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中的器件结构

合集下载

CMOS工艺器件结构

CMOS工艺器件结构

CMOS工艺器件结构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一种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结合了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NMOS)和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PMOS)。

CMOS技术在集成电路领域广泛应用,具有低功耗、高噪声抑制、低开关功耗等优点。

CMOS器件结构由NMOS和PMOS结合而成,形成了一个互补结构,实现了一种特殊的电压控制开关。

具体而言,CMOS由一个P型衬底组成,上面分别形成了NMOS和PMOS的结构。

NMOS晶体管是一种N型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由一个N型沟道和控制杂质(如P型多晶硅)构成。

N型沟道充当电子载流子输送通道,其两侧分别有源(Source)和漏(Drain)接电极,控制杂质则用来控制电子的流动。

PMOS晶体管是一种P型MOSFET,由一个P型沟道和控制杂质(如N型多晶硅)构成。

P型沟道充当空穴载流子输送通道,其两侧同样有源和漏,控制杂质用来控制空穴的流动。

NMOS和PMOS之间通过一种特殊的结构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交叉结构。

这个结构由互补极性的两个晶体管共同组成,使得CMOS可以实现低功耗和高噪声抑制的特性。

CMOS的电路工作原理是基于两个晶体管的互补特性。

当输入电压为低电平时,NMOS晶体管导通,PMOS晶体管截止,形成低电平输出。

当输入电压为高电平时,NMOS晶体管截止,PMOS晶体管导通,形成高电平输出。

这样,在输入电压不同时可以实现不同的输出状态。

由于CMOS的特殊结构,CMOS电路具有很低的功耗。

在CMOS电路中,当NMOS和PMOS同时导通时,电压才会下降到最低电平,消耗最小电流。

另外,CMOS器件的静态功耗几乎为零,只有在切换状态时才会有功耗。

CMOS器件结构不仅适合数字电路应用,还可以应用于模拟电路。

通过增加外部电阻和电容,可以实现模拟电路的功能,如放大、滤波等。

总结起来,CMOS工艺器件结构是由互补的NMOS和PMOS组成的,具有低功耗、高噪声抑制的特性。

集成电路常见元器件

集成电路常见元器件

集成电路常见元器件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和基础,而其中常见的元器件则是构成集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集成电路元器件,并对其特点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放大、开关和稳压等电路中。

根据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晶体管可分为双极性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两大类。

双极性晶体管具有较高的电流放大倍数和较低的输入阻抗,适用于低频放大电路;而场效应晶体管则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和较低的输出阻抗,适用于高频放大和开关电路。

二、电容器电容器是一种存储电荷的元器件,由两个导体板之间的绝缘介质隔开。

电容器的主要作用是存储电能并释放电荷,常用于滤波、耦合和定时等电路中。

根据其结构和性质的不同,电容器可分为电解电容器、陶瓷电容器和电介质电容器等多种类型,用途各异。

三、电阻器电阻器是一种用于控制电流和电压的元器件,其阻值决定了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常见的电阻器有固定电阻器和可调电阻器两种。

固定电阻器的阻值不可调节,适用于需要固定电阻值的电路;而可调电阻器的阻值可以通过旋钮或滑动片来调节,适用于需要调节电阻值的电路。

四、电感器电感器是一种存储磁能的元器件,由导线线圈组成。

电感器的主要作用是阻碍电流变化,常用于滤波、谐振和变压器等电路中。

根据其结构和性质的不同,电感器可分为铁芯电感器和空心电感器两种类型,用途各异。

五、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只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上通过的元器件,具有整流和稳压等特性。

常见的二极管有普通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等。

普通二极管可用于整流和保护电路;肖特基二极管具有较低的正向压降和较快的开关速度,适用于高频电路;发光二极管则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广泛应用于指示和显示等领域。

六、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将大量的电子元器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的电路。

根据集成度的不同,集成电路可分为小规模集成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

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和功耗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等领域。

集成电路工作原理

集成电路工作原理

集成电路工作原理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工作原理对于理解和应用电子设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集成电路是在一个单一的芯片上集成了大量的电子元件,包括晶体管、电阻、电容等,通过精密的工艺技术将它们集成在一起,从而实现了电子设备的微型化、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化。

在集成电路中,晶体管是最基本的元件,它的工作原理直接影响着整个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功能。

晶体管是集成电路中最基本的放大器元件,它由三个掺杂不同的半导体材料构成,分别是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这三个区域分别称为基区、发射区和集电区。

当在基区加上一个正电压时,发射区和集电区之间就会形成一个电子流,从而实现了电流的控制。

这种基于控制电流的原理,使得晶体管可以作为放大器、开关等不同功能的元件,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

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电子元件的协同工作。

在集成电路中,不同的电子元件通过精密的布局和连接方式,相互协同工作,实现了各种电路功能。

比如,通过将晶体管连接成放大器电路,就可以实现信号的放大;通过将晶体管连接成开关电路,就可以实现数字信号的处理。

而这些功能的实现,都是基于集成电路中各种元件的工作原理,通过精密的设计和工艺技术实现的。

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还包括了电子元件的特性和参数。

在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中,需要考虑到电子元件的特性和参数,比如晶体管的电流增益、频率响应等。

这些特性和参数直接影响着集成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需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进行精确的控制和调整。

只有充分理解和应用了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才能设计出性能优越、稳定可靠的集成电路产品。

总的来说,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是电子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特性、参数和协同工作等方面。

只有深入理解了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才能更好地应用和推动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

希望本文对集成电路工作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cmos电路和器件基本结构

cmos电路和器件基本结构

cmos电路和器件基本结构CMOS电路和器件基本结构一、引言CMOS(亦称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是一种常用的逻辑电路,它由NMOS(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P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两种互补型的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组成。

CMOS电路以其低功耗、高集成度和低电压操作等特点,在现代集成电路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CMOS电路和器件的基本结构。

二、CMOS电路的基本结构1. NMOS器件NMOS器件由P型衬底上生长的N型沟道和两个掺入P型源极和漏极的P型扩散区组成。

沟道区域上方由一层薄的氧化硅(SiO2)作为绝缘层,上面再覆盖一层金属(通常为铝)作为电极。

当沟道区没有电压施加时,NMOS处于截止状态,导通状态需要在沟道区施加正电压。

2. PMOS器件PMOS器件与NMOS器件相反,由N型衬底上生长的P型沟道和两个掺入N型源极和漏极的N型扩散区组成。

沟道区域上方同样有一层氧化硅和金属电极。

当沟道区施加负电压时,PMOS处于导通状态,截止状态需要在沟道区施加正电压。

3. CMOS电路CMOS电路是通过将NMOS和PMOS器件相互串联或并联而构成的。

在CMOS电路中,NMOS器件的漏极与PMOS器件的源极相连,共同组成电路的输出端;NMOS器件的源极与PMOS器件的漏极相连,共同组成电路的输入端。

当输入信号施加到NMOS和PMOS器件上时,根据不同的输入信号电平,其中一个器件处于导通状态,另一个器件处于截止状态,从而实现电路的逻辑功能。

三、CMOS电路的工作原理CMOS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基于MOSFET的三个重要特性:沟道截止、沟道饱和和门极电势控制。

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NMOS处于导通状态,PMOS处于截止状态,此时电路输出为高电平;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NMOS处于截止状态,PMOS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电路输出为低电平。

由于CMOS电路的输出仅在输入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且输出信号的上升和下降均经过一个NMOS和一个PMOS器件,因此CMOS电路具有较低的功耗和较高的抗噪声能力。

集成电路常用器件版图松柏书屋

集成电路常用器件版图松柏书屋

❖ 图7.26:梳状二极管。
❖ 用作ESD的二极管的面积较大,且画成环形结 构。
专业课堂
27
5.5 保护环版图
❖ 保护环(guard ring)是有N+型的接触孔或 P+型的接触孔转成环状,将所包围的器件与 环外的器件隔离开来,所以叫做保护环。
❖ 保护环的作用:隔离噪声,保护敏感电路不 受外界干扰;防止闩锁效应。
专业课堂
15
5.2 电阻常见版图画法
专业课堂
16
5.2 电阻常见版图画法
专业课堂
17
5.2 电阻常见版图画法
专业课堂
18
5.2 电阻常见版图画法
❖ 对于无法使用串、并联关系来构建的电阻, 可以在单元电阻内部取部分进行构建。
❖ 图7.18的实现方式。
专业课堂
19
电阻匹配设计总结
❖ (1)采用同一材料来制作匹配电阻
电容值。
❖ 做在场氧区,电容值较小。
专业课堂
23
5.3 电容版图设计
❖ (4)MIM电容 ❖ 金属层之间距离较大,因此电容较小。
❖ 减小电容面积、提高电容值:叠层金属电容 器,即将多层金属平板垂直的堆叠在一起, 将奇数层和偶数层金属分别连在一起,形成 两个梳状结构的交叉。图7.21
❖ PIP和MIM电容由于下极板与衬底距离较远, 寄生电容较小,精度较好。
专业课堂
33
输入单元
输入单元主要承担对内部电路的保 护,一般认为外部信号的驱动能力足 够大,输入单元不必具备再驱动功能。 因此,输入单元的结构主要是输入保 护电路。
专业课堂
34
输入单元版图
单二极管、电阻电路
双二极管、电阻电路
专业课堂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导论 第三章 集成电路晶体管器件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导论 第三章 集成电路晶体管器件

发展趋势-摩尔定律
「按比例缩小定律」(英文:Scaling down)“比例缩小”是指,在电场 强度和电流密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如果MOS-FET的面积和电压缩小到 1/2,那么晶体管的延迟时间将缩短为原来的1/2,功耗降低为原来的1/2。 晶体管的面积一般为栅长(L)乘以栅宽(W),即尺寸缩小为原来的0.7倍:
仅变得越来越小,在器件结构和材料体系上也经过了多次重大变革
集成电路器件发展趋势
国际半导体技术蓝图(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ITRS)
目录
一.晶体管器件概述 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
体管技术 三.绝缘体上晶体管技术 四.三维晶体管技术 五.其他类型晶体管器件
环栅场效应晶体管
「环栅场效应晶体管」(英文:GAAFET) 技术的特点是实现了栅极对沟道的四面包 裹,源极和漏极不再和基底接触,而是利 用线状或者片状(平板状)的多个源极和 漏极垂直于栅极横向放置,实现MOSFET 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栅极G
栅极G

硅 (a)
纳米线
硅 (b)
纳米片
平面型 垂直型
互补场效应管
栅极G
n+
e-
n+
p-衬底 (a)
栅极G
n+
e-
n+
氧化物埋层(BOX)
p-衬底 (b)
优势:氧化物埋层降低了源极和漏极之间的寄生电容,大幅降低了会影响器件 性能的漏电流;具有背面偏置能力和极好的晶体管匹配特性,没有闩锁效应, 对外部辐射不敏感,还具有非常高的晶体管本征工作速度等;
挑战:存在一定的负面浮体效应;二氧化硅的热传导率远远低于硅的热传导率 使它成为一个天然“热障” ,引起自加热效应;成本高昂。

m imd结构

m imd结构

m imd结构
IMD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器件结构,用于集成电路和电子
器件中。

IMD指的是Insulator/Metal/Insulator/不导体-金属-不
导体的结构。

这种结构通常用于制作金属电极或导线,使其能够通过绝缘层与其他电子器件进行连接。

IMD结构的绝缘层通常由无机材料如二氧化硅 (SiO2)或氮化
硅 (Si3N4)组成,而金属层通常使用铝 (Al)、铜 (Cu)或其他导
电金属材料制成。

IMD结构的不导体-金属-不导体的设计使得
金属电极能够与器件底部或其他电路元件进行良好的电气隔离,同时能够提供较低的电阻和增强器件的电性能。

IMD结构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器件制造中,例如晶体管、电容器、电阻器等。

这种结构能够实现不同电路元件之间的电连接,并且能够提供较高的电性能和可靠性。

IMD结构的制造技术
在半导体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集成电路和其他电子器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电子器件工作原理剖析集成电路的功能与结构

电子器件工作原理剖析集成电路的功能与结构

电子器件工作原理剖析集成电路的功能与结构集成电路是电子器件中的一种,它的功能与结构与其他电子器件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工作原理、功能和结构三个方面对集成电路进行剖析。

一、工作原理集成电路是将多个电子器件集成到一块芯片上的电路。

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性质,通过控制半导体材料中的电荷分布来实现电流的控制。

集成电路中的器件可以是电阻、电容、晶体管等,这些器件通过互连线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是电荷的传输和控制,集成电路中的电子器件可以通过控制电荷的传输来实现电流的控制。

其次是信号处理,集成电路可以根据输入信号的大小和变化来控制输出信号的大小和变化,实现各种电子设备的功能。

二、功能集成电路具有多种功能,可以完成各种电子设备中的任务。

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集成电路功能:1. 逻辑门电路:逻辑门电路用于实现逻辑运算,包括与门、或门、非门等。

逻辑门电路可以用来实现计算、控制等功能。

2. 计数器和时序电路:计数器和时序电路用于计数和定时,可以广泛应用于计时器、时钟等设备中。

3. 数字转换电路:数字转换电路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常见的应用包括模数转换和数模转换。

4. 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存储器是计算机等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5. 放大器和滤波器:放大器和滤波器用于电信号的放大和滤波,可以应用于音频设备、通信设备等领域。

三、结构集成电路的结构包括芯片和外部引脚。

芯片是集成电路的核心部分,其中包含了电子器件和互连线路。

外部引脚是芯片与外部世界连接的接口,可以连接到电源、信号输入和输出等。

根据集成电路的规模和功能,芯片的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最常见的是集成电路的面积越小,其功能和集成度越高。

现代集成电路中的芯片通常使用微米级的工艺制造,使得芯片的体积更小、功耗更低、功能更强大。

集成电路的三种输出结构

集成电路的三种输出结构

集成电路的三种输出结构集成电路(IC)是将多个电子元件(如晶体管、电阻、电容等)集成在一个小芯片上的电子器件。

IC的输出结构是指IC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 推挽式输出推挽式输出结构是IC中最常见的输出结构之一。

它使用一对互补晶体管(一个NPN晶体管和一个PNP晶体管)来控制输出信号。

当一个晶体管导通时,另一个晶体管截止,从而使输出信号在高电平和低电平之间切换。

推挽式输出结构具有以下优点:输出电流大:由于使用了两个晶体管,因此推挽式输出结构可以提供较大的输出电流,适合驱动高负载。

输出阻抗低:推挽式输出结构的输出阻抗较低,可以有效地减少信号失真。

抗干扰能力强:推挽式输出结构对电源噪声和共模干扰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2. 开漏式输出开漏式输出结构是另一种常见的IC输出结构。

它只使用一个晶体管(NPN晶体管或PNP晶体管)来控制输出信号。

当晶体管导通时,输出信号为低电平;当晶体管截止时,输出信号为高电平。

开漏式输出结构具有以下优点:功耗低:由于只使用了一个晶体管,因此开漏式输出结构的功耗较低。

输出电压范围宽:开漏式输出结构的输出电压范围可以从0V到电源电压,因此可以连接各种外部电路。

抗干扰能力强:开漏式输出结构对电源噪声和共模干扰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3. 三态输出三态输出结构是IC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输出结构。

它使用三个晶体管来控制输出信号,可以通过控制信号将输出信号设置为高电平、低电平或高阻态。

三态输出结构具有以下优点:输出状态可控:三态输出结构可以通过控制信号将输出信号设置为高电平、低电平或高阻态,因此可以灵活地控制信号的传输。

减少功耗:当输出信号设置为高阻态时,三态输出结构的功耗很低。

便于连接:三态输出结构可以很容易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多个IC之间的数据传输。

集成电路的输出结构有很多种,每种结构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

在选择IC 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输出结构。

第二章 集成电路中的元器件及其寄生效应

第二章  集成电路中的元器件及其寄生效应
VF=VBCF BV=BVBE
Cj = Cc+ Ce
C p= C s
有寄生PNP管
P+
B E N P
+
C N
+
N–-epi P-Sub
P+
4. C开路,Ic=0击穿电压低于BC短接
VF=VBEF
BV=BVBE
Cj = Ce
Cp= Cc*Cs /(Cc+ Cs)
有寄生PNP管 P+ E B N P
+
齐纳二极管的特性要求
①动态电阻小 ②击穿电压稳定 ③噪声小
一般用BE结,缺点: 在表面处两侧浓度都 最高,且易受表面影 响 E B N P
+
VBO
I V
C N
+
P+
N–-epi P-Sub
P+
§2-6 肖特基二极管及肖特基晶体管
思考题
1.肖特基二极管的特点是什么? 2.肖特基晶体管的结构和工作原 理是什么? 3.设计肖特基二极管和肖特基晶 体管时应注意什么?
I2 = -F 1 -C B 1 SR
IES (eVBE/VT-1) B I VBC/VT-1) ICS (e B ISS (eVSC/VT-1)
VB
C
N P
C
IC IS
VSC
I
3
结电压 结电流 端电流
I A= 1 V I2 V
BE=0 SC=0
S
BE=0 BC=0
= -R = -F
I C= 2 V I3 V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半导体的导电能力随外加电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MOS管正是利用这种半导体的表面场效应原理而进行工作的。

cmos电路和器件基本结构

cmos电路和器件基本结构

cmos电路和器件基本结构CMOS电路和器件基本结构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电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字集成电路中的技术。

CMOS电路由CMOS 器件构成,它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器件。

本文将介绍CMOS电路和器件的基本结构。

一、CMOS电路的基本原理CMOS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n型MOS(NMOS)和p型MOS (PMOS)两种互补型的场效应晶体管(FET)来实现电路的逻辑功能。

NMOS和PMOS的特性互补,通过它们的联合工作可以实现低功耗、高集成度和高噪声抑制的优点。

二、CMOS器件的基本结构CMOS器件由一对互补型的MOSFET组成,即NMOS和PMOS。

这两种器件的基本结构如下:1. NMOS结构NMOS器件由一个n型沟道和两个控制电极(栅极和源极)组成。

栅极用于控制沟道的导电性,源极和漏极用于连接电路。

当栅极施加高电压时,沟道会形成导电通道,电流可以从源极流向漏极;当栅极施加低电压时,导电通道关闭,电流无法流动。

2. PMOS结构PMOS器件由一个p型沟道和两个控制电极(栅极和源极)组成。

栅极用于控制沟道的导电性,源极和漏极用于连接电路。

与NMOS 相反,当栅极施加低电压时,沟道会形成导电通道,电流可以从源极流向漏极;当栅极施加高电压时,导电通道关闭,电流无法流动。

三、CMOS电路的工作原理CMOS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互补型MOSFET的特性,通过不同的输入信号来控制输出信号。

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NMOS 导通,PMOS截止;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PMOS导通,NMOS 截止。

这样就实现了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CMOS电路的优点CMOS电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低功耗:CMOS电路只在切换时才消耗电能,而静态时几乎不消耗电能,因此功耗较低。

2. 高集成度:CMOS电路中的晶体管可以非常小型化,因此可以实现高度集成的芯片设计。

电路中的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

电路中的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

电路中的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在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中,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电路中的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设计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见解。

第一部分: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器件是电路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用于控制和调节电流的流动。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半导体器件。

1. 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最简单的半导体器件,由P型和N型半导体材料组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电流限制在一个方向上流动,常用于电源电路和信号调制。

2. 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用于放大和开关电流的半导体器件。

它由三个区域组成: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

晶体管可以被用作模拟和数字电路中的放大器和开关。

3. MOSFET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常见的功率放大器和开关器件。

它具有低功耗和高效率的特点,常用于计算机芯片和功率放大器中。

4. 三极管三极管是一种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来放大信号的半导体器件。

它由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三个区域组成。

三极管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如收音机和放大器。

第二部分: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是将多个半导体器件和其他电子元件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的技术。

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和性能高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 SSI、MSI和LSI集成电路按规模可以分为SSI(小规模集成电路)、MSI(中等规模集成电路)和LSI(大规模集成电路)。

不同规模的集成电路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SSI常用于计数器和触发器,而LSI常用于微处理器和存储器。

2. CMOS技术CMOS(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集成电路设计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它具有低功耗和高速度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路和微处理器中。

3. ASIC和FPGAASIC(专用集成电路)和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是两种常见的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ASIC用于特定的应用,如通信和图形处理,而FPGA可根据需要进行编程和调整,适用于快速原型设计和小批量生产。

晶体管 集成电路

晶体管 集成电路

晶体管与集成电路引言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可用于放大电信号、开关电路和控制电流等应用。

而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则是将多个晶体管、电容器和其他元件集成到一个单一芯片上的技术。

本文将深入探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

晶体管的原理和发展晶体管的基本构造晶体管由三个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材料(通常为硅或砷化镓)组成,分别是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和绝缘层。

其中,n型半导体具有过剩的自由电子,p型半导体则有缺少自由电子而具有过剩的空穴。

这种构造形成了两个pn结,即结型区。

工作原理当在基极施加正向偏置时,p区中的空穴会向n区扩散,而n区中的自由电子会向p区扩散。

这种扩散过程使得结型区变得无法导电,晶体管处于关闭状态。

但是,当在基极施加逆向偏置时,p区中的空穴和n区中的自由电子会被吸引到结型区,使得结型区变得导电,晶体管处于开启状态。

晶体管的作用晶体管可以用作放大器、开关和其他控制电流的元件。

在放大器中,输入信号经过晶体管放大后输出,实现信号增强。

在开关中,晶体管可以控制电流的通断,实现数字信号的处理。

同时,在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各种电子设备中广泛使用了晶体管。

晶体管技术的发展历程晶体管技术是由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于1947年发明的。

这项发明取代了之前使用的真空管技术,并带来了更小、更可靠和更高效的电子设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晶体管不断改进和发展。

1959年,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在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首次提出了集成电路(IC)概念,并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块集成电路芯片。

此后,集成电路技术不断进步,并逐渐实现了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小的尺寸。

集成电路的原理和应用集成电路的类型根据集成度的不同,集成电路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包括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CMOS器件结构

CMOS器件结构

Cch
t ox
* 单位面积电容最大的电容
N+
N+
Rs
* 沟道电阻问题
P型衬底 沟道
邹志革
EST-ICC
33
集成电容
•MOS电容:
Cch
* 非线性电容 适用于电源滤波
* 沟道长度需权衡考虑
Vc MOS电容C/V特性
减小沟道电阻的方法
邹志革
EST-ICC
34
集成电容
•“夹心”电容
* 线性电容 * 电容值为:
IDS=k′•W/L•[(VG-VT-VS)2-(VG-VT-VD)2]
邹志革
EST-ICC
10
MOS晶体管
• MOS晶体管的电特性
– VG, VS, VD分别是栅, 源, 漏端的电压, VT是开启电压. – k′是本征导电因子, k′=µ•Cox/2, µ是表面迁移率, 属
于硅材料参数, Cox是单位面积栅电容,属于工艺参数 – W, L分别是MOSFET的沟道宽度和长度,属于物理参数 – 管子的最小沟道长度Lmin标志着工艺的水平— — 特征
–衬底PNP BJT –PSD/NWELL Diode –NSD/P-epi Diode
邹志革
EST-ICC
6
MOS晶体管
• MOS晶体管 –最基本的有源元件 –在CMOS工艺中,有PMOS和NMOS 两种 –可用作跨导元件,开关,有源电阻, MOS电容
邹志革
EST-ICC
7
MOS晶体管
• NMOS晶体管的 版图和结构
邹志革
EST-ICC
19
连线
w t h
substrate
单位长度电容的经验公式:

集成电路中的现代半导体器件

集成电路中的现代半导体器件

集成电路中的现代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工业中的一种重要器件,它是由大量的半导体器件、电容器、电阻器等元器件组成的电路,把各种功能元器件集成在同一片半导体晶片上,而成的一种微型电路。

集成电路不仅在电子工业中应用广泛,而且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

现代半导体器件是构成集成电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噪声场效应晶体管、双极晶体管、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等。

其中,二极管可分为肖特基二极管、普通二极管等。

肖特基二极管主要应用于高频和微波触发器、混频器等领域,它特别适合于频率高、噪声小和速度快的电路中;普通二极管用于电源电路、低频放大器、整流器等,它的主要特点是结压降低、反向漏电流小、工作稳定性好。

晶体管是一种三端元件,主要用于放大电流、控制电流、开关电路等。

晶体管可分为双极晶体管(BJT)和场效应晶体管(FET)两种类型。

BJT通常用于低频的放大电路、开关电路和数字电路中,它具有放大系数高、频率响应稳定、驱动电流大等特点。

FET则更适合于高频、高速、低功耗的应用,比如射频、功率放大器等。

噪声场效应晶体管(JFET)是一种低噪声的放大器元件,其主要特点是输入和输出之间阻抗高、带宽宽、噪声低。

光电二极管是一种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常用于光电传感、遥控器、光电隔离等领域。

而光敏电阻则是一种光敏元器件,其电阻随着光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常用于光电测量、自动照相机、计量仪表等。

除了以上几种半导体器件外,还有一些近年来新兴的半导体器件值得一提。

比如,硅基光电驱动器件(SOD)是一种利用光电作用对电子进行控制的半导体器件,它可用于高速通讯、信息处理、光电传感等领域。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则是一种新型的显示器件,其主要特点是低功耗、自发光、薄、柔性等,适用于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汽车等领域。

总的来说,现代半导体器件是集成电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不仅推动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革新进步,也有助于推动电子工业的发展。

简述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

简述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

简述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是指将大量的电子元器件
集成到一块小型的芯片上,通常由等离子体法制造。

集成电路中主要包含晶体管、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二极管和三极管等元器件。

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特性。

半导体材料是一种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在原子晶格结构中含有自由电子和空穴。

通过对半导体材料进行掺杂,即在晶体中引入辅助物质,可以改变其电学性质。

集成电路中最基本的元件是晶体管。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输入信号来控制电流的流动。

晶体管通常由三个区域组成,即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

当输入信号作用在基区时,可以改变基区的电流浓度,进而改变集电区的电流流动。

这使得晶体管可以作为电流放大器或开关使用。

集成电路中的元器件通常通过烧结、薄膜沉积和光刻等技术,在半导体芯片上形成不同的结构。

通过金属线连接不同元件,在芯片上实现复杂的电路结构。

在工作时,集成电路通过外部电源供电,输入信号作用在芯片上的不同区域,经过各个元器件的作用,产生相应的输出信号。

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将不同的电子元器件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从而实现小型化、高集成度和高性能的电子设备。

不同类型的集成电路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微处理器用于计算和
控制,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放大器用于信号放大等。

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为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集成电路中的器件结构3.1 电学隔离的必要性和方法第2章中给出了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和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截面剖图(见图2—14、图2—19和图2—31)。

图中显示了这些器件的主要特征,但这种结构不能直接用于集成电路之中,在集成电路中它们的结构要复杂得多。

一块集成电路中含有百万以至千万个二极管、晶体管以及电阻、电容等元件,而且它们都是做在一个硅芯片上,即共有同一个硅片衬底。

因此,如果不把它们在电学上一一隔离起来,那么各个元器件就会通过半导体衬底相互影响和干扰,以至整个芯片无法正常工作,这是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为此要引入隔离技术,然后在隔离的基础上根据电路要求把相关的各元器件端口连接起来,以实现电路的功能。

在现代集成电路技术中,通常采用以下两种电学隔离方法:①通过反向PN结进行隔离;②采用氧化物(二氧化硅)加以隔离。

这两种方法能较好地实现直流隔离,其缺点是都会增加芯片面积并引入附加的电容。

现以MOS管为例说明反向PN结的隔离作用。

如在一个硅片衬底上有两个N沟 MOS管,其结构与PN结的隔离作用见图3~1。

图3一l PN结隔离作用在每个N沟MOS管的源与衬底之间加一负偏压或将两者直接短路后接地,就可防止电流流向衬底。

同时由于两管的漏端总是处于正电压,漏与衬底结处于反向,沟道与衬底之间也形成一反向结,因此两个MOS管之间在电学上也就被隔离。

这是MOS场效应晶体管在结构上的一个固有优点,即可以利用MOS管本身的PN结实现隔离而不需增加新的PN结。

对于双极型晶体管常采用氧化物隔离方法,即在形成三极管区域的四周构筑一隔离环,该隔离环为二氧化硅绝缘体,因而集成电路中的各个三极管之间,以及各三极管与其他元件(如电阻、电容等)之间是完全电隔离的。

氧化物隔离的示意图见图3—2。

图中有两个三极管,每个三极管四周被二氧化硅所包围,因而这两个三极管在电学上完全被隔离,其横截面图将示于3.3节中的图3—5。

3.2二极管的结构用于集成电路中的二极管,其制作步骤和实际结构示于图3—3。

图3-3集成电路中二极管的制作步骤在集成电路中,要求二极管的两个引出端(P端和N端)必须在芯片的上方引出(而不是像图2—14那样,N端在下方引出),此外还要考虑二极管与芯片中其他元器件的隔离。

为此先在P型衬底材料上通过外延生长得到一层很薄的N型外延层(如图3—3(a)所示),然后在指定的区域进行P型杂质扩散,形成N型“岛”(如图3—3(b)所示),同时形成 PN结隔离区,二极管就在此N型“岛”内制作。

再形成P型区(如图3—3(c)所示),P型区与N型外延层形成PN结。

最后形成N+型区,N+型区是为了得到与N型外延层的欧姆连接。

由金属铝作为引出端的一个完整的二极管结构示于图3~3(d)。

3.3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图2—19那种简单的三极管结构是无法用于集成电路中的,如果有两个三极管同时制作在一个芯片上,那它们的收集极就相连了。

为此要对这种三极管结构作重大的修改。

.首先是在三极管的下方形成一PN结,使收集极与衬底隔离。

对于NPN三极管,采用P型硅片衬底。

用外延生长方法先形成一薄的N型外延层,三极管本身就制作在这一薄外延层上。

制作时先在指定的区域进行P型杂质扩散,形成P型基区;再在基区内指定的区域进行N型杂质扩散,形成N+型发射区。

其截面图见图3—4。

图3-4用PN结隔离三极管与衬底其次是设法用氧化物(二氧化硅)把每一个三极管包围起来,将各个三极管在横向上相互隔离起来,这示于图3—5。

图3-5两个完全隔离的NPN三极管但这样的结构仍然存在缺点,由于收集极电流必须横向流过外延层才能到达收集极,而收集区有一个很大的串联电阻,因而三极管的电学特性很差。

为了减小这一收集区电阻,必须增加两个N+型区。

一个是称为“埋层”的N+型层,它在外延层生长前就设法在 P型衬底上形成,其目的是减小收集区的横向电阻。

另一个是在收集极接触处下面形成一N+型区,以减小收集极串联电阻,通常这一步是与N+发射区同时形成的。

具有埋层结构的NPN双极型晶体管见图3—6。

当然对于双极型晶体管也可以采用PN结环实现隔离,如图3—7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重掺杂的P+环围绕此NPN三极管,该P+环一直深入到P型衬底区,因而可图3-6具有埋层结构的NPN双极型晶体管图3-7采用PN结环隔离的NPN双极型晶体管以同时实现横向和纵向的PN结隔离。

但是PN结隔离环的宽度要比氧化物环宽,而且电容量也较大,所以近年来已不常使用。

另一种隔离技术称为槽隔离(trench isulation)。

它是在三极管的四周通过腐蚀方法形成一个槽环,槽的内壁生长出一薄氧化层,再填充进多晶硅。

此方法的优点是槽环所占面积较小,但制造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只在某些要求较高的电路中使用。

为减小尺寸而改进得到的较完善的三极管结构示于图3—8。

在这种改进结构中,首先在基区与收集区之间插入氧化层,以防止两者非常靠近时的相互影响。

该氧化层的存在还使基区与收集极区金属接触的位置不再要求非常严格的定位,从平面设计上,基区与发射区也可以延伸到P型基区的边缘,而不再需要留有间隙(与图3—6相比)。

经改进后采用氧化物隔离的三极管尺寸可以小于10 μm x10μm。

图3-8一种较完善的NPN双极型晶体管结构3.4 MoS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3.4.1 场氧化层的作用在3.1节中谈到,MOS管可以利用自身的PN结实现电学隔离。

但如果在两个 MOS管之间有一金属导线通过,那就会形成一寄生MOS管,如图3—9所示。

该金属导线被认为是此寄生MOS管的栅极,两端为源区和漏区。

如果此寄生MOS管偶然处于开启状态而引起了漏源电流,即使这一电流很小也会使整个电路功能发生混乱。

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在各MOS管之间设法生长出一比较厚的二氧化硅层,使它们在横向上完全隔离,见图3—10。

我们常称此二氧化硅层为场氧化层(field oxide layer)。

这一较厚氧化层的存在,使寄生MOS管的阈值电压升高了。

寄生MOS管的阈值电压可设计成高于电路中的电源电压,由于通常电路中金属导线上的电压不会大于电源电压,所以此寄生MOS管就永远处于关闭状态,因而起到横向隔离作用。

MOS管本身所处的区域称为有效区,其四周为场氧化区。

MOS管的漏极和源极的金属接触在有效区内,栅极的金属接触则可在有效区外,三者的金属连线在场氧化层上通过。

一个完整的N沟MOS管结构的截面图和顶视图见图3—11。

图3一11 N沟MOS管结构的截面图和顶视图3。

4.2 CMOS电路的结构一种既包含N沟MOS管又包含P沟MOS管的电路称为互补型MOS电路(complementary MOS),简称CMOS电路。

为了使两种不同类型的MOS管做在同一硅片衬底上,就先要在硅衬底上形成一N阱(N-well)或P阱(P-well)。

现以N阱为例,P沟MOS管应设法制作在N阱中,而N沟MOS管则应直接制作在衬底上,如图3—12所示。

图3—12 N阱CMOS的原理图如果在硅片衬底上先形成P阱,则N沟MOS管制作在P阱中,而P沟MOS管直接制作在衬底上。

近代的cMOs电路也有采用双阱工艺的,即在衬底的高阻率的外延层上分别形成P阱和N阱,然后N沟MOS管和P沟MOS管就分别制作在P阱和N阱中。

采用场氢化屡隔离的CMOS电路结构示于图3—13。

图3-13采用场氧化层隔离的CMOS电路结构3.5电阻的结构一般在集成电路中很少使用电阻,特别是在MOS电路中,即使需要也用MOS管来代替。

但在某些集成电路中,例如双极型电路中还需要采用电压与电流具有线性关系的电阻。

对于双极型电路中的电阻,它的制作过程可与双极型晶体管的制作同时进行,并利用双极型晶体管中的某一层来形成电阻,如图3—14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这是利用NPN晶体管的P型基区扩散层作为电阻,因为P型层的电阻率比较易于得到所要求的电阻值(电阻值限于10 kΩ以下)。

在P型层的两端有该电阻的连接端(图中的A和B)。

在纵向方向仍采用PN结隔离,横向方向则利用氧化物隔离。

但这样得到的电阻,其电阻的绝对值较难以控制。

为得到精确的电阻值,常利用多晶硅薄膜来制作电阻。

该多晶硅薄膜是通过“淀积”方法沉积在二氧化硅的上面,其面积和厚度都需精确控制,因而工艺复杂度增加,一般只在特殊需要时才采用这一方法。

图3-14双极型电路中的电阻3.6电容的结构集成电路中的电容可以利用反向偏置时的PN结电容来获得。

但这样的电容,其电容量是反向偏压的函数,因而电容值会随电压而变化,比较好的方法是利用金属与扩散区、多晶硅与金属、两层多晶硅或两层金属之间形成的平行板电容来构成电容。

一种利用金属与扩散区形成的平板电容示于图3—15。

上电极为金属铝,下电极为扩散N+层,两平板之间的介质为二氧化硅层。

图3—15金属与扩散区形成的电容(a)工艺复合图; (b)横截面图通常这种电容器所占面积较大,一个100 pF的电容在芯片上所占的面积往往要超过100个晶体管所占的面积,因而在集成电路中,实现电容的相对成本与用分立元件实现电容时的相对成本是不同的。

一般地,在集成电路中,电容的成本要高于电阻,电阻的成本要高于晶体管,因此,在集成电路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避免采用电阻和电容这类元件。

3.7接触孔、通孔和互连线为了使各类器件的端口能够被引出,在集成电路制造时需在表面的二氧化硅层上指定的位置处开出一个孔,这个孔称之为接触孔(contact)。

这个孔位置处的硅被暴露出来后,直接淀积上金属层,使金属与硅直接接触形成欧姆接触。

另一种孔称为通孔(via),用于多层金属连线之间的直接连通。

它是在两层金属之间的绝缘层上开出一个孔,在淀积上一层金属连线时,使金属物进入孔中而使上下两层金属连线连接。

棒触孔与通孔的示意图见图3—16。

图3-16接触孔与通孔的示意图集成电路中的互连线通常采用金属线,如铝线或含有少量硅的铝线,近年也采用铜来作为互连线。

除了金属互连线外,有时也用多晶硅作为互连线,但因多晶硅的电阻率较高,所以只能作为短距离互连之用。

3.3 MOS电容MOS电容分两类:一类是参与运算的专门制作的MOS电容,例如开关电容网络中的积分电容和等效电阻用电容,这类电容要求电容值相对准确而稳定;另一类是MOS管极间电容和寄生电容,这类电容越小越好,大了会影响电路的带宽、工作速度或造成运算误差。

3.3.1用作单片电容器的Mos器件特性.专门使用MOs电容的器件相当于二端器件,如图3—12所示。

其中,图3—12(a)为 MOS 电容结构,多晶硅和N+扩散区构成电容器CAB的两极,二氧化硅(Si02)为绝缘层。

图3—12(b)中,Cp为N+区与衬底之间的寄生电容。

图3—12单片MOS电容器结构a)单片MOS电容器结构;(b)MOS电容模型单位面积电容Cox为r1 E01~si02h‘一、=-总的MOS电容为CAB一吒·Ⅳ·L=Co~AG (3—21)其中,Ac一Ⅳ·L为MOS电容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