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在小肠出血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手术治疗42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1 . 2 . I 确 定病 变部位
所有患 者行直肠 指诊 均未发 现病变 ,请
1 . 3 疗效判定标准 优 :术 后患 者血压 、脉 搏 、呼吸等情况 均恢复正 常 ,出血 停 止 ,实 验室检 测示血 红蛋 白、红细胞压 积 、红细胞 数 、肝功
《 中 外医 学 研 究》 第1 1 卷第1 1 期( 总 第1 9 9  ̄ J ) 2 0 1 3 年4 月 经验体会 J i n g y a n t i h u i
手术治疗4 2 例小肠 出血患者 的临床 疗效
张敬①
【 摘 要 】 目的 :探讨 小肠 出血 的诊断及 手术 治疗 的临床 疗效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笔者所 在 医院 2 0 0 9 年6 月一 2 0 1 2 年 6月收治 的 4 2 例小 肠
查 能提高 小肠 出血的诊 断率 ,但受 病情 和技术条件 的 限制 ,临
床实 际应用并不 广泛 ,患者往往 需要经剖腹探查 术才能确诊 1 。
笔 者所 在 医院 自 2 0 0 9年 6月 一 2 0 1 2年 6月 收治 了 4 2 例 术前 或
术 中确诊 为小肠 出血 的患者 ,经手 术治疗 后取得满 意疗效 ,现
协作 医院行小肠气钡双 重造影 ,有 1 5 例发 现明确病变 ;行择 性
①开阳县城关镇卫生 院 贵州 开阳 5 5 0 3 0 0
( 8 . 7 0 %) ;伴 消化道症 状者 3 1 例 ;发 热 1 5例 。因此 发生妊娠期 急性 阑尾 炎患 者应及 时采取治 疗措施 ,避免病 情继续 发展 ,造 成 严重后 果 。妊 娠小于 三个月 者 ,应迅 速进行 阑尾切 除术 ;妊 娠 中期症 状严重 者 ,应 首选手术 治疗 ;妊娠 晚期 患者易 发生早 产 及胎儿 死亡 ,术 中应 减少对 子宫 的刺 激 。预产期和 临产期 的 急 性 阑尾 炎 ,诊 断和治 疗均较 复杂 ,应 与产科 医生会诊 制定治 疗方 案。
浅谈胃肠外科手术中腹腔镜的应用及价值
浅谈胃肠外科手术中腹腔镜的应用及价值作者:宋志刚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本研究将对胃肠外科手术中腹腔镜的应用情况以及临床价值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明确腹腔镜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所收治的92例行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来对腹腔镜肠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观察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伤口延期愈合的情况,其余的患者均痊愈出院。
两组患者在体力恢复时间、术后平均进食时间、平均离床活动时间、平均失血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
结论在对胃肠科患者行手术治疗时,腹腔镜具有术后痊愈快、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创伤面积小等优势,在对胃肠外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对腹腔镜下的手术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关键词】胃肠外科手术;腹腔镜;临床应用;使用价值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15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93-02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胃肠科领域中,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1]。
大量的统计报道资料显示[2],大部分开腹手术已经采用腹腔镜技术来对其进行替代处理,其中采用腹腔镜来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好。
本研究将对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所收治的92例行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所收治的92例行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中有13例女性,33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29-72岁,平均年龄为(48.36±13.21岁。
该组患者中,有19例患者行肾上腺或胆道切除术,10例患者行阑尾切除术,8例患者行胃球部或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4例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3例患者行大部分胃切除术,1例患者行小肠修补术,1例患者行左半肠切除术。
中国儿童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中国儿童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4)儿童下消化道出血为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和结直肠出血,临床上常以便血为主要表现。
成人LGIB 发生率低于上消化道出血,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
LGIB可由多种病因所致,严重出血者可危及生命,但国内外目前尚无针对儿童的共识或指南供临床借鉴。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消化疾病诊治协同创新联盟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牵头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儿童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4)”(以下简称本指南)。
本指南对小肠和结直肠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进行总结和推荐,旨在规范儿童LGIB的诊治流程。
一、儿童LGIB的定义儿童LGIB是指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病变所引发的出血,部位包括近段空肠及以下的小肠、盲肠、阑尾、结肠与直肠,不包括痔疮、肛裂等出血。
LGIB最常见症状为便血,粪便颜色因出血量、出血部位与出血速度而异。
显性出血常表现为柏油样便、果酱样便、暗红色便或鲜红色血便,小肠近端出血量大时偶有呕血;而隐匿性出血的粪便颜色可基本正常。
二、LGIB的病因【推荐意见1】LGIB病变最常见于结直肠,病因随年龄及出血部位不同而不同,要具体分析并排除消化道假性出血(证据等级Ⅱa;推荐强度B)。
LGIB的原发病灶约90%以上位于结直肠,其余发生于小肠。
儿童结直肠出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结直肠息肉、慢性结肠炎、肠套叠、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肠道过敏性疾病、IgA血管炎(过敏性紫癜),少见病因包括肠重复畸形、肠白塞病、移植物抗宿主病、血管畸形、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等。
小肠出血常见病因为梅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MD)、克罗恩病、IgA 血管炎、小肠血管畸形、小肠溃疡及小肠炎等。
不同年龄儿童LGIB病因有所不同,新生儿出血病因:食物过敏、维生素K1缺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凝血功能障碍、未定型结肠炎、先天性巨结肠、肠扭转、肠重复畸形等。
小肠出血60例外科诊治体会
3 ・ 0
中华普通外 科学文献 ( 电子版 ) 02 2月第 6卷第 1 C i Ac e ug(l tn dtn , era 0 2 V l o 21年 期 h r GnSr Eer iE io) Fbur 2 1, o 6N . n h coc i y 1
・
论 著
白水 平 4 9~8 / , 均 6 / ( 1 2 。 8g L 平 5g L 表 , )
二 、 断 方法 诊
行 腹 腔 干 、 系膜 上 、 动 脉 造 影 检 查 ( S 肠 下 D A)
3 0例 , 出 1 检 3例 , 出率 4 . 图 3 ; 检 3 %( 3 ) 行 c .
rt w s 62 ;cpueed soyw s ef m di 0p t ns n eedtc d(0 . h s 3 a a . e 4 % asl n ocp a r r e 1 a et ad5w r eet 5 %) T el t 0 p o n i e a
c s sw r ig o e y s r e , w ih w r i c l t k e n t ig o i , i cu i g5 c s sp r a e e e d a n s d b u g r y h c e ed f u t oma ea d f i d a n ss i i e n ldn ae e— fr d l p r s o i p r a h a d 1 a in swe e p r r d e t r s o e e a n t n d rn p r t n, o me a a o c pc a p o c n p t t r e f me n e o c p x mi ai u ig o e ai 2 e o o o
腹腔镜探查在腹部外伤诊治中的应用
腹腔镜探查在腹部外伤诊治中的应用王怀明;折占飞;吴波;张永乐【期刊名称】《腹腔镜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21)006【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诊治腹部外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腹部外伤患者行腹腔镜探查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经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无漏诊、误诊.26例(81.25%)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处理,包括6例脾破裂修补术,3例脾切除术,4例肝破裂修补术,2例结肠破裂修补术,1例结肠造瘘术,4例小肠破裂修补术,2例胃破裂修补术,1例胰体损伤行损伤限制性病损清除引流术,2例肠系膜破裂缝合术,1例腹壁损伤腹膜缝合术.6例(18.75%)伤情较重的患者在腹腔镜指导下中转开腹,1例术后出血二次手术.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住院3~12 d,平均(7.2±2.88)d.结论:腹腔镜探查诊治腹部外伤具有创伤小、准确性高、并发症少、康复快、死亡率低的优点,较传统剖腹探查术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应用.【总页数】3页(P468-470)【作者】王怀明;折占飞;吴波;张永乐【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东胜部,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东胜部,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东胜部,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东胜部,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相关文献】1.腹腔镜探查术诊治急腹症及腹部外伤的应用 [J], 王景学2.腹腔镜探查术与剖腹探查术在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治中的对比探讨 [J], 普小开3.腹腔镜探查与剖腹探查在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治中的效果对比研究 [J], 郑石龙;洪晓明;叶晓明;周小帅4.腹腔镜探查术在腹部创伤诊治中的应用体会 [J], 王小波;杨明发5.腹腔镜探查术与剖腹探查术在腹部外伤合并胃肠道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J], 杨秀春;王盼;何长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创伤诊治中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创伤诊治中的临床观察方强;邱光明;马治学;邓皓月【摘要】回顾分析绥阳县人民医院5年收治177例腹部损伤中58例采用腹腔镜技术诊治的临床资料.58例腹腔镜下完成诊断,其中进行治疗40例(68.9%),腹腔镜后改剖腹治疗7例(12.6%).均未发生腹腔内感染、漏诊及远期并发症.【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4(016)005【总页数】1页(P446)【关键词】腹部创伤;腹腔镜【作者】方强;邱光明;马治学;邓皓月【作者单位】563300贵州,绥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563300贵州,绥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563300贵州,绥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康复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绥阳县人民医院2008年5月~2013年6月收治腹部创伤177例,对其中随机58例采用腹腔镜技术诊治,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15例;年龄12~59岁,平均38.2岁。
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8例,坠落伤13例,刀刺伤7例。
腹部钝性伤51例,开放伤7例。
器官损伤:肝破裂6例,脾破裂9例,肠系膜损伤6例,腹膜后血肿7例,胃穿孔1例,膈肌破裂1例,结肠损伤4例,小肠损伤10例,膀胱破裂1例。
腹壁严重挫伤2例,腹部开放伤7例中5例未见腹腔内脏器伤。
就诊时间30min~26h。
2 方法全麻气腹建立后,腹腔镜下探查出血部位并处理,及时探查肝、脾、膈肌、胃、十二指肠、小网膜囊、小肠、结肠、膀胱后及后腹膜。
探查发现腹腔处理困难者及时改为在腹腔镜指导下,选择最佳暴露切口,完成开腹手术治疗;本组58例镜下治疗无并发症,中转开腹切口感染3例(占5.8%)(表1)。
表1 58例腹腔镜急诊手术资料?3 结果本组58例腹腔镜下确诊58例(100%),镜下完成手术治疗40例(68.9%)。
最新2020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下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
2.3内镜下治疗2.3.1热凝固治疗对于血管畸形病变出血,氩离子凝固术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在内镜止血治疗后,小肠出血会有一定的再发率,尤其是血管扩张性病变的发生率更高。
一项meta 分析报道,小肠血管扩张性病变在内镜下止血后,平均随访22 个月的再出血率为45% [55]。
小肠血管扩张性病变再出血的风险因素包括病变数量、年龄>65 岁、病变位于空肠、合并心血管疾病、合并慢性肾脏病、应用抗凝药和输血等[56-57]。
结直肠血管畸形常见于老年人和右半结肠[58]。
如有急性或慢性出血的证据应给予内镜下止血治疗[59]。
非接触热凝固治疗使用简便、安全且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并减少输血的频次[60-61]。
对于肠壁较薄的右半结肠,建议选用30 ~45W 的较低功率,氩气流速控制在1L/min,以减少穿孔的风险。
探头距离黏膜面的距离应保持在1-3mm 且发射1-2s 脉冲[62]。
对于面积较大(>10mm)以及位于右半结肠的血管扩张,可在行凝固治疗之前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黏膜下注射,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3]。
对于一些息肉切除术后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血的患者,由于出血部位有溃疡形成,有时金属夹夹闭止血无效或者一些病例很难释放金属夹,可以考虑使用非接触式的热凝固治疗止血。
2.3.2金属夹止血小肠溃疡表面裸露血管所致的活动性出血及Dieulafoy 溃疡应用内镜下钛夹止血的效果较好。
结肠憩室出血在我国并不多见,但在西方国家结肠憩室发病率高。
憩室出血为动脉性出血,通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出血部位通常位于憩室颈部或穹窿部[64]。
内镜下金属夹止血是憩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与热凝固治疗相比,金属夹止血能够避免透壁性损伤和穿孔的风险。
另外,金属夹设计的改进,如闭合力量的增加,可旋转以及在释放前能够开闭的能力都使其可更简易地用于止血[65]。
使用金属夹治疗憩室出血时可以直接夹闭出血部位,也可以“拉链”的方式封闭憩室开口来达到止血的目的。
小肠多发憩室并出血1例诊治分析
小肠多发憩室并出血1例诊治分析小肠多发憩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其症状体征无明显特异性,只是在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穿孔等时才会引起患者重视,常规检查又难以发现,因而易被误诊为其他外科急腹症,延误诊断和治疗[1]。
近期我们收治1例小肠多发憩室并发出血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患者,男性,59岁,因“便血4小时”入院,患者诉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非喷射状,为暗红色血液,量约300~500ml,伴头晕、乏力、出冷汗,入院体查:P 96次/分, BP130/80mmHg;贫血貌,结膜苍白,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8次/分。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41g/l。
大便常规:颜色红色,隐血阳性。
入院后予以输血、止血、抑酸、补液等支持治疗,查急诊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溃疡(A1期);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胸腹部CT(平扫+增强)未见异常;住院期间患者输注9u红细胞、600ml血浆,仍反复便血,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51g/L,胃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腹部血管DSA示: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均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
考虑患者反复便血,出血量较大,保守治疗无效,遂行剖腹探查术,探查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表面可见溃疡瘢痕,自屈氏韧带约3cm处空肠至远端空肠约85cm处系膜缘可见多发憩室,肠腔内可见大量积存血液,余小肠、结肠未见明显异常。
提起胃壁,纵行切开胃壁,至幽门口,胃腔内未见明显血液,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一大小约0.5*0.3cm溃疡,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
自屈氏韧带挤压空肠,将小肠内积存血液排至结肠,空肠憩室两侧上肠钳约5分钟,观察可见小肠逐渐扩张,内可见血液,结合探查情况,考虑小肠憩室病并出血可能性大。
术中胃镜自胃切口、空肠断端探查见十二指肠水平部可见散在小憩室,未见出血点,遂行远端胃大部切除+十二指肠残端造瘘+小肠部分切除+胃空肠Roux-Y吻合。
小儿小肠出血诊治措施论文
小儿小肠出血的诊治措施探讨摘要:目的:用新技术诊治小儿小肠出血的措施探讨。
方法:通过44例小肠出血患病儿童,通过ct扫描检查,联欢腹腔镜检查定位诊断。
确认病因后采用腹腔镜手术,对诊治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和研究。
结果:小儿小肠出血经ct扫描,查出38例病因,腹腔镜检查定位诊断44例病因。
经腹腔镜手术治疗44例痊愈。
结论:腹腔镜检查定位诊断技术,在诊治小儿小肠出血方面,要优于ct的扫描诊断。
而采用腹腔镜手术技术,对小儿小肠出血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其它手术方式。
是对小儿小肠出血患者的诊断的准确性高,手术效果显著的首选技术。
关键词:小儿小肠出血诊治;腹腔镜技术;治愈率【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09-01小儿小肠出血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小肠处于肠道的最深处,而且有迂回曲折,层层叠叠,活动的幅度有大,给检查带来了难度,更给治疗和手术带来了困难[1,2]血的诊治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探索一种好的诊治方法可以给患者减少痛苦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减少治疗时间。
1小儿小肠出血发病的原因小儿小肠出血原因有很多种,病因是根据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12个月到六岁之间,多少为小肠息肉,或者出现小肠套叠,还有小肠的血管发生病变,以及患有过敏性紫癜等疾病,小肠的炎症和肿瘤也可以引发小儿的小肠出血现象产生。
三个月到12个月的婴儿出现小儿小肠出血现象,多数为小肠的套叠和梅克尔憩室症,以及肠血管畸形造成的,有的婴儿是对牛奶过敏而引起的小肠出血。
刚刚出生到三个月大的新生儿,小肠出血多数为,肠扭转和肠血管畸形以及小肠炎和肠坏死。
也有因牛奶过敏引起的。
2小儿小肠出血发病症状小儿小肠出血的发病最常见症状是便血。
便血的颜色和便血量是依照病因和病情以及病灶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直接便出新鲜的鲜血、有的是果酱样带血大便、有的是暗红色带血大便或着是黑色的大便。
其次是腹痛。
一般由于肠套叠和肠扭结而引起的肠出血的患儿会伴有剧烈的腹痛现象。
全腹腔镜下小肠部分切除术手术步骤
全腹腔镜下小肠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在治疗小肠疾病和肿瘤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全腹腔镜下小肠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步骤。
一、术前准备1. 严格执行手术间无菌操作规程,保证手术环境清洁整洁。
2.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病史、化验检查等,确保患者适合手术。
3. 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4. 麻醉科医生进行术前麻醉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二、手术定位1. 将患者安置在手术台上,调整体位使腹部暴露充分。
2. 术前行彩超或CT检查,确定肿瘤或病变的具体位置,制定手术切除范围。
三、切口建立1. 选择好腹腔镜手术入路,并在手术中心确认。
2. 作好全麻、插入导管准备工作。
四、腹腔镜探查1. 通过腹腔镜插入腹腔,进行全面腹腔内探查,评估病变及其周围结构的情况。
2. 寻找病变的具体位置,准备行手术。
五、切除小肠段1. 用手术器械轻柔地将肠系膜暴露,寻找到病变所在的小肠段。
2. 用止血夹或超声刀逐渐切断血管,将病变小肠段分离出来。
3. 确保环境清洁,使用缝合器或电刀进行对切缝合处理。
六、术中处理1. 检查术中出血情况,如有需要进行局部止血处理。
2. 对输尿管、肠壁等重要结构进行保护,避免损伤。
七、引流置入1. 在手术区域放置引流管,预防术后感染和积液。
2. 检查引流位置是否合适,固定引流管,确保引流通畅。
八、术中观察1. 结合术中所见,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
2. 对手术区域进行冲洗,清除残留的异物和血液。
九、手术结束1. 术中清点手术器械和敷料,确保手术区域清洁整齐。
2. 给予患者必要的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
十、术后护理1.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恢复情况。
2. 给予患者术后适当的止痛及支持治疗。
十一、术后随访1. 对术后病理标本进行检查,确诊病变性质。
2. 术后随访患者,观察其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对全腹腔镜下小肠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流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腹腔镜在腹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在腹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腹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外科应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137例外科疾病的临床资料。
其中,胆囊疾病107例,阑尾炎23例,急性胰腺炎1例,食管裂孔疝1例,结肠癌2例,直肠癌1例,巨结肠1例,肠连粘1例。
结果137例中,122例按计划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其中2例中转手术;3例探查明确病因后择期手术;1例探明病因即刻手术治疗;1例探查明确病因后自转外院治疗。
结论腹腔镜技术在腹部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很多疾病的探查诊断中也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技术;腹部疾病;诊断;治疗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结石、结直肠癌等疾病的手术治疗中显示其独特的优点;在腹部有些疾病的探查诊断时也有着明显的优势[1]。
现对我科近年来采用腹腔镜诊治的137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间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诊治的137例临床病例。
年龄最大79岁,最小16岁,平均48岁。
其中,胆囊结石胆囊息肉107例,急慢性阑尾炎23例,结肠癌2例,直肠癌1例,巨结肠1例,肠粘连1例,急性胰腺炎1例,食管裂孔疝1例。
12诊治方法①麻醉方式,部分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另一部分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②治疗组:术前诊断明确132例,其中,胆囊结石89例,胆囊息肉18例,急慢性阑尾炎23例,直肠癌1例,急性胰腺炎1例。
107例胆囊病例中,105成功地在腹腔镜下施行了胆囊切除术,部分采用4戳孔,部分采用戳3孔;2例因炎症粘连Calot三角解剖不清及Mirizzi综合征及时中转手术成功。
23例急慢性阑尾炎均成功施行了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均采用3戳孔。
直肠癌病例在腹腔镜下辅助小切口施行根术成功。
急性胰腺炎病例,在腹腔镜下切开胰腺包膜加引流术获得满意效果。
③探查诊断组:5例,其中,2例确诊为结肠癌,1例确诊为巨结肠,1例确诊为肠粘连,1例确诊为食管裂孔疝。
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器联合腹腔镜在腹外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器联合腹腔镜在腹外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王岩;王桂琦;马文泽;崔华民;杨光耀;马朋羽【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器联合腹腔镜在诊治腹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腹外伤患者50例,应用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器联合腹腔镜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 50例患者均通过腹腔镜明确诊断,4例探查结果阴性,45例应用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器联合腹腔镜予以治疗,平均手术时间55min,平均住院时间8.4d,切口感染率4%.结论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联合腹腔镜对腹部外伤是安全且有效的诊治手段.【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4)011【总页数】3页(P1446-1448)【关键词】腹部损伤;内固定器;腹腔镜检查【作者】王岩;王桂琦;马文泽;崔华民;杨光耀;马朋羽【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外二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外二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省栾城县医院麻醉科,河北,栾城,051430;河北省鹿泉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北,鹿泉,050200;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麻醉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麻醉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6.65外科医师对于腹部外伤诊断通常采取细致全面的查体,询问病史,结合腹腔穿刺及B超、CT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检查,但是仍有20%患者需剖腹探查术才能明确诊断[1-2]。
尤其是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有明显腹部症状,辅助检查无阳性表现,外科医师很难决定是否进行剖腹探查手术,随着腔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腹腔镜探查术在腹外伤治疗中充分显示其诊断及治疗的优势,Tagaya等[3]报道急诊腹腔镜探查可以使20%腹外伤患者避免开腹手术。
本研究将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器应用于腹腔镜探查术中,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小肠出血的病因和诊断
小肠出血的病因和诊断
陆云飞
【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卷),期】2007(15)26
【摘要】小肠出血的病因较复杂,临床上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诊断比较困难.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有纤维内镜、气钡双重对比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核素显像和螺旋CT等.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的应用,为小肠出血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尽管如此多的先进检查方法,一些病例仍不能明确病因,需要作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本文对小肠出血的病因分类及各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述,为小肠出血的病因分析及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2763-2767)
【关键词】小肠出血;病因;诊断方法
【作者】陆云飞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腺体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7
【相关文献】
1.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 [J], 张晨莉;钟捷;张吉;蒋慧;吴云林;江石湖
2.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病因比较 [J], 钟捷;张晨莉;马天乐;金承
荣;吴云林;江石湖
3.34例不明原因疑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与小肠钡灌检查对比研究 [J], 钟捷;张晨莉;马天乐;金承荣;唐永华;吴云林;江石湖
4.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病因比较 [J], 孙建庆;朱宝山;戴春红;胡宇
5.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病因比较 [J], 孙建庆;朱宝山;戴春红;胡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学科对小肠出血认识
1、存在有消化道畸形、胃肠道梗阻、消化道 穿孔、狭窄或瘘管者。
2、体内植入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者。 3、 有严重吞咽因难者。 4、 对高分子材料过敏者。 5、严重动力障碍者(胃轻瘫、未经治疗的贲
门失驰缓)
6、儿童、孕妇、高龄患者以及精神病患者。
扩大检查范围:视野广、图像清晰、可控 性好
小肠的静脉分布与动脉相似,最后集合成 肠系膜上静脉,而与脾静脉汇合成为门静 脉干。
小肠由一层细胞组成,其管壁由黏膜,黏 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其结构特点是 管壁有环形皱襞,黏膜有许多绒毛,绒毛 根部的上皮下陷至固有层,形成管状的肠 腺,其开口位于绒毛根部之间。绒毛和肠 腺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关系密切。
回肠约占空、回肠的下3/5,主要位于脐区 和右髂区,和空肠都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借肠系膜悬附于腹后壁,总称系膜小肠。 其特点是色淡红,管壁薄管径小,粘膜面 环形皱襞稀疏而低,除有孤立淋巴滤泡外, 还可见集合淋巴滤泡,系膜内血管弓较多, 脂肪较丰富。
小肠的动脉血液供应来自肠系膜上动脉, 分出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中结肠动脉、右 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和12-16支空肠、回 肠动脉。各支相互吻合形成动脉弓,最后 分出直支到达肠壁。
镜下治疗效果显著:创伤小、手术较安全、 可反复进行检查和治疗
证实胶囊内镜怀疑的小肠病兆。 小肠出血原因之诊断及止血。 小肠梗阻原因探查。 小肠肿瘤和息肉切除或切片。 小肠狭窄扩张术。 传统大肠镜无法完成的困难大肠检查。 小肠异物移除 。
同一般内镜检查 严重消化道狭窄 严重肠粘连 腹膜炎、肠梗阻
恶性肿瘤: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恶 性胃肠间质瘤、恶性神经鞘膜瘤、恶性组 织细胞病、空肠癌和回肠癌等。
西方国家占70%-90%,我国为3%-33%
腹腔镜在腹部创伤中的诊治体会
(09 , 压 伤 2例 ( . ) 1. %) 挤 37 。受 伤 至 人 缝合 止 血 ;小 肠 破 裂 可 行 镜 下 缝 合 修 补 临 床经 验 ,腹 腔 镜诊 治 腹 部 创 伤 有 以 下 %
院 时 间 1 ~ 3小 时 , 均 45小 时 。 床 术 ; 破 裂 停 止 出血 或 出 血缓 慢 者 , 行 特 点 :① 腹 腔镜 在 直 视下 可 全 面 、多 角 . 2 5 平 . 临 脾 可 局 明 表现 : 志清楚 5 神 4例 (81 ) 昏迷 1 9. , % 例 腹 腔镜 脾 切 除 。 对 于 腹 腔 内脏 器 损 伤 严 度 、 部 放 大 观 察 腹 腔 情 况 , 确诊 断 腹
腹 部 创 伤 是 临 床 常 见 的 急 症 ,其 发 等对 症 处 理 后 , 流 动 力 学稳 定 ( 脉 收 镜 脾 切 除术 5例 .腹 腔 镜肠 破 裂 修 补 术 血 动 病 率 在 平 时 约 占 各 种 损 伤 的 0 % ~ 缩 压 >1 0 . 4 0 mmHg 血 红 蛋 白> 0 / 。 同 l , 9 g L) 0例 ; 腔 镜 大 网膜 、 系 膜 止 血 7例 。 腹 肠 1 % ,腹 部创 伤 可 分 为 开 放 性 和 闭 合 性 时 作 好 禁 食 、 皮 、 血 等 术 前 准 备 . . 8 备 配 术 中转 开 腹 1 2例 ( 1 %) 2. 8 :结 肠 造 瘘 术 1 两 大 类 …。本 院 在 2 0 0 8年 8月 至 2 1 前 常规 胃肠 减 压 、 01 留置 导 尿 , 于 气 管 插 例 , 切 除 吻 合 3例 , 均 肠 十二 指 肠 修 补及 空
【 要 】 目的 摘
探讨腹腔镜在腹部创伤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结果
腹腔镜在急诊腹部外伤诊治中的应用
2.1 腹腔镜应用 于 急 诊 腹 部 损 伤 患 者 诊 治 的 优 势 急诊腹部外伤由于致伤原因和腹内脏器多而复杂, 临床医师在诊治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难点:(1)受伤 后无明显的症状,同时 CT、B 超、X 线等检查后仍难 对受伤脏器、部位及严重程度做出明确判断;(2)在 是否需要开腹探查的问题上选择较困难,不及时探 查有可能漏诊或丧失手术最佳时机,导致严重后果 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盲目探查又会增加患者的创伤 及各种负担。(3)因诊断不明确,往往较难选择正确 的腹部切口。据统计尽管使用 B 超、CT 检查等技术, 诊断的准确率逐渐提高, 但仍有 20%病例需在手术 中确诊[1]。然而外科医师在无明确诊断结果的情况 下,如盲目进行剖腹探查手术,常导致不必要的阴性 探查术。据统计我国有 10%~30%腹部外伤患者接受 了不必要的剖腹探查[2]。而把腹腔镜用于腹部损伤患 者的诊治中可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急诊腹部损伤 患者合理应用腹腔镜的优点:(1) 腹腔镜具有创伤 小、角度广的特点,能探查到大部分脏器,明确受伤 部位和程度,降低阴性剖腹探查手(下转第 633 页)
镜探查和治疗。结果:38 例均经腹腔镜确诊,腹腔镜下行肝破裂修补术 3 例;行小肠修补术 9 例;乙状结肠破裂 1 例,
于左下腹麦氏点处破裂口造瘘;单纯大网膜、肠系膜破裂 7 例予以缝合、电凝和钛夹止血;腹腔镜下行胃破裂修补术
5 例;腹壁刀刺伤探查阴性 2 例,因各种原因中转开腹 11 例,患者平均住院 6.5 天。结论: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
交通医学 2012 年第 26 卷第 6 期 Med J of Communications,2012,Vol.26.No.6
·633·
2.2 胆瘘治疗 胆瘘一旦发生均需紧急处理, 若治 疗措施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发生胆瘘后首先应沿 窦道置入导尿管通畅引流, 如能顺利插入并充分引 流,均能达到满意疗效, 避免再次开腹手术。本组经 导尿管引流 3 例、上级医院急诊内镜置鼻胆管引流 2 例保守治疗均成功。本组 1 例在经积极保守治疗 后,腹痛无缓解、腹膜炎程度及范围加重,及时行剖腹 手术引流控制腹腔感染, 重新置入 T 管后取得满意 的疗效。 2.3 胆瘘预防 首先充分了解胆瘘发生原因, 对胆 瘘有深刻的认识, 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胆瘘发生。术 后严格控制胆总管探查指征, 减少不必要的 T 管引 流。积极治疗并发症,促进窦道形成。拔管前常规经 T 管作胆道造影,显示胆道无梗阻情况,同时符合拔 管指征再拔管。拔管前先开放 T 管半小时,胆汁流出 使胆道减压,减小胆总管内张力内容物的体积。在拔 管遇阻时可用左手按压窦道周围腹壁, 轻轻转动 T 管。对老年及特殊情况患者应延长拔管时间,必要时
腹部手术配合术中内镜检查诊治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17例效果观察
效果 时 , 剖腹探查术术 中配合 内镜检 查是安全有效 和必须的
诊治 手段。
( 收稿 日期 :0 70 —0 20 —6 1 ) 恶 心 、 吐 的防治 效 果 观察 呕
察 ;n i 确未发现出血原因 , 且积血逐渐 减少 , 则再 向结 肠方 向
可完全直视肠黏膜病变 。与经 口及经 肛门检查 不同 , 本组术 中采用 中段小肠肠管切开置入肠镜 的检查方法 , 免了通常 避 经 胃或经大肠而致 的小肠检 查死角 , 能使整个 小肠黏膜都 能 检查 到。术者用 手辅助 , 密切配合 内镜检 查 , 内镜操 作难 故 度不大 , 操作 时间短 , 本组 内镜 检查时 间2 i左右 , 0m n 且无并
肠段系膜缘对侧作一小 切 口 , 电子 结肠镜 自切 口处进镜 , 用 先向上端推进 将肠管套 叠在 内镜上 , 边观察 , 边进镜 。采 用 肠管分段封闭法 , 术者 轻柔夹 闭将要 观察 的肠 管 2 0—2 m 5e 的两端 , 使空气局限于检查 的肠 管 , 检查完 毕后将两端放松 , 交替前进 , 清除积血 , 必要时生理盐水 冲洗 , 直至 十二指肠降 部。如发 现病 灶 即用缝 线 作标 记 ; 未发 现则边 退镜 边 观 如
发症发生 , 术后疗效 满意 。因 此笔者认 为 , 对不 明原 因下 消 化道 出血患者非手术方法检查失败 , 且综 合治疗 达不 到止血
依照上法直达回盲瓣 。待小肠全 部检 查完毕后 , 在标记的 出 血灶处打开肠 管 , 直视下找到活动性 出血 部位 , 行手术 治疗。 本组行肠管部分切除术 6例 , 肠管部分 切除加 血管缝扎术 6 例, 单纯肠息 肉切除术 2例。
腹腔镜在胃肠急腹症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腔镜下行 胃十二指肠 溃疡 穿孔修补 术的适应 症与开
腹手术相 同 , 经腹腔镜下手术与开腹手 术相 比较 , 在术 中出 血量 , 术后体温 、 术后恢复时 间等 方面腹腔镜组 明显优 于开 腹手术 。 目前 内科 药物 治疗溃 疡效 果显 著 , 性溃 疡穿孔 急
12 治疗 方法 .
手术均在全 麻下进行 , 术前或术 中行 胃肠
部穿孔 1 例 , 5 十二指肠球部穿孔 1 例 , 6 穿孔 时间 2 6 , ~1h穿 孔直径 05~12m, . .e 术前有溃疡病 史 2 例 。小肠破裂 8 , 4 例 破裂时间 2 h 破 口直径 05 .e 粘连性肠梗 阻 5例 , ~8 , . ~2 Om; 肠 套叠 、 胃石空肠梗 阻各 1 。 例
给探查操作带来 一定 的困难 。胃溃疡 穿孔应 行组 织 活检 ,
以排除癌变 可 能。腹腔 镜应 用 于 胃肠 急腹 症 既 能 明确诊
2 拔除。 胃管于术后 4h左右 拔除 , d 8 肠蠕 动恢复 后开 始
进流质饮食 。
2 结 果
本组 4 例 中 4 6 4例应 用腹腔镜完成手术 , 胃十二指肠穿
孔 3 例、 1 粘连性肠梗阻 5例均用腹腔镜 完成 手术 , 破裂 8 肠 例, 其中 1 例在辅助 小切 口下完 成手术 , 套叠 、 肠 胃石 空肠 梗阻各 1 , 例 中转开腹 。住 院时问 3~8 , 均 5 。术 后未 d平 d 发生再穿孔及瘘 , 出现肠梗 阻, 未 腹腔 感染等 严重 并发 症 , 均痊愈出院。 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 患者 出院后 继续 随
1 临 床 资 料
缝线切割 , 修补牢靠 , 也适合穿孔直径 较大 的修 补。我们采
本组共 4 例 , 3 例 , 1 , 6 男 6 女 0例 年龄 1 ~ 6 用肝 圆韧带修补 胃十二指肠 溃疡穿孔 , 均取得成 功 , 未发生 再穿孔和瘘及肠梗阻等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在小肠出血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作者:臧潞,胡伟国,马君俊,钟捷,冯波,王明亮,陆爱国,李健文,毛志海,董峰,郑民华【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在小肠出血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6月行腹腔镜诊治的55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腹腔镜探查不仅明确了所有患者小肠出血的原因,而且同时实施了相应的腹腔镜手术,其中包括7例完全腹腔镜下小肠肿瘤局部切除术;10例腹腔镜下小肠憩室切除术;37例腹腔镜辅助下小肠肠段切除术;1例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平均手术时间(70.0±28.6)min,术中平均失血(13.5±10.2)ml,平均切口长度(3.4±1.3)cm,平均术后排气时间为(2.2±0.8)d,术后平均住院(7.8±2.9)d。
2例(3.6%)术后分别出现吻合口糜烂出血和束带粘连性小肠梗阻。
术后随访29(5~50)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腹腔镜技术在小肠出血诊治中具有良好效果,腹腔镜小肠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术;小肠出血;诊断【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y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s with small intestinal bleeding.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small intestina1 bleeding underwent laparoscopic diagnosisand treatment from Sep 2003 to Jun.2007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with the operative time,blood loss,length of incision,the time for passage of flatus,post 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and operative complications.Results:All 55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nd treated by laparoscopic procedure successfully including 7 laparoscopic intestinal local resections,10 laparoscopic intestinal diverticular resections,37 laparoscopic partial intestinal resections and 1 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The mean operative time was (70.0±28.6)min,blood loss was (13.5±10.2)m1,length of incision was (3.4±1.3)cm,time for passage of flatus was (2.2±0.8)d and the post 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was (7.8±2.9)d.2 patients (3.6%)with 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with anastomosis bleeding and adhesion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After 29(550)months following up,no recurrent cases were found.Conclusions:Laparoscopy is a very useful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mall intestinal bleeding.It is simple,safe,effective and worthy of be clinically applied.【Key words】Laparoscopy;Small intestinal bleeding;Diagnosis小肠出血通常是指Treitz韧带至回盲瓣之间肠道的出血,约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2%~15%[1],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发病率低、症状隐匿及小肠本身解剖特点的限制,临床上易漏诊和误诊。
常规的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疾病的盲区,随着双气囊小肠镜的问世和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患者得到了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近年来,我院应用双气囊小肠镜和腹腔镜对55例小肠出血患者进行了诊断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3年9月至2007年6月共诊治55例可疑为小肠来源的消化道出血,其中男38例,女17例,平均(45.8±16.1)(13~76)岁,术前平均血红蛋白78(45~110)g/L。
1.2 手术方法所有探查和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右侧,助手位于患者左侧。
先在脐孔穿刺建立气腹(15mm Hg)后,置入10mm Trocar并置入30°腹腔镜,然后于脐孔与剑突中点和右中腹各置入5mm Trocar及无损伤肠钳。
依次探查肝脏、胆囊、胃、十二指肠、脾脏、大小网膜、结直肠、盆腔等,然后以曲氏韧带为标志自上而下探查整个空肠和回肠至盲肠,或者以盲肠为标志自末端回肠起向上探查至曲氏韧带的空肠。
若在探查过程中发现小肠周围的粘连,则在腹腔镜直视下予以锐性分离。
根据探查小肠出血病变的部位、大小、性质选择以下手术方式:(1)对于小于1cm的良性肿瘤或小肠憩,室行完全腹腔镜下小肠肿瘤局部切除或憩室切除;(2)对可疑恶性肿瘤、间质肿瘤、大于1cm的良性肿瘤,则在腹腔镜充分游离小肠后,根据病灶大小于上腹正中线作相应小切口,将病变小肠段提出腹壁外,作部分小肠肠段切除和吻合;(3)对于位于末端回肠的恶性肿瘤,选择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切除。
手术结束前再次建立气腹,于腹腔镜下再次检查确认肠段血运或/和吻合情况。
2 结果55例患者中31例接受腹部CT检查,其中20例(64.5%)发现腹部占位性病灶;35例接受小肠造影,其中28例(80.0%)发现小肠肿瘤或憩室;5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接受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其中3例(60%)发现在腹部相应区域存在出血性病变;1例行胶囊内镜有阳性发现;54例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50例(92.6%)明确了小肠出血的病因和定位诊断;腹腔镜探查不仅证实了双气囊小肠镜诊断的50例小肠出血的病因和病变位置,而且发现了4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阴性的小肠出血病变(1例小肠腺癌、3例间质肿瘤)。
55例小肠出血的患者同时接受了腹腔镜手术:其中7例直径小于1cm的良性肿瘤(2例小肠管状腺瘤、1例静脉性血管瘤、1例脂肪瘤和3例炎性息肉)接受了完全腹腔镜下小肠肿瘤局部切除术;10例小肠憩室实施了完全腹腔镜下小肠憩室切除术;20例小肠间质肿瘤、7例小肠血管瘤、3例小肠腺癌、1例平滑肌瘤、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Kaposi血管内皮瘤、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错构瘤、1例淋巴管囊肿(乳糜囊肿)和1例黄色瘤实施了腹腔镜辅助下小肠肠段和相应肠系膜切除术;1例末端回肠腺癌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切除术。
所有小肠出血患者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
平均手术时间(70.0±28.6)(20~160)min,术中平均失血(13.5±10.2)(10~50)ml,手术切口平均长(3.4±1.3)cm(1~6)cm,术后平均排气时间(2.2±0.8)(1~5)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8±2.9)(4~21)d。
术后随访5~50个月,2例(3.6%)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小肠间质肿瘤作部分小肠肠段切除术,术后21d出现消化道出血,再次小肠镜检查诊断为吻合口糜烂出血,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1例小肠平滑肌瘤,术后9个月出现机械性小肠梗阻,再次手术证实为束带粘连行束带松解术后痊愈。
3 讨论小肠出血性疾病是以慢性、间歇性便血为主要表现,包括血管畸形、良、恶性肿瘤、炎症性疾病及其他少见疾病等,发生率占同期消化系统疾病的0.3%~5.0%,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小肠出血的病因,国外多为血管畸形(占70%~80%)、小肠肿瘤(占5%~10%)[2];国内则以小肠肿瘤为主,占22.2%~60.9%;其他病因尚有Meckel 憩室、溃疡等[3]。
本组小肠出血中小肠肿瘤占67%,与文献报道一致。
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三类:影像学方法、内镜学方法和外科学方法,文献报道小肠造影、胶囊内镜、推进式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分别为10%~21%[4]、42%~55%[57]、32%~69%[810]。
双气囊小肠镜能够在直视下检查小肠肠腔,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率可提高至75%~80%[1113]。
我们对54例传统检查方法怀疑为小肠来源的消化道出血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有50例(92.6%)明确了小肠出血的病因并定位诊断。
然而,双气囊小肠镜无法检测小肠浆膜面生长肿瘤,而且即使经口和经肛二次小肠镜检查仍有少部分患者未能完成全部小肠检查,本组研究有4例小肠肿瘤被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遗漏。
腹腔镜能够从小肠腔外的视角对曲式韧带至盲肠间所有小肠进行充分探查,从而弥补了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盲区和不足。
在本研究中腹腔镜探查不仅证实双气囊小肠镜发现的50例小肠病变和胶囊内镜发现的1例病变,而且还诊断了4例被双气囊小肠镜漏诊小肠肿瘤,更重要的是腹腔镜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还可以实施相应手术治疗,这是所有内镜学和影像学诊断方法不可能具备的优势。
在手术方式上,我们根据小肠出血病变的性质、大小、部位选择不同的腹腔镜手术方案。
对于直径小于1cm的良性肿瘤和小肠憩室采用腹腔镜下小肠肿瘤局部切除和憩室切除,标本直接从10mm的穿刺孔中取出,整个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对于小肠间质肿瘤、恶性肿瘤或直径较大良性肿瘤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小肠肠段切除术,即先用腹腔镜对病变肠段进行精确定位和粘连分离,再根据肿瘤大小作相应的腹部小切口,将病变肠段拖出至腹腔外实施肠段切除与肠管的吻合,这种手术方法既遵循传统手术原则和步骤,又减小传统开腹手术的切口和创伤,同时还大大节约了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