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学生管理工作
以就业为导向的护理班实习前阶段性管理措施
心灵 , 了解他们的世界 。 家长要多收集一些社会信息 , 多学习名
人名家 的教育方法 , 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同时 , 班主任也要聆 听
重视 。对于第一种关 系, 班主任要肯定他们 之间珍贵 的同学之 情, 但要指 出其不妥的地方 , 引导他们建立一种团结友 爱、 互勉 互励、 同进 步的良好关系。对于第二种关系 , 共 班主任要搞清问 题 的症结 , 开他们心 中 的死 结 , 解 教育他们互 相尊 重、 相关 互 心、 互相帮助 、 互相爱护 , 培养其高 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 的情感
作为一名高年资护士 , 笔者清楚地知道 医疗护理行业是特
殊 的服务领域 , 对医务人员有很多特殊的要 求。因而笔者把职 业要求作为学生 日常生活 中养成教育的要素 , 反复对学生 的不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 , 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 u 为 了使 。 学生 能尽快适应医院要求 , 笔者经常于在 校期 间按 医院要求训
要求 , 帮助学生树立职业 自豪感和责任感 , 提高他们的 自觉性
和依从性 。要求全班学生严格遵守学校 的各项规章制 度 , 尤其 是请假制度。课间操 、 自习、 自习也要严格考勤。对违反纪 早 晚 律的学生及时教育 , 并请家长一道督促其改进 。
13 培 养 学 生符合 职 业要 求 的行 为 .
33 科学、 理处 理学 生之间的关 系 . 合 班级 内部学生之间不健康 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2种 : 一种是 2个或少数几个学生关系过于密切 , 以兄弟姐妹相称 , 言行充满
只有 放下家长的身份 , 融入到学生的世 界中 , 才能走进学生 的
江湖义气 , 甚至形成帮派 ; 另一种是 由于某些原因 , 学生之 间互
以就业为导向
◎ 党 杰
摘 要 :文 章 从 当 前 实 际 出 发 , 出 新 形 势 下 应 以 就 业 为 导 向 , 现 代 化 手 段 , 主 要 阵 地 , 面 开 指 用 抓 全
展 学 生 工作 。 关 键 词 :学 生 ; 息 化 ; 育 ; 理 信 教 管
工 作 的 不 满 。使 学 生 工 作 在 公 寓 开 展 的 效 果 大 打 折
扣 。 因 此 , 寓 应 该 加 强 和 后 勤 的 合 作 , 好 水 电 基 公 搞 础 设 施 , 强 公 寓 管 理 人 员 的 素 质 培 养 , 高 他 们 的 加 提 服 务 意 识 , 一 步 加 强 安 全 保 卫 工 作 , 学 生 提 供 良 进 为
设 是 关 键
纳 学 费 的 银 行 卡 等 工 作 ) 入 校 报 到 ( 新 的 各 种 工 、 迎
作 ) 在 校 期 间 的 学 习 与 生 活 ( 学 籍 、 绩 、 常 管 、 如 成 日 理 、 工 助 学 、 罚 情 况 、 织 发 展 及 素 质 拓 展 等 工 勤 奖 组 作 ) 毕 业 离 校 , 最 后 进 入 校 友 信 息 服 务 系 统 等 2 、 到 1 2
西 安 航 空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生 工 作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平 台 是 以 学 校 总 体 工 作 思 路 和 校 园 信 息 化 建 设 为 指 导 ,充 分 考 虑 与 学 院 其 他 系 统 平 台 的 数 据 交 换 与 资
源 共 享 与 集 成 . 采 取 统 一 的 信 息 标 准 实 现 后 台 数 据
信息化 X l Z台
随 着 社 会 突 飞 猛 进 的 发 展 , 息 化 已覆 盖 全 球 , 信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学校的声誉。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就业导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就业导向问题1. 就业意识薄弱。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更侧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但由于缺乏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使得部分学生对就业意识不强,只重视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对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2. 就业技能匮乏。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过于追求理论能力和学科知识,而对实践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难以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
3. 就业指导不足。
高职院校学校部分学生管理工作中,就业指导工作不够到位,缺乏对学生就业的全面指导,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面对就业压力时,不知所措。
4. 就业渠道狭窄。
由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渠道不畅,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渠道相对狭窄,难以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就业选择。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使得部分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就业导向,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就业导向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1. 增强就业意识。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意识,使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为未来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 加强实践技能培养。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练掌握技能,提高毕业后就业的竞争力。
3. 完善就业辅导。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辅导服务,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市场需求,提高求职技能,增强就业能力。
为了更好地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就业导向,可以提出以下的实施路径:1.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
从就业角度谈学生管理工作
从就业角度谈学生管理工作从就业角度谈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作为学院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支撑与保障,在促进学生就业工作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近年年来,随着学院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管理工作在促使就业工作方面出现的严重不足和暴露的新问题的逐渐凸显,一定程度上影响学院的社会声誉和招生工作。
下面我主要从学生管理工作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现状进行多角度分析,提出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积极转变管理方式,进一步明确人才培训目标,强化课程改革,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坚持产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等方面进行汇报。
1 当前学院在校生主要心理状况目前我院共有在校生1954人。
其中高职学生1554人,中职400人,绝大多数学生处于青年时期,从年龄上看他们已经属于成人,但心理发育还未完全成熟,进入大学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生活要自己打理,过去的被动学习也一下演变为主动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导致了学生心理矛盾,易产生心理问题。
从201某年秋季抽取的375名高职学生心理测评数据可以看出,随机抽取的375人中,一级心理问题47人,二级心理问题56人,三级心理问题65人,其产生原因如下:1.1 内在心理承受能力差目前学生城市户口学生占42%,从学生自身来看,这些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而进入大学后,由于个人的不成熟,对社会和学校的很多问题缺少了解,因而思想上容易产生各种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
有些学生本身情绪发展就不稳定,再加上学院对这部分学生在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熏陶没有跟上,导致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厌学、逃课、娇气、自尊心强等心理特征表现明显。
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季来领之际,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迷茫、自我认知能力差,没目标乱投简历,任性换岗或者辞职等现象。
这些都是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产生的新问题和新的挑战。
班主任先进事迹材料:以学生为中心 以就业为导向
班主任先进事迹材料: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班主任先进事迹材料: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肖XX老师是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的一位老师,自XX年8月开始担任XX级车辆工程专业2班的班主任,XX~XX学年是该班级大学学习的最后一年。
在这一年,学生既要完成繁重的专业课程学习,还要面临着考研就业的压力。
学生在政治思想、学习、就业等方面表现出与其他年级学生明显不同的特征。
作为班主任,该同志积极协助院系、辅导员做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就业情况。
全班26人全部顺利毕业,共有4人考上研究生,其中1人推荐免试到湖南大学,截止到XX年6月学生就业率达100%。
肖老师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不仅在专业上为学生抛砖引玉、指引方向,还在思想上生活上给予学生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一、学生思想工作学生进入大四后,面临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且临近毕业,部分同学有不愿意合作、作风散漫等问题。
结合这些情况,肖XX充分发挥班委、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保证每个宿舍都有班委或党员分管负责,确保大家思想稳定。
作为班主任,他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除了主题班会以外,还深入学生,找个人聊天,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放下“自己是毕业生,学校和老师都会特殊照顾”这种心理。
二、学生学习方面进入大四,学生对本专业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而在第一学期,学生的学习任务还是很繁重的,所以如何引导考研的同学和不考研的同学都能够保证专业课程学习和考研、找工作两不误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班主任,肖明伟积极创造条件,为考研学生在学习环境、资料收集、争取时间方面做好指导与引导工作,利用自己的经历为他们做一些必要的引导,但同时也告诫考研的同学不是特殊群体,考研也并不意味着可以“享受不上课、不参与班级活动等特权”。
全班26名同学,共有4人读研,其中1人推免到湖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对于打算直接就业的同学,他引导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专业知识、就业知识、社会知识上,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就业筹码,引导他们安心学习。
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
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
姜辛
【期刊名称】《四川劳动保障》
【年(卷),期】2024()1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当前,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管理不仅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还可以提前预判毕业后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锻炼其面对困难时心理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下,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应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当中,不断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让学生毕业后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社会环境和自己的工作岗位。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姜辛
【作者单位】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创业意识导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初探
2.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
3.就业导向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生就业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生就业工作管理,提高就业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在校学生、毕业生以及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相关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学生就业工作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2. 坚持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相结合;3.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策引导相结合;4. 坚持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结合;5. 坚持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学校成立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学生就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以下工作:1. 制定学生就业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2. 负责学生就业指导、咨询、培训、招聘等工作;3. 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及时发布就业信息;4. 负责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分析和报告;5. 组织开展就业工作调研和评估;6. 协调解决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学院(部)成立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院(部)学生就业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七条学院(部)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以下工作:1. 负责本院(部)学生就业工作的日常管理;2. 组织开展就业指导、咨询、培训等活动;3. 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及时发布就业信息;4. 负责本院(部)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分析和报告;5. 协调解决本院(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八条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工作,履行以下职责:1. 教务部门:负责组织就业指导课程,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2. 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3. 教研部门:负责开展就业工作相关课题研究,为就业工作提供理论支持;4. 实践教学部门: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5. 后勤部门:负责提供就业工作所需的场地、设备等资源。
以就业为导向高校学生管理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学生管理探讨【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深化,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显突出,所有高校围绕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积极探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方法与途径,特别是一些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就业遇到体制极大的挑战,归纳有以下原因,一是全社会的极大需求与企业用人机制之间的矛盾制约职业院校,二是学院的规模化发展与岗位区域需求发展闻的匹配矛盾;三是职业院校的精品专业建设与实际岗位社会化、特色职业化之间的矛盾;四是学生的就业观念与社会企业对岗位的实际要求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立足电力职业学院的学生就业难问题,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来促进学生就业为题,对大学期间学生管理加以论述。
【关键词】就业指导诚信机制【中图分类号】g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24—031、大学生未能就业的原因有各种原因影响当前许多大学生未能就业。
概括有以下三点:第一是就业机会缺乏,这是主要的社会大局问题。
第二是用人制度不健全,尤其是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改进用人制度,强化能者优先、发展优先的原则,使有各单位都具有为了发展而使用能者的动力,排除非能力因素的干扰。
第三,用人单位与应聘者各自的各种具体原因,其中包括大学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原因。
社会性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导致人们对高等教育现实价值的看法,进而会影响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看法,还会影响人们在高考中的选择,无论是太热门或冷门的大学和专业,供需矛盾会更激烈,所以,大学生就业困难,也使每所高校承受巨大的忧患意识与压力,都在积极进行自我调节来推动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发展。
2、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就业导向“铁打营盘流水的兵”,随着90后时代的青年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大学的校园文化也悄悄发生了变化,网络文化已充实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知识、权利、义务、信仰、价值、道德、伦理等观念会在大学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发生激烈的碰撞,和平、繁荣的时代使许多大学生忘记了忧患、而片面追求物资上的占有与享受,学生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区域发展、地域文化等因素已成为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与校内管理的主要制约。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
当代大学生毕业群体所面临的社会压力较大,因走出学校的就业压力较高,反映着我国教育改革情况下的毕业生与就业产生的各项冲突问题。
正因如此,高效人才管理环节需要着重重视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针对社会需要的就业方向以及就业转折点的合理预期,在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高校需要本着就业方向以及社会需求,对学生管理进行优质化创新与分布,促使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优质与先进理念、先进体系不断进行完善调整,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优质化的提升。
一、现代社会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就业能力是指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所具备的各项适应技能,学生在对社会岗位技能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伴随着人才竞争意识以及发展方向的有序结合,保障社会所需的就业能力,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校为督导,要通过当代社会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为方向。
当前,用人单位对高校热声中的能力需求,通过相关专业的比较,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知识掌握能力,高校大学生的专业技能,高校大学生的自我认知,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认知,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能力,高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意识等进行深入划分。
高校需要对大学生的组织领导岗位、工作方向、随机应变、创新、自我管理等多种意识进行培养。
因目前当代高校学生有自命不凡,无法认清自我现实的状态,总是认为毕业就有机会对自己自视过高,轻视社会中的人才选拔环节,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教育及培养过程中,要不断的厘清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就业思路,使其有更好的工作方向和工作能力,使大学生的就业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
二、以就业能力为导向高校毕业生管理面临的工作困境针对于学生们的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组织各种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有效分析,使高校在推动全方位人才培养的前提下,更注重学生管理,通过深入研究、重点探访,保障管理工作不会出现问题,使学生的管理工作有效的进行,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根据具体的情况,需要对高校就业能力的导向以及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主要问题的阐述与研究。
学生就业指导管理制度
学生就业指导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转型,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并提高就业质量,学校制定并实施了学生就业指导管理制度。
二、目的和原则学生就业指导管理制度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步入职场并实现自己的发展。
1. 公平公正原则:学生就业指导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歧视任何学生,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和平等的待遇。
2. 个性化服务原则:学生就业指导应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发展需求,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方案。
3. 导师辅导原则:学生就业指导应通过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充分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动态。
4. 多元化资源原则:学校将开发和整合各类就业资源,包括就业信息、企业合作、创业支持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资源。
三、应聘前阶段1. 职业规划辅导: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辅导,帮助他们了解自身优势和发展方向,并为他们制定个人职业目标。
2. 就业市场信息:及时向学生提供就业市场的动态信息,包括就业形势、热门行业、薪资待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
3. 简历撰写指导:为学生提供简历撰写指导,帮助他们了解简历的结构和写作要领,提高简历的质量和吸引力。
四、求职中阶段1. 职业能力培训:为学生提供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如面试技巧、沟通能力、职场礼仪等,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实习就业推荐:为学生推荐实习和就业机会,与企业进行合作,促进学生和企业的良好对接。
3. 就业招聘会:定期举办就业招聘会,邀请各类企业和机构来校园招聘,为学生提供面对面交流和求职机会。
五、就业后阶段1. 职业发展指导:为已就业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提升工作能力和晋升空间。
2. 创业支持服务: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支持服务,包括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孵化等,激发学生的创业潜力。
3. 校友资源共享:学校通过校友网络,为学生提供校友资源共享平台,帮助学生与校友建立联系,获得校友的职业指导和支持。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大学生教育管理探讨
20 年 8月 08
~ 一 高一 专一 论一 职一 理一
“ 就 业 为导 向” 高职 大 学 生 以 的 教 育 管 理探 讨
李 军 源, 周 鑫
(山 东商业 职业技 术 学院 , 东 济 南 2 00 山 5 1 3)
摘 要: “ 以就 业为导向” 的职业教育指导思 想和 高职 学生 的特点 , 决定 了高职 学 生的教 育管理具 有十分 重
中, 如何实现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培养 目标 , 怎么体现 “ 以就业为导 向”探索学生管理工作新 的思路和工 , 作方 法 , 把学 生 的教 育管理 工作 推 向新 的局 面 , 文 本 拟 就这 些方 面 与大 家进行 探讨 。
一
、
高职 院校 的学 生特 点和 教 育管理 的意 义
的历 史性 跨越 做 出 了至 关重 要 的贡献 。就业 乃 民生 之本 , 它关 系 到广 大毕业 生 的切身 利益 , 系 到高职 关
a miitain t e ie e ly e t re tt n. d nsr t o ra z mpo o l m n —o na i i o
Ke r s e ly e t g i a c ; u ain a mi it t n o ih rv c t n l olg t d n s y wo d : mp o m n ; d n e e c t d ns ai fh g e o ai a l e s e t u d o r o o c e u
is fce c f rfsin l u i e u aina de ly n i ci bl yo u e t amiit t ns f q i ste nuf in yo oeso a a  ̄ d ct mpome t r t n a it f td ns d ns ai t r ur i p ql o n de o i s r o a e e h
就业能力培育导向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就业能力培育导向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作者:彭建辉来源:《公关世界》2023年第15期摘要: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从知识、实践能力、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着手,力求提升學生的综合素养。
更重要的是要对市场人才需求有充分的了解,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进行专业化培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走出校园后快速步入到工作岗位,适应社会。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同企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匹配度不高,尤其是面对一些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岗位,学生的能力难以满足其需求。
针对这一情况,高校有必要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以就业能力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强化校企合作,为社会培养专业且优秀的人才。
本文就对就业能力导向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就业能力;高校;学生管理;就业指导学生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借助于高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的规划,同时对其言行进行约束、规范与引导。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有目标、有方法且有组织的活动,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1-2]。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逐渐严峻,在此背景下,高校想要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就需要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3-4]。
不但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还要帮助学生顺利地毕业、就业,在社会工作岗位中发挥出自身所学知识与技能,为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紧随时代人才标准,设计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尤其是高校教育,其在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基于此,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从把握时代脉搏及其实际需求出发,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就新时代发展趋势来看,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应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专业知识与技能只是迈向社会的关键能力,而职业道德才是做好本职工作、发挥自身价值的关键,因此,职业道德也成了新时代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第二,具有端正、务实的工作态度。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全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摘要:管理心理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
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突出案例教学、加强技能训练、体现必需和够用,结合专业特点,因材施教。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管理心理学教学改革2005年9月21日,国务院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决定》指出:坚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作为全国一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淄博职业学院在“十―五”时期的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按照“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职业化,教学过程项目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思路,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建立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我们以此作为背景,进行了管理心理学课程改革与探索,旨在探索适合高职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管理心理学教学的回顾管理心理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均很强,但由于种种原因,我校管理心理学课程的建设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
传统的教学重在知识的掌握,而非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
另外,课程与就业脱节,学用不一致,课程教学还没有完全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特点。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
多年来,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我校仅开设理论课,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可选的国内教材又没有及时补充21世纪以来的心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课堂上将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谈不上学生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结果导致教师讲解困难,学生理解接受也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
从就业角度谈学生管理工作
从就业角度谈学生​管理工作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从就业角度谈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作为学院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支撑与保障,在促进学生就业工作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近年年来,随着学院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管理工作在促使就业工作方面出现的严重不足和暴露的新问题的逐渐凸显,一定程度上影响学院的社会声誉和招生工作。
下面我主要从学生管理工作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现状进行多角度分析,提出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积极转变管理方式,进一步明确人才培训目标,强化课程改革,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坚持产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等方面进行汇报。
1 当前学院在校生主要心理状况目前我院共有在校生1954人。
其中高职学生1554人,中职400人,绝大多数学生处于青年时期,从年龄上看他们已经属于成人,但心理发育还未完全成熟,进入大学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生活要自己打理,过去的被动学习也一下演变为主动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导致了学生心理矛盾,易产生心理问题。
从2018年秋季抽取的375名高职学生心理测评数据可以看出,随机抽取的375人中,一级心理问题47人,二级心理问题56人,三级心理问题65人,其产生原因如下:1.1 内在心理承受能力差目前学生城市户口学生占42%,从学生自身来看,这些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而进入大学后,由于个人的不成熟,对社会和学校的很多问题缺少了解,因而思想上容易产生各种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
有些学生本身情绪发展就不稳定,再加上学院对这部分学生在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熏陶没有跟上,导致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厌学、逃课、娇气、自尊心强等心理特征表现明显。
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季来领之际,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迷茫、自我认知能力差,没目标乱投简历,任性换岗或者辞职等现象。
我校就业育人实施方案
我校就业育人实施方案我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积极探索实施一系列就业育人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目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一、就业导向教育学校将加强就业导向教育,通过课程设置、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意识,培养就业能力。
学校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
二、就业指导服务学校将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设立专业的就业指导机构,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就业信息咨询等服务,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选择和发展路径。
同时,学校将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搭建就业对接平台,促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
三、就业能力提升学校将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同时,学校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就业政策支持学校将建立健全的就业政策支持体系,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和帮扶服务,推动就业政策的落地和实施。
学校将积极争取各类就业扶持资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支持。
五、就业质量监测学校将建立健全的就业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评估,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为学校提供科学依据,不断改进就业育人工作。
六、就业育人成效评估学校将建立完善的就业育人成效评估机制,对就业育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就业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学校将不断提升就业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助力他们顺利实现就业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提升就业指导工作再上新水平
就业E MPLOYMENTOCCUPATION932013 03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就业指导工作再上新水平陈建刚摘 要:近年来,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校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心,加强了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中职、大专、职业鉴定、推荐就业一条龙办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服务 就业指导 时效一、领导重视,靠前指挥,增强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中职学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搞好就业指导工作能够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毕业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能促进毕业生的发展与成才,有利于推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学校的声望,不论对毕业生本人,还是对学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把就业服务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增强了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
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学校党政“一把手”把就业服务工作纳入了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了职能部门目标责任制,充实了得力的人员从事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建立健全了由校长总负责,以就业办公室、就业指导课教师、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为主体和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并加强了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化机制。
与此同时,学校就业办和班主任深入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服务真正明确、落实到每一位毕业生,使他们能够有的放矢地选择职业,顺利实现顶岗实习及就业。
二、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载体,增强应届毕业生教育疏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不断完善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格局、努力提高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采取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载体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应届毕业生教育疏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切实抓好“投身基层、艰苦创业”就业主题教育。
我们把毕业生就业观教育作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积极联系用人单位、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深入开展“投身基层、艰苦创业”就业主题教育,帮助毕业生客观、理性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
对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教学管理思考
对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管理的思考摘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我校积极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现对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管理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职业学校就业教学管理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232-011 调整和改进课程设置(1)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各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向进行了调整,确立了以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培养目标,按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技能实训,提高实践教学的知识、技术含量。
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
具体做法是调整和改进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
学校曾经组织专业教师开展行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训练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结构和比例。
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最大限度实现课程设置与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的对接。
如我校旅游酒店专业、网络专业、工程测量专业,原来专业理论课比较多,动手操作少,学生学习没有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教学改革,对网络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减少文化课,增加了专业课和实践课。
(2)文化课与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突出技能和实践教学,学校组织教师积极编写、整理校本教材。
如文化课的英语、数学和专业课的3g、声乐、舞蹈等编写了校本教材。
(3)学校专业课程设置要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调动学生参加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积极性。
每学期各专业制定出技能达标要求和考核办法。
(4)学校要把职业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程设置范畴,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
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高校教育管理改革
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摘要: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是高校教学发展前进的标志,也是高校教育管理革新的基本动力。
高校在教育教学机制中欠缺灵活性,很多学生学习的专业内容不符合自我性格与特点,难以适应教学内容,专业转变的门槛较高,造成了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后的就业能力大大下降。
高校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观念出发考虑问题,高校要注意制定管理与考核的标准和尺度,在专业设置中进行调整,提高学分制的灵活度,增强考试与就业指导的科学性,加强师资控制。
关键词:就业能力导向教育管理改革创新1.抽样调查情况2013年1~3月对北京某高校在校人群展开了抽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44份,大三与大四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67.54%,其余31.46%都为大二与大一新生,涉及专业有汉语言文学、经济学、新文学、广播电视学、财务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等13个专业,其中男生占到了45%,女生占到了55%。
2.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北京某高校的大学生学习状态不好,其中全勤的学生只有9%,63%的人偶尔逃课不在课堂听讲或者参与学习,经常逃课的人数占总比为25%,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的人为76%,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玩游戏的人数占到了67%,在课堂上吃东西,发呆的占到了3%。
现阶段的大学生都是“人在课堂而心在外”,教师个人魅力也有欠缺,不能吸引学生到达现场听讲,讲课的内容枯燥乏味,欠缺创新动力。
3.教育管理的改革3.1专业调整制度改革。
专业是大学生专有人力资本的基础,决定着未来就业的基本方向。
某专业毕业生较多而市场需求不旺,就会形成结构性失业。
如果高考时专业误选而自己并不喜欢,学习动力就会不足,会影响学习效果和就业结果。
高校转专业制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被调研的大学生中,想过转专业的占48%,特别想转专业的占9%,没想过的占43%。
在现有制度下,大学生认为转专业的门槛要求很低的占3%,较低的13%,一般的占40%,较高的占30%,很高的占9%,平均指数为2.31。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管理
求知导刊Journal of Seeking Knowledge Guide管理GuanLi1522018年10月Oct.2018作者简介:宋铮铮(1984—),女,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教学与研究。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管理一、目前职业学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现状1.没有明确的职业追求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追求。
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就业形势并不了解,也不关心。
没有长远的职业眼光,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会直接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对自己的前途充满迷茫。
即使自己与即将从事的职业要求不符合,也不会有意识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有些学生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特征,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而无法纠正,最后为了逃避而陷入网络世界。
部分学生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容易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2.英语应用能力较低职业学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较低,语言基本功不扎实。
原因是:第一,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强,缺乏主观能动性,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才能完成基本任务。
第二,缺乏科学而系统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难以摆脱传统的英语学习观念,将重点放在了背课文、记单词、练语法结构等上面,没有处理好听、说、读、写、译这几个部分的轻重和联系,缺少英语应用的场景和语境。
有的学生根本不敢开口说英语,更不用说站在讲台上当小老师了。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管理实施途径1.建立“阶段式”班级管理学生升入大学后,由于大学的管理模式与高中管理相差较大,加之学生远离家乡,需要独立面对和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有的学生甚至觉得高职院校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差距很大,便一直沉溺于高考的失利与巨大的心理失衡之中。
因此,班主任在新生入学时就要开展思想引导,带领学生熟悉学校以及周边环境;要尽快熟悉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以及个人爱好等,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设想。
在低年级阶段强调学生的职业认知与规划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以及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侧重学生自我基本能力的培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管理工作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设计的就业门槛越来越高,大学生们在求职过程中必须经过激烈竞争。
可以说,如何提高就业能力已成为大学生在就业中取得优势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工作
教育部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将学生的就业率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作为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为大学的学生管理不仅仅只停留在传统的学生管理之上,而是必须要着眼于影响毕业生就业因素的现实。
一、问题的提出及内涵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大学毕业生数量也不断攀升,而与此相伴的是就业率持续走低。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突出问题。
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212万人上升到495万人,首次超过社会新增就业岗位。
2008年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增幅为12.9%。
而大学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未就业人数逐年飙升。
据统计,2004、2005年大学毕业生中分别有67.5万、91.26万人不能就业,2005年本科学生初次就业率跌至70%。
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上一次性过去的90%跌落到65%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到2008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09年逾61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挑战。
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只有切实提高大
学生的就业能力,才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业能力成为一个直接反映高校办学效益、大学生竞争能力、社会市场对高校评价及其毕业生择取标准的评价参数。
就业能力对高校而言,是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的直接体现。
当前教育主管部门把就业率作为办学水平评估、专业设置调整、招生规模增减的重要监测指标,而提高就业率的根本途径在于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对学生本人而言,较高的就业能力使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实现充分就业。
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与自我价值的前进阶梯。
对社会市场而言,用人单位对高校的评价已逐步从过去注重学校名气转向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能力高低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和效益,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
二、英国大学的就业工作经验
创建与提高就业能力相关的教学模式由于高校有责任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根据政府和企业活动的要求,培养学生具备更为全面的品质,在专业知识和学术技能方面充分发展。
为此,英国的卢顿大学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措施。
首先,卢顿大学将就业技能的培养细分为三个级次:第一级主要针对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其目标为培养学生具备教学计划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如进行深入学习所需的各项技能;第二级和第三级的目标为培养学生具备在毕业后的工作、生活中所需的各项技能。
其
次,提出对就业技能进行评估的方案,即在对需要进行评估的技能的范围、级次以及各种赞成与反对的理由进行充分讨论之后,形成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将就业能力细分为13项就业技能,并对所有13项技能进行评价,以向用人单位提供尽可能详尽的信息;对每一级,只考虑对是否具备相应技能的情况进行评估,以有效地减少评估所需花费的时间。
概而言之,卢顿大学这种主动进行能力培养的措施,对于学生而言,能够使他们认识到在大学学习阶段需要着力培养,并得以提高的各项就业技能,并确知应如何去做,以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对于卢顿大学,则希望通过调整课程安排,能高效提升学生们的各项就业技能,从而增强他们在劳动市场中的发展前景。
三、基于就业学生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学生心理引导,树立正确择业观
据《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7年度调查报告》分析,在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的认识上,毕业生和企业的选择截然不同。
毕业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认为提高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在企业界看来,首要的却是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提高学生技能反倒退居其次。
因此,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已成为大学生走好人生的重要步骤,到哪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辩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小企业也有重要岗位,偏远地区也有最适合发展机遇,最艰苦的地方,最能磨练人的意志,祖国需要的地方也是青年人成长最快的地方。
引导学生准确定位。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自己,学生经过多年的学校生活,应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包括自己的知识结构、社会适应能力、专业创新能力等,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合理定位,避免出现夜郎自大,好高务远,心高手低的现象发生;二是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要求,提高把握就业机会的能力,避免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
实际上就是通过对自己合理的定位和对形势正确判断而做出一种抉择,使得工作岗位与自己相互适合。
学生就业也应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通过人才需求市场的杠杆作用来调节高校人才的输出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输入。
(二)转变教育观念,构建科学课程体系
高校应改变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设、人才培养机制应保持对就业市场中的人才需求的灵敏反应和积极应答。
我国高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机制存在过于刚性的缺陷,面对市场多样的需要和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和变动的能力太低;课程的广泛性或总量太少,“可拼装性”低,难以在学科专业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也难以应对经常变化的社会需要。
高校应根据变化了的市场需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注重文科与理工科的交叉、综合与渗透,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知识层面。
同时课程设置应加强实践环节。
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合理制定实践
性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陶书中,黄君录,王佳利..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5).
[2] 陶晓霞.大学生一般就业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