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2008年10月15日13:16
央行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就是通过所谓的货币政策,干吗呢?他把你手上多余的钱收回来叫你不要花了。

每一个老百姓手里的钱都是需求,大家都买铅笔,铅笔价格上升;都去买矿泉水,矿泉水价格上升。

那怎么办呢?最好你这个钱不要花,比如你用这个钱去买政府的公债,钱就到了政府手上,或者你用这个钱去干别的,反正就是别花掉。

你不花钱,物价就不上升。

那么怎么让你不花钱呢?政府使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货币政策是一个很空泛的名词,它包括了几项。

第一是提高利率。

提高利率有什么好处啊?对我们老百姓而言,提高利率的好处很清楚,那就是我们存在银行的利息增加了。

那么,你把钱存到银行,可能就不去花了。

很好,你不花就不会给物价造成压力。

但是,提高利率更重要的作用,是抑制企业消费。

如果我是企业,我向银行借钱。

借了钱之后,我去买原料,买生产设备,我是不是又花钱了?钱花了之后,很可能又给物价增加压力。

政府怎么能让企业不花钱呢?利用货币政策提高利率,让企业借钱的成本上升。

过去是6%的利率,现在利率变10%了,我借钱要多还10%,于是,我不借了。

你不借就不会购买生产原料,就不会去购买别的产品,因此通货膨胀压力就减轻了。

所以,利率是控制通货膨胀的手段之一。

第二个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什么叫存款准备金率呢?这个概念很重要。

假如我们银行有100块存款,他借给别人,才能得利息,才能赚钱。

银行也要赚钱,银行怎么赚钱?通过息差赚钱,比如,银行通过息差赚取2%的利息。

银行不能100%放贷,如果你存了100块,银行全都放贷了,你去银行取钱,银行没钱给你怎么办?这就会造成金融危机,因此,中央银行要求每一家银行必须要保存一定的存款准备金。

比如,中央银行要求你时刻保有20%的存款准备金。

你把储户存款的80%用来放贷,剩下的20%不能放,放了就很麻烦。

我提款你没钱,那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存款准备金率如果是20%,那就是20%的存款留在银行,供提款人取现金用。

也就是说,如果银行有100块的存款,它只能放贷80块,那么,企业只能借到80块钱购买产品原材料。

这样,社会的通货膨胀压力就小很多,因为只有80块钱用来购买产品。

所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就是把这个多余的存款收回来。

还有第三个方式,就是政府发行公债。

公债干什么用的?公债是由政府发行的,可以把老百姓的钱收回来,不要你花了。

你不花钱就不会对物价施加压力,这就是目前中央银行的做法。

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这是比较粗略的分析。

从2007年到2008年,我相信这个政策不会改变。

问题是这种政策有没有用。

通货膨胀是怎么产生的?和这个政策有没有关系?我以猪肉为例,猪肉价格为什么上升?猪肉价格上升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猪瘟,第二个是饲料价格上升。

由于猪瘟以及饲料价格上升,使得养猪的市场环境继续恶化,所以养猪户不养猪了,去炒股炒楼了。

由于供给不足,造成猪肉价格全面上升,那么这种情况能不能通过所谓的货币政策得到缓解呢?不行。

怎么办?一定要鼓励养猪户养猪,提高供给,才能够解决猪肉价格上升的问题。

这也是最近中央政府鼓励大家养猪、养鸡的原因。

什么目的呢?就是把流到股市跟楼市的钱用来打压猪肉价格上升。

————————————————
实行从紧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
抑制通货膨胀的话,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实行紧缩型货币政策,也就是减少货币的发行量,提高基本存款利率,最终的目的是减少在
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因为在市场总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减少了货币流通量,钱也就变得值钱了,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
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为什么能抑制通货膨胀?
货币流通速度: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周转次数。

如:1元货币1月内平均执行4次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职能,就起了4元货币的作用。

货币流通速度越快。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少,反之则越多。

这样的话就能抑制通货膨胀。

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叫通货膨胀这里我们可以用数量方程式来说明,货币*货币流通速度=物价*交易量这样在经济学中我们还可以用总出产来代替交易量,因为生产的越多买卖的愈多。

这样经济生产能力决定实际GDP,而货币量决定名义GDP。

货币变动的百分比+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百分比=物价变动的百分比+总出产变动的百分比。

考虑这四项,第一,货币量的变动百分比由中央银行控制。

第二,货币流通速度的百分比反映了货币需求,短时间可以假设不变。

第三,产出是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短时间也可以假设不变。

说明货币供给的增长决定了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是物价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我们可以这样说货币量的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决定因素。

提高流通速度可以减少货币发行量。

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回答者:547355885 - 试用期一级11-18 09:52
参考以下材料,希望对你有用
7月13日,沪市上证综合指数(5903.264,-9.97,-0.17%)大跌4.8%,因为市场普遍预期央行将于14日晚上宣布上调贷款利率27点。

但是,14日央行没有加息,市场所关注的已经变成这样一个问题:央行选择何时加息?
为什么市场比较一致认为央行应该加息?当然是因为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明显,投资率居高不下,上半年经济增长率更是高达10.9%。

从理论角度看,加息能够抑制通货膨胀,但是,这仅仅是理论,有许多前提假设,而中国目前的经济态势恐怕已远非加息所能够解决的。

判断是否应该加息应该回答两个问题:当前的利率水平是否合理?加息能否抑制通货膨胀?
关于第一个问题,目前大企业发行一年期以内的短期融资券的综合成本约在4%左右,但大部分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利率以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利率均在5%~6%之间。

从历史经验看,这样一个利率水平已经比较高,继续上调的话可能会造成许多生产企业的成本增加,盈利空间下降。

要回答第二个问题,有必要将目前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分拆开来仔细分析。

今年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包括两种来源:一方面,石油、钢铁、铜、农产品等价格大幅上涨,使大量的生产企业成本不断增加。

但是,因为中国的生产企业一直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企业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价格未必就涨,结果是生产企业承担了成本上涨和加息的双重挤压。

也就是说,面对来自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引发的通货膨胀压力,加息是无能为力的,甚至可能会使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恶化(空调行业就是一个例证)。

另一方面,长期流动性过剩又从需求角度来拉动通货膨胀。

从理论角度看,加息能够抑制需求引发的通货膨胀,但是,如果考虑到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作用,结论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中国的宏观经济遵循这样的运行轨迹:追求高速度的GDP增长—政府大力吸引FDI、鼓励出口,人民币汇率低估—经常项目、资本项目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异常性增加—流动性过剩。

在这个运行轨迹中,人民币汇率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币值低估一方面有利于出口,另一方面却在吸引套利资本不断流入。

如果央行在这个时候选择加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的情况下,只能诱使更多的套利资金进入中国,央行被迫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市场流动性进一步过剩,推动需求持续旺盛助长通货膨胀。

也就是说,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现在加息不是抑制而是助长了通货膨胀。

所以,单纯的加息绝不是央行的选择。

中国经济现在表现为通货膨胀压力严峻,但背后依然是人民币汇率问题,加不加息其实只是一个次要问题。

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一年来,人民币汇率依然在事实上盯住美元而没有盯住所谓的一揽子货币,人民币一年间对美元近4%的升值幅度使得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

如果人民币汇率形成体制不能进一步完善、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能消除,就谈不上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只有到人民币汇率改革成功的那一天,央行才能把利率作为调控宏观经济最有力的武器。

————————————————
使用金银为货币可以抑制通胀
金银本身就是商品,由于技术等的限制,开采金银的劳动量是很稳定的,也就是说金银的价值很稳定的。

当金银过多使金银就会退出流通,行使贮藏职能,金矿的开采也会减少。

当金银需求加大使贮藏的金银和新开采的金银又进入流通。

而纸币不同,当纸币过多时,就会贬值,因为它本身没有价值。

而不会行使贮藏职能。

当突然发现过多的金银时,金银的成本减少,金银的价值降低,那么金银也会贬值,一直贬值到它的价值为止!
————————————————
人民币升值能够抑制通货膨胀
————————————
易宪容:抑制通货膨胀要用好货币政策字号显示:大中小2008-03-06 11:20:00来源:华夏时报【一大把网站】中国早已经进入全面通货膨胀,而且这种通货膨胀不能够采取行政方式在短期内来遏制,货币政策部门要采取果断的上调利率的政策,来遏制已经进入上升期的通货膨胀,来稳定物价。

易宪容(博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在最新发布的《2007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对通胀走势表达出了深切担忧,并且首次明确表示,“将加强利率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简单来说,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必须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而如果想让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有效,就必须有资本管制或让汇率有较大的弹性(允许货币升值)。

汇率政策越是没有弹性,货币政策就越是难以有效。

例如,香港就很难有独立的货币政策。

在当前,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我们需要继续加息,在加息的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资本管制和对冲,尽量防止出现或吸干已出现的过剩流动性。

如果(供给方)流动性依然过剩,我们就可以通过升值(提高中国资产的对外价格)减少过剩流动性的出现,从而减少央行的对冲压力,减少对冲对商业银行的不利影响。

我以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不应该以汇率稳定为目标。

当与通货膨胀目标相抵触时,汇率稳定目标应为通货膨胀目标让路。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主张汇率政策应服从抑制通货膨胀这个中心目标。

“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各国的实践均表明,本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

”报告称。

值得注意的是,同期人民币汇率疾步上行,11月7日至11月12日四个交易日中,汇率升值437个基点,累计涨幅高达0.59%,甚至高于此前的单月升幅。

——
招商局秦晓:抑制通货膨胀应采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大中小作者:程志云发布日期:2008-03-12致信焦建编辑全国政协委员、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晓日前表示,国内通货膨胀原因复杂,应综合采用结构性货币政策等方式进行治理。

秦晓说,投资规模扩大、信贷过多仅是造成目前的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外汇储备过多。

93、94年的外汇是几百亿美元,96年才突破一千亿。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汇储备不足,因此影响不大。

目前一万五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自然会导致人民币的投放过多。

另外,前一次通胀时人民币是贬值的,外资热钱没有到中国来。

目前则是人民币升值,外资热钱正在涌进。

第四是,今年的国际油价和粮价的上涨无法控制,而现在我们对国际石油的依赖性远远大于93、94年,对国际石油和粮食的依赖性远远大于过去,这种新情况与以前不一样。

还有一个原因是,今年的粮食生产遇到雪灾冰冻,导致农产品供应上不来,猪肉价格猛涨。

秦晓表示,今年遇到很多情况是以前没有发生过的,为此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目前国际油价、粮价上涨我们无法控制,我们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比如增加新能源的开发。

另外,肉价问题,涉及养猪行业,就应该进行产业化。

秦晓认为,货币政策有其局限性。

在宏观经济学里,货币政策属于总量调控,在今天来讲,总量调控可能不完全有效。

所以,即使货币政策要从紧,也应该先转型,转变为结构性的货币政策。

这样就会有保有压,该扶持的扶持,该打压的打压。

因此,今天的问题要从长计议。

——————————————————
加息为什么能够抑制通货膨胀
2007年08月06日12:27:34稿源:解放日报发表评论订阅新疆手机报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流动性出现了严重过剩,经济增长偏快。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的GDP同比增长11.5%,明显高于原定目标,宏观经济有转向过热的迹象。

与此同时,价格水平节节攀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月同比数据在突破了3%的警戒线之后,又在今年6月达到了4.4%,呈加速的态势。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加剧态势,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

今年以来,央行又启动利率工具,连续3次提高存贷款利率,而且5年来首次上调活期存款利率。

可见,在稳定、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已把加息作为抑制通货膨胀和防止经济过热的重要工具。

通货膨胀是货币过多的产物,而此前实施的诸如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和发行央行票据等措施,可直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因而能够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

相比之下,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加息,似乎并不能直接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

那么,为什么央行会接连启用这一手段和工具,并明确表示希望能有利于调节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维护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呢?
我们知道,货币在流通中会出现周转和换手,因此,所谓的货币供应量实际上是指货币的周转量。

货币的周转速度越快,换手越频繁,同样数量的原发的、初始的货币(用专业的术语来表示就是“基础货币”)所形成的货币周转量就越多,货币供应量相应也就越多。

与货币的这种周转现象相关的专业术语,称作“货币乘数”。

因此,可以把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分解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础货币,另一个是货币乘数,两者相乘即构成货币供应总量。

所以,货币乘数的增大和减小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重要影响。

利率高低是影响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

在利率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个人消费的增加意味着储蓄的减少,也就是放弃了较高的利息收益。

同时,贷款购房和消费需支付的利息也很高,这会鼓励个人租房,推迟买房和消费,转而增加储蓄。

同样,对企业而言,较高的利率意味着较高的融资成本,使投资的净收益下降,从而促使企业减少通过银行贷款等负债方式进行的投资。

整个社会消费和投资的减少,使得相互间的货币支付也相应减少,货币周转速度因此下降,货币乘数也随之下降,货币供应量最终势必减少。

此外,随着利率的上升,银行吸收储蓄的成本也相应上升,而贷款需求却发生萎缩,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因而减退,货币乘数也就随之下降。

由此,在加息政策的影响下,货币实际供应量得到了有效调节,进而就能直接抑制通货膨胀。

从另外的角度看,通货膨胀的成因还包括整个社会的需求过度和供应不足,即总需求大于总供应。

较高的利率引发的消费和投资的减少,有助于降低整个社会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使总供应和总需求趋于平衡,这显然也有助于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

因此,高利率对货币供应量和社会总需求同时产生的这种抑制作用,无疑是医治通货膨胀的一剂良药。

事实上,利率变动除了会直接影响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外,还具有一种所谓的“信号效应”,可对公众的投资消费心理和经济行为加以适当刺激。

众所周知,宏观经济的运行存在周期现象,亦即价格水平呈持续上升和下跌的交替趋势。

因此,央行在利用利率工具调控经济时,总是随价格水平的走高而不断提高利率或随价格水平的下降而接连降低利率,由此形成加息周期或减息周期。

所以,央行在出台加息政策之后,公众一般会将其看作未来一系列加息的发端,产生持续加息的预期,进而提前减少消费和投资。

这种因预期而引发的“打提前量”行为,会进一步强化和扩大加息的效果。

普通公众辨别利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准则,是将名义利率与价格变动率(主要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进行比较。

一旦名义利率低于同期CPI的上升幅度,就意味着同样数量的货币存入银行获得的利息还不能抵消价格上升的损失。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负利率。

负利率意味着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即货币贬值,从而鼓励公众增加(甚至以负债的方式)消费和投资,加快货币周转,提高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刺激需求,进而加剧通货膨胀。

因此,这一时期宏观调控的中间目标,就是要使名义利率在一定时期内高于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

事实上,CPI在短期内的突然上升,并不意味着央行必然要采取加息措施。

一般来说,只有在CPI的上升表现出一定的持续性后,政府才会决定加息。

所以,实际利率为负的现象,在短期里仍属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加息政策出台的同时,国务院还决定将银行存款利息所得税由20%调减为5%,这就能进一步缓解负利率现象,有助于吸引资金回流银行系统,减少消费和投资,从而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总之,尽管加息不能直接减少基础货币,却会抑制公众的消费和投资,减少负债,增加
储蓄。

结果,一方面使货币周转的次数减少,速度下降,货币供应量也相应下降;另一方面又会直接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以及盲目投资或投机行为的减少。

两方面的合力作用,显然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所以说,加息是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工具。

而在报告发布次日,离岸市场也有了反应,1年期美元兑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NDF)报价骤然下跌超过500个基点,创下汇改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这意味着,市场对于人民币加快升值产生了强烈的预期,1年之后人民币汇率将达到 6.8750附近,年化升幅高达7.8%-7.9%。

那么,是否真如市场所猜测的,央行会在与通胀的对抗中对汇率寄予更大希望呢?我们就此问题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进行了专访,请他剖析人民币升值在此轮抑制通胀之役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令人吃惊的不是出现了通胀而是直到现在才出现了通胀
上海证券报:央行在今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将加强利率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稳定通货膨胀预期,通过利率来控制通胀的政策思路,我们已经从央行去年以来不断加息的举措中看到。

那么,汇率调整是否对通胀会有同样的作用,升值与通胀之间是否存在替代性?
余永定: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制约,尽管还需要有更多的政策加以配合,但是通过利率来控制通胀的政策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汇率调整对通胀是有作用的,但是在通货膨胀治理过程中,其地位同利率政策是非常不同的。

升值和通胀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两者是一个包含许多变量的动态系统中的两个变量。

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两者才存在替代关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03年初,当决策层首次和经济学界对话升值问题时,升值主要是同贸易平衡相联系的,通货膨胀问题并未进入视野。

但2003年以来,围绕人民币升值问题的讨论确实是同对通胀和通缩的认识密切相联的。

例如,麦金农一直强调升值对经济会产生通货收缩作用,因而反对人民币升值。

2003年当我就这个问题请教澳大利亚中央银行行长麦克法伦先生时,他很有远见地指出,当中国出现通货膨胀时,人们就会比较接受升值的主张了。

现在普遍存在一种容忍较高通货膨胀率以换取较低的汇率升值幅度的想法。

由此,出现了升值和通货膨胀可以相互替代的主张。

我以为这种主张有本末倒置之嫌。

上海证券报:那为什么从汇改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中国的通货膨胀却同时出现?
余永定:理论上说,如果一个国家存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而又不愿让货币升值,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进而导致实际汇率的升值,并最终导致国际收支的平衡。

但是,在实践中,国际收支顺差国可以通过对冲政策,吸干过剩的流动性,从而遏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但是,对冲是不可持续的。

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双顺差加汇率稳定必然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

这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令人吃惊的不是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而是中国直到现在才出现了通货膨胀。

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0%左右,但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十分微小,人民币兑欧元不但没有升值反而贬值。

中国的外汇储备仍在直线上升,中国的货币供应增长速度超过18%。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通货膨胀又有什么奇怪的呢?当然,中国的通货膨胀同汇率有关,但并非全是汇率之过。

即便不存在外部失衡问题,11.4%的经济增长速度、全球范围内石油、矿产品和粮食价格的上涨等等因素的存在也足以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

2008年一季度经济述评:打好抑制通货膨胀攻坚战
面临着比较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今年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自去年8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连续5个月涨幅达到6%以上,今年一季度CPI上涨8%,继续在高位运行。

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物价问题影响经济全局,关乎百姓福祉,因此我们要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从已公布的统计数据看,一季度许多经济指标都有不俗的表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6%;但是由于物价上涨较高,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这些指标的实际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

正是由于物价上涨,居民存在银行里的钱已无利可图;正是由于物价上涨,农民从政府得到的部分补贴被农资价格上涨所吞噬。

显而易见,物价过快上涨不仅抵消了经济发展的成果,也让百姓得到的实惠大打折扣,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要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要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首先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因为与以往通货膨胀比较,这次输入型通胀占有一定成份。

我们面临着国际初级产品持续大幅上涨的外部环境,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加,美元继续贬值,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已不可能独善其身,全球性的通胀将会通过各种途径传导到我国。

对此,我们必须面对。

而从国内来讲,多种因素叠加起来推动价格上行的动力很强。

首先是农产品涨价因素。

一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25.5%,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必然加大对消费市场物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