环境建设要体现人文理念,要体现“生本教育”,提倡“以生为本”――校园的一切建设要“以教育而存在、为学生而设计”;必须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以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实际进行规划建设。校园心理环境建设必须强调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必须体现个体价值;必须重视开启学生的悟性和智力,发挥学生的天性和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校园心理环境建设,无论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整体与局部都必须充分体现人的存在和价值,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真谛。因此,校园心理环境营造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德智体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校园所有的环境建设都围绕人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而展开。
2.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的教育理念
校园心理环境建设要坚持自身的“教育理念”。中小学心理环境的建设既是教育理念的反映,又是教育实践的体现。一方面要使校园环境呈现“活显性表象”――所有的环境硬件和软件“活”起来、“露”出来,显示出教育的功能,并能在人的大脑中产生“表象作用”;另一方面要使环境的教育功能呈现“潜渗性表征”――教育功能迁移、潜人人心,渗透、滋润人心,起到心理震撼和产生“表征”效应。
3.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的生态理念
强调校园环境要成为“教育生态环境”。所谓“教育生态环境”是指人与校园环境之间关系的总和,是人与校园环境的有机结合、相互影响和形成协调、和谐发展的统一体。它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在校园里的具体体现。“教育生态环境”包含两层内涵:一是生态环境充满人性化。学校环境能充满人的主体精神、体现人的自我价值、容纳人的存在、尊重人的发展、发挥人的作用,人与环境深深交融,环境与人的一切心理行为活动密切相关。二是生态环境具有教育功能。学校环境能感召人的心灵、塑造人的秉性、规范人的行为、改造人的不良习性。营造校园“教育生态环境”,就是要使学校的“一墙一砖都有灵魂,一草一木都能说话,每个角落都能悟人,每个场所都能育人”,使校园环境成为有教育意义的、有灵魂的、活的校园心理环境。4,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的实施理念
一方面,要做到四个统一:环境建设理念与学校办学理念、教育目的相统一;校园环境建设与人的发展相统一;环境建设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校园硬件建设与校园软件建设相统一,形成整体的、立体的校园心理环境。另一方面,要遵循校园建设的规律,要根据校园环境的历史与现状的实际,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循序渐进的态度进行实施,要坚持“全面设计、整体协调、积极推进、逐步实施”的建设方针,在“全面设计、整体协调”的基础上做到“积极推进、逐步实施”,做到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三、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的实践
校园心理环境建设前,要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校园整体形象规划和心理环境设计,努力使校园环境知识化、人文化、艺术化、育人化。
1.校园心理环境的设计
校园心理环境设计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1)贯彻办学思想。校园心理环境设计要“坚持教育原则、遵循教育规律”,要贯彻学校的办学思想。在进行环境设计时,要将学校的办学思想与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办学思想寓于校园环境之中,让人置身于校园之中就受到办学思想的感染。
(2)保持办学特色。校园心理环境的建设要体现和展示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例如某小学以“环境育人”为特色,在校园环境建设的设计中,将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文化教育、心理教育、纪律教育等进行统筹考虑与总体设计,使校园环境既能体现思想文化教育特色,又能体现人文心理特色,将学校办成“学园、乐园、家园、美园”,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3)体现历史演绎。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的设计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演绎建设,要充分体现学校的文化历史、人文地理,与学校的历史相吻合、相映衬。
(4)注重整体规划。校园心理环境建设要注重整体性规划。
首先是布局上的统一规划,即将校园里的硬件环境建设(楼宇、场馆、亭台、墙壁、长廊、黑板报等)进行整体的、全面的构思设计,做到主体建筑布局合理;其次是将用于环境建设的政治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