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及习题答案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2.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通常会使劳动力流入国( )
A.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B.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
C.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D.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
3.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移民中的多数不具有的特征包括( )
A.受到良好教育 B.技术熟练程度较高
C.有某种特殊专业技能 D.女性居多
4.下列实际发生国际间资本移动的是( )
A.一国投资者在另一国(东道国)开办新企业
B.再投资
C.以无形要素入股所进行的投资
D.投资者在东道国筹集资金所进行的投资
5.资本流动促进全球经济效益提高,主要是指( )
A.贸易性资本流动
B.投机性资本流动
C.长期资本流动
D.以上均不对
6.下列属于外债的是( )
A.一国母公司对国外子公司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债务
B.直接投资和股票投资
C.已签订借款协议而尚未提款的债务
D.由口头协议或意向性协议所形成的债务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对流入国带来的利益表现为( )
A.增加该国的财政收入
B.增加该国的国民财富
C.增加该国的人才资源
D.增加该国的管理费用
E.增加该国居民的就业岗位
2.下列哪些是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可能原因( )
A.收入差异 B.经济周期
C.伴随跨国投资 D.政治避难
E.后代能享有较好的教育与工作机会
3.长期资本流动包括( )
A.直接投资
B.证券投资
C.政府贷款
D.国际金融机构或国际银行贷款
E.出口信贷
4.短期资本流动的方式包括( )
A.一般性的短期证券投资
B.贷款
C.银行资金的调拨
D.贸易性资本流动
E.投机性资本流动
5.直接投资的形式有( )
A.一国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发行的债券或股票方式所进行的投资
B.一国投资者在另一国(东道国)开办新企业
C.贸易性资本流动
D.一国投资者收购东道国企业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以上
E.再投资
6.主张允许资本自由流动的人认为,资本自由流动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实际增加世界总产值
B有助于开发尚未利用的资源
C促进生产要素从效益低的地区和部门转移到效益较高的地区和部门
D有利于资源的
合理配置
E促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
知识的传播,因而使一些地区和经济部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判断题
1.根据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实证研究结果,在受教育程度相同的情况下,移民的工资水平要高于原住居民的工资水平。
2.显性比较优势(RCA)是一种出口专业化指标,用来衡量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若RCA>1,则意味着该国以出口该种产品为主。
3.资本流动的根本动力是获取较高的利润。
4.国际中长期贷款包括投机性资本流动。
5.投机性资本流动包括由国际贸易的短期资金融通和结算所发生的短期资本流动。
6.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区别在于是否拥有企业的实际管理控制权。
7.邓宁的生产这种理论认为企业选择何种进入方式取决于三种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四、名词解释
1.国际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论
2.伯格斯模型
3.国际资本流动
4.外债
5.流动性理论
6.清偿能力理论
7.重新安排债务
8.直接投资
五、简答题
1.试阐释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原因和主要形式。
2.国际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对于移民自身来说其成本主要有哪些?
3.请简要说明资本国际流动的动因和主要形式。
4.国际直接投资有哪些特点?
5.请简述直接投资的对投资国和东道国经济影响。
六、论述题
1.试分析劳动力国际流动对流入国的影响。
2.请分析资本国际流动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其政策含义。
3.阐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试对其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C 3 C 4. A 5. A 6.D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ABCDE 3 ABCDE 4 ABCDE 5 BDE 6 BCDE
三、判断题
1× 2 √ 3√ 4× 5× 6√ 7√
四、名词解释
1.国际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论
显性比较优势(RCA)是一种出口专业化指标,用来衡量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若RCA>1,则意味着该国以出口该种产品为主。迪克等人试图借助RCA分析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他们认为:如果不考虑贸易扭曲,那么要素票赋在服务贸易中的决定作用并不明显。依据RCA指数,许多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都具有服务出口的比较优势。
2.伯格斯模型
伯格斯认为,对标准的H-O模型作简单修正,就能获得适用于描述服务贸易的一般模型,从中揭示不同国家服务提供技术的差别是如何形成比较优势和商品贸易模式的。按照伯格斯模型,一个厂商是选择合作经营,还是选择自身进行服务,取决于服务的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孰高孰低。若前者较高,
生产厂商就较少依赖服务部门,但用于服务的支出将因要素间替代程度的不同而升降
。如果技术或政策壁垒阻碍服务贸易,那么提供服务的技术差别将成为一国商品比较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
3.国际资本流动
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资本流动总的情况,主要反映在该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金融账户中。一般包括资本流入与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4.外债
是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欠非居民的、已使用而尚未清偿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5.流动性理论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的实质,是这些国家的外汇资金周转失灵,而外汇资金周转失灵的主要原因,又是世界经济衰退,因而债务危机属暂时性困难。持“流动性理论”观点的人认为,只要债权国和债务国对债务的偿还期限作出重新安排,并给债务国以资金融通,就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渡过危机,而不致引发严重后果。
6.清偿能力理论
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实质,并非暂时的资金周转失灵,而是清偿能力的危机。所以,重新安排债务和资金融通只能解决一时的资金周转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债务危机问题,反而会使债务的规模越积越大,从而孕育更大的灾难性后果。只有使发展中国家实现其经济的长期增长,才能增强它们的偿债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债务危机问题。
7.重新安排债务
是解决债务危机的办法之一,即修改原贷款协议,延长偿债期、降低利率和减免利息等。官方间债务和官方担保的债务的重新安排,一般通过“巴黎俱乐部”进行,而欠商业银行的债务则由IMF带头组织。
8.直接投资
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直接在另一个国家进行的厂矿企业投资,并获得该厂矿企业的管理控制权。
五、简答题
1.答案提示:
(1)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原因
主要有国民收入的国际差异、各国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经济周期引起的劳动力流动、伴随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及其他国际经济活动而产生的劳动力国际流动,等等。各国鼓励劳动力一定程度的流动,但往往也限制高素质劳动力的过度的跨国流动。
(2)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形式
主要包括永久移民式的劳动力国际流动、中短期国际劳务出口(工程、服务等工作人员)、留学人员、技术性劳务合作(人才流动)、在外资机构的工作人员(未跨国界的流动)等为外国利用的本国劳动力。
2.答案提示:
(1)经济方面
(a)丧失某些已经积累起来的社会福利,如政府养老金和社会保险;
(b)放弃国内的各种工作机会;
(c)可能要上缴的“移民税”及与办移民手续有关的其它费用;
(d)在本币不可兑换的情
况下,移民还会遇到换汇问题甚至一时无法使用在国内的资金;
(e)在国外安顿的各种花费。
(2)心理方面
主要有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种族的歧视;离乡的痛苦;生活方式的适应。
3.答案提示:
(1)资本国际流动的动因
不同国家间收益率的差异是促使资本跨国流动的根本动因,资本一般总是从收益率低向收益率高的地方流动;
由于汇率变动产生资本在国家之间流动以及国际收支造成资本国际流动;
由于各种风险因素或规避风险而造成资本国际流动,如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等;
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资本国际流动,如投机、规避贸易保护、国际分工等因素;
(2)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形式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区分为国家资本的输出、私人资本的输出、长期资本的流动、短期资本的国际流动;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
4.答案提示:
(1)直接投资是一种真实资本的移动。
直接投资往往是和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联系在一起的,这些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品(设备、厂房等)、技术和专利、管理人员等。因而直接投资是导致改变资源分配的真实资本的流动。
(2)直接投资是一种不完全竞争。
为了抵制本地公司坐地得利的内在优势,来自外国直接投资的企业必须拥有当地公司所没有的另外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跨国公司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具体表现为:跨国公司可以比较充分地利用国际分工的好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垄断的优势、可以有多种资金融通渠道、较易逃避各种国际贸易和资金流动的限制。
(3)直接投资不一定总是有资本移动。
在很多情况下,直接投资最初根本就没有资本净移动,母公司完全是在东道国借取创办企业的金融资本,只是加上它的商标牌号、经营准则,以及较少属于有形资产的其他一些资产而已。
5.答案提示:
就投资国而言,其有利的影响在于:(1)经过一段时间后,国外投资所赚的各种收益的回流,对国际收支是有利的。(2)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能带动相当一部分本国商品从母公司流向子公司,对本国经济增长有利。而其不利的影响包括:(1)对外投资在短期内造成资金外流,对国际收支不利。(2)生产资本外流,可能加剧国内失业;技术外流,可能导致本国技术优势的丧失;投资收益的回流,可能增加本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上述现象对本国经济增长显然不利。总体看来,一般认为跨
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对投资国的国际收支和经济增长还是有利的。
就东道国而言,其影响也分两个方面。有利之处在于:(1)外资流入在短期内对国际收支有利。(2)
外来投资会给东道国带来一些间接利益,有可能促进国民收入的增加,刺激国内储蓄和资本的形成,这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不利之处在于:(1)就长期而言,跨国公司子公司汇出的资金一定多于带入的资金,而且通常跨国公司所得总要大于东道国所得,这对国际收支又会产生不利影响。(2)跨国公司一般只追求自身利益,不顾当地利益;只关心利用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进行生产,获取高额利润,而不考虑当地技术进步和环境污染,上述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不利。(3)跨国公司可能会形成对东道国经济一定程度的控制,甚至对当地的政治进行干预。综合而言,外来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国际收支和经济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还要视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而定。
六、论述题
1.答案提示:
(1)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福利分析
移民后均衡工资、两国产值、世界总产值增加,福利增加,本国工人工资增加,外国工人工资下降。
(2)移民的公共财政效应
对移民输出国的影响:由于移居国外的多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中青年,对输出国的税收贡献将超过其享有的社会福利,因此对移民输出国造成净财政损失。
对移民输入国的影响:与移民输出国相反。
(3)移民的外部成本和收益:知识外溢;拥挤成本;社会摩擦
2.答案提示:
(1)国际资本流动的福利分析
如果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资本流动后本国资本报酬增加而劳动收益减少,劳动和资本家存在着收益的重新分配。资本输入国也存在着收益重新分配。资本收益减少,劳动收益增加。而世界整体收益增加。
(2)国际借贷的其他影响:国内收入重新分配问题;国际收支问题;税率和投资收益问题。
(3)政策含义
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分配是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中的重大问题,因此而产生的跨国公司在今天的世界经济中有着重大的影响。东亚地区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同时因为在开放和引进外资中出现问题等又造成了1997年开始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3.答案提示:
(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内容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是70年代国际经济发展格局和跨国公司的高速发展。由资本流动对国际资源的配置的影响,在注重资本流动的同时,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区位选择综合起来进行研究。所有
权特定优势、内部化、区位特定优势三者结合决定了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较是否具有对外投资的优势,或者可以通过出口、技术转移来开拓该优势。
理论的具体内容为:所有权特定优势是指,企业具有的组
织管理能力、金融融资方面的优势、技术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企业的规模与其垄断地位及其他能力,这些优势组成了企业比投资所在国公司更大的优势,可以克服在国外生产碰到的附加成本和制度风险;内部化是指,将企业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的能力,因为外部市场不完全,企业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可能会受到打击而丧失,内部化是在企业内部实行资源更好的配置,克服不利条件;但上述两种优势并不能决定企业是否必然实行直接投资(或可以通过出口、技术转让获利),因此区位特定优势很重要,是投资的充分条件,即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情况、市场的条件与需求状况、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东道国政府的各种政策,等等。
此后,该理论又作了动态化的发展,加入了投资发展周期的概念,认为一个国家的对外资本流动,尤其是对外投资,与该国的经济发展程度高度相关,由于一个国家在发展中它的上述三个优势会产生动态变化,因此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该国与外部资本的流动也会发生净流入、流入流出并存、净流出的若干阶段,且不同阶段资本的流动对于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
(2)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评价
该理论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新的国际经济发展格局,解释了新的经济现象,但这一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前人理论的综合与折衷,并没有很重要的理论突破,当然这并不妨碍该理论在政策上的重要程度和参考意义。
第十章 国际资本流动风险及监管
一、单项选择题
1、允许资本自由流动的主张体现在()
A《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修改条文第六条
B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通过的“资本流动自由化准则”
C美国银行法中的Q字条例
D美国银行法中的M字条例
2、负债率是指( )
A外债还本付息额/出口商品、劳务的外汇收入额
B外债余额/出口商品、劳务的外汇收入额
C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
D以上均不是
3、债务率的参照系数是( )
A10%
B20%
C50%
D100%
4、偿债率的参照系数是( )
A10%
B20%
C50%
D100%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债务危机是由哪国触发的( )
A墨西哥
B美国
C巴西
D阿根廷
6、认为债务危机是暂性困难的是( )
A清偿能力理论
B支付能力理论
C流动性理论
D以上均不对
7、官方间债务和官方
担保的债务的重新安排,一般通过( )
A、IMF
B、OECD
C、巴黎俱乐部
D、以上均不对
8、贝克计划又称( )
A菜单计划
B密特朗计划
C日本政府计划
D布雷迪计划
9、债务危机的根本解决,不取决于( )
A有利的国际环境
B
债务国的经济调整与国际债务的良性循环
C外部资金注入债务国
D汇率的波动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中长期贷款包括( )
A投机性资本流动
B政府贷款
C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D出口信贷
E国际银行贷款
2、短期资本流动的方式包括( )
A一般性的短期证券投资
B贷款
C银行资金的调拨
D贸易性资本流动
E投机性资本流动
3、投机性资本流动主要有( )
A不同货币之间的利差所引起的投机性资本流动
B货币汇率波动所引起的投机性资本流动
C由国际贸易的短期资金融通和结算所发生的短期资本流动
D迟收早付所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
E国际市场股票、黄金和某些重要商品价格的大幅度涨落,促使投机者伺机买进或卖出,以便从价格变动中获利
4、各国控制资本流动的手段与方法大致有( )
A外汇管制
B财政政策
C金融政策
D专门的政府法令与条例
E对还债能力的控制
5、贝克计划的主要内容有( )
A各多边开发银行在以后3年内向重债务国提供约90亿美元的新贷款
B要求私人银行在3年内建立200亿美元的信贷基金,资助重债务国
C债权国和债务国进行对话,以防止债务国组成新的抗债集团
D债务国实行紧缩政策,降低通货膨胀,鼓励和吸引外资,减少国家干预
E区别对待不同国家的债务问题
6、我国的外债管理原则是( )
A控制外债规模
B合理安排外债结构
C确保偿还能力
D登记管理制度
E外债的使用要有效益
三、判断题
1.LIBOR是国际市场的中长期贷款利率( )
2.美国的Q条款规定了全球银行对储蓄和定期存款支付利息的最大限额( )
3.衡量各国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时关键是看各国利率水平是否一样( )
4.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来源最初是石油美圆( )
5.欧洲货币市场也包括长期信贷市场( )
6.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发生货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对货币贬值预期( )
四、名词解释
1.国际债务危机
2.国际货币危机
3.国际投机性资本
4.金融危机
五、简答题
1.国际债务危机的形成原因 ?
2.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债务危机是如何化解的?
3.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K-F-G MODEL的基本观点?
4.货币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如何使固定汇率在冲击中崩溃?
5.简述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
趋势?
六、论述题
1.以东南亚货币危机为例说明货币危机的原因及其对策?
2.请联系我国实际,分析开放资本账户后的利益、风险及前提条件。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C 3 D 4 B 5 A 6 C 7 C 8 A 9 D
二、多项选择题
1 BCDE 2 ABCDE 3 ABDE 4 ABCDE 5 ABCD 6 ABCE
三、
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四、名词解释
1.国际债务:广义:所有对外负债的总额。狭义:向非居民借入的金融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契约型负债总额(契约型:指有偿还义务的负债)
2.国际货币危机:广义:一国货币汇率波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15-20%);狭义: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的平价由于遭到投机资本的冲击而放弃的过程;
3.国际投机性资本,或游资(Hot Money),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的投资领域,为追逐短期高额利润而在各市场间频繁移动的资本。
4.金融危机:是指包括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因价格剧烈波动,经营机构普遍经营困难和破产的现象;
五、简答题
1.答案提示:
1.内因
①盲目借取大量外债,不切实际地追求高速经济增长。借取了大量商业银行贷款来不断扩大国内投资。
②国内经济政策失误。许多重债国自70年代以来一直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巨额的财政赤字只能由货币供应的增长来弥补,导致资金加速外逃,国内通货膨胀的迅速上升,使外债问题更加严重。
③所借外债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高效利用。借入了超出自身偿还能力的大量贷款,并没有形成高速经济增长,在世界经济形势突变时,自然难以应付而无法如期偿还债务。
2.外因
(1)80年代初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经济衰退。 1979年的石油价格大幅上涨,诱发了世界经济的衰退。
(2)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和美元汇率的上升。
1980年,美国为克服国内经济严重的滞胀,世界范围的利率水平大幅上升。
(3)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策的影响。70年代初欧洲美圆发展,并积累大量石油美圆因而转向外国寻求放款对象。
2.答案提示
1. 最初的援助措施。国际债务危机爆发后,引起国际金融界的巨大震动,在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债务的数天之内,国际社会就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
2. 贝克计划。1985年10月,美国前财政部长J. 贝克在汉城举行的IMF和世界银行联合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新的债务危机解决方案。
3. 布雷迪计划。该计划是由美国财政部长N. F. 布雷迪于1989年3月间提出的一个减债方案,它是建立在贝克计划的基础之上的。
六、论述题
1.答案提示:
(1)亚洲金
融危机形成的成因:
生产结构失调,脱离生产资本的虚拟资本过度膨胀;许多新兴国家本币高估,实行缺乏弹性的固定汇率制;外债、外资占GDP的比重过大,并且其投向和结构不合理;政府对银行过度干预,使银行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企业越来越依靠贷款来维持经营,而且不合理的贷款动摇了企业经营结构和基础;货币当
局对金融领域缺少正确有力的金融监管。
(2)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合作机制严重滞后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国际货币体系中缺乏信息预警机制;对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疏于监管;;IMF不恰当地鼓励新兴市场国家过快推行金融自由化与开放资本账户;IMF行动迟缓,提供资金的能力有限,贻误了消除金融危机的有利时机。
(3)从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出发,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包括:
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应坚持平等协商原则;建立信息预警机制,增强各国金融政策的透明度;创建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建立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扩大IMF的咨询服务与资金来源,增强危机入侵后的救援能力。
2.答案提示:
利益:
(1) 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结合
(2) 创造竞争性更强的环境
(3) 汇率可以更充分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风险:
(1) 国际收支失衡或汇率变动会造成宏观经济不稳定
(2) 激烈的国际竞争对原先受保护的国内企业造成冲击,导致失业增加
(3) 难以主动维持内外均衡
前提条件:
(1) 微观经济主体对市场经济杠杆的调节要具备灵敏的反应
(2) 完善的金融市场和健全的货币政策机制
(3) 健全的财政体制
(4) 有利的金融监管和完善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第十一章 国际收支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记入贷方的项目是( )。
A.对外资产的增加 B.对外负债的增加
C.官方储备的增加 D.对外无偿转移增加
2.理论上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标准是( )。
A.调节性交易项目的差额为零 B.资本金融项目的差额为零
C.自主性交易项目的差额为零 D.经常项目的差额为零
3.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属于( )。
A.周期性失衡 B.货币性失衡
C.收入性失衡 D.结构性失衡
4.根据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理论,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前提条件是( )。
A.DX + Di > 1 B.DX + Di =1
C.DX + Di < 1 D.SXSi<DXDi
5.以凯恩斯的国民收
入方程式为基础来分析国际收支的理论是( )。
A.弹性分析理论 B.吸收分析理论
C.货币分析理论 D.结构分析理论
6.根据蒙代尔的分配原则,当一国同时面临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应采取( )。
A.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B.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C.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D.扩张的财政
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
1.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的是( )。
A.本国对外支付运费 B.本国收入旅游外汇
C.本国官方储备增加 D.本国侨民的侨汇收入
E.政府对外的经济援助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具有自发性的交易是( )。
A.自主性交易 B.调节性交易
C.弥补性交易 D.事前交易
E.事后交易
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包括( )。
A.货物项目 B.服务项目
C.收入项目 D.经常转移项目
E.投资项目
4.开支变更政策是指( )。
A.汇率政策 B.财政政策
C.货币政策 D.外汇缓冲政策
E.直接管制政策
三、判断题
1.国际收支系统记录的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贸易收支。错
2.由于国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结构性不平衡。错
3.政府间贷款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列入储备与相关项目。对
4.基本差额是指经常账户差额与资本账户差额之和。错
5.若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由于季节性变化等暂时性原因形成的,可运用的政策是外汇缓冲政策。对
6.一国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信贷和贷款记录包括在该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金融账户中。错
7.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投资与借贷所引起的利润、利息、股息的收入与支出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账户。错
三、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
2.国家收支平衡表
3.自主性交易与调节性交易
4.马歇尔—勒纳条件
5.J型曲线效应
五、简答题
1.试述国际收支失衡的消极影响。
2.请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一般成因。
3.简述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依据。
六、计算题
1.下面的项目是一个假想的发展中国家A国在2007年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易,请根据以下资料作出A国2007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A国政府获得50亿美元的国外援助;
进口200亿美元的谷物;
在A国经营的外国跨国公司的利润为50亿美元;
美国银行向A国政府贷款总额200亿美元;
出口价值100亿美元;
A国高收入者购买外国不
动产150亿美元;
A国中央银行卖出30亿美元储备资产以干预外汇市场。
七、论述题
1.如何对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其意义何在?
2.请阐释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货币分析法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A 5、B 6、B
二、多项选择题
1、ACE 2、AD 3、ABCD 4、BC
三、判断题
1 × 2× 3√ 4× 5√ 6× 7×
三、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
狭义的
国际收支概念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外交往而发生的各种外汇收支。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2.国家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即一国将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按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出来的一种统计报表。
3.自主性交易与调节性交易
自主性交易是经济实体或个人出自某种经济动机和目的,独立自主进行的交易。它具有自发性,是一种事前交易。调节性交易是指在自主性交易收支不平衡之后进行的弥补性交易,也称为事后交易。
4.马歇尔—勒纳条件
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
5.J曲线效应
货币贬值后,短期内贸易收支首先恶化,过了一段时间后,贸易收支才慢慢开始改善,整个过程形成J型曲线。这是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
四、简答题
1.答案提示:
(1)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的消极影响
会带来失业,国民收入的减少额要成倍地高于逆差额;
会造成本币对外贬值的压力;
外汇储备减少;
影响国际信誉。
(2)过大国际收支顺差的消极影响
外汇储备增加,形成通货膨胀压力;
引起国际矛盾;
带来本国货币对外升值的压力,对外出口竞争力下降。
2.答案提示: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一般成因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经济周期因素。
一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会引起国际收支失衡;当一国处于经济衰退时,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相应下降,国际收支发生盈余。反之,如果一国经济处于扩张和繁荣时, 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旺盛,对进口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国际收支便出现逆差。由于生产与资本国际化的发展,主要西方国家经济周期阶段的更替会传递到其他国家,致使各国发生国际收支不平衡。
(2)国民收入因素。
一国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会使贸易支出和非贸易支出增加或减少,从而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国民收入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经济周期的更替,也可能是经济增长率变化所致。
(3)经济结构
因素。
一国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也会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结构性不平衡通常反映在贸易账户或经常账户上,具有长期性质,扭转起来不容易。
(4)货币价值因素。
指一定汇率下,一国的物价与商品成本高于其他国家而对出口不利进口有利,导致国际收支的失衡。
(5)偶发性因素。
指由于政局动荡和自然灾害等短期的、非确定的或偶然的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3.答案提示:
在国际收支的理论研究中,按交易发生
的动机不同而将所有交易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若自主性交易产生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相等或基本相等,就表明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若自主性交易产生的借方金额与贷方金额不相等,需要调节性交易进行弥补时,就表明该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或失衡。这种判断依据在理论上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实际中难以区分开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
六、计算题
1.答案提示:
A国2007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项目 差额 借方 贷方
经常账户 -100
商品:出口 100 100(5)
商品:进口 -200 200(2)
贸易账户余额 -100
服务:债权
服务:债务
收入:债权
收入:债务 -50 50(3)
经常转移 50 50(1)
资本与金融账户 100
国外直接投资
在报告经济提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资产
证券投资负债
其他投资资产 -280 100(5)
150(6)
30(7)
其他投资负债 600 200(2)
50(3)
200(4)
150(6)
官方储备 -220 50(1)
200(4)
误差与遗漏
七、论述题
1.答案提示: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各国重要的宏观经济分析工具。
对编表国来说,可以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其国际收入的来源和国际支出的去向,掌握本国国际收支的运动规律,制定对策,使国际收支状况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化。
对非编表国来说,也可以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了解各国经济实力,预测编表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货币汇率和对外经济政策的动向,有助于了解和预测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的发展趋势,以便本国制定正确的对外经济政策。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种: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其中动态分析和比较分析都是以静态分析为基础的。
2.答案提示:
(1)货币分析法的三个基本经验假定
(a)在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下,一国货币需求是收入,价格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在长期内实际货币需求是稳定的。
(b)贸易商品的价格是外生的,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
(c)货币供给不影响实
物产量。
(2)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在上述假定下,货币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述:
(a)国际收支本质上是货币现象;
(b)国际收支不平衡反映的是国内名义货币供应是与名义货币需求的不一致。
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D)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MD)。由于货币供应不影响实物产量,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多余的货币就要寻找出路。因为一国货币量增加时,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生产无法增加,在“一价定律“的作用下,国内价
格无法上升,过度的货币需求只能通过购买国外的商品和劳务来消除,从而引起国际收支逆差。反之,当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小于名义货币需求量时,超额的货币需求不能从国内来满足,就必须从国外吸收资金满足,即通过向国外出口较多的商品劳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长短期证券投资等方式使货币流入,从而使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国际储备增长。
(c)国际收支调节过程是把实际货币余额调整到理想水平的过程,它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
(3)货币分析法的政策主张
(a)所有国际收支失衡,都可以用国内货币政策来对付,因为国际收支差额,意味着官方储备的增减,它等于名义货币的需求量减去国内提供的货币供应基数 。
(b)所谓国内政策,主要是货币供应政策。因为货币需求是收入、利率的函数,而货币供应则在很大程度上可由政府操纵,因此,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D=减少)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而膨胀的货币政策(使D增加)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货币分析法认为,贬值相当于国内信贷紧缩,升值相当于国内信贷扩张,因为:在充分就业情形下,贬值意味着商品价格的变动,贬值国的国内价格上涨,升值国的国内价格下跌;物价变动意味着实际现金余额的变化,贬值国的余额减少,因而压缩支出,升值国的余额增加,因而扩大投资和消费;实际现金金额的变化将通过贸易差额而逐渐消失,即由贬值国的贸易盈余补充短缺的现金余额,由升值国的赤字压缩过多的现金余额,从而恢复平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货币分析法的国际收支理论与汇率理论是统一的。
(c)关税、进口配额、外汇管制等方法可能限制进口数量,提高进口商品价格乃至国内其它商品的价格,从而提高货币需求量,产生国际收支盈余。
(d)货币分析法认为,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平衡就是自主性项目的平衡,储备项目没有变化。
(4)对货币分析法的评述
虽然目前货币分析法已经成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中的主流,但也有不少西方的经济学家持不同意见,并提出以下一些疑问:
(a)货币需求函数是否稳定,以及每个居民的财产中各类资产的比例关系是否经常不变,以至足以保证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永远不变。对于哪些变量应列入货币需求函数,也存在不同看法。
(b)货币供应能否完全由金融当局从外部决定,亦或决定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水平的高低。
(c)瓦尔拉定律认为所有市场上的超额需求的总和等于零,这一理论能否适用于市场机制不同的国家。
(d)如果国际
收支的调整是自动化的,何以许多国家的政府常为国际收支问题感到不安。
(e)货币分析法假定世界市场的运行是高效率的,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