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医院改革30年---历史进程、主要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中国医院改革30年---历史进程、主要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中国医院改革30年---历史进程、主要成就与面临的挑战本文由:北京积水潭医院挂号看病服务网收集整理编辑: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医院改革之船也破冰启航,时值今日,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

回顾30年探索实践的历程,充分肯定和认真总结医院改革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明确医院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对于进一步深化医院改革,指导医院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医院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国医院改革30年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拨乱反正,提高服务效能(1979-1996)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国民的身心健康和医疗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后,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努力建立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医疗服务体系。

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以及“文革”十年动乱的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慢,普遍存在“独家办,大锅饭,一刀切,不核算”的弊端,医院越办越穷,医院环境和秩序脏、乱、差,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问题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1979年初,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同志提出,卫生部门也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同年3月,卫生部推广了黑龙江省延寿县医院药品管理改革、吉林省德惠县医院科室经济核算的经验。

1979年4月28日,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提出“国家对医院的经费补助准备实行‘全额管理、定额补助、节余留用’的制度。

病人欠费基金、大型设备购置、房屋大修专款不包括在定额补助之内,每年根据财力可能专项安排。

”由此医院开始了以经济管理为重点的整顿和改革。

这一阶段,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经济和卫生管理等理论界以及广大卫生工作者,围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福利性和生产性问题开展了一场大讨论,指出片面强调公立医院单纯福利性的弊端,分析公立医院越办越穷的原因。

理论界认为,医疗劳务具有生产性,应该重视医疗服务的经济性;医疗服务必须实现其价值补偿,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公立医院应该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以社会效益为主。

医疗卫生改革开放30年综述

医疗卫生改革开放30年综述

医疗卫生改革开放30年综述医疗卫生事业的定位与发展,说到底是政府责任的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切实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道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改革开放30年来,政府在着力推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迅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坚持以农村为重点,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截至20XX年底,中国居民的人均期望寿命达到了73岁,比30年前增长了7岁。

据丹东市疾控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本市人均期望寿命目前已达75.67岁,其中男性期望寿命为73.44岁,女性期望寿命为78.09岁。

20XX年,全国婴儿死亡率降到了15.3‰,丹东市婴儿死亡率为9.72‰,孕产妇死亡率为19.98/万。

改革开放30年来,本市保障人民持续健康医疗体系日益完善,更加有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就斐然。

新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农村参合人数超过120万在我国农村,直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现代意义上的农村卫生事业仍是一片空白,在当时2000多个县中,能找到一个西医的县是非常罕见的。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艰苦努力下,我国农村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

政府自1950年代开始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迄今医疗预防保健网已覆盖《20XX年全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广大农村,显示,每一千农业人口拥有乡镇卫生院床位0.81张、医护人员1.28人。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新世纪以来,中央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出台后,受到广大农民的广泛欢迎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被誉为功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已经达到316个,覆盖人口9700万。

改革开放30年县卫生事业发展综述

改革开放30年县卫生事业发展综述

改革开放30年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综述和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奏响了一曲“托起人民健康重任”的雄壮凯歌。

改革开放30年来,xx县卫生事业的巨变不禁让人感慨万千,从“赤脚医生”到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医疗人才,从“望闻问切”到高科技大型诊疗仪,从破旧、低矮的老建筑到宾馆式医院,从“病去如抽丝”的治标到“预防保健为主”的治本,30年来,xx县无论是医疗环境还是治疗手段都发生了飞跃性的变革。

30年前,当时全县的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及医疗设备仍十分简陋,除县医院有X光机算是大设备外,乡镇卫生院只有简单的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老“三件”,且药品结构单一。

到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传统合作医疗出现大面积滑坡,居民主要靠自费看病,经济负担沉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突出,这就是三十年前xx县医疗卫生事业的真实写照。

弹指一挥间,如今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快速发展与巨大成就,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建立,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初级卫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危害人民健康的xx病、xx病、xx病等一批烈性疫病被控制或消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健康状况得到持续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全县卫生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力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全县建立起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所为基础的全县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极大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目前,全县共有卫生事业单位17个(县医院、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结防所,xx等七个乡镇卫生院,初级卫生保健办、红十字会、医学会、合管办);共有个体诊所xx个,村卫生所xx个(均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乡村卫生所从业人员xx人,均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行政村卫生所覆盖率达到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个,社区卫生服务站xx个。

章丘市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章丘市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章丘市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章丘地处齐鲁腹地,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

1992年撤章丘县设县级章丘市。

现辖20个乡镇(街道),其中6个街道、11个镇、3个乡,908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00.4万。

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全国重点产煤县(市)、优质铝土出口基地和石灰石储区,素有“小泉城”之称。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总方针,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

三十多年来,章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全市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对外经贸日趋活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007年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第30位,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40位,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9位。

——经济总量跨越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章丘经济总量膨胀速度逐步加快。

1978年GDP仅为2.0亿元,1988年GDP超过十亿元,1999年GDP超过百亿元,2005年GDP超过二百亿元,2007年超过300亿元,达到321.8亿元,为1978年的164.5倍,年均增速保持在两位数,增长16.1%。

全市一年创造的生产总值从十亿元到一百亿元用了十一年,从一百亿元到两百亿元仅用了六年,而从二百亿元到三百亿元只用了两年,经济总量攀升的速度明显加快。

1978年全市人均GDP为222元,1999年人均GDP超过万元,2005年人均GDP超过2万元,2007年人均GDP 超过3万元,达到32132元,为1978年的145.0倍,年均增长15.6%。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三十年,章丘以市场为导向,以调节为手段,以效益为中心,注重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二、三产业发展协调性逐步增强。

三次产业之比由1978年的61.8∶25.7∶12.5调整到2007年的12.1∶53.7∶34.2,第一产业比重回落49.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8.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1.8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改革开放30年综述

医疗卫生改革开放30年综述

医疗卫生改革开放30年综述自19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的医疗卫生领域迎来了长达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

这一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也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从改革背景与目标、服务体系变革、医疗技术革新、卫生政策调整、人才培养与引进以及挑战与展望等六个方面,对医疗卫生改革开放30年进行综述。

一、改革背景与目标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服务水平不高、体制机制僵化等问题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医疗卫生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医疗卫生改革逐渐展开,通过市场化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措施,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服务体系变革服务体系变革是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等措施,我国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县级以上医院数量大幅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得到加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公立医院改革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和效率,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三、医疗技术革新医疗技术革新是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支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新型医疗设备、诊疗技术的不断涌现,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医疗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许多先进的医疗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如微创手术、介入治疗、精准医学等,极大地提高了诊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四、卫生政策调整卫生政策调整是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保障。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政府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政策体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改革开放30年之医疗改革

改革开放30年之医疗改革

改革开放30年之医疗改革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医疗政策先后经历了几次较大的调整,回顾30年来的医改政策,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路径和走向清晰可见。

总体而言,30年来的医疗体制改革通过竞争以及民间经济力量的广泛介入,使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

但同时,政府投入不足、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不足且配置不均衡、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以及政府对医疗服务的监管不力等因素也造成了医疗费用的超常快速增长超过了民众收入的增长,以及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下降。

目前新一轮医改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已初步确定,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与发展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

虽然对新医改政策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仍存在一些争论,但改革的方向毋庸置疑,即坚持公益性,走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改革发展道路。

关键字:改革开放医疗改革医疗现状医改历程一.我国医疗现状——过度医疗与保健不足到2020年中国内地将有85%的死亡归因于慢性病,其中约70%的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将发生在劳动力人口。

这是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教授对中国今后劳动力健康状况的总体预测。

他指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 6.48%, 近七成没有科学的健康观,超过八成缺乏传染病预防、安全与急救知识,约九成不具备基本医疗素养,逾95%不了解慢性病预防。

有足够的事实报告显示,如果人们对慢性病长期存在误解,就有可能会助长对它们的忽视。

从这个角度而言,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权威机构将那些最新和最准确的疾病知识和信息传授给公众。

而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远不够。

以高血压为例,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杨功焕教授去年就指出,目前,我国近两亿高血压患者中,三分之二的人不知道自己患高血压,不知道已身处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境地,不知道主动控制超重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等高血压危险因素,更不知道接受规范治疗。

之前的一项专业调查同样显示,年龄在35至74岁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的不知道自己患病。

十七届五中全会全文(详细)

十七届五中全会全文(详细)

十七大报告完美总结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的大会首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即指导思想,加入十六大确立的“三”,注意没有“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首次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举什么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要求”)解放思想是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2、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改革开放“三大目标”):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个最”)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三大主题”)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首次提出),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论断”,“一路一体”,该条写入了党章)。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建设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建设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建设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改革开放的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

申论复习必备资料《半月谈》

申论复习必备资料《半月谈》

申论复习必备资料《半月谈》《半月谈》是考公务员申论资料必备之一,那么各位考生要如何利用《半月谈》来复习公务员申论呢?下面本人为大家带来申论复习必备资料《半月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申论复习必备资料:《半月谈》《半月谈》,是中宣部根据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面向广大基层读者的重要党刊。

《半月谈》始终坚持高格调的大众化,高品位的通俗化,坚持以时事政策为主。

以基层读者为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办刊方针,既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了主旋律,又体现了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半月谈以积极热情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为己任,坚持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出台确定报道选题,及时准确地解读中央的方针政策。

"念真经"、"不走调",以先进文化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唱响、唱好主旋律。

半月谈是考公务员申论复习必备资料之一。

大部分考生在报名公务员考试之前对申论完全没有了解。

如何写申论才能拿到高分是考生复习申论普遍关心的问题。

学宝云课堂网校的老师介绍说其实申论考试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是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得以提高,最好的办法是多阅读,多读那些反映社会热点同时又包含公共管理思想和政治精神的文章,《半月谈》就是非常好的复习资料。

首先,《半月谈》具有权威性和针对性。

《半月谈》是中宣部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重要党刊,其内容广泛,包括时事政治、时事热点和新闻,还包括对政策的解读、时评等等。

可以说,《半月谈》反映的思想就是就是党的思想,它能够帮助考生及时掌握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了解国家大事,提高考生政治素养。

同时学宝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主编介绍说《半月谈》的内容也极为精炼,通常是有重点的报道和评论国内时政热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比如,“三农”问题是事关民生的热点问题,也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通过《半月谈》的相关报道,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弄清国家针对“三农”问题的立场、采取的政策、措施等。

改革开放三十年蚌埠三院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三十年蚌埠三院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三十年蚌埠三院发展历程改革开放30年来,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市三院逐步发展壮大,门急诊病人量始终居于全省同级医院的前列,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在全省市级医疗机构中首家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现已发展成为皖北地区影响力较强的综合性医院。

一、目前情况介绍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2004年增名“蚌埠市中心医院”。

医院始建于1954年4月,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现已发展成为专业科室齐全、人才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专业特色突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皖北地区规模较大的一所综合性医院。

医院设置有24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5个专业研究所、18个行政职能科室。

2003年以来连续四年获得医疗机构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任务考核优秀单位,2007年被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医院本着“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思路,高度重视重点学科建设。

神经外科多次被评为省重点学科,并在省卫生厅第二周期重点专科评审中通过专家组审核,被评为“学科建设成效突出”科室。

目前,医院神经外科、骨科、烧伤整形科、神经内科、急诊科ICU病房、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血液内科、中西医结合科等9个科室创建为省、市重点学科。

医院设备先进,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引进的价值4000万元人民币的医疗设备已投入使用,拥有1.5T磁共振成像仪、16排螺旋CT扫描仪、大型血管造影系统、直接式数字摄片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胃肠机、脑室镜系列、ASA手术导航系统、腹腔镜系列、手术显微镜等万元以上设备400余件(台),总价值超亿元。

近年来,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宗旨,以“诚信医院”建设取信于民,以“优质、高效、低耗、便捷”服务于民,大力实施科技兴院战略,先后有6项研究成果被评为“国内先进、省内领先”。

改革开放三十年——记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记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记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祖国大江南北都取得了可喜成效。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履,xx市第三人民医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不断茁壮成长,不断飞跃前进,不断创造辉煌,也迈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乘着改革的春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护理事业开创了新辉煌。

三十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我们体会到由封闭和墨守陈规的社会转变为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和全面进行改革、越来越活跃的社会。

现在我是一名护理的工作者,作为一个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的年轻一代,也为祖国这30年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对我院护理变化感受颇深。

我院原是精神疗养院,设备简陋,我们护士夜间查房时用的是手电筒,若遇到断电的时候便点燃蜡烛照明;医疗条件和生活环境甚差,管理困难,经常发生病人外逃,对狂躁发作的病人,采用铁链、加锁管理,管理制度单一化,病人病情控制慢,病房每天都听到病人在大喊大叫,呻吟,哭泣,吵闹,摇门等,那时也没什么特效药可以将病情尽快控制,现在想想确实是很无奈。

有一次我在门诊部遇到一个来咨询住院情况的病人家属,他一进门诊部就不停地摇头,因住院部环境差,病房简陋,设备条件差,对我们医护人员向他讲述住院要知时,他总是半信半疑,不信任我们的工作,让我感到很难过,为此曾想过要离开。

自建院以来,随着医院的逐步壮大,医院的护理经历了近代护理、现代护理。

特别是在医院扩建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护理事业也呈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

一、人性化服务,以病人为中心。

护理管理要体现人性化服务,提供心理护理服务、基础护理的等级护理措施到位。

护士对住院患者的用药、治疗,提供规范化服务、提供适宜的康复与健康指导。

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为核心”为宗旨,本着“病人健康快乐,让家属满意放心”的理念,立足精神专科特色,走“和病人在一起,让病人动起来”的半开放式管理模式,经常组织患者参加文体活动,外出游玩等,丰富患者住院生活,提高他们的社交和生活技能。

定西市卫生医疗行业三十年发展变化回眸

定西市卫生医疗行业三十年发展变化回眸

定西市卫生医疗事业三十年发展成果回眸定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苟启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卫生事业更是成果辉煌。

定西是一个全国闻名的贫困地区,但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卫生医疗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改革开放初期卫生医疗工作状况回顾改革开放之前,我市各级卫生医疗人员遵循毛主席“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精神,在预防、医疗各项卫生工作中,真正做到了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计较贫贱富贵,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预防控制了大量的传染病,使大量的垂危病人转危为安,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但由于卫生医疗工作的基本条件差、人员少、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不高,在危重病抢救、疑难病诊断上存在诸多限制。

当时市、县医疗单位、防疫站、妇幼保健站都是破旧不堪的砖混结构和土木结构的平房,诊疗设备中X线诊断只有普通的X线机,做一些常规透视和拍片;检验科有普通显微镜、手动的血球计数器、试管、量杯等,只开展三大常规、血沉等检验项目;临床科室只有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手术室只有简易手术床、普通手术刀包;供应室只有高压灭菌锅等。

疾病诊疗以临床诊断为主,辅助检查很少,外科能开展下腹部、上腹部手术和四肢骨折的内外固定术、截肢术。

乡镇卫生院设备更为简陋,有的卫生院简单到“一个老头,三根指头,一个枕头”的状况。

全市卫生资源匮乏,与社会公众的健康需求相差甚远。

二、卫生医疗行业三十年的发展成果1、基础设施大为改观。

30年来,定西市的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业务机构的正确领导与指导下,以构建和谐卫生、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抢抓发展机遇,励精图治写新篇,取得了长足发展,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大幅度改善,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卫生工作整体实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非典”以后,我市通过争取项目、利用国债资金、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国际援助以及自筹资金等多种渠道,加大了对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对业务用房进行了改建扩建,改变了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破旧、面貌落后,群众就医环境差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勇于改革开放,促进医院工作的全面发展(摘录)严祥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简要回顾近三十年的医疗卫生改革和兰大一院发展道路的足迹,使我深深感到,在面对挑战,克服困难,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在管理理念、发展思路和落实措施等方面需要不断地创新思维真抓实干,才能促进医院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医疗卫生改革三十年的回顾在座各位同志长期耕耘在教育战线,对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

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讨论非常多,说法不一,就不再引述了。

近三十年来,医疗卫生改革依附于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国策确定下来。

卫生部门的负责人开始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

政府逐步减少投入,医院逐步独立经营。

1980年开始,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1981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的意见》,将已实施近三十年的“全额管理、差额补助”的医院财务管理办法改为“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结余留用”的新办法,鼓励医院增收节支。

在同期其他商品逐步市场化的背景下,国家对医疗服务价格实行严格控制,造成医院亏损增大,1979年全国医院亏损5.8亿元。

1983年,医疗系统开始实施“两种收费标准”,即自费病人价格不变,公费和劳保病人的部分项目按成本收费。

未能实现医院从根本上扭亏。

1984年全国医院亏损达9.5亿元,形成卫生部门提供服务越多,亏损越严重的状况。

1985年,国家允许医疗机构对某些高新技术实行按成本定价,之后相应对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进行了调整。

各级医疗机构开始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医疗收支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1989年,国家对医院实行“定额投入,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财务管理办法,允许医院通过扩大服务范围获得更多的收入,收入在一定比例内可用作职工福利或奖金。

这些重大卫生政策的实施,在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各级医院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同期医疗卫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留下了隐患,如在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卫生事业公益性等。

第二阶段(1992-200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实行部分的市场化运作。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卫生事业为第三产业的重点之一,并指出大部分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第三产业单位要逐步向经营型转变,实行企业化管理。

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并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了卫生事业的重要性,明确了“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指导方针,认识到了卫生投入不足,但未对卫生经费不足及医疗机构补偿问题做出具体的规划。

医疗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是市场化。

这一时期各级医疗机构发展较快,基础建设、医疗设备、诊疗环境和医疗技术等方面有了彻底改善。

但医疗费用相对增长过快、卫生筹资和分配的公平性等问题日益凸现。

2000年开始,江苏宿迁进行了市场化的运作——卖医院。

有些地方以“市场化”为取向试图破解医改难题。

表面上盘活了资源,甩掉了包袱,实质淡化了公益性质。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围绕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提高各种医保的覆盖面,改革卫生筹资渠道,引导医疗资源向农村合理流动。

2002年底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要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

2003年“非典”疫情后,中国开始反思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国家加强了公共卫生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强化卫生执法监督。

2004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发展卫生事业的重点:一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二是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三是积极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药品生产流通体制和医院内部运行体制(医保、医药、医院)。

2005年5月年开始提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作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提出:“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

2007年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上,报告了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情况,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

2008年新一轮医改方案出台并已公开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着力抓好五方面重点工作,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二、客观评价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改革的成绩与存在问题如何评价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尽管众说纷纭,我个人的感觉是成绩显著、问题不少。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30年来,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服务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明显改善。

平均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已从1949年的35岁达到2005年的72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约5岁左右,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初时的200‰降至32.6‰。

按世界银行以实际购买力计算,2001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3950元人民币,用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公式计算,中国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65.13岁,女性为70.12岁,但我国男性实际已达到68.8岁,女性71.94岁。

中国用了世界卫生总费用的1%,基本解决了约占世界22%人口的基本医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如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卫生较薄弱,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导致人民群众不满意,医疗机构不满意,药品企业不满意,给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随着社会整体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运行,医院的组织结构、服务范围、服务方式、筹资模式、补偿方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医院从传统的事业管理转为普遍推行的院长负责制。

在医院面临如何生存、竞争和发展的大环境中理清思路,明确地将医疗机构推向了市场,医院必须遵守市场运行规则,参与市场竞争。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始建于1948年,前身为兰州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

1954年随兰州医学院独立建院,更名为兰州医学院附设医院。

1957年附设医院在兰州市东郊(现址)建成医院大楼,正式定名为兰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1959年附属医院一分为二,我院更名为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959年有职工325人,开放床位300张,门诊量28739人次。

改革开放初即1978年有职工748人,开放床位600张,年门诊量282876人次,年住院病人6653人次。

改革发展时期,各种规章制度重新建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气氛逐步形成,临床、医技、行政、后勤科室配置齐全,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医疗、教学、科学等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八十年代后期医院固定资产1600多万,其中房屋建筑价值814万元,医院收入1100万。

由于甘肃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上政府的投入不足,医院的发展步伐缓慢,环境较差,设备落后,我院9000多平方米的门诊大楼1982年立项,1985年动工,1993年建成使用,建设周期达八年。

1997年医院在开始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时,很多必备的设备缺乏。

经过兰医一院干部与职工的努力,2000年医院固定资产达1亿,房屋建筑价值1000多万元,医院收入1亿。

近几年来医院统一认识抢抓机遇,整体发展和综合实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2007年底医院固定资产已达4.8亿元,房屋建筑价值2.3亿元,医疗设备2.3亿元,医院收入3.6亿元。

医院现有39个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开放床位1100张。

医院先后获得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称号,2008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目前医院门诊量、住院人数、手术量为全省之首。

我院心脏外科可完成心脏搭桥、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三尖瓣闭锁腔肺静脉缝合手术、Ebstein畸形等复杂先心病的治疗,2008年手术量将达到600 例,现已挂牌为德国心脏中心(柏林)甘肃省合作医院。

80年代初心内科开展了全省第一例心脏起博器植入术,1989年开展了全省第一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994年开展了全省第一例射频消融术,目前可以完成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介入治疗,年手术超过2500例,现被卫生部评为全省唯一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基地和心脏电生理培训基地。

2001年我院成功培育了西北第一例试管婴儿,目前IVF每年有1000余例新鲜周期,成功孕育试管婴儿1554例,已出生1127例,第三代试管婴儿2例,即将出生,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十大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之一。

我院开展了甘肃省第一例肝脏移植,已完成24例,是我省唯一获得卫生部肝脏移植技术准入医院。

目前我院普外科、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通过卫生部评审,成为我国首批具有内镜诊疗技术培训资质的医院之一,带动甘肃省内镜诊疗技术步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其他重点科室及临床医技科室几年来不断开展新业务,引进新技术,稳步、有序地发展、壮大。

医院面对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大环境,不等不靠,坚信发展是硬道理。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探索,促进医院工作的全面发展。

1、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明确医院的发展思路与定位。

2、建立和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自觉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3、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者永恒的话题和追求。

4、注重市场机制作用,培养经营意识,降低运行成本。

5、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