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异常图谱认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室肥大
RV5或V6>2.5mV,+Sv1>4.0mV
第四节、心肌缺血
在正常情况下,心室的复极过程是从心外 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推进的。当心室肌某一 部分发生缺血时,将影响心室复极的正常进 行,从而产生心电图ST-T的异常改变。
一、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此时,缺血使这部分心肌的复极较正常更 为推迟,导致出现与QRS主波方向一致的高 大T波。
第二节、心电图的检测内容
一、心电图图形描绘和检测
3.在心电图上可以测出心率,即每分钟内的 心动周期数,可根据60(s)除以每一心动周期 的时距(s)(可取P-P或R-R间距)计算出来。
第二节、心电图的检测内容
心电图波形、波段的命名及测量
第二节、心电图的检测内容
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1.心电图记录纸上的纵坐标,可用以检测各 波段的振幅。 2.一般应事先将心电图机上心电放大器的增 益调整好,使每输入1mV的定标电压,正好 能将心电记录器的描笔上下移动10mm ,即 每1mm振幅相当于0.1mV的电压差。
第四节、心肌缺血
二、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心外膜面缺血T对称性高直立
第四节、心肌缺血
三、ST段的异常改变:
心肌缺血时除可出现T波的改变外,还可 出现ST段的改变。
在心电图上典型的缺血型ST改变,往往表 现为ST呈水平和下垂形下移≥0.1mv,下移的 ST段与R波的夹角≥90°。
第四节、心肌缺血
三、ST段的异常改变:
正常心电图
第六节、心律失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窦性心动过速
P-P间距<3大格
窦性心律不齐
P-P间距相差>0.12s
第六节、心律失常
二、过早搏动:又称期前收缩,简称早搏。
1.联律间期、代偿间歇 3.插入性早搏 4.二联律(1正常+1早搏) 5.偶发、多发、频发、连发的早搏 6.多源性早搏、融合波、并行心律
第六节、心律失常
一、左房肥大
心电图表现为P波增宽>0.11s,常呈双峰型, 双峰间期≥0.04s,以在V1导联上最为显著, 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尖瓣 型P波”
左房扩大
P波双峰且≥0.11s
第三节、四腔肥大
一、右室肥大
1.V1(或V3R)导联R/S≥1。 2.V1的R波+V5的S波>1.05mV(重症可>1.2mV)。 3.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90°(重症可>110°)。 4.aVR导联R/S或R/q≥1(或R>0.5mV)。 5.少数病例可见V1导联呈QS、qR型(除外心肌梗塞) 6.ST-T改变,如V1导联T波双向、倒置,ST段压低。 符合上述阳性指标越多,诊断的可靠性亦越大。
第五节、心肌梗塞
Q波时限>30ms,深度>同导联R波1/4
第五节、心肌梗塞
二、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第五节、心肌梗塞
三、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
I aVR V1 V2
前间壁
II
III 下壁(膈面)
aVL aVF
V3 V4
前壁 广泛前壁
V5 V6
侧壁
第六节、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第五节、心肌梗塞
ST压低≥0.05mV ST抬高≥0.05mV
第五节、心肌梗塞
一、基本图形改变:
3.“坏死性”改变:一般认为坏死的心肌细胞 不能恢复为极化状态和产生动作电流,所以 心电图主要表现“异常Q波(坏死型Q波,病 理性Q波)”,即Q波增宽(>0.04s)、加深 (>同一导联1/4R波)。
凡是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被称为窦性心 律。窦性心律一般属于正常或基本正常范围 心律。
第六节、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1.有一系列规律出现的P波,且P波形态表明激
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II、III、aVF直立, 在aVR倒置); 2.P-R间期>0.12s; 3.频率40~150次/分(超越者甚少)。正常窦 性心律的频率一般规定为60~100次/min。同 一导联中P-P间期差值应小于0.16s
1.典型心绞痛时出现一时性的ST段下移,T波低 平,双向或倒置。
2.变异性心绞痛可出现ST段抬高伴高耸的T波。
3.心室肥厚及束支传导阻滞等情况时出现ST-T 改变,是由于心肌除极时间延长,与心肌已 开始进行的复极时间相重叠所致,通常称为 继发性ST-T改变。
第五节、心肌梗塞
一、基本图形改变:
1.“缺血性”改变:若缺血发生于心内膜面,T 波呈对称性,高而直立;若发生于心外膜面 ,使外膜面复极延迟晚于内膜面,复极程序 反常,就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若电极置于前 壁,而缺血发生于对侧(即后壁),则其图 形变化类似前壁内膜面缺血,即出现对称性 高而直立的T波。
3.检测方法:1.)目测法根据I、III导联QRS波 群的主波方向,估测心电轴大致方位:
第二节、心电图的检测内容
2.)查表法:按I、III导联正负波幅值代数和的 二个数值,从专用心电轴表中直接查得相应 的额面心电轴。
第二节、心电图的检测内容
四、正常心电图波形及正常值
P波 P-R间期 QRS波群:时间、波形、 Q波 ST段 T波:方向 、振幅 Q-T间期 U波
第四节、心肌缺血
一、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心内膜面缺血T对称性高直立
第四节、心肌缺血
二、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包括透壁心肌缺血或透壁心肌梗塞) 此时,可引起心肌复极顺序的逆转,即转
为心内膜复极在先而心外膜复极在后,于是 即出现与正常方向相反的T波。
如前壁外膜下心肌发生缺血时,在V2导联 可见倒置的T波,而下壁外膜下心肌发生缺血 时,在II、III、aVF导联可出现深倒置的T波 。
偶发房室交界性早搏
提前出现P′波;P′ -R间期<0.12s
第六节、心律失常
(三)室性早搏:
1.提早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QRS-T波群,QRS时
限常>0.12s,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2.有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波之
间的间隔等于正常P-P间隔的二倍),早搏的 QRS波前无P波,窦性P波可巧合于早搏波的 任意位置。
2、胸前导联:属单极导联。探查之正电极应放 于胸前固定的部位(见下表);负极均为设 定的“无干电极”(中心电站)。
第一节、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胸前导联探查电极的位 置
第二节、心电图的检测内容
一、心电图图形描绘和检测
1.各波段时程与心率的检测:心电图记录纸 上的横坐标可用以检测各波段的时距,可根 据对测量精度的要求,改变走纸速度。 2.在心电图上可以测出心率,即每分钟内的 心动周期数,可根据60(s)除以每一心动周期 的时距(s)(可取P-P或R-R间距)计算出来。
频发室性早搏
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
第六节、心律失常
二、异位性心动过速:
异位性心动过速是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强 或折返激动引起的异位心律(连续3个或更多 )。常见的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 性交界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第六节、心律失常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1. PSVT理应分为房性与交界区性,但因P’波常
不易明辩,故将两者统称之为室上性。 2.心电图表现为:QRS波与窦性者相同(仅当伴
有束支传导阻滞或因心室内差异传导时可增 宽变形),频率范围为160~220次/分,心室 律绝对匀齐。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RR间期绝对规则,心室率160-220bpm
第六节、心律失常
(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1.实际上是加速了的房性、交界性或室性自主 心律,其频率比窦性心律快,比阵发性心动 过速慢。
第一节、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一、心电发生的基本原理
(一)极化状态 (二)除极 (三)电偶学说 (四)复极
第一节、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心脏除、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
第一节、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导联
在长期应用临床心电图的过程中,已形成了 一个由Einthoven创设而为目前大多数心电图 工作者所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 标准导联”,共包括12个导联。 1、肢体导联:包括双肢体导联I、II、III及加 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各导联的正、 负极按统一规定(见下表)
连续出现2次提早P’波
第六节、心律失常
(二)房室交界性早搏:
1. QRS波与窦性者相同或略有变异。交界区的
激动也能同时逆行上传达心房,产生一个逆 行P’波(II、III、aVF的P’直立)。 2. P’波可以出现在QRS波之中、之后,也可在 其前,但P’-R<0.12s,R-P’<0.20s。不能上传 者可以无P’波。交界性早搏往往有完全性代偿 间歇。
2. 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 呈反比关系;
3. 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 成的角度有关,夹角愈大,心电位在导联 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
第一节、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一、临床心电图
第一节、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1、P波 2、P-R段 3、P-R间期 4、QRS波群及命名 5、ST段;T波
右室肥大
RaVR>0.5mV且R/q>1
第三节、四腔肥大
一、左室肥大
1.V5或V6的R波>2.5mV或V5的R波+V1的S波>4.0mV(男性)或 >3.5mV(女性)
2.I导联的R波>1.5mV,aVL的R波>1.2mV或I导联R波+III 导联S波>2.5mV。
3.常合并ST-T改变。 4.
。
第二节、心电图的检测内容
三、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1.每一次心动周期的心电活动,可以概括地 用一系列顺序出现的瞬时综合心电向量来表 达。 2.左、右心室除极过程的总方向,正常时大 多与其最大向量相一致,在心电图学中采用 “平均心电轴”名称,简称为“(心)电轴”。
第二节、心电图的检测内容
三、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第五节、心肌梗塞
T波高尖
第五节、心肌梗塞
一、基本图形改变:
2.“损伤性”改变:缺血时间进一步延长,缺 血程度进一步加重,就会出现“损伤性”图 形改变,主要表现为S-T段偏移。内膜面或对 侧心肌损伤时S-T段平直压低,外膜面心肌损 伤时S-T段抬高,明显抬高可形成单相曲线。 一般地说,损伤不会持久,要么恢复,要么 进一步发生坏死。
常见异常心电图图谱认识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心电图室 王娟
第一节、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一、心电发生的基本原理
(一)极化状态 (二)除极 (三)电偶学说 (四)复极
第一节、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心肌细胞复极过程
第一节、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与体表采集到的心肌电位强度的有关因素为 1. 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关系;
(一)房性早搏:
1.提前出现一个变异的P’波,其后的QRS波一般
不变形,P’-R>0.12s,代偿间歇常不完全。 2.部分早搏P波之后无QRS波,且与前面的T波
相融合而不易辨认,称为房性早搏未下传, P’-R可以延长,P’波所引起的QRS波有时也会 增宽变形,称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成对房性早搏
第一节、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1.肢体导联:包括双肢体导联I、II、III及 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各导联 的正、负极按统一规定。
(A)标准双极导联的导联轴 (B)单极加压肢体导联的导联轴 (C)肢体导联六轴系统
第一节、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肢体导联与六轴关系:
第一节、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次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
第六节、心律失常
(四)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1.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呈 室性心动过速特征,只是增宽变形的QRS波 群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
2.每约连续出现3~10个同类的波之后就会发生 扭转,翻向对侧。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第三节、四腔肥大
一、右房肥大
表现为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P波 的宽度并不增加,在II、III、aVF导联表现最 突出,称为“肺型P波”,常见于慢性肺原性 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右房扩大
II、III、aVF导联P波振幅≥0.25mV
连续≥3次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
第三节、四腔肥大
2.交界性的频率为70~130次/分,室性的频率 为60~100次/分。一般没有阵发性发作与终 止的特点,但也不尽然。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连续出现≥3次,频率为60-100bpm
第六节、心律失常
(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过速:
QRS波呈室性波形(增宽>0.12s,并有继 发性ST-T改变),心室律基本匀齐,频率为 140~200次/分,有时可以见到保持固有节律 的窦性P波融合于QRS波的不同部位。遇合适 机会可发生心室夺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