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实用刺法灸法学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法
灸法
内容
刺 灸 法
刺法:又称针法,用针具通 过一定的手法刺激腧穴,并 运用各种手法以调整阴阳, 防治疾病的方法。 灸法:又称艾灸,采用艾绒 等为主烧灼、熏烫体表的方 法,还包括一些非火源性的 外治疗法。
刺法
灸法
•刺
法
毫针刺法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陽之所盛处 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 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 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 者,亦从南方来。
毫针刺法 一、毫针的构造与规格 二、针刺练习 三、针刺前的准备(体位、消毒) 四、针刺方法 • 进针法 • 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 行针与得气 • 针刺补泻 • 留针与出针 五、针刺注意事项 六、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㈠毫针的构造
• 针尾:针柄的末端。是温针装置艾绒的 部位。 • 针柄:以铜丝或银丝将针的一端缠绕而 成。针柄是持针着力之处。 • 针根:针身与针柄的连接处。 • 针身:针尖与针柄之间。
2、夹持进针法
• 左手拇指与食指持消毒 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 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皮肤, 这时左、右手协同用力, 把毫针刺入腧穴。此法 适用于2寸以上长针的 进针
3、提捏进针法
• 左手拇指、食指把腧穴皮肤捏起,
右手持针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将毫
针刺入。这种方法适用于皮肉浅 薄部位的腧穴。
4、舒张进针法
• 左手拇指、食指把腧穴皮肤向两
碘酒消毒后,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
四、毫针刺法
(一)进针法 • 一般是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针柄如 执毛笔状,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 按压腧穴皮肤或夹持针身以辅助进针称 为“押手”。 • 针刺时可单手或双手进针,临床上多采 用双手配合,协同操作的双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
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切按 在腧穴旁边的皮肤,右手持 针紧贴左手指甲面刺入腧穴, 这种方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1、针刺体位
卧位:仰卧位:阴经、阳明经、任脉穴。
侧卧位:少阳经穴
俯卧位:太阳经、督脉穴。
坐位: 仰靠坐位:前头、颜面、颈前腧穴。 俯伏坐位:后头、项背腧穴。 侧伏坐位:侧头、面颊及耳部腧穴。
2、检查、选择针具
根据穴位的部位选择合适 的针具
反复消毒的针具应注意剔除
锈 蚀、松动的针具。
3、消毒
• 针尖:针前端锋锐部分,又叫针芒,是 刺入腧穴的前锋。
㈡毫针的规格
•长度:从0.5寸到6寸,每隔半寸为一种, 0.5等于15mm,1寸等于25mm,依此类 推。 •粗细:从35号到26号,均为整数号, 35号最细,26号最粗。
二、针刺练习
原则:勤练 方法:纸垫或棉团练习
三、针刺前准备
叁 贰 肆
伍
陆
409穴名830穴位 60单穴770个多穴
耳针疗法、头针疗法、足 部全息、第二掌 骨全息、 腕踝针...
《黄帝内经》十二经 脉 十五络脉 365穴
《十四经发挥》 十四经脉
经络学说
•经络的认识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感性思维——理性思维 •右脑思维——左脑思维 •植物属性——动物属性 •参考:1.囊胚经络理论(佚名) • 2.气功(马礼堂、祝华英) • 3.现代经络研究(论文)
不得气的原因
• 取穴不准 • 针刺不当:角度、方向、深度、行针手法 • 患者体质虚弱或病情危重
促使得气的措施
• 纠偏、候气 、催气、补气、行气、守气
基本行针手法
⑴ 提插法
• 行针时,将针从浅层插向 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
连续地上下提插;
• 提插的幅度在0.3~0.5寸
较合适,可单独使用,也
可配合捻转法一起使用。
实用刺法灸 法学
经络腧穴
• 起源 1.砭石——穴位——连接——经 络 2.刺灸——感传——描绘——经 络 3.取象——解剖——联想——经 络 4.导引——气功——内视——经 络
经络起源
针灸发源地——广西? (内 经) 壮医 • 龙路:血液的通道,中枢在 心脏,为内脏骨肉输送营养。 • 火路:传感之道,中枢在脑, 感受信息刺激,调节适应外 界变化。
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
从左手拇、食指中间刺入,这种 方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二)针刺的方向、角度百度文库 深度
1、针刺的方向 • 按经脉循行:迎随补泻。 • 按腧穴部位:保证安全。 • 按病情需要:气至病所。
2、针刺的角度
• 直刺:垂直进针,使针身与腧穴 皮肤成90°直角,直刺最常用, 有利与施行各种行针手法; • 斜刺:针身与皮肤成45°角斜向 刺入,斜刺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 腧穴内有重要脏器不宜直刺的腧 穴; • 横刺:针身与腧穴皮肤成15°角 沿着皮肤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 处的腧穴。
⑵ 捻转法
• 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食 指、中指夹住针柄作一前一后,左右交
替旋转捻动的动作。
• 用力均匀,旋转角度以180~360°为适, 不可单向连续捻转,以免肌肉纤维缠住 针身引起疼痛,甚至滞针。
辅助行针手法
3.刮法
壹
1.循法
叁 贰 肆
伍
陆
5.飞法
6.震颤法
2.弹法
4.摇法
(四)针刺补泻
(1)针具器械消毒 • 一次性针:经过乙酸消毒, 塑泡铝薄包装,只要未破 损、未过失效期就可直接 使用; • 普通针:需经清洁和消毒 才可使用。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三种: 高压蒸汽灭菌法 煮沸法 酒精浸泡法
(2)医生手指消毒:肥皂洗手后,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
(3)针刺部位消毒:腧穴皮肤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2%
3、针刺深度
(三)行针与得气
壹
行针:又名运针,将针刺入腧穴 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 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叁 贰
医生同时也可感到针 下有沉重紧涩的感觉。
针感:患者感到腧穴局部出现酸、 麻、胀、重等感觉,这种感觉有时 还可沿着一定方向传导
得气的意义
• 取得针刺疗效的保证 • 了解患者虚实的依据 • 施行补泻手法的前提
经络起源
•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奇 经八脉考》中曾这样记载:
“内景隧道,唯反观者能照察 之。”
经络起源
砭石 — 痛点 — 穴 天人合一 —取象 导引 气 气功—内视 刺灸 — 感传 — 经 经络—整理《内经》
LOREM IPSUM DOLOR
经络学说
《难经· 二十七 难》奇经八脉
壹
马王堆《阴阳十一脉灸经》 《足臂十一脉灸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