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理学部地理科学一班杜春林2013510034
摘要: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及生态环境恶化原因的分析,指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经济系统结构的不合理性和人口的过快增长是该区生态破坏和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也是该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障碍。因此,必须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总目标出发,尤其是从防治黄河下游水患的需要出发,通过政策调控,将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放在首位,建立黄河流域的生态支持体系。在此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中国黄土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惟一正确途径。
关键词: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恢复与重建;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地区地处34°N~45°5′N,101°E~114°33′E之间,南北分别以横贯东西的秦岭和阴山山脉作为天然屏障,西到日月山、贺兰山,东以太行山为界与华北平原相望。总面积62.38×104km2,总人口约占全国的8%。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辽阔,光热充足,具有发展农林牧业的有利条件。该区还是我国矿产资源的宝库,尤其是能源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拥有我国和世界上罕见的大煤田和特大型天然气田,煤炭探明总储量占全国的2/3。按照中国国土开发整治的地域战略规划,黄土高原地区将建成我国最重要的、规模最大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中,它的战略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然而,黄土高原又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在这一巨大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仍表现为强烈冲突的不协调状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未有效调和,不少地区生态破坏与经济贫困所形成的恶性循环仍在继续。所以,研究黄土高原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途径与对策,对于该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全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1 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
1.1 地表物质疏松易蚀地表物质疏松易蚀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的内因。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上黄土覆盖最深、最广的地区,该区70%覆盖着第四纪黄土,其次为第三纪红粘土、基岩和其他地质时期的堆积物。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性差,极易流失。加之地貌类型以黄土塬、梁、峁与其间的沟壑为主,地表破碎,相对高差较大,这种地表形态与岩性的组合为水土流失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1.2 植被覆盖差黄土高原地区自然植被破坏严重。去除苗圃地、未成林地,全区森林覆盖率为12%;去除灌木林和疏林地,森林覆盖率仅为6.5%。现有草场面积中,中度和重度退化的占总面积的68.8%,草场的植被覆盖度为25%~65%。植被覆盖差,严重限制了植被在水土保持方面作用的发挥。
1.3 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黄土高原地区是全国著名的缺水地区之一。这里水资源量少质差,人均水量和单位面积水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0%和10%,干旱灾害严重。同时,该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多暴雨,这不仅加剧了少雨时期的干旱程度,而且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动力条件。降水集中的时段每年在7~9月,也是该区水土流失最为强烈的时期。另外,暴雨还容易引起洪涝等灾害。
1.4 水土流失严重
在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垦殖的综合作用下,黄土高原地区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 3.4×105km2,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000t/km2 ·a的面积约为2.9×105 km2 ,大于5000t/km2·a的面积约为1.66×105km2,有些地方甚至超过20000t/km2·a[1]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了该区生态系统功能的严重退化,
表现为土地瘠薄,肥力衰减,生态系统的产出水平下降。迫于人口增加对于粮食旺盛需求的压力,该区长期以来,单一经营,广种薄收,形成“越垦越贫,越贫越垦”的恶性循环,使原本不甚稳定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导致了该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经济贫困,而且对黄河下游广大地区构成严重威胁。目前,从三门峡进入黄河的1.6×109t泥沙中,有
4×108 t粗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上,使河床每年抬高10~20cm。黄河下游河道决口的潜在危险与日俱增,己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此外,长城以北的黄土高原还存在着严重的荒漠化,不仅危害农林牧业发展,而且还影响道路和工矿建设。
2 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
2.1 人口问题严重
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增长率高,人口问题严重。如1949~1985年,该区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22.6‰,高于全国19‰的水平。据研究,在陕北丘陵沟壑区每增加一人就需开荒0.3hm2土地;在宁夏西海固地区,30年间平均每增加一人新开荒0.42hm2土地。过速增长的人口给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仅开荒一项就抵销了水土保持坡面治理近70%的保水保土、保肥效益,形成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毁林(草)开荒→水土流失加重→生态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
2.2 工矿等基本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工矿、交通、水利等基本建设发展速度较快,规模也较大。但是,由于在工程建设中,未注意和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加之技术力量不足,规划设计不周密,配套设施跟不上等原因,不仅侵占了不少良田,而且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神府煤田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就是一例。神府煤田为世界八大煤田之一,建设规划面积21545km2 ,是我国优质煤和出口商品煤的重要基地。该煤田地处毛乌素沙漠南部,风蚀、沙化相当剧烈,水土流失为全国之冠。据有关部门预测,神府煤田一期开发中,平均每年增加侵蚀量8.88×106t,增加入黄河的泥沙7.868×106t;在二期开发中,平均每年增加侵蚀量3.684×107 t,增加入黄河的泥沙1.232×107t,加上原来地面入黄泥沙,一期入黄泥沙总量达1.7×108t,二期将达到2.84×108t。这些粗沙大部分将淤积于三门峡水库和黄河下游河床,对三门峡库区及黄河下游的安全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此外,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正在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新原因。
由上述分析可知,黄土高原地区之所以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失调,并导致生态破坏与经济贫困化的恶性循环。其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生态系统脆弱,人口压力过大,资源开发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良好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内涵在于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对于黄土高原这样一个人口多、经济落后、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来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惟一正确的选择。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灾害,近年来黄河下游断流的日益严重等问题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①河流的治理必须从全流域考虑;②对于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应将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位,这是实现我国西部“山川秀美”的关键;③为了确保黄河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安全,国家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对策应有所调整,由重点扶持经济开发转向扶持生态环境建设与扶持经济开发并重。
3.1 可持续发展目标
(1)将良好的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放在突出位置,从根本上控制水土流失。同时,要使优势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相结合,将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纳入统一的生态经济系统,再造“山川秀美”的黄土高原。(2)黄土高原是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地区,煤炭质量优良,开采条件良好。利用其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优势,努力将该区建成以煤炭工业为基础的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