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非现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 非现场监管的标准设计不够全面。非现场监管数 据指标体系不完整, 不能支持对银行风险状况的深入分析 和评估。目前国有银行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是 1996 年制 定的, 包括十个监控指标和六个监测性指标。存在的主要 问题: 一是均为对法人监管指标, 未明确对银行分支机构 的监测重点及标准。二是指标单一, 未涵盖银行经营管理 和所有风险状况。如没有非信贷资产结构及质量指标、表 外业务相关指标、不良资产准备金提取充足情况、利率及 汇率等市场风险监测指标等。三是对所有银行采用统一的 指标标准值, 没有体现不同银行的经营特点, 没有体现安 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相互关系。
( 二) 完善非现场监管工作制度, 规范非现场监管工作。 一是建立监管人员定期走访制度。监管人员要通过定期走 访, 对商业银行提供的非现场监管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 析, 对潜在的风险提出进一步采取的监管措施和建议。二 是进一步完善非现场监管操作规程。监管机构的组织目标 最终需落实到所有监管人员的具体行为之中。因此, 必须 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完善的内控制度, 尽 可能实现对监管人员的激励相容, 从国内外的经验看, 主 要采取事先的标准约束、过程中的规则控制和事后的责任 追究等三种方式。根据我国目前状况, 必须制定和建立一 套详细涉及商业银行法人治理、内部控制及各项业务的操 作手册以及可将现场检查情况与非现场监管有机结合的处
用编核押机进行编核押; 通过推广本票使用范围, 提高本 同的支付工具, 提高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 提高企业融资
票使用量, 旨在减少现金和转账支票的使用, 提高企业信 功能, 避免或减少支付违约, 推动商业信用健康发展。
用度。其次, 要加大支付工具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特别是
( 编辑 朱 锋)
在新的票证版式或管理办法出台后, 要及时做好相应的宣
【6 0 《济南金融》第 5 期
( 三) 非现场监管的风险分析不够系统。我国尚未建立 系统的商业银行风险分析模型和预警系统, 对银行的风险 分析重点仍放在监控指标的合规性上, 没有着重于采用动 态分析手段来揭示银行风险变动趋势及对潜在风险和未来 风险的预测, 对银行业整体风险状况的分析局限于简单的 数据汇总分析和经验判断, 难以起到早期预警和指导现场 检查的作用。一是注重对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监管, 而对 表外业务和新业务的监管较少。如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 担保等表外业务, 监管体系虽有所涉猎, 但仅限于表面分 析; 对于代客理财、外汇交易等新业务, 监管体系尚未涉 及。二是注重对信贷资产的监管, 而对非信贷资产的监管 较少。监管部门每月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监测分析, 但是 对债券投资、抵债资产和递延资产等非信贷资产分析较少。 三是注重对单个指标的考核, 忽视对指标间联系的分析。 对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指标间缺乏互动性的分析指标, 如流动性比例和存贷比例的关系、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利润 率的关系等。
金融实务
信息不能进行深入监测等。 二、改进当前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建议 ( 一) 强化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一是要坚持把风险为
本的监管理念贯穿于整个监管工作的全过程, 重视并强化 监管人员的风险为本监管意识, 使监管工作自始至终围绕 着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风 险这一主线进行。二是坚持单个风险识别与综合风险评价 的有机统一, 单个风险识别是综合风险评价的基础, 是监 管机构科学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工作绩效的保障; 综 合风险评价是单个风险识别的最终结果, 是合理确定监管 工作规划、从总体上把握监管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
金融实务
律法规进行甄别、梳理, 充分考虑银行、企业和市场需求, 传培训工作, 使企业财会人员知悉新的管理要求, 熟练掌
有废有立, 推陈出新, 加快支付工具创新步伐, 推动网上 握和使用新式票证, 养成良好的票证习惯, 防止或减少人
银行、移动支付、卡基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的推广应用; 为因素造成的票据退票。第三, 银行部门要主动加强与企
( 四) 非现场监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目前, 监管统计 系统对非现场监管支持的完整性有所不足, 如只是要求国 有商业银行报送急用先行的报表, 而未设置指标监测与评 价体系, 更没有充分体现法人与非法人银行机构的差异性 的监管内容。有些非现场监管所需要的监管信息还不能从 统计部门的监测数据中获得, 如对银行业机构各项负债项 目、贷款明细情况以及不良贷款的期限结构、中间业务等
监管前沿理论知识与业务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英 语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 有计划、分步骤组织进行, 确 保全局干部职工对全年教育培训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便于 合理安排工作, 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 地进行。
二、突出一个“实”字, 适应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需求 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培养需要, 本着“缺什 么、学什么, 差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力求达到岗位培 训与岗位需求的最佳结合, 收到“短、平、快”的效果。 培训内容和方式, 原则上可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对新进的 工作人员和不完全具备上岗资格的人员, 应采取不脱产的 在岗培训方式, 培训内容侧重于基础性知识和业务技能。 新进人员还应增加职业道德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内容。二
( 编辑 代金奎)
!!!!!!!!!!!!!!!!!!!!!!!!!!!!!!!!!!!!!!
对加强银监分局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考
李莹 ( 山东银监局日照监管分局, 山东 日照 276826)
一、围绕一个“细”字, 抓好干部培养整体规划的制 定
在制定干部培养培训整体规划时, 既要站在改革发展 的高度, 站在金融理论的前沿, 以国家金融方针政策为指 导, 又要综合分析员工现状, 科学预测业务发展趋势, 准 确判断培训需求, 合理确定培训重点, 明确树立培训目标, 注重细节, 做好超前和过细的工作, 分别制定出短、中、 期培训计划和分步实施方案。要按照 “管法人、 管风险 、 管内控, 提高透明度”的新监管理念, 围绕“管检交叉、 查处分离、跟踪问责、科学考绩”的监管运行机制, 制定 干部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 并结合工作实际, 本着缺什么 补什么, 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 年初要广泛征求不同部 门、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人员的培训需求, 把法律法规、
理系统, 以保证监管人员操作的规范化。三是建立非现场 监管工作失职追究责任制度, 要完善监管人员非现场监管 各个环节的工作责任制, 对是否及时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 要有硬性的责任约束机制, 对未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风 险等监管不力的行为要建立监管失职追究责任制度, 提高 非现场监管工作的效率。
( 三) 以 “1 1 0 4 工程”建设为契机, 进一步完善银行业 分支机构监管体系。 “1104 工程”报表体系主要用于法人 机构监管, 对分支机构监管涉及较少, 建议按照法人监管 和属地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一是根据 “1104 工程”的总体 要求, 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不同层级的监管指标体系, 并针 对不同类型银行机构的经营特点, 进一步完善分支机构非 现 场 监 管 指 标 体 系 。 二 是 积 极 借 鉴 CAMEL 风 险 评 级 体 系 , 定期对分支银行机构的风险状况进行定量分析, 并根据商 业银行法人机构的评级结果实施分类监管, 以节约监管资 源, 提高效率。三是要加强银监会各机构信息的沟通和联 系, 建立自下而上的非现场监管报告机制、信息共享机制 和日常信息沟通机制, 以全面反映法人机构的监管信息, 并使各相关非现场监管人员及时掌握, 同时各级非现场监 管人员应采用电话、邮件等方式及时沟通法人机构和分支 机构的监管信息。
!!!!!!!!!!!!!!!!!!!!!!!!!!!!!!!!!!!!!!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非现场监管存在的 问题及建议
ຫໍສະໝຸດ Baidu
刘青 ( 山东银监局, 山东 济南 250001)

一、我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非现场监管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
( 一) 非现场监管缺少清楚和详尽的工作流程。监管部 门对非现场监管工作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重视, 对于非现 场监管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实际工作中因监管人员对 非现场的理解不同, 做法也不同, 随意性较大。如目前银 监会仅对商业银行监管信息收集内容以及信息的处理和监 管报告作了规定, 对风险评价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没有规范 性的要求, 而当前监管部门、统计部门等多个部门负有非 现场监管的职责, 由于对非现场监管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 准, 实际工作中因监管人员对非现场的理解不同, 做法也 不同, 往往因部门而异、因人而异, 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致使非现场监管工作随意性较大。
适时修订有关支付结算办法, 修改和完善传统支付工具。 业的沟通和联系, 在企业资金支付、账户动态监测和支付
如适当扩大不定额银行本票使用范围,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工具选择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咨询, 帮助企业根据
本票 “见票即付”, 解决途 径 为 实 行 本 票 加 编 地 方 密 押 , 使 不 同 经 营 特 点 、 不 同 业 务 类 型 和 不 同 周 转 时 期 灵 活 选 取 不
《济南金融》第 5 期【6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