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马律
心脏听诊检查1
舒张晚期奔马律临床意义
由于发生较晚,在 收缩期开始之前即 s1前0.1s,故常称 为收缩期前奔马律. 由于它实际上是由 病理性s4与s1、s2 所构成的节律,也 称为第四心音奔马 律。
反映心室收缩 期压力负荷过 重,室壁顺应 性降低,多见 于压力负荷过 重引起心室肥 厚的心脏病; 也可见于心肌 受损出现的心 肌顺应性下降 等疾病。
心肌严重受损时, 第一心音失去原有 的低钝性质,而与 第二心音相似,且
钟摆律为一重要的 体征,提示病情危 重。主要见于急性 心肌梗塞、重症心 肌炎、克山病。
多有心率增快,极
似钟摆之di- da声,
称为钟摆律。又称
胎心律。
心音分裂
在生理情况下,心室收缩时二尖瓣与三尖瓣关 闭并不完全同步。三尖瓣关闭约迟于二尖瓣 0.02一0.03s。心室舒张时主动脉瓣与肺动脉 瓣的关闭也不完全同步,肺动脉瓣关闭约迟于 主动脉瓣0.026一0.03s。
第一心音强度改变
增强:s 1增强见于
减弱:s1减弱见于
1.二尖瓣狭窄; 2.P-R间期缩短;
1.二尖瓣关闭不全; 2.P—R间期延长时,左
窒充盈过度,瓣膜位置
3.心动过速及心室收缩
较高;
力加强
3.心肌炎、心肌病,心 肌梗塞和左心衰竭时,
4.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室肌收缩力减弱,s1
2、开瓣音
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它是在二尖瓣狭窄 时,第二心音后(0.07s)出现的一个高调而 清脆的额外音,开瓣音产生的机制是在舒张 早期,血液自左房快速经过狭窄的二尖瓣口 流入左宝,弹性尚好的二尖瓣迅速开放到一 定程度又突然停止,引起瓣叶张帆式振动, 产生拍击样声音。
听诊特点开瓣音
1.音调较高; 2.响亮、清脆、短促,呈拍击样; 3.听诊部位在心尖部及其内侧; 4.呼气时增强。 此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见于二尖瓣狭窄为
舒张期奔马律(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舒张期奔马律(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舒张期奔马律(diastolicgalloprhythm),正常成人心脏跳动有两个心音,称为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奔马律为出现在第二心音后的附加心音,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组合而成的韵律,酷似马奔跑时马蹄触地发出的声音,故称为奔马律。
根据奔马律出现时间的不同,可分为舒张早期奔马律,舒张晚期奔马律和重叠性奔马律,其中以舒张早期奔马律最为常见,一般认为舒张早期奔马律是由于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心肌张力减低与顺应性减退,以致心室舒张时,血液充盈引起室壁震动。
所以奔马律的出现是心肌严重受损的重要体征。
治疗宜查找引起舒张期奔马律的原发疾病,根据病因进行相关治疗。
二病因及常见疾病奔马律是由于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心肌张力减低与顺应性减退,以致心室舒张时,血液充盈引起室壁震动。
所以奔马律的出现是心肌严重受损的重要体征。
1.压力负荷过重引起心室肥厚的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等。
2.心肌受损出现的心肌顺应性下降的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三检查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一般不难做出诊断,故临床诊断较少使用辅助检查,但X线检查心肺对诊断也有帮助,必要时可行血液动力学监测以明确诊断。
四鉴别诊断1.第三心音奔马律舒张早期奔马律是指病理性的第三心音而言,是舒张早期血液极快的充盈到扩大的心室引起室壁的振动或振动房室瓣所产生的声音,常见于严重的心肌损害、左心衰竭、瓣膜关闭不全、大量左至右分流等。
2.舒张晚期奔马律其产生机制是舒张末期左心室压力增高和顺应性降低,左心房为克服增大的心室充盈阻力而加强收缩所致,因而也称为房性奔马律(atrialgallop)。
来自右心房的舒张晚期奔马律极少见。
3.四音心律又称火车头奔马律,是指病理性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同时出现,即在舒张期有两个额外心音,与第一、第二心音一起组成四音心律。
在舒张期有两个额外心音,与第一、第二心音一起组成四音心律。
奔马律的名词解释
奔马律的名词解释一、什么是奔马律?奔马律是一种古典文明时期的韵律体裁,源于古希腊文学。
它是由每行包含两个辅音音节以及一个元音音节构成的诗句组成的。
这种韵律格式被用于古希腊戏剧等文学作品中的合唱部分。
奔马律是一种相对复杂的韵律格式,它要求诗句的重音必须出现在特定的位置上。
根据奔马律的规则,每个诗句的音节数量是固定的,不分行数。
奔马律的结构是由一系列短音和长音构成的。
二、奔马律的起源和发展奔马律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文化,被广泛应用于古希腊戏剧的合唱部分。
这种韵律格式由古希腊的音乐家奔马修斯(Pindar)发明并命名。
奔马修斯是一位著名的希腊音乐家和诗人,他在古希腊戏剧中的音乐创作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奔马律逐渐传播到古罗马和其他欧洲国家。
在古罗马时期,奔马律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音乐作品中。
例如,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在他的史诗《埃涅阿斯纪》(The Aeneid)中使用了奔马律。
在中世纪,奔马律逐渐被淡化,被更加自由的韵律形式所取代。
然而,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重新引起了对奔马律的兴趣和研究。
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和音乐家将奔马律重新应用于他们的作品中,使其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
三、奔马律的特点和结构奔马律的特点和结构是由每个诗句的音节分布和重音位置来决定的。
奔马律的基本结构是每行包含两个辅音音节和一个元音音节。
这种特殊的音节分布使得奔马律的韵律感更加突出和优雅。
根据奔马律的规则,每个诗句的重音必须出现在特定的位置上。
一般情况下,重音出现在每个诗句的首音节上,但也有例外情况。
这种特殊的重音规则给奔马律赋予了独特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奔马律的音节数量是固定的,不分行数。
每个诗句有8个音节,按短音和长音的组合方式进行排列。
长音在奔马律中表示为“-”,短音表示为“x”。
四、奔马律的应用奔马律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学和音乐作品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古希腊戏剧中,奔马律被用于表达合唱队的情感和思想。
名词解释
一:稽留热: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摄氏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
二:间歇热:骤起寒战高热39摄氏度以上,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如此反复发作。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三:回归热:指体温骤升达39摄氏度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交替一次。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四: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
包括大量咯血、血痰或痰中带血。
五:端坐呼吸:急性左心衰时呼吸困难的特点为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仰卧加重,座位减轻。
病情较重的患者,被迫取半坐位或端坐位呼吸。
主要是因为活动时加重心脏的负荷,机体耗养量增加;坐位时下半身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淤血的程度,同时膈肌位置低,膈肌活动增大,肺活量可增加11%~30%六: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发作时的表现:患者于熟睡中突然胸闷、憋气惊醒、被迫坐起、伴有咳嗽,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缓解,重者呈高度气喘、面色青紫、大汗淋漓,呼吸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罗音,心率增快、有奔马律。
此种呼吸困难又称“心源性哮喘”,常见于高心病、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心肌病。
七:三凹征:见于喉部疾病、气管疾病、外压性狭窄等原因引起的喉、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
其特点是吸气费力、显著困难,重者由于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称“三凹征”,常常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
八:发绀:亦称紫绀,主要由于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血液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所导致的皮肤黏膜弥漫性青紫现象。
发绀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丰富的末梢部位,如舌、口唇、鼻尖、颊部和指甲床处表现较为明显。
奔马律
三种奔马律
舒张早期奔马律
(第三心音奔马律)病理性S3,左侧卧位、呼
气末明显,坐位或立位S3
消失。
三个音之间间隔相同。
左室奔马律:心尖稍内侧,
呼气明显;
右室奔马律:剑突下,胸骨
左缘第五肋间,吸气明显
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
心肌张力减低与顺应
性减退,以致心室舒张
时血液充盈引起室壁
振动。
心衰、
急性心梗、
重症心肌炎、扩张
型心肌病。
舒张晚期奔
马律
(收缩前期奔马律、房性奔马律)为增强的S4,距S2较远,
较接近S1(S1前约0.1s)。
心尖部稍内侧听诊最清楚。
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
高或顺应性减退,以致
心房加强收缩所产生
的异常心房音
阻力负荷过重引起
的心室肥厚的心脏
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肥厚型心肌病、
主动脉瓣狭窄等
重叠型奔马律心率较慢时,两种奔马律无
重叠,听诊为4个音,称舒
张期四音律。
舒张早期和晚期奔马
律在快速性心律失常
或房室传导时间延长
时在舒张中期重叠出
现引起的,使此额外音
增强引起。
舒张期四音律常见
于心肌病、心力衰
竭等。
成都医学院物理诊断学实验练习题
成都医学院物理诊断学实验练习题成都医学院物理诊断学实验习题集1一、名词解释1.心源性哮喘:2.隐性黄疸:3.水冲脉:4.梨形心:5.靴形心:6.脉搏短绌:7.钟摆律:8.奇脉:9.奔马律:10.开瓣音:11.心包叩击音:12.Virchow淋巴结:二、填空题1.每日咯血在_________ML以内为小量,_________ML为中等量,_________ML以上为大量。
2.抬举性心尖搏动是__________的可靠体征。
3.呼吸困难可分为下列五种类型: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4.心脏叩诊用于确定心界,__________浊音界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
5.心左界第2肋间处相当于__________,第3肋间处为__________,第4、5肋间为__________。
6.心包大量积液时,心浊音界呈__________形,由卧位改为坐位时,心尖部浊音界__________,心底部浊音界却__________。
7.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__________缘第__________肋间。
8.叩诊胸部:肺气肿出现______音;气胸______音;大叶性肺炎______音;胸腔积液______音。
9.第三心音出现在心室__________期,第四心音出现在心室__________期。
10.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出现房室分离,当心房与心室同时收缩,可使第一心音极响亮,称之为___音。
11.全身性水肿按病因分类可分为是: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肿。
12.生理情况下,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关闭__________于三尖瓣0.02~0.03秒心室舒张时肺动脉瓣关闭__________于主动脉瓣0.026~0.03秒。
《健康评估》名词解释
《健康评估》名词解释1.健康评估:是研究护理对象的主观和客观资料,以确定其护理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 的学科。
2.身体评估:是评估者运用自己的感官司或者借助简单的工具,按照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等方法对 护理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系统的检查,以获取护理对象的客观资料。
3.症状:个体患病后对机体功能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者自身体验称症状。
4.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者痛苦的异常感觉或者病态改变。
5.休征:是指医师或者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6.稽留热: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 ~401以上的髙水平,达数天或者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1。
7.弛张热:指体温常在39T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T:,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8.间歇热: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数小时或者数天间歇后,体温 又蓦地升髙,如此髙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浮现。
9.波状型: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T或者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10.回归热: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1或者以上,持续数天后又蓦地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11.牵涉痛: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的痛感,称牵涉痛。
12.眩痕:咳痰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排出口腔外的病态现象。
13.咯血: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从口腔排体外。
14.呼吸艰难:呼吸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煽动.张口 耸肩,甚至浮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15.三QJ征:严重的吸气性呼吸艰难,呼吸肌极度紧张,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称为“三凹征”。
16.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夜间浮现极度呼吸艰难,气喘.紫绀.躁动不安.大汗淋漓.两肺哮鸣音.咳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加快,称为“心源性哮喘”。
苏州大学诊断学题库问答题答案
1. 腹部常见的体表标志包括哪些1)肋弓下缘:8-10肋软骨构成,腹部上界,肝脏脾脏测量点和胆囊定位2)剑突:腹部上界,腹中线标志,肝左叶测量3)腹上角:两侧肋弓的交角,腹部上界,体形鉴别4)腹直肌外缘:锁骨中线延续,手术开口点,与肋弓下缘为胆囊点5)肚脐:腹部中心,四分法标志,易发生脐疝6)腹中线:前正中线,四分法标志7)髂前上棘:九分法标志,骨髓穿刺点8)肋脊角:肾脏触诊压痛点,十二肋与脊柱的交点9)腹股沟韧带:腹部下界,股动静脉寻找标志,腹股沟疝经过处10)耻骨联合:腹下界。
2. 述病例情况下全腹膨隆常见于哪些情况及其常见病因(1)腹水:腹腔内有大量腹腔积液,平卧时腹水转移到腹壁两侧,导致腹壁松弛,腹壁两侧明显膨出,扁而宽,称蛙腹;坐位时腹水下移使腹下部膨出。
常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肾病综合症;·腹膜转移癌等腹膜炎症或肿瘤浸润时导致腹部尖凸型,称为尖腹。
(2)腹内积气:通常位于胃肠道内;全腹膨隆,不随体位改变,称球腹;常见于肠梗阻或肠麻痹积气位于腹腔内,称为气腹,常见于胃肠道穿孔和人工气腹。
(3)腹腔内大肿块:常见于腹内肿瘤、足月妊娠、卵巢囊肿、畸胎瘤等3. 试述肝脏触诊的常用方法(1)单手触诊法: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放在右上腹部,估计肝的下方,随患者呼气,手指深压向腹深部,吸气,手指缓慢抬起,朝肋缘向上迎触肝下缘,如此反复,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
(2)双手触诊法:右手同上,左手放在患者背部12肋和髂嵴间脊柱旁肌肉外侧,触诊时左手向上推,使肝脏紧贴腹前壁,并限制右下胸扩张。
增加膈下移动幅度。
吸气时更容易碰到右手。
(3)钩值触诊法:适用于儿童或者腹壁薄者。
医师位于患者右肩旁,面向其足部,右手搭在前胸下部,右手2-5指弯成钩状,祝福患者做深腹式呼吸,随吸气进一步屈曲指关节,使更容易触碰到下缘。
4. 述肝脏触诊的注意点1)主要以食指前外侧腹接触皮肤2)对于腹肌发达者,常在腹直肌鞘外侧梢上方触诊以免误诊3)触诊时需要密切配合呼吸运动,吸气时下沉的速度快于腹壁,呼气时上升速度慢于腹壁4)如遇腹水患者可用浮沉触诊法,并拢三脂垂直在肝缘附近连续按压,导致脏器重新浮起常可被触及5)如右手已经到达肋缘仍未触及肝脏,则可考虑肝肿大,向下继续触诊肝缘6)鉴别易被误诊的脏器如横结肠。
健康评估名词解释 2栏 考试专用
护理会谈:是一个目的明确、正式的和有序的护士与病人交谈的过程,是人际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个信息传递的复杂过程,是收集健康评估资料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也可以为体检评估准备融洽的氛围和提供线索。
2主诉:是指被评估者最不适、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性质和持续时间,即就诊或住院的主要原因,包括1个或2~3个主要症状或体征,及其性质与经过时间。
如:腹痛,腹泻2天。
3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 ,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4牵涉痛:是指内脏疾病引起的疼痛,在体表某一部位发生痛觉或痛觉过敏。
当原发病灶发生疼痛时,其冲动可使该脊髓节段感觉神经兴奋,导致其所支配的皮肤区域出现疼痛。
:5咯血:指喉部及喉以下呼吸器官的出血经咳嗽由口排出。
咯血量多少不一,一般呈鲜红色,表现为大量咯血、血痰或痰中带血。
6深昏迷:为最严重的意识障碍,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无反应,四肢肌肉松弛,生理性深浅反射及眼球运动等均消失,生命体征常有改变,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7C heyne — Stokes呼吸又称潮式呼吸。
呼吸由浅慢逐渐变得深块,再由深块转为浅慢,随之出现呼吸暂停,周而复始。
多见于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及中毒等。
8间听呼吸:又称Biots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
潮式呼吸与间停呼吸这两种周期性的呼吸节律改变的机制是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减低,使调节呼吸的反馈系统失常,多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某些中毒。
9主要由于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高(>50g/L),引起皮肤、粘膜呈弥漫性青紫色表现;极少数由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如高铁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引起。
10抬举样搏动:左室肥大时心尖搏动增强,用手指触诊,可使指尖抬举片刻,称抬举样搏动,为左室肥厚可靠体征。
11钟摆律:又称胎心律,当心率增快时,收缩期与舒张期几乎相等,S1、S2均减轻时,听诊类似钟摆声,提示心肌病变严重,如大面积急性心梗和重症心肌炎。
兽医临床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1)
名词解释1、捏粉状:也称面团状,是触感的一种,特征是稍柔软,手指按压如同压于生面团上,留有指痕,手指挪开后指痕缓慢平复,多无热无痛,见于体表的水肿(浮肿)。
2、稽留热:是热型的一种,以高热持续数天,且每日昼夜温差很小(在1.0℃以内)为特点。
可见于胸膜炎、流行性感冒、大叶性肺炎、猪瘟、猪丹毒等。
3、陈一施呼吸:又称潮式呼吸,为典型的病理性呼吸节律,其特征为呼吸逐渐加强、加深、加快、当达到高峰以后,又逐渐变弱、变浅、变慢,而后呼吸中断,约经数秒乃至15~30秒钟的短暂间歇后,又重复出现。
4、贫血: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量含量低于正常值的综合征,主要表现是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以及各组织器官由于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5、癫痫:是一种暂时性大脑皮质功能异常的神经功能性疾病。
临床上以发病突然。
迅速恢复、反复发作、呈现意识丧失、全身强直性痉挛、尿失禁为特征。
6、清音:也叫满音,是叩诊音的一种,其振动持续时间较长、音响强、清脆。
如叩打正常家畜肺区中部所发出的声音,表明肺组织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弛张热:是热型的一种,机体发热,昼、夜间有较大的升降变动(可变动于1.0~2.0℃或以上)而不降至常温,可见于许多化脓性疾病及败血症,小叶性肺炎以及非典型经过的某些传染病(如腺疫等)。
8、呼吸困难:是一种复杂的病理性呼吸障碍,表现为呼吸费力,辅助呼吸机参与呼吸运动,并伴有呼吸频率、类型、深度和节律的异常改变。
9、尿结石:是指尿路中形成的盐类结晶凝结物刺激尿路黏膜而引起出血、炎症和阻塞的一种泌尿器官疾病。
临床上以排尿困难和血尿为特征。
10、中暑:是动物热射病和日射病的总称,是由于纯物理因素引起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疾病。
临床上以突然发病、病程急剧、出汗、体温升高和一定的神经症状为特征。
11、浊音:又叫实音,其音响较弱,音调较高,振动持续时间较短,叩诊不含气得组织,如扣打正常家畜臀部肌肉丰满处,心脏、肝脏等器官的体表投影位置所发出的声音。
心脏检查听诊
心音的鉴别见下表
标志
机制:瓣膜 起源学说
音调
特点 强度 性质 历时 心尖搏动
最响部位
S1
心室收 缩开始
二、三尖瓣 关闭
较低
较响 较钝 较长 0.1s
同时
心尖部
S2
较短
心室舒 张开始
主、肺动脉 瓣关闭
较高
较S1 低
较S1 清脆
0.08
s
S3 心室舒
张早期 血流冲击心 S2之后 室壁(心室 低 0.12- 充盈音)
听诊特点:
①音调较低; ②强度较弱; ③额外心音距S2较远,距S1近; ④听诊最清晰部位在心尖区稍内侧(如来自右房者则在胸骨左缘3、4肋间); ⑤在左侧卧位时听诊最明显,坐位或立位时,可减轻或消失; ⑥呼气末最响(如来自右房者则在吸气末加强)。
• S1强弱不等
房颤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大炮音)
(1)心音强度改变
2)第二心音强度改变
• S2 = A2 + P2
• S2增强
原理:源于循环阻力增加或血流量增加 A2增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P2增强:肺心病、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
• S2减弱
原理:源于循环阻力减少或血流量减少 瓣膜关闭不全、低血压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 是由于心房 内异位节律点发出异位冲动产生的多个折返所致
1)听诊特点 ①心律绝对不规则。 ②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③脉率少于心率,这种脉搏脱漏现象称为脉搏短绌 或短绌脉(pulse deficit)。
三、听诊内容
1、心率 2、心律:早搏、心房纤颤 3、心音 4、心音改变 5、额外心音 6、杂音 7、心包摩擦音
质改变,音调类似第二心音,心率快,心室收缩与舒 张时间几乎相等,两个心音强弱相等,间隔均匀,有 如钟摆的嗒声音,故称钟摆律。
健康知识之心脏检查——听诊
健康知识之心脏检查——听诊听诊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和听诊顺序(1)听诊区: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部;②肺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③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3肋间;⑤三尖瓣区位于胸骨下段左缘。
(2)听诊顺序:从心尖部开始至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第二主动脉瓣区、三尖瓣区。
正常心音及其产生机制(1)第一心音(S1):代表心室收缩开始。
产生机制:二尖瓣关闭及三尖瓣关闭是s.的主要组成成分。
特点:心尖部听诊最响,音调较低钝、强度较强、历时较长,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
(2)第二心音(S2):代表心室舒张开始。
产生机制: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突然关闭引起的振动是S2的主要组成成分。
特点:S2的主动脉瓣成分(A2)在前,肺动脉瓣成分(P2)在后。
音调高脆、强度较S1弱、历时较短,在心底部听诊最响。
(3)第三心音(S3):心室快速充盈期末。
产生机制:心室快速充盈期末血流冲击心室壁,心室肌伸展,腱束、乳头肌紧张的振动。
特点:音调低钝、强度弱、持续时间短,在心尖部内上方及仰卧位听诊清楚。
一般只在儿及青少年中听到。
(4)第四心音(S4):出现在心室舒张末期。
产生机制:心房收缩使房室瓣及其相关结构突然紧张振动。
特点:低频低振幅,正常不能被人耳听到。
心音的变化(1)S1强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1)S1增强:心室收缩时心室内压力上升速度加快,瓣膜关闭振动幅度增大,常在心动过速及心肌收缩力加强时出现。
临床见于二尖瓣狭窄、期前收缩、高热、贫血、甲亢等。
2)S1减弱:心室舒张期过度充盈,心肌收缩力减弱。
临床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3)S1强弱不等:见于心房颤动、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2)S2强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1)S2增强:外周动脉阻力增加,压力增高,血流量增多,可使S2的A2成分增强。
见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等。
肺动脉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增高,肺血流量增多,可使S2的P2成分增强。
心脏听诊
啰音啰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该正常情况下不存在。
1、湿啰音系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粘液和脓液时,形成的水泡破裂音,又称水泡音。
或由于小支气管壁因分泌物粘着而关闭,当吸气时突然张开所产生的爆裂音。
(1)湿啰音的特点:断续而短暂,于吸气时或吸气终末较为明显,部位恒定,性质不易变,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
(2)啰音的分类:1)粗湿啰音:又称大水泡音,发生于气管、主支气管或空腔部位,多出现在吸气早期。
见于支气管扩张、肺水肿及肺结核或肺脓肿空洞。
有时不用听诊器也可听到,谓之痰鸣。
2)中湿啰音:发生于中等大小的支气管,多出现在吸气的中期。
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3)细湿啰音:发生于小支气管,多在吸气后期出现。
常见于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4)捻发音:是一种极细而均匀一致的湿啰音,多在吸气的终末听及。
常见于细支气管和肺泡炎症或充血。
但老年人或长期卧床的患者,于肺底可听及捻发音,在数次深呼吸或咳嗽后可消失。
肺部局部湿啰音,如肺炎、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
两侧肺底湿啰音,多见于心力衰竭所致的肺淤血和支气管肺炎。
两肺野满布湿啰音,则多见于急性肺水肿和严重支气管炎。
2、干啰音系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喘流所产生的声音。
(1)干啰音的特点:音调较高,持续时间长,吸气及呼气为明显,性质异变,部位易变换。
(2)干啰音的分类:1)高调干啰音:又称哨笛音。
音调高,多起源于较小的细支气管。
2)低调干啰音:又称鼾音。
多发生于主支气管或气管。
发生于双侧肺部的干啰音,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心源性哮喘。
局部干啰音,是由于局部支气管狭窄所致,常见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或肿瘤。
胆红素的肝肠循环: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经胆管排入肠道后,在回肠末端及结肠经细菌酶的分解与还原作用,形成尿胆原。
尿胆原大部分从粪便排出,称为粪胆原。
小部分经肠道吸收,通过门静脉血回到肝内,其中大部分再转变成结合胆红素,又随胆汁排入肠内,形成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正式版】肝颈静脉回流征 奔马律 心浊音界PPT
可有轻度扩张,但迅即下降到正常水 叩反诊映心浊室音收界缩是期指后心负脏荷的过相重对,浊室音壁界顺,应反性映降心低脏,的多实见际于大后小负。荷过重引起心室肥厚的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
机脉制瓣: 狭压窄迫、淤肺血动的脉肝瓣脏狭使窄回等心。血量增加,已充血的右心房不能接受回心血流而使颈静脉压被迫上升。 机右制心: 衰压竭迫的淤病血人的,肝如脏按使压回其心肿血大量的增肝加脏,时已,充则血颈的静右脉心充房盈不更能为接明受显回,心称血肝流颈而静使脉颈回静流脉征压。被迫上升。
出的声音,故称为奔马律。 叩诊心浊音界是指心脏的相对浊音界,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
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重症心肌炎、全心衰竭。 阳性:右心衰竭者,明显怒张,但于停止压迫肝脏后迅即下降(至少4cm水柱) 左心室增大:此情况可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当同时存在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奔马律时,听诊呈“ke-len-da-la”4个音响,如同火车头行驶中机轮发出的声响,称为四音律,又称 “火车头”奔马律。
• 右界除第四肋间处稍偏离胸骨右缘外, 其余各肋间几乎与胸骨右缘一致。
肝颈静脉 回流征 奔马律 心浊音界
肝颈静脉回流征
• 右心衰竭的病人,如按压其肿大的肝 脏时,则颈静脉充盈更为明显,称肝 颈静脉回流征。
• 机制:压迫淤血的肝脏使回心血量增 加,已充血的右心房不能接受回心血 流而使颈静脉压被迫上升。
判断
• 正常人:颈静脉不扩张;或施压之初 或施压之初可有轻度扩张,但迅即下降到正常水平。
水柱) 正常人:颈静脉不扩张;
右心室增大:相对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但由于心脏同时沿长轴发生顺钟向转位,因此向左增大较显著。
奔马律
心力衰竭考试重点总结
心力衰竭考试重点总结慢性心力衰竭一、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1)缺血性心肌损害: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
是目前我国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病因。
(2)心肌炎、心肌病:包括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较多见。
(3)心脏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肌病、维生素缺乏、心肌淀粉样变性等。
经典例题在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中最主要的是A.机体代偿机制障碍B.心室充盈受限C.原发性心肌损害D.心律失常E.诱发因素存在『正确答案』C2.心脏负荷过重(1)后负荷(阻力、压力):指心脏收缩以后遇到的负荷。
而后负荷增加:记忆:两个瓣膜狭窄,两根血管及两个循环压增高。
门窄压高(2)前负荷:指心脏收缩之前遇到的负荷。
而前负荷(容量)增加:如:瓣膜关闭不全、间隔缺损、贫血、甲亢。
理解:甲亢和贫血导致左、右心室都增多的原因1.甲亢时,心率快,心输出量增大,从而导致了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即前负荷增加。
2.贫血是单位体积血液携氧能力减小,导致心脏的心率增快。
思考:1.二尖瓣狭窄是否加重左室负担?2.能否增加右心室负担?经典例题心脏后负荷过重不包括A.高血压B.主动脉瓣狭窄C.甲状腺功能亢进症D.肺动脉高压E.肺动脉瓣狭窄下列哪项引起右室压力负荷过重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肺动脉瓣关闭不全C.三尖瓣关闭不全D.肺心病、COPDE.严重贫血『正确答案』D注意题的变换左室引起左室后负荷增高的主要因素是A.肺循环高压B.体循环高压C.回心血量增加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血细胞比容增大二、诱因1.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2.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房颤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
3.血容量增加:如摄入钠盐过多,静脉输入液体过多、过快等。
4.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
5.治疗不当:如不恰当停用利尿药物或降血压药等。
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如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贫血等。
经典例题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的诱因中最常见的是A.严重心律失常B.妊娠与分娩C.肺部感染D.过劳和情绪激动E.输液过量和过快『正确答案』C三、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1.心力衰竭早期代偿机制:只是暂时的。
心脏听诊1
S3 S2 S1
奔马律
S4
S2
S1
奔马律
+ 又称为第三心音奔马律,或室性奔马律, 它是由S1 、S2 、病理性S3构成。
+ 产生机制
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心肌的顺应性降低。 当血液快速充盈时,引起室壁震动而产生。 与生理性S3形成机制相似。
+ 听诊特点
调低、强度弱、S2之后出现,心尖部最响,呼气末清 楚。
形成机制
– 出现于收缩中晚期
– 因腱索、乳头肌病变,二尖瓣在收缩期凸入左心房, 二尖瓣被拉紧,引起“张帆样”改变,产生喀喇 音。——二尖瓣脱垂。脱垂的二尖瓣产生关闭不全, 血液流入左心房,产生收缩晚期杂音。总称为二尖 瓣脱垂综合征。
返回
返回
房室瓣开放及腱索引起的震动 血流冲击
+ 特点
调高、强度低、性质钝、时间短、出现 于心脏搏动之后、心底部清楚。
S1强、钝、低 S1与心脏搏动同时出现 S2距离S1比下一个周期的S1距离短
S2 S1
收缩期
舒张期
S2 S1
收缩期
+ 出现于舒张早期,第二心音之后 + 机理
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血流冲击心室 壁、腱索引起的振动。
+ 原因:吸气末,回心血量增加,右心射 血时间延长。
+ 最常见的类型 + A、P分裂但次序未变 + 见于:
– 右室射血时间延长,
– 左室射血时间缩短
CRBBB mitral stenosis 肺动脉瓣狭窄
mitral insufficiency
室间隔缺损
+ 第二心音分裂不受呼吸的影响,分 裂时距固定。
+ 特点
调低、强度弱、性质钝、时间短,心尖部 及内上方清楚(呼气末)
心音与额外心音
心音按其在心动周期出现的先后次序,可依次命名为第一心音(S1)、第二心音(S2)、第三心音(S3)和第四心音(S4),。
通常情况下只能听到第一、第二心音。
第三心音可在部分青少年中闻及。
第四心音一般听不到,如听到第四心音,属病理性。
心音产生机制和听诊特点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心音改变情况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2.左心衰竭: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3.高血压: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或呈金属音4.二尖瓣狭窄: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呈拍击样5.二尖瓣关闭不全:第一心音减弱,第二心音分裂,严重反流时可出现第三心音6.主动脉瓣狭窄:第一心音正常。
如主动脉瓣钙化僵硬,则主动脉瓣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
严重者出现第二心音逆分裂7.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第一心音减弱,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心尖区常可闻及第三心音心音强度改变的机制1.第一心音强度的改变:主要决定因素是心室内压增加的速率,心室内压增加的速率越快,S1越强;其实受心室开始收缩时二尖瓣和三尖瓣的位置。
1)S1增强:二尖瓣狭窄2)S2减弱:二尖瓣关闭不全2.第二心音强度的改变:体或肺循环阻力的大小和半月瓣的病理改变是影响S2的主要因素。
S2有两个主要部分即主动脉瓣部分(A2)和肺动脉瓣部分(P2),通常A2在主动脉瓣区最清楚,P2在肺动脉瓣区最清楚。
1)S2增强:体循环阻力增高或血流增多时,主动脉压增高,主动脉瓣关闭有力,振动大,以致S2的主动脉瓣部分(A2)增强或亢进,可成高调的金属撞击音;亢进的A2可向心尖及肺动脉瓣区传导,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同样,肺循环阻力增高或血流增多时,肺动脉压力增高,S2的肺动脉瓣部分(P2)亢进,可向锁骨左缘第三肋间传导,但不向心尖传导,肺源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等。
额外心音指在正常S1、S2之外听到的病理性附加心音,与心脏杂音不同。
多数为病理性,大部分出现在S2之后即舒张期,与原有的S1、S2构成三音律,如奔马律;也可出现在S1之后即收缩期,如收缩期喷射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奔马律
正常成人心脏跳动有两个心音,称为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奔马律为出现在第二心音后的附加心音,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组合而成的韵律,酷似马奔跑时马蹄触地发出的声音,故称为奔马律。
根据奔马律出现时间的不同,可分为舒张早期奔马律,舒张晚期奔马律和重叠性奔马律,其中以舒张早期奔马律最为常见,它出现在第二心音后0.12-0.18秒内;舒张晚期奔马律发生较晚,出现在收缩期开始之前,即第一心音前0.1秒,故也称收缩期奔马律;当同时存在舒张早期奔马律和舒张晚期奔马律时,加上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听起来就象平行发生的四个音响,又称“四音律”,“火车头奔马律”。
一般认为舒张早期奔马律是由于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心肌张力减低与顺应性减退,以致心室舒张时,血液充盈引起室壁震动。
所以奔马律的出现是心肌严重受损的重要体征。
奔马律(gallop rhythm):为出现在第二心音后的额外心音,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组合而成的韵律酷似马奔跑时马蹄触地发出的声音,故称奔马律。
根据出现时间的不同,奔马律又可分为3种。
舒张早期奔马律(protodiastolic gallop)
是最常见的一种,额外心音出现在舒张早期。
由于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心肌张力降低,心室壁顺应性减退,当血液自心房快速注入心室时,可使过度充盈的心室壁产生振动,形成额外心音,故也称为室性奔马律(ventricular gallop)。
其出现的时间和发生的机制与第三心音相似,但是两者间又有一些重要的区别:①舒张早期奔马律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而生理性第三心音出现于健康人,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②奔马律多伴有心率快(常在100次/分以上),而生理性第三心音则在心跳缓慢时(运动后由快变慢时)较易发现;③奔马律的3个心音间距大致相同,性质亦相近,而第三心音则距第二心音较近;④奔马律不受体位影响,生理性第三心音则常在坐位或立位时消失。
舒张早期奔马律的听诊特点:①音调较低;②强度较弱;③额外心音出现在舒张早期,即第二心音后;④奔马律多起源于左心室,听诊最清晰的部位在心尖部,而右心室奔马律在胸骨下端左缘最清楚;⑤左心室奔马律呼气末明显,吸气时减弱,右心室奔马律则吸气时明显,呼气时减弱。
舒张早期奔马律的出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反映左心室功能低下,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重,心肌功能严重障碍。
奔马律是心肌严重受损的重要体征之一。
经治疗后,随心功能的好转,奔马律可消失。
临床上奔马律的消失,可作为病情好转的标志之一。
舒张晚期奔马律(1ate diastolic gallop)
发生较晚,出现在收缩期开始之前,即第一心音前0.1s,故也称为收缩期前奔马律(presystolic gallop)。
其产生机制是舒张末期左心室压力增高和顺应性降低,左心房为克服增大的心室充盈阻力而加强收缩所致,因而也称为房性奔马律(atrial gallop)。
来自右心房的舒张晚期奔马律极少见。
舒张晚期奔马律的听诊特点:①音调较低;②强度弱;③额外心音距第二心音较远,距第一心音近;④心尖部稍内侧听诊最清楚。
该奔马律易与第一心音分裂相混淆。
第一心音分裂的两个成分声音性质大致相同,而收缩期前奔马律的额外心音性质较钝,并在心跳加速时较易听到。
舒张晚期奔马律的出现反映心室收缩期后负荷过重,室壁顺应性降低,多见于后负荷过重引起心室肥厚的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等。
重叠性奔马律(summation gallop):
当同时存在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奔马律时,听诊呈"ke-len-da-la"4个音响,如同火车头行驶中机轮发出的声响,称为四音律(quadruple rhythm),又称"火车头"奔马律。
当心率加快(>120次/分)时,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奔马律的额外心音重叠在一起,称为重叠性奔马律(三音律)。
当心率减慢时,又恢复成四音律。
常见于心肌病、左心或右心衰竭伴心动过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