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合集下载

政治4.10《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新人教必修1)

政治4.10《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新人教必修1)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内容标准二、知识纵横(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水平总体小康水平的微观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其主要特征是人们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

✧总体小康水平的宏观表现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具体表现为GDP总量、贸易总量、重要商品的年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2)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的特征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所以低水平,是指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人均收入只达到800-1000美元,刚刚迈进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所谓不全面,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小康生活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农村还有近3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市还有近2000万人生活在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城乡失业人口还相当多;二是指小康生活的实际内容不全面,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3)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小康所谓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经济建设的目标(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的指标,这里具体指出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四个指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工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经济体系方面的目标✧缩小城乡、工农及地区差别方面的目标✧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及人民生活方面的目标(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所以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现代化,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1.树立科学发展观(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等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更不能把经济增长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唯一指标,否则会带来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 治必修一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 治必修一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材分析】本课立足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介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新要求,围绕一个主题,抓住一条主线。

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设计意图】结合高三课堂复习模式,按照“基础知识梳理——考点突破——当堂巩固训练”的复习环节,同时设置典型例题进行“考点演练”,让学生加深对易错易混点、重难点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1.高考考点:(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考向定位:(1)了解总体小康水平的特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对涉及的选择题能够准确判断;(2)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3)深入理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对涉及的“发展”类主观题灵活应用。

【教学重难点】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梳理基础、归纳问题2.合作探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自主思考与合作讨论相结合3.讲解法: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与点拨【教学过程】【环节一:基础知识梳理】(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知识)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总体小康特点:总体小康是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发展很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国将成为基本实现、显著增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普遍提高、明显改善、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具有更高与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更加具有亲与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参考答案: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工业化综合国力国内市场富裕程度生活质量生态环境民主权利文明素质安定团结开放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设计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设计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设计一、课始检测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数据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6959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

全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4:1.据此完成第1——2题1、由此可见,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是(C )A、低水平的小康B、不全面的小康C、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D、总体小康社会2、“贫困地区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从经济生活角度来看,这句话体现了(B )①计划生育国策的要求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③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意识④把环境保护放在现代化建设中心地位的要求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3、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①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③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④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下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C )①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②科学发展观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何西部大开发,是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

实现“东西互动”有利于( C )①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②西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均衡发展③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调整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学习目标:1、对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和识记2、能形成统一的知识体系结构图三、重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科学发展观、如何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四、预习内容看课本85页到90页并记忆以下问题:1、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一目标的意义如何?2、总体小康的特点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时我国社会的目标。

高一经济生活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设计

高一经济生活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设计

高一经济生活教案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教育教学目标(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1、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2、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涵义3、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与宏观表现;②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③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进程是不平衡的。

④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⑤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2.能力目标①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理解能力;②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②坚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信念③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④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③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2.教学难点①区别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②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合作探究提示1、1989--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表年份城镇居民收入(元)农村居民收入(元)人均GDP(美元)198********1998542521622000628022538542002770324762020180008000超过3000注:①小康标准是人均GDP为800美元;②上海、北京、深圳等地,2001年人均GDP 已经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元;而中西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还处在温饱阶段。

2000年还有近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城镇还有1800万人的纯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上表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提示:(1)我国居民收入逐步提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要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任务是非常艰巨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

高一政治《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

高一政治《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教案学案课题: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梳理】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水平(1)总体小康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现在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总体小康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再由的历史性跨越。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2、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要艰苦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1)时间:本世纪头20年,2000—2020年。

(2)全面小康的表现: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的国家,成为、的国家,成为、的国家,成为、的国家,成为、、的国家。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教学设计.doc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教学设计.doc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旨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将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角色,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本课的逻辑分为两目:第一冃,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S这一部分的逻辑结构如下:首先讴歌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总体小康这一伟大成就,然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介绍总体小康的成就。

同时指出,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第二目“经济建设的新要求这一目专门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也是学生要重点把握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3)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4)通过教学使学牛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屮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2、能力冃标(1)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牛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2)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要求的理解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这一代高中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结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讲述这些理论,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文化,为走出一条屮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出一份力。

(2)树立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的精神。

(3)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

三、重点、难点重点: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因措施、新型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难点: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协调发展四、教学方法1、多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在教学上,灵活运用教材上的或者教师自己准备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争辩和探究。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一、教材分析2.教材内容: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3.教材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内涵,掌握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理解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以及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4.教学时间:2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内涵。

(2)掌握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3)了解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以及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2.过程与方法(1)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注经济发展、关注人民生活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重点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2.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

3.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四、教学难点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2.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五、教学方法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小康社会的目标,引发学生对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兴趣。

2.知识讲解与演示(35分钟)(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讲解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强调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演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案例,如"十三五"规划。

(2)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

-讲解小康社会的概念和内涵,强调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提问和讨论,与学生一起分析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3)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讲解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如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强创新、促进公平正义等。

-演示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的案例,如乡村振兴战略。

3.拓展与巩固(10分钟)(1)通过小组讨论,再次巩固学生对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理解。

第四单元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说出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2、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的区别三、教学方法1、学生合作探究与教师讲授相结合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提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但不管是经济的发展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需要正确目标的指引和正确纲领的指导。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讲授新课】(一)、多媒体展示本课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85-87自主学习本课知识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素材现代“小康”的提出: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时提出:“中国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

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教师提问)为了实现小康,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我们现在实现了几步了?(学生回答)两步,实现了总体的小康。

①总体小康的成就学生讨论:近10年来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可喜的变化?观看“数字十年GDP和人民生活水平变化”视频,学生思考视频内容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教师总结)没错,我们在2000 年已经实现了总体的小康。

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也要看到不足。

②现阶段实现的总体小康的特点(教师提问)现阶段实现的总体小康有什么样的特点?材料一:至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二位,但人均GDP5414多美元,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世界排名在89位,仍属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教学案人教版必修一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教学案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看清目标,才有方向呦。

)知识目标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与宏观表现2、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3、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4、理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能力目标1、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理解能力2、对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驾驭能力3、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2、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3、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自主探究】(认真读书,尝试自学,相信我能行!)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已达到总体小康。

思考:如何看待我国已达到的总体小康?一方面:表现在,。

另一方面:2、在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即全面小康。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蓝图已经绘就,那么具体到经济建设方面,有一些什么新的要求呢?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和以往相比较,在这个阶段,我们经济建设的新的提法和要求有:1、2、3、认识误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否等同于全面同步建设小康社会呢?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我们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行动纲领和指导方针,来给我们带来动力呢?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①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一要义是。

核心是。

基本要求是。

根本方法是。

为了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这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在哪些方面着手,才能使得又好又快发展呢?四、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2、3、4、5、【巩固提高】(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一、单项选择题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系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础与起点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的经济目标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行动纲领2、十七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国内生产总值的“人均”指标,除了要考虑经济总量外,还必须考虑A消费结构的变动 B人口增长的因素C企业对外投资的增长 D所有制结构的变动3“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中的重要内容。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案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案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水平有哪些表现?(1)(2)2、总体小康具有什么特点?(总体小康含义:总体小康就是总体上平均计算达到了小康水平。

由于我国的疆域大,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因此还有部分群众没有达到小康水平。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哪些?(五个“成为”)(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有哪些新要求?(1)(2)(3)2、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要求是什么?(1)特点:(2)要求: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是什么?(1)地位:(2)必要性:2、科学发展观内涵是什么?(1)(2)(3)(4)(二)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2)(3)一、单项选择题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

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B.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C.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D.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2.下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原因,目前中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这主要表明A、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符合我国国情B、相对落后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主要应靠国家支持C、小康社会的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更快些D、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4.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46%,而汽车工业所消耗的燃油将占到整个中国石油消耗总量的1/3。

十课优秀教案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十课优秀教案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地经济建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目标(一)课程标准地基本要求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地目标;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地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总体小康成就;②知道总体小康存在地不足;③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宏伟蓝图;④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地经济方面地新要求;⑤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具体进程是不平衡地.2、能力目标辩证分析我国现状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地使命感与责任感;②坚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地信念;③增强节约意识和优惠意识;④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三)学习中应着重掌握地知识1、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地新要求.3、区别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4、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地三大区别.第二部分【课前预习案】【预习范围】教材P85-87【预习时间】20分钟【预习方法】依据导学案,通读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把我教材体系.查阅资料、梳理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梳理知识】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我国总体小康成就地表现: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地第一、第二步目标.明显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地吃饭问题从此得到解决,人们生活实现了、地历史性跨越.2、我国总体小康地特点:我国地总体小康还是、、地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要.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时间:特点:目标: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国际作用: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地新要求⒈经济(1)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明显增强地基础上,实现和比2010年翻(2)对经济增长地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3)基本实现,大幅提升,明显提高,和成效显著,基本形成.2、全面提高.总体实现.更加充分.缩小,持续扩大,大幅减少.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形成.3、取得重大进展.补充: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地具体进程小康社会地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地进程一样,是具体要求:(1)(2)【补充知识】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地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地最终产品和劳务地价格总和.第三部分【行课案】根据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地目标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探究一】 P851、改革开放以来,新疆这个民族乡发生了哪些巨大地变化?2、调查找资料,探究新疆这个民族乡发生巨大变化地原因?【探究二】 P861、算一算:如果要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应该增长多少?2、查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资料,分析实现翻番目标地可行性.第四部分【训练提升案】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地是()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地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地一个奇迹②城乡居民地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③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地历史性跨越④国家地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⑤是低水平地、不全面地、发展很不平衡地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①③④2.2009年12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指出,我国四大区域实现全面小康程度均有上升,但仍存在一定差距.东部地区遥遥领先,东北地区紧跟其后.中部地区势头较好,西部地区有待提高.可见我们目前达到地小康社会是()A.低水平地小康社会 B.不全面地小康社会C.总体小康社会 D.发展很不平衡地小康社会3.我国现阶段要建设地全面小康社会()A.只是一个经济发展目标,主要是指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B.是一种远大理想,还需要几代人地长期努力C.是“三步走”战略目标实现后提出地新地奋斗目标D.是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地全面发展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经济建设新要求有()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②基本实现现代化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④覆盖城乡居民地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地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①要全面追求经济地增长速度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③要建立合理有序地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④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6.某镇政府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口号地引导下,提出建设全市“第一个别墅式农村”地目标,要求所有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积极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多农民对这种“形象工程”抱怨说,盖了楼房,穷得叮当,扛着锄头进洋房,小康让我们遭了殃.材料中某镇政府地做法()①曲解了小康社会地本质②超越了全面建设小康地经济目标③没有认识到小康社会地建设是一个不平衡地发展过程④过分重视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经济发展目标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7.有这样一种观点:统观当今世界经济,美国人掌握标准,站在最高端;日本人掌握技术,站在中间;中国人靠力气,只好在底端干苦力.要改变这一格局关键在于()A.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B.大量引进技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地差距C.扩大对外开放规模,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8、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地飞跃;这一字之改为我们扎扎实实地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地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地更高水平地小康社会地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运用经济生活地知识,简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达到地新要求.第十课第二框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第一部分(一)课程标准地基本要求阐述科学发展观地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地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地必要性;②理解科学发展观地科学内涵;③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地基本要求;④了解创新型国家在国家发展中地地位;⑤理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地思路;⑥了解统筹城乡发展地意义;⑦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地宏观要求;⑧了解统筹区域发展地总体战略.2、能力目标①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地理解能力;②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地能力;③能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自己生活与发展问题地实践能力;④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评析不同发展观地认识、分析能力;⑤对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地宏观驾驭能力;⑥能运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有关坚持或违背科学发展观地典型案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②树立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地科学精神;③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三)学习中要着重掌握地知识1、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地科学内涵;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二部分【课前预习案】【预习范围】教材P87-90【预习时间】20分钟【预习方法】依据导学案,通读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把我教材体系.查阅资料、梳理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梳理知识】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地必要性(为什么):(1)(2)2.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地科学内涵:⑴第一要义是要求:⑵核心立场是要求:⑶基本要求是要求:⑷根本方法是要求: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地位:2.措施:(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原因(地位):措施(要求):(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原因(地位):措施(要求):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原因(地位):措施(要求):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原因(地位):措施(要求):第三部分【行课案】根据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探究一】 P871、这种GDP增长,对人民生活地改善、国家地发展有益吗?【探究二】 P881、该市地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实惠?2、该市地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探究三】 P891、联系上述材料,谈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地重要意义.【探究四】 P891、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地理解.第四部分【训练提升案】1. 漫画《因小失大》给我国政府地启示是①要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②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④顺应时代潮流,为企业经营制定正确地具体策略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 每逢重大疫、灾情过后,党和政府总是在加快经济发展地同时,不断增加对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地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正致力于A.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B.统筹区域发展C.统筹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3. 珠三角地区家具制造、皮革、服装鞋帽等行业占了广东省用工地25%,但是只创造了8.5%地增加值.对此,下列建议正确地是①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科技产业②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要充分利用外资,优化企业内部产业结构④要实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地素质地提高和管理创新地转变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4. 青岛市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权”制度,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德州市政府实施“百万屋顶”计划,开展太阳能推广利用工作,打造“中国太阳城”.两大措施所体现地共同经济生活道理是A.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B.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地基础性作用C.坚持科学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城市和农村共同努力,漫画《共同创业》包含地经济生活道理有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统筹城乡发展②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实行城市支持农村地方针③城乡共建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城市地帮扶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6、十八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纳入党地指导思想,同时还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体现党地政治理念从以前地以物为主走走向以人为主地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地标志,是中国现代化地主要内容.随着信息时代地到来,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各行业地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地作用,已被提升至我国发展战略地高度.请分析材料二中地“新四化”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地.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7EqZc。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提出,那么,我们如何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体?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复习预习第九课,我们学习了《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学习了以下知识点1.市场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

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A、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自发实现的,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

导致制假售假,环境污染、剽窃他人成果等不正当市场行为的发生。

B、盲目性。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各自独立,分散的地位,使其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信息,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决策必然带来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下。

C、滞后性。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3、市场秩序市场规则的含义、主要内容、意义及措施①含义: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 使学生掌握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特点和目标。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基本内涵1.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1.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3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第二章: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2.1 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特点2.2 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2.3 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第三章: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建设3.1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2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优化经济结构3.3 坚持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四章:科学发展观与宏观调控4.1 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作用4.2 科学发展观对宏观调控的要求4.3 宏观调控政策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实践第五章:科学发展观在小康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应用5.1 科学发展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5.2 科学发展观在产业升级中的应用5.3 科学发展观在资源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基本内涵、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宏观调控政策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实践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科学发展观在实际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课堂参与、发言、作业等情况。

2. 考试成绩:考察学生对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知识的掌握。

3. 实践报告:考察学生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2. 课件:PowerPoint3. 案例材料:相关政策文件、实际案例等。

教学安排:1. 每周2课时,共计10周,完成五个章节的授课。

2. 每节课时:45分钟。

第六章:科学发展观与深化改革6.1 深化改革的重要性6.2 科学发展观对深化改革的要求6.3 深化改革的实践案例与分析第七章:科学发展观与扩大内需7.1 扩大内需的战略意义7.2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内需扩大政策7.3 扩大内需政策的成效与挑战第八章:科学发展观与对外开放8.1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8.2 科学发展观对对外开放的要求8.3 对外开放在新时期的实践与创新第九章:科学发展观与新型工业化道路9.1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9.2 科学发展观与新型工业化的发展9.3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案例与分析第十章: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10.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重要性10.2 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10.3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挑战教学方法延续前五章的方法,根据具体内容的需要,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案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案

课题: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编制:曹淑云 审核: 包科领导: 【课标考纲解读】【基础知识】(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总体小康的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加。

2、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消费模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①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③片面追求GDP 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收入差距拉大等。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1)第一要义是 发展 。

(2)核心是 以人为本 。

(3)基本要求是 全面、协调、可持续 。

(4)根本方法是 统筹兼顾 。

★3、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4、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一条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一个方针: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3)三个转变: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②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③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指导意义。

2. 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特征和目标。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1. 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和意义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1. 发展是硬道理2.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 统筹兼顾三、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特征1.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3.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四、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3. 深化改革开放五、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1.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发展策略2. 科学发展观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3. 科学发展观在资源环境问题上的应用教学重点: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指导意义。

2. 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特征和目标。

3. 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应用。

2. 分析小康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原则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康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具体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指导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特征和目标的掌握情况。

3. 学生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内容:六、科学发展观与经济体制创新1. 科学发展观对经济体制的要求2.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 科学发展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七、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及转变的必要性2.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3.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八、科学发展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1.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及意义2. 科学发展观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3.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措施九、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目标实现1. 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目标的内涵及意义2. 科学发展观对实现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目标的作用3. 实现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目标的路径选择2. 分析小康社会经济建设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3. 展望未来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方向和任务教学重点:1.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体制创新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经济建设使用时间 12、7【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内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运用:初步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例评价经济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问题,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通过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内容、能分析实际经济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评价事例,强化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

2、通过评价事例,强化创新意识。

3、通过了解建设成就和政策,强化民族自豪感。

4,通过评价事例,树立科学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课标要求】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产,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讲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经过多年的努力,到上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总体上达到小康。

但这个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教学活动的逻辑思路:成就----不平衡----需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内容----措施。

知识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总体小康:、(1)成就:我们已经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发展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在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总体小康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的服务类消费迈进。

②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3)特点:但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高三政治教案:《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三政治教案:《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三政治教案:《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三政治教案:《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学习目标】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说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学生自学】考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我国已达到的总体小康实现了"三步走"战略中的第几步总体小康的表现是什么总体小康的特点是什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的时间是什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哪三项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有什么特点考点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什么是全面发展什么是协调发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考点3.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怎样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怎样统筹城乡发展为什么怎样加强能源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构建知识结构】1.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

2.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

3.实现全面小康要求到20xx年比20xx年翻两翻。

【热点分析】探究一、近期国家主席胡锦涛反复倡导"包容性增长"。

包容性增长有着深刻内涵。

从国内方面看,所谓包容性增长,寻求的应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

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进行;财富公平分配,不造成贫富差距,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使所有人都从增长中获益。

从全球视野看,包容性增长体现在发达国家应当主动承担起全球经济增长与经济失衡的责任,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体现在进一步发展开放的、遵循规则的、可预测的、非歧视性的贸易和金融体制;更体现在让那些贫困国家在全球区域性增长过程中能够受益更多。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我国实现包容性增长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探究二、20xx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经济建设使用时间 12、7【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内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运用:初步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例评价经济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问题,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通过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内容、能分析实际经济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评价事例,强化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

2、通过评价事例,强化创新意识。

3、通过了解建设成就和政策,强化民族自豪感。

4,通过评价事例,树立科学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课标要求】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产,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讲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经过多年的努力,到上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总体上达到小康。

但这个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教学活动的逻辑思路:成就----不平衡----需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内容----措施。

知识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总体小康:、(1)成就:我们已经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发展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在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总体小康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的服务类消费迈进。

②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3)特点:但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经济)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生态)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政治)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社会)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3、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①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翻两番。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④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⑥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①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②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③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小康社会的特点: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展的更快些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加快发展。

知识点2::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材料一:“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白色污染”、“治理费用”、“河流污染”、“癌症多发村”等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给我们以后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启示?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为什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和GDP的增加,甚至把GDP作为衡量建设成就和成绩大小的唯一指标,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

危害不浅。

(2)片面的经济增长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

(3)科学发展观的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指导方针)。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寻找新的发展思路,需要我们思考为什么发展(发展的重要性),为谁发展(谁是发展的受益者,谁是发展的推动者),如何发展(发展的方式)。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①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②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③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①“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②统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③统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④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想,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重要性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②要求: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措施:坚持一条道路、一个方针、三个转变)(1)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2)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4)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知识拓展】1、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2、目标: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3、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1)重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2)重视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及人口控制的关系。

(3)重视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1)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①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②当前,我国工农差距较大,农业基础薄弱,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如何统筹城乡发展?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①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②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③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④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⑤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⑥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发展。

(3)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什么?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5、要统筹区域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1)必要性:我国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制约着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我国的长治久安。

(2)措施:①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②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③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知识拓展】1、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多占地、难循环、低效率2、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

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为什么①、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②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③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④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⑤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⑥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重大举措(如何做)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

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②把节约资源和“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

④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⑤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

倡导绿色消费,鼓励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