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人生的第一次选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人生的第一次选择

三月份,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个关于中考的调查表,短短的一个月,就收到两千零三十四封来信,每封信中的真诚、信赖和寄予的厚望十分让人感动,也令人深深地不安,面对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不知道这份调查报告是否能承载如此深厚的信任与关爱。谨以此文献给全国的初中毕业生及你们的老师、家长。

1.我想上学

在2034封来信中,有1999名同学准备初中毕业以后继续升学。不想升学的仅有35人。从他们的来信中,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广东清远市清新县一中的张强同学在来信中说:我今年15岁了。我父亲是个高中毕业生。

由于“文革”的影响,他没能上大学,以至于努力了几十年只得到了工程师的职称。他常叹息“高级工程师”将终生与他无缘了。因此,他把未能实现的愿望全部寄托在了他唯一的儿子的身上。我怎么能辜负爸爸的期望呢?而且,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只有刻苦读书,将来才能有所作为,对社会有所贡献,我会努力考上最好的学校。

张强密密麻麻写了3大张信纸,他告诉我们,这是他的“肺腑之言”。

和张强持相同意见的同学有很多。这一届学生中许多人的父母都是学历不高。或许失去的更让人感到珍贵,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代人尤其看重知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的子女大都在“为父母圆一个大学梦”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叶原的父亲曾经在内蒙古兵团呆了8年,叶原的“原”字就是父亲为了纪念那茫茫的草原给他起的。对于未来叶原显得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爸爸初中没毕业就去了草原,为它洒了8年的汗水。爸爸没能上大学,也许这是历史的错误。但爸爸爱那片草原,我也爱。我想上高中,再上大学。听说大学有草原专业,我要带着知识去爸爸的草原,用科学,而不仅是用力气,让草原变得更美。”

历史总会有些厚重的东西留给人们。这一点,在知青的儿女身上,显得更加突出。然而现实更会以它无法逆转的潮流冲击着、影响着这些十五六岁少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在来信中,同学们普遍认为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知识,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掌握知识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江苏南京的刘舸在信中说,爷爷上学的时候,读完小学就算“知识分子”;爸爸上学的时候,许多人读完初中就工作;现在高中毕业都不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社会在前进,我不前进就会被淘汰。

“我要上学!”几乎所有的来信都是同一个声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如愿地升入高一级的学校。

刘青的信是从广州寄来的,这是一封未被列人本次统计数字的来信。信中说他的家乡在四川,和许多农村学生一样,他学习非常刻苦。然而,一张张奖状没能让父亲紧皱的眉头舒展开。

终于,在初二结束的那个暑假,他背上简单的行囊去了广州。“我并怨恨父母,弟弟该上初中了,家里穷,供不了两个孩子读书。”“我不是毕业生,本来不应该参加你们的调查。可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刚刚拿到这个月的工钱——300元。不知为什么特别想给你们写信,特别想哭。”

刘青的信写得流畅、工整。他还寄来了100元钱,“请替我给上不了学的朋友买些书”.

我不知道在广州的餐馆里、还有多少个刘青,在全国又有多少个。数字总是冷静而又客观的,但数字背后的故事,却常常令人难以平静。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离开学校的同学都是无奈的选择。河南郑州的王洋就在来信中告诉我们,他上了9年学,已厌倦了单调而漫长的学校生活。初中毕业以后,他想到“精彩”的外面世界去闯闯,“下海”遨游一番。

和王洋有同样想法的在这次来信中有10来个。他们迫不及待地就要弃岸下海了。很难对他们的选择做出评价。已经完成了9年制义务教育,面对今后的学业,他们有权说“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健全.、完备,仅凭初中的知识,是否就能在商海中劈波斩浪?也许会有奇迹发生,但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奇迹。

尽管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有的同学进入了社会。但更多的同学关掉了电视,把台灯开到深夜,在为6月的一搏做最后的冲击。

2.为谁辛苦为谁忙

徐田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作为初三(4)班的女班长,徐田开朗、自信,很有主见。“我们现在是每天早上7:00到校,中午12:00放学。下午上两节课,然后就是统练,一个星期考4天,一天一门。”对于复习资料,徐田写了一个加法算式:本区的+其他区的+我们学校历年的试题=我做的。

“初三了,当然要忙一些,但总的来说还算轻松。要说压力也有,初中既然上了人大附中,如果高中上不了,挺丢人的。况且,我们学校师资力量挺强。”徐田承认,想上本校的高中有点虚荣的心理。“当然,话也得分两头说。万一考坏了呢?我决不让爸妈出钱上好学校,第一腰板不硬气,第二对心理成长也不利。”徐田分析自己是工作能力挺强,但知识上还有些欠缺,“像老三届。”徐田最后对自己的评价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这大概是因为徐田的父亲是个“老三届”吧。有这样一个女儿,徐田的父亲显得很轻松,“对孩子的学习我们从来都是完全放手。填志愿我们也帮她看报纸、收集信息,但大主意还是让她自己拿。孩子那么大了,该有些独立性了,我像她那么大的时候,都去兵团了。我们不怎么给她买营养品,没用,还是吃五谷杂粮好。”徐田的父亲对女儿的未来看得很开,“当然希望她上高中。上大学。但要考不上大学,就凭力气吃饭,也挺好。”在徐田他们班的黑板报上:“奏响生命乐章中的强音!”几个大字令人分外振奋。尽管是临考前,但紧张的气氛中仍能感到青春的朝气。

可是竞争终究是不留情面的。像人大附中这样的市重点中学毕竟屈指可数。一些普通中学的学生,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心理状态了。

崔静就读的是一所普通中学,两且,用她的话说,是一所“兜底”的学校。“我们每天早上7点就要到校.一直要到晚上7点甚至更晚才能回家。“我想上大学,所以,拼着命也要考普高。能上重点高中当然好,可我连想都不敢想。”“每天累极了,心理压力也大,晚上睡着了,梦见的也是考试。”在普通中学,学生、老师更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这个为了考试,但具体操作起来,升学考试的指挥棒还是躲不开。

“我挺能理解老师的。”赵婷说,“补课,老师是为我们好,这时候不拼一下,会遗憾终生。”赵婷的父亲告诉我们,女儿上的是差学校,但这反倒使女儿懂事了,知道用功了。“其实我们当初想给她转个好中学,可她不让,说是在哪儿跌倒了就得在哪儿爬起来。当时,我和她妈感动得直想哭。”。现在,学习上我们不给她施加压力。生活上,她想吃什么就买什么。

昨天她吃鸡腿没吃够,今天我还准备再去给她买。”

每年的中考,忙的不只是一个学生,老师、家长甚至亲朋好友都得为此让路。把电视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