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重点问题
●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概念 ●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 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回程效应 ●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概念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概念
三、回程效应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 1.回程效应: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作为扩展效应的对 立物而起作用的。 2.当处在高梯度上的发达地区在极化效应的作用下,经济 发展欣欣向荣时,它的投资环境、就业机会也会随之得 到改善。低梯度上的贫穷地区存在劣势:
劣势
要还本付息 或支付利润
人才流往 发达地区
只能发展 衰退部门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一、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 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为美国哈佛大 学的弗农等,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 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创新、发展、成熟、衰 老。 英国经济地理学家埃斯塔尔,根据美国1947— 1967年20年间各产业部门职工人数的增长率,工业增 加值的增长率与工业部门在国家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的 升降状况,给各个工业部门进行评分,评出衰退部门。 二、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论 第一,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 优劣。
第二,创新活动发源于高梯度地区,按顺序逐步 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 开来 。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的与大范 围的两种形式 : 局部范围的扩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大致按距离 远近、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邻近城市转移。 大范围的扩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全国行政区 域城市系统顺序蛙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展。

第5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5章 区域经济发展

思 考 题
概念题: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增长极; 1 . 概念题 : 经济增长 ; 经济发展 ; 增长极 ; 乘 数作用;加速原理; 数作用;加速原理; 2.区域资源配置角度的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 区域资源配置角度的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 区域经济增长 分析。 分析。 3.不同学者对区域经济增长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3.不同学者对区域经济增长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不同学者对区域经济增长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②资源配置能力 包括经济体制、政府经管能力、企业组织 包括经济体制、政府经管能力、 水平、经济结构等,一般资源配置能力越高, 水平、经济结构等,一般资源配置能力越高, 越有利于经济增长。 越有利于经济增长。
③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指一个地区与周围诸社会事务关系 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 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 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关系、信息 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关系、 关系等。 关系等。 一般区位条件越优越,越有利于经济增长。 一般区位条件越优越,越有利于经济增长。
第五章 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
1、几种区域发展观 、 (1)传统观点: )传统观点: 以经济指标为主体衡量指标, 以经济指标为主体衡量指标,认为经济学的主要 问题是经济增长过程的效率问题, 问题是经济增长过程的效率问题,坚持效率最大化原 则。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指某区域经济总量的 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增长能力, 以年*%速度增长 增长能力,如GDP、GNP以年 速度增长 、 以年 速度增长——增长 增长 率。
3、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 、
(1)一般因素分类: )一般因素分类: ①因素与生产相关性:直接影响因素 生产因素 (劳 因素与生产相关性:直接影响因素[生产因素]( 影响因素 生产因素 动力、资本、科技、资源、能源等)、间接 动力、资本、科技、资源、能源等)、间接影响因 )、间接影响因 环境因素 素[环境因素 (自然条件与资源、人口、科教、经 环境因素](自然条件与资源、人口、科教、 营管理、政策体制、分工协作、对外贸易等)。 营管理、政策体制、分工协作、对外贸易等)。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的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的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的主要内容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处于不同的阶梯上,高收入地区处于高梯度,低收入地区处于低梯度,而在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之间,还有几个中间梯度。

有梯度就必然有空间上的转移,高梯度地区首先应用新技术,先发展一步,而后随时间推移,逐步有序的从高梯度地区向处于二级、三级的低梯度地区推移。

随着经济发展,梯度推移加快,区域间差距可以逐步缩小,最终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

(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基础上的。

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人。

他们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

它们也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

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

创新活动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按照顺序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

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都布局在处于高梯度的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主要原因在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布局在第二梯度上一些条件具备的城市。

处在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布局在经济发展最低梯度地区。

(二)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三种效应在区域经济梯度推移过程中有三种效应在同时起作用,即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生产分布的集中和分散。

极化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扩展效应会促使生产向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会削弱低梯度地区,促成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的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的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处于不同的阶梯上,高收入地区处于高梯度,低收入地区处于低梯度,而在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之间,还有几个中间梯度。

有梯度就必然有空间上的转移,高梯度地区首先应用新技术,先发展一步,而后随时间推移,逐步有序的从高梯度地区向处于二级、三级的低梯度地区推移。

随着经济发展,梯度推移加快,区域间差距可以逐步缩小,最终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

(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基础上的。

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人。

他们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

它们也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

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

创新活动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按照顺序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

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都布局在处于高梯度的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主要原因在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布局在第二梯度上一些条件具备的城市。

处在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布局在经济发展最低梯度地区。

(二)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三种效应在区域经济梯度推移过程中有三种效应在同时起作用,即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生产分布的集中和分散。

极化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扩展效应会促使生产向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会削弱低梯度地区,促成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1、区域结构:区域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众多事物和现象的聚集,而是由一种网络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并不是先无就有的,而是逐渐形成并不断演进而来的;这种结构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区域的形成过程;当然对不同区域而言,这种结构的完善程度是千差万别的,如何把握该区域的结构特征是构建区域经济的关键所在;2、区位论:研究如何为各个厂商寻找最佳的生产区位,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的理论;3、区域经济: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4、新区域经济观: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第二章1、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2、经济区域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3、区域经济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4、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第三章1、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2、理论体系:包括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共同市场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综合发展战略理论等;以关税同盟理论为核心;3、发展趋势及模式: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为:1.由一体化的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发展的模式;如:欧盟;2.一体化覆盖的内容由少到多;3.针对各国关注的共同的战略性资源或物资产品,为协调其生产和出口而建立单个商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欧佩克;4.地理位置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相互经济、政治关系发展需要建立一体化;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西非国家共同体、南非发展共同体和东南非共同市场等;5.地理位置上不相邻国家之间根据某种目的而建立一体化;如美国与中东国家建立中东自由贸易区;6.单个国家间建立的双边经济一体化组织;如美国与约旦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等;7.单个国家与一个国家集团之间建立一体化组织;如墨西哥与欧盟达成了FTA;8.集团与集团之间签订一体化协定进行合并;如欧共体;9.已有的一体化集团与一个国家形成一体化;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10.地理范围上连接的国家不短扩展形成的一体化;如以美国为主导的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发展新趋势为:1.出现了明显加速的趋势;2.向双边化发展;3.向纵深推进;4.趋向复杂性和多样性;5.空间概念淡化;6.趋于开放性;7.走向南北合作;4、典型合作组织: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典型合作组织包括: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第四章1、综合经济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通信网络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可以为实现更高级的发展目标独立承担一个方面任务的连接成片的区域;2、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3、城市经济:城市经济是指由工业、商业等各种非农业经济部门聚集而成的地区经济;4、科技工业园区:将工业产业与科技活动结合,集聚在一起,形成的一某一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区;第五章1、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则安排在营运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2、概念与内涵: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概念的辩证法是指概念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以及概念间的联系和转化的辩证关系;内涵是指某一逻辑术语所包含的性质或一组性质,这种性质是用概念表达的,或包含在概念中,或对于所指的事物的概念是主要的;第六章1、区域经济发展梯度: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度的空间变化历程;2、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创新、发展、成熟、衰老;3、极化效应:任何一个地区,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它发展到达了一定的水平,超过了起飞阶段,就会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积累有利因素,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即使原来赖以发展的有利条件已经不存在,它仍可以继续发展;这就是极化效应;4、扩展效应:发达地区在发展的同时,不断向周围扩展,将不发达地区的经济也带动起来的一种效应;5、回程效应: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作为扩展效应的对立物而起作用的;区域经济发展梯度: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度的空间变化历程;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创新、发展、成熟、衰老;极化效应:任何一个地区,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它发展到达了一定的水平,超过了起飞阶段,就会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积累有利因素,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即使原来赖以发展的有利条件已经不存在,它仍可以继续发展;这就是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发达地区在发展的同时,不断向周围扩展,将不发达地区的经济也带动起来的一种效应;回程效应: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作为扩展效应的对立物而起作用的;辐射理论:一般以大中专门研究经济辐射以及相互辐射现象及规律的理论;点辐射: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引起周边地区发展的辐射;线辐射: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面辐射:由点辐射和线辐射形成了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然后由这些地区形成再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无论出于哪个发展阶段,无论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都会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就是区域内产业的分布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二重结构:量上讲: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型企业: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型企业;变动导向理论: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是指从宏观上看,区域产业结构沿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演进;变动导向理论就是研究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的变动导向问题的理论;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破坏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人类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概括,不仅要考虑自然层面的问题,甚至要在更大程度上考虑人文层面的问题;因此,许多文献研究可持续发展,都把视野拓展到了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不仅要研究可持续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自然生态问题,还要研究可持续的人文资源、人文环境与人文生态问题;从单纯地关注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局部的自然属性,到同时或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属性,以把握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寻找全球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环境社会学与社会生态学兴起的根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一系列指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区域差异:不同的区域由于区位因素的不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会不同,因此对工业产业的吸引力也不同,这就是区域差异;地域分工:指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异,它是社会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绝对优势: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某种产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称为具有“绝对优势”;比较优势:指将本国不同产品成本的比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成本比率进行比较;如果较低,则本国就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指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和保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向高级化调整、演进的可能性条件;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区域社会综合指标的提高;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指的是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体;综合评判方法:所谓综合评判,就是对多种因素所决定的事物或现象做出总的评价;区域经济开发:结合本区域经发展以及地域条件的特点,建立开发战略和发展规划,以促进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优化;。

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24页

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24页

第三章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与辐射理论20世纪60、70年代,区域经济学家克鲁默、海特等人,在赫克曼、威廉姆斯的不平衡发展理论和美国哈佛大学弗农等人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区域发展梯度推移理论,在创立至今的40多年中,经历了静态梯度推移理论、动态推移理论、反梯度推移理论和广义梯度推移理论等四个发展阶段,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引入不平衡发展理论的思想,进而沿用梯度理论指导整体经济的区域划分及区域经济各自的发展方向,在进入21世纪,梯度推移理论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广义梯度推移理论和辐射理论共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设想并不断完善自身,本章希望通过对梯度理论及辐射理论的分类介绍及相互比较,探索未来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的潜在方向。

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基础之上,随着各国区域经济的动态发展在不断地演变和完善自身,广义梯度理论即是梯度理论发展至今拥有的第四个阶段。

一、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一)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提出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为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人。

他们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

它们也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

为了判断一个产业部门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今后的发展前景,英国经济地理学家埃斯塔尔根据美国1947—1967年21年间各产业部门职工人数的增长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与工业部门在国家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的升降状况,为各个工业部门进行评分。

凡得分在7~10分之间的部门均归入兴旺部门,得分在3.5~6.9分之间的为停滞部门,得分在3.4分以下者为衰退部门,如表3-1所示。

表3-1 各工业部门评分大致说来,这三种部门在工业生命循环中所处的阶段如图3-1所示。

兴旺部门停滞部门衰退部门图3-1 三部门阶段图(二)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与梯度理论的关系经济梯度推移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发达产业或地区的创新活动。

发展战略-第5章区域经济发展 精品

发展战略-第5章区域经济发展 精品

(四) 外部环境
1.全国经济发展格局 2.区域经济关系 3.国际经济背景
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一) 区域增长极理论 (二)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三) 乘数-加速原理
(一) 区域增长极理论
1.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概念: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 动性的经济单位,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 的推动性经济单位的集合体。
区位条件决定了一个区域与其它区域的 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通过它们相互之间 的交通联系所决定的距离成本而对其经济增 长产生作用。
区位条件大体上决定了一个区域所处的 大的自然环境。
区位条件也左右着一个区域在全国经济 发展大格局中所处的位置。
区位条件只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 外在条件之一,实质上是其它相关因素 产生影响的综合反映,区域的经济增长 状况不可能完全受制于区位条件。而且, 区位条件也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所具有的好的区 位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另一方面, 还可以通过改善对外交通条件、创造良 好的投资环境等来改善区位条件,使其 向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化。
(一) 资源禀赋
1.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2.劳动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3.资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4.技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5.社会环境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 资源配置能力
1.经济体制 2.政府经济管理能力 3.企业组织水平 4.区域经济结构
(三) 区位条件
区域的区位条件对其经济增长有着不可 忽视的影响。
增长极是一个带动周围区域经济增长 的城市中心。
增长极是一个增长中的城市中心,其 特点是在一个时期内比区域内其它地区有 更高的就业增长率。
(2)本书关于增长极的定义 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 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 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第五章_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s

第五章_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s
三是要选择适宜的地点培育增长极。在落后地 区的规划中,增长极经常不在原有相当规模的 城镇建成区中,而是在原有城镇的附近或边缘, 甚至在不发达的较低层次的发展轴线上。这样 既可以使增长极有充分的发展余地,又能使一 定区域获得增长极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大量的生产和经济活动部门,互为市场,相互提 供和利用燃料、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甚至废 料,扩大了市场规模,增强了相互之间的协作性。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城镇总是最先在最适合的地理位置产生并发展。
(1)自然资源的差异,影响了制造业的定位。如煤矿、 金属矿所在地、油田所在地等等,往往形成城镇;
(2)交通便利地区也容易形成城镇,所以城镇所在地 往往具有资源优位效益。穷乡僻壤指的便是交通闭塞。
增长极理论与区域经 济发展核心区的确定
区域间相互关系
一、聚集效应 三、优位效应 五、辐射效应
二、规模效应 四、创新效应
一、聚集效应
节约运输成本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总成本,提高利润和 市场竞争力,降低运输成本的最佳途径是生产场所与 市场的集中。
生产要素成本的降低,劳动力、资金、物资等的集聚, 会使供求信息更加对称,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增加, 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要素成本。
(3)产业industry的规模经济,产业密集便于提供各种 基础设施与各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专业人才、专业服务以 及各种专门零部件生产集中都带来规模经济。
(4)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使国际贸易的范 围更加广泛瑞士的手表生产。
三、优位效应
城镇一般是交通便利、环境条件优越的地点。经 济活动布局的边际效益提高,生产成本降低,经 济活动聚集。
二、规模效应
规模扩大导致生产成本降低,商品价格下降,购 销两旺。

第五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第五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16
• 第一,由于加工工业技术进步,原料利用率提高。 • 第二,新技术进行来料加工后,可以使许多损重原料接近于纯原料。 • 第三,消费区可以就地从回收利用废旧物资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原料供
应。 • 第四,目前在机电工业中,产品轻型化、小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 第五,随着运输技术的改进,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运费率普遍下降。 • 第六,大企业(骨干企业)需要原料多样。 • 第七,企业的盛衰越来越取决于它的产品能否适销对路,。
13
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 迈达尔的累积因果论。根据这种理论,在地区经济发展中 有三种效应在同时起作用,这就是极化效应、扩展效应与 回程(波)效应(前面已经讲过)。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 生产分布的集中与分散。极化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 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扩展效应会促使生产向 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则是会削弱低 梯度地区、促成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
19
4.乘数效应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
• 发达地区的工业(兴旺的技术密集型工业,规模大的钢铁 业、石化业、建材业等)集聚程度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 大,需要与之服务和配套的产业、行业就越来越多,如运 输业、公用事业、商业、银行、保险业、环保业、零部件 生产与修理行业等等,这样就会引起人口的增长,为区域 内市场服务的非基础部门就会扩大,因而乘数效应会进一 步扩大,从而大大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

17
2.发达地区是政治权势集中的地区
• 在美国北部、西部、南部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形成 的权势集团,它们的力量对比与权势斗争直接左 右着美国的总统选举、参众两院的人选及其主要 决策,从而影响着地区间研究与发展经费的分配、 国防订货与国家建设项目在地区间的分配,使之 有利于发达地区而不利于不发达地区。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概述(一)区域经济含义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水分、热量、光照、土地和灾害频率等自然条件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时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受投入的资金、技术和劳动等因素的制约;技术经济政策对于特定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

它反映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其问题,尤其是指矿物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上。

区域经济的效果,并不单纯反映在经济指标上,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

(二)区域经济基本特点1、地域性在区域经济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个国家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会对国家的发展、国家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总是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

地域上的连接产生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区域经济关系。

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或者是联合和合作即经济集团化,或者是对立乃至是遏制、互设壁垒等,前者称之为互补关系,后者称之为竞争关系。

2、系统整体性系统整体性是区域经济具有共性的基础。

区域经济实质上是由各个区域内、同级区域间、各级区域间的各种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具有明确的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经济系统,类似国家经济表现出综合性、宏观性、目的性和全局性的特征。

区域经济所追求的是区域内、外各种经济活动在结构上的合理组合和功能上的互补,对所能支配的区域内外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从而在整体上实现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产生出单一经济活动无法获得的经济效果。

比较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和梯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理论观点

比较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和梯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理论观点

1.比较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和梯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理论观点。

※经济发展辐射理论的主要内容:(1)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彼此的辐射,两者的影响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2)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或地区首先并较强地向周边地区辐射。

(3)辐射的媒介主要是道路、交通、通信等,他们所决定的市场一体化水平,直接决定着辐射的有效性。

(4)现代化和经济发展中辐射的是所有影响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的理论观点:(1)增长极理论(2)点轴开发理论(3)网络开发理论(4)循环累积因果论(5)中心—外围论(6)倒“U”型经济发展理论(7)知识溢出理论※经济发展梯度理论的主要内容:①客观上存在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区域梯度差异。

②客观上存在产业与技术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扩散和转移的趋势。

※经济发展梯度理论的理论观点:(1)增长极理论。

(2)点轴扩散理论。

(3)网络开发理论。

(4)狭义梯度推移理论和反梯度推移理论。

(5)中心辐射理论。

2、列举两大理论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具体应用。

※梯度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二选一)(1)梯度推移理论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根据梯度推移理论,我国实行东部地区优先发展战略,待东部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余力后,再逐步将资金、技术推进并扩散到中西部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由于梯度推移模式的着眼点符合当时的国情和改革开放的需要,赢得了决策层的支持。

其理论主张在国家七五计划地区发展战略中得到了突出体现。

其结果是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承接了国际先进生产力的梯度转移,积累了强大的经济总量。

作为非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梯度推移理论的实施对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腾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反梯度推移理论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基础。

根据反梯度理论,每个时期的生产力布局战略和区域开发重点,应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条件来确定,主张跳过发达地区直接对不发达地区进行开发。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一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概述(一)区域经济含义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水分、热量、光照、土地和灾害频率等自然条件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时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受投入的资金、技术和劳动等因素的制约;技术经济政策对于特定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

它反映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其问题,尤其是指矿物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上。

区域经济的效果,并不单纯反映在经济指标上,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

(二)区域经济基本特点1、地域性在区域经济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个国家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会对国家的发展、国家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总是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

地域上的连接产生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区域经济关系。

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或者是联合和合作即经济集团化,或者是对立乃至是遏制、互设壁垒等,前者称之为互补关系,后者称之为竞争关系。

2、系统整体性系统整体性是区域经济具有共性的基础。

区域经济实质上是由各个区域内、同级区域间、各级区域间的各种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具有明确的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经济系统,类似国家经济表现出综合性、宏观性、目的性和全局性的特征。

区域经济所追求的是区域内、外各种经济活动在结构上的合理组合和功能上的互补,对所能支配的区域内外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从而在整体上实现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产生出单一经济活动无法获得的经济效果。

区域经济学第五版课件第5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

区域经济学第五版课件第5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

39
关键术语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五章 总部经济
40
思考题
1.如何从系统分析的角度 理解总部经济的概念内涵?
2.总部经济的形成 机理和价值链分析 哪些内容?
3.总部经济的理论体系 包括哪些内容?
4.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是怎样设计 的?
5.总部经济对城市经 济发展的风险分析包括 哪些内容?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五章 总部经济
16
第二节 总部经济的理论体系
一、从主流和区域经济学理论出发来阐述总部 经济的经济学原理 5.替代函数模型:Y=f(X1, X2 ,..., Xt)
替代函数变量的基本特点:其一,与替代函数的因变量 具有相关性;其二,由公司总部直接控制和管理。
1.生产函数描述的对象时传统的企业,替代函数描述的是现代大型 企业 2.在现代大型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其下属的生产、服务单位被视为 是一个生产函数,而总部则是一个替代函数 3.下属单位对生产函数的管理提供的是企业的基础收益,而总部对 替代函数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基础收益而且还会产生替代增值收益
表5-7 不容阶段城市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
影响因素
特征
向心城市化 城市郊区化
工业化;人口增长
城市中心区的形成和扩展,由外 围的落后地区向中心移民
技术与经济发展;规模不经济,工业
结构的改变,由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 济的转变,城郊基础设施的建设
城市中心区进一步发展,出现市 郊区,向城市中心移民的速度减 慢,城市拥挤,市中心向城郊移 民,出现分散化趋势
第五章 总部经济
30
第二节 总部经济的理论体系
4. 深圳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述评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ppt课件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ppt课件
1
——经济区域梯度的概念 ——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的理论基础和
特点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推移理论的基
本观点 ——我国学术界关于“梯度推移”的
讨论 ——不同梯度区域的产业布局问题
2
梯度就是由低到高过渡的空间变 化。如海拔高度的变化;我国从南到 北降水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按照一定 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一定的梯度。经济 发展也是这样,比如中国的东中西经 济发展水平的层次变化;广东省经济 发展水平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向四周 的变化。
整个区域成为高发展梯度区域。
21
一、反梯度推移论:区域的技 术引进和经济开发的次序不能 完全依照其所处的梯度,而因 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条件来 定。只要经济发展需要,而且 条件具备,那么不论区域处在 哪个梯度上,都可以直接引进 先进技术,进行优先开发。因 此,处于低梯度的区域,也可 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实行 跳跃式的发展。
7
——产业(产品) 生命周期论(费 农)
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 1931出生,早期曾致力于区位经 济学的研究,后转入对信息和专业 化服务的研究,于1966年发表《产 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 一文,提出了著名的产品生命周期 理论。
8
美国哈佛大学费农等人认为,工 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在发展工 程当中必然经历创新、发展、成熟、 衰老四个阶段。并由这四个阶段形成 了一定的产业发展梯次。
9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 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 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10
11
兴旺部门 评 停滞部门 分
评 衰退部门 分
军火
- 印刷出版
电力设备 9.2 金属制品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的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的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 regional economy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处于不同的阶梯上,高收入地区处于高梯度,低收入地区处于低梯度,而在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之间,还有几个中间梯度。

有梯度就必然有空间上的转移,高梯度地区首先应用新技术,先发展一步,而后随时间推移,逐步有序的从高梯度地区向处于二级、三级的低梯度地区推移。

随着经济发展,梯度推移加快,区域间差距可以逐步缩小,最终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

(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基础上的。

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人。

他们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

它们也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

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

创新活动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按照顺序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

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都布局在处于高梯度的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主要原因在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布局在第二梯度上一些条件具备的城市。

处在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布局在经济发展最低梯度地区。

(二)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三种效应在区域经济梯度推移过程中有三种效应在同时起作用,即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生产分布的集中和分散。

极化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扩展效应会促使生产向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会削弱低梯度地区,促成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

第五章 经济地理 区域发展理论

第五章 经济地理 区域发展理论

分数
A B C A B C C C C A C A D C D D B D C
13.8 10.1 7.7 12.4 11.8 7.7 8.7 7.7 7.4 12.7 9.4 12.8 5.7 6.7 4.7 6.7 11.8 5.7 6.7
(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理论



1、增长极理论 2、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3、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
美国高盛公司 摩根斯坦利
社会资源—技术

因素是区域经济增长中的最活跃因素之一, 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测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方法主要有: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索洛余值法、 CES 生产函数法、丹尼森因素分析法、超越对 数生产函数法、DEA 法和全要素生产率模型法, 各种方法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


正累积循环的“传播效应”:一旦某地区开始发 展经济,它将从其他地区吸引资本与劳力。这些 新资源将有助于经济发展过程。 负累积循环的“逆流效应”:持续贫困通常导致 高人口出生率、营养缺乏以及低劳动生产率,所 有这一切将促使贫困加剧。 —1968《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 )。
3、乘数原理
地理区位优势 内陆交通1.0 B B B A B B B B C A C B D C D C B D C
港口 0.7 A B D C A D D D C D C A D D D D A D D
与竞争城市的距离 1.0 A C D B B D C D C A B A C B D C B B C
综合等级
一、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一)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一)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

第三章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与辐射理论20世纪60、70年代,区域经济学家克鲁默、海特等人,在赫克曼、威廉姆斯的不平衡发展理论和美国哈佛大学弗农等人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区域发展梯度推移理论,在创立至今的40多年中,经历了静态梯度推移理论、动态推移理论、反梯度推移理论和广义梯度推移理论等四个发展阶段,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引入不平衡发展理论的思想,进而沿用梯度理论指导整体经济的区域划分及区域经济各自的发展方向,在进入21世纪,梯度推移理论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广义梯度推移理论和辐射理论共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设想并不断完善自身,本章希望通过对梯度理论及辐射理论的分类介绍及相互比较,探索未来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的潜在方向。

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基础之上,随着各国区域经济的动态发展在不断地演变和完善自身,广义梯度理论即是梯度理论发展至今拥有的第四个阶段。

一、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一)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提出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为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人。

他们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

它们也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

为了判断一个产业部门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今后的发展前景,英国经济地理学家埃斯塔尔根据美国1947—1967年21年间各产业部门职工人数的增长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与工业部门在国家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的升降状况,为各个工业部门进行评分。

凡得分在7~10分之间的部门均归入兴旺部门,得分在3.5~6.9分之间的为停滞部门,得分在3.4分以下者为衰退部门,如表3-1所示。

表3-1 各工业部门评分大致说来,这三种部门在工业生命循环中所处的阶段如图3-1所示。

兴旺部门停滞部门衰退部门图3-1 三部门阶段图(二)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与梯度理论的关系经济梯度推移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发达产业或地区的创新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概念
1.杜能:农业圈理论系 统地Fra bibliotek明了农业经济 集约化水平由中心城 市向四周农牧业区逐 级下降,经历多个梯 度达到荒野的过程。 以城市为中心的杜能 圈
2.韦伯:利用等费用线来探究各种类型工厂的生 产成本在地区间的变化梯度,并据此找出工 厂的最优区位。 3. 现代生产布局研究:各国普遍遇到地区间经 济发展不平衡,就需要绘制地区经济发展梯 度图,表明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经济发展 水平由高到低的梯度变化状况。 编制这类地图的最简单办法是在每个基层行 政单位(例如县)中心附近,标出该县人均 国民收入数,然后把数值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第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 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概念
梯度: 梯度在物理学、数学等学科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词典中,它的含义有以下三种: 1.坡度,即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 2.物理参数的变化率,单位时间或单位距离内某 种现象(如温度、气压、密度、速度等)变化的 程度,比如温度梯度、速度梯度; 3.依照一定次序分出的层次:我国经济发展由东 向西推进 梯度在地图上用来表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 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 变化历程。
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向外扩 散。创新活动的空间转移主要有两种形式:局部范 围和大范围的扩展。局部范围的扩展是指创新活 动按照距离的远近,向经济联系密切的邻近城市转 移。产品转移的原因是因为创新活动大多发源于经 济密集带的中心城市,随着社会对新产品需求的扩 大,创新活动的发源地已经没有能力单独提供产品 满足社会需求,于是邻近的城市便接过这种产品的 生产。即使自身条件并不具备,也可以凭借与发源 地的密切联系而实现生产。大范围的扩展是指创新 活动由发源地按照行政区域城市系统顺序蛙跳式的 向广大地区扩展。这时决定去向的不是距离,而是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梯度的划分正是这种差距的反 映。例如纽约向芝加哥、旧金山等城市的创新扩展 就属于此类。
三、处在低梯度上的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战略 1.缪尔达尔认为,一个已经坠入恶性循环的落后地区, 单靠其本身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经济起飞的。 2.梯度发展理论: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 循阶梯而上,不可超越。它应该重点发展占有较大优 势的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密集型产 业。 第一,具有劳动力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等方面的优势 。 第二,这些部门在不发达地区是产业结构中的薄弱环节。 第三,这才能取得发达地区的资金援助与技术转让。 第四,发展不具优势产业,将会失败。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就是指在国家或地区范围 内,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实力水平。 因为这种经济发展实力水平能体现该地区所 处的层次。 为了解决在现代生产布局研究中各国普遍遇 到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需要 会绘制经济发展的梯度图。 它可以表明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 由高到低的梯度变化状况。
劣势
要还本付息 或支付利润
人才流往 发达地区
只能发展 衰退部门
3.缪尔达尔认为,要缩小地区差别惟一切实 可行的办法是加强国家干预: (1)缺点: 第一,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性质没 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指望通过政府干预来 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第二,他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 平衡的必然性。 (2)贡献: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必然会加强两极 分化的规律,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 办法,其中有的是值得借鉴的。
3.处在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 局 在布局上称为普及阶段或标准化阶段, 生产由技术密集型逐步转变成简单劳动密 集型,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已接近饱和, 增长极为缓慢,但在一些落后地区生产这 种产品的厂家还在增多。
西方区域经济学者就用这种生产的生命循 环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论来说明在世 界和国家范围内工业布局与经济发展水平 的变化与推移模式。 例如,在产业革命初 期,纺织、钢铁、造船等行业处在创新阶 段,是当时发展水平最高的英国的主要经 济支柱,当年这些行业进入发展阶段以后, 发展重点转移到西欧以及美国、日本等当 时还处在第二梯度上的国家,到了20世纪 60年代以后,这些行业在发达国家的增长 已经终止,并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香港、 新加坡、韩国、巴西等,在这些行业上逐 步替代它们。
把一个国家笼统的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把东 部地区放在第一阶梯上,中部放在第二阶梯 上,西部放在第三阶梯上,不符合梯度理论 的基本原则。 一个区域是处于梯度的顶端、中层还是底层, 并不是由它的地理位置,而是由它的经济发 展水平,特别是创新能力来决定的。
梯度转移理论的评价及实践意义
梯度转移理论把经济效率放在区域发展和生产力布 局的首位,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该理论在制 定地区发展战略时具有重要意义,应用范围较广。 第一,梯度推进理论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效率。梯度推进理论从客观实际 出发,以不平衡发展规律为基础,承认区域间不平 衡的现实,认为条件好的地方应较快地发展起来, 并通过产业和要素从高梯度到低梯度的转移,带动 条件差的地方发展。第二,梯度推进理论有较强的 适应性。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经济发 展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特别 是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条件往往呈现出梯 度性,按梯度推进依次发展能取得较好效果。
一、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 1.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积累的优势 优势:强大的科技力量、便捷的交通与通信 联系、完备的基础设施与优越的协作条件、 雄厚的资本、集中的消费市场。 当前世界工业布局正在发生巨大的指向性变 化,原因: 第一,由于加工工业技术进步,原料转化 率高,使得一些原料产地原料逐渐转变成 为地方纯原料。
第三,在实践中梯度推进理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制定了“七五”、“八 五”计划,实行沿海地区率先开放战略,鼓励部 分地区率先富起来,并通过先富带后富,最后达 到共同富裕。由于该战略的成功实施,我国经济 保持了20多年连续高速增长,被认为是世界经 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九五”后期,特别是“十 五”期间,国家重视中西部地区发展,实施西部 大开发战略。这实际上也是梯度推进理论的延伸 应用。
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梯度发展理论一开始曾经是一种静态定位理 论 ,把世界各国、各地区固定在特殊阶段上, 以维护现存的资本主义秩序,使富国永远富庶, 穷国永远贫穷。 但是,实践粉碎了这种理论。由于资本主义发 展的不平衡性,一些原来站在最高发展梯度上 的国家逐渐衰败下去,沦为第二流、甚至第三 流的国家,而一些原来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国 家,却后来居上,成为最发达的国家。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一、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是以工业生产生 命循环阶段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为美国哈佛 大学的弗农等人,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 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它们也和 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创新、发展、 成熟、衰老四个阶段。例如,纺织、钢铁等行业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曾经是欣欣向荣、充满生 机的部门,在产业革命中起过先锋作用,但现在 已成为衰退部门。
从这种外表与地形图近似的梯度图上可以 看到,在高收入地区与低收入地区,也就 是在经济高度发达地区与最落后地区之间 总会存在着几个中间梯度,但有的变化急 剧,有的则相对平缓。 仅按人均收入来确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是不确切的。只有采用能综合反映国民收 入水平、工业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的指 标,才能真正衡量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实力,也就是它所处的真正梯度。
第二,许多原料在采用新技术后,可以除掉无 用成分,削弱原料地对加工工业的引力。 第三,消费区可从回收利用废旧物资中得到更 多原料供应。 第四,产品轻型化、小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第五,随着运输技术的改进,运费率普遍下降。 第六,一个地点的原料往往难以满足需要。 第七,企业家倾向于把工厂布局在消费区。
三、回程效应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
1.回程效应:在极化效应作 用的同时,作为扩展效应 的对立物而起作用的。 2.当处在高梯度上的发达地 区在极化效应的作用下, 经济发展欣欣向荣时,它 的投资环境、就业机会也 会随之得到改善。低梯度 上的贫穷地区存在劣势 (如图): 因此,低梯度地区获得 的发展机会的大小取决于 “扩展效应”与“回程效 应” 的作用力的对比。
2.发达地区是政治权势集中的地区 3.发达地区的规模经济效应 4.乘数效应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 一个地方一旦发展起来,就会在上述几 种力的作用下,形成高度发达的城市、城 市群、城市密集带。
二、扩展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较低梯度 国家与地区的发展 1.初级行业及其产品初步加工工业 2.简单劳动密集型工业 3.污染严重的工业向四周城郊甚至更远的小 城镇去寻求最优区位 4.军事工业布局比较分散 5.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6.先进城市带对落后地区的支持
只有处于第二梯度的城市才有能力接受并很 快消化第一梯度的产业创新活动,才有能力 把这些产品更广泛、深入的销售到各自的辐 射范围之内。今后,随着生命循环阶段的变 化,逐步由第二梯度地区向第三、四梯度地 区的城市转移,甚至向乡镇、农村转移。即 使是农村地区的创新也是通过城市系统来实 现扩展。
产生这种有序的梯度转移的决定因素: 1.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1)大城市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种种信息汇集 与传播的中心 。 (2)大城市集中了大量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图书 馆、资料馆,同时也是各方面人才荟萃之地,给研 究与发明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大城市可以依靠聚集经济效益来推动与加速发 明创造、研究与发展工作的进程,节约所需投资。 (4)生产新尖端产品,发展新兴工业可能遇到的风 险都较大 。 (5)创新产品一般价格昂贵 。 总之,处在创新阶段上的产业及其产品,在布 局上主要考虑的是专利保障、技术基础与协作条件、 尽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这些正是高梯度地区,特 别是其中的大城市的优势之所在。
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处在高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