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建设对策

合集下载

浅析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为了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提升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

制造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能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将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此外,企业要能及时的分析信息化建设问题,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进而确保企业员工能根据相关的制造要求和方案,在提升制造效率的基础上,有效的解决影响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另一方面,企业要能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制造业企业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跟随时代的步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关于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对当前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调查,现如今,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状况并不是十分的乐观,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问题,严重影响制造企业的发展。

而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现阶段,部分制造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没有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从而导致企业缺乏规范性。

2.企业员工缺乏合作意识良好的合作观念不仅能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促使企业能够及时的解决信息化建设出现的问题。

但是,制造业企业员工却缺乏良好的合作观念,在工作的过程中,领导和员工各自为政,只完成属于自身的工作任务,这样则很难提升工作效率。

3.制造业企业缺乏完整信息化建设方案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缺乏了解。

在实现信息化时,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功能交错,信息无法及时的共享。

这样企业就很难利用信息化建设获取相应的经济利润。

二、关于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的对策1.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信息化建设要想促使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并从中获取相应的利润,企业领导就要重视对管理方案的构建。

完整的管理方案能促使企业发展模式发生重大变革。

因此,企业领导要能站在企业发展角度,深入法分析信息化建设方案,并结合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现状,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信息体系这样才能让企业更加具有规范化。

浅析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龚晓敏来源:《数字化用户》2013年第29期【摘要】我国的制造业产品钢铁、纺织品、水泥等生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的基地。

以发展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改造制造业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制造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并没有取得十分明显的效益,解决了这些问题,才可以实现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制造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我国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大量消耗能源、污染环境作为代价的情况下,制造业还处于工业发展的摸索阶段。

信息化建设带动制造业发展的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企业财务的规范操作,既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集中了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信息建设的投入与效益有极大差距。

(一)信息软件的适用性差。

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企业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但各企业之间的结构与管理千差万别,不能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技术研发的企业多由软件起步,对信息化建设的产品应用,后期服务缺乏系统的管理。

只会跟着国外的脚步购买,没有结合我国各企业与行业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不符合企业需求的软件,是不可能建设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产品。

国外引入的软件想要在国内企业中植入并实现运转,需要对企业业务有足够的认识与研究。

国内制造企业实际需求与软件应用之间产生极大的差距,出现制造企业信息软件的适用性差的问题。

图1: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构成框架(二)信息软件的互动性差。

很多制造企业在软件的信息化应用中,缺少软件技术信息的整体分析与研究。

信息技术没有实现与企业业务的融合,也不能适应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

例如:有些制造企业拥有强大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也建立了信息化的应用,但应用平台的数据根本没有实现共享与互动,所有信息都分割出独立的信息孤岛,而信息孤岛的问题阻碍了信息数据的共享,使企业在信息不断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的造成信息资源浪费,从而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信息化时代,制造业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

下面,我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企业纷纷寻求转型升级。

信息化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项目目标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3.提升产品质量: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强产品质量监控,提高产品质量。

4.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5.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项目内容1.硬件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等硬件设施的采购和部署。

2.软件系统开发:根据企业需求,开发适用于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软件系统。

3.数据库建设:建立企业内部数据库,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高效查询。

4.信息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企业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5.信息化培训:组织员工进行信息化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素养。

6.项目实施与运维: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后期进行运维保障。

四、项目实施步骤1.项目启动:明确项目目标、范围、进度、预算等,成立项目组。

2.需求分析: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制定详细的需求分析报告。

3.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符合企业实际的方案。

4.硬件采购与部署:采购硬件设备,进行部署。

5.软件开发:开发适用于企业需求的软件系统。

6.数据库建设:建立企业内部数据库。

7.信息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8.培训与推广:组织员工培训,推广信息化应用。

9.项目验收:对项目成果进行验收。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当代企业发展的趋势和必须走的路。

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成本、加强与客户的互动等,因此,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就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探讨。

一、企业信息化的定义企业信息化是指运用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对企业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处理和传递,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高效共享和流动。

也可以说,企业信息化是将传统的人工管理过程,加以规范试和电子化,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

二、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当代企业发展的趋势和必须走的路。

早在90年代,企业信息化就已经出现在企业管理者的视野中。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涌现,企业信息化在加速发展。

根据《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国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稳步提升,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信息化程度持续提高。

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还不够成熟,与国际巨头的差距较大。

三、企业信息化的趋势1. 云计算技术的普及云计算技术正在逐步普及,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信息化中。

云计算可以使企业不再需要自建专门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将数据统一保存在云端,让企业的管理和开发分工更加明确、灵活,轻松应对市场变化和业务扩张。

另外,云计算还能够提高企业数据安全性,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

2. 大数据的运用大数据的应用将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

借助于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消费者和市场,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营销策略。

同时,大数据分析也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效率和生产力。

3. 移动端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信息化的重点放在移动端上。

移动端的普及能够帮助企业更加精准地向客户推送信息,同时也能够使企业内部的沟通更加高效。

4. 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作为信息化的一种重要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运用。

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

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

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1. 引言2. 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业各个环节,实现生产流程的管理优化、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当前,制造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

从产品的设计、生产计划到物流管理、供应链协调,企业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流程的数字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制造业信息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

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企业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关键指标,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制造业信息化促进了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

不同部门、不同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实时沟通和协作,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协调效率和生产效益。

3. 制造业信息化的挑战与问题尽管制造业信息化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制造业信息化的投入较高。

企业需要购买昂贵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系统的建设和实施。

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项较大的负担。

,制造业信息化面临着安全风险。

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企业需要加强对信息的保护,避免信息泄漏和网络攻击带来的损失。

,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

当前,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着系统集成不完善、数据共享不畅等问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解决。

4.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制造业信息化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5G技术的商用化,制造业信息化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5G技术的高速、低延迟、大容量的特点将使得制造业信息化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技术的应用将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通过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优化和智能决策,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制造业信息化还将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

企业信息化总结汇报

企业信息化总结汇报

企业信息化总结汇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本文将对企业信息化的相关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我们对企业信息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存在着信息孤岛现象,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共享。

而一些企业已经实现了较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其次,我们对企业信息化的优势进行了总结。

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响应和个性化定制,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我们对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未来,企业信息化将继续向着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企业需要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和研发,构建数字化的生产和管理平台,打造开放的生态系统,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和价值创造。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ERP在我国制造业的应用现状与趋势探讨

ERP在我国制造业的应用现状与趋势探讨

ERP在我国制造业的应用现状与趋势探讨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升级,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了趋势。

ERP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我国制造业中ERP系统的应用现状与趋势进行探讨。

一、ERP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应用现状1. ERP系统的普及程度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制造业中ERP系统的普及程度逐渐提升。

大型制造企业对于ERP系统的应用率较高,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率相对较低。

据统计,目前我国80%的大型制造企业已经引入了ERP系统,而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率仅为40%左右。

2. ERP系统的功能应用在我国制造业中,ERP系统的功能应用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库存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销售管理等方面。

随着企业管理的需求不断提升,ERP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功能也不断扩展,涵盖了更多的管理层面。

3. ERP系统的应用效果对于已经引入ERP系统的制造企业来说,其应用效果取决于系统的实施情况、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员工的接受程度等因素。

有的企业通过ERP系统的应用成功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但也有一些企业在ERP系统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效果并不理想。

二、ERP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应用趋势1. 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应用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ERP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也将更加注重云端部署和大数据分析。

云计算可以降低企业的信息化成本,提高信息化安全性,实现信息的随时随地访问和共享;而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生产情况、供应链信息等,从而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2. 移动化的应用移动化已成为当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也不例外。

未来,ERP系统的应用将更加注重移动化,在移动设备上实现ERP系统的应用,员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生产计划、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灵活性。

国企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路

国企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路

国企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路国企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路可以归纳如下:现状:1. 信息化意识逐步提高: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

总体上看,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

2. 信息化应用逐渐普及:改革开放后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很多企业在创建时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

3. 信息化建设存在不平衡: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及其实施效果。

此外,企业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

4. 信息化应用深度有待加强:虽然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

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思路:1. 增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意识: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信息化的观念,构建信息化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2. 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企业应从全局角度出发,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任务、重点和实施方案。

3. 强化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应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信息化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以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4. 推进重大信息工程建设:企业应积极推进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Ⅱ、ERP、CIMS等,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5.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合力度: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整合力度,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和流通,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6. 建立良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企业应建立良好的信息化建设环境,包括良好的政策环境、技术环境和管理环境等,以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背景分析1、制造业单位情况(略)2、信息化现状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公司重视科学技术,大胆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已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对实施企业信息化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工作基础。

2003年实施的营销系统,是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目前运行正常,已实现与银行联网,但没有与财务系统有机结合,是一个独立的业务系统。

还有一套版财务软件,目前用于财务基本核算,其他功能还没完全用起来。

1998年开发了一套单机版的,基于Mapinfo的GIS软件,数据齐全,功能相对简单,没有地理数据和坐标数据,水力计算也没做。

已有初步规模的网络系统,办公楼之间通过光纤连接,数据库为SQL Server。

现有一套95年建立调度系统,可以采集现场数据,并通过无线方式传输数据,上位机软件能够显示水厂的压力、余氯、流量、电流、电压、电量及工况图。

3、存在的问题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公司目前由于几个信息系统各自独立,存在着条块分割现象,机构之间信息难于共享;造成数据的实时性较差,数据核对、汇总、统计的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财务、收费、管网信息各自独立,有时信息获得滞后或有误,容易引起误会和工作矛盾,有时又造成信息资源浪费。

⏹数据来源多渠道,准确性、一致性较差没有实现数据集成,造成数据来源多渠道,信息重复,利用率低,信息资源浪费,不能实现管理信息集成、管理与生产信息集成。

决策层得到的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较差,容易造成判断失误,造成决策和指挥失误,影响生产和效益。

4、主要要求⏹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提出系统的整体规划方案和必要的合理化建议。

⏹软件功能至少应包括数据显示与查询、图形显示、报表显示与打印、曲线图分析、上下限报警、数据存贮、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调度方案的初步建立(优化和决策)。

⏹支持B/S结构,易于公司信息门户挂接,实现数据共享。

⏹基本保留原来的调度系统,根据需要和发展适当扩展几个现场测量点,原有的无线数传电台方式改为微波连接。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渠道整合研究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渠道整合研究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渠道整合研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将信息化系统应用于其生产、销售和管理中的重要性。

尤其是对于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其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加强用户体验的必要手段。

本文就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渠道整合进行研究。

一、企业信息化现状及挑战在信息化领域,许多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较为分散,信息孤岛现象明显。

他们可能有几个系统分别位于不同的办公室、工作车间、供应商侧等位置,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数据传递或数据整合。

此外,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实现、管理和维护可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这对于小型制造企业而言尤其具有挑战性。

另外,在信息化时代,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更,制造业企业需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业务、产品或服务定位,根据市场反馈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因此,如何保证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也是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二、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整合方案1. ERP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一种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可以将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函数之间的信息互相连接,并进行和谐的协同工作。

ERP横跨整个企业,包括财务、采购、成本控制、生产、库房、销售等方面。

因此,ERP作为一种综合的信息化集成方案,适用于大多数制造业企业。

2. CRM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在公司与客户之间建立紧密关系,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企业目标。

CRM的实现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客户需求,从而调整其生产策略,提高其产品合格率。

此外,有效地建立CRM系统可以为企业政策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实时数据。

3. MES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可以帮助企业监控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包括生产计划、物料调度、实际制造和工序控制。

它是企业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

MES系统旨在促进更高的制造效率、更低的生产成本、更好的产品质量管理和准确的库存。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与现状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与现状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与现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尤其是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制造业向着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一)制造业信息化水平较低虽然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信息化方面我们还相对落后。

截至目前,现代制造业的数字、网络化普及率还不够高,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逐步普及近年来,我国云计算技术的应用逐步普及,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可以将信息化平台、软件、业务数据等集中存储在云平台上,并通过网络实现对数据的访问和管理,不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设备利用率和运作效率,也能够减少企业的信息化成本。

(三)互联网和IT技术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和IT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制造业信息化进程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逐步应用,企业可以获取更加准确、实时的市场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可视化、透明化和智能化管理。

(四)定义和标准仍有待完善制造业信息化的特点是多样性和个性化,各个行业或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模式都不尽相同。

因此,定义和标准化成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顽疾,阻碍了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二、制造业信息化的未来趋势(一)智能制造将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的新动力未来,智能制造将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的新动力。

智能化制造过程中,传感器和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将加强现存的设备和工作流程的自动化程度,这将导致大规模的信息收集和交换。

(二)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制造企业从由有经验的管理者进行单一决策,转为根据各种数据进行大量分析与处理,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和准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的产能。

(三)制造业信息化的全面推广未来,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将得到全面推广。

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

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

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已成为这个行业的一种趋势。

在实践中,许多制造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

本文将从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出发,分析具体的对策措施,帮助企业更好地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1. 数据孤岛现象:在很多制造业企业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相互独立,难以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

这就导致了企业内部信息流动不畅,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系统不够完善:很多制造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是实现了一些基本的财务系统,但是对于企业内部的复杂业务流程和多维度数据分析,现有的系统往往无法满足需求。

3. 安全隐患: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

一旦企业财务数据泄露或者受到攻击,将对企业的财务稳定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4. 人员培训不足:企业员工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普遍还不够,这就造成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推进速度不够快和顺利。

5. 成本压力大: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软件的购买、系统的建设、人员的培训等,对于很多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来说,这些资金投入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以上所述的问题,都是目前制造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就变得尤为重要。

1. 数据整合和共享:企业需要整合各个部门的数据,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流通。

通过ERP系统等工具,实现各项数据的统一管理和维护,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完善系统建设: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管理需要,定制合适的、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这不仅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全流程的系统,还包括对财务数据的多维度分析和决策支持的系统。

3.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加强对内部数据的管理和监控,通过技术手段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在外部网络环境下采取专业的网络安全技术,阻止非法入侵等方式,保护财务数据的安全。

最新-中国制造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精品

最新-中国制造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精品

中国制造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探索摘要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信息化是提升制造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对制造企业信息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了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制造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对策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微电子等先进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正实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我国加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之后,我国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信息化已逐步成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而这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当属制造业。

信息技术给制造业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变化,它贯穿于一个制造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各项活动。

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从设计和生产的角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落后的传统技术,实现设计和生产过程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管理决策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市场销售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企业内外信息和知识资源,实现市场销售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1-2]。

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实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

1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历程开始起步,企业计算机从单项应用向综合应用发展;80年代初,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开始发展。

自十五大以来,中央对信息化及制造企业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项目。

十六大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跟随信息化的浪潮发展至今,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现今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85,占全国的36左右。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 设投入不足 。 大多数企业 的融资渠道较 少 , 外部 资金来源不
足 , 以为 制造 企业 信息化 的后期发 展 提供 后续 资金 。 难 导致
信 息化 不完全 。 制造 企业缺 少信息 化人才仍 然是 制约企 业信
息 化发展 的主要 因素 。 调查 表明 ,06 8. %的制造企业 缺 少信息 化 人员 , 即使是国家重点制造企业 , 有 6 . 仍 2 %缺 少信息人才 。 3 22 制造企 业信 息意识 薄弱 . 知程度 不高 . 认 随着信 息 化 的深 入 , 国 制造 企 业对 信 息 化 的 意识 和 我 认 知程 度 逐渐 提高 。 调查显 示 . 国制 造企 业 每 10人计 算 我 0 机 拥 有量 由 2 0 0 8年 的 2 . 88台提高 到 2 0 0 9年 的 3 . , 23台 增 长 1 . 此外设 立 CO的 制造企 业也 有所提 高 , 2 0 22 %; I 由 0 8的 3. 99 %提高 到 2 0 0 9年 的 4 . , 31 增长 8O 但 是 , 造企 业 % .%。 制 对 信 息意 识 的薄弱 依然 是 制约制 造企 业信 息化 建设 的瓶 颈 因素。 调查 显 示 , 造 企 业 自发 的 信息 化 建 设 需 求 不 超 过 制 2 %,01 9 5 .%的 制造 企 业 对 信 息科 学 技 术 知 识 表现 为短 缺 。
战 , 息 化 已 逐 步 成 为 提 升 企 业 信
54 元 , 20 年我 国制造企业对信 息化建 设投 资力度提 1亿 较 08
高 1 . 与此 同时 , 国制 造 型企业 对信 息 化人 才引进 有 76 %。 我 所 提 高 ,0 9年 企 业 对 信 息 人 才 的 引 进 较 2 0 20 0 8年 提 高 2 .%。 从 国家 重点 制造 企业 来看 .05 37 但 7 .%的 企业 对信 息化

浅谈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浅谈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浅谈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准确、全面、及时的制造现场信息管理平台,管理制造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建立产品生产档案,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工厂。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系统一、前言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简称MES),MES 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

二、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意义为了实现“帮助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企业追求目标,机械制造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差异化的企业价值定位和竞争战略。

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当今机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演变为快速、高品质、低成本和优质服务这四个方面。

制造企业要建立和培育这些核心竞争能力,需要以产品设计能力,制造工艺技术、加工设备等工程技术为保障;同时,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优质服务制度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一是通过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信息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开发质量和水平。

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实现集中管理。

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和OA自动化管理系统,机械制造企业实现以流程为基础的规范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能力。

三是要通过协同产品开发、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帮助企业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差异化的竞争战略。

通过制造执行系统信息化系统项目的建设,建立具有实时型企业特质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数据管理能力,从而更具针对性的改善生产绩效、质量水平。

在制造、质量、物流现场,结合自动识别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实现制造物流质量的精细化、透明化、自动化、实时化、数据化、一体化管理。

制造执行系统信息化项目将业务计划层与现场作业层能够实现紧密的无缝集成,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建立一个全面的、集成的、稳定的制造物流质量的控制体系。

制造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前景

制造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前景

制造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前景制造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前景1. 引言2. 制造业信息化现状制造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2.1 技术水平不高相比于其他行业,制造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很多企业只是简单地采用基础的信息化技术,而没有深入应用先进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等。

2.2 数据孤岛问题由于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导致企业内部很多信息难以互通,形成了数据孤岛问题。

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也限制了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2.3 安全隐患存在制造业面临着不少安全隐患,如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限制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

3.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前景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制造业信息化仍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3.1 提升效率的重要手段制造业信息化是提升制造业整体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2 促进产业升级制造业信息化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企业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智能化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推动制造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

3.3 开辟新的商业模式制造业信息化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

通过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企业能够开发出更加智能、个性化的产品,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4. 发展制造业信息化的对策为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4.1 加强技术创新制造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尤其是要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制造业的落地应用。

4.2 加强数据共享与整合制造业应建立起良好的数据共享与整合机制,打破信息系统之间的壁垒,实现企业内部数据的共享与流通。

这将有助于提高整体信息化水平。

4.3 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制造业应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注重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防护。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企业信息化的稳定和可靠。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22 资 金 投 入 较 低 . 出不 明 显 . 产
模; 网络平 台建 设 方面 , 被调查 制造企 业 中 ,27 8 .%的企 业拥
尽 管 近 几 年来 我 国制 造 业企 业 信 息 化 投 入 增长 较 快 , 但 仍 落 后于 发 达 国家 。 有关 部 门统 计 ,0 据 7 %的企业 用 于信 息技术 及 其设 备 的投资 总额 , 占总 资产 的 03 仅 .%左 右 , 远远 落 后 于发 达 国家 8 1%的水 平 。 比 之下 , 息化 产 出 更 %~ 0 相 信 是 低 下 , 资 上 千 万 的 MR I E P软 件 实施 成 功 率 一般 只 投 PI R / 有 1 %~ 0 部 分 制 造业 企 业 投 入 了 大 量 资金 , 没 能 收 0 2 %。 却 到 预期 效 果 , 仅造 成 企业 资源 的巨大 浪费 , 不 也打 消 了 其信
1 . 投资额 逐年 上涨 2
根据《 e制 造》 的调 查 ,0 9年 我 国 制 造 行 业 信 息 化 建 20 设情 况 良好 , 息化 建设 共投 资 5 1 元 。 据 调 查数 据 测 信 2亿 根
现 代农业 科技
21 00年第 1 7期
农 业基 础科 学
制 造企 业信 息化 建设 现 状 与对 策

( 徽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徽蚌埠 234 ) 安 安 3 0 1
摘要
关键 词
企 业信 息化 建设 是 企业 实现 快速 发展 的 , - 件 , z  ̄条 - 是企 业 内部 管理 模 式扁 平化 的基 础 , 实现 信 息化 将 对制 造 企 业 未来发 展 起
有局 域 网 . 中 5 .%的企 业局 域 网已覆 盖了 全单 位 的所有 其 06 部 门 ; 1 %的制造企 业配 备 有专用 的服 务器 , 7. 9 而且 有 2 .% 1 5

浅谈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解除对策

浅谈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解除对策
施。
( 一) 管理层和基层相互配合、 互 动 资 源进行优化 、 改造 , 来达 到其 他资源 ( 人力 、 物料 、 机器 、 资金等 ) 配置 的优化 , 提 升企业 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 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 企业高层领 导对于信息化 建设 的重视和支持程度是 非常重要 的 , 力。 制造企业 信息化需要 巨大的资金支持和广泛 的责权 利调整 , 涉及 的部 O 8 年金融危机过后 , 虽然全球经济有复苏迹象 , 但经济下行压力仍 门遍布整个企 业 , 如果没有 高层的管理者的重视 以及 基层的配合和支 很大, 国 内经济 呈现新 的特征 : 经济增速放缓 , 产能 富余 和结构调整 同 持, 那么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所 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 高层应 步进行 。制造业 面临着国际 、 国内市场的双重竞争 , 迫切 的需要改善 自 该足够重视 , 中层足够支持 , 基层足够配合 , 才 能真 正的推动制造企业 身竞争力 , 只有更 好的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 对市场情况做 出正确 的 信息化的发展。 决策 , 采取更快 的行动 , 才可 以立于不败之地 。 ( 二) 注 重软 硬 两 方 面 的 建设 企业信息化 的优 势是显 而易见 的 , 例如国际知名的联想企业 , 在进 制造业企业 的信 息化 , 要兼顾 信息技术资源 、 各种 系统 软件 、 信息 行 了信 息化 管理之后 , 仅库 存一项 就发生 了巨大 的变化 , 库存周 期从 化人 才 、 组织结构 、 组织资源 、 管理理念等一系列要 素, 信息化建设 的过 1 9 9 5 年 的7 2 天下 降至2 0 0 0 年的 2 2 天, 节省 了数亿元 的资金 ; 再如福特 程 中既要 重视硬性 的信 息化建设 , 比如信 息化人才 的聘用 、 培养 以及对 公司的财务部 门, 使用信息化进行 流程 改造后 , 在应付账 款管理 目标不 于系统软 件的运用 , 也要重视 软的信 息化建设 , 比如企业组织结构的变 变 的情 况下 , 财务人员减 少 了7 5 %, 财 务人员需 要核对 的数据从 1 4 项 革 、 企 业文化 的塑 造 、 对业务 流程 的分析 与变革 、 决策 机制 的改变 等 减少到 3 项。 等 。硬信息化建设作 为基础保证一定要 落在实处 , 同时软信 息化 建设 概括起来企 业信息化对 于企业发展 的意义有 以下几点 : 有利 于加 也不能敷衍 了事 。 速产品 的更新换 代 , 快速适应市场 的变 化; 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 的现代 ( 三) 内外信息化分步进行 , 有序推进

研究报告——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研究报告——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制造业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参差不齐,其数字化转型既包括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也包括处于较高发展阶段的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在有关部门引导和支持下,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数字化、集成互联、智能协同水平持续提高,工业互联网应用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缺乏权威的数据标准、数据安全问题有待解决、数据开放与共享水平有待提高、技术基础与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对就业将产生严峻挑战等问题仍存在,阻碍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深入。

建议有关部门完善支持鼓励政策,促进工业数据标准建设与应用,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推进国际合作,与再就业培训、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统筹规划。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升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体系完备,但大而不强。

尤其是传统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管理效率较低。

随着我国制造业成本优势逐步下降,只有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管理效率,重塑竞争力,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壮大。

数字化转型正是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与制造业相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予以解决。

一、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形态,它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

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该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其中,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在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来说,由于制造业基础较好,数字化水平较高,其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是网络化、智能化。

如德国发展工业4.0,美国推进工业互联网。

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处于较低发展阶段,还需要“补课”。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既包括尚处于工业1.0和2.0阶段的企业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实现工业3.0;也包括少数已经达到工业3.0阶段的企业,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应用于供应、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实现工业4.0,即进入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阶段。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展望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展望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展望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国工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其中,“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是我国工业信息化发展的两个关键词。

本文将从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两个关键词。

关键词:两化融合、深度融合、工业信息化、现状、问题、未来展望正文:一、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我国工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中国信息化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我国工业信息化已经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截至2018年末,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达到了10万余个,深入到各个行业。

同时,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用户已经超过了1亿人,实现了比较迅速的全面推广。

此外,我国的智能制造产业正在崛起,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二、我国工业信息化的问题尽管我国工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来说,我国工业信息化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工业应用场景相对局限:当前我国工业信息化应用场景相对局限,大多数工业企业在使用工业互联网的时候,还停留在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没有很好地应用工业互联网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产品质量问题:近年来,一些企业在推动工业信息化和智能制造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例如某些智能电视的软件问题,导致了用户的困扰和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怀疑。

3. 技术与管理的距离:一些企业在推动工业信息化时,过于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忽视了管理的改进,导致推动工业信息化不够有效。

三、我国工业信息化未来展望“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是我国工业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关键。

具体来说,未来我国工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并引导各个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推进产业升级。

2. 强化工业信息化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尤其是在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流程优化和管理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9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 echno l ogy M anage m ent R esearch2009N o 19收稿日期:2009-01-16,修回日期:2009-04-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872024);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2007GXS3D081)文章编号:1000-7695(2009)09-0378-03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建设对策付睿臣1,2,毕克新1,3(11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21大庆石油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31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摘要:信息化是我国制造业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文章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对策;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了社会各个角落,正以迅不可挡之势深入到包括农业、制造业、采掘业、运输业、金融业、建筑业、商业以及旅游业等在内的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并在不同层面上促进着各个产业部门的急剧变革和加速发展,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或者说应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当属制造业[1]。

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促进和提升了制造技术水平,给制造技术带来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2],为制造业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1 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面对信息化浪潮,十五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十六大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0;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五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并相应的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

在中央推动下,我国制造业企业纷纷开始了信息化进程,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据5e 制造6的调查,2006年我国制造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良好,信息化建设共投资318亿元,根据调查数据测算,在中小企业快速增长的信息化投入的推动下,未来三年内,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预计2009年全年的信息化建设投资为514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714%。

海尔、联想等一些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脱颖而出,通过信息化极大增强了其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典范。

尽管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在应用范围、规模、深度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初级阶段,正如惠普亚太地区产品技术及专业服务集团制造业服务销售总监K u m ar N arayanan (2005)所言,/如果将全球制造业信息化分成5个层次的话,中国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仅居于其中第二层0,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 信息化的投入与产出较低尽管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投入有了较快增长,但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据有关部门统计,70%的企业用于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的投资总额,仅占总资产的013%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8%-10%的水平[3]。

信息化投入较低,其产出更低,动辄上千万的M RP II /ERP 软件,其实施成功率一般只有10%到20%[4],一些制造业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却没能收到预期效果,不仅造成巨大浪费,也挫伤了其信息化信心,企业深受生产率悖论、I T 黑洞等问题的困扰,以致出现了/不上ERP 是等死,上ERP 是找死0的悲观论调。

112 单向信息化较强但集成信息化较弱在国外,70年代前是基础信息化,80年代中期开始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90年代后期开始全球信息化,而在国内,企业的基础信息化远未完成,只有少数企业实现了信息集成,极少数企业才刚刚进入全球信息化[5]。

我国制造业企业的CAD 普及率较高,但尚处于/甩图板0阶段,使用基于三维产品模型的CAD /CAM 技术的企业较少,实现C A D /CA PP /CAM 一体化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在财务、人事、进销存等单项信息化方面一些制造业企业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距成功实现内外信息集成尚有相当距离。

113 硬信息化较硬但软信息化较软我国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硬轻软的现象,即,重视基础设施的构建、系统软件的应用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等硬信息化建设,而轻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组织结构的变革、业务流程的重组、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决策机制的优化等软信息化建设。

企业往往斥巨资购置先进的硬件和软件,但其机制的转化与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却落后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3]。

穿新鞋,走老路,使信息化难收全效。

2 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动态进化过程,是一个以全面采用信息技术为目标、从一种形态向下一种形态的转变过程[6]。

同时,它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举全企之力、集众人之智、毕数年之功才有望取得成效,而绝非一朝一夕仅凭满腔热血所能一蹴而就的。

针对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结合在信息化建设中经常遇到并需要权衡和处理的各种关系诸如软硬关系、内外关系、上下关系、点面关系、显隐关系和远近关系,本文认为在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采取以下对策:211 软硬兼施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需要兼顾信息技术资源和组织资付睿臣等: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建设对策源,统筹考虑基础设施、系统软件、信息化人才、组织结构、决策机制、管理理念等信息化要素,既要注重基础设施的构建、系统软件的应用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等硬信息化建设,又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组织结构的变革、业务流程的重组、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决策机制的优化等软信息化建设。

硬信息化一定要硬,但软信息化绝对不能软。

212内外并举内部信息化是外部信息化的基础,外部信息化是内部信息化的自然延伸和必然发展。

榨取了源于内部连通的大部分效率后,组织必然开始寻求在组织外与其他组织进行生产、交付等活动的协同,以使效率能有数量级的提高[7]。

为了实现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必须从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和外部信息化建设两大方面入手[1]。

因与企业内部生产环节相关的软件无需依赖于企业的贸易伙伴而易于管理,因而相对于外部信息化而言,内部信息化更易实施[6]。

制造业企业应先打造内部信息化平台,通过M RPÒ、ER P等信息技术致力于内部信息的整合和共享,进而以此为基础,通过SC M、CRM、I O S等信息技术将信息化的链条向外延伸至供应商和客户,覆盖至整个价值链。

213上下互动张玉林(2007)通过调查问卷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影响信息化成败的首要因素[8]。

吴瑞鹏(2004)把影响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因素归纳为五大类,第一类便是包括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基层员工在内的企业整体的支持[9]。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所需资金之巨、所涉及部门之多、所协调关系之复杂远非想象,没有高层的重视以及中层与基层的支持,信息化很难取得成功。

因此,应通过信息文化的建设,营造一种企业高层重视、中层管理人员支持、基层员工有积极性的良好氛围。

同时通过信息化培训,提高全体人员的信息技术技能,使信息化对高层决策、中层管理和底层业务起到支撑作用,真正做到高层决策智能化、中层管理网络化和底层业务数字化。

214点面结合根据诺兰模型[10],最初某些部门为支持自身管理而开发出了功能单一的信息系统,随着其运行的成功,逐渐在企业内各部门蔓延,但同时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即分散开发的系统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便进入了集成阶段。

诺兰模型反映了信息系统开发的规律,也为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启示,即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应由点延伸到线,再由线拓展到面。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往往始于CAD、CAM等单项的业务环节,对这些单项业务进行集成便形成了CI M S,实现了整条生产线的信息化,再与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最终实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和内外资源集成。

很多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业企业由于财力有限,在信息化进程中,难以面面俱到,要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应按信息规划的整体部署,从最需要信息化的某个环节开始)))点的信息化,然后对某一业务流程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进行重组)))线的信息化,最后待时机成熟后再扩展至整个企业)))面的信息化。

215显隐兼顾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显性效益,如生产效率的提高、库存周转的加快、成本的降低、销售额的增长、市场份额的扩大、企业利润的增加等,这些效益可以通过经济指标直接量化,看得见,摸得着,对企业而言,是显性的,也是最为大多制造业企业所热衷的,并常常作为判断信息化是否成功的标准;另一部分是隐性效益,如组织结构的精简、业务流程的优化、经营管理的改善、企业文化的升华、反应速度的加快等,这些效益难以通过现有的经济指标加以直接衡量,对企业而言,是隐性的,虽有助于制造业企业长期竞争能力的提高,却往往最易为许多制造业企业所忽视。

M e l v ille N(2004)等人把信息技术的商业价值分为效率和效能两部分,前者是指成本的降低、生产率的提高等内部业务流程各环节的改善,后者是指与环境相关的组织竞争优势的实现,即同对手相比实现了一种独特的创造价值的战略[11]。

效率的提高是显性效益,易为对手所模仿,充其量能给企业带来暂时的竞争优势,效能的提高则是隐性效益,难以模仿,能为企业带来长久的竞争优势。

对于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而言,显性效益是一时之利,而隐性效益才是长远之功,因此,制造业企业不但要重视信息化所带来的显性效益,更要重视其所带来的隐性效益。

216远近统筹R oss JW(2000)认为公司在实施ERP后不久,其绩效会暂时下降[12]。

G a tti ker T F(2005)等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ER P实施一年后,尽管其绩效增速放缓,但逐年提高[13],王铁男和李一军(200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信息系统在使用一段时间(12个月)以后,运行状况逐渐稳定,并在平稳运行两年时达到最佳状态[14]。

由于调整成本、学习和其他因素,信息技术和互补性组织变革的协同引进可能导致不了立即的成功[11]。

企业信息化绩效的评估比较适合在信息化工程实施完成并稳定运行一段时期后进行,这个时期根据企业信息化工程的规模和运行状况而定,一般为半年到一年以上的时间,因为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才能积累足够的分析数据[15]。

可见,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很难在完成之初便收到立竿见影之效,需假以时日才能有所显现,因此,制造业企业应立足长远,绝不能仅凭一时之得失而对信息化加以取舍。

3结论本文从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单项信息化与集成信息化、硬信息化与软信息化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并结合在信息化建设中经常遇到并需要权衡和处理的各种关系诸如软硬关系、内外关系、上下关系、点面关系、显隐关系和远近关系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