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新版
通信原理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原理,提高实践能力,我们选择了通信原理实训课程。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入学习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信号传输与处理技术,以及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二、实训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通信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熟悉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原理:学习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工作原理等,了解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 信号传输与处理技术:学习信号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技术,掌握信号的传输与处理方法。
3. 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学习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技巧以及故障排除方法。
四、实训过程1. 通信系统基本原理实训(1)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验演示,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学习信号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技术,掌握信号的传输与处理方法。
(3)通过实验验证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如模拟通信系统的调制解调、数字通信系统的编码解码等。
2. 信号传输与处理技术实训(1)学习信号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技术,掌握信号的传输与处理方法。
(2)通过实验验证信号传输与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如AM、FM、PM调制解调、数字信号编码解码等。
3. 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实训(1)学习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技巧以及故障排除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如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交换机等。
(3)学习故障排除方法,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训成果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通信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熟悉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实训总结通过本次通信原理实训,我们收获颇丰。
通信原理课程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掌握通信原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们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于近期进行了通信原理课程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2.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3. 提高动手能力,学会使用通信实验设备;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与原理:学习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发射端、传输信道、接收端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掌握调制解调技术。
3. 信号传输与信道编码:学习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噪声抑制和信道编码技术,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4. 同步与定时技术:掌握同步与定时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如位同步、帧同步等。
5. 通信实验:利用实验设备进行通信实验,如调制解调实验、信道编码实验、同步实验等。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前,我们认真阅读了相关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了解了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2. 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逐步完成各项实验任务。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向指导老师请教,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实验现象、数据和分析结果,为后续总结和撰写实训报告提供依据。
4. 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撰写实训报告。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1)部分实验设备操作不熟练,影响了实验进度;(2)对某些通信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3)团队协作不够默契,影响了实验效率。
通信原理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
3. 通过实验验证通信原理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信号传输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基本特性,如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等。
(2)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观察输出信号的相应变化,分析调制和解调过程。
(3)实验步骤:① 设计信号传输系统,包括调制器、传输信道和解调器;② 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如AM、FM、PM等;③ 通过实验验证调制和解调过程,分析输出信号的特性;④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2. 调制解调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调制解调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掌握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原理:通过实验验证调制解调过程,分析调制解调器的性能指标,如调制指数、解调误差等。
(3)实验步骤:① 设计调制解调系统,包括调制器、解调器和信道;② 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和解调方式,如AM、FM、PM、PSK、QAM等;③ 通过实验验证调制解调过程,分析调制解调器的性能指标;④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调制解调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3. 信道编码和解码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掌握信道编码和解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分析编码和解码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3)实验步骤:① 设计信道编码和解码系统,包括编码器、信道和解码器;② 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方式,如BCH码、RS码等;③ 通过实验验证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分析编码和解码的性能指标;④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4.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1)实验目的:综合运用通信原理中的各种技术,设计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并验证其性能。
(2)实验原理:将上述实验中的技术综合应用于通信系统,验证系统的整体性能。
2023年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2023年通信原理实验报告2023年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数字环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及对信息代码的要求。
2、掌握位同步器的同步建立时间、同步保持时间、位同步信号同步抖动等概念。
二、实验内容1、观察数字环的失锁状态和锁定状态。
2、观察数字环锁定状态下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现象及相位抖动大小与固有频差的'关系。
3、观察数字环位同步器的同步保持时间与固有频差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1、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箱2、20M双踪示波器一台一台四、实验步骤1、安装好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按下开关POWER301、POWER302、POWER401和POWER40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301、LED302、LED401和LED402发光,CDMA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均开始工作。
3、发射机拨位开关“信码速率”、“扩频码速率”、“扩频”均拨下,“编码”拨上,接收机拨位开关“信码速率”、“扩频码速率”、“跟踪”均拨下,“调制信号输入”和“解码”拨上。
此时系统的信码速率为1Kbit/s,扩频码速率为100Kbit/s。
将“第一路”连接,“第二路”断开,这时发射机发射的是第一路信号。
将拨码开关“GOLD3置位”拨为与“GOLD1置位”一致。
4、根据实验四中步骤8~11的方法,调节“捕获”和“跟踪”旋钮,使接收机与发送机GOLD码完全一致。
5、根据实验五中步骤6~7的方法,调节“频率调节”旋钮,恢复出相干载波。
6、用示波器双踪同时观察“整形前”和“整形电平”,并将双通道置于直流耦合,零电平、电压设为一致。
调节“整形”旋钮,使整形电平置于“整形前”波形上部凸出部分。
用示波器观察“整形后”的波形,并与“整形前”比较,如完全相同,则整形电平调节正确。
7、用示波器观察接收机“BS”信号,该点即为接收机恢复出的位同步信号,将其与发射机的“S1-BS”进行比较。
8、改变系统的信码速率,按“发射机复位”和“接收机复位”键,通过与发射机的“S1-BS”对比观察“BS”信号的变化。
通信原理实验_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实验内容1. 调制与解调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调幅(AM)和调频(FM)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调幅调制器、调频调制器、解调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2. 设置调制器参数,生成AM和FM信号;3. 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AM和FM调制信号的特点;(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AM和FM调制信号的特点,验证了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
2. 编码与解码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编码器、解码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2. 设置编码器参数,生成数字信号;3. 将数字信号输入解码器,观察解码后的信号波形;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编码与解码前后的信号特点;(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编码与解码前后信号的特点,验证了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
3. 信道模型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信道模型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信道模型仿真软件、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 设置信道模型参数,生成模拟信号;3. 将模拟信号输入信道模型,观察信道模型对信号的影响;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信道模型下的信号传输性能;(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信道模型对信号传输性能的影响,验证了信道模型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通信系统仿真软件、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 设置通信系统参数,生成模拟信号;3. 仿真通信系统,观察系统性能指标;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参数设置下的系统性能;(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参数设置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验证了通信系统性能分析的重要性。
通信原理实习报告

通信原理实习报告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通信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通信原理的相关知识,我参加了一次通信原理的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还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
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原理、调制解调技术以及信道编码等方面。
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了专业的通信实验设备,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
在实习的初始阶段,我们对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和信宿等部分组成。
信源产生需要传输的信息,发送设备对信源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变换,使其适合在信道中传输。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会对信号产生各种干扰和衰减。
接收设备从信道中接收信号,并进行处理和恢复,最终将信息传递给信宿。
在模拟通信方面,我们重点研究了幅度调制(AM)和频率调制(FM)。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不同调制深度下 AM 信号的波形变化,以及 FM 信号的频率随调制信号的变化情况。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模拟通信存在着抗干扰能力差、保密性不好等缺点。
相比之下,数字通信具有许多优势。
在数字通信的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脉冲编码调制(PCM)和增量调制(ΔM)。
PCM 通过采样、量化和编码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而ΔM 则是一种简单的差值编码方式。
通过对这两种编码方式的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数字通信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调制解调技术是通信系统中的关键环节。
我们对常见的调制方式如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进行了实验。
通过观察调制前后的信号频谱,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调制的作用和效果。
解调过程则是将调制信号恢复为原始信号,这需要准确的同步和滤波处理。
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我们学习了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如汉明码和循环码。
通过编码,可以在接收端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从而提高通信质量。
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答案(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技术。
3.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4. 通过实验,验证通信原理理论知识。
二、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解调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信号。
2. 编码与解码:编码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解码是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信号。
3. 信号传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到噪声干扰,需要采取抗干扰措施。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实验箱:包括信号发生器、调制解调器、编码解码器等。
2. 信号源:提供调制、解调所需的信号。
3. 传输线路:模拟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反射、干扰等现象。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调制实验(1)设置调制器参数,如调制方式、调制频率等。
(2)将信号源信号输入调制器,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调整解调器参数,如解调方式、解调频率等。
(4)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2. 解调实验(1)设置解调器参数,如解调方式、解调频率等。
(2)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3)调整调制器参数,如调制方式、调制频率等。
(4)将解调信号输入调制器,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 编码与解码实验(1)设置编码器参数,如编码方式、编码长度等。
(2)将信息信号输入编码器,观察编码后的数字信号。
(3)设置解码器参数,如解码方式、解码长度等。
(4)将编码信号输入解码器,观察解码后的信息信号。
4. 信号传输实验(1)设置传输线路参数,如衰减、反射等。
(2)将信号源信号输入传输线路,观察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变化。
(3)调整传输线路参数,如衰减、反射等。
(4)观察传输线路参数调整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调制实验:调制后的信号波形与原信号波形基本一致,说明调制和解调过程正常。
2. 解调实验:解调后的信号波形与原信号波形基本一致,说明解调过程正常。
信号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实验目的:1. 理解信号通信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输方法。
3. 学习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方法。
4.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
实验原理:信号通信是利用信号作为载体,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信号通信系统主要由信源、信道、信宿和传输介质组成。
信源产生待传输的信息,信道是信号传输的通道,信宿接收并解调出原始信息,传输介质是信号传输的物理载体。
实验内容:一、模拟信号传输实验1. 实验目的:了解模拟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观察模拟信号的传输过程。
2. 实验器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传输线、衰减器等。
3. 实验步骤:a.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波信号作为输入信号。
b. 通过传输线将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c. 使用示波器观察接收端的信号波形,并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
4. 实验结果:接收端的信号波形与输入信号基本一致,说明模拟信号可以成功传输。
二、数字信号传输实验1. 实验目的:了解数字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观察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
2. 实验器材:数字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传输线、编码器、解码器等。
3. 实验步骤:a. 将数字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数字信号作为输入信号。
b. 通过传输线将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c. 使用编码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d. 使用示波器观察接收端的模拟信号波形。
e. 使用解码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f. 使用示波器观察接收端的数字信号波形,并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
4. 实验结果:接收端的数字信号波形与输入信号基本一致,说明数字信号可以成功传输。
三、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1. 实验目的:了解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方法,观察调制与解调过程。
2. 实验器材:调制器、解调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传输线等。
3. 实验步骤:a.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作为输入信号。
b. 使用调制器将输入信号调制为高频信号。
c. 通过传输线将调制后的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1. 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与调制、解调方法。
3. 学习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分析方法。
二、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平台2. 双踪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5.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三、实验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1)观察通信原理实验平台,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发送端、信道、接收端等。
(2)分析实验平台中各模块的功能,如调制器、解调器、滤波器等。
(3)通过实验验证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2. 信号的传输与调制、解调方法(1)学习并掌握模拟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如AM、FM、PM等。
(2)学习并掌握数字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如2ASK、2FSK、2PSK等。
(3)通过实验验证调制、解调方法的有效性。
3. 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分析方法(1)学习并掌握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如误码率、信噪比、调制指数等。
(2)通过实验测量通信系统性能参数,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3)分析实验数据,总结通信系统性能。
1. 观察通信原理实验平台,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2. 设置实验参数,如调制方式、载波频率、调制指数等。
3. 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各模块的输出信号。
4. 利用示波器、信号分析仪等仪器分析实验数据。
5. 计算通信系统性能参数,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验证了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实验结果表明,调制、解调方法对通信系统性能有显著影响。
例如,在相同条件下,2PSK调制比2ASK调制具有更好的误码率性能。
3. 通过实验测量了通信系统性能参数,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实验数据表明,在合适的调制方式、载波频率等参数下,通信系统可以达到较好的性能。
4.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在通信系统中,合理选择调制方式、载波频率等参数,可以提高通信系统性能。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对通信原理进行了深入学习。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浙大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 学习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箱2. 示波器3. 计算机及软件4. 实验指导书四、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部分。
模拟通信主要包括调制解调、滤波、放大等基本技术;数字通信主要包括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信道编码、纠错编码等基本技术。
五、实验步骤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幅(AM)实验: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分析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的关系。
(2)调频(FM)实验: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分析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的关系。
(3)滤波实验:观察滤波器对不同频率信号的衰减情况,分析滤波器的特性。
(4)放大实验:观察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作用,分析放大器的特性。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实验:观察编码和解码过程,分析编码和解码的原理。
(2)调制解调实验: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分析调制和解调的原理。
(3)信道编码实验:观察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分析信道编码的原理。
(4)纠错编码实验:观察纠错编码和解码过程,分析纠错编码的原理。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幅(AM)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的关系,验证了调幅的原理。
(2)调频(FM)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的关系,验证了调频的原理。
(3)滤波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滤波器对不同频率信号的衰减情况,验证了滤波器的特性。
(4)放大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作用,验证了放大器的特性。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编码和解码过程,验证了编码和解码的原理。
(2)调制解调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调制和解调过程,验证了调制和解调的原理。
(3)信道编码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验证了信道编码的原理。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优秀范文5篇)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通信原理实验报告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步骤:(详细记录你的实验过程)例如:(1)安装MATLAB6.5软件;(2)学习简单编程,画图plot(x,y)函数等(3)进行抽样定理验证:首先确定余弦波形,设置其幅度?、频率?和相位?等参数,然后画出该波形;进一步,设置采样频率?。
画出抽样后序列;再改变余弦波形的参数和抽样频率的值,改为。
,当抽样频率?>=余弦波形频率2倍时,怎么样?否则的话,怎么样。
具体程序及图形见附录1(或者直接放在这里,写如下。
)(4)通过DSP软件验证抽样定理该软件主要有什么功能,首先点“抽样”,选取各种参数:a, 矩形波,具体参数,出现图形B,余弦波,具体参数,出现图形然后点击“示例”中的。
具体参数,图形。
4、思考题5、实验心得6、附录1有附录1的话有这项,否则无。
第二篇: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必做题目1.1 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1.1.1 实验目的1)了解无线信道各种衰落特性;2)掌握各种描述无线信道特性参数的物理意义;3)利用MATLAB中的仿真工具模拟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1.1.2 实验内容1)基于simulink搭建一个QPSK发送链路,QPSK调制信号经过了瑞利衰落信道,观察信号经过衰落前后的星座图,观察信道特性。
仿真参数:信源比特速率为500kbps,多径相对时延为[0 4e-06 8e-06 1.2e-05]秒,相对平均功率为[0-3-6-9]dB,最大多普勒频移为200Hz。
例如信道设置如下图所示:移动通信系统1.1.3 实验作业1)根据信道参数,计算信道相干带宽和相干时间。
fm=200;t=[0 4e-06 8e-06 1.2e-05];p=[10^0 10^-0.3 10^-0.6 10^-0.9];t2=t.^2;E1=sum(p.*t2)/sum(p);E2=sum(p.*t)/sum(p);rms=sq rt(E1-E2.^2);B=1/(2*pi*rms)T=1/fm2)设置较长的仿真时间(例如10秒),运行链路,在运行过程中,观察并分析瑞利信道输出的信道特征图(观察Impulse Response(IR)、Frequency Response(FR)、IR Waterfall、Doppler Spectrum、Scattering Function)。
华工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熟悉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3. 掌握通信系统性能指标及分析方法;4.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三、实验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功能;2. 信号调制与解调;3. 信道传输特性;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四、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箱;2. 双踪示波器;3. 函数信号发生器;4. 数据采集器;5. 计算机及仿真软件。
五、实验步骤:(一)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功能1. 观察实验箱中各模块的连接情况,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2. 分析各模块的功能,如放大器、滤波器、调制器、解调器等;3. 在实验箱上操作,观察各模块间的信号传输过程。
(二)信号调制与解调1. 设置实验箱中调制器和解调器的参数,如调制指数、载波频率等;2. 输入调制信号,观察调制器输出信号的变化;3. 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器输出信号的变化;4. 分析调制与解调过程,验证调制和解调的正确性。
(三)信道传输特性1. 设置实验箱中信道模块的参数,如衰减、相位延迟等;2. 输入信号,观察信道模块输出信号的变化;3. 分析信道传输特性,如衰减、相位延迟等对信号的影响;4. 通过实验验证信道传输特性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四)通信系统性能分析1. 设置实验箱中通信系统参数,如信号功率、信噪比等;2. 分析通信系统性能指标,如误码率、比特误码率等;3. 通过实验验证通信系统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的关系。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一)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功能实验结果表明,通信系统由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组成。
发送端将信号调制后发送,信道对信号进行传输,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从而恢复出原始信号。
(二)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结果表明,调制器能够将调制信号转换为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解调器能够将接收到的信号恢复为原始信号。
(三)信道传输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信道传输特性对信号的影响较大,如衰减、相位延迟等会降低信号质量,影响通信系统性能。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引言(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通信技术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技术之一,它涉及信号的传输、处理和接收等多个环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日新月异,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通信原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信原理实验是通信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通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实验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以下实验项目,实现以下目的:1. 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基本信号处理方法,如调制、解调、滤波等。
3. 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信噪比、误码率等。
4. 掌握通信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意义1.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通信原理,为今后从事通信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验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推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为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通信原理实验,使学生全面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性能指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2. 熟悉通信系统中的各种调制和解调技术;3. 学会使用MATLAB等工具进行通信系统仿真;4. 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意义1. 通信原理实验是通信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熟悉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基础;3.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信原理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方法。
3. 熟悉MATLAB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4. 分析通信系统性能,评估信号传输质量。
二、实验原理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信道、信宿和传输介质组成。
信源产生待传输的信息,信道负责传输信号,信宿接收并处理信号,传输介质是信号传输的物理通道。
本实验主要研究以下通信原理:1. 模拟调制与解调:包括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2. 数字调制与解调:包括幅度键控(ASK)、频率键控(FSK)和相位键控(PSK)。
3. 信号频谱分析: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信号频谱,了解信号带宽和能量分布。
三、实验内容1. 模拟调制与解调:(1)使用MATLAB生成模拟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
(2)进行调幅、调频和调相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原始信号。
(4)分析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信号质量。
2. 数字调制与解调:(1)使用MATLAB生成数字信号,如二进制序列。
(2)进行ASK、FSK和PSK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原始数字信号。
(4)分析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信号质量。
3. 信号频谱分析:(1)对模拟和数字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观察信号频谱。
(2)分析信号带宽和能量分布,评估信号传输质量。
四、实验步骤1. 模拟调制与解调:(1)在MATLAB中生成模拟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
(2)进行调幅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对调幅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原始信号。
(4)重复步骤2和3,进行调频和调相调制与解调。
2. 数字调制与解调:(1)在MATLAB中生成数字信号,如二进制序列。
(2)进行ASK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对ASK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原始数字信号。
(4)重复步骤2和3,进行FSK和PSK调制与解调。
3. 信号频谱分析:(1)对模拟和数字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观察信号频谱。
通信原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通信原理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联系实践,使我对通信原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提高我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1. 实验室环境及设备介绍本次实习在XX大学通信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丰富的通信实验设备,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等。
实验室环境整洁,设备齐全,为我们的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通信原理实验(1)基带信号传输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基带信号传输的原理,分析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和畸变。
实验内容: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基带信号,通过传输线路(如电缆、光纤等)传输,在接收端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分析信号失真和畸变。
(2)调制解调实验实验目的:验证调制解调原理,分析不同调制方式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实验内容:使用调制器将基带信号调制为高频信号,通过传输线路传输,在接收端使用解调器将高频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观察解调效果。
(3)多路复用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多路复用原理,分析不同复用方式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实验内容:使用多路复用器将多个基带信号复用为一个高频信号,通过传输线路传输,在接收端使用多路解复用器将高频信号解调为多个基带信号,观察解调效果。
(4)差错控制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差错控制原理,分析不同差错控制方法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实验内容:使用差错控制设备(如纠错编码器、解码器等)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分析差错控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三、实习收获1. 深入理解通信原理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通信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多路复用、差错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2. 提高动手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通信实验设备,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拓宽知识面通过实习,我了解了通信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四、实习总结本次通信原理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我对通信原理的理解,还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8份)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8份)姓名:学号: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姓名:姓名:学号:实验一HDB3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
掌握HDB3码的编译规则。
了解滤波法位同步在的码变换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主控&信号源、2号、8号、13号模块双踪示波器连接线三、实验原理1、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各一块一台若干姓名:学号: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2、实验框图说明我们知道AMI编码规则是遇到0输出0,遇到1则交替输出+1和-1。
而HDB3编码由于需要插入破坏位B,因此,在编码时需要缓存3bit的数据。
当没有连续4个连0时与AMI编码规则相同。
当4个连0时最后一个0变为传号A,其极性与前一个A的极性相反。
若该传号与前一个1的极性不同,则还要将这4个连0的第一个0变为B,B的极性与A相同。
实验框图中编码过程是将信号源经程序处理后,得到HDB3-A1和HDB3-B1两路信号,再通过电平转换电路进行变换,从而得到HDB3编码波形。
同样AMI译码只需将所有的±1变为1,0变为0即可。
而HDB3译码只需找到传号A,将传号和传号前3个数都清0即可。
传号A的识别方法是:该符号的极性与前一极性相同,该符号即为传号。
实验框图中译码过程是将HDB3码信号送入到电平逆变换电路,再通过译码处理,得到原始码元。
四、实验步骤姓名:学号:实验项目一HDB3编译码(256KHz归零码实验)概述:本项目通过选择不同的数字信源,分别观测编码输入及时钟,译码输出及时钟,观察编译码延时以及验证HDB3编译码规则。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HDB3编译码】→【256K归零码实验】。
将模块13的开关S3分频设置拨为0011,即提取512K同步时钟。
姓名:学号: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编码输入信号为256K的PN序列。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2023版)

移动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原理
1.引言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究移动通信原理,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2.实验设备和材料
●移动通信设备终端
●基站接入控制器
●移动通信网络
●电脑和相关软件
3.实验步骤
3.1 设置实验环境
●连接移动通信设备终端和基站接入控制器
●打开电脑并安装相关软件
3.2 进行信号传输测试
●在终端设备上输入指定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点名称(APN)
●通过基站接入控制器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
●在终端设备上发送数据,观察数据的传输情况
3.3 进行通话测试
●在终端设备上拨打方式号码
●观察呼叫成功率和通话质量
3.4 进行短信发送测试
●在终端设备上发送短信
●观察短信发送成功率和传输时间
4.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步骤中观察到的结果,分析移动通信原理下的信号传输、通话、短信发送等方面的表现和性能。
5.实验总结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了对移动通信原理的理解。
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快速、稳定地进行语音通信和数据传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附件:
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名称,移动通信网络中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标识符。
●基站接入控制器:移动通信网络中用于处理终端设备与网络之间的通信和控制的设备。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熟悉信号调制、解调、传输和接收等基本过程。
4.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器材1. 信号发生器2. 双踪示波器3. 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4. 信号源5. 电缆连接线三、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信号调制与解调: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类型的信号,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然后利用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调制和解调实验,观察不同调制方式(如调幅、调频、调相)对信号的影响。
2. 信号传输与接收:利用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模拟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过程,观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噪声和干扰等现象,分析信道的特性。
3. 信号编码与解码: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数字信号,利用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编码和解码实验,观察不同编码方式(如二进制编码、十进制编码)对信号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 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1)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2)将正弦波信号输入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调幅、调频、调相等调制实验。
(3)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分析调制方式对信号的影响。
(4)将调制后的信号输入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解调实验。
(5)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分析解调方式对信号的影响。
2. 信号传输与接收实验:(1)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信号。
(2)将信号输入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模拟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过程。
(3)观察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衰减、噪声和干扰等现象。
(4)分析信道的特性,如带宽、噪声系数等。
3. 信号编码与解码实验:(1)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数字信号。
(2)将数字信号输入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编码实验。
(3)观察编码后的信号波形,分析编码方式对信号的影响。
(4)将编码后的信号输入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解码实验。
(5)观察解码后的信号波形,分析解码方式对信号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中,我们发现调幅、调频、调相等调制方式对信号的影响较大,调制后的信号波形与调制前的信号波形有明显差异。
通信原理实习报告

通信原理实习报告一、实习概述通信原理实习是我在大学通信原理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该实习,我对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我的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实习目标本次通信原理实习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加深对通信原理中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等概念的理解,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准备在实习开始之前,我首先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进行了学习和研究。
了解了无线信号的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原理以及无线通信中的天线设计等相关知识。
2. 信号传输实验在信号传输实验中,我学习了调制解调技术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验中使用软件模拟工具进行了实际操作。
通过调制解调实验,我深入理解了不同调制方式对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例如调频调制、幅度调制等。
3. 信道编码实验在信道编码实验中,我学习了信道编码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通过模拟信道编码实验,我了解了不同编码方案对信号的纠错能力和传输效率的影响,例如卷积码、纠正码等。
4. 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在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实习中,我与同组同学合作,按照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无线通信系统。
我们首先确定了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参数,然后进行了硬件的搭建和软件的编程实现,在实践操作和调试中加深了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四、实习成果与体会1. 实习成果通过通信原理实习,我获得了以下成果:- 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学会了使用软件模拟工具进行信号传输和调制解调实验;- 掌握了信道编码原理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实践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无线通信系统。
2. 实习体会通信原理实习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我从理论课堂走向实际操作。
通过实习,我深入理解了通信原理的实际应用,同时也锻炼了我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实习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努力学习和与同学们的合作,最终成功完成了实习任务。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kf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kf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通信原理中常用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技术。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发射器、接收器、信号源、示波器等。
组装好实验电路。
2. 调制:将信号源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调制,将模拟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数字信号。
通过修改信号的幅度、频率或相位来实现调制。
3. 编码:对调制后的数字信号进行编码,将其转换成比特流。
常用的编码方法有非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等。
4. 传输:将编码后的数字信号发送到接收端,利用信道进行传输。
可以使用有线或无线的传输方式,如电缆、光纤或无线电波等。
5. 解调:在接收端,将传输过来的数字信号进行解调,将其转换成与原信号相同的模拟信号。
6. 解码:对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进行解码,将其转换成原始信号。
解码的方式需要根据之前的编码方式来确定。
7. 检测:对解码后的信号进行检测,比较接收到的信号与发送的信号是否一致。
可以使用示波器来观察信号的波形,检查是否存在失真或噪声等问题。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信号的调制、编码、传输、解调、解码等一系列操作,并且成功实现了数据的传输和恢复。
实验结果表明,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和恢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信号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噪声干扰,导致解调出来的信号出现失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系统中添加适当的信号处理方法,如滤波、差错纠正等。
其次是信号的调制和解调过程中需确保频率和相位的一致性,否则可能造成解调失败。
因此,在实际通信系统中,需要进行精确的频率和相位的控制。
此外,实验还对比了不同的编码方式,如非归零编码和曼彻斯特编码。
实验结果显示,曼彻斯特编码的解调结果更加准确,且对噪声和传输失真的鲁棒性更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常见。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并且成功地完成了信号的调制、编码、传输、解调、解码等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常用信号的表示【实验目的】掌握使用MATLAB的信号工具箱来表示常用信号的方法。
【实验环境】装有MATLAB6.5或以上版本的PC机。
【实验内容】1. 周期性方波信号square调用格式:x=square(t,duty)功能:产生一个周期为2π、幅度为1±的周期性方波信号。
其中duty表示占空比,即在信号的一个周期中正值所占的百分比。
例1:产生频率为40Hz,占空比分别为25%、50%、75%的周期性方波。
如图1-1所示。
clear; % 清空工作空间内的变量td=1/100000;t=0:td:1;x1=square(2*pi*40*t,25); x2=square(2*pi*40*t,50); x3=square(2*pi*40*t,75); % 信号函数的调用subplot(311); % 设置3行1列的作图区,并在第1区作图plot(t,x1);title('占空比25%'); axis([0 0.2 -1.5 1.5]); % 限定坐标轴的范围subplot(312); plot(t,x2);title('占空比50%'); axis([0 0.2 -1.5 1.5]);subplot(313); plot(t,x3);title('占空比75%'); axis([0 0.2 -1.5 1.5]);图1-1 周期性方波2. 非周期性矩形脉冲信号rectpuls调用格式:x=rectpuls(t,width)功能:产生一个幅度为1、宽度为width、以t=0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矩形波信号。
该函数横坐标范围同向量t决定,其矩形波形是以t=0为中心向左右各展开width/2的范围。
Width 的默认值为1。
例2:生成幅度为2,宽度T=4、中心在t=0的矩形波x(t)以及x(t-T/2)。
如图1-2所示。
t=-4:0.0001:4;T=4; % 设置信号宽度x1=2*rectpuls(t,T); % 信号函数调用subplot(121); plot(t,x1);title('x(t)'); axis([-4 6 0 2.2]); x2=2*rectpuls(t-T/2,T);% 信号函数调用subplot(122); plot(t,x2); title('x(t-T/2)'); axis([-4 6 0 2.2]);3. 抽样信号sinc 调用格式:x=sinc(x)功能:产生一个抽样函数,其值为x/sinx 。
例3:生成抽样信号()(2)Sa at a π=,如图1-3所示。
clear;% 清理变量 t=-1:0.001:1; y=sinc(2*pi*t);% 信号函数调用plot(t,y);xlabel('时间t'); ylabel('幅值(y)'); title('抽样信号');图1-2 非周期性方波图1-3 抽样信号【练一练】用MATLAB信号工具箱中的pulstran函数产生冲激串的信号。
T = 0:1/50E3:10E-3;D = [0:1/1E3:10E-3;0.8.^(0:10)]';Y = pulstran(T,D,'gauspuls',10E4,0.8);plot(T,Y)【实验心得】通过此次试验,首先,让我对MATLAB强大的功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其次,也学会了一些常用信号的表示方法。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我知道了pulstran函数的调用方法,可以自行画出冲击串函数。
实验二信号的Fourier分析【实验目的】1) 通过计算周期方波信号的Fourier级数,进一步掌握周期信号Fourier级数的计算方法。
2) 通过求解非周期方波信号的Fourier变换,进一步掌握非周期信号Fourier变换的求解方法。
【实验环境】装有MATLAB6.5或以上版本的PC机。
【实验内容】1. 连续时间周期方波信号及其傅里叶级数计算的程序代码,其结果如图2-1所示。
dt = 0.001; % 时间变量变化步长T =2; % 定义信号的周期t =-4:dt:4; % 定义信号的时间变化范围w0 = 2*pi/T; % 定义信号的频率x1=rectpuls( t-0.5-dt,1); % 产生1个周期的方波信号x=0;for m = -1:1 % 扩展1个周期的方波信号x = x+rectpuls((t-0.5-m*T-dt),1); % 产生周期方波信号endsubplot(221);plot(t,x);axis([-4 4 0 1.1]); %设定坐标变化范围title('周期方波信号')N=10; % 定义需要计算的谐波次数为10for k=-N : Nak(N+1+k) = x1*exp(-j*k*w0*t') *dt/T; % 求得Fourier系数akendk=-N:N;subplot(212);stem(k,abs(ak),'k.'); % 绘制幅度谱title('傅里叶级数');图2-1 连续时间周期方波信号及其Fourier级数2. 非周期连续时间信号及其Fourier变换的程序代码,其结果如图2-2所示。
width=1;t=-5:0.01:5;y=rectpuls(t,width); % 矩形脉冲信号subplot(221);plot(t,y);ylim([-1 2]); % 限定y坐标的范围title('矩形脉冲信号');Y=fft(y,1024); % 快速Fourier变换Y1=fftshift(Y); % 将频谱分量集中subplot(212);plot(abs(Y1));title('傅里叶变换');图2-2 非周期连续时间信号及其Fourier变换【实验心得】这次实验是信号的Fourier分析。
通过此次实验,我进一步掌握周期信号Fourier级数的计算方法和非周期信号Fourier变换的求解方法。
可以通过MATLAB来自己画出要求的图形,对老师的代码也掌握了。
实验三调幅信号及其功率谱计算【实验目的】1) 通过计算AM调制信号,进一步熟悉并掌握AM的调制过程。
2) 通过对AM调制信号的功率谱计算,进一步熟悉并掌握AM调制信号的功率谱计算方法。
【实验环境】装有MATLAB6.5或以上版本的PC机。
【实验内容】1. AM调制信号及其功率谱计算的程序代码及注释说明% AM基带信号dt=0.001; % 采样时间间隔fs=1; % 基带信号频率fc=10; % 载波频率T=5; % 调制信号的时间长度N=T/dt; % 采样点总数t=[0:N-1]*dt; % 采样时间变量mt=sqrt(2)*cos(2*pi*fs*t); % 基带信号时域表达式% AM调制信号A0=2; % 直流偏移量s_AM=(A0+mt).*cos(2*pi*fc*t); % AM调制信号% PSD计算[X]=fft(s_AM); % 对AM调制信号进行快速Fourier变换[Y]=fft(mt); % 对基带信号进行快速Fourier变换PSD_X=(abs(X).^2)/T; % 根据功率谱密度公式计算AM调制信号的PSDPSD=(abs(Y).^2)/T; % 根据功率谱密度公式计算基带信号的PSD PSD_Y=fftshift(PSD); % 将零频分量移到频谱的中心位置PSD_X_dB = 10*log10(PSD_X); % 将功率化为以dB为单位PSD_Y_dB = 10*log10(PSD_Y); % 将功率化为以dB为单位f=[-N/2:N/2-1]*2*fc/N; % 设置频率变量% 绘图输出subplot(311);plot(t,s_AM); hold on;plot(t,A0+mt,'r--'); % 绘制包括线title('AM调制信号及其包络');subplot(312);plot(f,PSD_Y_dB); hold on;axis([-2*fc 2*fc 0 max(PSD_Y_dB)]);title('基带信号的PSD(dB)');subplot(313);plot(f,PSD_X_dB); hold on;axis([-2*fc 2*fc 0 max(PSD_X_dB)]);title('AM调制信号的PSD(dB)');2. AM调制信号及其功率谱的计算结果图3-1 AM调制信号及其功率谱【练一练】试用MATLAB编程计算抑制载波双边带(DSB-SC)调制信号及其功率谱密度,所用基带模拟信号和载波表达式同上。
%基带信号dt=0.001; % 采样时间间隔fs=1; % 基带信号频率fc=10; % 载波频率T=5; % 调制信号的时间长度N=T/dt; % 采样点总数t=[0:N-1]*dt; % 采样时间变量mt=sqrt(2)*cos(2*pi*fs*t); % 基带信号时域表达式%抑制载波双边带(DSB-SC)调制信号A0=0; % 直流偏移量s_AM=(A0+mt).*cos(2*pi*fc*t); % AM调制信号% PSD计算[X]=fft(s_AM); % 对AM调制信号进行快速Fourier变换[Y]=fft(mt); % 对基带信号进行快速Fourier变换PSD_X=(abs(X).^2)/T; % 根据功率谱密度公式计算AM调制信号的PSD PSD=(abs(Y).^2)/T; % 根据功率谱密度公式计算基带信号的PSD PSD_Y=fftshift(PSD); % 将零频分量移到频谱的中心位置PSD_X_dB = 10*log10(PSD_X); % 将功率化为以dB为单位PSD_Y_dB = 10*log10(PSD_Y); % 将功率化为以dB为单位f=[-N/2:N/2-1]*2*fc/N; % 设置频率变量% 绘图输出subplot(311);plot(t,s_抑制载波双边带(DSB-SC)); hold on;plot(t,A0+mt,'r--'); % 绘制包括线title('抑制载波双边带(DSB-SC)调制信号及其包络');subplot(312);plot(f,PSD_Y_dB); hold on;axis([-2*fc 2*fc 0 max(PSD_Y_dB)]);title('基带信号的PSD(dB)');subplot(313);plot(f,PSD_X_dB); hold on;axis([-2*fc 2*fc 0 max(PSD_X_dB)]);title('抑制载波双边带(DSB-SC)调制信号的PSD(dB)');【实验心得】此次实验是调幅信号及其功率谱计算,通过计算AM调制信号,我熟悉并掌握了AM的调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