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港站与枢纽复习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枢纽形成机理一、运输枢纽的理论发展形态

●单极极化

●多极扩散

●运输枢纽

●枢纽群落

第二章枢纽基础知识

一、运输港站枢纽站场布局模式

布局模式:运输枢纽有多个运输场站构成,在枢纽,多个运输场站的业务功能结构形式表现为运输枢纽的布局模式。

重要性:决定了场站客货运输组织量的分配方式,对规模、选址有重要影响

对运力组织、管理机制及投资经营方式、运营效率及城市交通环境有影响

基本布局模式

业务综合

专业分工式

布局模式选择

第三章运输枢纽空间结构

一、中心地理论基本概念和思想

理论假设条件: 理想地表理性人

建立条件:供应点数量最少——利润最大原则

所有人口都应该得到商品和服务——市场区全覆盖原则

二、运输枢纽空间布局结构形态

终端式

轴线式

第四章运输枢纽规划与设计

一、辐射围腹地

辐射围(铁路公路航空)或腹地(水运)是运输网络或港站枢纽的服务区域,或称为以港站为中心的经济区域。

港口陆向腹地

大小主要取决于该地区与其他地区是否存在贸易以及贸易量大小。这种贸易关系取决于港口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规模。

港口与海向腹地联系紧密程度影响因素

海向腹地与陆向腹地的互补性

距离的相近性以及国际航线相近性

传统上的联系

现状辐射围

确定程序:对既有站场、线路过去和现在的客货运量进行研究,进而调查客货流的起点与终点,最后把那些通过该线路及其场站收发客货流的经济据点从地理上连成一片,即辐射围。

作用:了解运输站场和线路与地区经济的联系,从而论证运输线路和场站的经济地理意义。发现辐射围存在的不合理运输,以及与客货流分布相关的运输线路和场站、生产单位布局的缺陷,并由此提出改进措施。

远景(设计)辐射围是新建及改建运输线路和其站场的未来辐射围。其划定除了要进行经济地理勘察外,往往辅以经济分析和计算。

确定程序:调查可能被设计场站吸引地区的远景生产与交通布局情况,由此推测其可能产生的客货流规模及方向,根据经济单位、运输线路和客货流的分布,找出合理的运输联系方式,最后把倾向于设计线或其站场的经济据点,从地理上联成一片并确定其界线,即设计辐射围

主要作用:根据辐射围各经济单位远景生产的发展和交通的变化,估计线路建成或改造后的客运量,客货运路是决定站场运输能力和技术标准的主要依据。

二、运输结构运输布局

运输结构:是指运输部门外部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和构成

宏观层次运输结构:从国民经济整体考查运输业的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的适应程度,以及为了建立适应性运输业而应有的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和运输业产出比例

中观层次运输结构:从运输行业部考察各种运输方式的构成,以及为了实现合理分工协作所需要的比例关系,如各种运输方式的线网规模与地区分布,运输能力比例,实际完成的客货运量按运输种类、批量、距离分类的比例等.

微观层次运输结构:是从每种运输方式部的各个环节考察其构成比例,如运输线路同运载工具的比例,点(站、港、场)与线的能力协调,资金、劳动力投入要素的比例,

技术装备构成以及运输企业组织结构等。运输结构的宏观适应性要以中观层次的结构优化和微观运力分布合理化为基础

运输结构与运输港站的关系

运输结构的调整影响港站与枢纽的类型与规模

优化运输结构有利于港站枢纽的协调发展

运输布局

运输系统的宏观布局,是指铁路与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的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线路(包括铁路线和公路线),场站的土木建筑物及相关技术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组成综合运输网的地区分布。

合理的运输布局:点(站、场、港)、线(航路和线路)、面(腹地或辐射围)的合理分布和结合。

运输布局与港站枢纽的关系

港站枢纽的合理分工能促进运输布局的合理分布

港站枢纽的部组织能促进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协作

运输港站与枢纽原有规模的适应性

对运输港站与枢纽原有规模及适应性的调查分析,寻找原有客货港站枢纽不适应客货流发展的关键环节,从而确定改建、扩建港站与枢纽的合理规模,进而调整港站枢纽的结构、确定其运输能力的大小。

运输枢纽布局形式与城市布局的契合

运输枢纽按交通运输干线与场站空间分布形态分为:

分布于陆上干线的尽头或陆地的边缘处的终端式枢纽;

干线从两端引入呈延长式布局的伸长式枢纽;

各种干线可以从各个方向引入的辐射式枢纽;

由多条放射干线和将其连接起来的环线构成的辐射环形枢纽;

分布于海、湖、河岸边的辐射半环线枢纽。

三、铁路枢纽布置形式与城市布局的契合(重点)(蓝色书本88)

基本原则:既考虑枢纽本身运营的需要及发展,又要力求避免干扰城市。

一站式铁路枢纽:

由一个综合性车站和3-4条引入线路组成,最简单。通常位于中小城市。适用于线路较少、城市规模较小、无改编列车占较大比重、没必要设置几处车站的情况。

与城市关系比较简单,往往将客运站设置于城市一侧,位于城市边缘。服务于城市的主要部分。

运营特点:所有客货运列车及列车改编作业完全集中在一个车站进行,不存在保证各车站间运输联系通道和作业量分配等复杂问题,设备集中。管理效率高。作业集中,容易产生大的作业进路交干扰,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都比较弱。运量较大时,要修建必要的立体疏解设备。引入流线时,要保证主要车流方向的中转列车不变更运行方向。

三角形铁路枢纽十字形

枢纽线路汇集三点。并在三点间修建相应的联络线而组成

两条铁路近似相交,在枢纽中心设有十字形交叉疏解布置,车站设在各线上

优点:能保证相交叉线路独立作业,互不干扰,直通客货列车可顺利通过本枢纽,获得缩短里程,节省投资的经济效果。

顺列式枢纽

枢纽所有车站都有序纵列布置在枢纽同一条通道上。多数受地形影响。线路一般汇合在枢纽的两端

优点:进出站线路疏解布置简易,客货运站和编组站的布置有较大的灵活性,枢纽分阶段发展适应性比较强。

缺点:到发和通过枢纽的客货列车及枢纽小运转列车均集中运行在同一条通道上,区间通过能力紧,车站咽喉区负担过重,货物列车通过客运站对客运作业干扰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