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交林培育方法

混交林培育方法

混交林培育方法

混交林营造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树种间的关系,使主要树种在伴生树种的辅佐下取得最好的生长效果。

造林前首先根据造林地的条件和造林目的选择适宜的主要树种,再确定相应的伴生树种、混交方式和混交比例。

造林时,通过控制造林时间、造林密度、株行距、苗木年龄和造林方法等措施调节树种间关系。为了协调两个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时还可以引进第3个树种栽培于二者之间,这个树种称为缓冲树种。

黄土高原的混交林的营造在无林地区是按照设计进行全面人工造林。在有一定数量天然林木的造林地上,在整地中应尽可能多地保留天然林木,与人工种植的树木形成混交林。

在林分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树种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它们对于环境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这时需要通过各种措施对林分实施调控。当伴生树种的生长速度超过主要树种,并因树高、冠幅过大造成光照不足并影响主要树种生长时,可以对伴生树种实施修剪、平茬、环剥、断根等措施以抑制主要树种的生长。

1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水产养殖—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投饲施肥、日常管理、鱼种产量、规格及越冬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大多数淡水养殖鱼类鱼苗鱼种的常规培育。 2引用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3术语 3.1试水 药物清池后,采用活鱼检验池水中药物毒性是否消失的方法。 3.2鱼苗 鱼受精卵孵化脱膜至入池培育达全长2.6cm阶段的鱼体。 3.3xx鱼种 鱼苗入池塘后,经20~25d培育,全长达2.7~4.0cm的鱼体。 3.4一龄鱼种 夏花鱼种培育至当年12月底所出池的鱼体。 4环境条件 4.1环境位置 光照充足,交通便利。 4.2水源与水质 4.2.1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

4.2.2水质除符合GB11607规定外,池水透明度要适应各类鱼苗鱼种的要求。 a.鱼苗xxxx水透明度为25~30cm。 b.鱼种xxxx水透明度: 鲢、鳙、鲮、白鲫为主的培育池池水透明度为25~30cm;青鱼、草鱼、鳊、鲂、鲤、鲫为主的培育池池水透明度为35~40cm。 4.3xx条件 鱼苗池面积为0.07~0.27ha,水深1.2~1.5m;鱼种池面积为 0.13~0.53ha,水深1.5~2.0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cm。 5放养前的准备 5.1xx清整 排干池水、曝晒池底、清除杂物与淤泥、修整池埂。 5.2药物清池 鱼苗、鱼种放养前,应用药物清除野杂鱼、病原及害虫。 药物种类、用量及方法见表1: 药物种类用量,kg/ha操作方法毒性消失时间水深0.2m水深1.0m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石灰-2250用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7~10 茶粕—600~750碾碎后加水浸泡一夜,然后兑水池泼洒5~10 漂白粉60~1202.5-225用水溶化后,随即全池泼洒3~5 鱼藤酮—22.5兑水全池泼洒7~10

小球藻培养基.docx

(一)淡水培养基 1.BG— 11 培养基 BG — 11 培养基 试剂名称g / L NaNO3 K2HPO4 MgSO4 ? 7H2O CaCl2 ? 2H2O Citric acid (柠檬酸) Ammonium ferric citrategreen/ (柠檬酸铁铵) /柠檬酸铁 EDTANa2 Na2CO3 A5 另取 (NO3) ,溶解在200ml纯水中,每次同A5 一起,加入1L的培养基中。灭菌后PH调至 A5 试剂名称g / L ZnSO4 ? 7H2O CuSO4 ? 5H2O MoO3( Na2MoO4 或 H3BO3 MnCl2 ? 4H2O Na2MoO ? 2H2O )(或) 2. Zarrouk培养基 Zarrouk培养基 试剂名称g / L NaCl CaCl2 NaNO3 FeSO4 ? 7H2O EDTA(Na)/ EDTA(Na)? 2H2O/ K2SO4 MgSO4 ? 7H2O NaHCO3 K2HPO4 / K2HPO4 ? 3H2O A5(微量元素) / 1ml

B6(微量元素)1ml B6 试剂名称g / L ˉ4 NH4VO3x 10 ˉ4 K2Cr2 ( SO4)4 ? 24H2O x 10 ˉ4 Ni2SO4 ? 7H2O x 10 ˉ4 Na2WO4 ? 2H2O x 10 ˉ4 Co(NO3)2 ? 6H2O x 10 ˉ4 Ti2 ( SO4)3x 10 注意: NH4VO3很难溶解,注意充分搅拌,B6 液使用前要充分的摇动。A5和 B6要单独配制,要低温或冷冻保存。新培养基的PH值为— 3.紫球藻培养基 紫球藻培养基 试剂名称g / L NaCl MgSO4 ? 7H2O MnCl2 ? 6H2O KNO3 CaCl2 ? 2H2O K2HPO4 / K2HPO4 ? 3H2O / NaHCO3 A5 Fe-EDTA (二)海水培养基 4.f / 2培养基 f / 2培养基(母液)(+ Si) 试剂名称g / L NaNO3 NaH2PO4 ? H2O / NaH2PO4 ? 2H2O/ EDTA(Na)? 2H2O FeCl3? 6H2O CuSO4 ? 5H2O ZnSO4 ? 7H2O CoCl2 ? 6H2O MnCl ? 4H2O Na2MoO4 ? 2H2O 维生素B1 维生素B12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及注意事项(1)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谢 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 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吸管、培养皿、电烘箱、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 四、实验内容 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 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 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 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oC以下放物、取物。 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取物。 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小球藻的培养

一、小球藻 小球藻是单细胞植物,种类较多,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少数生活在海洋里。按植物学分类,小球藻属于小球藻纲绿藻目原球藻科生物,其体型小,直径一般为3~5μm,在显微镜下,需要放大400~600倍才能看到,我们肉眼看到的只不过是含有小球藻的绿色的水。小球藻所含的营养成分很高,其蛋白质含量达到50%~60%(相当于花生米的2倍、鸡蛋的5倍),含脂肪10%~30%,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小球藻的生物活性物质糖蛋白和多糖体的含量也相当高,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癌、降血压、抑制血糖上升、排除体内毒素和迅速恢复机体损伤等功能。因此,小球藻的培养前景广阔。 作为培养原料的小球藻,可以到较清洁的池塘、水坑中采集绿色的水,在显微镜下鉴定,然后再用。也可以向培养它的人索取。 1 容器的准备 小规模的培养可用瓶、缸等,大规模的培养可用水泥池。首先,要对所使用的容器进行消毒,一般用100mg/L的漂白粉水溶液浸泡,再用水冲刷数次。 (100mg/L的漂白粉水溶液的配制:①天平称量5g2%漂白粉澄清液; ②定量转移至容量瓶中; ③加水至1L; ④混匀。 2%漂白粉上清液的配制法:取漂白粉2克,加少量水搅匀,再加水至100毫升,充分调匀后,待澄清后取上清液使用。) 2 培养液的准备 (1)BG11液体培养基配方: Stock1 定容100mL 柠檬酸柠檬酸铁胺 EDTANa2 Stock2 定容1000mL NaNO3 30g K2HPO4 MgSO4·7H2O Stock3 定容100mL CaCl2·2H2O Stock4 定容100mL Na2CO3 2g

Stock5 定容1000mL H3BO3 MnCl2·4H2O ZnSO4·7H2O Na2MnO4·2H2O CuSO4·5H2O Co(NO3)2·6H2O Stock1 取用2mL Stock2 取用20mL Stock3 取用2mL Stock4 取用1mL Stock5 取用 1mL 总定容 1000mL (2)购买 2000元/套,九种原液各200ml(稀释1000倍),10瓶。培养基各取1ml。 联系电话: 3 藻种 购买:淘宝轮虫小球藻套装。40元/一套 4 接种 选取生活力强、生长旺盛的藻种,在天气晴朗的上午接种。一般情况下,作为第1级培养,可按藻液与培养液1∶2的比例进行接种。接种的量大,可使藻种迅速成为培养液中的 优势种,利用生物间的拮抗作用,减少了污染机会,缩短了小球藻的培养时间。待扩大培养时,可按藻液与培养液1∶4的比例进行接种。 5 管理 搅拌由于小球藻不能游动,只能浮在水中生活,所以必须对培养液进行搅拌,让藻体 不断变换位置,使光照、养料和水温均衡,这样有利于藻体的迅速生长和繁殖。常用的搅拌 工具有玻璃棒、竹棒,每天搅拌3次,每次1分钟。 光照小球藻的培养要有充分的光照,阴雨天光线不足时,可在培养室内用人工光源进 行补充,通常用冷白荧光灯,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但在光线强烈的夏天,要用遮阳 网等进行适当避光。 温度及pH 温度保持在25~30℃,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6℃。pH保持在6~8。

大苗培育

?整地如果移植苗木较小,根系较浅,可进行全面整地。将地表均匀地抛撒一层有机肥(农家肥),用量以每亩1500~3000千克为宜,也可结合施农家肥施入适量的迟效肥如磷肥。然后对土地进行深翻,深翻的深度以30cm为准,深翻后再打碎土块、平整土地,划线定点种植苗木。采用沟状整地或穴状整地。挖沟、挖坑以线或点为中心进行挖掘。挖沟一般为南北向,沟深50~60cm,沟宽70~80cm。挖坑深一般60cm,宽度80~100cm。 大苗的概念 ?大苗是指经移栽、修剪和多年培育,符合城市绿化要求的苗木。 ?大苗是指在苗圃中培育几年到十几年,规格较大的苗木。一般情况下在苗圃中培育5~8年,有时需要十几年。 ?培育大苗是园林苗圃区别林业苗圃的重要特点 城市在绿化工程中应用大苗的好处 ?在园林绿化中使用大规格的苗木,主要是为了尽快成景,达到设计的绿树成荫,花枝交错的绿化效果,尽快发挥树木对环境的美化、净化的作用。 ?在苗圃中培育出的大苗,具有发达紧凑的根系、完美的树形,健壮的生长势,较大的树体,能更好地适应园林树木栽植地如公园、人行道等人多的环境,栽植后顺利地存活和生长。?能与建筑成比例,相协调

大苗的培育途径 ?苗圃中经播种、扦插、嫁接等方法育出的小苗必须经过多次移植,扩大生长空间,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有时还要嫁接,经过几年或十几年,才能培育出适合于园林绿化种植的大苗。在大苗培育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苗木的移植,同时结合移植进行施肥、灌排水、整形修剪、嫁接等工作。 一苗木移植 ?1苗木移植的概念;将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掘起,扩大株行距,种植在预先设计准备好的苗圃地内,使小苗继续更好地生长发育,这种育苗的操作方法叫移植。幼苗移植后叫做移植苗。这一环节是培育大苗的重要措施。移植与移栽是同义词。

培养基制备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培养基制备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1.培养基配方的选定 同一种培养基的配方在不同着作中常会有某些差别。因此,除所用的是标准方法,应严格按其规定进行配制外.一般均应尽量收集有关资料.加以比较核对.再依据自己的使用目的加以选用,记录其来源。 2 .培养基的制备记录 每次制备培养基均应有记录,包括培养推各称,配方及其来源.和各种成份的牌号。最终pH 值、消毒的温度和时间制各的日期和制备者等,记录应复制一份,原记录保存备查,复制记录随制好的培养基一同存放、以防发生混乱。 3.培养基成分的称取 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必须精确称取并要注意防止错乱.最好一次完成,不要中断。可将配方置于傍侧,每称完一种成分即在配方上做出记号,并将所需称取的药品一次取齐,置于左侧,每种称取完毕后,即移放于右侧。完全称取完毕后.还应进行一次检查。 4.培养基各成份的混合和溶化 培养基所用化学药品均应是化学纯的。使用的蒸煮锅不得为铜锅或铁锅,以防有微量铜或铁混入培养基中,使细菌不易生长。最好使用不锈钢锅加热溶化.也可放入大烧杯或大烧瓶中置高压蒸汽灭菌器或流动蒸汽消毒器中蒸煮溶化。在锅中溶化时、可先用温水加热并随时扰动,以防焦化、如发现有焦化现象、该培养基即不能使用,应重新制备。 待大部分固体成分溶化后,再用较小火力使所有成分完全溶化.迄至煮沸。如为琼脂培养基,应先用一部分水将琼脂溶化,用另一部分水溶化其它成分,然后将两溶液充分混合。在加热溶化过程中,因蒸发而丢失的水分,最后必须加以补足。 5.培养塞pH 的初步调整 培养基各成分完全溶解后,应进行pH 的初步调正,因培养基在加热消毒过程中、pH 会有所变化,例如,牛肉浸液约可降低.而肠浸液pH 却会有显着的升高。因此,对这个步骤,操作者应随时注意探索经验、以期能掌握培养基的最终pH ,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pH 调正后,还应将培养基煮沸数分钟,以利培养基沉淀物的析出。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一、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养殖食用水产品过程中的生产环境要求;养殖设施;苗种质量;水产品引进准则;饲料、肥料、渔药的使用准则;养殖技术规范等技术环节。 本规范适用于池塘养殖食用水产品。 二、技术要求 1.生产环境要求 ①产地选择:产地必须选择在周围无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日照充足,饲料资源丰富,交通方便的生态环境良好区域。 ②土壤:凡未经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院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的土壤,只要能保水均可开发利用。 ③水:水源丰富,水量充足,随时可满足增养殖用水。上游及附近无危及水产品增养殖的污染源,水质良好,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江、河、湖、水库、工厂余热水等均可作为渔业用水。 2.养殖设施 ①池塘池形以长方形为好,长与宽之比以2:1或5:3为宜。池子方向一般以南北向为好,既可使塘埂受到风浪冲击的面积减少,

同时池水受风面积增大,有利于池水增氧。池底应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倾斜,高差10~20厘米。池塘坡度以1:2.5或1:3为好。沙土或沙壤土应土质松软,可适当加大坡度,以减少塘埂倒塌的可能性。 ②池塘的进、排水系统要完善,通常采用沟渠。进水口与出水口应尽量远离。各个池塘的进、排水沟渠要独立设置。不得从相邻池塘进水或将水排入相邻池塘。 ③池塘应具备防漏、防逃、过滤等设施。 ④如能配备蓄水池就更理想。 3.苗种质量 用以养殖的水产品苗种、亲本(或后备亲本)必须体格健壮,无疫病。常规养殖的苗种质量的鉴定与识别,可参照各类鱼苗、鱼种、亲鱼的国家质量标准。 4.养殖水产品的引进准则 养殖水产品的引进包括亲本的引进和养殖用的苗种引进;引进包括国内各省市地区之间的流动及境外品种的引入。无论从境内外引进用以养殖的水产品,都必须得到市水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并须经过市级水产良种审定委员会的查询及备案后,方可进行。 引入后的鱼种,必须先在封闭的环境下暂养一个月以上,该期间必须随时接受有关部门对引入的鱼种进行健康状况及生长情况的检测及查询。经确认许可后方可开放养殖。

固定化小球藻培养条件的实验研究

固定化小球藻培养条件的实验研究 摘要:本文为固定化小球藻培养条件的实验研究。采用细胞固定化的方法,选取五种培养液固定化培养小球藻,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70nm的紫外可见光下定期测量其培养液的pH值和叶绿素含量,分析数据,从而得出培养小球藻的最适条件和培养液。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小球藻的最适pH在4.5-5.4之间。海藻肥培养液为最适合的培养液 关键词:小球藻、固定化、叶绿素、含量、测定 前言 微藻生物技术属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小球藻是人类最早分离培养的一种绿藻,属于具有真核细胞的最简单光合作用有机体,小球藻生息在淡水中,它借助阳光、水和二氧化碳,以每隔20小时分裂出4个细胞的旺盛繁殖能力,不停地将太阳能量转化生成蕴涵多种营养成分的藻体,并在增值中释放出大量的氧气;而它的光合能力高于其他植物10倍以上。基于这种生命活力及产生的高能营养物质,人们赞美它是“罐装的太阳”。有望成为减排C02的先锋物种。小球藻的固定化即将小球藻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在CaCl2的作用下形成固体小球。此包埋制得的小球体可使其内的小球藻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防破坏能力而周围营养源可与其内的藻体进行正常接触。但是,固定化小球藻的培养条件和生长情况报道很少,本实验首先固定化小球藻,然后在不同的液体营养环境中培养,定期测量其培养液的pH值和叶绿素含量,分析数据,从而得出培养小球藻的最适条件和培养液,为固定化小球藻的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箱、分光光度计、试管、电子秤、移液管、量筒、烧杯 1.2配制药品溶液 配制五种培养液各200ml 1号SE 溶液(药品加蒸馏水) 2号(土壤浸出液)用水浴加热土壤水溶液过滤。 3号(硝酸钠60mg/L,尿素1.8mg/L,磷酸二氢钾2mg/L), 4号复合肥溶液l 5号海藻肥 配制固定化小球藻试剂4%海藻酸钠200ml,5%氯化钙溶液2000ml 以上溶液均加入高压蒸汽箱灭菌。灭菌半个小时。灭菌完后,1号、2号、3号、4号、5号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均放入冰箱中保存。

种苗培育课程标准

种苗培育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园艺植物种苗培育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园艺植物栽培方向)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园艺植物栽培和种苗培育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各种不同育苗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具备从事种苗培育的基本职业能力。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园艺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课程模式中以知识为主线的设计思路,采用以不同种苗培育方式的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工作任务来整合相关知识和技能,将该课程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种苗培育的场所来划分和设计的,工作任务间按照平行并列的关系进行排列。先总体讲解种子检验和种子处理,然后按育苗场所将工作任务分解为穴盘(容器)育苗、设施苗床育苗、组织培养育苗、苗圃(地)育苗等几个并列的任务,以利于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就业需要对某一育苗方式进行强化训练。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渐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种苗培育工以及花卉园艺工、蔬菜园艺工、果树园艺工、瓜果栽培工的四级职业标准对种苗培育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任务的学习都以典型的园艺植物种苗培育的各个环节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关理论与实践,每个环节要结合当地生产实际设计相应实训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强化技能,各个环节完成后进行企业化综合实习实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176。

中篇蛋白核小球藻的实际功效

中篇蛋白核小球藻的实际功效 小球藻(小球藻)含丰富的蛋白质、脂类、多糖、食用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活性代谢产物,具有防治消化性溃疡、抗?[瘤、增强免疫、抗辐射、抗病原微生物、防治贫血、降血脂和抗动脉样硬化等保健和药理作用。 小球藻门小球藻属Chlorella Beij.为普生性单细胞小球藻,种类繁多。小球藻能适应于不同的生长环境,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良好,除能利用光能自养外,还可以利用机碳源进行异养生长。小球藻含丰富的蛋白质、多糖、脂质、叶绿素、维生素、微量元素和一些生物活性代谢产物。 自1962年日本学者Yamagishi报道小球藻对胃溃疡有治疗作用以来,人们对小球藻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小球藻具有防治消化性溃疡、抗肿瘤、增强免疫、抗辐射、抗病原微生物、防治贫血、降血脂和抗动脉样硬化等药理作用,在日本已经用于临床作为辅助治疗药物[1]。现将小球藻的保健和药理作用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1.防治消化性溃疡 小球藻对消化性溃疡的作用在动物实验已得到证实[2]。经口给予实验鼠普通小球藻干粉,对水浸应激反应诱导和半胱胺诱导的消化性溃疡模型有明显的预防作用,能增强防溃

疡形成的保护因素。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免疫-脑-肠”轴阻止溃疡形成和通过自身特点保护胃粘膜。 2.抗肿瘤 小球藻抗肿瘤的机制有:1)抑制致癌物的诱变性和基因毒性;2)使多形核细胞(PMN)增生,与宿主或受体一起作用;3)通过抗原专一性免疫,使T细胞增殖和活化等。Nomoto 等[3]研究了从普通小球藻S-50抽提的水溶物质PCM-4对移植鼠肿瘤的抗肿瘤活性。经口和腹腔给予 PCM-4后,S180和Meth A 的生长以及腹水肝癌AH44、AH41C的生长均受到抑制。体外实验表明,PCM-4的抗肿瘤作用是从宿主调节反应系统引出的。 Konishi 等[4]给接种了Meth A 肿瘤细胞的BALB/c 小鼠腹腔注射普通小球藻热水抽提物(CVE)后,小鼠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用正常受体的Winn 型检测,发现给予CVE后24h 腹腔渗出液细胞(PEC)含大量多形核细胞(PMN),具有抗肿瘤作用。他们发现CVE诱导的抗肿瘤作用是由PMN 与宿主或受体一起作用而表达的。 经口给予带Meth A 瘤的BALB/c 小鼠或CDF1 小鼠普通小球藻或其丙酮提取物,Meth A 肿瘤生长也受到显著抑制,这种抑制是通过抗原专一性方式发生的[5]。 Tanaka 等[6]经研究发现普通小球藻CK22 藻株的一种糖蛋白提取物CVS 对小鼠实验和自发肿瘤转移有显著的抑

种子培育最方法

种植方法: 一、影响荞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因素生产荞麦芽苗要求种子出苗率高,苗壮而整齐均匀。能否培养成品质优良的产品,主要受荞麦种子质量、温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1、种子质量:种子成熟度对其萌发、出苗及幼苗的生长影响很大。种子成熟度好,则饱满而粒大,出苗率高,子叶大而厚,胚轴粗壮。荞麦种子寿命较短,存放年限对其生活力的影响较大。因此,选择成熟度高而饱满的新种子,是培育荞麦芽苗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 2、温度:荞麦属喜温性作物,种子萌发要求一定的温度。发芽要求最低温度为7—8℃,适宜温度为15—20℃,最高温度为36—38℃。温度过低,种子萌发缓慢,对幼苗的生长极为不利,苗瘦弱而不整齐。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荞麦浸种后3—4天能出芽,10—12天可以培育成荞麦芽苗。 3、水分:浸种后,当种子吸水量达到风干种子自重的60%左右时,即可完成吸胀作用而进入种子萌发阶段。幼苗生长期间需要较多的水分,因此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幼苗的生长。 4、光照:荞麦芽苗生长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光照不足时,种壳紧包着子叶,使子叶难以打开,且生长不整齐。如果发芽后给予光照,则幼苗生长健壮,子叶容易打开,植株生长整齐。 二、荞麦芽苗的生产方法生产荞麦芽苗需经过种子清洗、浸种、播种、催芽、育苗和收获等几个阶段。 1、种子清洗:生产荞麦芽苗首先要进行种子的清洗工作,把成熟度差、不饱满的种子和杂质漂去,剩下干净的成熟度高的饱满种子,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为获得优质的产品打下基础。 2、浸种:浸种时间对种子萌发非常重要。通常浸种时间为4—6小时,温度高时浸种时间可短些,温度低时浸种时间可长些。浸种后要用清水洗几次种子,沥去多余的水分后再播种催芽。 3、播种、催芽:播种催芽是保证荞麦芽苗整齐生长的重要措施。播种前在盘内放一片与盘子大小相同的网纱作基质,把种子均匀的撒在基质上,每盘播种约150克。催芽时需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良好的通气条件。可将苗盘叠在一起,最上一层盖上湿报纸保湿,每天进行1—2次倒盘,变换苗盘上下位置,并均匀喷雾。催芽期间一般需要3—5天。当幼苗长出,根系开始伸长时,即可进入育苗阶段。 4、育苗:育苗期间的荞麦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当的营养成分。不适宜在黑暗或弱光条件下栽培,宜在阳光充足的大棚、开阔地栽培。生长期需水量较多,要保持有充足的水分。可以建一浅水池,将苗盘浸泡在水池中,水深以不入盘内为准,仅浸着根即可,以保证根系水分吸收。在生长过程中,可适当喷施叶面肥,促进下胚轴的伸长和子叶的展开,提高产量。 5、收获:当荞麦芽苗长高至12—15厘米,子叶充分展开时,即可采收。荞麦芽苗产品幼嫩,含水量高,如果采收后包装上市,贮藏保鲜期较短,如采后整盘活体销售,其销售期则可延长。 三、荞麦芽苗的食用方式荞麦的根、茎、叶含有丰富的芦丁等黄酮类物质,具有降低毛细管的通透性,维持微血管循环的作用,并用作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剂。荞麦还含有大量的食用纤维,而食用纤维在减肥、降血脂及降血糖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荞麦芽苗作蔬菜,既丰富了菜篮子,也实现了菜药同源,能增进人们的健康。荞麦芽苗味微酸,口感好,可作上汤,佐以鲜肉、蛋、味道更佳,还可鲜榨荞麦芽苗汁与果汁混

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方法

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无菌操作 2.掌握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配制培养及时,为了使用方便和用量准确,通常采用母液法进行配制,即将所选培养基配方中各试剂的用量,扩大若干倍后再准确称量,分别先配制成一系列的母液置于冰箱中保存,使用时按比例吸取母液进行稀释配制即可。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 器材:电子天平、烧杯、容量瓶、细口瓶、药勺、玻璃棒、电炉。药品:NH4NO3、KNO3、CaCl2·2H2O、 MgSO4·7H2O、KH2PO4、KI、H3BO3、MnSO4·4H2O、 ZnSO4·7H2O、Na2MoO4·2H2O、 CuSO4·5H2O、CoCl2·6H2O、FeSO4·7H2O、 Na2-EDTA·2H2O、肌醇、烟酸、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盐酸硫胺素 (维生素B1)、甘氨酸。 四、实验步骤 1、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各成分按照表1培养基浓度含量扩大10倍用天平称取,用蒸馏水分别溶解,按顺序逐步混合。后用蒸馏水定容到 1000ml的容量瓶中,即为10倍的大量元素母液。到入细口瓶,贴好标签保存于冰箱中。配制培养基时,每配1L培养基取此液100ml。 表1 MS培养基大量元素母液制备 注意: (1) 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某些无机成分如Ca2+、SO42-、Mg 2+和H2PO4一等在一起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物。为避免此现象发生,母液配制时要用纯度高的重蒸馏水溶解,药品采用等级较高的分析纯,各种化学药品必须先以少量重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后才能混合,混合时应注意先后顺序。特别应将Ca2+、SO42一、Mg 2十和H2PO4一等离子错开混合,速度宜慢,边搅拌边混合。

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的制备 一、配制原则和种类 (一)培养基配制原则 1、培养基:培养基是提供食用菌等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与特定环境条件的基质,如蘑菇菌是有机营养型中的草腐生菌。制备培养基不仅要考虑它所需要的含碳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矿物盐类、生长因子,还要考虑水与pH环境,同时还应考虑它们培养方式是固体培养还是液体培养。因此,可以把按菌类生长发育需要比例配制的灭菌营养基质,称为培养基。换言之,培养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含有菌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具有菌类生长环境条件;经过灭菌,并保持无菌状态。 2、培养基的选择:在整菌种制备过程中,从母种到原种、栽培种,各个阶段的目的要求有所不同,所选用的培养基的配比也应有所区别。一般母种初生菌丝较嫩弱,分解养分能力差,要求营养丰富、完全,氮源、维生素的比例应高。须选用易于被菌丝吸收利用的物质,如葡萄糖、蔗糖、马铃薯、蛋白胨、无机盐类及生长素等为等而原种、栽培种所需数量较多,且菌丝分解能力强,可利用大量农作物秸秆、粪草、棉籽壳、麸皮、米糠等原料作为培养基。 (二)培养基的种类 1、根据营养物质的来源,可以把培养基分炎天然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1)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是指用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天然有机物配制而成的培养基,如各种农副产品及其下脚料──小麦、大豆、玉米粉、麸皮、米糠、作物秸秆、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等,以及动植物组织的浸出液──牛肉膏、肉汤、马铃薯汁、麦芽汁、豆芽汁等都可以用来配制天然培养基,这种培养基来源广,成本低,营养丰富,适合于在生产上大规模培养菌类使用,但这些天然有机物质因产地、品种、生长期的不同,化学成分不能宣。每批成分也不稳定,不宜用来做精细的科学实验。以分离驯化食用菌培养基(2)半合成培养基为了促进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发育,常在天然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无机盐类,或在合成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某些天然有机物,就成为半合成培养基。这类培养基种类繁多,应用广泛,也是生长菌种和实际栽培最常用的培养基。 (3)合成培养基是指采用化学成分已知的有机物(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有机酸类)或无机物配制而成的培养基。这类培养基组成和含量明确,价格较贵,一般用于在实验室范围内做有关营养、代谢、菌种鉴定等有关于食用菌的生理生化研究。 2、根据培养基制成后的物理状态,可将培养基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1)液体培养基根据食用菌所需的营养物质,扫一定比例配成营养液,叫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可进行营养源的筛选实验,以及生理生化方面如酶活力等研究,应用液体培养基生产的菌种也可在生产中进行使用。 (2)固化培养基将各种营养成份按比例配制成营养液后,加入适量固化剂,如琼脂,即可配成固化培养基。利用这种斜面试管可保藏及扩大菌种,同时亦可制成各种平皿固化培养基分离菌种。 (3)固体培养基利用各种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农林废弃物如木屑、棉籽壳、秸秆、玉米蕊等作为主要原料,再加入适量的米糠或麸皮和无机盐类制成固体培养基。该培养基可作为二、三级菌种生产用的培养基,也可以用它制成发酵草粉保藏菌种用的培养基。 二、一级种培养基 一级种又称母种,其培养基一般用试管作为容器,所以又称试管斜面培养基,这类培养

金桔苗的培育方法与相关技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金桔苗的培育方法,属于金桔种植技术领域。本金桔苗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种子催芽;S2、育苗地准备,施用育苗专用肥;S3、播种;S4、水肥管理;S5、病虫害防治,喷施防病虫液;S6、当金桔苗生长至3545cm高时,完成金桔苗的培育,直接将金桔苗从育苗地中移出进行定植。本方法能够提高金桔的出苗率和成活率,并且金桔苗长势均匀,整齐度高,抗性较强,植株患病少,利于后期定植管理;本方法培育出的金桔苗可以直接进行定植,并且能解决定植后金桔出现变异、品种退化、结果晚等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金桔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种子催芽:将金桔种子用催芽剂进行催芽48-56小时; S2、育苗地准备:深耕翻土,清除石块、草根、垃圾,晾晒5-7天后,撒入育苗专用肥,然后来回耙地耕匀即可;所述育苗专用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苹果渣80-90份、植物秸秆粉末50-60份、米糠30-40份、蜡状芽孢杆菌0.01-0.02份、麦饭石10-20份、酒精废醪液30-50份、钙镁磷肥8-10份; S3、播种:将经过步骤S1催芽后的金桔种子点播于步骤S2准备好的育苗地中; S4、水肥管理:在种子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播种两星期后开始喷施营养液,每10天/次,每次喷施至土壤湿润;金桔苗展叶后喷施一次质量浓度为0.2%的磷酸二氢钾作根外追肥,喷至土壤湿润; S5、病虫害防治:在金桔苗展叶后开始喷施防病虫液,每隔7天喷施一次,每次喷至土壤湿润;防病虫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夹竹桃20-30份、除虫菊10-15份、大蒜5-10份、白醋3-5份、水200-300份;

各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配方一萨氏(Sabouraud's)培养基 蛋白胨10克琼脂20克麦芽糖40克水1000毫升 先把蛋白胨、琼脂加水后,加热,不断搅拌,待琼脂溶解后,加入40克麦芽糖(或葡萄糖),搅拌,使它溶解,然后分装,灭菌,备用。 1.营养肉汤培养基 牛肉膏 0.3克 蛋白胨 1.0克 NaCl 0.5克 水 100毫升 pH 7.0~7.2 在烧杯中加水,称取牛肉膏、蛋白胨和NaCl,加热溶化后,调节pH值至7.0~7.2。分装,加棉塞,高压蒸汽灭菌即成。常用于培养细菌。 2.营养琼脂培养基 在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增加20克琼脂即成。常用于培养细菌。 3.肉汁蛋白胨液体培养基 牛肉 500克 蛋白胨 10克 NaCl 5克 pH 7.1~7.2 取新鲜牛肉500克,去净脂肪、筋腱后,绞碎或剁碎,加水1000毫升浸泡,15℃下放置12小时或50℃下放置半小时。用纱布将肉汁过滤,补足失水。向肉汁中加入蛋白胨和食盐。将肉汁加热,放入苏打(碳酸钠)至红色,调整pH值。分装,高压蒸汽灭菌。 将上述已灭菌的培养基用棉花滤去凝集的蛋白质,制成液体培养基,如需制成固体培养基,可在每100毫升液体中加入2克琼脂,加热溶化后,分装,再次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常用于培养细菌。 4.高氏一号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 2克 K2HPO4 0.05克 MgSO4·7H2O 0.05克 KNO3 0.1克 NaCl 0.05克

FeSO4 0.001克 琼脂 2克 水 100毫升 pH 7.2~7.4 在烧杯中加水95毫升,加热至沸腾,取可溶性溶粉2克,用5毫升水调成糊状,倒入沸水中和匀。再称取其它药品,陆续加入烧杯内(待一种药品溶解后,再加入第二种药品)。待全部药品溶解后,停止加热,补足失水,调pH值至7.2~7.4。分装后,高压蒸汽灭菌。本培养基常用于培养放线菌。 5.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马铃薯 200克 蔗糖 10克 琼脂 20克 水 1000毫升 自然pH 称取200克马铃薯片,加水1000毫升,煮沸半小时,用纱布过滤,补足失水。在上述滤汁中加入10克蔗糖、20克琼脂,加热使琼脂熔化。分装后,高压蒸汽灭菌。常用于培养酵母菌。 6.麦芽汁培养基 将从啤酒厂买来加有啤酒花的麦芽汁,装入锥形瓶中,加塞高压蒸汽灭菌。常用于培养酵母菌。 7.察氏培养基 NaNO3 2克 K2HPO4 1克 KCl 0.5克 MgSO4 0.5克 FeSO4 0.01克 蔗糖 30克 琼脂 15~20克 水 1000毫升 自然pH

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

农业微生物实验课指导 (修订版)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地保护研究所编写 2012.09.01

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明确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通过对基础培养基的配置,掌握配置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是一种半合成培养基,适宜于培养各种类型微生物,尤其适合培养真菌。这种培养基是由天然材料马铃薯和葡萄糖组成的,营养丰富而且原料容易取得,是一种使用而价廉的培养基。马铃薯浸出粉有助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葡萄糖提供能源;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 牛肉浸膏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培养基,有时又称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菌生长所需的最基本营养物质,所以可供作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基础培养基中含有牛肉膏,蛋白胨和NaCl。其中,牛肉膏作为微生物碳源,能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提供氮源和维生素,而NaCl提供无机盐。在配置牛肉浸膏培养基时还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琼脂作为凝固剂。 高氏一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如果加入适量的抗菌药物,则可用来分离各种放线菌。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两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 三.实验准备 实验材料:牛肉浸膏、蛋白胨、NaCl、琼脂、NaOH溶液、HCl(酸液)、葡萄糖、马铃薯(土豆)、酒精、可溶性淀粉2 g、KNO3 0.1 g、K2HPO4 0.05g,MgSO4· 7H2O 0.05 g、NaCl 0.05 g、FeSO4· 7H2O 0.001 g (母液)、琼脂2 g、自来水100mL等。 实验器材: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电炉、天平、三角瓶、纱布、线绳、记号笔、超净工作台、pH计、玻璃棒、量筒,烧杯和三角瓶等。 四.实验步骤 (1)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简称,即Potato Dextrose Agar 。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水产养殖—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投饲施肥、日常管理、鱼种产量、规格及越冬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大多数淡水养殖鱼类鱼苗鱼种的常规培育。 2引用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3术语 3.1试水 药物清池后,采用活鱼检验池水中药物毒性是否消失的方法。 3.2鱼苗 鱼受精卵孵化脱膜至入池培育达全长2.6cm阶段的鱼体。 3.3夏花鱼种 鱼苗入池塘后,经20~25d培育,全长达2.7~4.0cm的鱼体。 3.4一龄鱼种 夏花鱼种培育至当年12月底所出池的鱼体。 4环境条件 4.1环境位置 光照充足,交通便利。 4.2水源与水质 4.2.1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 4.2.2水质除符合GB11607规定外,池水透明度要适应各类鱼苗鱼种

的要求。 a.鱼苗池池水透明度为25~30cm。 b.鱼种池池水透明度:鲢、鳙、鲮、白鲫为主的培育池池水透明度为25~30cm;青鱼、草鱼、鳊、鲂、鲤、鲫为主的培育池池水透明度为35~40cm。 4.3池塘条件 鱼苗池面积为0.07~0.27ha,水深 1.2~1.5m;鱼种池面积为0.13~0.53ha,水深1.5~2.0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cm。5放养前的准备 5.1池塘清整 排干池水、曝晒池底、清除杂物与淤泥、修整池埂。 5.2药物清池 鱼苗、鱼种放养前,应用药物清除野杂鱼、病原及害虫。 药物种类、用量及方法见表1: 药物种类用量,kg/ha操作方法毒性消失时间水深0.2m水深1.0m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生石灰900-10501800-2250用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7~10 茶粕—600~750碾碎后加水浸泡一夜,然后兑水池泼

小球藻大规模培养研究的进展

小球藻大规模培养研究的进展 ① 李师翁 (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系 甘肃西峰 745000)李虎乾 张建军 (深圳益兴光合有限公司 深圳 518008) 摘要 小球藻是被人类研究并开发利用的单细胞藻类之一。本文就小球藻大规模培养中产量、质量、培养方式、培养基与经济上的可行性之间的关系;气候因子、二氧化碳补加、搅拌、分离、收获与干燥等技术条件及其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光合生物反应器培养。文中也讨论了小球藻大规模培养中生长量以及限制生长量的主要因素与太阳能转换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小球藻,大规模培养,生长量 PROGRESS IN STU DIES ON LARGE 2SCAL E CU L TURE OF CHLORELLA LI Shi 2Weng (Department o f Biology ,Qingyang Teacher ’s College ,X iFeng G anSu 745000) LI Hu 2Qian ZH ANGJian 2Jun (Shenzhen Yixing Photosynthesis Limited Company ,Shenzhen 518008) Abstract Chlorella is one of the single 2cell algae that was studied ,cultured and used for human.The current reiew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of product ,quality ,culture type ,and media type for eco 2nomically feasible system ;the technical condition on climatological factors ,carbonating ,the need for mixing ,seperating ,harvesting and drying ;and the progress of mass culture on Chlorella was sum 2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mass culture will be automatic photosynthe tic reactor culture.The relationship of productivity and the s olar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limitations on productivity was discussed als o. K ey w ords Chlorella ,Large 2scale culture ,Productivity 小球藻为绿藻门小球藻属(Chlorella )普生性单细胞绿藻,以光合自养生长繁殖,分布极广,尤以淡水水域种类多,生物量大。对生长条件要求简单,环境耐受性强,繁殖速率高,人工培养较易,单位光照面积的水域培养小球藻的生物量是高等植物的数倍。人类对小球藻的研究开发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二战期间,由于粮食的缺乏,如何利用水生藻类生物作为人类的食物资源开始成为研究课题,单细胞藻类的培养逐渐被重视起来,许多国家先后进行了培养和营养价值的研究。小球藻是最早被开发研究的对象之一。该属种类较多,其中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蛋白质含量高而受到重视。 现在知道,小球藻作为人类理想的营养源健康食品,在于它具有极其丰富均衡的营养成分和优良的医疗保健作用。蛋白质50~67%,含有人体所需的20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亚麻酸、亚油酸、胡萝卜素等成分。研究证明小球藻细胞糖蛋白具有①甘肃省教委资助项目。 植物学通报 1998,15(4):45~50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细胞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细胞培养基及其配制方 法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D M E M(A)细胞培养基(粉末型)成分

DMEM各种成分都有什么作用 一般的基础培养基包括四大类物质: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

(1)无机盐:对调节细胞渗透压、某些酶的活性及溶液的酸碱度都是必须的。 (2)氨基酸:缬氨酸、亮、异亮、苏、赖、色、苯丙、蛋、组、酪、精氨酸、胱氨酸(L型)都是细胞用以合成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不能由其他氨基酸或糖类转化合成。除此之外,还需要谷氨酰胺(glutamine)。谷氨酰胺具有特殊的作用,对细胞的培养特别重要,能促进各种氨基酸进入细胞膜;它所含的氮是核酸中嘌呤和嘧啶的来源,还是合成—磷酸腺苷、二磷酸腺甘和三磷酸腺苷的原料。细胞需要谷氨酰胺合成核酸和蛋白质,谷氨酰胺缺乏可导致细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在配制各种培养液中都应补加一定量的谷氨酰胺。值得注意的是:谷氨酰胺在溶液中很不稳定,故4℃下放置1周可分解50%,使用中最好单独配制,置-20℃冰箱中保存,用前加入培养液中。 (3)维生素:是维持细胞生长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在细胞中大多形成酶的辅基或辅酶,对细胞代谢有重大影响。 (4)碳水化合物:是细胞生命的能量来源,有的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几乎所有培养基或培养液中都以葡萄糖作为必含的能源物质。 (5)葡萄糖和谷胺酰胺:体外培养条件下,葡萄糖主要经糖酵解降解,产生过量的乳酸。减少乳酸生产最常用的方法是限制培养基中葡萄糖的含量,但葡萄糖含量过低可造成细胞营养供应不足,细胞生长抑制。在目前常用的培养基中,葡萄糖和谷胺酰胺是体外培养动物细胞的主要能源,其能量代谢通路与体内完全不同,表现为葡萄糖主要经糖酵解途径为细胞提供能量,谷胺酰胺大部分通过不完全氧化途径,另一小部分通过完全氧化为细胞供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