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简答与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简答与论述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背景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理论成果的总称,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理论创新的要求。

第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提供了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第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提供了理论成果真理性的有力证明。

2、为什么说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创新?P23-24答: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会衰亡。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理论创新不是最终目的,必须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实践创新。

理论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完全是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理论创新的成果要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去贯彻落实,并在贯彻落实的实践中进一步使理论创新获得检验、丰富和发展。

3、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对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方两方面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它主要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它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斗争下取得了全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面对国土广阔、人口众多、文化传统悠久等特殊情况,中国共产党必须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在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逐渐确立起来的。

它包括以下基本原理: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核心和领导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2.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基础作用相结合。

通过国家计划引导市场,保证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3.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可以相互补充。

市场的作用可以激发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社会主义可以对市场进行有序调控,实现全面发展。

4. 人民利益至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以人民利益为中心。

人民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只有真正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够保持社会主义事业的长久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丰富的内涵。

1. 高度重视发展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是经济建设,只有通过良好的经济基础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其他目标。

2. 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体系完善,尊重法治原则,使全体公民都能够平等、自由、公正地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这些条件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独特的背景和机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党的长期实践和理论创新基础上形成的,以下是关于其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的详细探讨:1.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1949-197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根植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面临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紧迫任务。

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需要应对一系列挑战,包括国内农村土地问题、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威胁、国内生产力的低下水平等。

这一时期党领导下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土地改革、国有化、集体化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初步经验和实践基础。

2. 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1978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发展阶段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政府在20世纪末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开放了中国的经济体制,鼓励国内外投资,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实践基础。

3. 长期坚持党的领导(1949年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党的一系列政策决策、领导机构的建立和党员干部的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坚实政治保障。

党的领导也在中国的政治稳定、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4. 不断总结经验和创新理论(1949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开展理论创新。

这包括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三重人民民主制度等。

这些理论观点和政策指导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提供了坚实基础。

5. 国际环境和国际格局的演变(20世纪末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也受到国际环境和国际格局的影响。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发展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发展
中图分类号:D 1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1 5( 09 4 02— 4 09 8 3 2 0 )0— 06 0
党 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 改革开放 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 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1 1 义理论体系形成 、发展 的重要实践基础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 的强大动力 , “ 是决定 当代 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必 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 才 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l因此 ,几代 中国共产党 】 】
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虽然同属于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中不同历史范畴的两大理论体系,但二者不是孤立 的、毫不相干的,二者作为马克思
主 义 中 国化 的理 论成 果 , 是一 脉相 承 、 与 时俱 进 的 。
首先 ,毛泽东思想中的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积极成果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先
人在改革 开放伟大实践中的积极探索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 的形成、丰富和发展。


改革开放之前的积极探索与毛泽东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 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形成 了两大理论体系,
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的马克思主义 思想路线 。【 3 】 这是马克
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中国化的集 中体现,是毛泽 东思想的精髓和方法论 的根本点。毛泽东提出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科学命题,并在全党树立起 了用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 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 的基 本理念,这是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具体实践 的基 本原则和 根本方法。毛泽东不仅提 出马克思主义 中 国化的科 学命题和历史任务,而且还在实 践中身体 力行 ,创立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第一次历史性飞 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 从理论起点和认识源头上来说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创建,发端于 以毛泽东为核 心的党 的第一代 领导集体在 开革开放之前 的积极探 索和宝贵经验。这个时期的经验和教训,为开辟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 思想保证和制度基础 。毛泽 东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探索 中所形成 的正确理论 以及在长期革命 和建 设实践 中所形成 的科学方法论 ,构成 了毛泽东思想

(完整word版)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

(完整word版)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上发端的,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征程中逐步形成、完善和发展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探索和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他们的艰辛探索为后来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这种探索是从反思苏联苏联模式利弊开始的。

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体制,长处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也确实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弊端日益暴露,如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管理体制僵化、农民负担过重等。

毛泽东1955年就提出“以苏为戒”,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

1956年,他发表《论十大关系》,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社会建设的重大关系。

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由于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个复杂的新课题,我们党缺乏经验,加之国内外形势复杂,党内左倾思想滋长,使得一些正确方针没有得到贯彻。

但是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为我们党提供了宝贵财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二)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抉择。

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心得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心得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心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以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

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国际战略、领导理论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独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是全党的当务之急作为一名党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其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是建设学习型企业的必然要求。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只有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才能使自己逐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工作者,真正解决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们不能为学而学,也不能学而不用,要用学习到的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不断增长知识和工作能力,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用工作的成果检验学习效果,为实现企业稳中快进、领先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945年黄炎培与毛泽东的一次意味深长 年黄炎培与毛泽东的一次意味深长 的谈话。民主爱国人士黄炎培先生, 的谈话 。 民主爱国人士黄炎培先生 , 无限感 慨地对毛泽东说: 一国、一家、一团体, 慨地对毛泽东说 : “ 一国 、 一家 、 一团体 , 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 其兴也渤焉 , 其亡也忽焉 。 共产党能不能跳 出这个历史的周期? 出这个历史的周期 ? ” 黄炎培担心中国共产 党也会最终走上“人亡政息”的道路。 党也会最终走上 “ 人亡政息 ” 的道路 。 毛泽 东回答: 东回答 : “ 我们共产党能够跳出这种始兴终 亡的周期率,因为我们有人民群众的监 ”“共产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共产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督 。 ”“ 共产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 因为 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个方法,这就是民 ”“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 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 主 。 ”“ 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 , 政府才 只有人人负责, 不敢松懈 , 只有人人负责 , 才不会人亡政 息。”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理论命题 的提出 理论轮廓 的构成 理论体系 的形成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理论命题 的提出 理论轮廓 的构成 理论体系 的形成
理论命题的提出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 年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前后到1982年党的十 年党的十 中全会前后到 二大, 二大 , 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 理论命题提出的阶段。 理论命题提出的阶段。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
三反五反——整风反右 整风反右— 三反五反 整风反右 —庐山会议 庐山会议——七千人大 庐山会议 七千人大 八届十中全会——文 会 、 八届十中全会 文 化大革命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
《甲申三百年祭》 甲申三百年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 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进程, 这个形成过程是由一系列基本条件所构成的。
时代依据 历史依据 实践依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一)时代依据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 题(和平问题主要是东西方之间的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 说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主要是南北的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正面:经济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贯彻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政治上,提 出了一系列理论,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文化 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外交上,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面:两大错误思维:阶级斗争的思维、不按客观规律地“赶超”思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这个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原因有四: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国际关系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在新的 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 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 思主义的新境界。
和平与发展是当 今时代的主题。
➢ 这是革命党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夺取政权为目的, 并且是以暴力的阶级斗争、暴力行为,基本的性 质是阶级斗争。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理论创新是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一个转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立足阶段性特征,对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路径、条件等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回答 两个问题
中国特色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 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 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认识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认识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认识【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其根本原则,主要内容包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完整理论体系。

发展顺应时代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是党的基本理论工作之一。

不断完善理论体系,为国家现代化提供根本遵循。

发展将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行,呼唤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共识推动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理论支撑和根本遵循。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理论工作、国家制度、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前进、共同努力、共识、实践。

1. 引言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在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积累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经历了深刻的历史变革和思想启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凝聚了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奋斗,在不断探索中不断迭代,逐步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建党初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积累。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不断吸取西方社会主义和本土传统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属于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础。

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的理论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的过程。

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总结和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来的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来的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来的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其论述主要由以下几点构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基础上,通过理论上深入研究、总结和提炼,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紧密相关。


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广阔的国土和复杂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使得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需要特别重视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政策和措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现实问题
解决。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国家的繁荣富
强而产生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旨在通过改革开放、科技进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手段,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框架,更是通过具体政
策和措施改革中国社会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实现
社会主义事业的崛起和发展。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的智慧结晶,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其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中国自身的国情。

浅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浅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二、 从 理 论 清 醒 到 理 论 自 我矛 盾与人 民内部矛盾 这两类 性质不 同 源到这 一理论体 系产生 的历史源头 。 觉 的 转 变 过 程 的矛 盾 , 现 在 大 规 模 疾 风 暴 雨 式 的 阶级 斗
慧, 探讨它 的形成 发展 , 我们应 该追 根溯 1 8 4 8 年《 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 , 标志着马克 要用 民主方 法解 决大量存在 1 9 3 8 年1 O月在陕西延安 中共 六届六 争基 本结 束 , 思主 义更具体 的说是 科学社 会 主义的诞 中全 会上 , 毛泽东在 《 论新阶段》 的政治报 的非对抗性 质 的人 民内部矛 盾 。由于社 生 。科学社会 主义的创 立 , 使社会 主义实 告中第一次 明确提 出了“ 马克思主义 中国 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 各种 人民内部 矛盾 , 现 了 由空想 到科学 的飞跃 。在科 学社会 化” 百 花齐放 、 百家争 的科学命题 和任 务。在 中国的社会革 所 以毛 泽东进 而提 出“ 主 义理论 的指导下 , 1 9 1 7 年俄 国十月社会 命时期 , 的方 针来促 进艺术 发展 和科学 繁荣 , 共 产党带领人 民走 出了一条 中国 鸣 ” 主义革命 的胜 利 , 在全世界建立 了人类 历 特色 的革命道路 即以农 村包围城市 , 长期 共存 、 武装 还 主张共产 党 同各 民主党 派“

关键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 形
成发展 ; 历 史过程
得 了新 民主 主义革命 的胜利 。 1 9 4 9 年新

在 借鉴苏联 经验 的 同时 , 又 从 理 论 盲 从 到 理 论 清 中国成立后 ,
醒 的 转 变 过 程
2 0 1 2 年1 1 月 8日, 备受瞩 目的党 的十

概述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概述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概述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1949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此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等思想先进,成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年-1978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泽东提出了“批林批孔、批儒打满清”的思想,鼓励人民大众积极参与建设新中国。

同时,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主旨的实践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重要思想构成部分。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现在)
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形成。

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改革开放、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思想,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公有制、私有制并存”等思想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开始形成,包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精神等。

总的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过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和创新发展的核心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商贸工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祁敏(晋煤集团党校,山西晋城048006)摘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不断丰富其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特色,才能推动其不断发展。

其中理论特点是该理论前进的引导思想,具有显著的科学、创新及继承性等特点;而实践特色则是该理论发展的基础,具有显著的探索、务实与人民等特点。

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特色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内容不断丰富并发展;而实践则为理论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Q在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实践的进取性与理论的发展性之间是紧密相连,而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关键词:理论;形成;发展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随着世界經济的发展,新的世界格局逐步形成,对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

这就要求必须要对发展理念进行创新,并以此指导经济发展a创新、绿色、开放、协调及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间,关系非常紧密同时侧重点又不同,其中共享理念集中体现了其价值目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起始点,并再次回归到这I位置。

深人理解该理念的理论起源、内涵、价值及核心等问题,对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民族复兴等,历史意义非常深远。

论体系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下去《3坚持对理论体系创新主体的研究创新是着代社会的关键词。

创新精神即不固步自 封,代表破茧而出之意。

一个政党要永葆青春,即要与 时倶进,不断自我审视、自我否定,才能不断创新,成为 引导人民思想的灵魂。

特别是我国社会正处于关键的 转型期,转向哪|条路发展、怎样发展,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这其中作为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引导 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发展的理论体系,更需要不 断创新,勇于实践、勇于从失败的经验中总结教训。

一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坚定地坚守这条理论,才能给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足够的发展 空间,才能铸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改革开放。

同时,对 人民群众创新能力的肯定,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明权归于农民”,这样的认可鼓励了人民群众的创新热情,并唤醒了更多人民群众的创新意识,正是因为 这一举措,才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人到一个新纪元时代。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背景与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其形成与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和人民探索实践、总结经验教训的结果。

它旨在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导。

1.2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述的重要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写下了一系列重要文章。

其中,《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述的重要文章》总结和阐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文化、国家治理等方面问题,并坚定维护和发展我国历史性成就和根本制度的合法性。

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实践中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扎根土壤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独立发展。

我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党和人民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是对我国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准确把握,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动力。

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个历史性变革”、“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等重要理论概念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中。

这些思想为当代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显著优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根据自身实际形成、完善的一整套制度体系。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等重要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伴随着对世界经济形势的认识不断加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又是怎样的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上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集中体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1.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初现雏形——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初现雏形。

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样也有不少成功经验和成果,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经济的萎缩等。

因而,在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工业化和现代化作为时代的主题,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深化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经之路,这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步形成——三个代表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进行,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些观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科学发展观2002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发展来解决人民的群众性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发展得到更广泛、更长远、更深入的考虑。

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特点1. 科学方法论的应用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以科学方法论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都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研究,逐渐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阶段,2001年江泽民同志发表七一讲话至2002年11月 党的十六大召开前,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论证和 体系形成的阶段。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 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 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 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 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中国先进 文化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 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发展先 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先进 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 利益的根本力量。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 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 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 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 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 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 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 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 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 利益。
和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理论风格、基本原则和 价值取向,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而展开 的。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 线、基本纲领,科学地总结历史的基本经验。它继承并发展 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科学理论体系。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对一系列相关基 本问题做出了全面系统的回答。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1、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这个理论体系的基本线索就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把握和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体系,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载体,是在与时俱进的实践中破解难题、创立发展的。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得更加壮阔、更加优美,就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实践基础上,始终不渝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进程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的每一步进程,都透射出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充分体现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2、阅读毛泽东的文章《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载《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21-656页),摘抄其关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主要观点1、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中国革命的敌人,不但有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一定时期还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资产阶级反动派,这就使中国革命具有长期性和残酷性的特点。

2、革命的主要形式必须是武装斗争,革命力量只能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中国革命有可能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系列重要理论创新不断涌现。

这一理论体系从深入研究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方面,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世界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大会,不仅标志着新中国复兴的开端,也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的实践,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走向了一个崭新时代。

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开始成型:发展、改革、稳定、开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被确立。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上世纪80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的阶段,理论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点,即中国在很长的时期内,要经历两个阶段,即建设一个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家。

这个理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和特殊性,也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作出了理论指导。

三、三步走的战略思想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规划: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在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基本实现。

这一战略系统科学,符合我国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改革是开放的前提,也是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1.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一以贯之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之中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精神。

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路线基础。

江泽民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增添了“与时俱进”的新内容,使党的思想路线富有更加强烈的时代气息,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要求和新发展。

胡锦涛同志继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强调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2.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紧紧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不断探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

对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直接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创新程度和丰富程度。

3.核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要解决的“为了谁、依靠谁、满足谁”的问题。

首先,以人为本在“为了谁”的问题上,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强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谋求发展、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评价工作成败的标准,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其次,以人为本在“依靠谁”的问题上,强调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紧依靠广大人民推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上发端的,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征程中逐步形成、完善和发展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探索和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他们的艰辛探索为后来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这种探索是从反思苏联苏联模式利弊开始的。

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体制,长处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也确实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弊端日益暴露,如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管理体制僵化、农民负担过重等。

毛泽东1955年就提出“以苏为戒”,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

1956年,他发表《论十大关系》,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社会建设的重大关系。

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由于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个复杂的新课题,我们党缺乏经验,加之国内外形势复杂,党内左倾思想滋长,使得一些正确方针没有得到贯彻。

但是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为我们党提供了宝贵财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二)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抉择。

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

十三大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十四大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五大将这一理论正式定名为邓小平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形成。

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世纪之交,世界局势发生深刻变化。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国内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日趋多样化。

我们党长期执政,历史任务、纲领目标、活动方式、工作制度、领导体制等较过去有所不同,党在思想、组织、作风方面存在各种问题,给党的执政带来严峻挑战。

这要求进一步提高领导能力、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

针对时代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理念,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样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在国内,社会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社会建设深层次问题凸显,严重影响社会和谐。

面对国际风险和挑战和国内社会问题,我们党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把握和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深刻把握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同时,大力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增强党的先进性。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与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主题的不断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一主题不断深化的过程。

(一)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主题的揭示和回答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主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围绕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

他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贫穷、发展太慢、平均主义、两极分化等都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照搬外国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强调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当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公有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第一次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主题的丰富和深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世纪之交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党正确把握自身历史方位,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

这一思想指导我们党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等方面,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党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主题的认识。

(三)科学发展观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主题的丰富和深化
十六大后,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在继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同时,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主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内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道路,丰富深化了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主题的认识。

三、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的科学体系,正因我们党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伟大飞跃,使马克思主义与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没有穷尽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探索和实践。

这一理论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阶段性成果都是以往实践经验的总结,又随着实践推进不断丰富深化。

随着时代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将继续发展。

实践在发展,改革在深化,开放在扩大,要不断发展这一理论体系,使其永葆强大生命力。

当前,我们面对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要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必须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