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组织行为学ppt (1)[19页]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精品文档
阶级意志
(三)应用性
组织行为学在应用理论性科学原理的 基础上,探索和揭示组织中人的心理与 行为规律性,在掌握这些规律性后还要 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的方法,掌握保持积极行为,改变消极 行为的具体技术和措施。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一)古代社会 那时对组织活动的管理基本上是建立在
一、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直接 作用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产 生的主观映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
二、社会知觉
二是凯特的生产效率近来直线上升,作出积极反应。 三是雷莉变得落落寡欢,她认为这么多人被裁减二她
却留了下来,她为此感到内疚,这使她失去了曾经从 工作中得到的乐趣。
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
没有两个人会以完全同样的方法去看待 问题,此外,人的行为是以将要发生的事实 而不是以现存的事实为基础的。从非常真实 的意义上来说,人们生活在他们自己的认知 世界里。
全体员工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念,注重企业 中的人际关系,重视做人的工作,把这些 因素称为“组织风土”。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六步骤法 1.明确问题; 2.探索和研究有关理论和模式; 3.形成假设; 4.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5.通过观察——测试——实验,进行论证,
1.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近因效应。 4.定型效应(定势效应)。 5.知觉防御。 6.投射。
1.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
(三)应用性
组织行为学在应用理论性科学原理的 基础上,探索和揭示组织中人的心理与 行为规律性,在掌握这些规律性后还要 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的方法,掌握保持积极行为,改变消极 行为的具体技术和措施。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一)古代社会 那时对组织活动的管理基本上是建立在
一、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直接 作用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产 生的主观映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
二、社会知觉
二是凯特的生产效率近来直线上升,作出积极反应。 三是雷莉变得落落寡欢,她认为这么多人被裁减二她
却留了下来,她为此感到内疚,这使她失去了曾经从 工作中得到的乐趣。
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
没有两个人会以完全同样的方法去看待 问题,此外,人的行为是以将要发生的事实 而不是以现存的事实为基础的。从非常真实 的意义上来说,人们生活在他们自己的认知 世界里。
全体员工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念,注重企业 中的人际关系,重视做人的工作,把这些 因素称为“组织风土”。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六步骤法 1.明确问题; 2.探索和研究有关理论和模式; 3.形成假设; 4.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5.通过观察——测试——实验,进行论证,
1.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近因效应。 4.定型效应(定势效应)。 5.知觉防御。 6.投射。
1.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
组织行为学(第1章) ppt课件_
8/4/2020
2
第一章 概述
其他学者对组织行为学定义
• 鲁森斯:组织行为学是对组织中人类行 为的解释、预测和管理。
•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 它探讨个体、群体与以及结构对内部组 织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 织的有效性。
8/4/2020
3
二、组织行为学的特点
• 跨学科性 • 层次性 • 适应性(权变性)
一、技术进步的影响
计算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
技术促使工作性质的变化
▪ 工作中技术和人性成份不可分的混在一起 ▪ 工作不再被那么严格地定义和设计 ▪ 客户影响到组织内的工作以及用于评价工作
的标准 ▪ 组织结构不再能够完全体现工作场所的特性
8/4/2020
12
第一章 概述
二、全球化和劳动力多元化的影响
1、普遍主义与个别主义
普遍主义强调常规(美欧);个别主义更关注 个体间的关系与信任(亚洲)
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3、中性与感性
中性文化中,情绪被很好地控制,不轻易外露; 感性文化则相反
4、精确(Specific)与弥漫(Diffuse)
8/4/2020
16
第一章 概述
四、“临时性”的影响
稳定的群体被临时的群体所替代,团队包 括来自不同部门的成员,成员也在不断变 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活质量
8/4/2020
8
第一章 概述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主要研究方法
• 现场研究法。包括现场实验、调查和观察 • 实验室实验 • 经验总结法 • 案例比较分析法
8/4/2020
9
二、研究内容
1、微观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然而,小组竞争破坏了公司的整体合作。各组之间不 进行交流,因为他们想保护各自的利润,个人也不愿 意负责。
A女士本以为如果给他们提供目标和成功的机会,人们 的工作便会富有成效、便会感到满足。但事与愿违, 接下来六个月里几乎所有的雇员都离去了。
你为什么要学习组织行为学?
你是班级中的一员 你是某组织机构中的雇员 你是某组织机构中的普通管理人员 你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 你是公司老板 只要你存在于某一组织当中
阶级意志
(三)应用性
组织行为学在应用理论性科学原理的 基础上,探索和揭示组织中人的心理与 行为规律性,在掌握这些规律性后还要 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的方法,掌握保持积极行为,改变消极 行为的具体技术和措施。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一)古代社会 那时对组织活动的管理基本上是建立在
六、参考教材
苏东水 著 《管理心理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周三多 著 《管理学原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 黑尔里格尔 等著 《组织行为学》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杨锡山 著《西方组织行为学》中国展望出版社
七、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50%(到课情况,课堂训练,提问) 期末笔试50%(开卷)
(二)知觉对象的特征
1.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 征进行组织、整合。这种整合遵循一定 的规则:
(1)接近律。 (2)相似律。 (3)闭锁律。 (4)连续律。
2.知觉对象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 强度和高低、运动状态、新奇性和重复次 数等因素,都会影响知觉的结果。
如由颜色引起的知觉差异,已经被我们 应用于日常衣着和房间格调的布置上。
1.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A女士本以为如果给他们提供目标和成功的机会,人们 的工作便会富有成效、便会感到满足。但事与愿违, 接下来六个月里几乎所有的雇员都离去了。
你为什么要学习组织行为学?
你是班级中的一员 你是某组织机构中的雇员 你是某组织机构中的普通管理人员 你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 你是公司老板 只要你存在于某一组织当中
阶级意志
(三)应用性
组织行为学在应用理论性科学原理的 基础上,探索和揭示组织中人的心理与 行为规律性,在掌握这些规律性后还要 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的方法,掌握保持积极行为,改变消极 行为的具体技术和措施。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一)古代社会 那时对组织活动的管理基本上是建立在
六、参考教材
苏东水 著 《管理心理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周三多 著 《管理学原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 黑尔里格尔 等著 《组织行为学》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杨锡山 著《西方组织行为学》中国展望出版社
七、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50%(到课情况,课堂训练,提问) 期末笔试50%(开卷)
(二)知觉对象的特征
1.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 征进行组织、整合。这种整合遵循一定 的规则:
(1)接近律。 (2)相似律。 (3)闭锁律。 (4)连续律。
2.知觉对象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 强度和高低、运动状态、新奇性和重复次 数等因素,都会影响知觉的结果。
如由颜色引起的知觉差异,已经被我们 应用于日常衣着和房间格调的布置上。
1.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公共组织行为学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
地位的思想 (3) 人才流动的思想 (4) 利用外国智力的思想
社会公平理论
在罗伯特•B.登哈特(Robert B .Denhardt) 所著的《公共组织理论》一书中指出“公平 包括平等感和正义感,具体地说,公平的重 点就在于去纠正现存社会价值与政治价值分 配过程中的不平衡。”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指在公共部门中工作的 具有劳动能力的各类人员的总和,是整个社 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部门人力 资源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公职人员、事业单位 人员、公共企业从业人员和民间组织企业人 员 等四个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关注三个层次的问题:
微观层次——关注的是组织内部的人力 资源管理效率问题; 中观层次——关注的是某一行业或地区 如何通过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谋求优势 的问题; 宏观层次——关注的是在国际竞争中如 何通过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管理谋求国 际竞争优势的问题。
人力资源宏观管理
开幕式
“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体力、智力、知
识、技能四个部分。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具有
和
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人力资源的含义
1能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 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总和。
2人力资源是指劳动力资源,即一个国家 和地区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3)、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 “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他对人力资源 理论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析上。
4) 、爱德华•丹尼森《人力资本经济分析方法》也对经济 学中人力资本革命的重大贡献在于对人力资源要素作用进 行了精确的计量分析。
地位的思想 (3) 人才流动的思想 (4) 利用外国智力的思想
社会公平理论
在罗伯特•B.登哈特(Robert B .Denhardt) 所著的《公共组织理论》一书中指出“公平 包括平等感和正义感,具体地说,公平的重 点就在于去纠正现存社会价值与政治价值分 配过程中的不平衡。”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指在公共部门中工作的 具有劳动能力的各类人员的总和,是整个社 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部门人力 资源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公职人员、事业单位 人员、公共企业从业人员和民间组织企业人 员 等四个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关注三个层次的问题:
微观层次——关注的是组织内部的人力 资源管理效率问题; 中观层次——关注的是某一行业或地区 如何通过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谋求优势 的问题; 宏观层次——关注的是在国际竞争中如 何通过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管理谋求国 际竞争优势的问题。
人力资源宏观管理
开幕式
“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体力、智力、知
识、技能四个部分。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具有
和
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人力资源的含义
1能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 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总和。
2人力资源是指劳动力资源,即一个国家 和地区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3)、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 “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他对人力资源 理论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析上。
4) 、爱德华•丹尼森《人力资本经济分析方法》也对经济 学中人力资本革命的重大贡献在于对人力资源要素作用进 行了精确的计量分析。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讲义ppt课件
簡介
1
管理功能
定義:規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循環過程。
規劃
組織
管理
控制
領導
2
管理功能與技能
觀念 技能
人際 技能
技術 技能
3
管理者角色
人際角色(Interpersonal Roles) —頭家(Figurehead) —領導(Leadership) —牽線(Liaison)
資訊角色(Information Roles) —督視(Monitor) —傳遞(Disseminator) —發言(Spokesperson)
35
環境決定論 VS.個人決定論
強化理論 認知理論
環境 個人
個人
環境
36
價值觀、態度、及工作滿足
37
價值觀、態度、及工作滿足
A、價值觀
1.價值觀的意義與分類 2.美國的研究發現 3.台灣的研究發現
B、文化差異
C、工作態度
1.態度的意義 2.工作態度的種類 3.認知失調理論
D、工作滿足
1.工作滿足的意義
44
Hofstede文化差異構面(I)
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 社會中或組織內 權力不均的程度
不確定的規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社會中 人們對不確定性或不明情境的規避程度
45
Hofstede文化差異構面(II)
個人主義 (individualism)VS 集體主義(collectivism) 傾向自我表現的程度 VS 人們緊密連結的程度
(.IIL .
.E' oAtFt
·l tOK Y U G
.M EX
N
A
-A
1
管理功能
定義:規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循環過程。
規劃
組織
管理
控制
領導
2
管理功能與技能
觀念 技能
人際 技能
技術 技能
3
管理者角色
人際角色(Interpersonal Roles) —頭家(Figurehead) —領導(Leadership) —牽線(Liaison)
資訊角色(Information Roles) —督視(Monitor) —傳遞(Disseminator) —發言(Spokesperson)
35
環境決定論 VS.個人決定論
強化理論 認知理論
環境 個人
個人
環境
36
價值觀、態度、及工作滿足
37
價值觀、態度、及工作滿足
A、價值觀
1.價值觀的意義與分類 2.美國的研究發現 3.台灣的研究發現
B、文化差異
C、工作態度
1.態度的意義 2.工作態度的種類 3.認知失調理論
D、工作滿足
1.工作滿足的意義
44
Hofstede文化差異構面(I)
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 社會中或組織內 權力不均的程度
不確定的規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社會中 人們對不確定性或不明情境的規避程度
45
Hofstede文化差異構面(II)
個人主義 (individualism)VS 集體主義(collectivism) 傾向自我表現的程度 VS 人們緊密連結的程度
(.IIL .
.E' oAtFt
·l tOK Y U G
.M EX
N
A
-A
《组织行为学》(公共必修201302)--PPT
三、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
1.人们的基本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主要表现为 迫求友谊(归属)、权力和成就需要的满足。 2.不同人三种需要的排列层次和重要程度不同,受 个体所处环境的影响。 3.具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的特征:
4.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培养和造就人的成就需要
3、理性情绪理论 ----改变态度和行为的内在信念 方式 人的情绪结果C、信念系统B、行为事件A之 间有着内在的关联性。 一般人们认为, 情绪结果由行为事件所引发, 但心理学家认为这是表面现象,情绪结果本质上 是由信念系统所真正引发。思想和信念才是情绪 和行为产生的根本决定因素。人的情绪困扰产生 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事件的主观解释和评判,是人 们的非理性信念系统导致了情绪困扰。解决情绪 困扰的根本出路在于纠正非理性信念系统的偏差。
三、组织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地方
四、组织分类 1.工商业组织、服务组织、公益组织、互利组 织。 2.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大型组织、巨型组织。 3.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公共组织。 4.公有组织、私有组织。 西南交通大学属于:服务型组织,大型组织,非 赢利性组织,公有组织。
第二节 组织行为概述 一、组织行为的含义 组织行为是指人们在作为组织成员时表现出 的行为,是组织内部个体的行为、群体的行为、 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状态和组织自身 的运行状态。 二、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的行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 织行为。 (1)个体行为,单个成员的行为和工作绩效,涉 及工作态度、价值观、个性、情绪情感、激励等。
案例:一位知识女性的社会角色
三、社会知觉的常见偏差
一、第一印象 二、近因效应 三、晕轮效应
四、自我投射效应
案例:技术精英的晕轮效应
五、刻板印象 六、对比效应 七、标签效应 案例:偷斧故事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PPT课件PPT学习教案
第3页/共26页
学习态度
三个忘记: 职务、性别、年龄
三个要求: 点头、微笑、鼓掌
国际维摩禅学会
第4页/共26页
分析:您的类型
感受型学员----通过感受和体验去学习 反思型学员----通过反思知识去学习 理论型学员----将新知识与知识体系整合 实用型学员----将新知识运用于实践
提问:您用几种方式在引导下属、传递信息?
第22页共26页国际维摩禅学会组织目标传递组织目标传递反思类型员工反思类型员工表现表现较为冷静较为冷静不以感觉为满足不以感觉为满足喜欢观察思考喜欢观察思考拒绝外来的压力拒绝外来的压力愿意独立做出判断指南愿意独立做出判断指南注重启发性注重启发性给予思考余地给予思考余地鼓励探索质疑鼓励探索质疑第23页共26页国际维摩禅学会组织目标传递组织目标传递理论类型员工理论类型员工表现表现喜欢提炼归纳喜欢提炼归纳分析能力胜于感觉分析能力胜于感觉不能容忍逻辑混乱不能容忍逻辑混乱偏爱结构与理论体系偏爱结构与理论体系指南指南逻辑线条清晰逻辑线条清晰总结概括必不可少总结概括必不可少无需过多的举例无需过多的举例帮助扩展知识体系帮助扩展知识体系第24页共26页国际维摩禅学会组织目标传递组织目标传递实用类型员工实用类型员工表现表现较为务实较为务实厌烦空洞说教厌烦空洞说教对实践性课题感兴趣对实践性课题感兴趣喜欢验证自己新想法喜欢验证自己新想法凡事注重追求结果凡事注重追求结果理论讨论无需过长理论讨论无需过长实务性内容必不可少实务性内容必不可少以对策性设计感兴趣以对策性设计感兴趣指导达成学习成果指导达成学习成果第25页共26页
正确认识个人 正确认识群体 正确认识“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掌握激励与约束“人”的方法 学习“组织目标”如何实现?
国际维摩禅学会
第2页/共26页
第1章组织行为学概述PPT课件
衡量。 4、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
提高的源泉。
二、组织行为
(一)组织行为的定义 组织行为是组织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的一系列活动。 任何组织都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组合起来的人的
集合体。这种集合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必须实施 各种活动,这些活动称之为组织行为。
二、组织行为
举例: 企业是组织,企业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
三、组织行为学
(3)有助于群体的发展,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一个复杂的活动和工作需要很多人配合才能完成,这 样就形成了群体。要促进群体的良性发展,增强群体凝 聚力和向心力是十分重要的。在一个群体中,只有人际 关系和谐,这个群体才能健康、正常地发展,才能有助 于提高一个组织的绩效。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群体都存 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协调。
现代的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人们工作、学 习和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组织中度过的。因 此,搞好组织的管理,对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组织 二、组织行为 三、组织行为学
一、组织
(一)组织的含义 1、组织的概念
不同学者对组织的定义表述不同。但我国学术界
一般用这样的一句话来阐述组织的概念,即:组织 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一、组织
(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作实现目标 组织的存在是由于有自身的使命和目标,这
些使命和目标是社会所必需的而单个人又不能完成 的,必须由组织者和它所管理的人来完成,因此组 织中的活动便分为两大类:作业和管理,这就形成 了分工和协作。
一、组织
(二)组织要素 1、目标
每一个组织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如企业要实 现赢利最大化;学校要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医院 要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等目标决定了一个组织 作为社会一分子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提高的源泉。
二、组织行为
(一)组织行为的定义 组织行为是组织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的一系列活动。 任何组织都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组合起来的人的
集合体。这种集合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必须实施 各种活动,这些活动称之为组织行为。
二、组织行为
举例: 企业是组织,企业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
三、组织行为学
(3)有助于群体的发展,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一个复杂的活动和工作需要很多人配合才能完成,这 样就形成了群体。要促进群体的良性发展,增强群体凝 聚力和向心力是十分重要的。在一个群体中,只有人际 关系和谐,这个群体才能健康、正常地发展,才能有助 于提高一个组织的绩效。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群体都存 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协调。
现代的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人们工作、学 习和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组织中度过的。因 此,搞好组织的管理,对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组织 二、组织行为 三、组织行为学
一、组织
(一)组织的含义 1、组织的概念
不同学者对组织的定义表述不同。但我国学术界
一般用这样的一句话来阐述组织的概念,即:组织 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一、组织
(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作实现目标 组织的存在是由于有自身的使命和目标,这
些使命和目标是社会所必需的而单个人又不能完成 的,必须由组织者和它所管理的人来完成,因此组 织中的活动便分为两大类:作业和管理,这就形成 了分工和协作。
一、组织
(二)组织要素 1、目标
每一个组织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如企业要实 现赢利最大化;学校要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医院 要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等目标决定了一个组织 作为社会一分子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组织行为学讲座ppt课件
决策类型量表
陈述内容
1.我更多地依靠实施而不是本能做出决策 2.用逻辑和系统方法作决策我感到更为舒心
完全 同意 同意 一 般 不同 意 完全不 同意
5 5
4 4
3 3
2 2
1 1
3.做决策时我依靠直觉而非其它东西
5
4
4
3
3
2
2
1
1
4.做决策时感到决策的正确性比其合理的理由对我 5 来说更重要
5.即使事实表明选择是对的,我也不会作出在感觉 5 上不对的选择
处理人际冲突的策略(可根据冲突的性质和原因的不 同加以选择)
1、顺其自然法,既避免面对不同的意见,或延续调整的时间 2、粉饰太平法,既强调想法的共同之处,而忽略不同的部分 3、铁令如山法,即运用权势,强迫别人听从命令 4、订定规则法,即以客观的规则作为处理分歧意见的基础 5、和平共存法,即在彼此协议下,维持各存己见的状态 6、讨价还价法,即以协商、交易的方式消除彼此的冲突 7、弃子投降法,即放弃自己的想法,完全以对方的意见为意见 8、全力支持法,即在可容忍的范围内,给予对方最大的支持 9、携手合作法,即将大家的一件整合在一起 10、重组群体法,即将该群体解散,重新组织
人际冲突 人际冲突是指被人们知觉到的一种价值观或目标上的矛盾状态, 并伴有敌意阻碍对手取得成功的行为以及情绪上的敌意。
人际冲突的性质
建设性冲突
双方对实现共同目标的关心 乐于了解对方的观点或意见
破坏性冲突
不愿意听取对方的观点或意见 双方由意见或观点的争论,转变 为人身攻击
大家以争论问题为中心 双方交换情况日益增加
二、个体行为与组织管理
1、社会知觉与管理: 知觉:人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知觉、角色知觉、人际知觉、自我 知觉。 社会知觉中的偏差效应:第一印象、刻板印象、晕轮效 应、知觉防御、近因效应。 2、个性特征与管理 (1)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 体特性。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能力的差异与管理的关系:人尽其才,量才录用。 (2)气质: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反 映。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气质差异及其管理: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气质影响活动 效率。
组织行为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全整套电子讲义幻灯片
• 组织行为学的三个层次都涉及道德问题。 • 个体 • 群体 • 组织—黑箱;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外部性 • 研究伦理问题:违反知情和同意原则;侵
犯隐私群;用物质奖励和行政命令诱使人 员参加试验.
38
本章内容
2.1 价值观与行为 2.2 知觉与行为 2.3 态度与行为 2.4 人格与行为 2.5 能力与行为 2.6 意志与行为 2.7 情感与行为
8
5. 管理中的人事因素
• 角色论----半数活动少于9分钟; 人际----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监听者, 传播者, 发言人 决策制定----企业家, 混乱驾御者, 资源 分配者, 谈判者
• 成功管理者研究中人的因素
• 组织行为:管理中人的因素
• 成功的管理者----社交联络贡献最大. Fred Luthans.
自尊,权力.经济性(实现目标)
• 组织----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3要素
• 作业与管理
4
2. 组织和环境
• 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影响作用的 外部事物和现象
• 自然、技术、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 • 组织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 • 组织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对环境的影
• 以研究目标为原则的分类:描述研究、因 果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 可控性分类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现场 调查、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31
一.研究分类
• 设计研究方法时,需要注意:效度,信度, 普遍性.
• 效度,也称有效性,即指标是否测量了它 要测量的研究内容.
• 信度,也称可信性,指测度结果的一致性. • 普遍性行为研究(多数社会科学的研究也
作态度以及周围的人际关系
犯隐私群;用物质奖励和行政命令诱使人 员参加试验.
38
本章内容
2.1 价值观与行为 2.2 知觉与行为 2.3 态度与行为 2.4 人格与行为 2.5 能力与行为 2.6 意志与行为 2.7 情感与行为
8
5. 管理中的人事因素
• 角色论----半数活动少于9分钟; 人际----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监听者, 传播者, 发言人 决策制定----企业家, 混乱驾御者, 资源 分配者, 谈判者
• 成功管理者研究中人的因素
• 组织行为:管理中人的因素
• 成功的管理者----社交联络贡献最大. Fred Luthans.
自尊,权力.经济性(实现目标)
• 组织----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3要素
• 作业与管理
4
2. 组织和环境
• 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影响作用的 外部事物和现象
• 自然、技术、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 • 组织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 • 组织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对环境的影
• 以研究目标为原则的分类:描述研究、因 果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 可控性分类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现场 调查、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31
一.研究分类
• 设计研究方法时,需要注意:效度,信度, 普遍性.
• 效度,也称有效性,即指标是否测量了它 要测量的研究内容.
• 信度,也称可信性,指测度结果的一致性. • 普遍性行为研究(多数社会科学的研究也
作态度以及周围的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学介绍PPT课件
另一方面,这些新管理者却认为,他们是非常时期到任的,他们采取的措施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如果不是由于他们的努力,恐怕公司现在早就 倒闭了。他们中有人这样辩解:“你们怎么能认为我们是劳动生产率下降的祸首 呢?我们疏通了销售渠道,改革了公司关系,为公司签订了长期优惠贷款协议, 这些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的。我真想知道,如果不是我们来了,如果我们没有采取 这些措施,公司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同时,他们还认为过去的管理者之所以形 成这样的看法,是因为他们自己对新管理者的到来不满意,新管理者的到来,取 代了他们原来在公司中的管理地位,他们必然心怀不满。
第15页
4、组织行为的分化与综合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 的发展,组织行为学又分化为微观组织行为学和宏 观组织行为学,微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个 体和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规律,宏观组织行为学 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心理和组织行为的发展的发展 规律。
1988年,美国的罗伯特·维卡和富兰克林·斯克伯 兹教授在组织行学分化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一 个综合的概念——组织科学,他们从微观和宏观、 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方面,把组织科学分为四个组 成部分,即微观方面的组织行为(应用性)。
第17页
(二)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自1978年中国引进行为科学以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引进介绍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至1984年,称为引进和介绍阶段。 2.组织发展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1985年1月至11月,可称之为组织发 展阶段。 3.巩固发展阶段
从1986年起,行为科学组织蓬勃发展,学术研究迅 速地、大范围地传播和应用,并且在体制改革和经济 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帮助管理者对组织员工进行管理教育 3、指导管理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
第15页
4、组织行为的分化与综合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 的发展,组织行为学又分化为微观组织行为学和宏 观组织行为学,微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个 体和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规律,宏观组织行为学 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心理和组织行为的发展的发展 规律。
1988年,美国的罗伯特·维卡和富兰克林·斯克伯 兹教授在组织行学分化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一 个综合的概念——组织科学,他们从微观和宏观、 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方面,把组织科学分为四个组 成部分,即微观方面的组织行为(应用性)。
第17页
(二)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自1978年中国引进行为科学以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引进介绍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至1984年,称为引进和介绍阶段。 2.组织发展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1985年1月至11月,可称之为组织发 展阶段。 3.巩固发展阶段
从1986年起,行为科学组织蓬勃发展,学术研究迅 速地、大范围地传播和应用,并且在体制改革和经济 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帮助管理者对组织员工进行管理教育 3、指导管理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
组织行为学1PPT课件
5)你的同事当众批评你,辱骂你时,你该怎么办? (处理棘手问题的经验)
19
问卷调查法 ❖运用标准的问卷量表对人的心里与行为进行
分析与调查。问卷的形式多种多样。
优点:应用范围广,可以对较大规模的心理、 行为、态度进行分析与调查,并能运用数据分析 方法将定性问题定量化。
缺点:问卷设计要力求标准与科学,同时需要 被调查者积极配合,避免随意性。
直觉:是一种感觉,不 需要研究来支持
OB力求用系 统分析代替 直觉
系统研究:指的是通过对事 物之间关系的考察,来试图 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并 把结论建立在科学证据之上。
15
研究方法
1、观察法:运用感觉器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 察与分析。(眼睛+耳朵+脑子)
无论何孔种子性格曰,:有“针视其所以根,据观性其格所来管由理,、 对设计察情其景,所抓安住”性。“听其言驾驭,,观改其变行、”引导
近使之而观其谨 ——让他在身边任职,以观察其谨慎
烦使之而观其能 ——派他做繁杂的事情,以观察其能力
卒然问而观其知 ——突然问问题,以观察其机智
26
识人秘诀
急与之而观其信 ——仓促约定会见时间,以观察其信用
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托付他大笔财富,观察其是否为仁人君子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告之他情况危急,以观察它的节操
西方(MBTI、IQ) 中国(刘邵、司马光)
性才
性才
你对人的行为知多少?
13
凭经验和常识就可以预测 人的行为,何必多次一举 学什么组织行为学?
14
(一)研究方法
根据常识和经验得出的 行为结论,有的正确, 有的错误,但大多数是 错误的,无论对错,你 许多关于人的行为的观 点都是建立在直觉基础 上,而不是建立在事实 基础上
19
问卷调查法 ❖运用标准的问卷量表对人的心里与行为进行
分析与调查。问卷的形式多种多样。
优点:应用范围广,可以对较大规模的心理、 行为、态度进行分析与调查,并能运用数据分析 方法将定性问题定量化。
缺点:问卷设计要力求标准与科学,同时需要 被调查者积极配合,避免随意性。
直觉:是一种感觉,不 需要研究来支持
OB力求用系 统分析代替 直觉
系统研究:指的是通过对事 物之间关系的考察,来试图 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并 把结论建立在科学证据之上。
15
研究方法
1、观察法:运用感觉器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 察与分析。(眼睛+耳朵+脑子)
无论何孔种子性格曰,:有“针视其所以根,据观性其格所来管由理,、 对设计察情其景,所抓安住”性。“听其言驾驭,,观改其变行、”引导
近使之而观其谨 ——让他在身边任职,以观察其谨慎
烦使之而观其能 ——派他做繁杂的事情,以观察其能力
卒然问而观其知 ——突然问问题,以观察其机智
26
识人秘诀
急与之而观其信 ——仓促约定会见时间,以观察其信用
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托付他大笔财富,观察其是否为仁人君子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告之他情况危急,以观察它的节操
西方(MBTI、IQ) 中国(刘邵、司马光)
性才
性才
你对人的行为知多少?
13
凭经验和常识就可以预测 人的行为,何必多次一举 学什么组织行为学?
14
(一)研究方法
根据常识和经验得出的 行为结论,有的正确, 有的错误,但大多数是 错误的,无论对错,你 许多关于人的行为的观 点都是建立在直觉基础 上,而不是建立在事实 基础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To provide cases, exercises, simulations,
and evaluative instruments that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both
cognitively and experientially
Managing Human Behavior in Public and Non-
1. To examine what is known abou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human behavior in public organizations
2. To develop an appreciation of the value of analyzing management problem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individual behavior
Managing Human Behavior in Public and Non-
3
Profit Organizations, Denhardt, 2012, SAGE
Learning Goals for the Book
5. To foster competency in critical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skills—that is, to develop the capacity to act effectively and responsibly under the stress,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 of the “real world”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Upon completion of this chapter, you should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concepts:
• The importance of OB within public organizations • The lenses through which to view OB in
organizational goals/purpose
• Group
– Team membership – Team culture – Team goals/purpos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s a Way of Thinking and Acting Chapter 1
Managing Human Behavior in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Denhardt
Chapter Objectives
sector • The themes and purpose of the textbook
Managing Human Behavior in Public and Non-
2
Profit Organizations, Denhardt, 2012, SAGE
Learning Goals for the Book
4
Profit Organizations, Denhardt, 2012, SAGE
Human Behavior in Public and Non-Profits
Studying Human Behavior enh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 Our own behavior and our ability to influence the behavior of others
organizations • The skills critical to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 The roots of OB in multiple disciplines • The values and assumptions of OB in the public
□ How public servants interact with others in their organizations and with the public
Managing Human Behavior in Public and Non-
5
Profit Organizations, Denhardt, 2012, SAGE
Managing Human Behavior in Pnizations, Denhardt, 2012, SAGE
Public Organization Issues through Multiple Lenses
• Individual
– Motivation – Communication – Understanding
Human Behavior in Public and Non-Profits
To effectively serve the public-interest, managers and administrators must:
• Lead and motivate others • Function effectively in groups • Communicate clearly • Think creatively • Navigate change successfully • Manage conflict
3. To explore some of the most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4. To increas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e behavioral principles on which 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public leadership skills are ba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