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江西临川一中高考神话
尊师重教为主题的演讲稿范文模板
尊师重教为主题的演讲稿范文模板我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风尚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孔子的三千弟子为报师恩,四处奔波,传播他的仁政思想;南宋时期的岳飞,为师父披麻戴孝……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尊师重教为主题的演讲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尊师重教为主题的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讲文明、懂礼貌、尊师重教》。
我曾经在书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头牛饿了,它会在本能驱使下寻找食物,遇上青草就大嚼一通,即使是农家的庄稼和名贵的花草也不例外,只要可口都会照吃不误。
而人就不同了,我们饥饿时,尽管看到商店橱窗里的美味近在咫尺,但如果囊中羞涩也不敢有非分之想。
甚至当你已经坐在餐桌前,面对香喷喷的菜肴时,如果主宾还未到来,也许就需要忍饥等待。
为什么这么做呢?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观念,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做一个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的小学生。
其实,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现象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乱丢垃圾,二是损害公物,三是语言不美,四是言行不雅,五是节约能源意识淡漠。
有人说过:请留心你的行动,因为行动能变成习惯;请留心你的习惯,因为习惯能成为性格;请留心你的性格,因为性格能决定你的命运。
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
老师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三尺讲台,老师把整颗心都掏给了学生们,他们默默的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光辉的事业——教书育人,他们是多么的伟大呀!作为学生的我们,就必须尊敬老师,是他们教会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懂得了更多的道理,让我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更多办法,所以我们要养成尊师重教的良好习惯,知道感谢和感恩他们。
当我们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扔进垃圾桶时,文明也随之产生;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让座给老弱病残;在公共场合用轻声细语代替大声喧哗;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懂得宽容待人;在别人处于困境时,能伸出援助之手;在老师劳累时,能端上一杯热茶……一个简单的行动,一次小小的改变,一颗博大的心灵,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都能体现出你的文明礼貌和尊师重教。
基础教育“临川现象”探究
基础教育“临川现象”探究作者:何丽琴来源:《参花(下)》2017年第11期摘要:临川的基础教育创造了个“高考神话”,被称为“临川现象”。
在对其进行调研及教师访谈基础上,探究“临川现象”出现的原因,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临川现象高考原因经验借鉴一、临川地理位置,何为“临川现象”临川地处江西东部,抚河中游,属于不发达地区。
古时曾走出过王安石、曾巩、汤显祖、晏殊、陆九渊等文化名流,素被誉为“才子之乡”。
今天的临川总和高考这个词联系在一起,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各类报道上,被认为创造了“高考神话”,国家教委前副主任聊斌称之为“临川现象”。
临川,一个偏僻小镇,何以打造高考神话?吸引来自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那些现代化大都市的学子前来就读呢?本文以临川教育集团(抚州一中、临川一中、临川二中)为研究对象,探讨“临川现象”出现的原因,为其他地区的基础教育提供借鉴。
二、临川现象产生的原因(一)临川深厚的文化底蕴临川古时明公巨儒辈出,如王安石、汤显祖、曾巩、陆九渊、晏殊、晏几道等,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
临川是农业大县,工业薄弱,这里大部分人把读书当成是唯一的出路,勤读、苦读之风浓厚。
在临川,“四苦”精神深入人心,即“学生苦学、老师苦教、家长苦育、领导苦抓”。
(二)宽松的办学环境抚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
以临川一中为例,抚州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很多政策上的倾斜。
组建临川教育集团,属联盟性质,临川一中、临川二中和抚州一中对内保留校名和独立办学自主权,统一报考号码、统一制订划片招生计划、统一划定录取分数线和统一办理录取手续,团结协作,平等竞争。
校长根据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需要推荐副校长,根据学科需要面向全国自主聘任优秀教师。
学校根据教职工所任岗位和德、能、勤、绩表现,自行决定教职工报酬的分配标准和发放办法。
三所学校由民办改为公办民助,允许学校自主办学、自主招生、自主用人、自主筹措经费、自主使用经费。
以临川一中为例,政府无偿划拨300余亩土地用做新校区建设。
十大工序打造的高考集中营
十大工序打造的高考集中营《网易》王蕾:超级县中——导语:近日,,其中某些中学独特的军事化管理模式更激起热议。
事实上,这种模式与早年备受争议的”县中模式”一脉相承,其核心便是封闭式管理加上量化考评,配以煽动性的意志灌输,将学生的应试潜力挖到极致。
以下是将其打造为高考集中营的十大工序。
砸钱:每年投入百万掠夺优质生源,砸重金”购买”中考状元,希望靠”外援”冲击升学指标靠外援冲击北大清华,是江西临川一中的法宝。
临川一中每年花在招生上的投入超过100万,如果完成相应的升学指标,来自上级政府的奖励高达100万。
因此该中学每年不惜重金竭尽全力在全省掠夺优质生源,比如在南昌开通了临川直通车,免费让家长到100公里外的学校参观。
在生源掠夺战中,临川一中的代表性战果是曾在一年里将全省各市的八十多名中考状元重金迎来,而被同城兄弟学校培养多年的一对双胞胎兄弟,也以18万加安排亲属工作夺走。
精确:军事化管理,将学生的作息安排精确到分钟,确保最大限度的投入学习“超级县中”普遍在学生管理上实行半军事化、全封闭寄宿制管理。
例如衡水中学规定所有学生均住校,高一、高二学生两周放假一次,高三月休。
非放假时间,任何学生不得出校门。
而据《南方周末》报道,在衡水中学的作息时间表上,从清晨5:30起床,5:45跑操,6:00早读,12:20午饭,13:58进教室开始下午上课,到晚上22:10强制熄灯,从上课、吃饭、自习到睡觉,其间的每一分钟都被精确管理,而这样的时间精细化管理是保证学生每天14个小时学习的基础。
量化:早恋、吃零食、发呆喝水都纳入量化评分细则,用公司绩效手段追求学习效率在衡水中学的《学生违纪处理细则》里,几乎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能纳入班级量化考评。
不准带手机MP3、不准跑步就餐、不准违规吃零食,上课严禁看表、朝外看、擦眼镜、翘二郎腿,甚至带橘子进教室、穿短裤睡觉也要警告处分。
就连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衡水中学的量化也做到极致,如男女学生交往频繁,追逐打闹,都会酌情量化扣除班级德行分。
临川教育
临川教育临川一中临川一中是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创建于1955年。
现有在职教师54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8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高级教师160余人,一级教师200余人,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负责人及市学科带头人23人,省骨干教师17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18人,教师中研究生学历30余人。
教师们共同信守“严谨、扎实、生动、求新”的优良教风,爱生如子,以校为家,孜孜以求,诲人不倦,以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形象,为抚州教育事业的做大做强奉献青春和热血,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校新老校区占地441亩。
教学设施齐全,达部颁标准。
多媒体教室、电子视听阅览室、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画室、琴房、健身房、400M标准跑道的田径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居全省先进水平。
学校拥有一流的育人环境,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园林绿化学校”、“全国绿色学校”。
至今,临川一中已获得国家级荣誉16次、省级荣誉25次。
其中,2005年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和“江西人民满意的十大品牌中学”;2006年被评为“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示范学校”;2007年被评为“2006—2007年度公众满意·中国十大名牌中学”、“首届江西十大和谐校园”、“2007年度人民群众满意学校”;2008年又被评为“江西十大人民满意学校”;2009年再度获得“中国百强中学”等殊荣。
学校坚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以“江西领先,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为办学目标。
多年来逐步形成自己独到的办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
特别是自2008年秋季在高一年级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更是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办学方向,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并成立了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为江西省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
与此同时,学校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立了书法、美术、摄影、演讲、摔跤、篮球、体训、文艺等兴趣小组,经常举办征文比赛、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学科竞赛、文艺调研、体育比赛和文化讲座等活动,组织模拟法庭、社会调查、文艺调演及小制作小发明等等。
2010江西理科状元徐师昌“上课是一种享受”
2010江⻄理科状元徐师昌“上课是⼀种享受” 徐师昌,⼀个普通的名字,因为成为了江⻄省2010年⾼考理科状元,⼀下⼦成了热⻔词。
在外界看来,这个⼩⼦聪明,狠劲,能不费⼒⽓就拿了状元,算是潇洒才⼦了。
然⽽,当记者⾛进徐师昌的世界,穿过那光耀的背后,看到的却是⼀个⾟酸的家庭与⼀所名校之间发⽣的感⼈故事。
贫困⼩⼦⽆忧愁只因享受待遇优 徐师昌是来⾃农村的孩⼦,在家⾥排⾏⽼⼆,也是排⾏最⼩。
徐师昌的⺟亲没有⼯作,家⾥唯⼀的收⼊来源是靠⽗亲出外打⼯赚钱。
⼀家⼈⽇⼦过的拮据。
5年前,执意要把孩⼦培养成才的⽗⺟咬着⽛将两个⼦⼥⼀起送到了临川⼀中就读。
徐师昌的姐姐读⾼⼀,徐师昌读初⼆。
由于在城⾥没有房⼦,他们不得不租房⼦住。
为了省钱,他们住在离学校较远、条件较差的农⺠房⼦中。
为了照顾两个⼦⼥读书,⺟亲饶⽂英只得留下来陪读。
在得知饶⽂英家庭困难之后,临川⼀中的校领导当即免除了徐师昌两姐弟的学费。
两年后,徐师昌以优秀的成绩从该校初中部毕业,升⼊该校⾼中部就读。
三年⾼中期间,徐师昌还每年领到了奖学⾦,累计起来有5000元。
由于他在参加全国性的学科竞赛中⼜有获奖,⼜另外获得了⼀些奖⾦。
在临川⼀中读书5年的⽇⼦,徐师昌算是没有忧愁的孩⼦了。
他性格开朗,像其他孩⼦⼀样快乐、活泼,笑容每天绽放在脸上,对未来充满了信⼼。
聪明⼩⼦成绩好坦⾔⽼师教的好 徐师昌是个聪明的孩⼦。
在临川⼀中就读期间,从初中到⾼中的成绩⼀直名列前茅。
他毫不掩饰地对外⼈宣称,我觉得读书⼀点也不难。
在外⼈看来,他的天赋给了他巨⼤的帮助。
然⽽,当记者与他促膝交流的时候,他坦⾔:我的成绩好,与学校⽼师教学⽔平⾼有密切的关系。
谈到班上的任课⽼师,徐师昌眉⻜⾊舞,赞不绝⼝。
“我班上的⽼师个个⽔平棒,教学⽅法新颖独特,上课真是⼀种享受”。
徐师昌举了⼏个例⼦,数学⽼师尤伟峰,年轻充满了活⼒,上课的时候,有时候就是发给学⽣⼏张⽩纸,让学⽣⾃⼰预习课本上的章节,写发⾔稿。
李江雁09高考状元经验
李江雁2009年江西省文科状元总分:608毕业学校:江西省临川市一中考入学府: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状元经验李江雁:走出“迷失”赢得青春的喝彩2009年的夏天,李江雁获得了当年江西省的高考文科状元,拿到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但谁能想到,就是这位在几十万学生中拿到高考“金牌”的状元,高三期中考试时还因迷看小说而考了全班的倒数第一。
那么李江雁同学究竟因何醒悟而不再迷看小说?又是如何“逆袭”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高考“黑马”?在逆袭的过程中,李江雁同学又经历了哪些难关?又是如何去应对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江雁同学的故事,听她讲讲学习与生活的心得。
从迷看小说高三期中考了全班倒数第一,到幡然醒悟走出青春的“迷失”在大家的想象中可能会觉得:状元就是那些天天啃书本,甚至连吃饭睡觉时间都用来读书,否则不可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
但事实上,状元在学习方面也不是没走过弯路,甚至曾经跌得非常厉害。
高中有段时间,江雁就迷上了看小说,痴迷的程度达到了每晚下晚自习回到寝室之后,从11点开始端着本小说一直要看到第二天凌晨的三四点钟。
甚至高三期中考试的有天早上她因看小说,只睡了两个小时就去参加考试。
结果在那一次的期中考试中她考了全班的倒数第一。
这次经历让江雁真的产生了危机感,她从未想到自己居然考的这么差,进而担心自己是否只能考上南昌大学或者是家乡的一所普通大学,平凡地度过一生。
有一天,她的班主任请来了北大元培学院的一位学长来给大家做报告,鼓励大家要朝着自己的梦想去努力。
但学长在上面讲,江雁却在台下翻看着小说。
然而正是这位学长的一句话恰巧被江雁听到了,一下子触动到她。
他说,人应该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否则你一定会后悔的。
江雁听后感到心里很愧疚,她知道如果自己继续看小说,一定会后悔的。
再加上她考差之后回到家,父母不仅没有责怪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和照顾她。
想到父母为她学习所付出的牺牲,看到父亲的白发,江雁真的感到自己不你呢个再这样下去了。
[江西临川一中]揭密江西临川一中高考神话
[江西临川一中]揭密江西临川一中高考神话篇一: 揭密江西临川一中高考神话揭密江西临川一中高考神话:38人考上清华北大在38名清华北大学生的身后,是临川一中这艘“教育航母”参加高考的可观阵容。
[]教育产业化使得学校铆足了劲争取高升学率,从而争取更多的学生和更多的学费“江西小镇50名学子考上清华北大”,“一所中学38人考上清华北大”?? 今年高考揭榜后,类似造神运动的宣传口吻,将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临川一中及其所在的上顿渡镇,卷入了舆论的漩涡。
全国媒体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不知名的农业小镇。
在临川一中的校门上,比书法家启功的题字更引人注目的,是巨幅的贺喜标语。
校门后并排而立的红榜上,记录着每一位考上清华北大学生的名字,以及部分考上其他名校学生的名字。
包括保送生和自主招生名额在内,今年清华北大在江西省招生的名额仅166个,38名学生题名清华北大,意味着临川一中一所学校,就占据了清华北大在江西招生人数的近1/4。
“把中学当成航空母舰办”上顿渡镇作为临川区的政治、经济中心,面积并不大,从小镇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只需半个小时。
镇上无须公交车,人们出行以“蹬士”代步。
公交2路车将其与7公里外的抚州城连接起来。
曾有人分析过上顿渡的地形:南有赣江、崇江、抚河在此北汇入长江和鄱阳湖,西北有环行山脉挡住西北风,“山环水抱必有气”,使得临川成为聚集人才的风水宝地。
据当地工商局一位干部的说法,曾有风水先生说过,该镇“要有一座塔镇住,才会旺”。
2004年,临川区政府募资400万元,在宜黄河中间的小洲上建了一座临川文塔,这座高56.8米的文塔成为临川的高度。
巧的是,在文塔建成后的3年里,临川像风水先生“预言”的那样,”旺”了起来。
这股“旺”气源于镇上的两所中学:临川一中和临川二中。
这两所外表平常的学校,连续几年在高考中报捷,甚至惊动了深圳市高级中学、湖北黄冈中学这样的全国名校前来取经。
不过两校间也有差别,尽管均为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且曾经一度互成瑜亮,但二中的声势如今已远不如距其10分钟路程的一中。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2010年高考江西省理科第一名徐师昌启示录
苦 难 奠 基
苦 难 是一 位 伟 大 的导师 , 可 以将 弱 者引 向深 渊 , 它 也可 以将 强者 引 向 最辉 煌 的星 座 。 师 昌家境 贫寒 , 徐 父母 靠 打工 供他 和姐 姐两 人读 书 , 正是 这样 的家境 让徐 师 昌产生 了“ 则思 , 则 变 , 穷 思 变则 通 , 则 久 ” 想法 。心 动决 定 行 动 , 在学 习上 敢 于迎难 而 通 的 他 上, 百折 不 回。桂 冠都 用荆 棘编 成 。我 们总 是渴 望成 功 , 我们 总是 梦 想实 现人 生价值 的 最大 值 , 是 我们切 莫 忘记 , 但 这个 世 界上 绝没 有鲜 花铺 就 的坦 途 。也 许 , 困厄就 在远 方 窥视 着你 ; 也许 , 幸却 偏 偏 与你 不期 而遇 ; 许 , 上 帝 ” 不 公要 让 你承 受 很大 的 压 不 也 “ 的 力 。但是 , 你弱 小 的身躯 却要 将苦 难踩 在脚 下 , 只有 这 样 。 才 能提 高 自己 ! 你
信 任 老 师
一
个 人通 向成功 的路 有多长 . 得两 点 之 问线段 最 短 的人 知道 。如果 一个 学 生认 懂
为 自己智力 超 常 , 为 自己的学 习 方法 最 佳 , 为 自己成 绩 出 色 , 认 认 瞧不 起 老师 , 上课 不
你以为高考虐的是孩子,其实是陪考的父母心 长报道
你以为高考虐的是孩子,其实是陪考的父母心长报道高考,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家庭的集体战斗。
文刘潇然邓咏仪编辑卜昌炯如果不是陪儿子参加高考,47岁的容女士应该不会穿这么一件旗袍——大红色,镂花,在人群里格外显眼。
“为儿子高考特地买的,讨个吉利。
”她对《博客天下》说。
6月7日,全国高考第一天。
下午3点一刻,儿子进考场后,容女士坐在人大附中考场外的台阶上,一边玩手机一边安静等待。
不远处,同是陪儿子高考的张英这天也特意穿上了红色的旗袍和一双红色的鞋子。
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而旗袍被高考家长们赋予了新的含义。
“寓意‘旗开得胜’吧。
”张英告诉《博客天下》。
2017年6月8日,山东菏泽牡丹区实验小学考点,一位身着旗袍的母亲为考完的女儿送上鲜花按正常逻辑,这些被使了“魔法”的衣服,穿在考生身上才更有效果,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没有什么不妥,父母早已把自己熔化为了家中考生的一部分。
高考,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家庭的集体战斗。
1 对北京人赵婴来说,生活很少有像这两天这样,充满了仪式感和秩序感。
6月7日一早,她和丈夫开车把孩子送到考场。
没等开考,两人就赶回家里准备午饭。
菜谱是按孩子的口味提前定好的——油豆腐和木耳辣炒五花肉、辣炒荷兰豆配五花肉,再加一个泡椒土豆丝,水果是小甜瓜。
菜在前一天都已经洗干净了。
“10点25开始炒,10点50把所有的菜装盒,一个把菜送到宾馆,一个接孩子,把时间精确到分来计算接送时间。
”赵婴说。
为了摸清北京四中附近的路况,她做足了功夫,提前就掐着点儿开车走了好几遍,哪里有红绿灯、哪里可能堵车,一清二楚。
北京四中考场外的家长们她家小孩在北京市西城区外国语学校,考点被分配在北京四中。
早在5月初,赵婴就在附近的小胡同里为孩子订了一个环境优雅的宾馆。
当时,考场信息还没最终确定,学校给出了4种可能,赵婴就在4个备选考点附近都订了宾馆。
后来尘埃落定,她才打电话把其他3个取消。
“必须提前,要不订不上。
2019-2020年江西临川一中高考历史一轮复习C卷核心解析.doc
试卷第1页,总4页…………○…………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内…………○…………装…………○…………订…………○…………线…………○…………绝密★启用前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分卷I分卷I 注释一、 选择题(注释)1. 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来之不易。
当时,有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获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找到了一个办法,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而得奖,相对论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以下对此事理解正确的是A. 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识都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即使在以尊重真理为最高准则是科学界也不例外B. 说明当时的德国诺贝尔获奖者心胸都很狭窄C. 说明当时的德国诺贝尔获奖者都无法理解相对论D. 说明当时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既不理解相对论,也没有坚持真理2. 电影《神话》是国内首部“穿越”题材影视作品,让历史人物蒙毅大将军和公主穿越古今。
目前,人类实现“穿越时空”梦想的科学依据主要是 A. 相对论 B. 牛顿力学 C. 量子论 D. 太阳中心论3. 图是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展示的爱因斯坦蜡像,背景为他提出的“E=mc ”公式。
人们展示他的蜡像主要是由于他:( ) A. 解释了光电效应 B.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 发明了互联网技术D. 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4.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 光速不是恒定不变的 B. 能量和速度无关 C. 时间不是绝对不变的 D. 空间和速度无关试卷第2页,总4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5. 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中议论文作文:《时评临川一中》
《时评临川一中》《时评临川一中》(作者:黄维德)近来关于临川一中违规招生的消息层出不穷。
省教育厅发布的一封《致全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更是被各报社媒体大肆夸张放大成为批评临川一中跨区域的招收学生的专属信件。
我想大家都知道这些年来江西临川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多的贡献,特别是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
作为江西省的名校,临川一中更是以神话般的高考录取人数成为全国学子慕名而来求读的学校。
曾经老师说过“神奇的小山村”也刊登过美国的媒介。
2009年高考后,当临川一中要向全世界宣布自己名字的时候,临川很多的兄弟学校和省外的学校都眼红了,他们在羡慕临川一中辉煌的教学成就后产生了邪恶的念头—诋毁这所神话般的校园。
在很多年前我就已经有预想到临川一中会有这么被人诬蔑的一天,人怕出名猪怕壮,因为临川一中太优秀了。
大家在报纸媒体上有看到很多临川一中学子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喜悦的面容照片,但你们不是临川一中的老师或学生你真的确定你很了解临川一中吗?临川一中招聘外地学生?我要问,你在外地哪里看见过临川一中贴出字符说出“临川一中招生”?我想“临川一中违规招生”事件和这封《致全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完全就是某些兄弟学校和省外不热爱和平的学校领导人在从中作祟,逼着教育厅公示了这封信件。
各位是否知道,每天晚上当您们在灯红酒绿的时候,临川一中的教师在干嘛。
他们不是在寝室批改作业就是在学生寝室忙碌着检查学生寝室安全情况。
喝酒是当高考取的成绩时的事。
各位是否知道,每天晚上当你们在网吧游戏机厅疯狂娱乐的时候。
临川一中学生在干嘛。
他们不是在看书就是在预习功课。
睡觉是凌晨以后后考虑的事。
那一张喜悦笑容照片背后的辛酸泪其他学校的人怎么能够了解呢!大家能否静心想想,所谓的“违规招生”所涉及的学校又何止临川一中。
在“关于省、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部分普通高中办学行为进行专项督查的通知”中列及的学校还有“临川二中”、“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昌市第二中学”。
2011江西文理状元李逸“有目标就有求知的动力”
2011江西⽂理状元李逸“有⽬标就有求知的动⼒” 2011年江西⾼考,抚州市临川⼀中的学⽣李逸以637分的成绩获得全省⽂科类第⼀名。
这是该校连续第3年夺得全省状元。
⾯对屡次夺魁的临川⼀中,记者于近⽇奔赴该校采访了李逸及她的班主任⽼师,听他们讲如何取得优秀成绩的故事。
“完美团队造就成功”——这是李逸和她的班主任⽼师熊东云对成功经验的共同概括。
⽽这⼀经验,成了其他学校所难以复制的经验。
快乐学习苦中有乐 今年只有17岁的⼥⽣李逸,看上去清纯⽽充满了甜美。
带着微笑的脸庞找不到丝毫有过忧伤的痕迹。
⾼考曾经给有些学⽣带来的疲劳与压⼒,似乎与她⽆关。
李逸说,在临川⼀中学习,是⼀种快乐。
虽然有时候也觉得有些苦,但是,学习终究是快乐的,快乐远⼤于苦累。
李逸于1994年出⽣于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
⽗亲是信丰三中的教师,母亲在家操持家务。
李逸⽣性⽂静,但是,喜欢思考和求知。
由于这个特点,她的成绩,从⼩就好。
2008年,她以优秀的成绩从信丰的⼀所初中毕业。
带着对临川⼀中这所名⽓响亮的学校的向往,她通过⼀位⽼师的介绍,进⼊了临川⼀中读书。
临川⼀中的环境令李逸⾮常惬意。
优美的校园环境,漂亮的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备,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李逸如鱼得⽔,贪婪的吸收着知识,在知识的海洋⾃由成长。
“⾼⼀刚来临川⼀中学习的时候,稍微有些不习惯,因为第⼀次远离家门,⾃⼰独⽴⽣活。
但是,我很快就适应了。
这⾥除了硬件设施好,更重要的是⽼师和学⽣都⾮常好。
这⾥的同学特别友善,有什么事情,⽐如遇到不开⼼的事情,只要和同学们⼀说,⼤家都会来开导帮助我。
因为每个⼈看问题的⾓度不同,每个⼈都有⾃⼰的思想观点,所以,对于解决问题特别有帮助。
除了同学,这⾥的⽼师更好,对学⽣⾮常关⼼。
⽐如班主任熊⽼师,就像关⼼⾃⼰的弟弟妹妹⼀样关⼼同学,让⼈感到,班级就是⼀个温暖的⼤家庭。
”李逸说:“⾼中三年的学习,我之所以感到快乐,是与学校的环境密不可分的。
” “除了学校的环境,李逸的家庭环境也是很重要的。
尊师重教的演讲稿
尊师重教的演讲稿•相关推荐尊师重教的演讲稿五篇演讲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质等来划分,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
在当下社会,演讲稿在演讲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怎么写演讲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尊师重教的演讲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尊师重教的演讲稿篇1我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九月,秋风飒飒,秋叶飘飘。
这是农民收获的季节,也是老师们收获的季节,更是学生们回报的季节。
一个人,无论他的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都不应该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所花费的心血,饮水思源,怀师感恩。
我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风尚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孔子的三千弟子为报师恩,四处奔波,传播他的仁政思想;南宋时期的岳飞,为师父披麻戴孝,一生牢记师父教诲,精忠报国,死而未已。
尊师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体现。
(医院口碑)“疾学在于尊师”,在我们求学的道路上,老师永远是奉献的代名词。
我们的老师,常常孜孜不倦地教育我们,一丝不苟地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晚上,常有他们忙碌批阅的身影,清晨常有他们健步急行的身姿…老师的教育让我们明白:我们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困难中积蓄力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他们给我们智慧去开动脑筋,他们给我们勇气让我们襟怀坦荡,正直为人。
他们将美放在我们心中,给我们教诲、见识和想象。
或许老师讲课的每个细节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我们淡忘,但他们的热情、勇气和慈爱会永远保留在我们心中。
老师让我们懂得生活像大海一样深邃,向天空一样辽阔,而我们必须自己做出选择。
他们带领我们所经历的每个问题,每个发现,每个体验都令我们着迷,让我们看到了智慧在知识海洋中的闪烁。
失败后温暖地鼓励,成功后及时地肯定,这一切的一切,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遵循于老师的谆谆教诲,又有什么理由不感谢他们呢?同学们,在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传承尊师重教的文明火种,发自内心的敬爱我们的老师,以实际行动回报我们的老师吧。
我们无需大张旗鼓,更无须高喊口号,只需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
政治小论文
政治小论文教师节刚过,被誉为“高考神话”的抚州市临川二中一位高三学生雷某,因不满班主任孙某的严格管理——被老师没收手机,产生逆反心理,怒杀老师。
这件事件的发生不由地引发人们的思考:现在的学生怎么了?现在的教育又怎么了?据了解,在江西省,临川一中、临川二中两所高考升学率高的“超级中学”家喻户晓。
临川二中官方网站上介绍,临川二中学生高考成绩一直位居全省同类学校前茅。
曾输送少年班大学生29人,146人免试保送全国重点大学,90人录取北大、清华。
以“管理严、教风良、学风好、校风优、质量高”而闻名于省内外。
很多学生、家长慕名而来。
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压力,学生们每天从早上七点上课到晚上十点,一周有六次考试,只有周六晚上和周日下午可以休息,学习压力非常大。
再加上,老师们平时抓得比较严,因为学校之间有竞争,班级之间有竞争,老师之间有竞争,学生之间也有竞争,大家都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于是,就有向雷某这样的学生,产生了过激的行为。
造成悲剧的一个原因就是“超级中学”过于重视升学率和名声,进而将竞争的压力转移给老师,造成部分老师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对学生的严苛管理常常只看结果不论方法。
有的老师采取按成绩排座位等“竞争”机制让师生关系受损,师生矛盾暗生。
如今的应试教育,致使学校单以“成绩论英雄”,为了提高升学率,许多本该属于文艺学习、体育锻炼的时间被大幅挤占,学生们每日埋头苦学,而身心是否健康却无人关注。
这些年频繁发生的校园案件,让人不得不为这样的教育机制而担忧。
我认为:升学率不应成为学校关注的唯一标准,而更应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
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语言冷暴力”或变相体罚学生,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莫大的伤害。
学生一旦受到刺激,很容易就被这些不当语言或行为而牵引,进而做出违背法律的行为来,铸成大错。
教师不仅要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职责,更应以身作则、常修己身,为广大学生做好榜样。
教师在平日里要多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不要让学生的心灵再受到伤害。
“逼”出来的高考神话
“逼”出来的高考神话[题记]江西抚州市临川一中,2002年以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乡镇中学。
2002年,政府推行体制改革,断了学校的“皇粮”,“逼”着学校破釜沉舟,绝处逢生,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招生体制、服务体制和考核机制上闯出了一条新路,短短几年,就成了一所闻名遐迩、学子向往、效益显著的名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和神话……希望所有行政领导,认真研读此文后,结合我校和本年级、本部门实际,写出200字以内的读后感,于2009年11月30日以前交何鹏同志处。
临川一中考察学习情况简介10月29——10月30日,县教育局组织县直几所高中的主要领导,参观考察了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
江西抚州自古人杰地灵,唐宋八大家有三人出生于此地。
现在抚州380万人口,在经济上主要属于农业主产区,在江西属于相对落后的地区。
但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临川一中为代表的临川教育集团是江西乃至全国的知名教育品牌。
临川一中2007年高考上600以上人数、一本线人数以及上线率在江西省第一,录取北大、清华28人,2008年各项指标继续在全省排名第一,600分以上102人,重点线1450人,录取北大、清华23人(全省招生指标减少42人)。
临川一中在职教师530人,在校学生12000余人。
分为新旧两个校区,新校区今年九月刚刚投入使用,校园已建面积300多亩,目前是高一、高二的学生在此学习。
旧校区只有100余亩,学校实际能够使用的不足70亩,整个校园从房屋到教师办公条件、生活设施等明显具有破旧之感。
目前仍然在旧校区就读的是初中33个班、高三年级和民办教育培训中心(复读班)57个班,共计7000多人。
10月30日上午8:30,临川一中工会负责人许主席在旧校区的旧会议室接待了来自湖北、福建、安徽等省的学习考察代表团,跟一百多个来自不同省份的教育界同仁介绍了临川一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学校的基本管理体制学校基本采用“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重在块上。
高考研究信息第13期.资料
高考研究信息第13 期2008 年 02 月 03 日点击数:76根源:教科室高考研究信息舒城中学教科室第13 期2007 年10 月25 日舒城中学部分高三老师赴临川一中学习观察报告2007 年 9 月 28 日,在校长刘自朝率领下,高考研究小构成员、高三备课组长、高一高二年级组长一行 25 人,赴江西省临川一中观光观察。
观察的企图是学习临川一中办学经验,要点探访他们连创高考神话的秘籍。
观光团听取了临川一中副校长罗习奇对于行政管理、办学思路、教课行为等方面的介绍,分学科与临川一中高三备课组进步行了议论,刘校长还与临川一中校长饶详尽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实地观察了校容校貌。
现将学习观察的状况报告以下。
一、临川一中办学成就简介临川一中创立于1955 年,是江西省首批优异要点中学。
学校的教育教课质量向来位居江西省领先地位。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向高等院校输送优异重生 2.6 万人。
特别是近几年,连创江西高考历史之最: 2004 年 12 人考中清华、北大, 2005 年 14 人考中清华、北大, 2006 年 24 人考中清华、北大,有一人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三人分别被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录取。
2007 年高考38 人考中清华、北大, 3 人分别被香港和新加坡院校录取;文理科600 分以上考生达 568 人, 19 人进入全省前 26 名,一本上线人数 1208 人,二本上线人数2521 人。
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和“江西省人民满意的十大品牌中学”。
当前,占地580余亩的新校区正在加紧建设,为解决资本不足,市政府例外同意学校将此中的200 亩地置换为商业用地,其利润的2亿元所有用于建校,新校区有望 2008 年正式启用。
二、临川一中办学经验概要1.着力打造四种校园精神历史悠长的抚州临川,自古就有“文化之邦,才子之乡”的称赞,尊师重教之风恒久不衰。
临川一中在这样的土壤上成长,办学五十多年来,保持和弘扬临川教育一以贯之的“老师敬业、学生勤学、家长乐育、领导重教”的精神传统,逐渐形成了“团结、勤劳、朴素、求新”的优异校风。
高考神话“撞”上了“最牛的中学校长”
江西省的⾼考(微博)成绩⼀公布,公众就惊讶地发现,全省⽂理科状元,均来⾃江西抚州市的临川⼀中。
⼀所中学包揽两科状元,江西有史以来头⼀回。
这也是临川⼀中连续第⼋年⾼考成绩雄踞榜⾸,校长饶祥明迅即被称为“最⽜的中学校长”。
有朋友打电话向校长表⽰祝贺,饶校长谦虚地表⽰:“撞上的,撞上的”。
可了解这所学校的⼈,会知道这个辉煌的⾼考“战绩”绝⾮偶然。
临川⼀中是“⽣产”北⼤、清华⽣的“专业户”。
2010年,该校有36名学⽣被北⼤、清华录取,占全省⽐例的1/4。
据说,每年⾼考成绩公布后,清华、北⼤的招⽣⽼师就早早扎堆这所学校,准备“抢”学⽣。
⽽今年的理科状元,去年就已考取清华⼤学,只是考分还不⾜已令其⾃由选择专业,于是复读。
今年考了全省第⼀,成了北⼤、清华争抢的对象,好专业随他挑。
因为临川⼀中等⼏所中学,使得江西赣东北这个叫“上顿渡镇”的偏僻⼩镇,衍⽣出了万⼈“留学(微博)”、陪读⼤军、以及繁荣的⾼考经济等诸多神奇现象。
2007年6⽉,我曾采访过临川⼀中和饶校长,写了《⾼考神话吸引万⼈“留学”》⼀⽂。
(《中国青年报》2007年6⽉26⽇)当年饶祥明就告诉我,临川⼀中的外地学⽣占了该校学⽣总数的⼀半。
这些外地⽣源,来⾃全国16个省份,新疆有所中学,每年都有⼏⼗名学⽣结伴来临川⼀中读书。
这么多“留学⽣”,看中的就是临川⼀中傲⼈的⾼考成绩,在这⾥提素质教育,显然是⼀件很搞笑的事。
那些从全国各地奔赴临川“留学”的⼈,就是直奔⾼考⽽来,只要上课、考试、做试题能换来好成绩,他们在所不惜。
亲戚的⼩孩今年参加⾼考,分数离理科⼆本线差3分,他毅然选择了复读,⾸选临川⼀中。
⾼考成绩⼀出来,他们就驱车赶往临川⼀中,没想到学校已经聚集了⼤批家长,排着长龙般的队伍给⼩孩报名复读。
学校每年会有30多个复读班。
复读⽣按⾼考分数,被分为三六九等。
的称为“零班”,⼤都是上了重点线的考⽣;其次是重点班,都是上了⼆本线不⽢⼼的学⽣。
复读的学费按分数⾼低排队,10分⼀个阶梯,从每学年5000元到2000元不等,上了⼀本线的复读⽣不⽤交学费。
最牛的高考作弊谁也没招
现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考作弊的手段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于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高科技防作弊手段也是越来越多,什么屏蔽仪屏蔽、什么电子狗探测,真赶上反恐破案了。
但是有一种作弊的手段谁也没招,这就是双胞胎的心灵感应。
今年湖南高考中,来自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一对双胞胎姐妹考出了601分的相同分数,一起上了理科重点线。
更令人称奇的是,她俩不仅总分相同,而且单科成绩也极其相近。
遇上这样的意外,姐妹俩自己也连呼“想不到”。
无独有偶,绍兴漓渚镇中义村里的一对双胞胎姐妹,在今年的高考中,也是双双考出了644分的相同分数,一起上了文科重点线。
同样令人奇怪的是,双胞胎姐妹俩不但总成绩相同,而且每门课的成绩都差不多。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理科班的双胞胎兄弟张大峰、张小峰在今年1月1日至2日的清华大学自主保送生考试中,张小峰、张大峰同样取得相近的分数并以全省第一、第二名的成绩,被保送上清华大学。
我的一个同学也有一对双胞胎姐妹,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是非常相近的。
以前双胞胎高考考出同样的分数还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现在集中一看,这种现象绝不单单是双胞胎的智商相同的原因,而是双胞胎间存在着比什么蓝牙、比什么红外更加神秘的心灵感应。
所以只要是双胞胎上阵那就好像是用两个人的智慧在考一张卷子一样,而且还能达到智慧共享的超高境界。
这就好像是老顽童发明的左右互搏高超功力一样,因此这种“作弊”是任何高科技力量都取代不了的,所以弹无虚发百发百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密江西临川一中高考神话:38人考上清华北大在38名清华北大学生的身后,是临川一中这艘“教育航母”参加高考的可观阵容。
教育产业化使得学校铆足了劲争取高升学率,从而争取更多的学生和更多的学费“江西小镇50名学子考上清华北大”,“一所中学38人考上清华北大”……今年高考揭榜后,类似造神运动的宣传口吻,将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临川一中及其所在的上顿渡镇,卷入了舆论的漩涡。
全国媒体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不知名的农业小镇。
在临川一中的校门上,比书法家启功的题字更引人注目的,是巨幅的贺喜标语。
校门后并排而立的红榜上,记录着每一位考上清华北大学生的名字,以及部分考上其他名校学生的名字。
包括保送生和自主招生名额在内,今年清华北大在江西省招生的名额仅166个,38名学生题名清华北大,意味着临川一中一所学校,就占据了清华北大在江西招生人数的近1/4。
“把中学当成航空母舰办”上顿渡镇作为临川区的政治、经济中心,面积并不大,从小镇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只需半个小时。
镇上无须公交车,人们出行以“蹬士”(人力三轮)代步。
公交2路车将其与7公里外的抚州城连接起来。
曾有人分析过上顿渡的地形:南有赣江、崇江、抚河在此北汇入长江和鄱阳湖,西北有环行山脉挡住西北风,“山环水抱必有气”,使得临川成为聚集人才的风水宝地。
据当地工商局一位干部的说法,曾有风水先生说过,该镇“要有一座塔镇住,才会旺”。
2004年,临川区政府募资400万元,在宜黄河中间的小洲上建了一座临川文塔,这座高56. 8米的文塔成为临川的高度。
巧的是,在文塔建成后的3年里,临川像风水先生“预言”的那样,“旺”了起来。
这股“旺”气源于镇上的两所中学:临川一中和临川二中。
这两所外表平常的学校,连续几年在高考中报捷,甚至惊动了深圳市高级中学、湖北黄冈中学这样的全国名校前来取经。
不过两校间也有差别,尽管均为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且曾经一度互成瑜亮,但二中的声势如今已远不如距其10分钟路程的一中。
临川一中在高考中有所突破,始于2004年,这一年有12名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这个数字在随后的两年里,变成14名和24名。
与这个数字一同增长的,是一中学生的人数。
在2002年左右,一中只有约4100人,短短5年间,一中就像一块巨大的人才磁石,将省内其他市县,甚至其他省份的学生吸纳至麾下。
现在,包括复读生在内,一中已有11000人。
用一位网友的话说,一中是在“把中学当成航空母舰办”。
根据抚州市政府前几年的规划,一中要创办万人学校,如今这个目标已经实现。
目前这个面积仅为105亩的老校区,已经无法满足学校日益膨胀的规模,为此,该校不得不严格控制招生人数。
一般而言,一中每个教室的人数都在70人以上,有的高三班级甚至坐了90多人,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往往椅背紧贴墙壁,而教室里的过道也仅能容人侧身通过。
今年,一中在小镇的新城区建设一个占地300亩的新校区。
一中校长办公室主任徐武平介绍说,可以容纳10000名学生的新校区建成后,将成为一中的高中部。
这个规模与市政府对该校“创办万人高中部”的要求一致。
神话,还是神化今年的高考揭榜后,该校校长办公室副主任饶礼喜的名字,以“通讯员”的身份出现在多家媒体上。
校方的积极宣传和媒体的配合,使得一中在全国的名气陡涨。
一中的学生也迅速适应了媒体对自己学校的好奇,在采访中,一位学生对记者介绍,“央视和湖南卫视都来过,听老师说,美国的媒体也报道过我们”。
这种荣耀感在一中人身上变成了自信力。
在百度“临川一中吧”里,有学生发帖说,“我们学校除了(江西)师大附中就没有对手了”。
一个流传于学生间的故事是:在今年高考前,几次与南昌一起的模拟考中,据说一中都只是报过去了应届生的成绩,但即便如此和师大附中比起来还是略占上风。
一位老师说:“如果报了历届的成绩过去怕会吓到他们,到时他们奋发图强就不妙了……”不应忽略的是,在38名清华北大学生的身后,这艘教育航母参加高考的阵容同样可观。
据徐武平介绍,今年一中的考生约为3800人——这个数字几近于一所中等规模中学的总人数。
而被学生们认为已能与之平起平坐的江西师大附中,今年有25人考上清华北大,考生人数只有600人。
残酷的学习氛围“也有很多人问过我,一中为什么能考这么好,我倒没觉得有什么特殊的秘诀,只是我们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做得更好吧。
”上届高三(0)班班主任曾长根说。
在一中的分层教学体系中,所有班级被分为0班、重点班和平行班,其中0班集中了冲击清华北大的尖子生。
曾长根所带的0班,今年有12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
至于哪些方面“比别人做得更好”,曾长根举例说,“就像研究高考试卷,大家都在研究,但研究的效果有好有坏”。
任教高中数学10多年的他,根据近年来的命题趋势,预测出今年高考最后几道大题会考到“放缩法”,“因为前两年都考了,而命题组长没换,第三年肯定还会考”。
在考前的一个星期,他集中为学生讲解了相关题型。
在他自己的班,学生高考数学平均分高达130多分。
教高中英语的佟玉(化名)老师认为,高考的出色发挥,与一中残酷的学习氛围有关。
在一中读书,从初一开始就要上晚自习,“学生进入高三后,并不会有负担突然加重的感觉,因为他们学习的量一直很大”,她说,“对我们老师而言,教高三是最愉快的,因为对于一中的学生来说,经过这么多年训练,基础知识已经不是问题,我们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扩展,讲些综合性的能力题。
”一中的老师是“把自己卖给了学校”,佟玉说,每天早自习7点就要到,晚自习每节都得去。
因此,很多老师在抚州城买了房子也没法住,只得在洲下租房。
“在其他学校,可能只有高三老师才这样,但在一中,每个年级都是如此。
”而用一中校长办公室主任徐武平的话说,如此显赫的成绩,是以临川地区“学生苦学、老师苦教、家长苦育、领导苦抓”的“四苦”精神为基础的。
“学风好,抓得紧”,是当地人对一中的普遍评价。
徐武平介绍说,原来在一中正对面有好几家网吧。
每到放学,教导主任都要亲自带队去网吧围追堵截,但仍有偷偷跑去上网的学生。
最后,校方只好求助于临川区政府,政府将镇上所有网吧迁到位于新城区的“网吧一条街”。
挖人”事件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老师、学生和家长,都认为“生源好”是一中高考成功的重要条件。
对此,徐武平的说法是,一中近几年高考成绩持续走高,吸引了很多成绩较好的学生就读,他们传出的捷报又吸引了更多的绩优生来读书。
如是形成良性循环,一直延续到现在。
而其他地市的一些老师的看法则有不同。
在百度“临川一中吧”里,一位“兄弟学校的老师”发帖指出,临川一中曾“在南昌开通了临川直通车,免费让家长到校参观,派出招生人员到处游走游说,甚至设立招生站,周边地市深受其害”,此外,还“对高分学生以高价收买,尤其是落榜的高分生”。
二中一位老师也指出,去年,分别以全市中考第二名、第五名毕业于二中初中部的张大峰、张小峰兄弟,莫名其妙地转学到了一中高中部。
“以我们现在的影响力,还需要花钱从其他学校挖人吗?”面对指控,徐武平不以为然。
他虽然承认很多高分考生流向一中的事实,但他认为那些考生是冲着一中的牌子来的。
“我们的升学率摆在这里,在同等条件下,人家愿意选择我们,再正常没有了。
”对于张大峰、张小峰兄弟的事,他解释说,兄弟俩在小学升初中时,本来已经被一中录取,后来不知何故去了二中读初中,但他们当时与一中约定,读高中时再回一中就读,“我们只不过调回原来属于自己的学生”。
临川教育集团办公室主任邓高平在接受《新世纪周刊》采访时表示,集团对学校间相互挖人管理得很严,一旦发现有老师进行类似活动,将停止其该年的一切评奖评优与晋级资格,并会开会全市通报批评。
“一中并没有这样的记录在册”。
但他承认,在周边地市设立招生站的事,在2002年、2003年时确实曾出现过,派出的招生老师甚至曾被当地扣留。
他将这种现象归因为教育改革中的短暂失序,“既然要改革,就难免出现一点混乱”。
曾跟踪报道过教育集团成立过程的一位当地记者透露,“以前,为抢优质生源,每年中考一结束,临川一中、临川二中与抚州一中三所学校总会派出100余名教师前往各乡镇招生,每年三校为此要耗资250万元。
同时,三所学校之间也互相挖抢老师”。
对复读生的大力吸引复读生群体是缔造一中高考神话的重要力量。
今年考上清华北大的38名一中学生中,就有18名为复读生。
据一位重点班学生的家长反映,学生进入高三以后,整个年级的人数几乎翻了一倍。
徐武平提供的数据证实了她的感觉:创造了高考神话的这届高三,3800名学生中,有1500名为复读生。
在一中对面小巷里经营餐馆的钱老板透露,她的侄女钱佳琦,去年高考分数为588,立志非清华不考的她来到一中复读,直接进了应届生的0班,班主任正是曾长根老师。
在校复读期间,她的学杂费、资料费、补课费、住宿费等全部免除,钱老板强调说,钱佳琦在学校住的宿舍是两人间,“是学校里条件最好的宿舍”。
曾长根介绍说,钱佳琦的成绩很好,每次月考几乎都能在班里排进前10,很有希望冲击清华北大。
但这个平时细心的小姑娘,偏偏在考场上犯下大错:在考英语时,她将答题卡涂错,导致客观题部分只得18分,总分也只有618分,尽管这个分数已然不低,但在分数线奇高的江西,意味着她第二次冲击清华北大的努力付诸东流。
“她的英语成绩平时都在1 30分以上,如果加上这个分差,她本来是很有希望上(清华北大)的”,曾长根叹息道。
即便有对高分考生包括复读生的大量优惠政策,一中也面临着自己的高分考生被人挖走的尴尬。
佟老师介绍说,去年的江西省理科状元,本来是一中的学生,结果在高考前夕被其家乡黎川县一所学校劝回去参加高考,“他们当时给了那学生4万块钱,还给他父母解决了工作。
没办法,我们不能也给钱啊”。
每到高考前几个月,都会有其他市县的学校来一中挖人去参加高考,“有的甚至是副县长亲自带队来公关”。
佟老师无奈地说,面对这样的情况,她们只能跟家长解释,高考前突然换环境可能影响到考生的心理,“你是要这几万块钱,还是要孩子的未来?”“教育产业化”逼出高考“神话”在临川二中校办公室主任熊海水看来,一中、二中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完全是被逼得没办法的结果。
此前,两所学校曾经在“教育产业化”的边缘徘徊不定。
熊海水介绍说,2002年,由于受到“教育产业化”思潮的影响,不堪财政重负的临川区政府曾打算让高中教育“断奶”,把两所学校推向社会。
其时,香港一家企业在考察过一中、二中的办学能力后,想出资买下两所学校。
但在抚州市教育局前任局长游若飞的斡旋下,抚州市市政府决定,将原来归临川区管的临川一中和临川二中与抚州一中组成临川教育集团,由抚州市政府直接管辖。
这意味着,在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抚州市政府接下了三个财政负担。
临川教育集团办公室主任邓高平证实了这个说法。
他介绍说,目前,抚州市政府每年都要支付三所学校初中部所有老师的工资,至于高中部,市里只付三校在成立集团时上报的那部分老师的工资,“至于各个学校后来自己招聘的老师,我们就管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