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案(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案(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案(教学设计)

1 / 5

板前演示。

问题1:你观察到现象有什么不同?

问题2:导致两个灯泡亮度不同的原

因?

2 / 5

例如猜想:

石墨线电阻大小与石墨的长度有关石墨线电阻大小与石墨的长度无关

活动3:

同学根据老师所给的涂色卡不同图案,讨论可以完成哪些猜想?并阐述理

活动4:

提供器材:电池(9v)、LED灯、6B、2H铅笔、实验卡。

请每组同学们利用上述器材结合我们猜想完成一个或两个猜想探究

完成实验数据表格的记录、完成后学生通过已学习的

控制变量法找出可

谈及的因素: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梳理方法,

思路清晰

3 / 5

4 / 5

实验2:石墨线电阻与石墨的宽度是否有关

:不同组做出来的实验现象并不唯更亮一些,有的组是C 更亮一几组探究里最严谨科学的是哪个

科学错误:没有控制石墨涂层的厚度

5 / 5

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3:2.6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6 导体的电阻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深化对电阻的认识。 (2)理解和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有关。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能力;通过理论探究,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4)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从猜想→研究方法→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体验“通过控制变量和对比、分析解决三个变量之间关系和数据处理等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领悟实事求是的理念,并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 (2)通过动手合作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会研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电阻定律及利用电阻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电阻定律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建议 在本节课中,我们知道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怎样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呢?研究的方法是采用控制变量法,这一点应该让学生深刻体会。在通过实验得到定律之后,还要强调,电阻率是表征导体本身材料性质的物理量,但并不是不变的,它和温度有关。建议本节教学中要突出实验,强调方法,采用实验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导入 导入一 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初中学过,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其定性关系是什么? 学生: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教师:同学们在初中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这节课让我们用实验定量地研究这个问题。 导入二 复习提问: 1、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2、我们有没有听说过半导体和超导体?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重要用途吗? 导入新课: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材料性质、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侄是底是个什么关系呢?先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 教学过程: 1、与导体电阻有关的因素 介绍固定在胶木板上的四根合金导线L1、L2、L3、L4的特点: ①L1、L2为横截面积相同、材料相同,而长度不同的合金导线(镍铬丝); ②L2、L3为长度相同,材料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合金导线(镍铬丝); ③L3、L4为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合金导线(L3为镍铬丝,L4为康铜丝)。 演示:按下图连接成电路。 (1)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将与A、B连接的导线分别接在L1、L2两端,调节变阻器R, 保持导线两端的电压相同,并测出电流。 比较通过L1、L2电流的不同,得出导线电阻与导线长度的关系。 从实验知道,电流与导线的长度成反比,表明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长度成正比。 结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V A S A B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1.7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及其定性的关系。(2)通过阅读表格了解不同材料的电阻特性。 (3)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和超导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初步分析能猜测影响电阻的一些因素。 (2)能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 (3)能从实验结果定性得出导体电阻与其长度、粗细和组成材料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知识建立,品尝成功喜悦,燃起学习兴趣,激发思维热情。 教学重点: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粗细、材料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见课件 二、情景导入: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什么?--导电能力的差异 这说明什么?--说明各种材料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三.自主探究: 1、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控制导体的材料和粗细相同,用镍铬合金导线EF和GH做实验,

将实验测出的电流表示数填入表1内. 表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的关系 提问: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研究导体的电阻与粗细的关系 控制导体的材料和长度不变,用镍铬合金线CD和GH做实验.将实验测出的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2内. 表2:研究导体的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 提问: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3、研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在本研究中应该控制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不变,研究当导体的长度发生变化时,导体电阻的变化情况。 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加以归纳,用图2所示的装置做演示实验.(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制作它的材料是否有关.实验所用的导线是锰铜线AB和镍铬合金线EF,将电流表示数填入表3内.

初中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

初中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教学重难点 电阻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1)电路有哪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2)最重要的导体是什么?通常用的导线多是用铜做的,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电阻1、电阻(顾名思义)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电阻的符号:R 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4,知道下述内容。 (1)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2)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kΩ=10Ω1MΩ=10Ω

(3)在电子技术中,我们常用到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做定值电阻,简称电阻。电路图中用符号“”表示(出示 各种电阻器实物) 说明:这些电阻器,无论它们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 3、出示常见材料20摄氏度,0.1平方毫米、1米长的电阻值, 引入电阻大小除了与材料有关之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 提问:导体的电阻既然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猜一猜它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与导体的粗细有关;与温度、体积、密度、形状、质量等有关。 下面我们先来探究一下电阻与材料、长度、粗细的关系。(解释 体积、密度、形状、质量实质对应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实验器材:和课本上一样; 方法:控制变量法; 下面请大家认真看视频(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7分钟 看完后分析: 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是否有关 结论: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 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3.导体的电阻受温度影响(作为课外作业由学生课外做) 结论:多数导体,温度高电阻大;少数导体,温度高电阻小。 解释三个因素理解(形象记忆): 长度长电阻大(跑50米,跑1000米);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是否有关。实验目的:收集证据证明猜想。 实验仪器:电流表,小灯泡,导线,电源,开关,电阻丝。 实验电路图: 电阻丝: 实验方法:转换法: 电阻转换为电流示数和小灯泡亮度。横截面积转换成直径(圆电阻丝)控制变量法: 因变量:电阻R,自变量:导体材料,不变量: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 因变量:电阻R,自变量:导体长度,不变量:导体材料和横截面积。 因变量:电阻R,自变量:导体横截面积,不变量:导体长度和材料。 实验步骤: 1.电流表调零,断开开关,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a、b间接入A1、A2康铜丝,闭合开关, 观察电灯泡亮度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为I,并讲数据及现象记录入表格,断开开关。 2.a、b间改接入B1、B2碳钢丝,闭合开关,观察电灯泡亮度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为I,并 讲数据及现象记录入表格,断开开关。

3.a、b间改接入C1、C2镍铬丝,闭合开关,观察电灯泡亮度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为I,并 讲数据及现象记录入表格,断开开关。 4.用铜片将C2、D2连接起来,a、b间改接入C1、D1镍铬丝,闭合开关,观察电灯泡亮度 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为I,并讲数据及现象记录入表格,断开开关。 5.用铜片将C2、D2连接起来、C1、D1连接起来,a、b间改接入C1、D1镍铬丝,闭合开关, 观察电灯泡亮度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为I,并讲数据及现象记录入表格,断开开关。 7.结论: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8.评价:如果我想知道导体的电阻与电阻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如何有关,我该怎么办? 问题如何提出? 收集几组数据? 引申: ①、小明在完成以上实验后,他认为“导体连入电路后有电阻,不接入电路则没有电阻”,你觉得他的说法对吗? ②、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观看视频理解。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设计一个实验电路图来探究(学生 自主设计): 学生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次数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所接接线柱电流表的示数/A 活动三:进行实验探究(以问题为导向,练习控制变量法) (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材料是否有关。 需要控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是否有关。 需要控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 需要控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导体的电阻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练习:1.有两条粗细相同、材料相同的导线,一条长20厘米,另一条长1.3米,哪条导线电阻大,为什么? 2.有两条长短相同、材料相同的导线,一条横截面积0.4厘米2,另一条2毫米2,哪条导线电阻大,为什么? 3.铜导线比铁导线的电阻小。”这种说法对吗?应当怎么说? 4.一根导线均匀的拉长到原来的2倍,电阻变到原来的多少? 5、一根铜导线对折,拧成一股,电阻变为原来的多少? 6、照明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把两段灯丝搭接上后仍能使用,则搭接后灯丝的电阻将变____;接在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将变_____。 学生完成课本P76 1,2,3,4练习。

2020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 答案解析 1.(2018?乌鲁木齐)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铅笔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是该实验的电路图。 (1)闭合开关,向右移动铅笔芯上的滑片P1,电路中的电流不变 (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2)如果滑片P1滑动到铅笔芯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很小,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2向右移动。 (3)移动铅笔芯上面的滑片P1,记录铅笔芯AP1之间的距离和电压表的示数,数据如下: AP1/m m 0 30. 60. 90. 120. 150. 180. U/V 0 0.4 0.8 1.2 1.6 2.0 2.4 通过数据反映出的规律和欧姆定律可以推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的结论。若图示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0.9V,滑片P2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电压表示数变为1.2V,滑片P2再向右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电压表示数为 1.8 V。 【分析】(1)闭合开关,向右移动铅笔芯上的滑片P1,不能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利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变化; (2)如果滑片P1滑动到铅笔芯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很小,说明滑动变阻器分压太大,应该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

(3)由表中数据可知,可得铅笔芯AP1段两端的电压随AP1长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成倍数的最大,可得铅笔芯AP1段两端的电压与AP1长度成正比;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铅笔芯AP1段两端的电压与AP1间电阻成正比;最后得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的关系。 图示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0.9V,利用“通过铅笔芯的电流等于总电流”和欧姆定律得出等式;同理当滑片P2向右移动一段距离,设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减小值为△R,利用欧姆定律列出等式;两等式相比得出R0+R1=4△R;当滑片P2再向右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减小值为2△R,再利用欧姆定律列出等式,和第一个等式相比得出最后电压表的示数。 【解答】解: (1)由图知,铅笔芯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片P1左侧部分铅笔芯的电压,因电压表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所以可知整个铅笔芯连入电路,则向右移动滑片P1时,不能改变电路中的电阻,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 (2)如果滑片P1滑动到铅笔芯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很小,说明滑动变阻器分压太大,应该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即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2向右移动; (3)由表中数据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即铅笔芯AP1段两端的电压)随AP1长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成倍数的增大,所以铅笔芯AP1段两端的电压与AP1的长度成正比; 电路中电流不变,由U=IR可知,铅笔芯AP1段两端的电压与AP1的电阻成正比; 由此可以推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图示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0.9V,设电源电压为U、整个铅笔芯的电阻为R0、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为R0左、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为R1, 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电路中电流: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定律,能用电阻定律来进行有关计算 (2)、理解电阻率,并了解金属导体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3)、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探究过程,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2)、通过介绍电阻率在现代科技产业中的应用,让学生强烈感受到物理改变了我们的 生活,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以探究决定电阻的因素为载体,提供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两种方案,体现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两者结合,实验的魅力和逻辑的力量一览无遗!本节课容量较大,既要体会“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探究方案一的巧妙,又要引导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出电阻和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测电阻的方法,才能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R=KL/S中比例系数K是表征导体本身性质的电阻率。在这个基础上真正掌握电阻定律在习题上的运用。因此,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重方法,理论探究重思维的策略,对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加以整合。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电阻R与长度L、横截面积S和材料间的定性关系,又承接了前节欧姆定律的知识,同时也应掌握了控制变量法,这些都为电阻定律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设计思路: 1、通过小实验,引导学生回顾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及它们之间的定性关系,引发学生探究它们之间定量关系的愿望; 2、确定研究导体电阻R和L,S,材料之间关系时,确定实验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一起讨论L,S,R的测量方法 3、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和书本上的实验方案一比较优劣。便于体会教材方案一用电压比代替电阻比的巧妙性,不仅仅是实验方案优化,更是一种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法! 4、按照教材方案一进行分组实验,每组得出结论后,全班互相交流、分享、分析实验结果,从中确定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R=K L/S 5、理论探究,教师先引导学生逻辑推理得出出电阻和长度的定量关系,然后学生自主推导得出电阻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R=K L/S和实验探究的结果比较。 6、材料相同,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线,分别测量R,L,S计算出两个比例系数K (几乎相等),材料不同,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两段导线,分别测量R,L,S计算出两个比例系数K(不相等),多次测量,从而得出K是表征材料属性的物理量,得出电阻率概念。 7、通过阅读展示,介绍不同材料的电阻率,结合现代科技谈不同材料金属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七、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练习题

七、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导体电阻的大小取决于通过它电流的大小,电流越小的导体电阻越大 B、导体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加在它的两端电压的大小,电压越大的导体电阻越大 C、由相同材料制成的粗细相同的导线,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D、铜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铁导线的电阻小 2.有A、B两根铜导线,A比B长,A还比B更细,那么A、B的电阻大小关系是() A、RA>RB B、RA<RB C、RA=RB D、大小关系无法判断 3.一根长1 m的导线,电阻为R,先把它剪去一半,再将剩下的一半拉长到1 m,此时它的电阻() A、大于R B、等于R C、小于R D、因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其变化 4.如图K-13-1所示,A、B是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铁丝,把它们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图K-13-1 A、连入铜丝时小灯泡较亮 B、连入铁丝时小灯泡较亮 C、两次的亮度相同 D、无法比较

5.(多项选择)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某市的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电线产品进行了抽查,发现有一个品牌的铜芯电线不符合规格:①用镀铜的铝芯冒充铜芯;②电线直径明显比说明书上标定的直径要小。引起这种电线不符合规格的主要原因是() A、电线的长度引起电阻偏大 B、电线的横截面积引起电阻偏大 C、电线的材料引起电阻偏大 D、电线的温度引起电阻偏大 6.2019·乐山现需要研究的课题有:①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②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的关系;③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材料的关系。给出三根镍铬合金线a、b、c(其长度关系la=lb>lc,横截面积关系Sa>S b=Sc),电源、电流表、开关各一个、假设干根导线,可以完成的研究课题是()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和② D、①②和③ 【二】填空题 7.导体的电阻是指导体对________的阻碍作用,在不考虑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它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____________有关。 8.如图K-13-2所示,该装置可用来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实验时,将不同的导体分别接到A、B之间,闭合开关,可通过观察、比较______________来判断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假设两个导体的电阻差异不大,那么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________,从而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图K-13-2 9.如图K-13-3所示是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木板上有三根横截面积相同的金属丝,其中AB是镍铬合金丝,CD是锰铜合金丝,且它们的长度相等;EF也是镍铬合金丝,其长度为AB的二分之一。利用这个装置上的AB和CD两根金属丝,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___ _______是否有关;利用AB和EF两根金属丝,可以探究导体电阻与_____

导体的电阻 说课稿 教案

导体的电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电阻定律的内容和物理意义,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2.掌握电阻率的概念,知道电阻率和哪些因素相关。 过程与方法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电阻定律及利用电阻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电阻定律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2.什么情况下考虑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什么情况下忽略这种影响。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 实物投影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电键、导线若干、实验所需合金导线、日光灯灯丝、欧姆表、酒精灯、热敏电阻、光敏电阻、手电筒。 [新课导入] 已知金属铜在单位体积中的自由电子数为 导线中通过1.2A的电流,试求导线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 在我们刚才计算中,我们用到了电流的微观解释 1.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仅将导体的横截面积 提示:电场强度 ....(对柱形导体,看成匀强电场 化吗?→结论:I变大。 2.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仅将导体的长度L增大,电流会怎样变化?(提示:和上面类似)→结论:I变小。 3.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仅将导体的温度升高,电流会怎样变化?(提示:和上 面类似,但要提请学生注意电子热运动速率的变化 ........──客观上造成阻碍作用加大)→结论:I变小。 总结:我们刚才讨论的虽然是电流的变化,但根据欧姆定律,它事实上反映另外一个隐含的信息:电阻会随着导体某些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同学们在初中学过,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其定性关系是什么? 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这节课让我们用实验定量地研究这个问题,找出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并定量的总结出相关规律。 [新课教学]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练习题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练习题 1. 在相同温度下,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线的电阻一定比铝线的小 B.长度相同粗细也相同的铜线和铝线电阻相等 C.长度相同的两根铜线,粗的那根电阻较大 D.粗细相同的两根铜线,长的那根电阻较大 2. 某实验小组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将a、b、c、d四段导体分别接入电路,经过测量得到如表所示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次数导体代号长度/m横截面积/mm2材料电流/A 1a0.50.4锰铜合金0.20 2b0.50.4镍铬合金0.16 3c0.50.2镍铬合金0.08 4d 1.00.2镍铬合金0.04 B.对比2、3,得出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 C.对比3、4,得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有关 D.对比1、4,得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都有关 3.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 导体的电阻可能与①导体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下表所示。 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 镍铬合金0.50.5 镍铬合金 1.00.5 镍铬合金0.5 1.0 锰铜合金0.50.5 (1)如图所示电路图是“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电路,在M、N之间分别接上

不同的导体,则通过观察________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__。(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________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上述猜想________,将A电阻丝接入电路,电流表示数为I1,将C电阻丝接入电路,电流表的示数为I2,则I1________I2(选填“>”、“<”或“=”)。 (4)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如图电路中M、N两点间,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电阻跟________有关。 4. 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甲同学利用同一种合金材料制成的a、b、c三条电阻 丝进行实验,a、b长度相同,b、c粗细相同,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连接电路,分别接通a、b、c闭合开关,电流表的三次示数如图乙所示,根据示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比较a、b两电阻丝接入电路时的电表示数,可以得出电阻大小跟导体的________有关。 ②比较b、c两电阻丝接入电路时的电表示数,可以得出电阻大小跟导体的________有关。 ③由实验可以得出:三条电阻丝的阻值从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 5. 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电路图,A、B之间接导体,本试验通过 ________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小明发现手边只有一根较长的电阻丝,他可以探究导体的 电阻是否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如图乙的实验,可探究导体电阻与________的关系。 6.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①导体的 长度有关、②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下表所示。

九年级物理上册 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专题(新版)教科版

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专题1、(密云)如图所示是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木板上有两条长度与横截面积均相等的金属丝。AB是镍铬合金丝, CD是锰铜丝。这个实验装置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是否有关。 如果将金属丝CD换为镍铬合金丝,其长度等于金属丝AB的二分之 一,横截面积与金属丝AB相等,那么这个实验装置可探究导体电阻 与是否有关。 2、(盐城)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甲、乙两位同学作出如下猜想: 甲: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乙: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现提供多根电阻丝,如图所示。材料参数如下 表。 (1)某同学要验证上 述猜想,设计了如下 电路。请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2)如要验证上述乙同学的猜想,则应该选用两根电阻丝(填编号)。 3、(临沂)李智和周慧做“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横 截面积关系”的实验。他们准备在下图中的M、N两 编 号 材料 长度 /m 横截面积/mm2 A镍镉合金0.50.1 B镍镉合金 1.00.1 C镍镉合金0.50.2 D锰铜合金0.50.1

点间接入待研究的电阻丝,电源电压恒定,忽略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待用电阻丝的规格如下: 导体编号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a b镍铬合金丝L S c d锰铜合金丝L S e f镍铬合金丝2L S g h镍铬合金丝L2S (1)他们应选择编号为________、_______的两根电阻丝来探究; (2)正确选择后,他们将所选电阻丝分别接入M、N两点间,闭合开关,通过观察灯泡的亮暗或电流表的示数来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实验中,两次电流表指针均有偏转,但第一次的示数小于第二次的示数,说明第二次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电阻值_________,同时周慧发现第一次实验中灯泡不亮,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甲图中AB和CD是长度不同、粗细相同的镍铬合金线,乙图中AB和CD是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镍铬合金线,用图示装置可以研究同种材料导线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由甲图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由乙图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谭昌银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及其定性的关系。 2、通过阅读表格了解不同材料的电阻特性。 3、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和超导现象。 4、了解电阻大小的改变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1、经初步分析能猜测影响电阻的一些因素。 2、知道在与一个物理量的相关因素较多时,能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3、能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 4、能从实验结果定性得出导体电阻与其长度、粗细和组成材料之间的关系。 5、能设计实验来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2、感受知识建立,品尝成功喜悦,燃起学习兴趣,激发思维热情。 (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从实验结果得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粗细、材料之间的关系难点: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三)、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实验与课件 (四)、教学预设 展示图片(老师展示一些同材料和粗细的生活中的导线)。提问:在生活中会用到这么多不同型号和不同材料的导线不是很多余,如只用一种型号不更方便?不同型号电阻丝是什么不同呢? 同学回答:他们的电阻不一样 【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同学回答:导线的粗细、长度、材料和温度等。 我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比较电阻的大小呢?请大家设计出电路图并说出你的比较方法 老师提问:现在我想让同学买验证一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你们打算怎么做?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你们能否验证你们的猜想。(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灯泡电阻演示器) 同学们设计出你们的方案, (各小组设计实验,分组:1、2、3组设计粗细、4、5、6组设计长度、7、8、9组设计材料)现在说明一下我们现在都在教室做实验温度一样现在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老师请各小组将设计方案展示,并说说做实验时注意事项,同学自己

11.7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案

教学内容: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 素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了解导体电阻受温度的影响、超导的一些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教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一步体会研究多个因素问题的方法。 学会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通过了解物理学知识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确认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 教学准备 电阻定律演示器,一只学生电流表,一个开关,导线若干。一只演示电流表,一个开关,废日光灯管的灯丝,或固定在胶木板上的用直径0.3毫米以下的铁丝绕成的螺旋状线圈(铁丝线圈),酒精灯一个,小灯泡一只,电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将一只灯泡、一个演示电流表、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开关连接成电路,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一位学生到前面来连接电路,其他同学审查连接过程是否正确)提问:如图所示,生活中常见的导线多是铜心或铝心,为什么不用铁心? 二、引入新课 导体能够通过电流,但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提出问题:导体的电阻既然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你猜一猜它跟哪些因素有关? 你能不能设计一组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提示:电阻是否跟材料、长度、导线的粗细有关 在学生提出猜想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前面所示装置做下面三组演示实验。 (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制作它的材料是否有关。 交代新课开始的实验所用的导线是锰铜线AB和镍铬合金线CD,将电流表示数填入表1内。 表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 提问: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2)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是否有关。 用镍铬合金导线CD和EF做实验,将实验测出的电流表示数填入表2内。 表2:研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的关系 提问: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4:2.6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6 导体的电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课。从研究方法上讲,本节内容是体现和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经典案例。如何通过两种探究方案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电阻定律及其表达式; ②了解导体电阻率的概念,知道常见金属导体电阻率的大小的排序; ③了解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及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②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态度; ②通过小组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团队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养成在合成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品质。 ③通过对相关科技问题的讨论学习,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电阻定律的定量关系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如何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是本节课的难点。 关键: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如何引导学生建立理论分析的物理模型是关键。学情分析 我将首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猜想影响电阻的可能因素;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分组合作交流实验方案;最后师生共同交流归纳结论来突出教学的重点;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化解学生进行理论分析的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复习电阻串并联知识及控制变量法,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分解实验探究的难点。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导、探”式教学方法。“导”:即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方案,发挥主导作用;“探”:即学生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220V,100W”和“220V,25W” 的2只白炽灯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情境一:展示一组简单的串联电路,请学生思考导体的电阻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情境二:展示一组简单的并联电路,请学生思考导体的 电阻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情境三:教师提供“220V,100W”和“220V,25W” 的 2只白炽灯泡,请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1)计算2只灯泡的电阻; (2)观察电阻和灯丝的长短、粗细有什么关系? 引出课题:导体的电阻和这些因素之间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1、实验探究 从复习控制变量法入手: (1)怎样进行定量研究呢?这里涉及到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研究,类似的问题我们以前遇到过吗?引导学生回忆“控制变量法”。 (2)规划步骤:学生用“控制变量法”制定探究步骤 (3)制定方案、设计电路:先让学生制定如何探究的方案,再进一步由方案到实验的设计;同时,把学生制定的方案和设计的电路展示出来,再请学生评价哪个方案哪个电路优越?通过比较学生设计的电路,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从而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品质。 (4)实验与收集证据:各小组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要求设计实验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明确收集实验数据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练习

欧姆定律练习二 班级姓名 1、导体的电阻是指导体对的作用,电阻的大小与导体 的、、和有关。 2、一根粗细均匀的铜丝减掉一半,剩余部分的电阻将,若把两段拧到一起,电 阻将,若把它均匀的拉长,它的电阻将。(均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3、某导体两端电压为12伏,通过的电流为0.8安,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__欧;若导体 两端的电压是18伏,则通过的电流为_________安,这时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欧。4、某电路中两端的电压一定,当接入一个15欧电阻时,通过电阻的电流是1.2安;如果用 45欧电阻来代替15欧电阻接入该电路,这时通过45欧电阻的电流为__________安。5、在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为了便于研究,而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需挑 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通过它们的电流,然后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1)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_________; (2)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导线C和导线_________; (3)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________的关系,应选用导线A和导线_________; 6、某导体阻值为30欧,两端的电压为12伏。求:(1)导体中的电流;(2)5分钟通过导 体的电量。 7、某电阻丝的电阻为6欧,当8秒内通过它的电量为4库时,求:(1)导体中的电流强度; (2)此时它两端的电压。

8、某小组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实验:在常温下用材料、长度和横 截面积不同的金属丝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后计算出了阻值,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或7与8与9可得出结论: 在常温下,。(2)要想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应选择实验序号的组进行比较,可得出结论:。(3)如果要选择序号6来探究材料对于导体电阻的影响,在表格中找到对比的组来进行探究。(填“能”或“否”) (4)进一步综合分析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①分析比较序号1与3或2与4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 常温下,铝丝长度与横截面积的相同时,电阻相同。 ②分析比较序号1与3和2与4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 。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教学设计】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课型:实验课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原理。 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电阻,学习一种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的方法。 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进一体会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体验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认真完成实验,养成做事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加强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伏安法测电阻。 教学准备: 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1.检查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情况并按下面的实验报告加以纠正。 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 实验原理变形公式R=U/I 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 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其出三次R的值,求出R的平均值。 电压U(V)电流I(A)电阻R() 1 2 3 实验记录表格 待测电阻R的平均值 2.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提示学生 ①开关要处于断开位置。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的位置。 ③电源电压选用4V。 ④电压表选用3V量程,电流表选用0。6A

⑤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 (2)指导学生连接电路时强调: 先连“主电路”即由电阻R、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单刀开关、电源组成的串联电路,检查无误后再接电压表。 3.进行分组实验 (1)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分组实验的情况,及时解决实验中发生的问题。 (2)指导学生正确读出电流表、电压表上的数值。 (3)注意观察,尽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操作。 (4)掌握实验进展,记录下实验做得好的小组。 4.实验总结 (1)选几组汇报实验结果。 (2)指出实验中的优点、缺点,特别是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今后的教训。 作业布置: P.91~92 1,2 教学反思: 本节课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通过让他们自己设计电路,自选仪器,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等。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1.7《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学案(2)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学习目标】 1.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了解导体电阻受温度影响的一些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学习重难点】 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学习流程】 上节知识回顾 1.什么是导电体? 2.什么是绝缘体? 3.电阻的概念: 合作探究 活动一:引导学生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思考下列问题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生活中常见的导线多是铜心或者铝心,为什么不用铁心? (2)为什么有的导线芯比较粗? (3)不同规格的电炉丝,为什么有的长,有的短? 综合上述问题猜测影响电阻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引导学生对探究实验进行设计 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要研究这些因素对电阻是否有影响,我们要通过实验验证,但是,多个因素同时研究比较困难,我们一般要把所研究的因素提出来,对其它因素进行控制,让它不变,看研究对象与这个因素间的关系,也就是____________法。 为了用实验来探究,大家需要准备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一个电阻定律演示器。独立思考:试验中,我们怎样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网 设计一个实验电路图来探究 活动三:进行实验探究(以问题为导向,练习控制变量法) (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材料是否有关。

需要控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是否有关。 需要控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 需要控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评】 1.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绝缘体是绝对不能导电的物体 B.绝缘体内没有电荷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带电 D.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2.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缘体有电阻,导体没有电阻 B.导电性能好的导体电阻小 C.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 D.导体的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3.实验表明,在通常情况下,玻璃是,但玻璃在受热发红后会变成,这个事实说明绝缘体与导体之间绝对界限,当条件发生改变时就可能发生转变。 4.照明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把两段灯丝搭接上后仍能使用,则搭接后灯丝的电阻将变____;接在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将变_____。 5.在做“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为了便于研究而采用控制变量法。 (1)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______和______;(填代号) (2)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导线C和导线______; (3)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____的关系,应选用导线A和导线______

实验07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实验07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典例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甲同学的猜想是:①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乙同学的猜想是:②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丙同学的猜想是:③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根据你掌握的电学知识,你认为:④电阻还与有关。 (2)现有金属材料甲和金属材料乙制成的各种不同规格的金属丝,规格如下表。选用导线A和B进行实验,可以探究(选填“甲”“乙”或“丙”)同学的猜想。要想探究猜想①应该选用(选上面表格中导线的字母代号)两根导线进行实验。 解析:(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所以我认为电阻还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2)因为A、B导线的长度和材料均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因此选用导线A和B进行实验,可以探究丙同学的猜想; 要探究猜想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应该控制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温度都不变,因此应该选择导线B和C. 答案:(1)长度(2)③;AC 点评:控制变量法是物理探究实验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只有熟练掌握解答相关题型才会得心应手。

《实验07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针对练习 1.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方法的是() A.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B.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观察前要对光将视野调亮 C.调查流感的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时,男女的发病率要分开统计 D.研究导体电阻与粗细的关系时,要保持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温度等不变 1.D 解析:当要探究一个量与其他多个量(至少2个)之间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选项AB属于器具的使用方法,选项C阐述的是统计方法,故选项ABC均错误;选项D明显属于控制变量法。本题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条件。 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影响金属丝电阻大小的因素.他手边除了有电路中的器材外.还有一根金属丝,则() A.只能探究电阻与金属丝长度的关系 B.只能探究电阻与金属丝横截面积的关系 C.电阻与金属丝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都能探究 D.电阻与金属丝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都不能探究 2.C 3.下列四个实例中,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的是哪些? A.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B.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C.用水流的形成来类比电流的形成 D.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AD. 解析:当要探究一个量与其他多个量(至少2个)之间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显然,A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选项B是为了形象描述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而引入的假想直线,选项C是采用类比法学习电流的形成,它们均不是控制变量法;选项D要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