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生命化教育课堂途径[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小学数学生命化教育课堂的途径

摘要: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教学是否启迪学生潜质,激发求知欲望,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成长中的创新能力。生命化教育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心灵的自我督责,人格的自我提升,境界的自我超越目标为构建人本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论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生命化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命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98-01

生命化教育的理念最初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克剑提出的,他主张教育应该有三个维度——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这个理念被张文质先生所赞同,进一步提出了生命化教育是对可能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生命化教育就是要培植人对生命的珍爱,要让每一个人都有过更有尊严的生活的意识,引导人对更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从这个理念延伸出来,数学课堂应该是载体,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验感悟数学,引发他们对数学的思考。数学教学课堂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灵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生命化教育关注的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我们泛泛谈的“抽象的人”。“具体的人”,它有肉体、有需要、有情感、有个性、有理

性,还有脾气。生命化教育就是要实现由“抽象的人”向“具体的人”的转换。生命化教育要求教育者真正作到“目中有人”,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在教学中不但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学习的研究,正确认识和把握教学中的诸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更要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学观念,要相信、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强调认知主体即学生的内部心理过程,把学习者看做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并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这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由和主动,让学生的潜力、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和个性得到培养和发展。所以要构建“生命”课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将构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自己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主动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创造一个学习的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里自主探索新知,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去理解、顺应、同化新知识,建造属于自己的新图式。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老师应依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创造吸引力强的课堂情境,这不只是刺激了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也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触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渴望和不畏艰难的冲

劲儿,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们可利用图示、教具,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运用谜语、故事、游戏等,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的欲望。

三、创造学习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完整生命的发展本质是通过活动、体验和表现进行的。人通过活动发展能力与认知,通过体验丰富情感世界,通过表现获得前进的动力。生命课堂要求老师要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空间,给他们自由思考、自主观察、自主聆听、自主描述、自主操作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不止要关心老师的生命在场,也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在场。老师要尽力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让学生明白学习是生动有趣的、独立自主的、个性十足的过程,领悟学习知识的乐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课件中出示一幅画:一只猴妈妈拎着一只篮子,篮子里有四个苹果,图中还有两只小猴。结合图画,给学生讲故事。一天早晨,猴妈妈,卖回四个苹果要分给它的两个猴宝宝,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很快回答(两个);猴妈妈如果卖回一个苹果,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回答(半个)。“半个能不能用整数表示?”学生回答(不能)。“那么,怎么表示呢?”这时,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求知欲望提高了。在欲知、乐知、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气氛中,轻松愉快

地认识了分数的概念。

四、组织交流互动,增进课堂生命活力

生命化教育注重生命差异,肯定人的天性,肯定人的独特性,是要把人的禀赋中属于他个人的、别人不可替代的、有他独特性的、“内在而真实的力量”培育出来,成全每个生命各式各样的追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准与生活经验不可能相同,探索新知识、学习新知识、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也无法不存在差异。这种所谓的差异性正是宝贵的资源,完全可以通过互动交往去开发这种宝贵资源,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到探究过程中的挫折和挑战,合作的收益和快乐,获得成功后的欢愉与喜悦,失败后的反思与纠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分享个人与他人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与他人互补、不断提升充实,增强学生交往合作的能力,促使学生继续完善已有的认识,达到提高的共同目标。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课前,让学生分组分别准备一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和圆锥容器。然后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把圆锥容器装满沙子倒进空的圆柱容器里,这样倒三次,正好装满这个圆柱容器。学生通过分组操作试验,发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而圆锥体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3/1。同学们通过操作、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学生已经掌握:v圆柱=sh,所以学生推导出:v圆锥=3/1sh。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交流,从操作中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