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中药方.

合集下载

治疗胃炎的中药方

治疗胃炎的中药方

治疗胃炎的中药方胃炎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出现暴饮暴食或者吸食大量香烟导致。

下面小编为你介绍治疗胃炎的中药方,希望对你有帮助!治疗胃炎的中药方1、人参半夏饺【组成】半夏、人参(或党参)各12克,蜂蜜15克。

【制作】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补气降逆止呕。

适用于胃气虚弱之慢性浅表性胃炎反胃者。

2、姜蔻丁香散【组成】炮姜、白豆蔻、丁香各9克。

【制作】将上药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每次3克,每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

【功效】温中散寒,理气止呕。

适用于脾胃虚寒之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脘疼痛、呕吐、呃逆者。

3、附子干姜散【组成】附子、干姜各9克。

【制作】上药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每次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温中散寒。

适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寒疼痛者。

治疗胃炎的方法1、药物调理是基础。

但不等于说是要去药店拿药,即使是成片中药,因其加工过,效力已减半,不如原汁原味的“至宝和胃汤”汤药类方子。

2、饮食调理最关键。

饮食清淡、温热软食易消化的才行。

养胃食物多多益善。

如面条、粥类、面食、山药、木瓜等。

3、不吃辛辣刺激食物,过热、凉、硬、干的都不行,任何刺激胃的东西能不吃就不吃。

4、戒烟戒酒。

不熬夜,不过度劳累。

不经常生气情绪抑郁。

5、注意保暖,生活规律。

心态积极,锻炼身体。

胃炎的临床表现1、上腹痛大多数胃炎患者有上腹痛。

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

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

2、腹胀部分患者会感腹胀。

常常因为胃内潴留食物、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

3、嗳气有嗳气。

表明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3、反复出血出血是在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黏膜急性炎症改变。

4、其他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5、体征检查时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可有消瘦及贫血。

胃炎对身体的影响1、胃出血慢性胃炎出血并不少见:粘膜萎缩变薄、血管显露、粗糟食物磨搓、粘膜糜烂出血,以黑便为主要表现,若出血量大时可突然吐血,重者头晕,心慌、眠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浅表性胃炎应该怎么治疗?

浅表性胃炎应该怎么治疗?

浅表性胃炎应该怎么治疗?浅表性胃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会有一些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的症状,有的甚至是没有什么比较明显的症状,在魏晋下面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粘液出现增多,黏膜充血以及出现水肿,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糜烂甚至是出血的情况,那么浅表慢性胃炎应该要怎么来治疗呢?专家总结多年临床治疗胃肠病经验,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研制出“二十六味健中汤”系列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代表方剂为:“二十六味健中汤”1号方剂加减,内含:柴胡,香附子,苍术,肉桂,砂仁等,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健脾,化瘀的功效,在调整胃肠功能,消除粘膜炎症的同时,还具有保护胃粘膜,增强胃粘膜抗病能力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和消除,胃脘胀痛,食欲不佳,打嗝,气往上行,泛酸,烧灼感,等症状,从而彻底解决了浅表性胃炎难治愈易及复发的问题。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预防方法(1)对于急性胃炎,应及早彻底治疗,以防病情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2)忌用或少用对胃粘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阿斯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利血平、甲苯磺丁脲、激素等。

如果必须应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饭后服用,或者同时服用抗酸剂及胃粘膜保护药,以防止对胃粘膜的损害。

(3)积极治疗口腔、鼻腔、咽部慢性感染灶,以防局部感染灶细菌或其毒素长期吞食,造成胃粘膜炎症。

(4)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规律有节,定时定量,切忌过饥过饱、暴饮暴食。

同时避免浓茶、咖啡、香料、粗糙生硬食物摄入,戒烟戒酒,以防损伤胃粘膜。

(5)避免精神紧张、心情忧郁及过度疲劳,宜生活有节、劳逸结合、情绪乐观,同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强胃肠运动功能。

(6)积极治疗可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全身性疾病,如肝、胆、胰、心、肾疾病及内分泌病变等。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属于一个老胃病了,一般的药物非常难治疗,我们建议您还是选择使用中药来进行治疗,中药可以非常好地增加胃粘膜的屏障调整身体的肠胃功能,同时可以消除发病源达到一个彻底治愈的目的。

柴胡疏肝散化裁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柴胡疏肝散化裁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柴胡疏肝散化裁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文章来源:文章作者:发布时间:2007-07-14关键词:慢性胃炎柴胡疏肝散化裁方中医疗法验方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但在历代文献中有类似病症的描述,如“ 胃脘痛”、“腹胀”、“嘈杂”、“痞满”、“呕吐”等,治疗方法亦有多种。

笔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21例,取得良好疗效。

柴胡疏肝散化裁方组成:柴胡12g,白芍12g,香附10g,木香6g,元胡12g,川楝子12g,佛手6g,青陈皮各6g,枳壳10g,郁金6g,苏梗6g,川芎10g,丹参15g,蒲公英15g,炙甘草6g。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连续用药2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临床应用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的诊断标准:胃脘部疼痛,常伴胀满不适、嗳气、泛酸、嘈杂、恶心等症状,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粘膜充血、水肿或糜烂,排除消化性溃疡和胆汁返流等并发症。

一般资料:门诊病人21例,均经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其中男性6例,女性15例;年龄24~53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3~6个月9例,6~18个月7例,18个月以上5例。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服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方。

随症加减:夜寐不安加枣仁、夜交藤;胃痛痞满酌加甘松、九香虫、降香;泛吐酸水加炙乌贼骨、煅瓦楞子;大便干结加火麻仁、瓜蒌仁;胃镜下粘膜水肿加茯苓、泽泻;糜烂加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食积加山楂、神曲、莱菔子;苔腻加藿香、砂仁;呕逆加竹茹、生姜;脾胃虚寒加吴茱萸、桂枝;肝胃郁热加黄连,蒲公英加量至20g。

若脾胃升降失调,出现恶心、呕吐等症,则治以降气镇逆和胃法,用柴胡疏肝散合旋复代赭汤,同时还可配合使用苏子、杏仁、枇杷叶等肃降肺气之品,以助胃气下降。

疗效标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

中药对胃肠道疾病的疗效研究

中药对胃肠道疾病的疗效研究

中药对胃肠道疾病的疗效研究胃肠道疾病是一类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在寻求治疗方法的道路上,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展现出了不可忽视的疗效。

中药治疗胃肠道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医认为,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多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饮食不节、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

中药通过调理人体的整体机能,恢复脏腑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首先,中药在治疗胃炎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常用的中药方剂如香砂六君子汤,能够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其中的党参、白术、茯苓等药材可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砂仁、木香则能理气和中,缓解胃胀、胃痛等症状。

而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贯煎加减则是常用的治疗方剂。

该方剂中的生地、麦冬、沙参等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可改善胃黏膜的萎缩状态,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再生。

胃溃疡也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

中药在治疗胃溃疡时,注重标本兼治。

例如,黄芪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功效。

黄芪、桂枝、白芍等药物能够调和营卫,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饴糖、大枣则能补中缓急,减轻疼痛。

同时,一些具有止血生肌作用的中药,如白及、三七等,能够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减少出血的风险。

在治疗消化不良方面,中药同样表现出色。

保和丸是常用的方剂之一,山楂、神曲、莱菔子等药物能够消食导滞,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对于因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参苓白术散则是不错的选择。

该方剂中的人参、白术、茯苓等可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中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优势不仅在于其能够缓解症状,还在于其能够从根本上调整人体的内环境,预防疾病的复发。

与西药相比,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对人体的损伤较轻。

而且,中药治疗注重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和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然而,中药治疗胃肠道疾病也并非完美无缺。

中药的治疗过程相对较长,需要患者有一定的耐心和依从性。

健脾温胃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6例

健脾温胃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6例
例 , 反酸 7例 。 嘈杂
2 治 疗方 法
[ 中图分类号] 2 9 2 [ R 5 .4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0 4 2 1 (0 8 l 72 O l0 — 84 20 )2— 7 一 2
19 年 4 98 月以来 , 自拟排石汤治疗肾结石 l8 我们 2 例
效 果较 好 , 现报告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l8 中, 2例 门诊患 者 19 , 院患 者 1 例 ; 9 o例 住 9 男 2例 ,
复查 胃镜示 胃黏膜正 常 , 水肿 消失 , 观察 2年未 复发 。
健 脾 温 胃法 治疗 慢 性 浅 表 性 胃炎 3 6例
文 明峰
5 体

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多表现为 胃脘隐隐作痛、 喜热喜
按、 纳差 打 呃、 苔 白、 沉 细 , 证 当 属 脾 胃虚 寒挟 湿 。 舌 脉 辨 脾 主湿 、 胃主燥 , 胃气 虚 、 脾 运行 不 畅 、 寒 内生 , 胃痛喜 虚 故 热 喜按 。脾 虚 不能 运 化 水 湿 , 纳 差 。脾 胃气 机 不 畅 , 故 故
实用中 医药杂志 2 0 0 8年 1 第 2 2月 4卷 1 ( 2期 总第 11期 ) 9
J OURNAL OF PRACT CAL I TRADI ONAL CHI n NES M DI NE 2 o 12 . 2 E CI 0 8V0. 4 NO 1
lg 8 。每 日 1 , 煎取 汁 1om , 2次 服 。服 药期 间多 剂 水 00 L 分
呜嗳气, 纳差反胀 , 喜热喜按 , 舌淡胖苔 白厚, 脉沉细。证 属脾 胃虚 寒挟湿 。药 用党 参 2 g黄 芪 3 g茯 苓 1g 白术 5, 0, 0,
2g 肉桂 6 , 附 1g 白芍 2g 厚朴 lg 黄连 lg 薏苡 0, g香 5, 5, 5, O, 仁 3 g甘草 6 。每 日 1剂, O, g 水煎服。服药 1 周后 胃痛大

香砂六君子汤合健脾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38例

香砂六君子汤合健脾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38例
[ 7 ] 张利 敏 , 张雪宁, 张雪荣, 等. 蒲公 英 妙 用 医案 2则 . 河北中医, 2 0 1 2, 3 4 ( 2 ) : 2 2 1 , 2 6 3 .
【 8 ] 陈红 斌 , 陈钧 . 大黄 对痤 疮 主要 致病 茵 的体 外 抑 茵作 用研 究 l J I . 中
2 0 1 4年 1 O月
滞 不 散所 致 ” 。中医认 为 , 其 发病 与肺 经 风热 、 湿热 蕴结 和 痰湿 凝结 有效 方药 , 疗 效可 靠 , 副作 用小 , 值 得推 广或进 一 步研 究 。 有关 , 故 应辨 证 施治 。组方 中黄 芩 、 黄柏 , 清热 燥湿 , 解毒 泻 火 为君 参 考文 献
胃 炎3 8 例, 取 得 了较 好 的 疗 效 , 现报道如下。
关 键词 : 香砂 六 君 子 汤 ; 中医辨 证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5 9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2 9 — 0 0 0 7 ~ 叭
[ 3 ] C h o mn a w a n g MT, S u r a s s mo a S , Ve c n a S N. An t i mi c r o b i a l e f f e c t s o f
T h a i me d i c i n a l p l a n t s a g a i n s t a c n e — i n d u c i n g b a c t e r i a【 J 1 . J . E t h n o p h a r —
ma c o l , 2 0 0 5 , 1 0 1 ( 3 ) : 3 3 0 — 3 3 3 .
【 4 】 朱亚 芳 , 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 . 中药体 外抑 制 丙酸 痤疮 杆 菌 的活 性 测 定[ J 】 . 药学

中医辨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医辨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医辨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医疗人员表示,经常外出就餐或者过多的食用外卖都会对人们的身体产生相应的影响,诱发相应的疾病发生。

浅表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

此疾病就是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造成。

此疾病的患病率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而有所提高,此疾病的主要发病诱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导致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数量占总患病人数的52.2%左右,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缓解和根治幽门螺杆菌为主,清除病因后,此疾病方可治愈。

慢性浅表性胃炎会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消瘦、乏力等症状,对于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一)什么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其诱因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临床中又被称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胃黏膜在相应的致病因素影响下,导致胃黏膜出现红斑或者出血点的现象,同时可伴有糜烂以及胆汁反流的情况发生。

据临床研究分析,诱发此疾病的主要诱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在临床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因,其次就是胃部反流的现象,反流时胆汁等大量的消化液涌入胃中,对于胃黏膜造成相应的损害。

再者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都易导致此疾病的发生。

同时,对于长期需要服用非甾体类药物的人群,药物也会对其胃黏膜造成相应的影响,易患此病。

最后,患者不良的情绪也会诱发此疾病,当人们长期处于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下,会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促使胃黏膜供血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对胃部起到保护作用,继而诱发疾病的发生。

(二)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式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临床中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当患者摄入辛辣刺激或者生冷的食物后,疼痛感会有加重的表现。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部胀气的现象,多是由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所导致食物在胃中潴留,消化不良而引起的。

一种内服用于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配方[发明专利]

一种内服用于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配方[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内服用于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配方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青波
申请号:CN200710114257.X
申请日:20071219
公开号:CN101204565A
公开日:
200806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服用于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配方,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为:茯苓10克、枳壳10克、乌药15克、麦芽15克、半夏12克、党参15克、郁金10克、白术12克、香附10克、炙甘草5克。

先将上述组分用水浸泡2小时,水煮30分钟,倒出药液;再加水煮30分钟,倒出药液;两遍药液混一起,小火蒸馏去水份,饭后服,日服一剂,一剂分两次服用。

连服20天为一疗程。

本发明能够起到温阳扶正,健脾消食,调理脾胃之功效,且疗效确切,见效快,无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治愈率较高。

申请人:王青波
地址:265701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黄城环城北路277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中药治疗胃炎效果明显

中药治疗胃炎效果明显

中药治疗胃炎效果明显姓名:吕某某,女,59岁,2012年11月27日就诊于医馆挂赵大夫号就诊。

主诉:胃疼。

病史:患者从3年前就开始有胃痛现象,刚开始偶尔的胃疼,有次饭后,胃疼比较频繁且剧烈,有发凉、烧心、反酸的现象曾到医院医治过,胃镜显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治疗效果明显。

这些天又有胃疼现象,偶尔会有头晕现象,平时曾拿热水杯放于肚子上,可减轻。

口干,口苦。

赵大夫观患者:舌淡胖,苔黄厚。

20年前有患过腹水。

诊断:胃炎。

处方:党参10g,苍白术10g,厚朴10g,旱茱萸10g,甘草10g,木香10g,砂仁10g(后下),佛手10g,陈皮10g,炒神曲10g等。

7剂,水煎温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二诊:2012年12月4日复诊。

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好转,无头晕现象,胃疼现象减轻很多。

按上方去党参,加乌贼骨30g。

7剂,水煎温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三诊:2012年12月11日复诊。

患者已经没有胃痛现象爱那个,不烧心,口不干不苦,但偶有吐酸水现象。

患者舌质淡,苔白厚。

换中药方:柴胡10g,黄岑10g,炒白术10g,枳实10g,厚朴10g,木香10g,砂仁10g(后下),香木缘10g等。

7剂,水煎温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四诊:2012年12月18日复诊。

患者已经在服药第六付时,已经再无胃痛,吐酸水现象,现在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无任何不适现象。

治愈无需再开药,嘱咐日常多饮粥食。

中医在治疗胃炎上,可谓自古有之,在治愈效果上不仅快,而且能起到很大的根治效果。

上述患者由于年龄为59岁,身体状况不好以至用药较为温和,虽治愈时间较长,但治疗效果明显,终得治愈。

仲华国医馆提供学习资料2013年06月19日。

浅表性胃炎治疗方法

浅表性胃炎治疗方法

浅表性胃炎治疗方法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由于饮食不规律、压力过大、过度饮酒、吸烟等原因引起。

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炎症的一种类型,通常以胃部不适、消化不良、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表现。

尽管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但我们也可以采取其他方法控制和治疗病情。

本文将介绍一些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和建议。

1. 饮食调整饮食调整是控制胃炎的重要手段。

首先,我们应该避免食用刺激性食品,如辣椒、大蒜、生姜、酸、辣等调味品,同时避免食用过于油腻或过于甜的食物。

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建议在一段时间内避免食用粗糙的食物,如豆类、全麦面包和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以免刺激胃壁。

同时,我们也应该避免吃过多或长时间禁食,过量饮水和饮料,尤其是啤酒等含酒精饮料。

建议多吃含维生素B、C、E等营养素的食物,如鲜果、蔬菜、燕麦和全麦食品,以帮助胃部恢复。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胃炎的治疗和预防很重要。

我们应该避免吸烟和饮酒,减轻压力和情绪波动,规律作息,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运动也有助于治疗胃炎。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肠道消化、帮助体内废物排出和改善情绪。

3.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有效检测和治疗病灶、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身体机能是中药治疗的核心。

具体来说,在中药治疗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具有胃部保护和修复作用的中药,如黄连、白术、陈皮、甘草、山楂、人参、枸杞子、参肺片等。

这些建议不仅可以缓解胃部不适,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改善一般症状。

4. 应用药物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口服或局部治疗的药物。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抗酸制剂,如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

它们可以有效地抑制胃酸的产生,促进胃部愈合和疼痛缓解。

在适当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使用抗生素对胃部感染进行治疗。

此外,有些人相应的治疗方案需要使用抗抑郁药、消炎药等,应尽早咨询医生。

5. 术后保健对于患有胃病的患者,术后保健也是重要的。

清疏平胃方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

清疏平胃方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

清疏平胃方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清疏平胃方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传统饮片随着中药颗粒剂研制的规范化和临床应用的逐渐普及,单味中药配方颗粒这种新的剂型既保持传统饮片能体现辨证施治原则的优点,又避免其煎煮方面存在的不足,故已开始受到中医药临床界的欢迎。

近年来,我们采用自拟清疏平胃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并分别用单昧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饮片煎汤两种剂型,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3~61岁,病程3月~20年;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4~59岁,病程3月~21年。

全部病例经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检测显示阴性,并排除肝、胆、胰等器质性病变。

临床表现为胃脘隐痛,或饱胀不适,或有烧灼感,时有恶心、嗳气,偶有泛酸,纳食不香,情绪波动后症状加重,舌质偏红、苔薄黄腻或厚腻,脉弦或弦细。

辨证为中焦湿热,肝郁气滞。

2、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自拟清疏平胃方治疗。

针对本组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属中焦湿热,肝郁气滞,故治疗取清利湿热,疏肝理气为主。

基本方药物组成:红藤、蒲公英各15g,浙贝母、乌贼骨、乌药、焦栀子、槟榔各10g,厚朴、酒大黄各3g,枳壳、法半夏、元胡、木香各6g。

2.1 治疗组:用深圳市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出品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剂型。

每日1剂,温开水冲泡,分上下午2次服用。

服药4周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用传统饮片剂型。

每日1剂,加入清水煎煮,分上下午2次服用。

服药4周为1个疗程。

3、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显效:胃脘隐痛、恶心、嗳气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有效:胃脘隐痛、恶心、暖气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用上述方法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浅表性胃炎9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浅表性胃炎9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浅表性胃炎90例慢性胃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90例,取得了较单纯中药或西药明显为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诊断标准:上腹部不适、疼痛、胀满,饭后加重,食欲不振,恶心,嗳气,泛酸等;内镜检查示胃黏膜粘液附着较多,红白相间,呈雀斑状,有水肿、糜烂等。

本组共270例,其中男192例,女78例;年龄26~78岁,平均45.2岁;病程2~6年,平均12年5个月;绝大多数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滑或滑数。

27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90例,3组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中药组:以自拟慢性胃炎ⅰ号治疗。

方药组成为:半夏12 g,茯苓12 g,枳实15 g,竹茹12 g,黄芩12 g,黄连12 g,香橼12 g,佛手10 g,旋覆花(布包)12 g,代赭石30 g,丹参15 g,牡蛎30 g,藿香(后下)12 g,元胡12 g,蒲公英15 g,甘草6 g。

腹部胀痛明显者,加木香(后下)15 g,食欲不振明显者,加陈曲15 g,麦芽15 g,鸡内金12 g;泛酸明显者,加瓦楞子粉30 g;便秘者,加大黄(后下)6~15 g;大便偏稀者,去蒲公英、竹茹、代赭石,加白术15 g;胆汁反流性胃炎,加柴胡12 g,茵陈15 g。

水煎服,1剂/d,饭前30 min服。

孕妇忌服。

忌辛辣、酸甜、生冷、不易消化食物及酒茶。

西药组:法莫替丁20 mg,2次/d服;硫糖铝1 g,3次/d服;丽珠得乐110 mg,3次/d服;氨苄青霉素0.5 g,3次/d服;甲硝唑0.2 g,3次/d服。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西药组(同上)联合应用。

3疗效标准症状消失,胃镜复查显示胃黏膜恢复正常为治愈;症状消失或减轻,胃镜复查显示胃黏膜病理改变明显为有效;症状无减轻,或虽减轻,但胃镜复查胃黏膜改善不著者为无效。

4治疗结果以上3组疗程均为3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注意饮食和生活调理:纠正不良 饮食习惯,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饮食 宜软易消化,避免过于粗糙、过于浓烈的 香辛料和过热、过冷饮食,最好不喝啤酒, 不吃辛辣油腻食物,还要养成细嚼慢咽, 以达到易于消化、减轻对胃刺激的目的, 少吃盐渍、烟熏、不新鲜食物。
3、柴胡、黄芩、半夏、乌贼骨、丹参, 沙参、苍术、厚朴、陈皮、藿香,炙甘草、 川贝,用于浅表性胃炎胃痛、腹胀明显者。 4、白芍,黄芪、蒲公英,茯苓,甘草, 党参、白术。此浅表性胃炎的中药方具有 补中益气,缓急止痛等功效。对治疗浅表 性胃炎有很好的效果。
浅表性胃炎中药方
5、山楂、麦芽、甘草等,此为中医茶疗 方—— ,用于胃部不适,修复 胃黏膜,促进胃肠道蠕动,恢复胃部功能。 现在市面上有制作好的茶包,可以直接冲 泡,省时省力。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还有几个需要遵循 的原则: 1、慢性浅表性胃炎需坚持:专家们研究 认为,多数浅表性胃炎症状轻微或无痛, 有的人免疫力强,而有的人免疫能力差, 慢性浅表性胃炎会慢慢加重。所以需坚持 治疗才好。
浅表性胃炎中药方
2、乐观豁达:医生在临床上不断发现, 情绪是影响胃病的一个原因,有的医学专 家甚至还指出,不少胃病病人症状并非来 源于胃病本身,而是来自恐病的心理因素。 3、避免刺激:不用或尽量少用对胃刺激 性强的药物,因为此类药物会破坏胃黏膜 防御功能,促使胃炎加重。要戒酒、戒烟。
浅表性胃炎中药方

中医在治疗浅表性胃炎的效果都是非常好 的,而且副作用少,得到了许多患者的认 同,那么治疗浅表性胃炎中药方有哪些呢? 这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下面为大家讲解 浅表性胃炎中药方的相关知识。
浅表性胃炎中药方
社会上治疗浅表性胃炎中药方有许多,如下是一 些浅表性胃炎中药方的介绍: 1、黄芪、蒲公英,桂枝,白芍,白术、薏苡仁、 连翘、乌贼骨,丁香。浅表性胃炎中药方,可益 气健脾,理气止痛,清热祛湿,主治浅表性胃炎。 2、制香附、紫丹参、徐长卿、麦门冬、白芍, 陈皮、苏梗、炙甘草。虚寒加干姜、砂仁、白术; 气滞加木香、郁金、玫瑰花;热甚加黄连;瘀血 加赤芍、红花。上药烤脆后研末,用于治疗浅表 性胃炎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