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知识要点
文理论知识点(精华版)
![文理论知识点(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afefe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4c.png)
文学理论学问点一.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抱负型,象征型1.现实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事实的文学形状;2.抱负型:抱负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治抱负的文学形状;3.象征型: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示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状;二.文学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动,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特点:凝练性,跳动性,音乐性2.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特点:深化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表达,详细充分的环境描写三.文学作品的文本层面:言语层,形象层,意蕴层1.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第一出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详细言语系统;特点:内指性,心里包蕴性,阻据性2.文学形象层面: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详细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特点: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3.文学意蕴层:指文本所包蕴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三个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四.文学典型1.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状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点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2.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 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围围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2) 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肯定条件下发生反作用;这种现象在无产阶级英雄典型那里表现得尤为充分,如《红岩》;五.意境,意象,审美1.意境定义: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状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出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2.特点:情形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3.意象定义: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状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点的达到人类审美抱负境界的表意之象;4.审美定义:审美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别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六.叙事1.定义:简洁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大事的过程;2.构成:表达内容,表达话语,表达动作3.特点: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大事的过程其次,叙事是话语的虚构七.结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大事之间关系关联性多种行动之间关联八.行动:行动序列→只指一种行动行动序列的形成:首尾相接,中间包含,左右并连九.文本时间:是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详细出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供应应读者的文本秩序;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大事之间的前后关系;十.抒情性作品1. 定义: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内容--- 抒情内容:情感,过程,意义构成要素形式--- 抒情话语:声音,画面结构要素(一)声与情———— 1. 诗与乐 2. 声调与情调3. 节奏与情感的运动形式(二)景与情———— 1. 诗与画2. 情形关系3. 真与幻十一;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比如,象征,倒装,歧义,夸张,对比,借代,用典等;比如,象征————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情感与意义倒装,歧义————音韵对仗,含义互文夸张,对比————把有限情感放大,无限化借代,用典————经济简约而丰富感情十二. 文学风格1. 定义: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长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2. 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风格的简分法:中国的简分法是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类,也有“虚”和“实”,“奇”和“正”等二分法;风格的繁分法:由于将文学风格分为较多,较繁复的类型而得名,奉献最大的是刘茘和司空图;3. 风格的审美价值1 真正特殊的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留住永恒的美感的;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时代价值取向2 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以超越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十三;民族风格1. 定义:指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民族的特点,是该民族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抱负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拉丁族: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情欲《包法利夫人》表现:题材——日耳曼:德国,英国——爱,婚姻《简爱》十四;文学风格地域性1. 定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肯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而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必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作家的文学风格中必定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2. 详细表现在那几个方面:1) 自然环境2) 社会环境3) 生活习惯十五;如何懂得文学风格的地域性1. 定义:2. 详细表达在以下三个方面十六;文同学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1. 文学消费和文同学产之间是辩证的互动关系;2. 一方面,文同学产规定着文学消费;3. 另一方面,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同学产;4. 再次,文学消费者参加生产着文学产品;十七;简要谈一谈对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的熟悉在文学消费所具有的二重性之中,文学消费的精神享受性和意识形状性居于主导性,由于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表达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状;1. 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文学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学问,给人以理智上的启迪,而且能给读者带来审美的享受,具有审美属性;这种属性能从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层次:动听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2. 文学接受的熟悉属性:文学作品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自我人性的丰富本质,因而具有一种为读者供应熟悉社会生活,熟悉人类自身本质的价值属性;宏观————社会生活,客观世界微观————熟悉人性,熟悉自我3. 文学接受的价值阐释属性: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密集的文化产品,对于读者来说,具有一种多方面满意其文化阐释与品评爱好的价值或者属性;4. 文学接受的沟通属性:文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话语活动,文学活动自古以来就具有肯定的社会交际与沟通的作用;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在论述诗歌的作用时就说到“诗可以群”;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读者与作者的沟通读者与作品中人物角色的沟通读者与其他读者的沟通读者与作品所描写的整个自然,社会以及全人类的沟通十八;文学接受的过程:期望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1. 期望视野:在文学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缘由,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阅读文本的既成心里图式,叫做阅读体会期望视野,简称期望视野;1)三个层次:文体期望,形象期望,意蕴期望2)形成的三个因素: 文化学问,社会阅历,性别与年龄2. 接受动机:读者进行文学阅读时的动力和需要1)审美动机2) 求知动机3) 受教动机4)批判动机5)借鉴动机3. 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肯定的心情状态;在文学阅读开头时,这种生活中的心情状态不行能截然中断,它会相伴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成效;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心情状态,就叫接受心境;1)文学接受心境主要有欣悦,抑郁与虚静这三种状态2)接受心境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因素:1. 社会生活状况及及个人境遇有关,如国家的强盛或动荡;2. 个人境遇会影响接受心境;3. 个人的生理状况会影响接受心境;4. 自然环境状况会影响接受心境,如酷热或冰冷,阴云覆盖或秋高气爽等;5. 民族文化传统会影响接受心境,如中国古典文化讲究以“虚静”进入文学阅读过程中;十九;异变的三个方面1. 第一是作品形象的异变2. 其次是情感的异变3. 再次是思想观念的异变二十;谈谈期望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1. 期望遇挫与艺术魅力总体上来看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而言,一部较为优秀的作品往往相伴着期望遇挫;由于通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爱好,否就作品就有缺乏新意之嫌;同样假如读者完全受挫的话也同样难以使读者进入作品;2. 读者的期望视野与作品之间呈三种情形:1)完全顺应2)完全遇挫3)既有顺向顺应又有逆向遇挫二十一;共鸣,净化,领会,余味1.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级阶段的一个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抱负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一种剧烈的心灵感应状态;2.净化: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成效;3.领会: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公民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详细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域等状况与过程;4.余味: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连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再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会之后,连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态;如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指出:“人之读一小说也,往往既终卷后,数日或数旬而终不能释然;”二十二;文学批判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之间的关系1. 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内涵指向彼此是相互联系的,例如高度的写实性与进步的倾向性,健康的情感性相统一,艺术作品才能产生心灵影响;2. 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形象塑造的鲜明,生动,独特,离不开真实性这个前提;3. 而意蕴评判,同时也意味着思想,情感,意绪及社会内涵的评判,等等;越是深层的批判,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就联系的越是紧密,由于艺术作品的思想原来就在艺术之中,是一种“有一位的形式”;。
文学理论各章知识要点
![文学理论各章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8385e2aeaad1f346933f58.png)
第一章文学文本的种类一文学文本及其结构【学习目标】认识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区别;以及现代文学理论为什么要用文学文本这个术语来取代文学作品。
了解理论用语的这种变化源于对文学和文学文本认识的深化,是现代文学观念的体现。
在这个基础上,掌握文学文本的结构。
1·1 文学文本的涵义【知识点】1、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区别2、文学文本的涵义1·2 文学文本的结构【知识点】1、文学文本的结构特点2、文学文本结构的三个层面3、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之间的关系2 文学文本的语言层【学习目标】了解文学文本语言层的特点及构成,认识语言层在文本中的两种作用:语言既是塑造形象的材料或符号,又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
2·1 文学文本语言层的符号性【知识点】1、文学文本语言层的两种作用2、文学文本语言层的符号性2·2 文学文本语言层的审美性【知识点】1、文学文本语言层的审美价值2、文学文本语言层的审美价值的相对独立性。
3 文学文本的现象层【学习目标】了解是否具有现象层,是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区别所在。
因为对于非文学文本来说,语言直接传达意义,无须借助其他中介,而文学文本的意蕴却必须通过现象层即形象系统来呈现,形象才是文学传情达意的“语言”。
3·1 现象层在文学文本中的意义【知识点】1、有无现象层是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区别2、形象的符号性3·2 文学文本现象层的特征【知识点】1、文学文本现象层的两种功能2、文学形象的三种类型3、三种形象类型的符号功能。
4文学文本的意蕴层【学习目标】文学文本的意蕴层并不独立存在,而是隐含在现象层或文学形象之中,因此,文学文本的意蕴一般都模糊性、含蓄性或多义性的特点。
文学文本的意蕴层可以分为本事意蕴和审美意蕴两个层次。
文学文本的主题由作家意图、形象蕴意和读者理解的含义三种成分构成。
多主题和主题的多义性。
4·1 文学文本意蕴的特点和含义【知识点】1、意蕴层在文学文本构成上的意义2、文学文本意蕴的特点3、文学文本意蕴的含义。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cc018b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9.png)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理论解析和批评,揭示其内涵与艺术特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供参考。
1.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关注文本的内部结构和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文学作品是由符号系统构成的。
代表人物有塞米奥特、巴赫金、巴特等。
2.生成派理论:生成派理论强调作品创作过程中的非意识的因素对作品的影响,认为作品的创作是一个潜意识的生成过程。
代表人物有福柯、昆德拉、德里达等。
3.传统批评理论:传统批评主要关注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强调对古典作品的传承和保护。
代表人物有约翰逊、托马斯、列维斯托克等。
4.阐释学理论:阐释学强调读者的主观阐释和解读过程,认为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构建的。
代表人物有里卡尔、布鲁克斯、费希特等。
5.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否定了一切宏大的叙事和定义,关注语言的多样性和后现代社会的碎片化特征。
代表人物有巴特、福柯、德里达等。
6.社会历史主义理论:社会历史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关注文本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代表人物有威廉·髙明、格拉姆斯基、詹姆斯恩斯特等。
7.叙事理论:叙事理论关注作品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方式,研究叙述者与叙述之间的关系。
代表人物有杰拉尔德·格诺斯、克里斯多夫·布雷特、托尔斯泰等。
8.意象主义理论:意象主义强调通过感知和意象表达作家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代表人物有波德莫、福楼拜、莫泊桑等。
9.形式主义理论:形式主义关注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和自足性。
代表人物有修正主义、达尔、修兹基等。
10.象征主义理论:象征主义认为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象征、暗示的方式表达情感和主题。
代表人物有马拉美、曼德尔斯坦等。
以上仅为部分文学理论知识点的简要介绍,每个理论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对于文学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来说,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文学理论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深化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文学理论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8c9cb5c77da26925c5b053.png)
概念:1、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
产生于古希腊,流传最早,影响最大。
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布瓦罗,别林斯基。
2、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
产生于18世纪以后。
代表人物有康德,雪莱。
诺瓦利斯,柏格森,弗洛伊德,源泉追溯到古希腊。
3、情节:即小说对故事所进行的符合表达目的的艺术安排及由此而形成的新秩序。
4、圆形人物:即性格特征丰富、多侧面、多层次、立体化的人物,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有占主导的性格元素,对人物性格形成支配作用,其他元素起到丰富的补充作用。
5、扁形人物:即性格单一、平面化的人物。
艺术夸张,可任强化作品的特定表现。
增加小说特定的审美韵味。
6、视角:叙述视角与审美视角类似于故事与情节。
审美视角是作家对生活的独特发现与开掘,是作家审美意识的外化。
叙述视角是审美视角都在小说文本中的物化联系。
叙述主体、人称的选择是叙述视角的基本表现形式。
小说的视角揭示了一部小说从何种角度审视生活,何种方式叙述故事的立场、态度,特定上午审美视角决定了相应的叙述视角,叙述视角的变化也会影响和叙述视角的变更。
7、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
8、音步: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
读者诵读的基本语音单位。
9、典型:典型是借助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意蕴丰富、特征鲜明,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独特的热舞形象。
10、意境:指文学作品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含蓄灵动的形象整体。
11、意象:文学作品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主客合一、心物交融、富有象征和哲思意蕴的具体形象。
12、典型环境:指作品中典型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包括典型人物自身其中,围绕典型人物所展开的具体环境,也包括支配人物行动,促成典型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特定社会背景与时代面貌。
典型环境是小环境与大环境的艺术统一。
13、情感力:情感发生、提升、处理、创造、表达与感受的综合能力。
14、想象力: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新形象创造的能力,是人的心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875444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2.png)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原理和文学艺术规律的学科,它探讨文学作品的创作原则、审美效果以及与社会、历史、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世界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
1.传统批评理论:传统文学批评理论主要源于西方文学史的发展,包括古希腊的诗学、启蒙时代的批评理论、浪漫主义的批评理论等。
传统批评理论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美学效果、艺术形式和创作风格等方面。
2.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有机的结构,它以文本中的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强调文本的内在结构和语言系统的规则。
结构主义理论关注的问题包括符号、符号系统、语言结构以及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等。
3.语法学派理论:语法学派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使用方式对于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产生重要影响。
语法学派理论主要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技巧、语言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
4.重述理论:重述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不断被重述和改写的过程。
重述理论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主题、符号等元素的变化和演化,强调文学作品的历史性和传承性。
5.新批评理论:新批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
新批评理论强调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主观感受和个人理解,强调文学作品与读者的互动关系。
6.后现代理论:后现代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它质疑知识和权力的固化结构,强调差异、边缘与边际的文化形态。
后现代理论对于解构文学作品中的二元对立、拓展文学创作的边界具有重要意义。
7.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关注性别对于文学作品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强调女性的主体地位、女性的话语权和女性的体验。
女性主义理论对于批评男权社会中的性别偏见以及挖掘女性文学作品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8.后殖民理论:后殖民理论关注殖民主义和殖民地历史对于文学作品和文化形态的影响,强调历史、权力和身份的关系。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bf297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0.png)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文学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情感和体验。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的学科,它探讨了文学的起源、发展、形式和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第一,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系统性,认为文学作品是由各种符号和符号系统组成的。
结构主义关注作品内部的关系和结构,通过分析符号和符号系统的运作方式来解读作品的意义。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俄国学者弗拉基米尔·普罗普,法国学者罗兰·巴特。
第二,后现代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理论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它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碎片性和相对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涉及到语言的游戏、叙事的打破和身份的模糊等主题。
代表人物有法国学者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美国学者林达·哈特。
第三,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关注女性的权利、地位和经验,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来揭示和批判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
女性主义理论强调女性的声音和视角,关注性别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瓦吉·凯特·米切尔、法国学者海伦·西克斯。
第四,后殖民主义理论。
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对文学作品和文化的影响,探讨后殖民社会的权力、身份和文化认同等问题。
后殖民主义理论强调被殖民地的经验和视角,揭示殖民主义的不平等和压迫。
代表人物有印度学者盖亚特里·斯皮瓦克、牙买加学者爱德华·格林。
第五,心理分析理论。
心理分析理论是由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提出的,它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来揭示人类的潜意识和心理冲突。
心理分析理论关注人物的欲望、冲突和梦境等方面,通过解读象征和隐喻来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
代表人物有奥地利学者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
以上是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d45c965f01dc281e53af0d4.png)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名词解释1.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门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并配合作品分析的学科。
2. 视角:视角也称为聚焦,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3. 领悟: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更高境界,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和过程。
4. 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另一个意义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6. 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7. 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8. 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 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10. 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一种情感性评价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而且常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11. 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12. 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 材料: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文学理论要点归纳
![文学理论要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e22876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f.png)
文学理论要点归纳文学理论要点归纳导言1.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通规律的人文学科。
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文学活动是一个由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构成的多环节活动。
2.文学理论的性质:鲜明的实践性、浓郁的人文性、科学性(阐述的完满性)。
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支:①哲学方法—文学哲学;②社会学方法—文学社会学;③心理学方法—文学心理学;④语言学方法—文学语言学;⑤价值学方法—文学价值学;⑥信息论方法—文学信息学;⑦文化方法—文学文化学。
(这里强调的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整体上分析、总结文学和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规律)第一编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产生的历史条件:19世纪4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发展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浪潮中。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思想来源:德国古典主义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观照文学的领域——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文学理论产生了历史性变革。
5.文学的社会地位: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作用:①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②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③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
6.人类在精神上掌握世界的方式:实践的方式(人的感性的物质活动,它是“为感觉所感知”的活动)、理论认识的方式(以概念为主的思维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宗教精神的方式(实为主观希望所寄托的幻想,即颠倒了现实世界的投影)、艺术掌握的方式(以形象为主的想象活动,重点是事物的特征和典型性)。
7.文学艺术的特点:①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②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③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
8.艺术生产——种审美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1ae8f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12.png)
文学理论知识点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理论的世界,探索其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文学的本质文学的本质是文学理论中一个核心的问题。
对于文学本质的探讨,不同的学者和流派有着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文学作品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如描写、叙述、抒情等,展现出社会的风貌、人物的命运以及各种社会现象。
这种反映不是简单的镜像式呈现,而是经过作者的选择、加工和提炼,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另一种观点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的表达。
作者将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和感悟通过文学作品传达出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从而产生共鸣。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文学通过独特的语言运用,如修辞、韵律、节奏等,创造出美的形式和意境。
二、文学作品的构成文学作品由多个要素构成,包括题材、主题、情节、人物、结构和语言等。
题材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具体内容,如历史、现实、神话等。
主题则是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核心观点,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情节是作品中事件的发展和演变,它推动着故事的进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人物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他们的性格、命运和行为构成了作品的主要内容。
结构是作品的组织方式,合理的结构能够使作品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语言则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优美、生动、准确的语言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文学创作的过程文学创作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创造性的过程。
首先是创作的准备阶段,包括生活积累、素材收集、思想酝酿等。
作者需要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然后是构思阶段,作者在头脑中对作品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确定主题、情节、人物等。
接下来是写作阶段,作者将构思转化为具体的文字,这需要作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最后是修改和完善阶段,作者对初稿进行反复的审视和修改,使作品更加完美。
文学理论 复习整理
![文学理论 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1d12fa0f524ccbff12184ca.png)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绪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科性质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
文学理论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
2、什么是文学?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文学理论就是以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简言之: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造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3、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区别?文学理论不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那样直接面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而是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基础,总结出文学的一般原则、规律和范畴,它不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具体的阐释和品评,而是对于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和审美现象的文学本体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进而反过来为文学创作实践以及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提供总体观念、价值标准和方法论。
第三节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与文学活动本身的构成有关,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构成了如下的三角关系: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文学理论研究哪四个方面的关系?(1)“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本质论(广义)的内容。
(2)“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创作论(广义)的内容。
(3)“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作品论(广义)的内容。
(4)“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
这些问题又构成了文学接受论(广义)的内容。
第五节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总的说来包括三个层面,即哲学方法的层面,科学方法的层面,专业方法的层面。
文学书中的知识点总结
![文学书中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7167c6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2.png)
文学书中的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它是对文学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理论论证的学科。
文学理论研究的内容包括文学的定义、文学的分类、文学形式、文学风格、文学艺术等。
其中,文学的定义是文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关于文学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主要包括语言学观点、心理学观点、社会学观点、理论美学观点等。
在文学理论中,还包括了文学的分类问题,文学形式和文学风格的研究,文学的艺术特征等。
二、文学史文学史是对文学发展和演变过程的研究,它主要包括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等不同阶段的文学发展情况。
文学史的研究内容包括文学的起源、发展、变革、流派、作家、作品等。
在文学史中,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文学成就,每个作家或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学意义。
文学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渊源,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鉴赏。
三、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的学科,它主要包括文学评价、文学解读、文学评论、文学评议等方面。
文学批评的研究内容包括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思想内涵、艺术价值等。
在文学批评中,有多种不同的批评方法和理论,主要包括传统的批评方法、现代的批评方法、后现代的批评方法等。
文学批评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品评和解读,对文学作品的意义、价值和影响进行更加全面的认识。
四、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是文学作家进行文学创造的过程,它主要包括文学创意、文学表达、文学风格、文学技巧等方面。
文学创作的研究内容包括文学作家的文学才能、文学创作的主题和题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等。
在文学创作中,有多种不同的文学创作技巧和方法,主要包括自由创作法、写作技巧法、写作规则法等。
文学创作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学作家的文学才能和文学创作过程,对文学创作方法和技巧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综上所述,文学书中的知识点包括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创作等多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文学研究的丰富内容。
文学理论 知识点
![文学理论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e13c18483d049649b665806.png)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二、文学理论的对象、任务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说:世界——作品——读者——作家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它活动的特殊性质,就形成了文学本质论。
文学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研究文学发展的根由及文学发展的规律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成了文学创作论。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接受论。
三、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为文学活动的实践所检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信息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1、反映论视角:文学哲学马克思主义反映论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是揭示文学活动的基本视角,因此以反映论为基础的文学哲学是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文学哲学,以其科学性超越了以前的文学哲学,成为文学理论的基石。
2、心理学视角:文学心理学3、符号学视角:文学符号学:文学活动是一个符号化过程符号学的开路先锋:卡西尔卡西尔:德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早年接受新康德主义哲学的训练,后成为马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有《人论》等。
他的符号哲学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
4、信息学视角:文学信息学文学从创作到作品发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
文学接受是信息的接受和对创作的反馈。
5、社会学视角:文学社会学文学社会学是文学理论的一种重要的形态丹纳三因素说: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6、价值学视角:文学价值学非实用价值:特殊的艺术价值艺术价值的存在环节:创作、作品、消费7、文化学视角:文学文化学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学习文学理论是学好其它课程尤其是各种文学史课程的基础。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1ed84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e.png)
文学理论知识点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探讨,以及对文学创作和阅读的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来揭示文学的内在规律和审美价值。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
一、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它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进行分析和解读。
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形式和结构上,通过对作品内在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进行研究,可以揭示作品的审美特质和意义。
二、意象主义意象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文学理论流派,它认为文学作品通过意象的运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主义将意象定义为通过感官形象直接传递作者情感的符号,通过对作品中的意象进行解读,可以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它将文学作品视为一个符号系统,关注作品内部的结构和关系。
结构主义认为,文本中的各个元素相互关联,彼此影响,通过对结构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揭示作品中的意义和思想。
四、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它对现代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强调抵制大众文化的侵袭,关注个体和主体的存在和表达,同时也质疑语言和意义的稳定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碎片化、多视角、自我反思等特点。
五、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性别分析和批判的一种文学理论方法。
女性主义批评认为,在传统文学中,女性经常被边缘化和歧视,通过对作品中的性别角色和表述进行解读,可以揭示性别关系的权力结构和影响。
六、后殖民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是对殖民主义影响的文学理论分析和批判。
后殖民主义批评认为,作品中的殖民经历和后殖民现实对文学创作和认知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作品中的殖民主题和文化冲突进行解读,可以揭示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七、读者反应批评读者反应批评是以读者的阅读体验为出发点进行文学理论研究的方法。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7fa35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4.png)
文学理论知识点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本质、价值、功能以及特定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的理论体系。
它涉及文学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等方面,是理解和研究文学作品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
一、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及其技巧手段的重要性。
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来自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注重作品的结构、节奏、语言运用等方面。
该理论强调"诗以形式为本",认为艺术作品应该自成体系、独立于现实世界。
二、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思潮,强调意象与象征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象征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表面的表达,而是通过象征和暗示来传递深层的思想和情感。
创作手法上,象征主义注重隐喻、比喻、意象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起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文学作品中的结构和系统性。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结构体系,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来自于这个结构的内在规律。
该理论还关注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大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文学作品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四、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认为传统的理性和科学观念已经失去有效性,文学作品应该拒绝单一的真理和固定的意义,追求多样性和语言的自由性。
该理论追求对话、游戏、互文等创作方式,注重对权威和权力的质疑。
五、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是20世纪女性解放运动的产物,关注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地位。
女性主义批评认为传统文学作品中存在着性别歧视和男性中心的倾向,呼吁关注女性的体验和诉求。
该理论强调女性的主观意识和独立性,提倡批判性地解读文学作品。
六、后殖民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关注被殖民地及其后裔的文化、经验和身份认同。
后殖民主义批评认为传统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对被殖民地文化的歧视和压制,呼吁关注被殖民地的声音和权利。
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点
![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bc8cc2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c.png)
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点文学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体验,传递文化和人类智慧。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本质、形式和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点。
第一部分:文学的定义与分类1.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指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艺术手法创作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它可以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多种形式。
2.文学的分类:根据内容、形式和风格等因素,文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文学类型包括传统文学、现代文学、古典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等。
第二部分:文学的要素与技巧1.文学要素:文学作品通常包含情节、人物、主题和语言四个要素。
情节是故事的发展和结构,人物是作品中的角色,主题是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而语言则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2.文学技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使用了许多特殊的技巧来吸引读者。
例如,比喻、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同时,作者运用叙事、描写、对话等技巧来展现故事和人物,让读者更好地参与其中。
第三部分:文学的流派与理论1.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指的是在特定时期或特定地区形成的一类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方式。
例如,现实主义追求真实和客观,而浪漫主义则强调情感和想象。
2.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的学科。
不同的文学理论有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
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过程。
第四部分:文学的意义与价值1.文学的意义: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它通过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和展现人类的智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2.文学的价值:文学具有丰富的价值,如审美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等。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1d722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0e.png)
文学理论知识点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规律以及文学与社会、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关系的学科。
它为我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
文学的本质是文学理论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于文学本质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一种观点认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
文学作品通过描绘现实世界中的人物、事件和场景,反映出社会的风貌和人类的生活。
这种模仿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作者对现实进行选择、加工和创造的结果。
另一种观点则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的表达。
作者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体验和思想通过文学作品传递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还有观点认为,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通过巧妙运用语言的各种技巧和手法,如比喻、象征、拟人等,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文学的特征也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
文学具有形象性,它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生活。
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自然景象,都能够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鲜明的画面。
文学还具有情感性,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他们产生喜怒哀乐等各种感受。
此外,文学具有审美性,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形式上,如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韵律,还体现在内容上,如深刻的思想、高尚的情操。
文学作品的类型也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按照体裁划分,文学作品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独特的韵律和丰富的意象,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小说则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构建故事情节和描绘环境背景,展现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散文形式自由,内容多样,可以抒情、叙事、议论。
戏剧则通过舞台表演,以对话和动作来展现冲突和情节。
文学的创作过程也是值得探讨的。
作家在创作之前,往往需要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和知识经验。
灵感的产生是创作的起点,它可能来自于生活中的某个瞬间、某个场景或者某个想法。
在创作过程中,作家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将零散的素材和灵感进行整合和加工,构建出完整的文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与形态文艺学,就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与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与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就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就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 —————————————→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特殊文学史文学理论就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她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与制约着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与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就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与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就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她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比就是明喻,兴其实就是暗喻。
“虚静”说老子《道德经》里最早提出“虚静”: “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庄子·大宗师》: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庄子的“坐忘”就就是“虚静”。
庄子认为只有达到虚静,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神思”说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其致也,情瞳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滋味”说钟嵘最早以“滋味”论诗:“五言居文词之要,就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
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
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
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
”“物感”说《毛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妙悟”说“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沧浪诗话》“童心”说“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就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 ——李贽:《焚书》卷三《童心说》“性灵”说袁枚《随园诗话》:“诗者,人之性情也。
” “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 “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
“神韵”说王士禛提倡神韵说,要求诗歌“天然澄淡”、“风神韵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强调“兴会神到”、“得意忘言”。
“出入”说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西方文论:亚理斯多德“净化”说、立普斯“移情”说、弗洛伊德“无意识升华”说、荣格“原型”说、“投射”说、克罗齐“直觉”说文学社会学孟子“知人论世”说丹纳三因素说: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与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4、文学符号学5、文学价值学6、文学信息学7、文学文化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美学与文论1、康德18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主要著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 《实践理性批判》(1780) 《判断力批判》(1790)审美判断(趣味判断):无利害感;没有概念的普遍性;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没有概念的必然性2、黑格尔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者主要著作:《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美学》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3、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人本主义人类学原则,坚持反映论与审美意识的观点。
但没有瞧到社会实践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1、文学活动论人的活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艺术就是人的精神性生活活动,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就是“人学”2、文学反映论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就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艺术生产论艺术生产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只有产品进入资本运作过程中,作家的劳动才就是艺术生产。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就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特殊性的一面:文学的审美特征5、艺术交往论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做为活动文学活动就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第一节、文学活动及其构成世界在这里主要就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
文艺摹仿说基本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或世界的摹仿。
文艺摹仿说起初就是在人对动物行为的摹仿上来立论的。
如德谟克利特。
西方传统:柏拉图:宇宙间的三类事物:理式;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镜子、艺术等;艺术与理念世界隔了三层,就是“影子的影子”“摹仿的摹仿”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
《诗学》:“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中国传统:《周易•系辞下》“观物取象”: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就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荆浩:五代大画家荆浩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
”叶燮:《原诗》中说:“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
”二、作者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她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1、中国传统“诗言志”说《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荀子·乐论》中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白居易《与元九书》:诗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感伤诗”就是“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西方传统★表现说:认为文学就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华兹华斯:“诗就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模仿论认定文学就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就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与写作背景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文学表现与日常表现的区别:文学表现要经过深思熟虑苏珊·朗格:“一个艺术家表现的就是情感,但并不就是像一个大发牢骚的政治家或就是像一个正在大哭或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艺术家将那些正常人瞧来混乱不整与隐蔽的现实变成了可见的形式,这就就是将主观领域客观化的过程。
”三、作品作品与现实的差异: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
★形式主义文论1、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文学性”“陌生化”效果强调作品的形式之于作者的意义2、英美新批评兰塞姆创造了一个术语: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就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3、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注重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共时与历时/横组合关系与纵组合关系/ 语言与言语/代码与信息/能指与所指/秩序与序列等四、读者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20世纪6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姚斯《走向接受美学》: “一部文学作品并不就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
它不就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
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伊瑟尔:提出“隐含的读者” ,开启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作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都已设定了阅读对象,这些对象需要用作品中的空白结构去召唤五、文学活动就是一个交往结构(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文学活动四要素的交往性:马克思:“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中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这就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关系,表现为互不可缺。
”哈贝马斯:“任何两个具有言语与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第二节、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活动与文学活动)一、人类活动的性质1、生命活动:动物性的一面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她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id)对理性的“自我”(ego)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2、生活活动:自觉意识的一面生活活动就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与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从发生学层面瞧生活活动:生活活动就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就是人类发展、延续的基础从认识论层面瞧生活活动:马克思主义:从主客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人的生活活动的社会性与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