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00个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点,初中生一定要牢记!

100个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点,初中生一定要牢记!

100个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点,初中生一定要牢记!为大家整理了100个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点,全是必考内容,初中生一定要牢记!电学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

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一、声学。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v_液>v_气。

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琴弦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例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大。

-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用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如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 - 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对听力造成严重损害。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汽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4. 声的利用。

- 声可以传递信息,如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利用B超检查身体等。

- 声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二、光学。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等都是光直线传播的实例。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m/s,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可以为正值、负值或零,分别表示加速、减速和匀速运动。

2. 力和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如果物体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则说明了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F=ma,其中F 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3. 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所具有的能力,单位为焦耳(J)。

功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即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5. 阻力和摩擦力:阻力是物体运动受到的,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6. 电路和电阻:电路是电流沿着导体或半导体的闭合路径流动的路径。

电阻是物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

7. 静电和电荷:静电是指由于电荷分布不平衡而产生的现象。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相同电荷相互排斥,异电荷相互吸引。

8. 光线折射和反射:光线在两种介质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光线在与界面垂直的方向反射,根据角度相等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9. 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物质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频率决定,响度由声音的强度决定,音色由声音的谐波成分决定。

10.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根据光的波动性质,光在与界面垂直的方向反射,而在与界面不垂直的方向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中考物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2. 运动学:-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反映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化的直线运动。

-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3. 能量与功:- 功:力在物体运动方向上的作用距离乘积。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 压强与浮力:-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某点受到的压力。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5. 热学基础:-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量。

- 热膨胀: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的增加。

6.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7. 电学基础:-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

-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单位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所做的功。

-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8. 电路:- 串联电路:电路元件首尾相连,电流相同。

- 并联电路:电路元件两端并联,电压相同。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9. 电磁学:-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10. 物理实验:- 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刻度尺、天平、秒表等。

中考物理知识点全部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全部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全部总结一、力和力的计算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停止或改变形状的原因。

2. 力的表现形式:重力、弹力、摩擦力、张力、浮力等。

3. 力的计算公式: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m * a。

4. 力的合成和分解:当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将它们通过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为一个合力;分解力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垂直方向上的合力和平行方向上的合力。

二、功和功率1. 功的概念:力作用于物体上,当物体发生位移时,力所做的功称为功。

2. 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即W = F * s。

3. 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4.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即P = W / t。

5. 功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三、机械能和能量守恒1. 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即E = K + U。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摩擦和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3.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

四、简单机械1. 杠杆:是一种利用支点作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简单机械。

2. 滑轮:是一种利用滑动支点来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的简单机械。

3. 斜面:是一种利用斜面倾斜角度来减小物体移动所需力的简单机械。

五、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跟着振动,产生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波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播,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3.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主要特性。

六、光的传播1. 光的产生:光是由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可通过光源的激发产生。

2.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光速,即299,792,458米/秒。

3.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遵守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中考物理重点归纳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重点归纳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重点归纳总结大全物理是中考科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的知识点繁多且重要。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提高物理考试的成绩,下面将对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运动学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和静止、参照系、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特征。

3. 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落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4.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等。

5. 斜抛运动斜抛运动的规律、最大高度、最大水平位移等计算方法。

6.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周期、频率、角速度的关系。

二、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万有引力及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和应用,行星运动和卫星运动的模型。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力、分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和判断条件。

5. 斜面运动斜面运动的基本问题,如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的关系等。

三、物体的性质和结构1. 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2. 压力压强和公式的计算,浮力和压力的关系。

3. 物体的热学性质温度、热量、热的传递等基本概念。

4. 物体的热膨胀线膨胀、面膨胀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5. 物质的内部结构原子、分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四、光学1.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镜面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2.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关系。

3. 球面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和特点。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和光谱的组成。

五、电学1. 电流与电压电流的定义、电流的方向、电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电阻与电功率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3. 并联与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电流的效应电阻发热、电化学效应等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中考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基本概念与原理-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拉力等。

-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合力;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包括惯性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加速度定律。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一个系统的总机械能(动能+势能)保持不变。

2. 运动学-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

-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图像。

-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3. 能量与功- 功的概念: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

- 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动能、势能、内能之间的转换。

- 简单机械的原理和计算:杠杆原理、滑轮组、斜面等。

二、光学与电磁学-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平面镜的成像:正立、等大、虚像。

- 光的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即n1sinθ1 = n2sinθ2。

- 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应用。

- 光的色散:通过棱镜分解白光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2. 电磁学- 静电场的基本概念:电荷、库仑定律、电场强度。

-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

-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计算。

- 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极、磁场线、磁通量。

- 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三、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的计算:Q = mcΔT,其中Q是热量,m是物质的质量,c是比热容,ΔT是温度变化。

-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2. 物质的相变- 相变的基本概念: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 相变过程中的潜热:熔化热、汽化热、凝固热、液化热。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物理初中中考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中中考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中中考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它涉及的知识点广泛,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现象。

中考物理部分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力学1.1 基本概念- 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单位、作用效果。

- 力的图示:用箭头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是千克(kg)。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公式为 $F = mg$,其中 $m$ 是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

1.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单位是米每秒(m/s)。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1.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一点时的等效力。

-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1.4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单位是帕斯卡(Pa)。

- 浮力:物体浸入流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1.5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力臂乘以力的大小等于阻力臂乘以阻力的大小。

- 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斜面:通过增加距离来减少提升物体所需的力。

# 2. 热学2.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是摄氏度(℃)。

- 热量:物体之间因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2.2 热传递-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

- 热对流:流体内部温度不均匀引起的热量传递。

- 热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2.3 物质的相变-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

-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 蒸发: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 凝结: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 3. 光学3.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3.2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3 光的色散- 色散: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一、运动和力1.运动的描述和计算2.力的概念和单位3.牛顿三定律4.斜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5.摩擦力和弹力6.动能和功率的计算7.力、功和能的转化二、热学1.温度和热量的概念2.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3.热膨胀和热收缩4.定压和定容热容量的计算5.相变和相变潜热6.气体状态方程7.热能和功的转化三、光学1.光的传播和反射2.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定律3.凸透镜和凹透镜4.双凸透镜和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5.光的波长和频率6.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四、电学1.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2.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3.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4.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5.电阻的概念和计算6.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7.电磁感应和发电机原理五、能源与能量转化1.能源的概念和分类2.火力、水力和风力发电3.核能与核反应4.太阳能利用和太阳能电池5.电能守恒和机械能守恒6.能量转化和能量效率的计算六、声学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性和振动3.音的高低和音符的区分4.多个声源的叠加和差别5.回声和共鸣6.声波的频率和波长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七、化学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2.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符号3.化学键的形成和键的强度4.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5.酸、碱和盐的概念和性质6.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7.摩尔浓度和溶液的稀释计算以上是中考物理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对中考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1. 动力学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相互作用,彼此产生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2. 热学
- 温度: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由高温到低温传递的能量。

-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会增大。

- 热平衡:物体间热量的传递达到平衡状态。

3. 光学
-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频率越低光越红,频率越高光越蓝。

4. 电学
- 电荷:原子中带电粒子。

-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

- 电压: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受到的驱动力。

- 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

- 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5. 声学
- 声音的来源: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 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声音的特性:频率决定声调,振幅决定音量。

以上是中考初三物理的必背知识点精华,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中考物理知识点汇总1.力学:-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斜抛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

2.光学:-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学仪器: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光的波粒二象性;-光谱分析。

3.热学:-温度和热量的定义和单位;-物态变化:凝固、熔化、汽化和凝结;-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4.电学:-静电场和电场强度;-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直流电路: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电功率; -磁场和磁力。

当然,中考物理还有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知识点,如下所示:5.声学:-声的特性:频率、音强、音速和波长;-音的传播:声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声音的反射和吸收。

6.真空技术:-真空的定义和测量;-真空技术的应用:真空泵和真空容器。

7.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三态和物质的状态变化;-常见的物质: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和合金。

8.核能和原子能:-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和质子;-放射现象和放射性物质;-核反应和核能;9.电磁学:-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概念;-洛伦兹力和楞次定律;-感应电动势和变压器。

10.动力学:-等加速度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物体受力的平衡和斜面问题;-力的合成、分解和分解的应用。

11.流体力学:-流体的性质和基本假设;-流速和流量、连通性原理;-伯努利方程和帕斯卡原理。

12.实验仪器和测量:-容积管、弹簧测力计、量角器等常用实验仪器;-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和单位;中考物理:如何解决复习难题?初中物理考试的难主要有三方面:计算难,实验难,概念难。

计算难体现在单选最后两道、填空最后两道、最后两道综合题中的分析和计算;实验难体现在测量并推导表达式、证明、证伪、探究实验;概念难体现在多选题,每一句话都需要反复斟酌,对照概念、实验原理来判断正误。

初中物理中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考必背知识点归纳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初中物理知识点(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密度的计算公式: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用公式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缩。

(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

)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2初中物理知识点(2)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初中物理知识点(3)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重力: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初中物理知识点(4)二力平衡的条件:(1)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2)大小相等;(3)方向相反;(4)在同一条直线上。

5初中物理知识点(5)平衡状态:(1)静止(2)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且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为0 N。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压力大小 (2)受力面积大小中考高效学习技巧中考规划学习时间,认真执行中考成绩下降或者一直没有提升都是有原因的,因此学生可根据平时做的试卷进行分析,找出自己在学科上的薄弱点,然后开始定学习目标,从小目标到大目标,循序渐进。

再根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规划好时间,然后认真执行。

很多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开始很有自信的制定了学习计划,但是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长久坚持,如此,再好的学习计划也是无用的。

因此,要想学习计划生效,制定了就要努力去执行。

中考应科学预习,及时复习从历年中考的压轴题可以看出,这些题目多出自于初三的课程,比如二次函数、力学等,因此在学习初三课程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熟练掌握。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篇一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3、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物理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7、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8、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

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下面是中考物理知识点的完整总结归纳:1. 物理量与单位:1.1 量:物理现象可观测或可对物理变化进行观测的属性。

1.2 物理量:可以用物理定律或物理关系表示的量。

1.3 单位:为了度量物理量大小而规定的已知大小和符号的量。

2. 测量与误差:2.1 测量:用已知的物理量去比较未知物理量的过程。

2.2 误差: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3 精确度与准确度:精确度指一组测量结果的接近程度;而准确度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3. 运动学:3.1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3.2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位移。

3.3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3.4 全程等速运动:速度恒定,加速度为0。

3.5 直线等加速度运动:加速度恒定但不为零。

4. 动力学:4.1 牛顿定律: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且方向相反。

4.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可分解为多个力的合成,合成力可分解为多个力。

力合成或分解的方向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来确定。

4.3 弹力:当物体变形时,物体内产生的恢复力。

5. 能量与功:5.1 功:力对物体施加的作用。

5.2 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5.3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5.4 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 = 功 ÷时间5.5 动能:物体具有的由于运动而具备的能量。

5.6 动能公式:动能 = ½ ×质量 ×速度²6. 静电学:6.1 电荷:物体的基本属性,可为正电荷或负电荷。

6.2 静电力:由带电体间的电荷作用产生的力。

6.3 库仑定律:两个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6.4 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形式:吸引和排斥。

中考必备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必备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必备物理知识点归纳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是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和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的重要工具。

以下是中考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归纳: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公式为\[ F = m \times g \],其中\( m \)是物体的质量,\( g \)是重力加速度。

3.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量与功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 E_k = \frac{1}{2} m v^2 \]。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4.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移动一定距离时所做的功,公式为\[ W = F \times d \]。

三、压强与流体力学1.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公式为\[ p = \frac{F}{A} \]。

2. 流体压强与流速:伯努利定律,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3.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相等。

四、热学基础1. 热传递: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2.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公式为\[ Q = mc\Delta T \],其中\( m \)是质量,\( c \)是比热容,\( \Delta T \)是温度变化。

3. 热机效率:热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

五、电学基础1.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公式为\[ I = \frac{Q}{t} \]。

3. 电压:推动电荷流动的电势差。

4.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与材料、长度和截面积有关。

5. 欧姆定律: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公式为\[ V = I\times R \]。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1、质量的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4、质量的测量: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天平等。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1)原理:利用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制成的。

(2)调节: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有些天平,只在横梁右端有一只平衡螺母。

有些天平,在横左、右两端各有一只平衡螺母。

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

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时,相当于向左盘增加质量,或认为从右盘中减少质量。

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动时,情况正好相反。

(3)测量: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5)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称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数。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

称量和感量这两个数可以在天平的铭牌中查到。

有了这两个数据就可以知道这架天平的测量范围。

6、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

初中物理一些单位换算1.时间单位换算:1h=60min=3600s1min=60s2.电流单位换算:1A=103mA=106uA 1mA=103uA3.电压单位换算:1V=103mV1kV=103V4.电阻单位换算:1kΩ=103Ω1MΩ=103kΩ=106Ω5.功率单位换算:1kW=103W6.电能单位换算:1kW·h=3.6×10J 1度=1kW·h7.长度单位换算1m=10dm=102cm=103 mm=106 um=109 nm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um 1um=103nm 8.面积单位换算:1m2=102dm=104cm9.体积单位换算:1m3=103dm3=106cm310.容积单位换算:1L=103mL1L=1dm=10-3 m3 1mL=1cm=10-6 m311.质量单位换算:1kg=103g=106 mg 1g=103mg 1t=103 kg12.密度单位换算:1g/cm3=1×103Kg/m313.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14.一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0mmHg(毫米水银柱)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重要概念、规律和理论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物理作为中考的重要科目之一,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以下是对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一、力学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时间的单位有秒(s)、分钟(min)、小时(h)等,测量时间的工具是钟表。

2、运动的描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3、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公式为 v = s/t ,单位是米每秒(m/s)。

4、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6、二力平衡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是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7、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公式为 p = F/S ,单位是帕斯卡(Pa)。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8、液体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9、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1013×10⁵Pa 。

10、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完整版)初三物理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完整版)初三物理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完整版)初三物理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本文档旨在总结初三物理全册的必背知识点,帮助学生复物理课程。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
1. 物理基础知识:
- 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
- 国际单位制
- 物理量的测量
2. 运动与力:
- 直线运动:速度、加速度、位移
- 平抛运动:抛体的运动规律、水平抛体和斜抛体的运动
- 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运动定理、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 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
- 静力学:力的平衡与不平衡、杠杆原理、浮力和压强、密度和相对密度
3. 力学能与机械能:
- 势能与动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
4. 声与光:
- 声:声的传播、声的特征和声的性质
- 光: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成像和光的色散
5. 电与磁:
- 电:电流、电压和电阻、串联和并联电路、欧姆定律、半导
体和电子器件
- 磁:磁场、磁场的产生和应用、电磁感应和发电
这些知识点是初三物理全册必背的重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同
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不过,请注意,在使用本文档时,请结合教材进行学习和理解,并及时向老师请教遇到的问题。

2024年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 机械学1.1 运动学: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定义、计算方法;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的计算;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1.2 动力学: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应用;质量、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和运动分析。

1.3 能量和功: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案;功的定义及功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1.4 运动中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1.5 重力和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和计算;重力的特点和应用;地球上物体的重量。

2. 声学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方式、传播方式和速度的计算;声波的特点。

2.2 声音的调制与利用:噪声、纯音和音乐的区别;音叉、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的声音特点及原理。

2.3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的反射规律和计算;回声产生的条件和利用。

2.4 声音的吸收和共鸣:声音在物体上的吸收规律和现象;共鸣现象和应用。

2.5 声音的音量和音调:音量与声波振幅的关系;音调与声波频率的关系;音调的高低和大小的判断与计算。

3. 光学3.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方式和速度的计算;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3.2 光的成像: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和计算;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和计算;光的凸透镜组成像的特点。

3.3 光的颜色和光谱:光的三原色和三基色;光的分解与合成;光的干涉与衍射。

3.4 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光的折射定律的表达和计算;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3.5 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的表达和计算;光的直线传播的速度与频率的关系;声光二者速度差和应用。

4. 电学4.1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定义和计算;电流的方向和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4.2 电阻和电导:电阻的定义和计算;电阻的串并联和电阻率的计算。

4.3 电压和电动势:电压的定义和计算;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三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放大镜5.光路图: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第四章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第五章力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第六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七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