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国(通“耐”,能)(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5)小年不及大年3.一词多义(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声名)(4)息去以____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2.省略句(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3.疑问句(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4.倒装句(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二)(一)判断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

高考语文必背的文言文知识

高考语文必背的文言文知识

高考语文必背的文言文知识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4、顺流而东(东进)5、卧而梦(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写*)7、外与天际(交会)(二)名词作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三)形容词作名词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3、絮青缭白(青山,自水)4、自远而至(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2、穷回溪(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1、舞幽整之潜蛟(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六)意动用法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5、始指异之(以……为异.)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4、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7、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8、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9、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10、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1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1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13、于是饮酒乐甚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15、颓然就醉古义:倒喝,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1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四、虚词归纳.(一)而1、连词,表转折(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4)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惑而不从师(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8)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9)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10)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11)而不知其所穷(1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13)小学而大遗2、连词,表修饰(1)吾尝终日而思矣(2)吾尝跂而望矣(3) 登高而招(4) 顺风而呼(5)则群聚而笑之(6)倚歌而和之(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8)施施而行,漫漫而游(9)攀援而登,箕踞而遨3、连词,表递进(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连词,表并列(1)蟹六跪而二螯.(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3)侣鱼虾而友麋鹿5、连词,表承接(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2)人非生而知之者(3)吾从而师之(4)择师而教之(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6)拔草而坐,倾壶而醉(7)卧而梦(8)觉而起,起而归(9)自远而至6、连词,表因果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7、连词,表条件穷山之高而止8、与“己”运用,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二) 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白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三)之1、代词.(1)青,取之于蓝 (代靛青)(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冰” )(3)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指代童子)(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6) 郯子之徒 (代词,这)(7)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指代李蟠)(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9)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10)取之无禁,用之不褐(代词,它们)(11)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12)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13)圣人之所以为圣 (指代这件事)2、助词.(1)不如须臾之所学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2)彼童子之师(的)(3)非蛇蟠之穴,无可寄托者(的)(4)古之学者必有师(的)(5)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6)月出于东山之上(的)(7)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任席之下(的)(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1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1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4)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5)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8)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9)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高考语文】兼词1.【高考语文】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可能会包括以下内容:
1. 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文言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文言文的古代标准音读音规律等。

2. 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和语法: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和语法结构,如并列句、偏正结构、倒装句、状语从句等。

3.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文言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以及它们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4. 文言文中的典故和引用:文言文中常见的典故和引用,如《左传》、《史记》等经典文献中的名言警句,了解其背景和含义。

5. 文言文中的常见词汇和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和短语,了解其意义和用法,掌握基本的词汇量,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6. 文言文篇章结构和逻辑思维:文言文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包括起承转合、结构严密、逻辑严谨等特点,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转换。

7. 名篇阅读和评论:熟练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名篇,如《论语》、《孟子》、《史记》等,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8. 文言文的应用写作:能够运用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如写景、描写人物、抒发感情等,增加写作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以上是一些可能出现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具体的考纲和考题还需要以教育部和各省份的具体要求为准。

建议再详细了解教材和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备考。

第 1 页共 1 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语法现象:1.积累性的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2.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各类句式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信、达、雅“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翻译的程序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6、查对字词的落实,誊写到答案卷上。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例: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增减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1、留(保留原文某些不必翻译的词语)古今同义的词语,专有名词如:帝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国名、朝代名、称谓、器具、度量衡单位、典章制度可照录不翻译。

如果名称不全的要补全。

例:1:阳嘉元年,复造地动仪。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德佑二年____月____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篇1: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一、字音缦回màn不霁何虹jì焚椒兰jiāo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辘辘lù剽掠piāo杳不知yǎo尽态极妍yán鼎铛chēng迤逦yǐlǐ锱铢zīzhū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úsù横槛jiàn呕哑ōuyā参差cēncī鬟huán囷囷qūn二、重点实词: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合适)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顿,此处是雨停顿)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三、文言现象1、隔离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防止接触2、直走直走咸阳古义:趋向今义:行走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构造的参过失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亮堂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韩魏之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篇2: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才能层级如下:(一)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阐述类文本。

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阐述类文体的根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完整版)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文学常识汇总,推荐文档.doc

(完整版)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文学常识汇总,推荐文档.doc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到某地任,做一些相关的政事,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

于是官与百姓、官与官、官与国君(帝王)之就会有多“作”生。

1.:到,去。

2.:①鼓励,励 ; ②受到鼓励、励。

3.:考核、督促、征收。

4.、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巡行 ; 考察,核,明。

6.游:①游玩,游 ; 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 ; ③交,交往。

7.趣、:①小步走,跑 ; 又引申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 . 劾:,揭。

9.白:告,告。

常用于官吏之。

10.短:言,坏。

11 . 害:嫉妒。

12.:①听,听 ; ②使知道,告⋯⋯知道。

于③ 要特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治者——国君,化了一点,就不至于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生的事件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来了呢 ? 其就是“”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桓晋文之事可得乎” 。

13.折:指斥,指,斥。

14.:①,怪;②,辞。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 .:假托,假。

17.:作人 ; 抵押。

18.次:①扎(用于); ②住宿,停留 ( 用于个人 ) 。

19.:( 品或税 ) ——由“送、运”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表示意的。

21.坐:①因⋯⋯犯罪或,触犯;②,定罪。

22.多:, 欣。

“高、”等字,若,就是意,也意此。

23.少:批,,看不起。

是一些常的音。

我基本可以按照官行、他官 ( 官 ) 反、社会价三个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的(1)宰相:政的大官。

宰,主持,相,佐。

(2)御史大夫:其力次丞相。

(3)六部:吏、、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六部最高行政官。

(7)太尉:事首。

(8)郎中:尚属下部。

(9)宦官:廷内侍,又称太。

(10)侍郎侍中:廷侍。

(11)校尉:代事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侍。

(13)太史:史,管文收。

(14)国子: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唐代官。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中,文言文是一项重要的考点。

为了帮助考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下面我将对文言文的常见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言文的特点1. 字词:文言文使用较多的是古代汉字,其中有许多字义和用法与现代汉字不同。

2. 语法:文言文语法较为复杂,有许多句式和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

3. 修辞手法:文言文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这些修辞手法常常用来强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二、字词用法1. 同义词的区别:在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多个表示相近意义的词,考生需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2. 义项转化:文言文中,许多字的义项发生了改变,考生要熟悉这些变化。

3. 偏旁义:文言文中,常常用字的偏旁义来表示整个字的意义,考生可以通过掌握常用的偏旁义来推测字的意义。

三、句法结构1.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的句子往往采用主谓宾的结构,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文言文中宾语常常使用“所”字引导。

2. 并列结构:文言文中的并列结构和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常常使用“与”、“或”、“即”等连词引导。

3. 修饰成分:文言文对于修饰成分的使用要求较高,往往要求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之间保持平衡。

四、常见句式1. “以……为”句式:表示以某种方式来达到某种目的。

例如:“以诗书达礼”、“以无为至大”。

2. “是……者”句式:表示某种身份或者属性。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故不居”。

3. “不如……之甚也”句式:表示某种情况与其他情况相比较,后者更为严重。

例如:“水之寒,无所比也,未闻冰之为坚也”。

五、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一种事物来形容另一种事物,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2. 夸张:夸大描述某种事物的程度、规模等,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3. 对偶:使用相同或者相近的格式来进行对比,以强调某种意义。

六、阅读与理解1. 标点符号:文言文标点符号的使用和现代汉语不同,考生要熟悉这些标点的用法。

2. 修辞手法辨析: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考生需要通过仔细阅读,准确理解修辞手法所要表达的意义。

语文_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大全_82页

语文_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大全_82页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古文阅读1. 作者与作品:熟记古文名句、名篇、名著的作者和作品,如《论语》、《左传》、《孟子》,以及王阳明、杨时等。

2. 文言文常用词汇:对古文中常见的文言文词汇进行整理和归类,熟练掌握其意义和用法,如“贤”、“愚”、“善”、“恶”等。

3. 句式和修辞手法:熟悉并掌握古文中常见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如倒装句、比喻、排比等。

二、古文选读1. 文言文名篇:熟悉并分析《论语》、《孟子》、《左传》等经典名篇,理解其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2. 古代文学作品:熟悉并分析《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文学作品,理解其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3. 古代历史文献:熟悉并分析《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历史文献,了解古代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

三、文言文翻译1. 句子翻译:对文言文句子进行翻译,要求准确把握原文的意思和语境,并用通顺、地道的现代汉语表达。

2. 短文翻译:对文言文短文进行翻译,要求综合运用文言文知识和现代汉语表达能力,力求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和意义。

四、古文写作1. 仿古文写作:根据提供的古文材料,进行仿古文写作,要求模仿古人的文风和思维方式,写出通顺、自然的古文作品。

2. 古代文人作品赏析:分析古代文人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理解古代文人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

五、文言文修辞性知识1. 文言文常用格调:熟悉并掌握文言文的常见格调,如明理、发扬、陈述、述情等,理解其对文言文表达的作用。

2. 文言文修辞手法:掌握文言修辞手法的用法和效果,如比喻、夸张、对仗、托物等,理解其在修辞中所起的作用和效果。

3. 文言文常见句式:熟练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如并列句、独立主格结构、倒装句等,了解其语法特点和表达方式。

以上是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必备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备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的一大重点,掌握好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非常关键。

本文将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进行探讨,方便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有所依据。

一、词语篇1. 义项辨析:文言文中常常存在多个义项相近的词语,例如“讳”和“憾”。

讳指违背习俗,不按某种规矩做;憾则是感到遗憾、惋惜。

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仔细辨析词义,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

2. 异义词辨析:文言文中也存在一些同音或近音的异义词,如“聿”和“欤”,容易混淆。

聿有用笔注文的意思,欤表示疑问、嘱咐之词。

考生在阅读时要对词义有准确的判断。

3. 修辞方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也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

考生要善于分析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用意。

例如,若文章使用了拟人手法,说明作者要赋予非生物事物以人的行为、思维等特点,进而加强表达效果。

二、句式篇1. 并列句: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并列句进行叙述,多采用“而”、“乃”、“况”等连词。

并列句可以使句子意思更加连贯,考生在阅读时要注意并列句的使用。

2. 独立主格:文言文中常常使用独立主格结构,即在主句前面加上一个独立成分。

例如:“童子见我来,喜而迎之。

”独立主格结构是文言文中一种常用的句式,考生要能够准确识别和使用。

3. 定语从句:文言文中的定语从句常常使用“所”,如“口以道人所规”,“所”在定语从句中起到连接作用。

考生要能够分析定语从句的结构,理解其作用。

三、修辞篇1. 比喻:文言文中常用比喻来进行言外之意的表达。

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使表达更具生动性,发挥情感的引导作用。

考生要善于理解作者的比喻手法,抓住比喻的主要意义。

2. 夸张:文言文中的夸张手法常常用来强调事物的重要性、程度或者加强表达的感情色彩。

考生要仔细体会夸张手法的效果,理解并正确解读夸张的用意。

3. 表意:文言文追求表意,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对诗句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考生在阅读时要有敏锐的触觉,理解诗句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高中高考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高考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高考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部分。

掌握好文言文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增强文化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系统地梳理一下高中高考文言文的常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高考中,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方面。

1、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兵”这个词,常见的意思有“兵器”“士兵”“军队”“战争”等。

在“非兵不利”中,“兵”指“兵器”;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中,“兵”指“军队”。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同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不同。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则仅指“妻子”;“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通“背”,意为“违背”。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军”名词作动词,意为“驻军”;“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翅膀一样”。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高考中常见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

1、而“而”的用法比较多样,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递进、修饰等关系。

例如,“蟹六跪而二螯”中,“而”表示并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而”表示转折。

2、其“其”可以作代词、副词、连词。

作代词时,可译为“他(们)的”“它(们)的”“自己的”等;作副词时,可译为“大概”“难道”等;作连词时,可表示假设、选择等关系。

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

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

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一、内容提要本篇文档旨在总结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本文主要涵盖了高中阶段常见的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含义,并针对不同文体进行了分类归纳。

二、重点字词归纳1. 常见实词(1)兵:武器;士兵;战争。

(2)走:逃跑;逃离;逃离人或事。

(3)故:事故;缘故;老朋友。

(4)焉:语气助词,无实意;于何处;他。

(5)谢:道歉;告知;感谢。

(6)亡:丢失;逃走;无。

(7)固:本来;固然;坚固。

(8)以:因为;用;认为。

(9)之:代词;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语气助词。

(10)为:被;替;做。

2. 常见虚词(1)以:和,跟;由于;以致于。

(2)其:他的;其中的;多么。

(3)于:在……里面;从……来;对……来说。

(4)而:并且;但是;而且。

(5)为:是;是……的原因;表示被动。

3. 特殊实词(1)则:就;那么;如果。

(2)乃:竟然;是。

(3)所:……的地方。

(4)夫:那。

4. 特殊虚词(1)也:用于陈述或疑问句,表判断或肯定回答。

(2)乎: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感叹。

(3)其:表示选择或推测,相当于“或者……或者……”。

(4)且: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

三、文体分类归纳1. 记叙类文章记叙类文章中常见的实词、虚词用法较多,如“兵”、“走”、“故”、“焉”、“谢”、“亡”、“固”等,需要掌握其基本含义和用法。

同时,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句式和表达方式,如倒装句、省略句、比喻句等。

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秦伯围郑”一句,“围”为使动用法,“郑”为代词,“晋侯、秦伯”为并列关系,“退”为动词作名词。

此外,还需要注意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 议论类文章议论类文章中常见的实词、虚词用法较少,但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固定搭配和表达方式,如“以”、“之”、“于”、“所”、“且”等。

同时,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论证方法和逻辑表达方式,如对比论证、归纳论证、因果论证等。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必修一《诗经》两篇1、《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它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大类。

“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指代少年时代。

3、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

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不同的时代使用的方法有不同,历代也有创新。

《离骚》1、考:指已故的父亲。

2、三后:三个君主或诸侯。

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

“三后”一般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孔雀东南飞》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2、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有时泛指一般的诗经。

3、初阳岁:农历冬末春初,即冬以后,春之前。

4、初七:乞巧节,指农历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

5、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合适,这叫“六合”。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7、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8、黄昏:十二个时辰之一,是戌时。

人定:是亥时。

9、12个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10结发:束发。

古时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

也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篇)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篇)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是对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归纳:一、文言文基本概念和特点1.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流行于魏晋南北朝至清代。

2. 文言文具有奥妙的语言艺术,形成了独特的修辞格和表达方式。

3. 文言文的特点包括:句子结构严谨、字词的用法古雅、重视修辞手法和推理逻辑等。

二、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1. 抓住文言文的重点句子和关键词,理清思路,掌握全文的大意。

2. 注意文言文的上下文关系,推测词义和句意。

3. 注意把握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4. 注意划分段落和标点符号的运用,理解段落的结构和主题。

三、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1. 比喻、夸张、对偶、排比、对仗、反问、设问等。

2. 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用来描写人物、环境、情感等。

四、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和句法结构1. 并列句、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复句、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

2. 文言文的句式多样,句法结构复杂,需要积累常见的句式和结构。

五、文言文文化常识和典故1. 文言文中常出现典故和古代文人的文化常识,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2. 需要了解一些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帮助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深层意义。

3. 了解典故和文化常识可以拓展阅读视野,增加应考的底蕴。

六、文言文人物形象塑造和人性描写1. 文言文中经常描写人物的品质、性格、命运等,需要理解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描写手法。

2. 注意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分析其人性和命运的因果关系。

七、文言文的主题和议论1. 文言文的主题多样,常涉及人生哲理、道德问题、社会风俗等。

2. 通过理解文言文的主题和议论,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维。

八、常见的文言文体裁1. 史书、辞书、诗词、散文、议论等。

2. 不同的文言文体裁有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理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文言文就是古人写文章用的语言,和咱们现在说话写文章不太一样,有很多特殊的字词用法、语法结构啥的,就是古代的书面语。

②重要程度:在高考语文里那可是超级重要的部分。

文言文不仅占比分不少,而且能考察咱们对古代文化知识、语言知识的掌握,体现咱的语文素养呢。

③前置知识:其实在学文言文之前,你先得把现代汉语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像字词的基础、基本的语法结构等,这样再看文言文就比较好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④应用价值:说实话,能看懂文言文用处可大了。

去看一些古典名著啊,了解古代历史资料啊,甚至对理解一些文化传统的根源都有帮助。

比如说读《论语》原文能更深刻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内涵。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文言文知识点在语文学科里就像一颗大树的重要枝干。

它跟古代文化、文学知识都有联系,还和现代语文中的字词语法有对比和关联的关系呢。

②关联知识:和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相互关联。

比如你了解了古代官职名称(文化常识),那对看懂涉及官场的文言文就更容易。

而且和诗歌鉴赏也有点联系,有的诗歌也有那种古朴的用词和语法。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文言文的重难点就在于字词的积累和语法掌握两个方面。

字词有很多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啥的,语法又和现代不同。

比如说“之”这个字,有好多用法,像“主谓之间取独”这种,就很难理解呢。

关键是要多学习多积累,慢慢就上手了。

④考点分析:在高考里,文言文那考得可全面了。

会出字词解释啊,句子翻译啊,文章内容理解啊,还有对文学常识的考察等。

字词解释可能会单独出一道选择题或者在句子翻译里考查。

比如说给个句子让你翻译,里面假如有个“妻子”,你得知道在古文中是指妻子和儿女才行。

三、详细讲解【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不同时期的文言文创作背景那差别可大了。

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像《孟子》那些,充满了诸子百家争鸣的那种思想氛围,言辞很有逻辑性,都是在讲道理。

而到了唐宋时期,比如韩愈、柳宗元的文章,他们发起古文运动,想让文章回归秦汉时的古朴简洁,所以文风一转。

语文文言文高考必备知识点

语文文言文高考必备知识点

语文文言文高考必备知识点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是指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包括古代诗、词、曲、赋、文等文学体裁。

2.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以古代汉语为基础,具有古朴、简练、含蓄、意境丰富等特点,需要通过学习才能理解和运用。

3.文言文的阅读方法:阅读文言文需要掌握古汉字的读音、词义、句法结构等知识,通过注释和翻译理解古文的意思。

4.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学习文言文需要培养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包括理解作品的意境、思想情感、表达手法等。

二、文言文的基本句式1.并列句:指以“而、乃、即、是”等连词连接的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对独立、结构相对简单的句子。

2.独立主格句:以“宾语+谓语”结构独立于主句而存在的句子。

3.“以……为”结构:表示以某种方式或条件作为前提。

4.“不仅……而且”结构:用于列举两个或多个并列的事物或情况。

5.“虽……却”结构:表示前后两个句子之间的转折关系。

三、文言文的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对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增强表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夸张:夸大表达的程度,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感情的强烈程度。

3.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增强语气的独特效果。

4.排比:用并列的句子或短语来列举事物,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度。

5.对偶:通过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句型,形成平衡和对比的效果。

四、文言文的常见修辞用语1.借景抒怀: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或思想。

2.借史喻今:通过引用历史典故来说明当前的问题或情况。

3.借代言人:通过虚构的人物或事物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立场。

4.借比兴义:通过比喻和类比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或意义。

5.借双关语:通过双关语的使用来达到一种含蓄和巧妙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了解上下文:通过阅读文言文的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义和篇章的结构。

2.注意关键词:关注文言文中的关键词,理解其词义和在句子中的作用。

3.掌握常用词汇:熟悉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和成语,便于理解和翻译古文。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掌握文言文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还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将对高中文言文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实词1. 古今异义- 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江河。

- 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 词义转移: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2. 一词多义-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如“兵”,本义是兵器,引申为士兵、军队、战争等义;“爪牙”,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为得力的助手。

- 实词的不同用法:如“使”,可作动词,意为派遣、让;也可作名词,使者。

3. 通假字- 音近通假:如“蚤”通“早”。

- 形近通假:如“说”通“悦”。

4.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 名词作状语:如“吾得兄事之”中的“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北”,动词用作名词,逃亡的人、败北的人。

-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形容词用作动词,赞美。

-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二、虚词1. 而- 连词,表示并列、递进、转折、修饰、承接等关系。

如“蟹六跪而二螯”中的“而”表示并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表示递进;“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而”表示转折;“吾尝跂而望矣”中的“而”表示修饰;“拔剑切而啖之”中的“而”表示承接。

2. 之- 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

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代指所学的知识。

- 助词,可作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等。

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
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
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
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
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
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
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
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
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四、一词多义
1.行
X ng
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
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

)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动词,实行,执行。

)
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

)
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品行。

)
⑧《琵琶行》(行,古诗一种体裁。

)
h ng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杜甫《绝句》(量词,排,行。

)
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泛指军队。

)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名词,辈分。

)
2.引
①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动词,开弓,拉弓。

)
②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

)
③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

)
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召请,召引。

)
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

)
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动词,引用,援引。

)
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

)
3.乘
ch ng
①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动词,顺着,顺随。

)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动词,骑,坐,驾御。

)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

)
④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动词,交互,连接)
⑤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

)
sh ng
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触龙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 四的代称。

)
4.策
①执策而临之《马说》(名词,竹制的马鞭。

)
②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动词,拄着。

)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同册,记录。

)
④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名词,策略。

)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计策,计谋。

)
5.审
①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动词,明白,知道。

)
②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动词,考察,观察。

)
③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中杂记》(动词,审问,审判。

)
6、委
①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动词,随从,顺从。

)
②如土委地《庖丁解牛》(动词,散落,堆积。

)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动词,托付。

)
④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动词,放弃,舍弃。

)
7.怀
①怀良辰以孤往《归去来兮辞》(动词,留恋,爱惜。

)
②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动词,怀念,想念。

)
③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孔雀东南飞》(名词,心情。

)
④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动词,心中藏着。

)
⑤汝姊在吾怀《项脊轩志》(动词,胸前。

)
⑥怀其璧,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

)
8.而
①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
②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
③时矫首而遐观连词表修饰
④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承接
⑤泉涓涓而始流连词表修饰
9.之
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助词,取独
②恨晨光之熹微助词,取独
③悦亲戚之情话助词,取独
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助词,取独
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到,往
⑥求之靡途代词,它
⑦公田之利助词,的
⑧会有四方之事助词,的
⑨感吾生之行休助词,取独
10.以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使,让
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而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④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承接来
⑤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修饰
⑥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
⑦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
⑧问征夫以前路介词,用
⑨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
⑩耕植不足以自给连词,用来,来
⑾诸侯以惠爱为德介词,把
⑿家叔以余贫苦介词,因为,由于
⒀策扶老以流憩连词,相当于而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 皆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①将有事于西畴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问征夫以前路
2.宾语前置
①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③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④皆口腹自役(宾语前置句,代词自作宾语前置)
(三)被动句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②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四)省略句
①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省介词于)
②稚子候(于)门(省介词于)
③(余)脱然有怀,(余)求之靡途(省主语余)
④于是(余)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省主语余)
⑤(余)或命巾车,(余)或棹孤舟(省主语余)
(五)固定句式
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又又)
例:载饥载渴载歌载舞
【附】
1兮: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如归去来兮
2来:虚词,可当助词讲。

无义,如归去来兮。

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

二、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
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