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犯罪心理论文:浅论我国犯罪现象特征及其对策
党校论文 现代女性犯罪剖析及预防控
现代女性犯罪剖析及预防控制(孙红莉)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犯罪现象的重要部分,而且也已经成为犯罪的一种独立的类型。
在中国,女性犯罪率也在逐步上升,犯罪类型主要为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最为突出,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到来,女性对社会各类事务的参与,也同时为女性犯罪提供了比以前更多的机会。
例如,外地或农村“打工妹”大量涌入大城市,由此女性犯罪必然提高,而且犯罪类型也在向男性化发展,具有了攻击性和城市性,出现了抢劫、杀人、放火、诈骗、毒品、拐卖人口等具有暴力和财产并有的犯罪,而且犯罪人年龄在逐渐偏低。
此绝非偶然,女性犯罪记录数据正在不断增加。
有关女青年犯罪的程度和性质的变化值得国际一致做细致地科学研究。
因此,对于现代女性犯罪,我们要进行细致地、充分地、更进一步地剖析。
一、现代女性犯罪的主要特征(一)隐蔽性、欺骗性女性犯罪人多采用投毒、盗窃、诈骗、拐卖人口等一系列低暴力型的手段去犯罪,因而充分显示了女性犯罪多具有手段隐蔽性。
另外女性利用出卖色相等方法去实施犯罪,于是很多受害人得出一条经验“女人越漂亮就越会骗人”。
(二)从属性、犯罪配角性女性犯罪人多是帮助男性犯罪人采点、望风或提供犯罪工具等。
另外女性犯罪者大都养成了好吃懒做、追求享受的恶习,在她们的精神和物质上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必然会利用其男性“靠山”为其“奋斗”,因而女性犯罪人正是利用他人的力量来满足自我,并非自己亲自动手,然而这正表现出女性犯罪人的依附心理。
由此可见,女性犯罪具有从属性,犯罪配角性多见于共同犯罪和团伙犯罪中。
(三)情感性、暴力报复性当一个情感很丰富的女性,在自己为了感情付出很大牺牲后,而对方却无动于衷,毫不在乎,有时不但得不到尊重和肯定,反而遭到拒绝和抛弃,甚至遭到辱骂和毒打,在这一种挫折的打击下,某些女性往往产生了委屈、嫉妒、愤怒和仇恨的心理,进而表现出盲目冲动,产生残酷的报复行为,多带有暴力性。
(四)犯罪年龄低龄化目前女性犯罪正在进一步向男性化发展,青少年犯罪率的年年提高,女性犯罪的平均年龄也在不断地下降。
女性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女性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摘要]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
剖析女性犯罪特点成因及对策,关注女性犯罪,尤其是防止女性犯罪是当前综合治理、稳定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女性;犯罪;法律1 女性犯罪的特点从传统和现实来看,女性犯罪数量少;就整体而言,女性犯罪的危害性远远小于男性;女性犯罪使用暴力和再犯率低。
从笔者所在区2006年以来女性犯罪情况看,具有以下特点:1.1 女性犯罪主体中“三种人”犯罪突出2006年以来,该区受理的女性涉案人员有185人,其中18~40岁的中青年女性占83%以上;个体劳动者占22%;无业人员占5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有121人,占所有涉案人员的65%。
1.2 女性犯罪行为具有独立性过去,女性因其生理特点因素,属于弱势群众,她们实施犯罪行为经常依附男性或犯罪团伙,充当配角。
但近年来,女性大多是单独犯罪,即女性犯罪行为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该区共计受理女性涉案人员的185人中,共同犯罪的只有31人。
1.3 女性犯罪出现了新罪名近年来发生的女性犯罪案件,基本上有以下几类,一是因婚恋感情悲剧导致的杀人案及家庭邻里纠纷引发的伤人案;二是盗窃、抢劫、诈骗等案件;三是容留、介绍妇女卖淫及参与贩毒活动等案件。
其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罪名,如拒不执行判决、妨害作证、非法拘禁等,应引起警惕。
2 女性犯罪原因2.1 文化程度低,法治意识淡薄由于历史、社会和家庭的诸多因素制约,一些妇女特别是广大农村妇女往往不能接受比较完整的文化教育。
文化素质的低下加上生活面的狭小,造成这些妇女法治意识淡薄,对基本的法律常识知晓程度较低,无法运用正确的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在受到不法侵害时,缺乏正确的处理手段,要么默默忍受,要么采用过激手段奋起反抗,完全没想过是否会触犯法律,是否会受到法律的惩罚,造成了诸多不该发生的遗憾后果。
2.2 思想观念扭曲,价值观错位社会的变化发展使传统文化和价值观遭受冲击。
浅析当前我国女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其对策
浅析我国当前女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其对策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思想多元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提速,一些有着高素质、受过良好高等教育、有着伟大抱负、本应成为祖国栋梁的女大学生却走上了一条犯罪的不归路,白白断送自己美好的前程,对自己和家人,对学校、教育界、社会、国家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而且从近些年来看女大学生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集青春少女与知识女性于一身的女大学生为什么走上犯罪不归路?怎样预防和减少女大学生犯罪?值得我们深思。
一、女大学生犯罪的特点从近些年来发生的多起引起重大社会影响和广泛社会反思的案件来看,我国女大学生犯罪主要呈现出如下五个特点:(一)犯罪数量迅速增长当前女大学生犯罪数量迅速增长,同时犯罪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犯罪女大学生过去多出自普通大专院校,现在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女大学生,甚至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硕士生、女博士生犯罪的消息较往年也明显增多。
文革”前,我国男女青年犯罪比例约为100:1,而到80年代后期达到10:1,也就是增加了10倍。
90年代男性与女性犯罪比例已成为7:3。
在校大学生男女犯罪的比例与此大体一致。
据南京市高校较集中的一个区的调查显示,在2002年上半年受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女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的案件占30%左右,比往年增长了100%。
毋庸置疑,女大学生犯罪已成为犯罪主体中的一个醒目的群体,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犯罪类型多样化当前女大学生犯罪的类型表现出形式复杂、种类繁多的特点。
在女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中,以盗窃诈骗性犯罪和卖淫等类型表现最为频繁。
她们由于追求物质享受,爱慕虚荣,当家庭经济不能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和其他生活需求时,就不择手段进行盗窃诈骗甚至轻视情感,走上靠色相生存的道路。
据调查显示,在校女大学生犯罪,从事卖淫和盗窃的占到了70%,女生盗窃与卖淫这类犯罪一是量大,二是具有普遍性。
(三)犯罪手段智能化女大学生因有较高的智商,注重案前策划,犯罪时利用高科技,反侦查能力强,往往能达到犯罪目的而不易被侦破如:有的采取事先探听同学的信用卡密码或存折密码的方法,趁其不备盗走信用卡或存折,将钱取出后又伪造不在现场的假象。
对近年来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对近年来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对策分析第一篇:对近年来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对策分析对近年来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对策分析作者:襄城县人民法院海淑娟王洪亮发布时间:2011-09-23 11:38:59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却出现了另一不容忽视的现象:女性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近年来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
以襄城县法院一审刑事案件统计为例,2009年女性犯罪的全年收案数为21件,2010 年为30件,上升42.8%,2011年猛增至49件,又上升了63%。
由于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特殊的地位,且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所以对女性犯罪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女性犯罪的主要特点(一)犯罪者的年龄趋向低龄化从襄城县法院统计资料可以看出:2009年女性犯罪高峰期为31--40岁,犯罪人数为33人,占犯罪总人数的33.6%,其次是26岁--30岁,犯罪人数为29人,占犯罪总人数的29.5%;而2010年,女性犯罪高峰期虽未改变,但是18—25岁年龄段的人数比例上升至第二篇: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女性犯罪的特点、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刘青 2002 年桐柏县人民检察院起诉的女性犯罪 16 人,占全年起诉总人数 201 人的 7.9%。
2003 年起诉的女性犯罪 31 人,占全年起诉总人数 243 人的 12.8%。
比 2002 年增加 15 人,增长 48%。
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
从调查数字分析,女性犯罪占整个犯罪比率不断上升,对整个社会稳定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女性犯罪存在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我们应采取应对之策,遏止其发展之势。
一、女性犯罪的主要特点:1、被动性犯罪。
女性在现实社会中属于弱势团体,女性犯罪有相当比例属于“逼近犯罪”、“情面犯罪”,而积极主动实施犯罪的比例相对较小,女性犯罪案件中,80%属于被动性犯罪,是由于受到伤害、欺骗、盲从而犯罪。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关键词】女性犯罪;特点;预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妇女的政治、社会、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大部分女性逐渐摆脱家庭的束缚,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及贪图虚荣的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女性失去正确把握自身的能力,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
现今女性的犯罪率节节上升,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我们应对此加以重视研究,并遏制其发展之势。
一、女性犯罪的概念及特征女性犯罪,顾名思义即指犯罪主体为女性的犯罪类型。
这是一类根据犯罪主体性别的不同,及女性罪犯的心理、生理的特殊性,而独立于男性犯罪的犯罪类型。
刑法对于女性犯罪并未单独划分出来进行相关规定,但是犯罪学把它单独归为一类犯罪进行研究,可见女性犯罪具有其自身的犯罪特点。
女性犯罪一般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法律意识也较为淡薄。
犯罪嫌疑人多为文盲或小学文化,约占犯罪女性的90%。
由于文化水平低下,法律意识不强,容易受物质利益的诱惑和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走向犯罪。
同时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一定局限性,导致这些人性格偏激、狭隘,易感情用事,遇事易冲动,自控能力较差,常因家庭、感情等琐事处置不当,而采取过激行为,诱发犯罪。
2、因情感犯罪是女性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
区别于男性,女性是一个偏于感性化的群体,感情生活在女性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但同时,她们意志偏于薄弱,极易情绪化,因而当她们的感情遭遇挫折时,她们便容易滋生出嫉恨报复等等心理,而当这种心理主导其意志时,她们往往会通过一些偏激的行为来表达其意志。
这些偏激的行为如杀人、故意伤害、诽谤、盗窃、吸毒等往往便是犯罪行为。
还有一些女性情感错位, 为了满足其情人恋人的物质需求, 不惜铤而走险,通过非法的手段如卖淫、盗窃等来获取金钱方面的利益。
因此大部分的女性犯罪行为带有强烈的情感因素3、具有加害人和受害者二重性。
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及讯问对策
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及讯问对策【摘要】近年来女性犯罪的数量却呈现上升趋势,女性犯罪嫌疑人具有特殊的心理特点,在讯问中,女性犯罪嫌疑人对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情感波动大,易受到暗示,希望获取同情。
应采取积极疏导、使用证据、巧妙暗示、报以同情的讯问对策。
【关键词】女性;心理特点;讯问对策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流动人口急剧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逐渐增多,由此而引起的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
女性犯罪虽然在数量上仍然低于男性,但是近年来女性犯罪却逐渐呈现上升趋势。
如何针对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科学制定讯问对策,是开展针对女性犯罪嫌疑人审讯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一)认知能力偏弱近年来女性犯罪低龄化趋势加剧,女性犯罪人特别是女青少年犯罪人,由于认识能力低下,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分不清真、善、美和假、恶、丑。
有的女性犯罪嫌疑人缺乏甄别是非、好坏、善恶的能力,容易受外界不良影响,因愚昧无知而上当受骗,当受到不法侵害时,不是依靠法律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而是忍气吞声,或采取违背国家法律和社会规范的行为进行报复。
(二)情绪情感稳定性差女性的情感细腻而丰富,敏感而脆弱,缺乏主见和掌控自我命运的能力,行为举止极其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和刺激,同时对外界的刺激和矛盾冲突的抵抗力和抑制力较弱。
因此,女性比男性的情感复杂,情绪更容易波动,容易因为情绪激动不稳定而冲动地不计后果地实施暴力犯罪。
所以女性暴力犯罪是女性这种特殊情绪和情感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意志控制力薄弱意志是人在控制调节行为,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活动。
而犯罪女性的意志往往受情绪的影响较大,控制力薄弱。
一旦受到外界诱因的刺激很容易产生冲动控制力弱,而且在行为中缺乏主见,易受到暗示,可能会盲目听从别人的安排指挥,任人摆布,在正确的方面意志又显得十分脆弱。
(四)强烈的依附心理由于女性生理特点的不同,女性在体力不如男性参加社会活动的范围和活动能力也不如男性缺乏社会经验缺少的那样或是他们的犯罪活动要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或组成团伙以增加自己的胆量,增强安全感或寻求靠山依附男性寻求保护。
女性犯罪心里分析(有案例)
据湖北省司法 厅 做的一份关于女性 犯罪的调查,女性 犯 罪 主 要 有 三大动因
身心原因
是法律意识冷淡
婚恋原因
下什么警示? 迷失的她们,给人们留
结合案例 分析女性犯罪的三大原因
不满包办婚姻寻真爱 无知女投毒杀未婚夫
为博初恋男友的开心 花季少女抢劫面包车
湖北协立律师事务所赵俊平律师:年少无知的云云及阿刚等人由于缺乏法律常识,走上犯罪道路,确实值得惋惜。想拥有自已的车,为什么不用双手去创造呢?即使是为了自已的至爱,也不能用违法的手段来到达自已的目的。云云、阿刚等人属于共同犯罪,其中,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分或者免除处分;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分。所以,对未成年人加强法制教育,应当成为各党政、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她们的迷失,不全是她们的错。
*犯罪手段上的特点
〔1〕作案手段的非暴力 〔2〕犯罪行为的隐蔽性性 〔3〕女性犯罪具有较明显的逆变倾向性 所谓逆变倾向,是指女性在初次犯罪遭受制裁之后,人格的自尊比较难以恢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倾向较为突出,犯罪后的改造难度大。
*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特点
女性在共同犯罪中那么处于附属地位,但是,她们对于犯罪组织的稳固和开展,却起到了男性犯罪人不能起到的作用。她们常常扮演“黏合剂〞的角色。如果女性成员又以自己的性别特点作掩护,拉拢、引诱其他女性参加,那么,又以这些女性为纽带,将带动更多的男性参加犯罪组织。 尽管她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有一个从受害到害人的开展过程,然而,女性在共同犯罪中的腐蚀性和消极作用却是十清楚显的。
2021年初的一天,阿刚和云云等人将目标锁定在村边一条偏僻的小路上。那天正午时分,一辆微型面包车缓缓驶来,云云便站在马路边向车招手示意要乘车。当面包车缓缓停下,阿刚和几个朋友一起冲上车,将司机控制住。惊慌的司机只得听从他们的安排下了车。阿刚随后开车,带着云云和几个朋友扬长而去。谁知,阿刚的车放在家里还没敢开出门,警察就找上门。云云因参与抢劫价值3万元的微型面包车,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2021年12月被投入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
对女性犯罪现象的调研与思考
对女性犯罪现象的调研与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然而,女性犯罪现象也逐渐呈上升趋势。
女性犯罪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原因?我们该如何应对和解决女性犯罪现象呢?本文将从女性犯罪的表现形式、犯罪原因、预防和应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女性犯罪的表现形式女性犯罪的表现形式很多,既有财产犯罪,比如盗窃、诈骗等,也有暴力犯罪,比如杀人、伤人等。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犯罪也成为女性犯罪的一大类型,如网络诈骗、传销等。
此外,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不少女性也参与到了毒品犯罪中。
二、女性犯罪的原因女性犯罪的原因比较复杂,可以从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来分析。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经济问题等。
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焦虑、自闭、孤独等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包括家庭、感情等问题;经济问题包括失业、贫穷等问题。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性别歧视、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等。
性别歧视是女性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女性因为受到歧视和排斥而选择犯罪;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念也是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认为女性应该是柔弱、顺从的,这种观念无疑会对女性的犯罪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预防和应对措施预防和应对女性犯罪不仅是司法机关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首先,应该从个人着手,提高女性的自我保护技能,及时解决自身的心理和经济问题。
其次,需要加强对女性的教育和宣传,弘扬平等、尊重和包容的社会价值观念,消除性别歧视现象。
此外,加强家庭教育也是预防女性犯罪的重要手段。
最后,加强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女性犯罪的处罚力度和惩治力度。
四、结语女性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既需要个人的自我保护,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女性应该在承受社会压力的同时,学会自我保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社会应该积极消除性别歧视现象,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平等性,切实保护女性的权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女性犯罪心理浅析论文
女性犯罪心理浅析论文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危害是巨大的。
无疑,女性犯罪问题已然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女性犯罪心理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女性犯罪心理浅析论文篇一《浅析女性犯罪》作者简介:侯茜,女,1986年10月生,湖北恩施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刑法。
摘要: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危害是巨大的。
无疑,女性犯罪问题已然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当代社会女性犯罪问题有其自身的成因、特点和对女性犯罪的预防措施。
客观系统地分析当今社会女性犯罪的成因、特点和对策,对于保护女性的合法权益,实现男女平等,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女性犯罪原因特点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2陈巧娇与苏燕玲分别是原佛山市口岸服务公司会计和出纳员。
1996年至1998年间,她俩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认为合谋作案难被发觉,便先后将公司存入银行的部分“小金库”款项所收取的利息,和公司饭堂返还的周转金共46692元均分占为己有。
另外,一唱一和的她俩还先后18次共同挪用公款145万元进行营利活动,各获非法利益84214.75元。
谢才萍46岁原是地税局干部,2006年因参与赌博被单位除名,谢才萍干脆走上大肆开设赌场、聚众赌博的道路。
谢才萍涉黑团伙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行贿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受贿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等8项罪名。
2004年未满18岁的静静(化名)由于拒绝与家人定下的“未婚夫”结婚,而被对方威胁要杀死静静,为了维护爱情与婚姻的自由,静静下药致使“未婚夫”死亡,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一、女性犯罪的原因犯罪学鼻祖、意大利人龙勃罗梭于1899年率先对女犯罪人进行了人类学的分析,女性犯罪的社会现象便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女性重刑犯心理健康状况及矫正策略论文
女性重刑犯心理健康状况及矫正策略论文女性重刑犯心理健康状况及矫正策略论文一、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工具通过文献检索和质化访谈,自行编制《女性重刑犯基本情况调查表》。
共12个条目,主要用于了解被试的年龄、民族、案由、文化程度、原判刑期、入监时间、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原家庭居住地及类型、家庭关系融洽度等人口学信息。
测量量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以下简称,scl-90)为测量工具,本量表共有90个项目,主要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10个因子,每一个项目依据被试最近一周内有无及严重程度采用5级评分制,依次记为1、2、3、4、5分,分别表示无、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二)研究程序主试由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干警担任,在测试监区,将女性重刑犯按照受教育水平分成初中及以上和小学及以下两类,初中及以上群体根据主试要求进行团体施测,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小学及以下群体由主试通过主试将题目和选项读给被试,然后由被试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时间控制在60分钟之内,所有问卷当场收回。
回收的问卷统一编号,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检查并录入,并由专门人员进行数据核对,剔除极端数据。
(三)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和差异分析。
本研究抽取scl-90中內隐行为因子中抑郁与焦虑2因子。
二、研究结果(一)女性重刑犯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女性重刑犯心理健康得分,见表1。
分数范围在1.43-2.11之间。
女性重刑犯在躯体化、强迫和其他3因子上得分最高,均超过2,分别为2.11±0.77,2.04±0.63和2.01±0.66;在偏执和恐怖2因子得分最低,均在1.5以下,分别为1.47±0.50,1.43±0.47。
(二)不同家庭融洽度的女性重刑犯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不同家庭融洽度的女性重刑犯scl-90各个因子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
女性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2
女性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一、我国女性犯罪的概况1、女性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2、女性犯罪的涉案领域增多,但仍以财产犯罪和性犯罪为主。
3、犯罪手段方式多样化,但以非暴力性为主。
4、女性犯罪者呈现出低龄、低收入和低文化的特点。
二、女性犯罪的成因1、心理成因。
与男性相比较,女性表现得更易爱慕虚荣,意志力较为薄弱,依附心理较强,自制力较差,禁不住各种需要、欲望的诱惑。
2、家庭成因。
家庭的破碎、家庭教育的不当、家庭成员中有不道德行为或违法行为等这些不良的家庭因素有可能成为女性犯罪的诱因。
3、社会成因。
(1)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三、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一)心理特征1、需要。
需要是犯罪动机产生的基础,是犯罪行为发生的源泉。
导致女性犯罪发生的需要主要是物质需要和情感需要(或是畸形的性需要)。
2、动机。
因为有强烈的个人需要,所以产生出犯罪动机。
根据学者研究,女性犯罪动机主要有三种:(1)由虚荣心、享乐主义引起的物欲型动机。
(2)由情感需要、自尊和嫉妒心引起的报复性动机。
(3)由畸形性需要引起的性欲型动机。
3、法制观。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有些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
这些法盲、文盲占女性犯罪者中的大多数。
4、能力。
男女两性在能力上有所区别,例如:女性体力不如男性,体格不如男性健壮,因此女性攻击性较弱,常以非暴力犯罪为主,进行盗窃、诈骗等较少体力的犯罪,或是依附于男性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二)认识特征女性犯罪人的认知范围狭窄,社会化认识系统薄弱,目光短浅,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容易受表面现象迷惑。
(三)情感特征女性一般都表现为温柔、文静、细心,因此与男性相比,情感都比较丰富、细腻,自尊心较强,也容易嫉妒。
另外,女性情绪波动也较大,容易受他人或外部环境影响,忽喜忽悲或忽冷忽热。
(四)意志特征意志受情绪影响较大,意志力薄弱,行为举止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和支配。
四、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1、依附性2、欺骗性3、非暴力性4、隐蔽性5、手段方式多样化,性犯罪的形式增多。
女性犯罪的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
女性犯罪的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女性犯罪是指妇女犯罪行为,包括经济、性质和暴力犯罪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女性犯罪率持续上升,使得更多的女性被卷入刑事活动,这趋势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女性犯罪的现状、特征以及对策建议。
女性犯罪的现状女性犯罪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所增加。
据警方报告,自1970年代以来,女性犯罪率增长了约200%。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女性犯罪的比例越来越高。
从犯罪类型上来说,女性犯罪涉及到性质、经济和暴力等领域。
在经济领域,女性最大的犯罪行为是诈骗和偷盗;性质领域主要是卖淫和吸毒;在暴力行为方面,女性犯罪主要涉及到伤害和谋杀。
女性犯罪行为也有其特定的受众群体。
据研究表明,失业或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婚姻不幸福或家庭气氛不稳定、身体有残疾和经济贫困的女性更容易卷入犯罪。
女性在犯罪中的特征女性在犯罪行为中有许多特征,这也是理解女性为什么会卷入犯罪活动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女性在犯罪中的特征:1. 性别与女性职业女性犯罪率总体上比男性低,但随着女性的经济地位提高和职业选择的增多,女性卷入犯罪的比重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一些白领职业中,犯罪率占比较高。
2. 青春期女性犯罪青春期女性相对于已婚女性或中年女性,更容易卷入犯罪活动。
研究显示,青春期女性更容易受到痛苦和困难的影响,缺乏成熟的思考和决策能力,沉溺于自我的生存世界中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3. 婚姻不幸福的女性犯罪婚姻不幸福、经济困难、教育水平不高的女性容易沉溺于消极情绪的世界中,易受负面影响,导致不良行为产生。
4. 性压抑女性犯罪女性在性方面的需求相对男性仍然很低,但女性内心压抑的性需求导致了一些女性沦为性工具,也容易被利用和操纵。
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犯罪问题已经得到广泛重视。
下面是几点对策建议,以使女性不易卷入犯罪。
1. 改善社会经济状态尤其是针对一些贫困家庭、贫困地区的女性,改善其社会经济状态是减少女性犯罪的基本途径。
浅析女性犯罪
浅析女性犯罪女性,就象月亮,象征着美丽圣洁、温柔善良,然而,在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在金钱困兽的诱惑下,一些女性抵挡不住浊流的冲击,扭曲了心灵,走进了犯罪的深渊。
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情况也不尽然,有社会的、家庭的、历史的、主观的、客观的等等诸多因素。
女性犯罪率的上升,手段的残忍,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冲击着社会链条的各个环节,如何遏制女性犯罪实在是深远而重大。
女性的命运如何,也始终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程度。
一、女性犯罪的特点女性犯罪的特点是指女性犯罪的独特方面,女性犯罪与男性犯罪虽无本质的差别,但有自身的特点:1、女性犯罪的隐蔽性较强女性的犯罪状况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容易逃脱对罪犯角色的承担。
如16岁的王X乘其母亲熟睡之机用斧头将其砍死后,将尸体背到荒坡上掩埋,以及30岁的冉XX与其奸夫刘XX乘父亲熟睡之机将其卡死后制造上吊自杀假象的案例。
案发后,侦查人员走了许多弯路才将这类案件侦破。
因此,女性常借助生理条件和人们对女性普遍宽容的心理使其犯罪行为具有欺骗、伪装和隐蔽的特点。
2、女性犯罪常常有从受害者到罪犯的演化过程在女性犯罪的各种类型中,尤其是在暴力犯罪中,许多人是受害者,被自己身边的人摧残、迫害,她们可以在一段时间里忍受各种排斥、失望、冷漠,但不能长时间忍受,于是顿生恶念,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如钟XX故意杀人案,她在供述中讲:“我本想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但我无法做到,我起早摸黑,一年辛苦到头,不但得不到理解,还经常遭到丈夫的指责,婆母的慢骂,开始我想,只要丈夫外出打工找钱,我在家苦一点,孩子长大了我的日子就会好过些,但事实不是我想的那样,那天早上,我因病了没有起来做早饭,丈夫骂我好吃懒做,婆母也破口大骂,并扬言要打死我,我实在无法忍受,将毒鼠强放在丈夫的饭碗里将他毒死……。
”又如王敏故意杀人案,他讲到:我母亲根本不象是母亲,倒象个恶魔,她不准我谈恋爱,当众打我耳光,侮辱我,诽谤我,我在同学中无尊严,在大人面前无人格,我走投无路,只有砍死她才解心头之恨……。
当前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却出现了另一不容忽视的现象,即女性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结合区法院审结的女性犯罪为视角,试分析当前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一、女性犯罪的基本情况一是犯罪的种类相对集中。
经统计,201X年至201X年期间,XX法院共审结32件女性犯罪案件,犯罪的种类主要集中在诈骗、贩卖毒品、贪污、盗窃、抢劫、非法拘禁等几类犯罪。
三年来,该院判处的犯诈骗罪的女性人数为10人,占女性犯罪总人数的28%;犯贪污罪、贩卖毒品罪的各4人,各占女性犯罪总人数的11%;犯盗窃罪、抢劫罪的各3人,各占女性犯罪总人数的8.3%,犯非法拘禁罪的两人,占女性犯罪总人数的5.5%。
二是犯罪女性多数系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在上述36名女性犯罪人中,文盲2人,占女性犯罪总人数的5.5%;小学文化程度12人,占女性犯罪总人数的33%;初中文化程度16人,占女性犯罪总人数的44%。
比较典型的是在诈骗案件中,10名犯罪人全系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三是犯罪人的年龄以中青年居多。
在上述的36名女性犯罪人中,仅2名的年龄超过60岁,其余均为6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占女性犯罪总人数的94%。
二、女性犯罪的特点一是财产型犯罪比较严重。
女性本该是重感情的人,但是从这些女性犯罪情况来看,他们却因为生活的压力及就业难等原因,90%以上女性犯罪都与钱财有着直接的关系,钱财既是犯罪的标的物,也是诱发犯罪的催化剂。
在女性犯罪中,可以说其犯罪目的或起因一般都与钱财有关,许多外来女性几乎甚至全部都是为财而犯罪,为钱财可以不顾一切。
二是共同犯罪案件较多。
女性由于生理、心理及体力等因素所限制,为了在精神上互相依赖、帮助,减少恐惧心理,往往倾向于结伙作案、共同犯罪。
而女性暴力犯罪如抢劫的案件虽少,但女性一旦涉及,则必有男性同案犯,而且多为恶性的暴力犯罪。
女性犯罪之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
女性犯罪之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在当今社会,犯罪现象日益复杂多样,女性犯罪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与男性犯罪相比,女性犯罪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其背后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深入研究女性犯罪的特征、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女性犯罪的特征1、犯罪类型相对集中女性犯罪多集中在盗窃、诈骗、卖淫、贩毒等领域。
盗窃和诈骗往往与经济需求有关,而卖淫和贩毒则可能涉及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和个人价值观的扭曲。
2、暴力犯罪比例较低一般来说,女性在犯罪中使用暴力手段的情况相对较少。
但近年来,女性参与暴力犯罪的比例有所上升,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3、犯罪动机多为情感和经济因素女性犯罪的动机常常与情感纠葛、家庭矛盾、经济压力等相关。
例如,因感情受挫而报复他人,或者为了满足家庭的经济需求而走上犯罪道路。
4、犯罪手段相对隐蔽女性在犯罪时往往更加注重隐蔽性,她们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和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来实施犯罪,从而增加了侦查和打击的难度。
二、女性犯罪的原因1、社会因素(1)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在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女性面临着就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
如果无法适应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心理失衡,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2)不良文化的影响:一些不良的文化,如宣扬物质享受、暴力等,可能对女性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使其容易受到诱惑而犯罪。
2、家庭因素(1)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争吵、虐待等不良关系,可能使女性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寻求外界的不良刺激,甚至犯罪。
(2)家庭教育缺失: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或者父母对子女过度溺爱、放纵,都可能导致女性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经济因素(1)贫困:经济贫困是导致女性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摆脱贫困,一些女性可能会选择违法犯罪的手段来获取财富。
(2)消费观念扭曲:一些女性追求高消费、盲目攀比,当自身经济条件无法满足时,可能会通过犯罪来获取资金。
女犯的心理特征及其心理矫治(范文)
女犯的心理特征及其心理矫治陈雯内容提要:心理矫治是罪犯教育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往往是罪犯走上犯罪道路的引发因素,也是影响其改造生活的重要原因。
加强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帮助其重塑健康人格已日益成为我们教育改造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引言)在物质文明、经济改革飞速发展的今天,心理甲亢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女服刑人员与男服刑人员相比,有着特殊的心理特点,其某些畸形的需求欲望、性格上的脆弱性,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特点往往造成了一些扭曲的变态心理,严重影响了日常改造生活。
因此,研究女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治,对于重塑女服刑人员的健康心理,提高教育改造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女犯在我监狱罪犯中逐年增多,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女犯与男犯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其严重的心理缺陷、心理障碍直接决定了女犯教育改造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苦性。
如何运用和引进心理矫治手段改造转化女犯,是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改造中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女犯的构成变化(一)暴力犯增多。
在女犯中,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绑架等暴力型犯罪较以前大大增多,占人数的60%;(二)涉毒犯增多。
在女犯中,因毒品犯罪和有吸毒史的罪犯,占25%,比1997年上升147%;(三)顽危犯比例增多。
据统计,我监目前顽危犯人数21人,占在押犯数7%;(四)“法轮功“罪犯增多。
据统计,我监“法轮功”犯由原来的3人增至19人,占在押犯数6.5%;(五)智能型的经济犯增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健全,一批被金钱腐蚀的高学历、学素质的人逐步走上犯罪道路。
目前,大学以上的女犯较前增多,占在押犯数28%。
二、女犯的心理特征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女犯收到法律的制裁,判刑入狱改造,使她们产生噶中故受刑罚心理。
监狱环境以及周围罪犯的活动作用于她们的感觉器官,以感觉、表象、思想、情感、愿望种种形式反映在她们的脑中,并决定罪犯的心理特征。
我国女性犯罪的现象和成因
一、我国女性犯罪现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女性犯罪数量因而逐渐上升,不断增多的女性犯罪给社会带来新的不安定因素,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女性无论从生理还是从社会角度讲都属弱者,是受保护的对象,女性维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二、女性犯罪的原因女性犯罪问题的日益突出,已经成了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了解女性犯罪的成因,主要概括为以下因素:(一)社会因素1.经济体制改革的负面因素导致女性犯罪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女性进入了社会的所有阶层和行业,她们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
在社会的巨大变革中,在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转型期里,出现了许多管理的漏洞,给一些不法分子从事贪污、侵占、诈骗、挪用公款、收受贿赂者以可乘之机。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大批企业破产倒闭,特别是中心企业,有些因环保问题被关停并转。
随之而来的是大批职工下岗失业,而女职工则首当其冲,她们的生存面临很大困难,生活没有着落,甚至一些大学毕业生就业也非常困难,这其中有些女性不堪忍受生活的压力而进行诈骗、盗窃、抢劫等活动,或是从事皮肉生意,自甘沦落。
2.贫富差别、城乡差异导致女性犯罪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不够高,社会分配还不能按需分配,贫富差别、城乡差别还比较大,因而,一些农村女性以及生活比较贫穷的女性就有可能会为财而铤而走险。
3. 社会腐败现象的消极影响导致女性犯罪潜规则盛行,歪风邪气致使现如今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非常的直观和强烈。
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金钱至上恶习风行。
少数政府官员、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金钱引诱致使某些女性私欲膨胀,疯狂敛财,从而满足自己不劳而获,直接致富的欲望。
4.就业压力的原因导致女性犯罪文化程度偏低,缺乏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就业艰难等在女性犯罪人员中占较大比例,而犹以农村进城务工的人员所占比较较高。
女性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四稿加格子正文
女性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内容摘要: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比过去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
相应地,女性犯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不仅犯罪数量增加,而且涉及的犯罪类型日益多样化,行为后果具有日益严重的社会负面效应。
本文从女性犯罪的数量、犯罪结构分析入手详尽概括了当前女性犯罪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更从社会、家庭、女性生理和心理因素等多个角度分析女性犯罪的原因,据此提出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财产犯罪;犯罪现状;犯罪多样化;犯罪所谓女性犯罪,是相对于男性犯罪而言,是指由女性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是犯罪学中一个特殊的领域。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每一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量。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旧制度逐渐被取缔,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不断提高,成为了建设社会的重要组成力量。
在我们看到女性在建设社会所起进步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即女性犯罪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女性犯罪有了明显的变化,不仅犯罪类型越来越多样化,而且犯罪手段更加狡猾和隐蔽。
这就需要研究女性犯罪的现状和原因,进而提出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的对策,以此来保护女性的合法权益。
一、女性犯罪的现状(一)女性犯罪的数量变化建国以来女性犯罪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犯罪数量上。
在所有刑事犯罪中,新中国成立后,50 - 70年代,女性犯罪一直占罪犯总数的2%左右;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女性犯罪显著增加,在犯罪总数增加的同时,女性罪犯所占比例由70年代以前的2%上升到80年代的3%、90年代的5%左右,现在则高达10 - 20 %。
2002年以后,全国女犯收押数上升一倍多。
可见,女性犯罪成上升趋势,而且增长迅速。
(二)女性犯罪类型结构特点1、女性犯罪以财产犯罪为首位目前,财产犯罪在我国女性犯罪中居首位。
女性犯罪人为了满足其享乐欲望以及对物质生活的畸形需要,抛弃了法律伦理道德观念,利用各种非法的、不道德的手段获取财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tionalities Forum民族论坛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犯罪现象的存在与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犯罪率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要低得多。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大力推行“依法治国”,制定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两部刑事法律,并不断修正完善,增强打击力度,但犯罪现象仍有增无减,这与我国进步的社会制度是相悖的,本文探究的就是这种相悖的原因与对策。
一、我国犯罪现象呈现的特征(一)犯罪数量呈上升态势我国犯罪数量,总的来讲,犯罪率和大案要案发生率上升较快,重大案件越来越多。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定时期内,犯罪现象总的趋势是犯罪率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
(二)犯罪主体以男性为主,女性犯罪率上升与世界众多国家一样,我国犯罪主体或者成员在性别构成上,以男性为绝对多数。
但有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违法犯罪的男女比例为100:1,但现在已接近10:1,女性犯罪多数集中在盗窃、卖淫、贩毒、诈骗和因家庭婚姻问题引起的杀人案中。
(三)侵财型犯罪为多,暴力型犯罪日趋严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的过程中,个人利益得到社会和个体重视,加之贫富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合理,物质财富给一些人带来的优越感,另一些人则形成忌妒和贪欲,为犯罪形成了内在驱动力,导致财产犯罪直线上升。
暴力犯罪有继续加快发展的趋势,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犯罪和因婚姻感情出轨或者家庭暴力引发的故意伤害、杀人案犯罪中。
妇女、未成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往往是暴力行为的受害者,暴力既使他们身心饱受痛苦,也可能使其心理扭曲,由受害者角色变成暴力犯罪的实施者。
(四)犯罪方式趋于组织化、集团化、智能化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中,犯罪成员往往是三五成群,出于哥们义气,相互壮胆,不计后果,盗窃、抢劫、寻衅滋事,形成团伙组织,共同作案。
在成年人犯罪中,犯罪形式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特点,尤以集团化犯罪比较突出。
如制毒贩毒、黑社会犯罪、卖淫嫖娼等蔓延,参加人数较多,形成小集团组织共同犯罪;与此同时,我国犯罪现象向高阶层以利益为纽带的小集团化发展趋势不容忽视,其中国家公务员的腐败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自上世纪80年代来,这类犯罪案件急剧上升,大案明显增多,某些官员形成小集团共同侵吞国家和人民巨额财产,危害极大,社会影响极坏。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由于境外和国外有组织犯罪开始渗透到中国大陆境内,导致我国有组织化犯罪态势进一步恶化。
与此相应,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运用现代化通讯工具与交通工具来实施犯罪,在犯罪过程中运用事先经过周密组织、策划的策略与技术手段,这给我国犯罪学的研究和对犯罪分子的打击提出了更高挑战。
二、我国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我国先进的社会制度里,,为什么会出现犯罪现象有增无减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也是个人成长和发展基础。
如果家庭关系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矛盾,进而发展到违法,甚至犯罪。
第一,从小管制过严,时刻担心孩子学坏,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使有逆反心理的孩子瞒着家长干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很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第二,从小过于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凡事满足。
长大后无法独立面对社会,稍有不顺或者达不成自己的理想就自暴自弃,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第三,单亲家庭或者部分农村家庭,父母忙于生计,无力顾及孩子的心理成长,长期缺少父爱或母爱关心的孩子,容易滋生消极情绪进而产生犯罪心理。
第四,家庭暴力、婚姻危机。
家庭暴力是女性犯罪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它一般伴随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当这种摧残超出了一定的承受能力时,有些人就被迫走上犯罪道路。
婚外情、包二奶、非法同居等导致婚姻危机,部分受害者性格偏激,容易形成愤怒和复仇心理,使用极端方式,从受害者变成了害人者。
(二)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而目前学校教育尚有欠缺。
第一,近年来学校片面强调应试教育,追求升学率,唯文化课考试成绩是瞻,对道德和法制教育抓得不够,造成学生不懂法、不畏法的现象。
有的甚至直接从课堂走向牢房,犯罪后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了罪。
第二,受教育条件差,“读书无用”思想作怪。
我国已经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对教育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地处偏僻的农村学校,有的一所小学只有一个教师,有的几个村庄才有一所学校,学生学习成绩大多不理想。
而部分家长还认为即使努力读个大学,但没有浅论我国犯罪现象特征及其对策摘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犯罪率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要低很多,但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犯罪率出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犯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忧虑。
文章分析了我国犯罪现象呈现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教育、社会管理体制和立法方面提出了减少和抑制犯罪对策。
关键词:犯罪现象特征原因对策文|舒易求【政治·研究】38Nationalities Forum民族论坛“关系”也找不到工作,不如干脆辍学提前闯荡社会赚点钱。
这些未成年的孩子还未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容易流浪社会从而染上不良习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自身因素犯罪行为发生的自身因素通常包括两类: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指与个人心理变化及其结果有关的犯因性因素,主要包括一些遗传而来、几乎不用学习就产生内在行为倾向的本能因素、个人在适用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行为和心理反应的人格因素,还有感情、智力、认知、精神疾病等因素;生理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外表、遗传等因素,它们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或者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社会因素我国正处于“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转变时期,在转型过程中很多方面因素尚未固定下来,社会结构处于暂时的失衡状况,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差距有所扩大,一些人对社会地位和财富的渴望非常强烈,容易产生刑事犯罪。
而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虽然社会地位显赫,但其经济状况与某些富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容易滋生利用地位、职务资源换取金钱和财富的举动。
而一些承包商等虽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对其社会地位并不满意,他们容易倾向于在社会生活中推崇金钱的力量,导致钱权交易,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
此外,最突出的社会因素还有:就业困难和人员流动频繁,不安定因素大;劳动收入分配不合理,差距较大,社会公平受到挑战;快节奏的生活与激烈的竞争环境,造就的紧张心理和沉重负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导致犯罪;影视、网络中的各种色情画面、暴力行为和污秽的语言容易让一些无所事事、好逸恶劳的人效仿,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减少我国犯罪现象的对策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犯罪现象发生呢?(一)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加强和谐家庭建设家庭是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家长要坚持用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正确引导孩子,严格要求,耐心教育,培养孩子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良好的品德修养为孩子做出表率,创造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围。
要创造和建立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正确处理家庭成员间以及家庭与外界关系。
(二)调整学校教育重心,注重素质教育开展素质教育,修正评定优秀学生标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开展普法教育,加大基础性廉政教育,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让学生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敢于弘扬社会正气,同一切丑恶现象作斗争。
(三)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努力促进就业,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许多犯罪现象与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相关。
我们要用民主和法治理念,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和完善各种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制度。
早在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在《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中指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解决中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
我们要紧紧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具体落实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要求,合理调整党政司法权力分工和责任体系,将各级各部门及其领导的责、权、利挂钩,建立“谁主管,谁负责”的综合治理责任制,建立相关奖励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从犯罪意义上说,失业与犯罪从来都是“孪生姐妹”,一个丧失工作机会及生活来源的人,犯罪很可能成为他的选项。
从近三年的司法统计来看,盗窃、抢劫、诈骗等三类财产犯罪占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近八成。
而这些财产犯罪又与社会弱势群体的失业、缺乏有效社会保障、贫困等有密切关系。
为此,我们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方针,激励社会力量设立创业基金,鼓励人们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落实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不断扩大社会就业。
贫富差距过大也是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犯罪的重要原因。
对此,我们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收入分配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及其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四)加强立法,惩治刑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打击犯罪的刑事法律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
我国在一定时期内对一些发生频繁且影响极坏的犯罪开展“严打”活动,虽然这一主张遭到部分理论界人士的质疑,但实践却证明,“严打”过后的一定时期内,犯罪率明显降低,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所以,在特定的时间开展“严打”仍然是十分必要的,严厉打击刑事犯犯罪这根弦应该长年绷紧,让犯罪分子不敢露头。
参考文献:[1]李循.日益增多的犯罪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200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康树华.犯罪学—历史、现在与未来.群众出版社,1998.[4]肖扬.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8(4).[5]法律年鉴.中国法律年鉴出版社,1995.[6]袁林,韦克难.犯罪学通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7]马克昌.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8]万兴亚,李松涛,吴湘韩.总体社会治安趋好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人民网,2005-02-07.[9]王智民,黄京平.经济发展与犯罪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0]何雪松.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1]王牧.新犯罪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作者简介:舒易求(1973-),男,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依孜)【政治·研究】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