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理论教程全部
文学理论教程全部文学理论教程是一门旨在探讨文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的学科。
通过对劳伦斯塔文赫姆的《文学理论教程》一书的学习,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和重要概念。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文学理论教程的全部内容。
第一部分是文学理论的历史发展。
这一部分介绍了文学理论在古代、中世纪和现代的发展历程。
从希腊古代的诗歌论到启蒙时代的形式论,再到现代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我们可以看到文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思潮和学派。
了解文学理论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理论流派的概念和观点,也能够反思当代文学理论的前沿问题。
第二部分是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
这一部分介绍了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如意识流、主体性、形象、隐喻等。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核心元素和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同时,这些概念也提供了一种解读文学作品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学作品。
第三部分是文学理论的应用与扩展。
这一部分介绍了文学理论在批评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文学理论的应用,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理论流派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同时也可以学习如何发现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风格和意义。
此外,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文学理论的现实价值和社会意义,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关系,以及文学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学习文学理论教程,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
这门学科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还能够提升我们的批评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深入学习文学理论,我们不仅可以成为对文学有更深入理解的读者,还可以成为对文学有批评性思维和独立见解的评论家。
最重要的是,学习文学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思考人类文化的核心问题,以及文学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导论——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一、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高度和宏观事业上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
二、文学理论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三者既是独立的,又是紧密联系,互相包容,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活动四要素的观点: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1、文学活动论2、文学反映论3、艺术生产论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轮5、艺术交往论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一、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二)生活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1、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2、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的创造。
(三)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二、文学活动的构成:1、世界: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2、作者:是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写作品的人,更是参与建立文学规范,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递给读者的人。
3、作品:既是作者的创造对象,也是读者的阅读对象。
4、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与作者通过作品进行精神的沟通。
三、文学活动的发生(一)巫术发生说:巫术是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为方式系统,是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起源理论。
它建立在对原始习俗和巫术信仰的研究基础上,认为原始人思维中的万物有灵论和巫术信仰,促成了艺术的诞生。
(二)劳动说: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产生。
四、文学活动的发展(一)文学活动发展的动力与原因1、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2、黑格尔的理念(二)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1、生产劳动并不是文学发展的唯一因素,上层建筑的一些观念以及文学发展的制度等往往有更直接的影响。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 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
精品文档
马克思指出,人的历史与人的现实都因此成 为人类认识自身、感受自己的生命、力量和 本质的对象:“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 对人说来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 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 现实,一切对象对他说来也就成为他自己的 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 成为他的对象……因此,人不仅通过思维, 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最初人们是在语言形式上确认文学作品与其 它文字表达的区别。把文字表达的艺术性当 成是文学的基本特征。
于是在确定文学的“审美性”时,也就自然 而然地首先关注“语言”了。这更多的是现 代人的观念。
精品文档
资料
“至于记事之史,系年之书,所以褒贬是非, 纪别异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赞 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评文华,事出 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故于夫篇什,杂而 集之。”
精品文档
本体是一个形而上的对文学本质的设定
文学存在,是我们假设的包括所有文学现象 的概念
根据一个最普遍、最一般、 世界
最根本的本质,界定这些
现象为文学
文学作为一种活动
作品
从不同角度把握文学,
得出不同的文学观念,艺术家
欣赏者
形成不同的文学理论。
精品文档
第一节 文学的审美性
审美性即是教材作者设定的文学本体 一、文学和文学观念 对文学活动四要素的侧重不同,而形成不
精品文档
即使立足于“形式”理解文学艺术的审美性, 也势必在人的实践中历史性地说明形式的审 美意味。如:美的形式——理解为有意味的 形式,而有意味——则归因于人类社会实践 的历史积淀。
因此我们要在人的实践中理解艺术的审美特 性,理解文学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文学理论教程》课件
戏剧
以表演为主,通过对话、 动作和舞台布景来展示情 节和人物。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技巧
创意构思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首先需 要确定主题和情节,并构 思出主要人物和情节线索 。
叙事技巧
作家运用不同的叙事技巧 ,如倒叙、插叙、伏笔等 ,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 吸引力。
修辞手法
作家运用比喻、拟人、排 比等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 表现力和增强作品的艺术 效果。
古典主义文学理论
总结词
强调理性、秩序和规范,重视作品的教化功能。
详细描述
古典主义文学理论主张文学作品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强调理性、秩序和 完美,重视作品的教化和道德作用。它强调作品的结构和形式,追求作品的完 整性和统一性。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总结词
强调个性和情感,重视对自然和人类心灵的探索。
详细描述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强调个性和情感,主张文学作品应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 受。它追求自由、个性和创新,反对传统束缚和规则,重视对人类心灵的探索和 表达。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总结词
强调对现实的客观描写和反映,追求真实和细节的再现。
详细描述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主张文学作品应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通 过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和刻画,揭示社会和人性的真相。 它追求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注重细节描写和对人物心理 的刻画。
02
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
语言文字
文学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是表 达思想、情感和意义的基本工具 。
意象与象征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是表达 深层含义和情感的常见手法。
文学作品的类型与风格
01
02
03
小说
以叙述为主,通过人物、 情节和环境来反映社会生 活。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引言: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和探讨。
然而,对于文学的理论认识和理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学科的发展,不同的理论观点和解读方法也层出不穷。
本章将介绍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与观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且系统的文学理论教程的基础。
1.文学观念的定义与演变文学观念是指对于文学这一现象和实践的认识和理解。
它不仅仅是对文本本身的解读,还包括对于文学的概念、功能和意义的思考。
文学观念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不同的学科领域和思潮。
在西方,文学观念在古代就得到了初步的形成,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对于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文学观念的形成则更加复杂,如《文心雕龙》等古代文论著作对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代以来,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崛起,以及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都对文学观念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学本体的构成与变化文学本体是指文学的实际内容和形式,包括文学作品、文学创作方式和文学创作理论等。
文学本体在不同的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古代,文学作品主要是以诗歌和戏剧形式出现,而在现代,小说和散文则成为了主要的文学形式。
同样,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文学本体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中国文学强调追求情感表达和哲学思考,而西方文学则注重表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意义。
因此,对于文学本体的研究需要考虑到文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的关系结论: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是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在文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对于文学观念和文学本体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
因此,学习和研究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是文学理论教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理解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完整版)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理论教程知识点名词解释1文学理论:以一定的哲学方法论为指导,它是说明文学的性质、特征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旨在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创作、欣赏、生产、流通的方法,是一种文艺方法论。
2现实性文学:是一种用写实的创作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
它的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强调立足于现实、正视现实、忠于现实,对现实作冷静的观察分析以再现现实的写作方式。
在艺术表现手段上,它的描写不夸张,不变形,按照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直接揭示矛盾以真实再现特定历史时代的生活环境。
3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技能力量、精神力量)通过社会实践而在现实世界的物质化、具体化、对象化,人又会根据这种对象化的表现来反观自己的本质力量。
这是一个二次转化、循环转化的过程。
4直觉:省掉推理过程而对事物作直接的认知和了解。
在文学创造活动中,直觉是指作家凭借已有的炉火纯青的认知能力,或许会借助对过去生活的认知经验来对事物做出推理和判断的现象。
通常,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会获得对某种事物的特殊性的领悟或突破性的顿悟。
5即兴: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因受到外在刺激而引起内在冲动的兴会来临,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它的特点是趁热打铁。
6高雅文学:也称作纯文学、美文学、严肃文学和精英文学,它主要服务于社会上文化修养较高的人群,它的特点是内容丰富、题材广大,主题深刻或意蕴深厚,具有探索性、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风格,能给读者严肃的思考,深刻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艺术感染力强。
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怎样理解文学?答:①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类学的观念来看,文学是人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②从哲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对现实的一种反映活动。
③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
④从美学的社会学的观点看,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⑤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借助纸张和文字来表达。
马克思主义从这五个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文学的整体面貌。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理论教程》一、艺术生产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活动之一,一旦进入现代资本运行的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具有如下意义:1、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艺术的一定繁盛期不与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
1、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3、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
二、劳动说——文学起源于劳动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三、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1]、文学与话语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其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②文学是一种话语。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两主体)、文本(符号形式)、沟通(目的)、语境等要素③话语意味着把讲述内容作为信息由说话人传递给受话人的沟通过程;而传递这个信息的媒介具有言语特性;同时,这种沟通过程发生在特定社会语境中,即与其它相关性言语过程、与说话人和受话人的具体生存境遇具有联系④文学作为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从事沟通的话语行文或话语实践。
⑤文学的基本属性:绝不只是个人所有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活动;绝不只是个人言语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话语实践[2]文学与话语蕴藉①蕴藉: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②话语蕴藉: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③文学作为话语蕴藉包含两层意思:A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B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3]、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A含蓄B含混(歧义、复义、多义)四、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1、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文学活动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和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其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2、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文学以语言为符号,文学话语与普通言语的区别A作为叙述、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文学话语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B使用“陌生化的语言”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C文学语言的虚构性常常制造某种处在变化中的情境,这种叙述会出现多种可能性五、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1、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场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广义的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文艺学在中西方早期被称为“诗论”“诗学”,如中国的《诗品》《原诗》,西方的《诗学》《诗艺》等,中国主要是研究诗歌,西方则侧重戏剧,都有以偏概全的倾向。
直到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崛起,文艺学才形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以成立。
2、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诸如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的过程等问题),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内容。
虽也涉及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但一般是作为例证出现的。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研究个别的文学作品和现象。
文学史:文学史研究时间过程中的文学作品系列。
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如果文学理论不植根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释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和范畴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材料的堆砌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教程 第四版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
《文学理论教程》是一本关于文学理论的教程,旨在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和发展趋势。
本书于第四版中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新时代对文学理论的需求和要求。
以下将对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章是《文学理论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了文学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从古希腊到现代,我们可以看到文学理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中的演变。
本章还探讨了文学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文学的本质和文学的功能。
第二章是《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读者可以了解到文学批评的基本术语,如文本、意义、主题等,以及不同流派中的不同批评方法,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第三章至第九章是不同的文学理论流派和观点的介绍:包括传统主义、新批评、实证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哲学批评等。
这些章节详细地探讨了不同理论流派的特点和主要代表人物,读者可以通过对比和分析,更好地理解不同流派之间的异同和发展趋势。
第十章是《文学理论的应用与实践》,介绍了文学理论的应用和实践。
本章探讨了文学理论在文学创作、文学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文学理论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最后一章是新版的附录,包括了一些文学理论的重要文献和文
学批评的范例,供读者参考和深入研究。
总的来说,《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是一本全面介绍文学理论的教材,旨在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和发展趋势。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对不同的文学理论流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自己的文学研究和理论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2、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
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 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的是研究文学 活动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 活动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及 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区别: 区别:它研究的对象不是具体个别的作家作品文学流 派和思潮,或者说并不是具体的个别的文学现象, 派和思潮,或者说并不是具体的个别的文学现象,而是要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即通常我们所说 的普遍的艺术规律。比如文学批评规律,作品构成规律, 的普遍的艺术规律。比如文学批评规律,作品构成规律, 文学发展的规律,阅读鉴赏的规律等。 文学发展的规律,阅读鉴赏的规律等。 联系: 联系:文学理论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观点原理和 方法。 方法。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为文学理论提供具体的材料和方 法。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基本规律的,具体的说,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基本规律的,具体的说,是以 文学的基本原理、 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相关科学方法为研究 对象。 对象。 它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 它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
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 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 文学活动论 文学活动本质论 文学创 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 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作论 文学作品构成论 文学接受论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归属于文艺学,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 诗学” 文学理论归属于文艺学,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诗学”、“诗论” 诗论”
二、文艺学三大分支的关系: 文艺学三大分支的关系:
1、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两者都是以最基本的具体的文学现象(主要是作家和作品) 同:两者都是以最基本的具体的文学现象(主要是作家和作品)为研 究对象,它的任务是要分析阐述具体作家作品的诸多方面, 究对象,它的任务是要分析阐述具体作家作品的诸多方面,作出公正 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两者的方法不同。批评基本上是静态的,针对个别作品, 异:两者的方法不同。批评基本上是静态的,针对个别作品,或以某 个作品作家某个创作倾向为研究对象。 个作品作家某个创作倾向为研究对象。文学史却要着眼一个动态的历 史过程,考察来龙去脉,发展流变,历史的继承与沿革, 史过程,考察来龙去脉,发展流变,历史的继承与沿革,是一个纵向 的。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现象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理论的功能?A. 指导创作B. 促进交流C. 规范阅读D. 反映社会答案:D3.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研究应该关注:A. 社会背景B. 作者意图C. 文本本身D. 读者反应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文学理论中的“文本中心主义”。
文本中心主义是文学理论中的一种观点,它强调文学研究应集中于文本本身,而非作者、读者或社会背景。
文本中心主义认为文本具有自足性,其意义和价值来源于文本内部的结构和语言特征。
2. 解释“互文性”这一概念。
互文性指的是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一个文本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可能引用、模仿或回应其他文本。
互文性揭示了文学作品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是理解文本意义的一个重要维度。
三、论述题1. 论述文学理论对于文学批评的重要性。
文学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通过文学理论,批评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和风格。
文学理论还帮助批评家识别和分析文本中的隐喻、象征和其他修辞手法。
此外,文学理论还能促进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和对话。
2. 分析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20世纪初兴起的文学运动,其特点包括对传统叙事结构的颠覆、对时间和空间的新颖处理、以及对内心世界和主观经验的强调。
现代主义作家常常使用断裂的叙事、流意识技巧和非线性时间来探索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案例分析题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为例,分析其文学理论意义。
《到灯塔去》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伍尔夫运用了流意识技巧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
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处理也极具创新性,通过人物的思绪跳跃和回忆,展现了时间的非线性特征。
此外,作品还探讨了性别、阶级和艺术等主题,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理论教程文学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在人类文化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文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反映和塑造社会风貌,传递智慧和情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了解文学的基本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欣赏文学作品,还能够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第一章:文学基础概念1.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各种文本形式。
它通过语言表达情感、创造形象,反映作者的思想和生活体验。
1.2 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体裁、时代、风格、主题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
常见的文学分类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第二章:文学批评理论2.1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来源于作品本身,还受到文本结构、符号和语言系统的影响。
批评者通过对文本结构和符号的分析,揭示作品背后的复杂意义。
2.2 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试图颠覆传统文学观念,突出作品中的碎片化、模糊性和多样性。
批评者认为文学的意义是多义的,不可被统一解读。
第三章:文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3.1 文学教学文学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3.2 研究文学作品文学理论也是文学研究的基础。
研究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文学理论视角分析作品,揭示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结语文学理论是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提升审美品味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文学基础概念和批评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希望这份文学理论教程能够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文学世界,拓展思维视野。
《文学理论教程》圆桌议题与参考书目1
《文学理论教程》圆桌议题与参考书目教学要求:1.一个小组负责一个专题, 小组讨论后推荐一人到课堂上汇报讨论结果;2.每一位同学选择所讲专题的一部参考书(亦可自选相关性论著), 提出一个问题供小组讨论, 挑选一部典型的文学作品(或一个文学现象), 并试着用相关的理论加以阐释;3.讨论的组织由组长(或寝室长)负责, 围绕着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 并形成讨论报告;4.汇报时注意充分体现小组讨论的多重声音。
第四编文学作品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圆桌议题:1. 历史小说如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是否为现实型文学?2.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太虚幻境等具有神幻色彩的人.事.景, 是否改变了其现实型文学的身份?3. 理想型文学要反映现实吗?4.如何理解“文学作为反映, 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5. 现实型文学与理想型文学有何不同?6. 如何判断一部作品是现实型还是理想型文学?参考书目:1. 【美】布洛克著: 《美学新解》, 滕守尧译,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2.《欧洲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19813.达米特·格兰特著: 《现实主义》, 周发祥译, 北京: 昆仑出版社, 19894.利里安·弗斯特著: 《浪漫主义》, 北京: 昆仑出版社, 19895.王向峰著: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86.张学正著: 《现实主义文学在当代中国: 1976-1996》,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77.张德祥著: 《现实主义当代流变史》,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78.崔志远著: 《现实主义的当代中国命运》,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9.陈顺馨著: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换》,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10.【英】以赛亚・伯林著: 《浪漫主义的根源》吕梁等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811.汤奇云著: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史论》,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2.陈国恩著: 《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13.【美】考德威尔(Caudewell,C.)著: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对英国资产阶级文学的研究》, 薛鸿时译, 北京: 三联书店, 1988.614.罗钢著: 《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研究》,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615.俞兆平著: 《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6.朱寿桐等著:《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史论》,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9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象征型文学、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圆桌议题:1.象征型文学如何寻找客观对应物?2.为什么象征型文学具有朦胧性的特点?3.如何理解西方各大文学思潮之间的关系?4.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就是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和象征主义文学吗?为什么?5.象征型文学与现实性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有哪些?参考书目:1.查尔斯·查德威克: 《象征主义》, 北京: 昆仑出版社, 19892.钱中文: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3.林兴宅: 《象征论文艺学导论》,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4.【德】黑格尔: 《美学》, 朱光潜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9, 1981;5.居阅时, 瞿明安主编: 《中国象征文化》,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96.陈太胜著: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7.吴晓东著: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8.黄晋凯等主编:《象征主义・意象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10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诗、散文)圆桌议题:1.必须符合教材中所说的诗歌的几个特征才能算是诗歌吗?2.诗歌与散文有何差异?3.试以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和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为例, 谈谈诗与散文的差异。
文学理论教程_童庆炳0204192321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笔记)1、文学概念“三义”——三种不同概念,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2、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释,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时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
4、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6、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7种)都属于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德意志的意识形态》,此后在《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理论》等著作中多次出现7、文学创造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8、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
它是指作家将在构思过程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文学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9、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希望对大家有用啊。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一、内容提要1.关于文学理论的性质2.关于文学理论的形态二、概念源流文艺学三、答题要点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四、相关知识1.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发展2.韦勒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3.卡冈:对艺术作综合研究的系统方法五、参考文献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一、内容提要1.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2.关于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二、概念源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三、答题要点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
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
3.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四、相关知识1.马克思论人类的生活活动和按美的规律建造2.恩格斯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交互作用3.马克思恩格斯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4.马克思论生产与消费5.哈贝马斯论交往行为6.钱中文论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五、参考文献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一、内容提要1.关于文学活动及其构成2.关于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3.关于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二、概念源流1.生活活动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5.文学本体论6.劳动说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在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三、答题要点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简述之,并指明它们的片面性。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4.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5.关于文学活动的整体性以及文学活动与人类生活活动的有机联系的问题。
6.关于文学发展动因上的多方面性与终极追溯。
四、相关知识1.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说2.“断竹,续竹,飞土,逐肉”3.治世之音安以乐五、参考文献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内容提要1.关于文学概念的辨析2.关于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3.关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4.关于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二、概念源流1.文学(literature)2.意识形态(ideology)3.话语(discursive)三、答题要点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2.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4.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四、相关知识1.冯?戴伊克:话语分析方法2.杰姆逊:意识形态分析的七种模式3.伊格尔顿:文学与意识形态4.伊格尔顿:文学、话语实践和修辞学5.阿多诺:艺术的双重性6.阿尔都塞:艺术与审美和意识形态7.中国古人论话语含蕴(四则)五、参考文献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一、内容提要1.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2.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3.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二、概念源流1.社会主义新人形象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推陈出新4.人民性三、答题要点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2.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雅与俗的问题?3.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学的意义。
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四、相关知识1.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论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五、参考文献第三编文学创造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一、内容提要1.关于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2.关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二、概念源流1.精神生产2.艺术生产3.文学创造的客体4.文学创造的主体5.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6.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三、答题要点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言语?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5.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6.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7.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8.为什么说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9.关于文学言语的含蓄、多义、模糊性特征问题。
四、相关知识1.“艺术生产”概念的提出2.关于弗洛伊德的艺术是“性欲的转换形式”之说3.关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原始意象”和“原型”4.审美“心理距离”说5.“移情”说五、参考文献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一、内容提要1.关于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2.关于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3.关于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二、概念源流1.材料2.艺术发现3.创作动机三、答题要点1.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3.自己是否从事过文学创作?是否发生过灵感?如果有,试述灵感的特点与个人体会,并尝试与直觉比较。
4.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何在?5.为什么说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四、相关知识1.弗洛伊德等论人的心灵、潜意识及创造活动之奥秘2.阿恩海姆等论视觉思维(含观察)、材料积累、艺术发现与创作动机3.德谟克利特等论灵感与直觉4.阿瑞提等论想象、意象以及构思5.萨特等论意象与语词、心与手的关系五、参考文献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一、内容提要1.关于艺术真实2.关于情感评价3.关于形式创造二、概念源流1.艺术真实2.艺术概括3.情感评价4.艺术形式三、答题要点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2.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3.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出评述。
4.怎样理解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5.阐明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诠释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
6.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你对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
7.为什么说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8.阐释“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9.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10.有人说文学作品是不可转译的(包括各民族语言及古今文之间),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四、相关知识1.列?斯托洛维奇:诠释艺术的多方面本性的审美价值论2.A.卢那卡尔斯基:审美价值——真善美之合一3.F.席勒:艺术真实是诗意的真实而有别于历史的真实4.黑格尔:艺术的真实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协调一致5.N.冈察洛夫:艺术真实和现实真实不是同一东西6.乔治?卢卡契:文学创造中的人的主观性7.高尔基:文学的真实是从同类许多事实中提出来的精萃8.歌德: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9.丹纳:艺术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特殊表现得彰明较著10.莫泊桑:艺术真实是运用诗艺创造出来的11.迪伦马特:艺术的主观性12.胡风:主观精神和客观真理的融合1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创造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14.恩格斯评论文学创造中的情感评价15.列宁论托尔斯泰作品里情感评价的价值取向16.中国古典诗学论情17.罗宾科林伍德:艺术是表现情感的18.苏珊?朗格:艺术品就是情感的形式19.鲁迅论情感评价的品格及其社会功利性20.《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人文主义21.童庆炳: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张力22.黑格尔:内容与形式的独立完整的统一,就是艺术的中心23.别林斯基:思想与形式融合一体,是不可分的24.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传达的内容决定形式的选择25.宗白华:艺术家往往倾向以“形式”为艺术的基本26.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五、参考文献第四编文学作品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一、内容提要1.关于文学作品的类型2.关于文学作品的体裁二、概念源流1.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2.象征型文学三、答题要点1.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的关系?2.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3.运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
4.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5.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6.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7.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四、相关知识1.有关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论述2.有关象征型文学的论述五、参考文献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一、内容提要1.关于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2.关于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二、概念源流1.典型2.特征化3.意境4.意象三、答题要点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2.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5.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6.审美意象与意象主义的意象观的区别。
四、相关知识1.关于典型概念2.关于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3.关于意象的多种理解4.关于典型、意境、意象之间的关系五、参考文献第十一章文学的叙事一、内容提要1.关于叙事界定2.关于叙述内容3.关于叙述话语4.关于叙述动作二、概念源流1.叙事学2.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3.叙述者的声音三、答题要点1.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3.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
4.试述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5.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6.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
7.试分析《窦娥冤》中的行动序列。
8.试分析《猫》和《沉沦》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
四、相关知识1.传统的西方叙事理论2.传统的中国叙事理论3.新叙事学五、参考文献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一、内容提要1.关于抒情界定2.关于抒情性作品的构成3.关于抒情方式二、概念源流1.抒情与抒情话语2.抒情性作品的结构3.抒情话语的修辞三、答题要点1.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2.抒情话语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3.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四、相关知识1.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2.宗白华论诗画关系3.高友工论中国抒情美学五、参考文献第十三章文学风格一、内容提要1.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2.风格的定义和内涵3.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4.文学风格与文化二、概念源流1.风格2.创作个性3.风格类型三、答题要点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2.如何理解文学风格的价值?3.如何理解文学的时代风格?四、相关知识1.马克思论风格的多样性2.毛泽东论艺术要有特殊的民族风格3.曹丕论作家的个性和风格4.陆机论文体风格特征5.刘勰论风格6.方孝孺论风格类乎其人7.姚鼐论风格之美8.钱鍾书论“文如其人”9.亚里士多德论风格的追求10.布封论风格11.歌德论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12.巴尔特论风格13.李延寿论南北词人之得失14.刘师培论南北文学不同15.赫拉普钦科论文学流派五、参考文献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受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一、内容提要1.关于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2.关于文学接受的文化价值二、概念源流1.文学消费2.文学传播3.高雅文学4.文学接受5.文学交流三、答题要点1.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有什么关系?2.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有何影响?3.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有什么影响?4.为什么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5.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6.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7.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审美价值?8.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认识价值?9.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阐释价值?10.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交流价值?11.如何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力与其商业价值并无必然联系?12.如何理解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学出版业的复杂性?13.如何理解文学创作与金钱的关系?14.如何理解文学交流的典范: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与巴赫金的“对话批评”?四、相关知识1.马克思论作家决不应为了挣钱而写作2.马克思、恩格斯论资产阶级将诗人和艺术家变成它的雇佣劳动者3.马克思论艺术生产作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分4.马克思论同一种劳动可以是生产劳动,也可以是非生产劳动5.马克思论艺术生产本质上是非经济意义上的生产6.马克思论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商业价值和审美价值7.马克思论精神产品的劳动量和价值量难以精确计算8.马克思论精神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9.马克思论精神生产是人类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10.马克思论艺术生产一定要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相联系11.马克思论精神消费比物质消费更高尚12.马克思论精神产品的两种存在形式13.马克思论生产与消费的互动关系14.马克思论精神生产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形成15.马克思论精神生产作为雇佣劳动是巨大的进步16.布瓦洛论文学是神圣的事业,不应成为惟利是图的手段17.贝尔论艺术家与宗教狂18.埃斯卡尔皮论不阅读的文学消费(“炫耀式”的文学消费)19.瓦特论小说的兴起与读者大众的关系20.鲁迅论文学创作与读者的关系21.马克斯?韦伯论技术的进步不一定带来艺术品审美价值的提高22.本杰明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美学特征23.本杰明论艺术品的两种价值及其两种接受方式24.本杰明论文艺与消费大众的关系25.萨特论文学的商品化及文学的价值26.桑切斯?瓦斯克斯论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27.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论文化工业(大众文化)28.本杰明论资本主义文化市场中的作家及其作品29.马克思论小说作品的认识价值30.恩格斯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认识价值31.葛兰西论通俗文学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和文化阐释价值32.萨特论文学接受的交流价值33.伽达默尔论阐释学经验的对话交往性质34.姚斯(又译作“耀斯”)论艺术审美接受的互动与认同模式35.姚斯论生活世界是一个互为主体的世界36.巴赫金论文学接受的交往与对话价值37.哈贝马斯论主体间性、自我认同与交往对话的关系38.哈贝马斯论话语交往行为的规范性基础五、参考文献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一、内容提要1.关于文学接受的发生2.关于文学接受的发展3.关于文学接受的高潮二、概念源流1.期待视野2.隐含的读者3.共鸣4.净化三、答题要点1.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2.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是什么?3.如何理解接受心境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4.隐含的读者是怎样形成的?5.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6.文学接受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变?7.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8.试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