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非现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0 《济南金融》第 5 期
( 三) 非现场监管的风险分析不够系统。我国尚未建立 系统的商业银行风险分析模型和预警系统, 对银行的风险 分析重点仍放在监控指标的合规性上, 没有着重于采用动 态分析手段来揭示银行风险变动趋势及对潜在风险和未来 风险的预测, 对银行业整体风险状况的分析局限于简单的 数据汇总分析和经验判断, 难以起到早期预警和指导现场 检查的作用。一是注重对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监管, 而对 表外业务和新业务的监管较少。如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 担保等表外业务, 监管体系虽有所涉猎, 但仅限于表面分 析; 对于代客理财、外汇交易等新业务, 监管体系尚未涉 及。二是注重对信贷资产的监管, 而对非信贷资产的监管 较少。监管部门每月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监测分析, 但是 对债券投资、抵债资产和递延资产等非信贷资产分析较少。 三是注重对单个指标的考核, 忽视对指标间联系的分析。 对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指标间缺乏互动性的分析指标, 如流动性比例和存贷比例的关系、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利润 率的关系等。
金融实务
律法规进行甄别、梳理, 充分考虑银行、企业和市场需求, 传培训工作, 使企业财会人员知悉新的管理要求, 熟练掌
有废有立, 推陈出新, 加快支付工具创新步伐, 推动网上 握和使用新式票证, 养成良好的票证习惯, 防止或减少人
银行、移动支付、卡基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的推广应用; 为因素造成的票据退票。第三, 银行部门要主动加强与企
!!!!!!!!!!!!!!!!!!!!!!!!!!!!!!!!!!!!!!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非现场监管存在的 问题及建议
刘青 ( 山东银监局, 山东 济南 250001)
【
一、我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非现场监管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
( 一) 非现场监管缺少清楚和详尽的工作流程。监管部 门对非现场监管工作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重视, 对于非现 场监管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实际工作中因监管人员对 非现场的理解不同, 做法也不同, 随意性较大。如目前银 监会仅对商业银行监管信息收集内容以及信息的处理和监 管报告作了规定, 对风险评价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没有规范 性的要求, 而当前监管部门、统计部门等多个部门负有非 现场监管的职责, 由于对非现场监管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 准, 实际工作中因监管人员对非现场的理解不同, 做法也 不同, 往往因部门而异、因人而异, 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致使非现场监管工作随意性较大。
监管前沿理论知识与业务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英 语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 有计划、分步骤组织进行, 确 保全局干部职工对全年教育培训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便于 合理安排工作, 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 地进行。
二、突出一个“实”字, 适应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需求 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培养需要, 本着“缺什 么、学什么, 差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力求达到岗位培 训与岗位需求的最佳结合, 收到“短、平、快”的效果。 培训内容和方式, 原则上可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对新进的 工作人员和不完全具备上岗资格的人员, 应采取不脱产的 在岗培训方式, 培训内容侧重于基础性知识和业务技能。 新进人员还应增加职业道德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内容。二
( 二) 完善非现场监管工作制度, 规范非现场监管工作。 一是建立监管人员定期走访制度。监管人员要通过定期走 访, 对商业银行提供的非现场监管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 析, 对潜在的风险提出进一步采取的监管措施和建议。二 是进一步完善非现场监管操作规程。监管机构的组织目标 最终需落实到所有监管人员的具体行为之中。因此, 必须 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完善的内控制度, 尽 可能实现对监管人员的激励相容, 从国内外的经验看, 主 要采取事先的标准约束、过程中的规则控制和事后的责任 追究等三种方式。根据我国目前状况, 必须制定和建立一 套详细涉及商业银行法人治理、内部控制及各项业务的操 作手册以及可将现场检查情况与非现场监管有机结合的处
用编核押机进行编核押; 通过推广本票使用范围, 提高本 同的支付工具, 提高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 提高企业融资
票使用量, 旨在减少现金和转账支票的使用, 提高企业信 功能, 避免或减少支付违约, 推动商业信用健康发展。
用度。其次, 要加大支付工具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特别是
( 编辑 朱 锋)Fra bibliotek在新的票证版式或管理办法出台后, 要及时做好相应的宣
( 二) 非现场监管的标准设计不够全面。非现场监管数 据指标体系不完整, 不能支持对银行风险状况的深入分析 和评估。目前国有银行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是 1996 年制 定的, 包括十个监控指标和六个监测性指标。存在的主要 问题: 一是均为对法人监管指标, 未明确对银行分支机构 的监测重点及标准。二是指标单一, 未涵盖银行经营管理 和所有风险状况。如没有非信贷资产结构及质量指标、表 外业务相关指标、不良资产准备金提取充足情况、利率及 汇率等市场风险监测指标等。三是对所有银行采用统一的 指标标准值, 没有体现不同银行的经营特点, 没有体现安 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相互关系。
( 四) 非现场监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目前, 监管统计 系统对非现场监管支持的完整性有所不足, 如只是要求国 有商业银行报送急用先行的报表, 而未设置指标监测与评 价体系, 更没有充分体现法人与非法人银行机构的差异性 的监管内容。有些非现场监管所需要的监管信息还不能从 统计部门的监测数据中获得, 如对银行业机构各项负债项 目、贷款明细情况以及不良贷款的期限结构、中间业务等
金融实务
信息不能进行深入监测等。 二、改进当前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建议 ( 一) 强化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一是要坚持把风险为
本的监管理念贯穿于整个监管工作的全过程, 重视并强化 监管人员的风险为本监管意识, 使监管工作自始至终围绕 着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风 险这一主线进行。二是坚持单个风险识别与综合风险评价 的有机统一, 单个风险识别是综合风险评价的基础, 是监 管机构科学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工作绩效的保障; 综 合风险评价是单个风险识别的最终结果, 是合理确定监管 工作规划、从总体上把握监管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
《济南金融》第 5 期【6 1
【
适时修订有关支付结算办法, 修改和完善传统支付工具。 业的沟通和联系, 在企业资金支付、账户动态监测和支付
如适当扩大不定额银行本票使用范围,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工具选择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咨询, 帮助企业根据
本票 “见票即付”, 解决途 径 为 实 行 本 票 加 编 地 方 密 押 , 使 不 同 经 营 特 点 、 不 同 业 务 类 型 和 不 同 周 转 时 期 灵 活 选 取 不
理系统, 以保证监管人员操作的规范化。三是建立非现场 监管工作失职追究责任制度, 要完善监管人员非现场监管 各个环节的工作责任制, 对是否及时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 要有硬性的责任约束机制, 对未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风 险等监管不力的行为要建立监管失职追究责任制度, 提高 非现场监管工作的效率。
( 三) 以 “1 1 0 4 工程”建设为契机, 进一步完善银行业 分支机构监管体系。 “1104 工程”报表体系主要用于法人 机构监管, 对分支机构监管涉及较少, 建议按照法人监管 和属地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一是根据 “1104 工程”的总体 要求, 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不同层级的监管指标体系, 并针 对不同类型银行机构的经营特点, 进一步完善分支机构非 现 场 监 管 指 标 体 系 。 二 是 积 极 借 鉴 CAMEL 风 险 评 级 体 系 , 定期对分支银行机构的风险状况进行定量分析, 并根据商 业银行法人机构的评级结果实施分类监管, 以节约监管资 源, 提高效率。三是要加强银监会各机构信息的沟通和联 系, 建立自下而上的非现场监管报告机制、信息共享机制 和日常信息沟通机制, 以全面反映法人机构的监管信息, 并使各相关非现场监管人员及时掌握, 同时各级非现场监 管人员应采用电话、邮件等方式及时沟通法人机构和分支 机构的监管信息。
( 编辑 代金奎)
!!!!!!!!!!!!!!!!!!!!!!!!!!!!!!!!!!!!!!
对加强银监分局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考
李莹 ( 山东银监局日照监管分局, 山东 日照 276826)
一、围绕一个“细”字, 抓好干部培养整体规划的制 定
在制定干部培养培训整体规划时, 既要站在改革发展 的高度, 站在金融理论的前沿, 以国家金融方针政策为指 导, 又要综合分析员工现状, 科学预测业务发展趋势, 准 确判断培训需求, 合理确定培训重点, 明确树立培训目标, 注重细节, 做好超前和过细的工作, 分别制定出短、中、 期培训计划和分步实施方案。要按照 “管法人、 管风险 、 管内控, 提高透明度”的新监管理念, 围绕“管检交叉、 查处分离、跟踪问责、科学考绩”的监管运行机制, 制定 干部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 并结合工作实际, 本着缺什么 补什么, 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 年初要广泛征求不同部 门、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人员的培训需求, 把法律法规、
( 三) 非现场监管的风险分析不够系统。我国尚未建立 系统的商业银行风险分析模型和预警系统, 对银行的风险 分析重点仍放在监控指标的合规性上, 没有着重于采用动 态分析手段来揭示银行风险变动趋势及对潜在风险和未来 风险的预测, 对银行业整体风险状况的分析局限于简单的 数据汇总分析和经验判断, 难以起到早期预警和指导现场 检查的作用。一是注重对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监管, 而对 表外业务和新业务的监管较少。如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 担保等表外业务, 监管体系虽有所涉猎, 但仅限于表面分 析; 对于代客理财、外汇交易等新业务, 监管体系尚未涉 及。二是注重对信贷资产的监管, 而对非信贷资产的监管 较少。监管部门每月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监测分析, 但是 对债券投资、抵债资产和递延资产等非信贷资产分析较少。 三是注重对单个指标的考核, 忽视对指标间联系的分析。 对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指标间缺乏互动性的分析指标, 如流动性比例和存贷比例的关系、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利润 率的关系等。
金融实务
律法规进行甄别、梳理, 充分考虑银行、企业和市场需求, 传培训工作, 使企业财会人员知悉新的管理要求, 熟练掌
有废有立, 推陈出新, 加快支付工具创新步伐, 推动网上 握和使用新式票证, 养成良好的票证习惯, 防止或减少人
银行、移动支付、卡基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的推广应用; 为因素造成的票据退票。第三, 银行部门要主动加强与企
!!!!!!!!!!!!!!!!!!!!!!!!!!!!!!!!!!!!!!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非现场监管存在的 问题及建议
刘青 ( 山东银监局, 山东 济南 250001)
【
一、我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非现场监管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
( 一) 非现场监管缺少清楚和详尽的工作流程。监管部 门对非现场监管工作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重视, 对于非现 场监管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实际工作中因监管人员对 非现场的理解不同, 做法也不同, 随意性较大。如目前银 监会仅对商业银行监管信息收集内容以及信息的处理和监 管报告作了规定, 对风险评价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没有规范 性的要求, 而当前监管部门、统计部门等多个部门负有非 现场监管的职责, 由于对非现场监管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 准, 实际工作中因监管人员对非现场的理解不同, 做法也 不同, 往往因部门而异、因人而异, 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致使非现场监管工作随意性较大。
监管前沿理论知识与业务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英 语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 有计划、分步骤组织进行, 确 保全局干部职工对全年教育培训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便于 合理安排工作, 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 地进行。
二、突出一个“实”字, 适应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需求 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培养需要, 本着“缺什 么、学什么, 差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力求达到岗位培 训与岗位需求的最佳结合, 收到“短、平、快”的效果。 培训内容和方式, 原则上可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对新进的 工作人员和不完全具备上岗资格的人员, 应采取不脱产的 在岗培训方式, 培训内容侧重于基础性知识和业务技能。 新进人员还应增加职业道德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内容。二
( 二) 完善非现场监管工作制度, 规范非现场监管工作。 一是建立监管人员定期走访制度。监管人员要通过定期走 访, 对商业银行提供的非现场监管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 析, 对潜在的风险提出进一步采取的监管措施和建议。二 是进一步完善非现场监管操作规程。监管机构的组织目标 最终需落实到所有监管人员的具体行为之中。因此, 必须 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完善的内控制度, 尽 可能实现对监管人员的激励相容, 从国内外的经验看, 主 要采取事先的标准约束、过程中的规则控制和事后的责任 追究等三种方式。根据我国目前状况, 必须制定和建立一 套详细涉及商业银行法人治理、内部控制及各项业务的操 作手册以及可将现场检查情况与非现场监管有机结合的处
用编核押机进行编核押; 通过推广本票使用范围, 提高本 同的支付工具, 提高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 提高企业融资
票使用量, 旨在减少现金和转账支票的使用, 提高企业信 功能, 避免或减少支付违约, 推动商业信用健康发展。
用度。其次, 要加大支付工具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特别是
( 编辑 朱 锋)Fra bibliotek在新的票证版式或管理办法出台后, 要及时做好相应的宣
( 二) 非现场监管的标准设计不够全面。非现场监管数 据指标体系不完整, 不能支持对银行风险状况的深入分析 和评估。目前国有银行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是 1996 年制 定的, 包括十个监控指标和六个监测性指标。存在的主要 问题: 一是均为对法人监管指标, 未明确对银行分支机构 的监测重点及标准。二是指标单一, 未涵盖银行经营管理 和所有风险状况。如没有非信贷资产结构及质量指标、表 外业务相关指标、不良资产准备金提取充足情况、利率及 汇率等市场风险监测指标等。三是对所有银行采用统一的 指标标准值, 没有体现不同银行的经营特点, 没有体现安 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相互关系。
( 四) 非现场监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目前, 监管统计 系统对非现场监管支持的完整性有所不足, 如只是要求国 有商业银行报送急用先行的报表, 而未设置指标监测与评 价体系, 更没有充分体现法人与非法人银行机构的差异性 的监管内容。有些非现场监管所需要的监管信息还不能从 统计部门的监测数据中获得, 如对银行业机构各项负债项 目、贷款明细情况以及不良贷款的期限结构、中间业务等
金融实务
信息不能进行深入监测等。 二、改进当前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建议 ( 一) 强化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一是要坚持把风险为
本的监管理念贯穿于整个监管工作的全过程, 重视并强化 监管人员的风险为本监管意识, 使监管工作自始至终围绕 着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风 险这一主线进行。二是坚持单个风险识别与综合风险评价 的有机统一, 单个风险识别是综合风险评价的基础, 是监 管机构科学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工作绩效的保障; 综 合风险评价是单个风险识别的最终结果, 是合理确定监管 工作规划、从总体上把握监管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
《济南金融》第 5 期【6 1
【
适时修订有关支付结算办法, 修改和完善传统支付工具。 业的沟通和联系, 在企业资金支付、账户动态监测和支付
如适当扩大不定额银行本票使用范围,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工具选择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咨询, 帮助企业根据
本票 “见票即付”, 解决途 径 为 实 行 本 票 加 编 地 方 密 押 , 使 不 同 经 营 特 点 、 不 同 业 务 类 型 和 不 同 周 转 时 期 灵 活 选 取 不
理系统, 以保证监管人员操作的规范化。三是建立非现场 监管工作失职追究责任制度, 要完善监管人员非现场监管 各个环节的工作责任制, 对是否及时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 要有硬性的责任约束机制, 对未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风 险等监管不力的行为要建立监管失职追究责任制度, 提高 非现场监管工作的效率。
( 三) 以 “1 1 0 4 工程”建设为契机, 进一步完善银行业 分支机构监管体系。 “1104 工程”报表体系主要用于法人 机构监管, 对分支机构监管涉及较少, 建议按照法人监管 和属地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一是根据 “1104 工程”的总体 要求, 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不同层级的监管指标体系, 并针 对不同类型银行机构的经营特点, 进一步完善分支机构非 现 场 监 管 指 标 体 系 。 二 是 积 极 借 鉴 CAMEL 风 险 评 级 体 系 , 定期对分支银行机构的风险状况进行定量分析, 并根据商 业银行法人机构的评级结果实施分类监管, 以节约监管资 源, 提高效率。三是要加强银监会各机构信息的沟通和联 系, 建立自下而上的非现场监管报告机制、信息共享机制 和日常信息沟通机制, 以全面反映法人机构的监管信息, 并使各相关非现场监管人员及时掌握, 同时各级非现场监 管人员应采用电话、邮件等方式及时沟通法人机构和分支 机构的监管信息。
( 编辑 代金奎)
!!!!!!!!!!!!!!!!!!!!!!!!!!!!!!!!!!!!!!
对加强银监分局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考
李莹 ( 山东银监局日照监管分局, 山东 日照 276826)
一、围绕一个“细”字, 抓好干部培养整体规划的制 定
在制定干部培养培训整体规划时, 既要站在改革发展 的高度, 站在金融理论的前沿, 以国家金融方针政策为指 导, 又要综合分析员工现状, 科学预测业务发展趋势, 准 确判断培训需求, 合理确定培训重点, 明确树立培训目标, 注重细节, 做好超前和过细的工作, 分别制定出短、中、 期培训计划和分步实施方案。要按照 “管法人、 管风险 、 管内控, 提高透明度”的新监管理念, 围绕“管检交叉、 查处分离、跟踪问责、科学考绩”的监管运行机制, 制定 干部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 并结合工作实际, 本着缺什么 补什么, 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 年初要广泛征求不同部 门、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人员的培训需求, 把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