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弗的供给学派
第五章-供给学派-
5、费尔德斯坦曲线
“ 温和的供给学派”经济学家费尔德斯坦的基本理论 观点:美国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引起失业率和通 货膨胀上升以及资本形成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政府通 过扩大社会福利计划使失业人数反而增多,个人的储 蓄减少,也阻碍了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他认为,美 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解决问题主要是供给方面的问题, 所以应提高供给能力。为此,他特别强调增加储蓄的 重要性。
下面分析劳动楔子对劳动使用量的影响
图中,如果政府不对工资征税,即在劳动报酬之间没 有打入税收“楔子”,这时工人得到的实际工资等于 顾主花费的劳动成本,这时顾主对劳动的需求是实际 工资的函数,假定这个工资水平为Y0,这时对劳动的 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使用的劳动量为Q2。如果现在对 工资征税,假定税前工资为Y2,税后工资为Y1,即对 工资的征税量为Y2-Y1,这时对劳动的需求和供给量都 减少到Q1。
原因。因此必须实行减税,将政府税率降到禁区以外。
拉弗说:确定E点的位置,是政治家们的事情。
拉弗等人认为,减税可以直接产生两方面的效 应:一是减税等于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税后收 入,边际收益增加后,企业生产者可以增加投 资,扩大生产的积极性,私人投资者和工人可 以提高多工作、生产、储蓄、投资的积极性, 从而起到扩大产量的效应;二是减税在刺激供 给增加、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扩大了税收面, 从而能够使政府在较低的税率下征收到较广的 税收,使税收总收入增大并超过高税率下的税 收收入。
(5)生产率较快长提供了生产更多产品和 服务所需要的能力,以满足由于减税所带 来的需求增加,因而使得经济平衡长,而 不至于出现供不应求或短缺的现象;
(6)较的实际收入损失;
06 供给学派
第六章供给学派一、供给学派的含义与产生1.供给学派的含义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失效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一种经济自由主义思潮。
供给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症结在于供给不足,需求过旺。
它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强调供给对经济的作用。
认为政府应该采取降低税率、鼓励竞争等措施,刺激人们工作、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以增加供给,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1981年,里根总统曾将供给学派理论当作美国的官方经济学,对这一学派的重要人物及其支持者委以经济要职,并宣称以供给经济学为主要理论依据来制定美国的“经济复兴计划”。
1981年7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历史上幅度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刻的减税。
与此同时,政府还减少支出,并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该理论也曾受到撒切尔夫人的高度重视。
供给经济学的实质是强调供给。
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瑟·拉弗声称,供给派经济学是一种“新经济学,即对个人刺激的新经济学”。
伊文斯认为:“凯恩斯派的模型之所以不能处理好现行的经济问题,是因为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需求问题上。
”他指出,我们所需要的经济模型必须强调供给方面,将“注意”力集中在调节生产率方面。
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也指出:供给经济学家强调需要有新的税收刺激结构,去鼓励人们储蓄和鼓励企业在新的以及更有效率的工厂和设备方面进行投资。
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总是用来供给市场销售,供给等价于生产。
所以“供给学派”又称“生产学派”。
供给学派并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不是一个成熟的经济学流派。
它的政策主张总是走在其理论表述的前面。
它所提出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主张,缺乏系统的经济理论基础。
它是一种偏重于政策方面研究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
托马斯·J·海尔斯通尼斯(Thomas J.Helstoniss,供给经济学导论,莱士顿出版公司,1982)曾这样说过:“供给经济学是通过商品和服务供给效应方面的多种手段措施,为了调节经济增长和促进物价稳定而提供的一种政策研究。
供给学派
第一节
供给学派概述
二、供给学派的主要论点和政策主张 (一)复活“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 (二)力主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 (三)通过减税刺激供给。供给学派用著 名的“拉弗曲线”来说明税收与税率之 间的函数关系。 (四)重视智力资本,反对过多社会福利。 (五)主张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
图中横轴代表税率,纵轴代表税收额。税收与税 率的函数关系呈曲线OAB。当税率开始逐渐增高 时,税收也随之上升;当税率增至C点时,税收 达到最高额AC;当税率超过C点,税收额不但不 增反而开始下降,当税率达到B点(100%)时, 将因无人愿意工作和投资使税收额降为零。所以 图中阴影部分被拉弗称为税收禁区。 供给学派依据拉弗曲线大声疾呼,美国的累进所 得税率和资本收益税率已深深进入禁区,必须果 断地进行减税。一是减少个人所得税和边际税率; 二是减免资本收益税。费尔德斯坦认为:贯穿整 个税法的精神,应该是强调降低边际税率,加强 对工作、储蓄、投资与担当风险的刺激。特别是 鼓励资本家投资,以刺激生产和供给。
此外,还需要有两个条件加以配合: 一是削减政府开支,以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并 缓减排挤效应。 二是限制货币发行量,稳定货币,以稳定物价, 排除对市场机制的干扰,保证人们储蓄和投资的 实际效益,增强其信心和预期的乐观性。 政府除了为增加供给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 件之外,不应对经济多加干预,而由市场机制对 经济进行自动调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减 税刺激供给的积极作用。随着商品和劳务供给的 增加,彻底消除通货膨胀。
HBUE
熊劼
供给学派的金融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供给学派的金融理论,要求学员 了解供给学派的兴起背景和主要论点;掌 握供给学派关于储蓄与投资理论的主要观 点;正确认识货币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 辨析供给学派与其他经济学派在通货膨胀 治理主张上的异同点。
拉弗曲线理论
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概述在经济学界,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拉弗(Arthur B Laffer)知名度颇高。
拉弗先生以其“拉弗曲线”而著称于世,并当上了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为里根政府推行减税政策出谋划策。
“拉弗曲线”的原理并不复杂,它是专讲税收问题的,提出的命题是:“总是存在产生同样收益的两种税率。
”主张政府必须保持适当的税率,才能保证较好的财政收入。
与拉弗同时代也同为供给学派经济学代表人物的裘德・万尼斯基(Jude Wanniski)对此作出了扼要解释:“当税率为100%时,货币经济(与主要是为了逃税而存在的物物交换不同)中的全部生产都停止了,如果人们的所有劳动成果都被政府所征收,他们就不愿意在货币经济中工作,因此由于生产中断,没有什么可供征收100%税额,政府的收益就等于零”。
税率从0~100%,税收总额从零回归到零。
“拉弗曲线”必然有一个转折点,在此点之下,即在一定的税率之下,政府的税收随税率的升高而增加,一旦税率的增加越过了这一转折点,政府税收将随税率的进一步提高而减少。
“拉弗曲线”认为:税率高并不等于实际税收就高。
税率太高,人们就被吓跑了,结果是什么经济活动都不发生,你反而收不上税来。
只有在税率达到一个最优值时,实际税收才是最高的。
“拉弗曲线”所论问题非常古老,而且前人多有类似阐述。
我国古典名著《管子》就说:“取民有度”,把制定适当的税收标准作为治国安邦的根本政策。
历史巨著《史记》也是重要的经济著作,司马迁提出了“善因论”的经济思想,他说:对于普通百姓的经济活动,政府的政策“善者因之,其次利道(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即是说,国家最好的经济政策是顺应和听任人们进行生产、贸易等经济活动,不要横加干预,在某些方面进行诱导和教化,鼓励或告诫人们应该或不应该参与哪些经济活动,必要时进行一定的调节和限制,“与民争利”是最不好的经济政策。
他认为,农工商等经济活动是“衣食之源”,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从事经济活动,就扩大了衣食之源,“上则富国,下则富家”;如果个人的经济活动受到了限制或阻碍,衣食之源就会萎缩,既不会利家也不会富国。
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理论是由“供给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商学研究生院教授阿瑟·拉弗提出的。
该理论之所以被称之为“供给学派”是因为它主张以大幅度减税来刺激供给从而刺激经济活动。
“拉弗曲线”的基本含义是,税收并不是随着税率的增高在增高,当税率高过一定点后,税收的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下降。
因为决定税收的因素,不仅要看税率的高低,还要看课税的基础即经济主体收入的大小。
过高的税率会削弱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积极性,因为税率过高企业只有微利甚至无利,企业便会心灰意冷,纷纷缩减生产,使企业收入降低,从而削减了课税的基础,使税源萎缩,最终导致税收总额的减少。
当税收达到100%时,就会造成无人愿意投资和工作,政府税收也将降为零。
从另一方面来看,税率过高不仅使企业微利甚至无利,企业会心灰意冷,而且还可能促使企业偷逃税收,从而导致税收总额的减少(笔者注)。
如果用开口朝下的一个抛物线的高度表示税收,两个底端的连接线表示税率,把横竖两条直线交叉成一个直角坐标,这便构成一个标准的“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表明了税收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当税率为零时,税收自然也为零;而当税率上升时,税收也逐渐增加;当税率增加到一定点时,税收额达到抛物线的顶点,这是最佳税率,如再提高税率,则税收额将会减少。
当年拉弗教授在一次宴会上,为了说服当时福特总统的白宫助理切尼,使其明白只有通过减税才能让美国摆脱“滞胀”的困境,拉弗即兴在餐桌上画了一条抛物线,以此描绘高税率的弊端。
后来,“拉弗曲线”理论得到了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支持。
在1980年的总统竞选中,里根将拉弗所提出的“拉弗曲线”理论作为“里根经济复兴计划”的重要理论之一,并以此提出一套以减少税收、减少政府开支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纲领。
里根执政后,其减税的幅度,在美国的历史上实为罕见,经济增长也出现当时少有的景气,可以说“拉弗曲线”理论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与美国当时的情形极为相似,但我国的税收征管却有自己的国情,我国税收还没有实行统一的电子征收,还处在人工征收阶段,因此,对经济主体的偷逃漏税行为,还无法遏制。
供给学派
该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 供给学派
鉴于此,许多供给学派人士认为,要实行有效的货币限制,较为理想的办法是废止信用货币制度,恢复金本位制。这既能使货币当局控制货币数量有据可依,又能硬化货币供应的约束机制,还能有力地限制各种各样准货币(近似货币)的创造和流通、并且消除人们的看涨心理,恢复对法定货币的信心。这样才能进行卓有成效的货币限制,稳定币值,稳定物价、降低利率,确保人们的实际收益。这正是增强减税效果,提高储蓄和投资、扩大生产和供给、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也是从根本上制止通货膨胀的保证。编辑本段其它经济学分支学科及流派 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比较经济学、财政学、发展经济学、激进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劳动经济学、数理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经济计量学、城市经济学、服务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技术经济学、价格经济学、农业经济学、人口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奥地利学派、边际效用学派、供给学派、剑桥学派、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重农学派、货币主义
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拉弗把供给经济学解释为:“提供一套基于个人和企业刺激的分析结构。人们随着刺激而改变行为,为积极性刺激所吸引,见消极性刺激就回避。政府在这一结构中的任务在于使用其职能去改变刺激以影响社会行为”。
供给学派认为,1929~1933年 的世界经济危机并不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是当时西方各国政府实行一系列错误政策造成的。萨伊定律完全正确,凯恩斯定律却是错误的。
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经济学一班王晓凯
乔治· 吉尔德
George Gilder 原是社会学家,因 其代表作《财富与贫困》而成为供 给学派的重要成员。是当今美国著 名未来学家、经济学家,被称为 “数字时代的三大思想家之一”。
《财富与贫困》
核心思想是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需求。 个人认为这个定律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效的,对新产品、 新技术的的投资会创造需求。但是产品创造出来之后,则 又取决于需求。生产商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去促进需求,但 其目标也是最终结果就是提高需求以使其对价格起作用, 而需求的提高又会促使其它的生产商进行该产品的生产。 需求与供给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人类历 史上任何的一次大进步或大萧条莫不是由两者的相互作用 而引起的。人类的三次大进步即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工 业的大发展,信息产业的飞速进步,都是由技术进步引起 的,是供给的提高引发了潜在需求。大萧条时期,高失业 率使需求急剧下降,导致产品的大量剩余。此时,凯恩思 的理论起作用了:刺激需求,使经济复苏。
马丁· 菲尔德斯坦
Matin S. Feldstein是美国现任总统奥巴 马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成员、美国国家 经济研究局名誉主席,哈佛大学经济学 教授,目前担任AIG与Eli Lilly两家公司 的董事。 曾任哈佛大学教授,原持凯恩斯主义观 点,后转向经济自由主义,是比较温和 的供给学派经济学家,曾获克拉克经济 学奖,担任过美国经济研究局主席。
拉弗曲线问世二十多年来,并没有多少国家的实践证明 拉弗的这一假设,但经济学家们大都相信:税收会造成 社会总经济福利的减少,过高的税率带给政府的很可能 不是税收增加的美好前景。美国经济学家曼昆把税收造 成总福利的减少称为税收的“无谓损失”。
裘德· 万尼斯基
第八章供给学派
代表人物
• 主要代表人物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阿瑟· 拉弗(ArthurB. Laffer...哈佛大学教授马丁· 费尔德斯坦(MartinS.Feld. stein...华尔街日报》的罗伯特· 巴雷特、裘德· 万尼斯基 (JudeWanniski...保罗· 克雷· 罗伯茨(PaulCrayRobers...哥伦比 亚大学的罗伯特· 蒙代尔、米切尔-伊文思和乔治-吉尔德第 人。
• 供给学派正是在批判凯恩斯有效需求和否定凯恩斯主义的 需求管理理政策的基础上,来复兴古典经济学和“萨伊定 律”,从而提出他们供给管理的政策主张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激进的供给学派”的基本政 策主张和理论模型
• (一)“激进的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 • “激进的供给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阿瑟· 拉弗。拉弗 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他给出的“拉弗曲线”。这被看做供 给学派的思想精髓。
论证减税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 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高税率对美国经济带来的危害 ,从而来论证减税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 (1)高税率特别是高的边际税率是妨碍美国人工作积极性 和造成劳动生产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 (2)“激进的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很高的边际税率 是导致美国储霍和投资供给不足,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的根 本原因
• 在政策主张上,费尔德斯坦同“激进的供给学派”有明显 的区别。他认为“激进供给学派”的方法过于简单化
• 费尔德斯坦为了显示其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含义,提出了著 名的“费尔德斯坦曲线”,以说明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 资本形成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的一个分析模型。
费尔德斯坦曲线
• 除了表示在财政赤字条件下,通货膨胀和资本形 成水平表现为一种正相关之外,该曲线还会随财 政赤字水平的变化而相应地上下移动。 • 当政府赤字增加时,曲线I上升到曲线Ⅱ,这时为 了保持原来的资本形成水平K1,通货膨胀的代价 增加到”πz,相反,如果财政赤字减少了,曲线 从1下降到Ⅲ,这时用较低的通货膨胀率”π3:的 代价就可以维持原来的资本形成水平。
西方经济学供给学派的主要思想和政策主张
西方经济学供给学派的主要思想和政策主张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的主要理论渊源是古典经济学,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拉弗等。
其主要思想和政策主张如下:第一,该学派的主要理论思想是恢复“萨伊定律”,强调供给第一。
萨伊定律是指,供给创造了它自身的需求,更多的供给表示有更多的需求,需求量始终与供给量同比例增加,总供给和总需求是恒等的,所以不存在需求不足,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和大量的失业。
据此,供给学派认为,社会的供给能力越强,需求就越大,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不会出现购买力不足而发生商品过剩的问题。
供给学派不仅把萨伊定律奉为其理论和政策的基础,而且以此为武器,否定凯恩斯主义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和需求管理政策,他们认为经济发生滞胀完全是由于需求管理政策造成的,是需求过度和供给衰退的必然结果,其祸根就是凯恩斯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因此必须坚决摈弃。
他们还认为经济发展的标志是供给的水平和能力,经济学的首要任务应当是研究如何促进生产、增加供给,仅仅在需求和分配上做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该学派提出了供给管理的政策主张,其核心是强调激励的作用,即通过激励来提高人们的工作、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以免造成供给不足,从而导致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
为了增强激励,就需要减税,尤其是要降低边际税率。
这是因为,高边际税率会妨碍工作、储蓄、投资和创新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减税则可以鼓励储蓄和投资,并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缓和通货膨胀,从而使消费、产出和就业增加。
另外,供给学派认为减税不仅能将国民收入更多地积累在企业和个人手里,用以扩大储蓄与投资,增加供给,而且也不会影响政府的税收收入。
因为决定税收总额的因素不仅是税率的高低,更主要的是课税基数的大小。
高税率不一定使税收额增加,却常因压抑了经济主体的活动而缩减了课税基数,反而使税收额减少。
供给学派常用著名的“拉弗曲线”来说明税收与税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供应学派名词解释
供应学派名词解释
供应学派(Supply-Side Economics)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强调供应方面的因素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该学派认为,通过减税、减少政府干预和鼓励企业家精神等措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供应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经济学家亚瑟·拉弗(Arthur Laffer)提出的拉弗曲线(Laffer Curve),该曲线表明,降低税率可以激励人们更多地投资和消费,从而增加税收收入。
供应学派的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当时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采取了一系列减税和减少政府干预的措施,这些措施被认为对美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供应学派的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争议,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其过于强调供给方面的因素,而忽略了需求方面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供应学派是一种强调供应方面因素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重要性的经济学理论。
拉弗曲线概述
所得税的收入效应
面对所得税给自己带来的收入 损失,人们可能会选择较过去 更加努力地工作,以维持原有 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征税,刺激生产的增长。
所得税的替代效应
征收所得税,使劳动力的价格 下降,而闲暇的价格相对上升, 面对征税,人们可能会放弃一 部分劳动,而更多地选择闲暇。 征税,抑制生产的增长。
3、供给学派(Supply-Side Economics)对凯恩斯主义的批评 ——“长期刺激需求”是滞 胀的“罪魁祸首”
4、供给学派的主张 ——减税(个人所得税和公 —减税是否会造成政府税收总 额的大幅减少? 拉弗提出“拉弗曲线” 1974年 “餐桌上的曲线”
税收的税率弹性
当税率变动时,税收收入的反映程度。 令R代表税率,T代表税收收入,则税 收的税率弹性E为:
T T E R R 它反映当税率变动百分之一时,税收 收入变动百分之几。
二、拉弗曲线详解
宏观税率 (%) 100 T1 税收禁区
供给学派代表人物: Arthur B Laffer
T
H(最优课税点)
T0 T2 O
●
Q1
Q ② ③
拉弗曲线的启示 ①
税收收入 =宏观税 率×GDP
思考题:
1、试运用税收的收入效应和 替代效应对拉弗曲线进行的解 释。 2、结合拉弗曲线谈谈对80年 代美国税改的看法? 3、拉弗曲线对我国未来的税 制建设是否有借鉴意义?
第九章 财政收入概述
第二节 拉弗曲线
天 津 财 经 大 学 经济学院 财政系 刘辉
本节主要内容
一、拉弗曲线的产生背景 二、拉弗曲线详解
一、拉弗曲线的产生背景
1、20世纪70年代 “滞胀” ——需求管理政策无法应对
以阿瑟·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产生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条件
供给学派产生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条件什么是供给经济学?供给经济学的实质是什么?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瑟·拉弗声称,供给派经济学是一种“新经济学,即对人个刺激的新经济学。
”1伊文斯认为:“凯恩斯派的模型之所以不能处理好现行的经济问题,是因为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需求问题上。
”他指出,我们所需要的经济模型必须强调供给方面,注意集中在调节生产率方面。
“中间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马丁·费尔德斯坦也指出:供给经济学家强调需要有新的税收刺激结构,去鼓励人们储蓄和鼓励企业在新的以及更有效率的工厂和设备方面进行投资。
2可见,供给学派都以重视供给的分析为标榜。
所谓供给,指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也就是指生产。
所以供给学派又称生产学流派。
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出现“滞胀”以后,供给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症结在于供给不足,需求过旺,他们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主张通过减税政策实行供给管理,刺激投资,总的来说,供给学派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经济学派,它的政策主张走在其理论表述的前面,它所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主张,还缺乏系统的经济理论作基础。
它是一种偏重于政策方面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新流派,正如托马斯·J·海尔斯通尼斯所说的:“供给经济学是通过商品和服务供给效应方面的多种子段措施,为了调节经济增长和促进物价稳定而提供的一种政策研究。
”3(一)供给学派的理论渊源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承认,供给学派经济学“不过是穿上现代服装的古典经济学。
”4他们所指的古典经济学,主要是指从亚当·斯密到约·斯·穆勒经过萨伊所建立的以供给为理论出发点,以生产、成本、生产率为研究重点.以经济自由主义为主要政策主张的经济理论体系。
吉尔德认为,“自从斯密为供应派经济学赢得首次胜利以后的两个世纪中,需求派经济学接二连三获胜。
”5吉尔德等供给学派成员竭力呼吁应该抛弃凯恩斯主义,重新返回到“古典经济学”6去。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充分就业和其他资源充分利用或具有充分就业的经常趋势这个基础之上的。
第六章 供给学派
高福利政策的效果:
社会福利高 失业成本低 减少工作刺激 降低生产率 降低就业机会
• 基于此种设想,拉弗和他的挚友《观察家》周 刊记者万尼斯基合作拟定了一个以扩大供给理 论为指导思想的政治纲领,其主旨主要是为了 推动经济成长,以摆脱当时西方经济的“滞胀 ”局面。万尼斯基经常利用他的《华尔街日报 》社论撰写人身份到华盛顿拉拢一些支持者, 得到政府顾问诺尔曼· 提尤耳的支持。于是, 拉弗、罗伯茨和提尤耳等组织成为一个松散的 三人小组,通过吸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蒙代尔 重视供给的理论,建立起供给学派。
R·蒙代尔
• 1932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顿,曾就 读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 195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 199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 蒙德尔对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主要来自 两个领域,一是经济稳定政策,二是最 优货币区域理论。
四、主要观点
凯主义不利于储蓄投资,这是造成投资率下降 进而劳动生产力下降的根本原因。具体理由是:
鼓励消费,抑制储蓄积累的税收政策;
庞大的福利计划使人们认为储蓄是多余的, 不再为养老、医疗、失业、子女教育而储蓄; 消费信用膨胀和繁多的消费贷款鼓励人们多 消费,少储蓄;
为弥补巨额财政赤字,用政府债券来弥补赤 字的做法造成私人储蓄减少,公共消费对私 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三、学派分支
其可分为激进供应学派与温和供应学派两支: –前者也称正统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 • 阿瑟·拉弗 • 裘德·万尼斯基
供给学派的渊源、产生背景及代表观点
供给学派的渊源、产生背景及代表观点摘要:在经济学上,衡量某一学派的历史地位,评判标准应是其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实际影响:该学派的政策主张是否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其经济理论是否值得深入研究。
毫无疑问,供给学派在里根时代对于美国经济从萧条转向繁荣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总结归纳供给学派的思想渊源、产生背景以及主要观点。
关键词:供给学派;思想渊源;政策主张1.思想渊源供给学派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要调节作用,属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其有四大思想渊源头:(1)18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重农学派。
当时法国重农学派在“纯产品”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废除其他赋税只征收一种单一地租税的主张,“国家和教会大约只需1/3的纯产品就可以正常地行使其职能……如果国家占用过多,再生产和纯产品就下降。
”重农学派强调提高农业产出,降低高税率。
(2)亚当·斯密。
斯密认为增加财富有两种方式:一增加生产劳动,二提高劳动生产率。
同时,斯密的税收四原则中就有费用最少原则。
(四原则:'平等'、'确定'、'便利'和'最少费用')(3)萨伊定律。
“供给自选创造需求”,这可以称为供给学派的直接思想源头。
供给学派也认为其理论只不过是“萨伊市场定律的重新发现。
(4)克拉克的计量分析。
英国统计学家科林·克拉克曾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提出一个命题:税收负担若超过25%,将导致通货膨胀。
2.产生背景(1)需求刺激政策失效二战后,美国采用凯恩斯主义的的需求刺激政策,积极扩充社会总需求,以克服有效需求不足。
到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美国由于过度使用财政政策,加上越南战争和社会福利项目两项巨额财政支出,导致庞大的财政赤字。
1968年,财政赤字达到150亿关元。
这一时期,劳动生产率下降,单位劳动消耗增加,失业人数增多,消费物价指数不断攀升,美国60年代长期的繁荣宣告结束。
(2)国内国际危机进入70年代,美国经济继续恶化,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瑟·拉弗百科名片阿瑟·拉弗阿瑟·拉弗阿瑟·拉弗(Arthur Betz Laffer),(1941年8月14日- ),美国经济学家,南加州大学教授,供应学派代表人物。
拉弗先生以其“拉弗曲线”而著称于世,并当上了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为里根政府推行减税政策出谋划策。
目录人物简介理论研究相关评论学者语录其它相关展开人物简介理论研究相关评论学者语录其它相关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简介阿瑟·拉弗阿瑟·拉弗(Arthur Betz Laffer)生于1941年,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商学研究院教授,在尼克松政府时期曾担任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的经济学家。
也许冥冥之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在起作用,当拉弗还是斯坦福大学研究生时,就预言里根会在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竞选中获胜,他的同学对此颇为怀疑,但事实证明拉弗是对的。
经过拉弗的努力,拉弗成为里根的好友,这对日后供给学派理论成为“里根经济学”的核心部分也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里根政府时期,他是总统经济政策顾问委员会成员。
拉弗之所以引人注目,最主要的还是他所提出的描述税收与税率之间关系的曲线——“拉弗曲线”,尽管这一曲线最初是画在华盛顿饭店餐巾纸上的,但由于其对税收政策影响经济的解释更形象、更形式化,从而确立了“拉弗曲线”作为供给学派思想精髓的地位。
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编辑本段理论研究抛物线的图1974年的一天,经济学家阿瑟·拉弗和一些著名记者及政治家坐在华盛顿的一家餐馆里。
阿瑟·拉弗他拿来一张餐巾并在上面画了一幅类似倾斜的抛物线的图,向在座的人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的关系:税率高到一定程度,总税收收入不仅不增长,反而开始下降。
这便是著名的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问世二十多年来,并没有多少国家的实践证明拉弗的这一假设,但经济学家们大都相信:税收会造成社会总经济福利的减少,过高的税率带给政府的很可能不是税收增加的美好前景。
美国经济学家曼昆把税收造成的总福利的减少称为税收的“无谓损失”。
两种税率拉弗曲线说明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总是存在产生同样收益的两种税率,所以减税未必使政府税收收益减少,于是可以通过减税增加供给又不用担心会减少政府收入。
如果税率为零,意味着人们可以获得生产的全部成果,政府的收益自然就为零。
这样,政府对生产没有妨碍作用,生产即可达到最大化。
但是,由于税率为零,政府的收益也为零,政府就不可能存在。
如果税率为100%,政府的收益仍为零,这是因为由于人们的所有劳动成果都被政府征税,他们就不愿意再工作了。
生产中断,自然没有什么可供100%的税,因此,政府的收益就等于零。
税率从0—100%,税收总额从零回归至零。
在一定的税率之下,政府的税收是随税率增加而增加的,而一旦税率再增加而越过转折点,政府的税收将随税率进一步增加而减少。
拉弗曲线的理论局限性理论上,拉弗曲线缺乏体系的完整性,它仅是解决“滞胀”的一种对策而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阿瑟·拉弗第一,拉弗曲线的成立必须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
郝硕博认为必须满足五个条件:“私有制生产关系和市场体系、封闭经济背景、国民收入的预算分配效应低于企业和私人的分配效应、储蓄转化为投资、不存在税负转嫁。
”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两点: 完全竞争市场体系和封闭经济环境,然而,在现实经济中这两个前提都不存在。
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的市场体系,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在国际间较易自由流动的是资本要素,而不是劳动力。
资本天生具有追逐剩余价值的特性,投资者会选择税率低的国家和地区,低税率给资本输入国家和地区带来就业和税收收入的大幅增长。
资本的低税率“比较优势”,使开放经济的税率与税收的函数关系表现为一条单调递减的曲线。
而劳动力受国家政策、文化环境、历史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际间流动很困难。
在这点上,拉弗曲线最多只能为降低企业所得税提供理论依据,而无法为降低个人所得税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拉弗曲线描述的是长期经济条件下税率对税收和经济的影响。
在短期,各项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再到结果,具有一定的“时滞性”。
正是这种“时滞作用”,使短期税率与税收的函数关系表现为一条单调递增的曲线。
第三,拉弗曲线忽视了阶层分析方法,只注意了收入与赋税的关系,而忽视了收入后面不同收入阶层的人群,把不同收入的人简单地阿瑟·拉弗抽象为“人们”。
累进税分为超额累进税和全额累进税两种,各国一般采用超额累进所得税。
累进税意味着,收入越多、征税的比例越大。
低收入者并不负担高税率,因而不会受高累进税率的伤害。
真正负担高税率的只是高收入者额外高的那部分收入,所以高税率只对这部分收入产生较大的负作用。
第四,拉弗曲线的工作观是功利的,不能完全解释人们努力工作的原因。
高累进税率影响工作的结果可能有三种,一种是拉弗曲线所预言的,一些高收入者宁愿要更多的闲暇而不是更多的工作; 一种情况是一些人会更努力工作,以便赚更多的钱来弥补赋税的损失; 而对于“那些欣赏自己的工作以及工作所带来的权力观念或成就观的众多的医生、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企业经理们将为8 万美元就像为10 万美元一样努力地工作。
”第五,拉弗曲线将个人收入全部视为劳动收入,而忽视了非劳动收入。
根据拉弗曲线理论,边际税率越高,闲暇的代价就越小,因而旷工增加,加班减少,人们用于提高技术水平的时间也相对减少,因此,高边际税率妨碍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劳动生产率下降。
“合理的税率应当既能获得财政收入,又能刺激生产,因而不易过高,这也是西方国家20 世纪70 年代之后经常使用减税政策的原因。
”这种说法看上去理由充分,但是,个人所得分为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征收对象不同,税率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亦不同。
随着个人所得税率的逐步增加,理性人将通过增加劳动时间来增加收入,直至工作极限; 然后,增加闲暇时间,减少工作时间,个人收入也随之减少。
因此,对劳动收入轻征税、对非劳动收入重征税,有助于鼓励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赞扬的声音20世纪80年代的政府对税率进行了改革,采取了大幅度的减税措施,至1989年里根总统阿瑟·拉弗离任时,联邦政府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水平已由70%下降到28%,公司所得税由48%下降到24%,这些减税措施使美国拥有现今主要的大型经济体中最有效率的经济体系。
美国经济在六七十年代表现并不抢眼,而此时美国经济有了一个突然的飞跃,作为一个大型的发达经济体它开始有了快速的增长,80年代供给学派革命主要起源阿瑟·拉弗的思想,还有其他一些人将这些思想运用于实践,使美国在那个时期生产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
反对的声音在里根的实践中,宣称减税与预算平衡兼得的拉弗曲线实际上遭到了失败。
拉弗曲线没有被既往的历史证明。
1982 年D·福勒顿曾考察了几个有关工作努力程度对税率的反应的实例,计量经济研究之后做出了美国的实际拉弗曲线,最大税收点“似乎出现在远离过去几十年中经济所实行的税率的右边。
”“这种考察所做出的预言是:减税将引起纳税收入几乎按比例地减少。
”没有正确指导政策同时,拉弗曲线也没有正确指导政策。
无论是拉弗曲线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关注和争议的焦点,不在于该曲线的一般性理论内涵,而在于其政策性含义。
针对20 世纪70 年代(1973~1982 年) 出现的滞胀现象,供给学派在拉弗曲线的基础上,提出了减税政策。
他们认为减税政策能够使美国经济走出滞胀的泥潭,在促进总产出的同时政府收入不受影响。
减税政策在美国进行了充分的实践。
但是,美国20 世纪80 年代的有关经济数据可以对减税政策的效果做出充分的评价。
美国20 世纪80 年代的减税政策改善了“滞胀”问题,但其代价却是巨额的财政赤字。
可见,拉弗曲线理论没有正确指导政策。
里根总统第一个任期(1981-1985年)内创造了累计高达6002亿美元的赤字,超过1933-1980年间美国历届总统任内赤字总和。
第一任期以1981-1982年的严重经济衰退为开端,以1983-1984年的强劲经济增长为结尾,也正是这个戏剧性的结局让他赢得了连任竞选,但1983-1984年的强劲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庞大预算赤字所创造的需求,不自觉中依靠了凯恩斯学派。
适用性拉弗曲线在个人所得税领域的适用性是有限的,作为降低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的理论支持是乏力的。
适当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机制是既要得到最多的税收又要保证最少的人受伤害。
这种目标是可以通过免征额、起点税率、边际税率等等的科学组合而达成或接近达成的。
至少可以肯定地说,通过个人所得税税率机制的科学设计,我们可以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做一个接近合理的选择,而不是简单地将两者对立。
至2013年,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应该加重高收入者税负,尽量不伤害中间阶层,减轻低收入者税负。
学者语录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2000年接受德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语录。
1、与压缩开支或进行结构改革不同,降低税负可以更好地刺激人们创业。
最佳的税收制度是:税率必须尽可能地低,税基必须尽可能地宽广。
2、在80年代初降低税负后,美国联邦预算曾出现赤字的原因:第一,当时我们把超支额用于投资,不是像现在德国那样,把超支额用于社会福利和其他目的;第二,我不知道我们怎样能够把美国经济在没有预算赤字的情况下重新引向正确的轨道,80年代的预算赤字是现在预算盈余的前提。
3、欧元国家规定预算赤字最高不超过3%,是错误的,因为预算差额是经济政策的结果,不是独立的经济政策目标;此外,支出和税收政策只能间接地对赤字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缩减预算,赤字从长远来看可能减少,但从中期来看,如果缩减预算阻碍经济活动,赤字可能增加,事先谁也不能详细知道这一点。
4、美国总统克林顿1993年提高了所得税税率,增加了税负。
尽管如此,美国的经济仍增长的原因:1993年提高税负对经济有害。
但这个错误被抵消了,因为他大幅度减少资本收益税,实行社会救济金改革和降低关税等等。
5、降低税负的效果:降低税负给政府造成的税收收入损失,必须通过加强对人们创造成就的刺激来弥补。
但是,创造成就的刺激取决于最高税率。
共和党现在希望降低起点税率,这有什么意义?由于每个人都按起点税率纳税,如果降低起点税率,政府将失去大量的收入。
降低起点税率不会使社会更加公正,对富人实行高税率会阻碍创造工作岗位,这无疑会使穷人继续贫穷。
编辑本段“拉弗曲线”理论在美国里根政府时期特别流行,“供给学派”也由此在经济学界名噪一时,这阿瑟·拉弗又有一个故事:1980年1月,里根刚竞选上总统,其竞选班子特别安排了一些经济学家来为里根上上课,让他学习一些治理国家必备的经济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