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春季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合集下载

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形象——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2.说“朦胧”——对语言艺术的特点的新认识3.面向生活——当前文艺创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4.艺术,需要呕心沥血的创造5.试论文学的不朽魅力6.化丑为美——典型化在塑造反面形象上的魔力7.试论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8.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9.试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10.论《诗经》中的爱情诗11.论《离骚》抒情主人公的悲剧形象12.论《韩非子》寓言的艺术成就13.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4.苏轼诗歌的理趣15.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6.《西厢记》的语言特色17.《三国演义》和三国戏18.论《青春之歌》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19.《创业史》的艺术特色再分析20.论《百合花》的艺术风格21.论苏叔阳的欢剧创作22.席勒《阴谋与爱情》人物形象分析23.论浪漫主义思潮的思想根源24.《母亲》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25.古汉字形义释与文献阅读26.古今义异词概析27.茅盾《子夜》的修辞特色28.巴金锤炼词句举要29.论《诗经》比兴手法的运用30.从《诗经》到《楚辞》31.曹植诗歌形象的象征性32.三曹的诗风比较33.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内涵34.论杜甫诗歌的人民性35.论茅盾《虹》中主人公的形象36.论巴金《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37.论余华小说创作的演变发展38.《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新解39.《计三观卖血记》中的“血”的释义40.《在细雨中呼喊》“成长的烦恼”41.《活着》体现的生命意义42.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43.论“玉篇三章”中女性命运的根源44.论鲁迅的《药》中血的含义45.《在酒楼上》的诗学解读46.鲁迅的《野草》中各篇章解析47.“水”与沈从文的文学创作48.沈从文作品的风俗描写49.《呼兰河传》的叙述人称论析50.论《呼兰河传》中的叙述情调51.试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专业选题说明:以下选题仅供参考,学生选题不能雷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

第一类:汉语言文字类1、某地(如安顺市、普定县等)社会用字规范情况调查报告;2、也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3、××(地点)方言的亲属称谓词4、汉字的发展与未来5、虚词和汉语的语法形式6、汉字简化问题的探讨(汉字回到繁体,还是坚持简化)7、网络语言研究(就某一方面进行探讨)8、广告语言与传统文化9、同音词在语言交际中作用10、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11、先秦某一专书的状语研究;12、《说文解字》的某一部首(如“木”部)的语义场研究13、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关系14、某一部专书的语言现象研究15、×××县×××地的方言(词汇、语义、语法)研究16、初中(高中)语文中古文教学研究——以《×××》为例17、《×××》(某一部专书)的注释商榷18、“×”(某个虚词)的语法化过程探析19、(某一部首、某个)汉字和汉文化20、诗经中的特殊语法。

21、古书中的偏义复词22、古书中特殊的句式现象研究1、简述语言的社会性在现代汉语中的具体体现2、新词初探3、从诗词欣赏看汉字的韵律美4、浅论修辞手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5、古今汉语语法比较6、简论繁体字的存在价值7、音位――汉语语音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8、浅说语境9、浅论语言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10、试论语言的间接表达11、屯堡方言调查12、复句简说13、成语中的大学问14、《汉语拼音方案》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15、浅论汉语中的岐义现象16、怎样学习多义词17、汉语语法中两种析句方法的比较18、简论汉语学习与写作的关系19、汉语学习方法简论20、浅论标点符号于语言表达的关系21、网络语言特征初探22、浅论语句重音在朗读中的作用23、新闻流行词语的特点及其规范24、浅析手机短信的特征25、成语活用浅析26、标点符号的特殊功用浅析27、对联中修辞手法的运用28、浅谈文章标题的语言艺术29、谈浅广告用语的含蓄30、口语停顿的修辞功能31、汉语错别字浅析32、歇后语漫谈33、×××作家(作品)语言风格初探34、校园流行语浅析35、网络语言流行的利与弊36、人名、地名与修辞37、新辞格初探38、浅谈对偶的基础39、汉语幽默表达艺术40、汉语姓氏(姓名)表达的社会意义41、浅论语序与虚词在汉语语法中的重要作用42、浅谈语音(文字、词语)推敲的艺术43、简述数量词语在表达中的重要作用44、张爱玲小说比喻艺术之研究45、浅论汉语表达的委婉艺术46、浅论文章修改的修辞意义47、手机短信中修辞手法的运用48、汉语问候语及其社会意义49、猜谜――汉语字词的另类作用50、略论修辞的交际效果51、xxx方言调查52、社会用字调查53、汉语语法在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54、浅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病句修改55、多音字浅谈56、浅谈双关修辞格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57、公益广告的间接表达艺术58、简论汉语幽默的表达艺术59、中职语文教育如何体现语言和思维的作用60、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语言的影响61、汉语语词意义的转变和发展62、汉字简繁问题的探讨——汉字应该回到繁体63、排比句初探64 坚持汉字的简化第二类:文学类(一)古代文学方向1、民间运用对联的习俗2、屯堡村民的祭祀风俗3、安顺的石头文化艺术4、苗族蜡染图纹的特征5、布依族的铜鼓文化6、安顺民间说唱艺术7、《氓》与《谷风》中的女性形象8、《离骚》中的屈原形象9、富于传奇美的冯谖10、阴险伪孝的郑伯11、苏秦与鲁钟连的形象比较12、《史记》中的项羽与刘邦13、刘兰芝的悲剧性美14、宋江的两面性格15、《左传》中的委婉语16、《战国策》的故事化手法17、原始神话的夸张与写实18、古神话在《九歌》中的作用19、《战国策》的外交技巧20、文辞清美的抒情小赋21、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22、柳永词的语言特征23、汉大赋的成就与不足24、《史记》、《汉书》之比较25、《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26、《史记》的记人叙事艺术27、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28、《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史地位29、《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30、《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31、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32、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33、曹操与诗文革新34、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35、论曹操的散文创作36、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37、比较曹丕、曹植文学观的异同38、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39、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40、曹植诗风的衍变41、论“魏晋风度”42、论鲍照的七言乐府43、初唐四杰的地位44、论李白的山水诗45、论李白的自由精神46、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47、论王维诗歌的“诗中有画”48、论王维与孟浩然诗歌的异同49、论李贺诗的怪诞50、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51、论白居易的新乐府52、论白居易的感伤诗53、杜牧的史论诗54、论韩愈散文的特点55、唐传奇的审美风格56、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57、唐传奇的叙事特征58、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59、唐传奇的抒情特征60、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分析61、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62、唐代散文家研究63、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64、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65、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66、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67、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68、论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69、元代散曲的情感趋向70、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71、《三国演义》:悲剧意识/战争描写艺术/叙事特征/人物论72、《水浒传》:作者与成书/叙事方式/语言风格/人物论73、《西游记》:孙悟空人生道路的哲学意蕴/戏剧色彩与幽默风格74、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75、“三言”“二拍”:市民文学特色/经商题材与文人心态/冯梦龙的俗文学观76、论公案小说的价值定位77、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78、明代唐宋派的文学主张与诗文成就79、《聊斋志异》:痴情女性/书生形象/花妖狐媚与人物塑造80、从《聊斋》看中国民间信仰81、《儒林外史》:戏剧形式与悲剧内涵/讽刺艺术82、《红楼梦》:悲剧意义与文化内涵/妇女观/梦幻与色空/叙事方式/语言艺术/宝玉论/钗黛比较/续书与改编得失论83、《红楼梦》与《金瓶梅》比较谈84、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85、论某一地方戏86、论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二)现当代文学方向1、论张恨水《啼笑因缘》中的爱情模式2、论《春明外史》的“野史”特点3、《孔乙己》的叙事艺术4、试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5、张爱玲小说中电影表现手法的运用6、论艾青诗歌的忧郁色彩7、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8、戴望舒诗歌的情感倾向9、胡适对中国现代新诗的贡献10、论郭沫若诗歌中的泛神论思想11、试析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12、论林徽因的小说创作13、论丰子恺散文的宗教思想14、沙汀小说的语言特点15、论夏衍的戏剧创作16、试析丁玲小说中的心理描写17、解放区小说创作的题材特点18、早期的封建复古派19、郁达夫身边小说的特征20、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21、从《论语》看孔夫子的悲情22、从《道德经》看老子的乐观23、庄子的艺术观及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影响24、从孟子的书生气看中国的“士”及“知识分子”25、禅在中国艺术中的体位26、论鲁彦周的小说创作27、论杨绛的小说28、论杨沫的《青春之歌》与成长小说29、论汪曾祺的小说30、文革地下文学的文学价值31、革命样板戏重评32、文革时期“红卫兵”写作研究33、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34、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35、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36、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37、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38、论新生代诗歌中的荒诞主题39、评当代诗歌的叙事化和口语化现象40、论当代诗歌的民间立场41、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42、余华小说中“血”的意象分析43、刘恒小说的生命意识44、评台湾作家陈映真的小说45、评迟子建的小说46、评近年来的反腐小说47、论张中行的学者散文48、论李昂的新女性小说49、论当代文学中的生态意识50、网络文学的当代发展初探(三)外国文学方向1、论古希腊神话的特质及其对西方文化精神的影响。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_汉语言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_汉语言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_汉语言专业论文选题参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_汉语言专业论文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2、汉语言文化价值教育研究3、现代汉语教学中文学思维的应用研究4、儿童文学翻译语言可辨识度实证研究5、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概况6、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7、意汉动结式结构模式对比研究8、双语视角下的语义韵研究现状与展望9、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10、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下的文学社团建设路径探析11、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12、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探究13、语言文化的交融冲突与国家安全14、语词传播中的意义迁变与认同机制15、当代社会汉语言文化水平下降问题研究16、二语阅读中语言过程影响下的策略过程的个案研究17、英汉语简单时相之功能视角比较研究18、大学语文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9、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管窥20、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修辞学教学改革21、试论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22、网络语境下建议行为的语用机制研究23、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24、转换生成语法术语的缘起变迁与理论发展25、从语文课程的性质看高师院校语文教师教育改革26、全球化趋势下的“汉语在外教学”27、浅析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礼仪规范教育28、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29、新时期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30、欧洲孔子学院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31、翻译市场导向的财经类院校MTI课程设置研究32、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语言学课程一体化建设初探33、简析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国文教育34、英汉语言的接触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变化研究35、基于现代汉英语言特征的汉英思维方式差异研究36、拼音输入法对大学生电脑失写症的影响研究37 “中国汉字学”课程教学现代化探索38、新疆语言文化环境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39、适应与选择:汉语文化典籍外译生态和谐观视角解读40、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的古代汉语改革研究41、网络语言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影响42、关于在高校开展方言文化保护工作的设想43、珠江水系上游库区少数民族移民语言保持模式研究44、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45、在华国际移民的相关语言问题研究46、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研究47、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48、试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49、从文化传播的视角看佛经翻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50、从历史角度审视汉语言修辞格的古今关系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1、互联网时代下的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体验研究2、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培养功能的探索与实践3、英语语言文学对优化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作用研究4、从汉语言文学角度看中国商文化在铸造礼器上的传播5、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6、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启示分析7、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征与人才培养定位问题8、浅谈汉语言文学与新闻写作9、基层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及对策10、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多学科融合模式探讨11、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影响的相关思考12、鸠摩罗什译经与汉语言文字传播13、再谈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14、视障大学生接受融合教育的能力条件研究15、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16、试论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17、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分析18、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性探讨19、浅谈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探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审美教育21、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2、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23、浅议汉语言文学对中学生的重要作用24、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25、高职汉语言文学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26、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分析27、新时期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和体验探究28、茶文化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29、我国汉语言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30、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31、明清世情小说“女性”审美考究反观现代汉语课程“人文”性32、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影响解析33、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浅谈34、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35、探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36、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对接性浅探37、麦家小说《解密》互文性及其英译研究38、论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39、多民族文学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40、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转型之路41、试论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区别和联系42、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我情绪控制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43、对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44、基于立人教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45、关于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研究46、论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47、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48、文本背后的政治:唐古拉斯之《中国文学》剖析49、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探析50、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汉语言毕业论文题目范例1、对外汉语课教学策略探讨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3、略说汉字汉语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4、汉语文化负载下的中国式英语5、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6、汉语言视角下的聋生心灵关怀7、汉语言的隐喻特性8、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9、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10、社会化汉语言水平测试研究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机理12、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几点研究13、英语外来语对中国语言及文化的影响14、从汉语言看女性的文化特征15、汉语就是意识形态--汉文化语言的学与汉语言文化的学16、基于扎根理论的品牌口号汉语言学特征研究17、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18、以历史维度审视汉语言修辞格的古今关系19、汉语言文化中的传统时间观20、百年来中国汉语言学史研究的思考21、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22、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3、避讳造词及其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24、简论语言中的社会歧视25、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26、汉语言隐喻之象探究27、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28、汉语言中的身体观:躯体性思维的语言渗透29、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30、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31、汉语数词缩略语研究3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33、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4、避讳造词及其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35、简论语言中的社会歧视36、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37、汉语言隐喻之象探究38、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39、汉语言中的身体观:躯体性思维的语言渗透40、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41、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42、汉语数词缩略语研究43、汉语言学中夸张的语义要素与运用原则44、汉语言规范化论略45、论经济机制在汉语言中的表现46、中国艺术传播与汉语国际推广的交织47、探求唐诗的文化传统暨汉语言特点--叶萌教授《唐诗的解读》评介48、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49、浅谈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50、论汉语言学习中的“美读”。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毕业论文题目(一)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2.汉语新词语研究3.汉语外来词语研究4.汉语字母词研究5。

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6。

汉语修辞研究7。

汉语多音字研究8.汉语复活词研究9.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10。

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11.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12.汉语惯用语研究13.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14。

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15。

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16。

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17.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18.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19.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20。

给病句一个理由21.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22。

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23。

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24。

“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25.“同志”的尴尬26。

文学语言研究27。

汉语语气词研究28.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29。

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31.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32。

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3。

汉语动物名称研究34。

汉语植物名称研究35.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36。

“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37。

说“秀”(英show)38.汉语象声词研究39。

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40。

汉语感叹词研究41.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42.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43.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44.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45.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46.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47.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48。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①《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②现代汉语中的网络新词研究。

③《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与社会价值观。

④汉语方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与变迁。

⑤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分析。

⑥鲁迅小说中的现代性探讨。

⑦《西游记》中的宗教元素分析。

⑧现代汉语广告语言的特点与效果。

⑨《三国演义》中的政治与道德观念。

⑩汉语中的成语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11 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性别角色研究。

12 现代汉语中的语言变异与社会因素。

13 《聊斋志异》中的超自然元素分析。

14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趋势。

15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

16 《金瓶梅》中的日常生活描写。

17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18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历史与虚构。

19 汉语中的谚语及其文化价值。

20 现代汉语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与挑战。

21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情观念。

22 汉语中的反语现象研究。

23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城市形象。

24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儒家思想。

25 汉语中的语言礼貌现象。

26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幽默与讽刺。

27 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汇研究。

28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

29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多媒体应用。

30 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31 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传播与影响。

32 中国现代剧作中的社会问题探讨。

33 汉语中的比喻与隐喻现象。

34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旅行主题。

35 现代汉语中的语言简化趋势。

36 《山海经》中的神话与文化。

37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38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39 汉语中的双关语现象研究。

40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现代改编。

41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创新方法。

42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政治批判。

43 汉语中的语音变化与发展。

44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自然主义。

45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阅读习惯研究。

46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道德观念。

47 现代汉语中的语法现象分析。

48 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表现。

49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资源开发。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文学编一、文学史篇1五四时期白话诗的特征220年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3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选择4中国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5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6解放区文学:大众化走向得失探7论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轨迹8论“革命传奇”小说9论“样板戏”10论“知青小说”的演进流变11新时期诗歌的多元化格局12建国以来农村小说题材的时代性13论新时期战争题材小说抒写对象的位移14论新时期小说抒写对象的平民化意识15新世纪女性诗歌新格局16论“文革”叙述模式17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18论新时期长篇小说的盛产及质量19论新时期短篇小说兴盛的原因20论21世纪文学的继承与走向二、文学思潮论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再认识2“为人生派”与“为艺术派”纵横谈3“京派”与“海派”论争小议4“乡土小说”派创作探5“胡风主观论”的再认识6论“朦胧诗”7论“后朦胧诗”8论“新写实小说”的民众性9论新历史小说10论新时期的女性小说11论“寻根文学”思潮12论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三、作家论1鲁迅小说创作论2鲁迅散文创作论3郭沫若创作思想论4郭沫若创作论5茅盾创作思想论6茅盾评论特色论7巴金早期创作思想探8巴金小说创作论9老舍的平民观探10老舍的小说创作风格探11曹禺的生平与创作之关系12曹禺的话剧的诗意特征13沈从文描写湘西与都市文化内涵的得失探14张爱玲小说的“仇恨”情结15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学与悲剧意识16赵树理模式得失探17金庸武侠小说创作论18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论19古龙武侠小说创作论20论孙犁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21论区青的艺术追求22金庸对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之分析23汪曾祺小说创作之分析四、作品篇(小说)1浅论《狂人日记》的先锋性2鲁迅《故事新篇》“油滑”小议3浅论叶圣陶《倪焕之》4郁达夫《沉论》的艺术特色5茅盾未完成小说探6吴荪甫:民族资本家的封建性7老舍《猫城记》之寓言式结构探8老舍与虎妞形象塑造9沈从文《边城》的“民族寓言”解读10《边城》人物与符号论11张恨水《啼笑因缘》论12萧红《呼兰河传》的地方特色探13钱钟书《围城》失探14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末日恋情15论萧红《生死场》的原始生气与生命体验16池莉小说创作的媚结倾向17论方方的小说18论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19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旧式农民”形象20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21论《红旗谱》中的朱老忠22论《林海雪原》的浪漫主义色彩23论杨绛的《洗澡》24论贾平凹的《废都》25论王安忆的《长恨歌》26论陈忠实的《白鹿原》27论张贤亮小说中的女士形象28论莫言的新历史小说29论韩少功小说表达手法的多样化30论王蒙小说的社会意义31论余华小说的宿命感32论汪曾祺小说的文化风格33论王蒙式创新小说34论王小波式的幽默35论王小波与知识分子话语36苏童小说的创作论37论王朔小说语言特色38王朔故事叙述模式39论刘震云《手机》40论卫慧的小说创作41论韩寒的小说创作42论棉棉的小说创作43论海岩的小说创作44论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45论白先勇的小说创作46从《故事新编》看鲁迅的艺术创造性47论张爱玲笔下现代女性的病态48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之我见49从《四世同堂》看中国国民思想50从《南行记》解读艾芜笔下的“人生”51二诸葛与三仙姑形象分析52老舍笔下的女性形象之分析53分析茅盾之《子夜》作品篇(诗歌)1浅论郭沫若别致的诗2论闻一多诗中的想象3论戴望舒的诗4论徐志摩的诗5艾青:绘画与诗歌艺术的探求6论小叶诗人7论穆旦的诗8论北岛诗歌中的“英雄主义”情结9论舒婷的诗歌创作10论顾城的诗歌11论多多的诗歌12论海子的诗歌13论郭小川的诗14论冯至《十四行集》15论北岛诗后期诗作的失宠16从《野草》读鲁迅的人生哲学17分析臧克家的诗歌作品篇(散文)1论鲁迅的《朝花夕拾》2论周作人的《自己的园地》3论林语堂的《剪拂录》4论何其芳的《画林录》5论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6论梁实秋的《雅舍小品》7论杨朔散文创作的得失8论刘白羽的散文9论秦牧散文的联想10论余秋雨散文的话语策略11论素素的散文12论石娃的散文13论史铁生的随笔14论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15论巴金的《随想录》16瞿秋白散文之分析作品篇(剧本)1曹禺《雷雨》周萍论2蘩漪悲剧探3论郭沫若的《屈原》4《白毛女》的现代版解读5论高行健的实验话剧6《白毛女》艺术魅力探7张艺谋电影创作之审美追求六古代文学篇1论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2论《诗经》女性形象的艺术价值3论屈原的人格美及其诗歌的艺术美4论《左传》战争描写艺术5论《孟子》的论辩艺术6论《庄子》的想象艺术7论“汉赋”的铺叙艺术8论《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成就9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0论魏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11论陶渊明诗歌的自然美12论骈文的艺术美13王、孟山水诗艺术之比较14论王、孟山水诗中的盛唐气象15高、岑边塞诗艺术之比较16论杜甫早期诗歌的浪漫精神17论李白七绝的艺术美18论杜甫七律的艺术成就19论白居易咏物诗的思想、艺术价值20李商隐无题诗的意象分析21论《金瓶梅》的思想意义22《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贡献23“三言”、“二拍”的市民意识24“三言”、“二拍”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25《西游记》主题思想新探26谈《水浒传》在我国小说艺术典型化方面的贡献27论《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叙事视点”28论“二拍”的叙述视角与道德判断29论西方文学对近代谴责小说的影响30从儒学的政治文化语境看《三国演义》的美学特征31《红楼梦》的艺术结构32从《聊斋》女子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33初唐宫廷诗歌的再评价34谈唐诗分期中杜甫的归属问题35杜甫对中唐诗歌的影响略论36简论韩愈诗论与文论精神实质的一致性37陶(渊明)韦(应物)比较论38杜甫韩愈比较论39论晚唐小品文对古文运动的继承与发展40温(庭筠)韦(庄)比较论41《诗经》雅颂诗试论42《诗经》赋体与汉乐府叙事的比较43楚辞体的特点及与中原文化的关系44汉诗的发展与诗赋的消长45《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抒情风格的比较46汉代郊庙歌辞试论47论汉乐府中场面描写的特点48汉赋四大家与大赋的演进49论曹植诗的艺术及其对中国诗歌的影响50曹丕在建安诗坛的地位试论51论阮籍的《咏怀》诗52谢灵运与六朝诗风的关系53“文笔之辩”之我见54《文选》选诗标准与文学的自觉55陶渊明的被误解与被理解56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57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58王维“诗中有画”试议59隐逸方式与唐代山水田园诗60唐代怀古咏史诗的演变61李白与民歌62杜甫七律诗的艺术贡献63元和新体的特点试论64“以文为诗”刍议65论韩愈对儒家道统的贡献66论李贺在中晚唐诗风演变中的作用67李商隐诗对词的影响68“词别是一家”之我见69花间词与南唐词的异同70冯延巳对宋词的影响浅议71论苏辛词的不同72论周邦彦词的集大成73南宋风雅词派的艺术特征及影响74论苏轼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作用75山谷体对宋诗的影响略论76宋元话本对中国小说的转变作用77董西厢论78元曲作家的基本思想特征试论79元明散曲的思想性与艺术性80关汉卿杂剧的结构81马致远在戏曲史上的影响82论古代戏曲的大团圆结局83谈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典型化性格塑造的进程84诗人之诗与学者之诗85明清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失落86杜十娘形象浅析87汤沈之争与明清传奇88明清诗文的拟古与反拟古之争89纳兰词在词史上的地位90梁启超与近代文学的演进91论宋词繁荣的原因92论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93论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94论宋话本对中国白话小说的影响95论元杂剧兴盛的原因96论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97论《琵琶记》的艺术成就98汤显祖传奇“临川四梦”之比较99论《桃花扇》的民族意识及兴亡之感100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01论红楼梦人物语言的个性化102论陶渊明的思想矛盾103《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104李商隐诗中的意象105《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106纳兰性德爱情词探析107《三国演义》的理想人格类型108论宋诗中的理性人生感悟109《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110《桃花扇》的双重主题111《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现当代文学方向的论文选题:1、论白先勇小说的艺术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现代汉语部分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4.“是”字用法研究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6.新兴词缀研究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10.新兴辞格研究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14.代词的语用研究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17.时下新词描写18.句型的语用研究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二、写作部分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2.论小说的误乐性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25.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31.文学创作情感论32.论张洁小说的艺术三、文学理论部分1. 论艺术真实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4.论艺术直觉5. 论艺术虚构6.论典型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11.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13.论审美变形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16.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17、写作的模仿与创造18、论写作模式19、论写作灵感20、论写作想象21、论张抗抗小说的艺术特点22、论文章的开头艺术23、报告文学的艺术想象与虚构的区别24、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异同25、散文的纪实性与虚构问题26、黄宗英报告文学研究27、从《论孙超现象》(《文汇》86年第12期)或其他作品看陈祖芬报告文学的语言特色28、试论琼瑶小说《在水一方》的写作特色29、莫言小说的艺术特色30、试论短篇小说的艺术特征四、美学部分1.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3.论朴素美4.蔡仪美学思想述评5.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6.评李泽厚美学思想7.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8.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9.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0.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11.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12.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13.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14.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15.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16.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17.审美与文化的关系18.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19.论宗白华美学思想20.论审美现代性21.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22.论诗歌语言五、现代文学部分1.冰心小诗研究2.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3.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4.《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5.《故事新编》研究6.“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7.《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8.《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9.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0.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11.吴荪甫的悲剧特征12.《腐蚀》的艺术特征1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14.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15.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16.《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17.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18.《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19.《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20.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21.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22.“五.四”乡土小说研究23.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24.林语堂的散文艺术25.新感觉派小说艺术26.“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27.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28.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29.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30.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31.胡风的诗和诗论32.路翎小说艺术研究33.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34.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35.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36.瞿秋白杂文论37.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3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39.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40.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41.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42.试论高觉新形象43.《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44.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45.苏青小说研究46.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47.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48.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49.论徐志摩的诗50.论闻一多的诗51.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52.论穆旦的诗53.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54.论沈从文的《边城》55.萧军小说研究56.论田汉的戏剧57.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58.丁玲小说研究六、古代文学部分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史诗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 《吕氏春秋》与杂家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 《战国策》名篇研究18. 老子的思想19. 《老子》的艺术特色20. 《庄子》的艺术特色21.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22.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26.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28.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29.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30. 曹操与诗文革新31.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32.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33.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41.论曹丕的文学成就42.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43.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44.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45.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46.论陶渊明的田园诗47.谢灵运与山水诗48.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49.《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50.《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51.《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52.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53.论李白的自由精神54.论李白的情感世界55.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56.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57.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58.论王维的“诗中有画”59.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60.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61.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62.唐诗的精神风貌6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64.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七个方面拟题65.论李贺诗的怪诞66.李贺诗与屈原赋67.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68.论白居易的新乐府6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70.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71.杜牧的史论诗72.论韩愈散文的“气”7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74.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75.唐传奇与佛教76.唐传奇与道教77.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78.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79.唐传奇的审美风格80.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81.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82.唐传奇的叙事特征83.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84.唐传奇的抒情特征85.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86.唐代小说专书研究87.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88.唐代各体散文研究90.唐代散文家研究91.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92.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9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94.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95.苏洵散文研究96.论苏轼的“超然”97.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8.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9.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100.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101.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102.论王安石的咏史诗103.论杜牧的咏史诗104.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105.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106.苏轼各体词研究107.苏词的风格108.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109.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面自行拟题110.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111.论咏物诗112.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113.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114.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115.《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116.《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117.《三言》思想倾向研究118.《三言》创作技巧研究119.《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120.《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121.《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122.《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123.明代散曲与民歌124.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125.《郁离子》研究126.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127.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128.《花间集》风格论129.《花间集》题材论130.《花间集》与唐宋词史131.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132.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133.《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134.《水浒传》风格论135.《水浒传》接受史136.《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137.《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138.《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139.《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140.《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141.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42.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43.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1.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2.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3.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4.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5.《茶馆》简论6.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7.金庸小说主题论8.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9.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10.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11.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12.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13.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14.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15.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16.余华小说艺术探讨17.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18.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19.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20.《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21.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22.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23.试论王安忆《长恨歌》24.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25.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26.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27.张平《抉择》的意义28.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29.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30.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31.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32.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33.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34.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35.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36.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八、语言学概论部分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3.汉语词义的演变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6.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11.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九、外国文学部分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9.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11.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12.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13.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14.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15.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16.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17.评《简爱》的爱情主题18.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19.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20.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21.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十、语文教学法方向1、论“中学语文教学法”在高师中文系专业课程中的地位2、谈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3、谈中学语文教师的智力素养4、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5、论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6、试论中学语文学科工具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7、要完整地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8、“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读《叶圣陶论语文教育》的一点体系9、谈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10、语文教学发展智力的一些探索11、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2、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13、语文教学现代化与教材建设14、谈语文教材的科学使用15、试谈初中语文知识的教学体系16、简析中学语文课本的“思考和练习”17、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18、略谈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19、谈语文教学中的讲与练20、“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谈语文教学中读和写的关系21、文学教育与审美能力的培养22、阅读教学的整体观23、导读刍议24、阅读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5、说明文教学的探索26、中学文言文教学琐议27、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的几点做法28、试论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29、谈预习30、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31、讨论是一种好方法32、朗读教学漫谈33、快速阅读法与阅读能力的培养34、几种阅读方法的比较研究35、作文批改方法初探36、作文讲评之例37、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8、作文教学与智力开发39、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调查研究40、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好形式41、谈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42、谈中学生课外写作指导43、谈中学生课外听说指导44、语文课词语教学点滴经验45、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46、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向建构47、语文学科教育本质的研究48、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49、阅读教学的课型结构设计50、试评建国以来四个中学语文教学大纲51、新课标之我见52、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刘国正等语文教育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54、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55、文学社团在语文教育中意义和作用56、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中的作用与局限57、课外阅读与学生成长58、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与意义59、语文教学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60、语文思维培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意义的探索61、关于卫灿金教授《语文思维培育学》的一些思考62、语文思维的模糊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特征的研究63、语文思维能力的研究64、语文思维品质(或者方法、风格)的研究65、语文思维教学课堂模式的探索66、语文思维教学的步骤和方法67、语文直觉思维(或者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培育。

中文专业毕业80个论文选题

中文专业毕业80个论文选题

中文专业毕业80个论文选题中文专业毕业80个论文选题导语:写论文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挑选一个作者有兴趣、愿意并且值得花时间去研究的题目。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中文专业毕业80个论文选题,欢迎大家查阅!1-1论马克思主义的悲剧观1-2马恩论文艺批评“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的统一1-3马克思论希腊艺术1-4恩格斯论现实主义1-5恩格斯论文艺批评1-6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1-7论文学的社会作用1-8论“文学是人学”1-9论文艺的娱乐作用1-10意境的美学特征1-11神韵说与境界说比较1-12意境与典型比较1-13典型人物的审美特征1-14象征形象的结构特征1-15心态结构与情节结构比较1-16意识流的基本特点及审美特征1-17论文学语言的多义性1-18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19艺术象征的类型与特征1-20现实主义心理描写与意识流方法比较1-21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红楼梦》为例)1-22文学语言、日常语言、科学语言之比较1-23论鲁迅的文学语言观1-24论文1-25通俗文学之我见1-26喜剧的艺术手法――莎士比亚喜剧欣赏1-27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以鲁迅、契诃夫、莫泊桑小说为例1-28小说的.悬念艺术1-29情节小说、性格小说与心态小说1-30试论寓言的艺术特点1-31试论童话的艺术特点1-32抒情诗的情感结构1-33创作构思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1-34艺术灵感的特质1-35创作个性的基本特征1-36从一部作品看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1-37文学欣赏的特点1-38简论文学批评的标准1-39科学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1-40论文学与人性的关系1-41文学与宗教1-42试论“虚静”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1-43文学与社会心理1-44论不同民族文学的横向交流1-45文学与自然地理1-46文学与道德更新1-47论小说现代化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推进1-48当代中国文艺传播的特点1-49文学欣赏中的“共鸣”问题1-50论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1-51想象、虚构与典型化1-52现实主义文学心理描写的特点1-53论“悲喜交融”(以《儒林外史》、《阿Q正传》或《外套》为例)1-54曹禺剧作女性形象论1-55曹禺创作思想研究1-56郭沫若早期文学观念研究1-57郭沫若历史剧创作论1-58近年来的反腐小说评议1-59新旧武侠小说观念比较谈1-60网络文学刍议1-61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1-62文学的生态学研究1-63关于女性主义批评的思考1-64性格的内在冲突与性格美1-65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1-66试论“比兴”说的历史演变1-67《诗》可以“兴、观、群、怨”析1-68曹丕“文气”说述评1-69魏晋玄学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1-70佛教语言观概述1-71“言志”说和“缘情”说异同辨1-72评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诗言志1-73正变学说与中国古代1-74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的地域观念1-75直觉性语词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特色1-76从诗歌地位的界定看中国古人的精神需求1-77从诗史理论看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价值观1-78中国古代诗学中的情感论1-79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文气说”述评1-80试论刘勰“文之枢纽”的整体性。

【VIP专享】2014届春季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VIP专享】2014届春季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语言学方面:1、“对立原则和ΧΧ方言的音位”2、“互补原则和ΧΧ方言的音位”3、说汉语的音节4、说同音词5、说同义词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10、汉语的借词二、现代汉语方面:1、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2、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3、ΧΧ作家(或ΧΧ作品)语言研究4、网络汉语研究5、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6、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7、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8、词典适意研究9、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10、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三、汉语的优点和缺点:1、汉字和汉文化2、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3、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4、部件研究5、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6、如何整理异体字7、如何整理异性词8、规范汉字的研究9、汉字的前途10、“修辞与语境”浅谈11、“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12、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13、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14、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15、谈词语的“巧妙配合”16、谈“成语的活用”17、谈“叠用句”18、谈“四音节语音段落”19、谈“比喻”四、古代汉语方面:1、对汉字性质的认识2、学习音韵学的心得综述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4、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它关系)的看法5、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6、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7、古代汉语“之”(三)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8、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9、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10、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五、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2、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3、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4、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5、论穆旦的诗6、论钱钟书《围城》7、论贾平凹的散文8、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9、论余华的小说10、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11、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12、舒婷诗作简析13、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14、评王安忆的《长恨歌》15、评铁凝的《玫瑰门》16、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17、论王朔的《动物凶猛》18、论韩东的诗歌写作19、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20、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21、《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人文学科,主要功能是对我国文化精神及全民语言的传承。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一:现代汉语1、论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普及2、论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3、论五四运动中的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4、论书面语发展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现代化5、论废除文言文与学习文言文的关系6、关于普通话和方言相互影响的考察7、论广告语言技巧的变化趋势8、论当前语言生活中的问题及对策9、关于校园普通话应用情况的调查10、关于双语生活的调查11、论一部文艺作品的比喻(比拟)语言艺术12、关于身体部位的方言词的比较调查13、家乡方言和周围方言基本词的对比研究14、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15、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特殊成分16、报刊图书中的汉语拼音应用考察17、“正词法”和汉语的书写改革18、论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19、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20、普通话语音研究21、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22、网络汉语研究23、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24、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25、现代生活中的新型句式研究26、新词新语研究27、外来词规范研究28、字母词研究29、成语研究30、同义词反义词运用研究31、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32、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33、汉字和汉文化34、现代汉字学的研究35、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研究36、部件研究37、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38、如何整理异体字39、如何整理异形词40、规范汉字的研究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二:写作类(写作学方向)1、从穿越小说的虚构时空看当代创作的历史认知及写作惯性2、《红楼梦》对穿越小说的影响(以《春光里》或某作品为为例)3、试析穿越小说中的新奴婢形象(以《春光里》或某作品为例)4、节俗场境对穿越小说叙事的意义5、茶馆酒楼在武侠小说中的作用6、试析当代小说中的茶馆场境7、试析当代言情小说中的野蛮女友形象8、论广告文案写作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9、论朱自清俞平伯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审美追求10、论模糊语言在写作中的作用11、包法利夫人中的结构特色12、巴金作品中的朴实语言风格特征13、文学叙述与应用性叙述的关系和差异14、论中国传统文论之“义法”与西方文学理论中“结构”的异同15、浅谈语言表达的诸多形式16、论沈从文《边城》里的人物美17、论当代诗歌的语言流变18、浅论中国传统小说中的“白话”语言特色19、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繁复美20、试论现代主义的艺术表达方式21、《庄子·逍遥游》对现实生活的启示22、《大明宫词》剧本创作语言特色探析23、余华《兄弟》的结构艺术24、读王海鸰《新结婚时代》有感25、欧·亨利小说的结尾艺术26、散文的“形散神不散”论27、手机短信文学的价值28、流行歌词对古典诗歌意境的现代解读29、钱钟书写作艺术初探30、陶渊明笔下的和谐世界31、电脑写作时代网络语言之我见32、写作过程与写作能力33、《史记》写作特色管窥34、《白鹿原》创作心理略论35、池莉创作个性透析36、《儒林外史》的创作动机与创作主旨37、《倾城之恋》创作意识论38、白居易诗歌创作风格论39、试论微型小说的艺术特征40、论鲁迅小说《药》的剪裁艺术41、“戏拟”表现手法在杂文写作中的运用42、新闻写作中的主体意识强烈渗入的模式分析43、第一人称与全知视角的交融----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叙事方式分析44、写作中典故使用与情境出现的关系45、戏剧中“冲突”出现的写作技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人文学科,主要功能是对我国文化精神及全民语言的传承。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涵盖了汉语的语言学、文学、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

对于即将毕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论文选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适合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选题,希望能够给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启示。

一、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研究的课题。

可以选择某一个具体的汉字,探讨其形态的变化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

也可以从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入手,探究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演变规律。

这样的选题既能展示汉字的独特之处,也能让人对汉字的美感和智慧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中国有着丰富的古代文学遗产,包括诗、词、曲、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

可以选择某一位古代文学家或某一部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艺术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也可以选取某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这样的选题既能够加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三、现代汉语的变化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汉语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可以选择某一方言或某一地区的口语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其与标准汉语的异同以及背后的语言变化原因。

也可以选择某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探讨其中使用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这样的选题既能够了解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也能够为语言教学和翻译等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四、汉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汉语言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可以选择某一方面的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文化等。

也可以选择某一时期的文化现象,如唐诗盛世、宋词之风、元曲的兴起等。

这样的选题既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五、汉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随着汉语国际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

可以选择某一教学方法或某一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其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1. 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 该论文可以探讨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分析中国电影在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成功、挑战和影响,并研究中国电影在该过程中的跨文化交流和文化冲突。

2. 外语教育与文化传承: 该论文可以研究当前外语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程度,探讨如何在外语教育中有效地传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培养更具跨文化素养的外语人才。

3. 新媒体时代下的中文写作教学: 该论文可以探讨新媒体时代中文写作的新趋势和特点,研究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提高中文写作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4. 中国古代文学的当代意义:该论文可以选取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某一类别或作品,分析其对当代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问题的影响,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5. 中文翻译与文化传播:该论文可以研究中文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中文翻译在西方国家的传播情况和挑战,并提出如何提高中文翻译的质量和效果,增加中文作品在国际上的认可度。

这仅仅是几个选题的示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进行选择,并结合相关理论和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毕业论文题目范例

【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毕业论文题目范例

汉语言毕业论文题目范例1、对外汉语课教学策略探讨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3、略说汉字汉语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4、汉语文化负载下的中国式英语5、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6、汉语言视角下的聋生心灵关怀7、汉语言的隐喻特性8、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9、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10、社会化汉语言水平测试研究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机理12、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几点研究13、英语外来语对中国语言及文化的影响14、从汉语言看女性的文化特征15、汉语就是意识形态--汉文化语言的学与汉语言文化的学116、基于扎根理论的品牌口号汉语言学特征研究17、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18、以历史维度审视汉语言修辞格的古今关系19、汉语言文化中的传统时间观20、百年来中国汉语言学史研究的思考21、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22、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3、避讳造词及其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24、简论语言中的社会歧视25、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26、汉语言隐喻之象探究27、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28、汉语言中的身体观:躯体性思维的语言渗透29、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30、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31、汉语数词缩略语研究23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33、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4、避讳造词及其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35、简论语言中的社会歧视36、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37、汉语言隐喻之象探究38、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39、汉语言中的身体观:躯体性思维的语言渗透40、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41、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42、汉语数词缩略语研究43、汉语言学中夸张的语义要素与运用原则44、汉语言规范化论略45、论经济机制在汉语言中的表现46、中国艺术传播与汉语国际推广的交织47、探求唐诗的文化传统暨汉语言特点--叶萌教授《唐诗的解读》评介348、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49、浅谈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50、论汉语言学习中的“美读”51、浅议修辞在日常交际中的实际运用52、汉语言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53、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汉语言学习环境的建构54、浅谈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55、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56、谈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57、汉语言歇后语英译方法初探58、道家的认识论思想与当代汉语言的融通59、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汉语言学习环境的建构60、浅谈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61、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62、谈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63、汉语言歇后语英译方法初探464、道家的认识论思想与当代汉语言的融通65、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分析66、媒体的汉语言传播--以几则实例为证67、汉语言“拿来”二题68、探讨汉语言的民族性69、浅论新时期汉语言文字的大发展70、科技写作中常见病例分析--成分的残缺和多余、图表的多余与重复71、汉英语言中的文化色彩72、从语文教学中感受音乐美73、汉语言远端教育文化圈:一个值得注意的远端教育文化构想74、浅析日常教育中的汉语言地位75、多媒体汉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76、汉语言的艺术化教育77、汉语言文化及其汉英翻译78、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天命”“性命”“生命”79、论汉语言对亚氏的逻辑思想的应用、阐释与发挥580、寻找汉语言的家园--论任洪渊的诗和诗论81、论汉语言接受主体的文化结构82、论汉语言学习中的准确性83、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84、汉语言中的隐喻特质浅析85、浅析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86、中国的汉语言能走多远87、关于高校汉语言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88、勐海汉语发展初探89、汉语言的正确使用--编辑必备的基本素质90、浅释歌唱中的汉语言91、英语教学中汉语的使用92、英语教学中利用和控制使用汉语言的探讨6。

汉语类论文题目

汉语类论文题目

语言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对外汉语论文题目1.论汉字的性质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3.许慎六书说论评4.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5.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6.“‘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7.现代汉字构形特点8.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9.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10.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11.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12.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13.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14.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15.汉字考释方法述评16.汉字析形方法研讨17.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8.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19.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20.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2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22.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23.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24.形声字起源试论25.甲骨文形声字研究26.《说文》省声研究27.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28.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29.汉字前途讨论述评30.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31.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32.论汉字的音义联系33.江永“女书”源流研究34.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35.主谓间“之”字探源36.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37.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38.论词汇“一词反义”现象的生成原因;39.试谈汉字对文化的折射反映;40.试谈汉语中语音与语意的关系;41.论中国人见面语的变化与时代发展的关系;42.试析“毫不┈┈”与“全不┈┈”的关系;43.比较“被字句”与“蒙字句”的联系;44.试谈高校流行词;45.词汇发展规律初探;46.说说词汇研究中的“反推”现象;47.浅谈数词在不同时段的表达方式及手段。

48.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49.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50.说汉语的音节51.说同音词52.说同义词53.说汉语的词类划分54.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55.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56.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57.汉语的借词58.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59.普通话语音研究60.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61.网络汉语研究62.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63.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64.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65.词典释义研究66.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67.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68.汉字和汉文化69.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70.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71.部件研究72.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73.如何整理异体字74.如何整理异形词75.规范汉字的研究76.汉字的前途77.“修辞与语境”浅谈78.“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79.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80.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81.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82.谈词语的“巧妙配合”83.谈“成语的活用”84.谈“叠用句”85.谈“四音节语音段落”86.谈“比喻”87.论汉字的性质88.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89.诗意的美和喜剧性幽默90.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91.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92.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93.名词化的语篇功能94.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95.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96.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97.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98.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99.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比较研究100.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101.英汉合成词构词对比研究102.英汉名词短语修饰模式比较103.英汉拟声词异同探讨104.英汉人称代词运用对比研究105.英语复合词的语义分析及其类型106.英语委婉语的使用原则与策略107.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108.汉英色彩词汇的对比研究及其象征意义109.中英恭维语对比研究110.委婉语的礼貌原则研究及策略111.汉英“山丘”对比研究112.英汉颜色词跨域对比分析—以RED和红为例113.英语道歉方式的策略及研究114.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研究115.英语委婉语的寒暄功能116.英语请求言语的策略研究117.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118.会话得体:会话者的立场语境运用研究119.英语课堂学生提问的策略研究120.英语课堂的焦虑现象及策略研究121.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122.从礼貌原则看短信语言123.从合作原则看课堂师生互动124.浅析中英言语行为中的礼貌原则125.中英政治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研究126.言语错误分析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27.英汉颜色词的引申义的文化差别128.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129.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130.副词EVER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131.论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132.学习者的动机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133.浅谈词汇搭配错误分析及其应对策略134.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35.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应用136.中英文性别歧视习语的对比研究137.称谓语使用中的性别差异138.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经济语篇中的应用139.浅析广告语言的特点140.浅谈英语新词的产生、构成及翻译141.浅谈网络英语中的缩略语。

中文系论文题目汇集(2014年)

中文系论文题目汇集(2014年)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中文系汉语、对外汉语论文选题参考(论文研究方向)2012年10月制定古代汉语文字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3.论汉字的性质4.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5.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6.汉字前途讨论述评7.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8.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9.甲骨文形声字研究10.形声字起源试论11.论汉字的音义联系12.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13.汉字考释方法述评14.汉字析形方法研讨15.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6.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17.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18.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19.江永“女书”源流研究20.《说文解字》“女”部字研究21.《说文解字》“尸”部字研究22.《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23.《说文》省声研究24.许慎六书说论评25.现代汉字构形特点26.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27.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28.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29.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30.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词汇、词义31.先秦同义复词研究32.先秦偏义副词研究33.先秦变义副词研究34.词义引申的原则和方法35.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36.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37.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38.《诗经》连绵词研究39.《诗经》叠音词研究语法、虚词40.《论语》判断句研究41.《论语》祈使句研究42.《论语》疑问句研究43.《论语》句法研究44.《左传》“焉”字研究45.《左传》“之”字研究46.《左传》中语气词“也”47.《左传》判断句研究48.《左传》祈使句研究49.《左传》疑问句研究50.《左传》被动句研究51.《战国策》中的“是”字52.《孟子》中的“之”字53.《孟子》中的“其”字54.《韩非子》中的被动句55.从《韩非子》看先秦的副词56.从《庄子》看先秦的宾语前置句57.《荀子》副词研究58.主谓间“之”字探源59.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60.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61.指代性“见”字词性研究62.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63.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64.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综述65.秦双宾语句的类型66.被”字的词义演变67.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68.“是”的用法及其发展修辞69.《左传》的外交辞令研究70.《战国策》外交辞令研究71.古今修辞方式的比较训诂72.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73.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现代汉语新词语、新现象1.网上聊天语言的特殊语境和交际特色2.网络语言特点探微3.谈网络流行语的规范问题4.由“霸”/“吧”/“零”构成的新词语(可选一个)5.形形色色的“族”(如:啃老族、月光族等)6.新新人类和他们的流行语7.谈字母词问题8. 现代汉语新词语探析9. 网络语言的特点10. 谈谈生造词现象11. 成语误用分析词汇14.成语的特点分析15.惯用语的特点分析16.歇后语的特点分析17.成语的类型和特点18.音译外来词的特点19.缩略语使用的特点及其规范问题20.歇后语的构造方式及特点21.禁忌语与中国文化22.谈谈汉语亲属称谓23汉语中的色彩词研究汉字24.汉字的构造方式25.汉字与中国文化26.汉字规范点评语用、修辞27.汉语修辞手法的种类28.现代汉语的委婉语29.汉语歌词的特点30.现代汉语礼貌用语的特点31.言语幽默效果探讨32.广告语的修辞方法33.谈广告中的活用成语现象34.小议汉语广告语35.谈谈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特色方言36.谈小品中的东北方言的艺术情趣37.谈谈家乡话的方言词汇38.现代汉语方言分区及特点其他1.汉英招呼语的差异2.汉英语法特点比较3.语言和文化的关系4.谈“副+名”结构(如:很中国、很女人等)6.会话中的肯定性应答研究7.会话中的否定性应答研究8.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成语应用研究9.词语的超常搭配10.语义、语法指向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11.副名组合的语用阐释12.词的使用意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13.汉语介词语用偏误分析14汉语连词语用偏误分析15汉语副词语用偏误分析16汉语量词语用偏误分析17汉语数量范畴词语语用偏误分析18汉语动态助词“着”、“了”、“过”语用偏误分析19汉语惯用语的语用偏误分析20汉语被动句语用偏误分析21跨文化的语用探究(词汇层次、言语行为层次、22话语结构层次)23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24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2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分析26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27汉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与对外汉语教学28浅析中西文化比较与对外汉语教学29中西文化差异在词汇内涵中的体现30隐喻和文化31外来词与文化交流32汉英委婉语交际功能对比分析33汉英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分析34汉英社会称谓的差异问题及教学对策35汉英构词特点的对比分析36汉语习得中汉语语言语境的制约37汉语习得中汉语非语言语境的制约38语境中的语用失误探究39语境的汉民族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40语境和语义41汉语语境中语言的直接表达与间接表达语境干涉和话语表达语境干涉与话语理解言语交际主体的跨文化性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用知识的传授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汉语语义的准确表达汉语语义的得体表达汉语语义的准确理解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言语交际的语言因素言语交际的非语言因素符号束和言语交际(声气息、面部信号、身势符号、伴随物理符号等)汉语委婉语的语用特征汉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探析汉英委婉语的语义比较研究汉英委婉语的文化比较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礼貌、语用和文化汉英礼貌策略对比研究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汉英文化中的“面子”问题“礼貌”、“面子”的跨文化探究从语用的角度看翻译的复杂性关联理论与翻译汉语成语的翻译汉语惯用语的翻译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汉语特有语言现象的翻译(符号空)汉语人称用语的语用探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汉语称呼用语的语用探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汉语礼貌用语的语用探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行为动词的语用探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心理动词的语用探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判断动词的语用探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存现句的语用探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被动句的语用探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把字句的语用探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比喻的认知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借代的认知特点及其文化内涵比拟的认知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夸张的认知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婉曲的认知特点及其文化内涵从汉字构件角度谈汉字教学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从汉字的理据性谈对外汉字教学浅谈汉字性质与对外汉字教学汉字的范畴化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汉字的认知与对外汉语教学汉字认知与汉文化汉字的认知特点及其文化内涵汉字的形态与认知汉字的字义与认知某个或某几个词在英汉中不同用法的对比某作家或某作品的语言特色(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切入)就自身经历谈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看法某个问题(词/语法现象)的对外汉语教学谈谈现代汉语某种句类/句型/句式谈谈古代汉语某种语法现象(宾语前置/使动用法等)谈谈某一类次(实词、虚词皆可)谈谈词义(可以谈词义的性质或构成)同音词与多义词辨析“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之我见极性反义义场与互补反义义场之辨析确定语素的方法之我见同义词辨析对音位理论的看法谈音变现象略论中国七大方言(或谈其一)谈谈自己的方言谈某种短语对“汉语热”的看法中国古代文学1.试论登高必赋的悲剧情怀2.试论《蒹葭》的悲剧意蕴3.试论古典诗词的水的意象4.试论孔子的君子想象5.古诗十九首抒情手法论6.试论建安诗歌的文化内涵7.试论古典文学悲剧色彩8.略论志怪小说艺术表现9.论《左传》的人物塑造艺术10.论《战国策》中策士形象11.《史记》的语言艺术论12.论曹操诗歌的风骨13.试论《诗经》的婚恋题材作品14.试论《诗经》的农事诗15.三曹诗歌比较论略16.试论“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17.试论王维、孟浩然的诗歌意境及个性特征18.试论李白乐府歌行的艺术个性19.试论杜甫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20.试论韩、孟诗派的创新精神与意象类型21.试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及其价值取向22.李贺诗风与中唐尚奇的审美趋向23.试论李商隐诗歌意象的多义性24.李煜词的特色及其在文学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5.论初唐四杰对唐诗题材的开拓26.论王昌龄七言绝句的艺术成就27.论岑参边塞诗的异域情调28.论杜甫的律诗成就29.论韩愈诗歌的语言艺术30.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艺术及其成因31.论盛唐诗歌的浪漫情调32.论柳宗元的山水散文成就33.论齐梁诗风对初唐文学的影响34.论杜牧诗歌的艺术成就35.试论柳永词的市民情调及其审美特质36.谈苏轼诗歌中的“理趣”37.晏殊、晏几道词的比较谈38.苏辛词风比较39.简论《西厢记》的喜剧因素40.论《水浒传》中豪侠形象的特点41.略论《聊斋志异》中鬼狐世界的内涵42.论欧阳修词的艺术成就43.关汉卿喜剧的艺术特点44.《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45.论孙悟空形象的文化意义46.《聊斋志异》的婚恋题材47.《聊斋志异》对官场的批判48.《红楼梦》的爱情悲剧49.《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50.试论古典文学的诗怨传统51.《文心雕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春季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一、语言学方面:
1、“对立原则和ΧΧ方言的音位”
2、“互补原则和ΧΧ方言的音位”
3、说汉语的音节
4、说同音词
5、说同义词
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
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10、汉语的借词
二、现代汉语方面:
1、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
2、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
3、ΧΧ作家(或ΧΧ作品)语言研究
4、网络汉语研究
5、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16、谈“成语的活用”
17、谈“叠用句”
18、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19、谈“比喻”
四、古代汉语方面:
1、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2、学习音韵学的心得综述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4、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它关系)的看法
5、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6、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
7、古代汉语“之”(三)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8、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9、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10、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五、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2、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3、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4、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
5、论穆旦的诗
6、论钱钟书《围城》
7、论贾平凹的散文
8、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
9、论余华的小说
10、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
11、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
12、舒婷诗作简析
13、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
14、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15、评铁凝的《玫瑰门》
16、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
17、论王朔的《动物凶猛》
18、论韩东的诗歌写作
19、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20、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
21、《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
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

或《茶馆》人物论
22、《我与地坛》文本细读
23、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24、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
25、我读海子的诗
26、重读寻根小说
27、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汪曾祺笔下的昆明”、28、“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
六、中国古代文学方面:
1、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
2、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3、论《诗经》的婚恋诗
4、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5、论《诗经》中的战争诗
6、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7、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8、孔子与《诗经》
9、《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
10、《诗经》与楚辞(词)比较论
11、楚文化与楚辞
12、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13、论屈原的人格美
14、论《离骚》的艺术构思
15、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16、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
17、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
18、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
19、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
20、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21、李白山水诗研究
22、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
23、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24、刘禹锡咏史怀古诗
25、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中对比研究)
26、宋人咏物词(诗)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
27、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
28、《琵琶行》
29、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30、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
31、《西厢记》
32、《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
33、汪道昆之短剧
34、徐渭(谓)的《四声猿》
35、汤显祖
36、孟称舜
37、沈自徵(徽)之剧作
38、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39、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40、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41、论《水浒》的人物(任务)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42、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
43、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44、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5、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魁)形象的艺术特色
46、论王熙凤形象
47、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48、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
七、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
1、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
2、《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
3、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4、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
5、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
6、《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
7、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
8、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
9、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
10、论《日瓦格医生》中俄罗斯精神
八、中国古代文论方面:
1、“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
2、先秦儒家文论研究
3、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
4、“发愤(奋)著书”说综论
5、“文学自觉”说新探
6、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
7、《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
8、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9、李渔戏曲理论研究
10、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
九、西方文论方面:
1、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
2、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
3、论(译)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
4、贺拉斯《诗艺》与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
5、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述
6、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说比较
7、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
8、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
9、译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
10、论黑格尔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11、论泰纳的文艺思想
12、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
13、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
14、从叔本华到尼采
15、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
16、精神分析学和艺术学
17、评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战
18、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
十、比较文学方面:
1、李白咏(泳)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
2、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
3、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
4、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取和研究
5、钱钟书论“通感”
6、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
7、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
十一、美学方面:
1、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
2、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
3、美感特征简析
4、论审美想象
5、论悲剧与崇高
6、论艺术的美学意义
7、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注意)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
8、论审美鉴赏的创造型
9、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
10、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