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差异比较

合集下载

中、美、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构件承载力比较高等混凝土大作业

中、美、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构件承载力比较高等混凝土大作业

中、美、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构件承载力的分析比较一、概述结合《高等混凝土》所学内容,针对有腹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比较中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美国《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and Commentary》(ACI 318-11)、日本《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Concrete Structure- 2007 Design》(JGC15)中有关混凝土构件受弯和受压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受扭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异同。

充分利用公式、表格、图形、文字、算例等具体介绍三种规范的差异。

文中的设计专用术语主要依据中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美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翻译不确定的地方,仍然保留原规范(美日规范)中的术语。

二、设计表达式1)中国规范我国规范,采用基于概率理论的分项系数设计方法,以分项系数的形式表达,其表达式为:式中:为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为作用效应的标准值;为结构抗力分项系数;为结构抗力标准值;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为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为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取;为钢筋材料分项系数,取;为钢筋截面面积;为截面宽度和截面有效高度。

2)美国规范美国规范采用的是基于概率理论的荷载-抗力系数的设计方法,其表达式为:式中:为荷载效应设计值;为结构抗力标准值,由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确定;为结构抗力折减系数,对于3)日本规范日本规范采用的是考虑结构安全因子的设计方法,其表达式为:式中为构件的设计荷载效应,为结构影响系数,为构件抗力设计值。

中国规范中的/与美国规范中的以及日本规范中的在概念上是一致的。

但我国规范将抗力分项系数分解为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和钢筋材料分项系数 ,并根据基于概率理论的可靠度方法得到分项系数 =1.4 和=1.1。

美国规范的结构抗力折减系数也是基于概率理论的可靠度方法得到,只是将结构构件抗力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其取值因构件受力特性及荷载形式而异,主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1) 材料强度和结构构件尺寸的离散性;(2) 结构抗力的设计计算表达式的不准确性;(3) 构件的延性需求与所需可靠度要求的差异;(4) 构件在结构中的重要性。

土建结构设计中美标准差异分析

土建结构设计中美标准差异分析

土建结构设计中美标准差异分析1.引言土建行业的设计规范是进行土建结构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更在结构设计方面起着重要的配置与指导作用。

欧美国家对混凝土结构及耐久性的设计标准制订起步比较早,并保持着较快的更新速度,如美标平均三年就要更新一次。

我国的设计标准则更新稍慢一点,且与美国标准有不少的差异点。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上承担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很多国家都要求用美国的标准设计,因此熟悉并掌握美国的标准对我国的设计人员意义極其重大。

本文就中美两国设计标准的突出差异点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构件在受力设计计算的差异性为突破口,对两国标准的异同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2. 结构设计规范的差异性2.1 设计原则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GB50010一2010)和美国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规范(ACI 318-05)及条文说明之间存在有很大的差异。

我国规范通常采用以概率统计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并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而美国规范则是以可靠度理论为基础的,所采用的设计表达式并没有分项系数。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美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所采用的可靠度表达方式虽与我国的规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设计荷载和材料强度的取值标准上以及可靠度的表达方式上与我国规范有着不容忽视的区别[1]。

2.2 恒载取值美国的ACI 318-05规范中的恒载是指那些在结构使用期限内,大小不变和位置相对固定的荷载,即我国规范中的永久荷载。

通常恒载的主要部分是结构自重,可根据构件的设计形状、尺寸和材料重度进行精确计算。

对于楼盖填充物、楼板面层和顶棚抹灰等一般计入恒载,且还要考虑管道和灯具的悬吊荷载。

2.3 活载取值关于活载的取值范围和荷载组合系数,我国的土建设计荷载标准与美国的都存在有较大的差异。

我国的活载取值及组合系数都是建立在大量的调查和实测基础上,经过概率统计及对结构安全度采用近似概率法进行分析后得出来的,是建立在一定的安全度上的[2]。

中国和美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差异比较

中国和美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差异比较

中国和美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差异比较中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od e for d 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GB 50010-2002)和美国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规范(ACI 318-05)及条文说明(ACI 318R-05)[Building Cod 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ACI 318-05) and Commentary(ACI 318R-05)]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我国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而美国规范是以可靠度理论为基础,采用的设计表达式也没有分项系数。

从整体上说美国的结构混凝土设计所用的可靠度表达方式与我国规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设计用荷载和设计用材料强度的取值水准上以及可靠度的表达方式上与我国规范有不可忽视的区别。

1.我国工程界习惯于以一个整体结构单元来区分结构类别。

例如在混凝土结构这个总概念下包含了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但美国学术界和工程界考虑到一个整体结构中可能某些构件或部件采用钢筋混凝土,另一些构件或部件则可能使用素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也可能使用钢结构。

因此,他们近20余年来使用了“起结构作用的混凝土”(Structural Concrete)这样一个概念。

本译文为了简便译为“结构混凝土”。

根据这本规范第2.2节的定义,结构混凝土是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集成。

这样,就可以不受一个整体结构的限制,而把结构混凝土或其包括的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作为说明结构某一部分采用的构成形式的专业术语来使用。

2.从整体上说美国的结构混凝土设计所用的可靠度表达方式与我国规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设计用荷载和设计用材料强度的取值水准上以及可靠度的表达方式上与我国规范有不可忽视的区别。

中美房屋建筑混凝土规范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可靠度比较

中美房屋建筑混凝土规范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可靠度比较

中美房屋建筑混凝土规范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可靠度比较【摘要】本文按照中国规范和美国规范对某常见单向梁屋盖的中间跨梁使用同种材料分别进行了设计。

设计中采用的荷载和材料强度值都根据对应规范从同一取得。

设计完成后对主梁和次梁的跨中和支座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可靠度采用验算点法进行了对比。

结论是美国规范下设计受弯设计的安全指标比中国规范下的高0.5至1,同时其失效概率低两个数量级。

【关键词】可靠度;规范;弯矩;承载力1. 概论对于相同的结构设计要求,不同的规范规定下会得到不同的设计,因此比较不同规范的设计可靠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各种不同的截面形式和受力形式中,中国与美国规范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截面承载力的规定比较相似。

所以,有必要将两种规范受弯设计的可靠度进行对比。

因此,本文提出一个典型的设计算例,并采用中美两套不同的规范系统对其进行了设计。

中国的规范包括《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美国规范包括《房屋建筑及其他结构最小设计规范》(ASCE7-10)[4]和《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规范》(ACI318-11)[5]。

在对比设计中,所用材料应该相同,但由于两种规范对材料强度标准值的规定不同,应定义一种材料强度的概率分布,并根据规范的规定,依据概率分布取得相应的材料标准值。

同样地,应定义一种荷载的概率分布,并根据规范规定取得标准值。

在获得了设计截面之后,可以构建出功能函数:其中:R为荷载,S为承载力,考虑为随机变量的函数;D为恒荷载,L为活荷载,为钢筋的屈服强度,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这些值都考虑为随机变量。

代入不同规范下的设计截面数据和随机变量分布后,则可以通过可靠度理论求出该功能函数的可靠指标β和失效概率Pf。

本文中采用的方法为验算点法[6]。

2. 中美规范规定的对比中国规范中现行的可靠度设计方法被称为“极限状态设计法”。

中美混凝土抗震设计规范对比

中美混凝土抗震设计规范对比

中美混凝土抗震设计规范对比系所: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目录1概述 (3)2荷载组合 (4)2.1中国规范荷载组合 (4)2.1.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组合 (4)2.1.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组合 (5)2.2美国规范荷载组合 (6)2.1.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组合 (6)2.1.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组合 (7)2.3中美荷载组合对比 (7)3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8)3.1抗震设防目标和水准 (8)3.1.1我国抗震设防目标和水准 (8)3.1.2美国抗震设防目标和水准 (8)3.1.3中美抗震设防目标和水准对比 (9)3.2 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9)3.2.1我国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10)3.2.2美国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5] (11)3.1.3中美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对比 (13)4抗震设计方法 (13)4.1我国抗震设计方法 (14)4.2美国抗震设计方法 (14)4.3中美抗震设计方法对比 (14)5抗震设计反应谱 (15)5.1我国抗震设计反应谱 (15)5.2美国抗震设计反应谱 (16)5.3中美抗震设计反应谱对比 (18)5.3.1反应谱处理对比 (18)5.3.2反应谱曲线比较 (19)6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20)6.1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的选定 (20)6.1.1我国地震作用方法的选定 (20)6.1.2美国地震作用方法的选定 (21)6.1.3中美地震作用方法选定的对比 (21)6.2底部剪力法(ASCE:equivalent lateral force procedure) (21)6.2.1我国底部剪力法计算 (22)6.2.2美国底部剪力法计算(ASCE:equivalent lateral force procedure) (23)6.2.3中美规范底部剪力法计算对比 (24)7结语 (27)参考文献 (28)1概述近来我国在国际上承担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要求采用美国规范设计,因此有必要学习美国规范,并了解美国规范与我国规范间的差异。

中国与美国混凝土规范配筋量对比计算

中国与美国混凝土规范配筋量对比计算

! " " ,* H ’ +
庄晓亭, 等: 中国与美国混凝土规范配筋量对比计算
< -
突出对比的过程。
) " + 7 ! $ " ’ + 3 < ( " ’ 2 2 3 "
, % , % ’ $ + " ! ( & 2 & ’ + 2# # ’8( ( " $ " " $ " ’ 2 2 3 " $ % + ! # 8 " 6 2 & ’ + 2 7 & & + ’ , , 比原规范增加& ( , ’ " 2 A。 & & + ’ , ,
" 中美两国混凝土规范简述
本文算例涉及的中国混凝土规范主要是现行规 , 它是在 范即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F ( 5 0 0 / 0 3 . 0 0 . 原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F ( Y / 0 3 @ 6 的基础上 修订而成。本文算例将分别用新旧规范计算进行比 较。用于计算的美国规范采用目前应用普遍的美国 混凝土协会规范 B 。因为中美两国在混凝 K I / @ 3 0 . 土、 钢材的品种、 强度取值、 构造措施、 单位制式、 荷 载取值等存在较大的差异, 进行计算比较有很大的 困难。我们以相同条件混凝土梁, 以中国的钢筋混 凝土材料进行计算, 然后以同等条件移入美国规范, 用配筋量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本文仅考虑截面的 抗弯配筋, 暂不考虑抗剪和构造条件, 可见计算不是 非常精确和符合工程实际, 主要目的是要简化计算,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4 . ! " # $ % & ’( % " ) * " ’ # " , ’ # , . 0 0 1年 .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和美国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差异比较

中国和美国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差异比较
因而在进行两国规范比较时,不可简单类比,需要
进行全面关系转换,才可得到真实结果。(4)uBc也
充分考虑了场地地基土性质的不同,其对近震的影
响,作了增大的保守处理。(5)因为荷载取值的不
同(比如荷载分项系数取值不同),计算方法的差
别,IBc,uBc以及GB50011一2010计算结果不具
有量的可比性,当取同一重力荷载代表值后,按美
地震作用。以下是三本规范设防水准及目标对比。
2.场地分类
场地是决定地震作用的一个关键因素。按照场
地土的剪切波速,GBS。。11一201。将场地土分为I一
W四类,uBc将场地分为sA一sF五类,相应于IBc
的A一F五类。表2中是其对应关系。工Bc,AscE7
和uBc均指“如果场地的土Program)。ASCE7采纳了NEHRP
第一版的很多建议,NBc和sBc主要采用了AscE7
中的建议性条文。2。。。年,uBc,NBc与sBc三本
规范的编制机构成立了国际规范协会Icc
(InternationalCodeCooneil),出版了以ASCE为
eodefordeslgnofeone此testructu此5andeodeforselsmiede-
slgnofbulldings,analyzesthedlffe此neesoftwostandards,50
thatwea此角nllllarwlththePractle北llltyofthetwosPeelfiea-
在抗震措施上,尽管美国规范要求更高的延性水平,
但除少数项目外,多数措施实际与中国规范相当。
(7)两国的规范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在各自
国家环境下都处于结构专业的领先水平,由于本人

中美两国混凝土规范配筋计算的差异对比

中美两国混凝土规范配筋计算的差异对比
第3 8卷 第 1 9期 2 0 12 年 7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0l3 .1 _ 8 No 9
J1 2 1 u. 0 2
・4 ・ 7
文 章 编 号 :0 9 6 2 ( 0 2 1 —0 7 0 10 —8 5 2 1 ) 9 04 -2
表 1 两国规范对应 的混凝土强度指标转换关系
规 范类别及强度符号
C5 l
混凝土结构 设计 所用 的 可靠度 表达 方式 与我 国规 范有一 定 的相
似之处 , 但在设计使用荷 载和设计 使用 材料强度 的取值水 准上 以 及构造要求 上与 我 国规 范有 着不 可忽视 的区别 。本文 以常用 的 混凝土 简支 梁受弯配筋和受剪 配箍 计算为例 , 通过 对两 国规范公
中 美 两 国 混 凝 土 规 范 配 筋 计 算 的 差 异 对 比
昝 子 卉
( 州地铁设计研究院 , 广 广东 深圳 5 80 100)

要: 以混凝 土简 支梁 为例 , 中美两 国混凝 土规范在受弯配筋和 受剪配箍 的计算进 行对 比, 将 并将两 国规范 中构造规 定的最小
配筋率 、 最小配箍率进行 对比。通 过对比反映 出两国规范使 用的差异 , 进而使我们对两 国规 范的计算规则乃至结构 安全度方面 的

R=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a…
( ) 应变 = .0 ;) 2 0 0 32 不考虑混凝土 的抗拉强 度 ; ) 3 混凝土应 力 图简
( ) 化 原 则 ( 图 1所 示 ) 混 凝 土 应 力 0 8f 分 布 在 卢 ‰ 的 范 围 内 3 如 : . 5, 。

中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可靠度设置水平的比较

中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可靠度设置水平的比较
3. 4 受剪构件可靠度比较
计算结果如图 7 、图 8 所示 。
图 2 轴拉构件可靠度差值百分比 靠度水平偏低一些 ,其中二级构件的偏低幅度较大 ,平均偏 低约 30 %左右 ; 而一级构件的偏低幅度也达到了约 11 %。 造成我国规范轴心受拉构件可靠度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我国规范的荷载分项系数取值偏低的缘故 。要想适当提高 轴心受拉构件的可靠度水平 ,就必须适当提高荷载分项系数 的取值 。 3. 2 轴压构件可靠度比较
βc1 ———GBJ 10289 规范一级构件可靠度 ;
βc2 ———GBJ 10289 规范二级构件可靠度 ;
D1
=
βA - βc1 βc1
×100
%;
D2
=
βA - βc2 βc2
×100
%
3. 1 轴拉构件可靠度比较
计算结果如图 1 、图 2 所示 。
对于轴心受拉构件 ,ACI318299 规范轴拉构件的可靠度
图 7 受剪构件可靠度比较
图 8 受剪构件可靠度差值百分比 对于受剪构件 ,ACI318299 规范受剪构件 的 可 靠 度 在 317~4. 2 之间变化 。GBJ 10289 规范一级构件的可靠度在 3. 5~3. 9 之间变化 ,二级构件在 3. 0~3. 5 之间变化 , GBJ 10289 规范的可靠度水平普遍比 ACI318299 规范的可靠 度水平偏低一些 ,其中二级构件平均偏低约 20 %左右 ;而一 级构件的偏低仅为约 7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剪强度受 加载情况 、支撑条件 、截面形状及配筋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 响 ,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是根据实验结果在一定信度条件下 回归求得的 。受剪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取值 ,在 ACI318299 中 采用了 f c′,而 GBJ 10289 中采用了 f t ,由于其计算原理的 不同 ,混凝土强度取值有差异 ,导致中美规范受剪构件可靠 度的差异 。提高受剪构件的可靠性 ,可提高荷载分项系数并 适度降低材料分项系数 。因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是根据实 验结果在一定信度条件下回归求得的 ,设计用的公式又更进 一步作了简化 ,因此 ,应进一步研究受剪构件的抗力模式 ,使 之与实际情况吻合 。 3. 5 受扭构件可靠度比较 计算结果如图 9 、图 10 所示 。

中美压水堆核电厂核安全相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安全度对比

中美压水堆核电厂核安全相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安全度对比

中美压水堆核电厂核安全相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安全度对比核安全相关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安全壳是核电厂主要的土建设施,为了确保核电厂安全运营,保证极端工况下不发生大规模的核泄漏事故,应当对核电厂土建结构设计给予高度的重视。

本文根据新编国家标准《核电厂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的编制以及我国核电厂建造技术出口的需要,对中美核安全相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安全壳设计规范的安全水平进行了对比,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提出了不同规范安全度对比分析的综合安全系数法;考虑材料强度测试方法和强度保证率的差异对中美规范材料强度进行了换算。

分析表明,在相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下,美国规范混凝土强度规定值高于中国规范的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美国规范钢筋强度规定值与中国规范标准值相同。

(2)对比分析了中美核安全相关混凝土结构(不包括安全壳)轴拉、轴压、受弯、受剪、受冲切、偏心受压、局部受压、受扭、深受弯构件,牛腿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安全度。

研究表明,与美国规范相比,我国规范局部受压、受冲切、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和受弯构件的安全度较高,牛腿的安全度比按美国规范简化方法设计时低,与按美国规范拉压杆方法设计时的相当,其余受力构件的安全度与美国规范基本一致。

(3)计算并对比了中美核安全相关混凝土结构(不包括安全壳)受弯、受剪、轴压、轴拉和偏心受压构件在正常运行工况和事故工况下的可靠指标。

研究表明,在两种工况下,两国不同受力构件的可靠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的平均可靠指标接近。

(4)对比了中美两国核安全相关混凝土结构(不包括安全壳)抗震构造规定和安全水平。

研究表明,中国规范核安全相关混凝土结构抗震一级框架梁、柱和节点的构造要求与美国规范的基本相当,其中梁最小配箍率和实现“强柱弱梁”的能力高于美国规范。

(5)对比了中美安全壳结构设计方法和设计规范的安全度。

研究表明,正截面设计时,在乘系数荷载组合作用下美国规范混凝土压应力限值高于中国规范,钢筋应力限值与中国规范相当;在使用荷载组合作用下,中国规范混凝土应力限值高于美国规范主力单独作用时的限值,低于主力+次力同时作用时的限值;斜截面设计时,中国规范无轴向力和有轴向压力时的径向剪切、扭切、切向剪切的安全度与美国规范的接近,有轴向拉力时的径向剪切的安全度高于美国规范,外周剪切安全度低于美国规范。

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安全度设置水平的对比分析

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安全度设置水平的对比分析

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安全度设置水平的对比分析【摘要】2010年8月18日我国发布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与之前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相比,新标准有了很大的改进。

本文将通过比较我国颁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与国外的设计规范,分析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安全度设置水平的差异,并提出几点有关于改进对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建议。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安全度设置;国内外规范对比引言2010年我国颁布了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新版规范建立在旧版规范的修改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教训上。

在安全度设置上与旧版本有较大差别,但是和国外有关规范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混凝土的结构设计方法、安全度的计算方式和条件都略有不同。

一、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发展建国以来,我国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变化很大,从最初的经验估计,到后来的试验确定、容许应力、安全系数以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也随之进行了变革。

上世纪60年代,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基本引用苏联规范HNTY123-55,直到1989年出台的《混凝土设计规范》GBJ10-89才突破照搬苏联模式,有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奠定了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基本模式。

我国新修订的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采用了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参考了国外有关先进技术标准,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3个分项系数(结构重要性系数O,荷载分项系数G、Q,材料性能分项系数C、S)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二、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安全度设置水平对比本文进行安全度设置水平的对比时,选择的对比的指标为轴心受拉、受剪、受弯以及受扭,进行对比的规范主要包括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美国的《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规范》ACI318-05、欧洲的《混凝土结构设计》EN1992-1-1等。

中美混凝土规范

中美混凝土规范

中国和美国混凝土规范的几点比较一、符号的差别a = 等效矩形应力区的高度,中国的为h0av = 剪跨,作用在连续梁或悬臂梁上的集中荷载到任意支座表面的距离,而中国的为:(人)Ao = 剪力流包围的总面积,中国的为:Acor 二、钢筋细节1中国的规范是配筋率不超过Pb(界限配筋率),而美国的包括配筋率不得超过0.75ρb,强度折减系数φ的确定,和弯矩重分配这些在多年的规范中都有的规定,其中包括1999 年的规范。

这些规定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2中国的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Ⅰ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弯钩,其圆弧变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0)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0)的3倍;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时,其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0)的3.5倍;Ⅱ、Ⅲ级钢筋末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Ⅱ级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0)的4倍;Ⅲ级钢筋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0)的5倍(见图3.3.3.2)。

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而美国的:在钢筋的自由端弯曲180°且再伸长其值取为4db与65mm 的最大值。

在钢筋的自由端弯曲90°且再伸长12db 的长度。

美国的:对于箍筋和拉筋的弯钩:(a)16 号钢筋和更细的钢筋,在钢筋的自由端弯曲90°且再伸长6db 的长度;或(b)19 号、22 号和25 号钢筋,在钢筋的自由端弯曲90°且再伸长12db 的长度;(c)25 号和更细的钢筋,在钢筋的自由端弯曲135°后。

再伸长6db 的长度。

那些10 号到16 号箍筋和拉筋的除外,3中国的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而美国的预应力钢筋应该干净和表面无油渍、脏物、蚀斑和过量的铁锈。

中美混凝土规范对比

中美混凝土规范对比

中美混凝土规范对比
中美混凝土对比内容主要包括荷载,混凝土、钢筋、钢材的材料性能等等,以及钢筋混凝土受弯、受剪、受扭、受冲切、偏心受压等方面。

对比结果表明,中国规范和美国规范对混凝土最小强度的要求相同;纵向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及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基本相同;中国规范对箍筋强度的最小值提出了要求,美国规范对箍筋的最大值提出了要求;中国规范要求的框架梁的最小宽度比美国规略微小一点,高宽比会大一点,跨高之比与美国规范的要求基本相同。

通过分析中美核安全相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荷载、材料性能和抗力设计值的不同,对比中国规范与美国规范的设计不同点,有利于借鉴和吸取国外先进设计方法。

提高我国的水平。

谈中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特点

谈中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特点

谈中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特点作者:毛志明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4期摘要:浅谈中国与美国混凝土规范在设计原则、材料的强度、设计取值、设计基础与原理、结构分析及计算公式的差别。

关键词:中国规范GB50010-2010;美国规范ACI 318-05;设计原理;差别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门科学,它必须符合力学原理,所以不同设计规范之间必然有其共同点。

我国和美国有着不同的社会发展历史和背景,混凝土规范作为多年研究成果和经验积累的技术文件,自然又有着很多不同和差异。

了解这些不同和差异,对促进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一些主要的方面进行讨论。

一、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是制定混凝士结构设计规范的出发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政策的其体体现。

无论是我国还是美国,安全、适用、耐久、经济和确保质量都是最基本的原则。

当然,安全和经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所谓既安全又经济,是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或者说是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对立和统一。

二、混凝土材料和耐久性混凝土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建筑材料,也是用量最多的材料。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不仅要关心其力学性能,其物理和化学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作为胶凝材料的水泥,近年世界各国突现的耐久性问题就向人们展示了这一点。

我国和美国标准中,水泥品种的分类方法和类别有所不同,各种组分的含量要求也不同,但从功能上讲基本是一致的。

不同的水泥品种主要是用于不同的场合,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硅酸盐水泥(波特兰水泥)。

在耐久性方面,美国规范ACI 318-05比我国规范GB50010-2010详尽一些。

美国规范将耐久性单列一章,但没有明确对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的类别进行分类,而是直接规定了不同环境和情况对混凝土材料的规定。

在耐久性设计中,根据环境类别的不同再确定需要采取的措施,根据等级的不同确定各种指标控制的严格程度。

中国归案的环境类别划分比较笼统。

浅谈混凝土结构中国规范和美国规范的比较

浅谈混凝土结构中国规范和美国规范的比较

浅谈混凝土结构中国规范和美国规范的比较摘要:由于各国国情等方面的限制,世界各国混凝土规范的技术水平不完全相同。

美欧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规范相对其他国家来说编制过程较为复杂,中国规范在其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做出了一些调整和改变。

为了深入学习和借鉴,作者将从材料、荷载、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以及抗震几个方面简单介绍混凝土结构中国规范和美国规范的不同。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规范;截面设计;受剪承载力;抗震设计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and other developed areas relative to other countries for making the process more complicated, Chinese norms on the basis of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onditions, to make some adjustment and change.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materials, loads, the shear bearing capacity of oblique section and seismic aspects introduces concrete structure Chinese standard and American Standard of different.Key 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specifications; section design; shear strength; seismic design参考文献:TU37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中国的混凝土设计规范,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与有关单位经共同调查研究,参考有关国际标准,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中美混凝土规范比较概要

中美混凝土规范比较概要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c,MPa)
混凝土剪切模量(Gc=0.4Ec)和泊松比( νc =0.2 ) 收缩和徐变:取值依据CEB-FIP Model Code (1990) 热膨胀系数: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取值10×10-6/˚C
中国桥梁规范
对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要求
环境类别与混凝土的基本要求
• • • • •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通用准则 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混凝土工民建设计 混凝土桥梁设计 海洋混凝土结构设计
欧洲结构设计规范构架
Eurocode
EN1990 – Eurocode: Basis of structural design EN1991 – Eurocode 1: Actions on structures EN1991-1-1: Densities, Self-weight and imposed loads EN1991-1-2: Actions on structures exposed to fire EN1991-1-3: Snow loads EN1991-1-4: Wind loads EN1991-1-5: Thermal actions EN1991-1-6: Actions during execution EN1991-1-7: Accidental actions due to impact and explosions EN1991-2: Traffic loads on bridges EN1991-3: Actions induced by cranes and machinery EN1991-4: Actions in silos and tanks
美国桥梁规范
对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要求
• 一般规定:设计考虑包括混凝土质量、表面保护涂层、最小保护层厚 度、钢筋尺寸和分布、构造设计和裂缝宽度。主要目的是防止钢筋锈 蚀,相关技术标准依据参考ACI 222R。对于特殊条件的耐久性防护, 需要在合同文本给予说明。 • 预防碱骨料反应:限制使用可发生碱-硅反应的骨料,具体规定参考 ACI 201.2R。 • 混凝土保护层:对于无表面防护的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保护层厚度 不得低于规定值(见后表)。对于水灰比≤0.40,保护层修定系数是 0.8;对于水灰比≥0.50,修定系数是1.2。 对于桥面混凝土铺装层,考虑磨蚀影响,需适当提高保护层限值。 主筋最小保护层厚度(包括树脂表面涂层钢筋)是25mm。 对于箍筋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能小于25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GB 50010-2002)和美国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规范(ACI 318-05)及条文说明(ACI 318R-05)[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ACI 318-05) and Commentary(ACI 318R-05)]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我国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而美国规范是以可靠度理论为基础,采用的设计表达式也没有分项系数。

从整体上说美国的结构混凝土设计所用的可靠度表达方式与我国规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设计用荷载和设计用材料强度的取值水准上以及可靠度的表达方式上与我国规范有不可忽视的区别。

希望大家能够提出更多的有关中美两国规范差异的比较。

1.在美国的房屋建筑工程中,“通用建筑规范”指的是分别由美国各州或相关行政辖区以该州法律形式接受的规范。

在这些规范中,全面规定了与房屋的设计、施工、检测有关的偏原则性的基本要求。

然后,再由这些通用建筑规范在相应条文中指出各有关结构规范为其可以引用的组成部分。

所以,美ACI 318-05规范称自己为通用建筑规范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2000年以前,一般认为美国的通用建筑规范共有以下四本:(1)以建筑官员与规范管理人联合会(Building Officials and Code Administrators,简称BOCA)的名义发布的“全国建筑规范”(National Building Code,简称NBC);(2)以南方建筑规范国际委员会(Southern Building Code Congress International,简称SBCCI)的名义发布的“标准建筑规范”(Standard Building Code,简称SBC);(3)以国际建筑官员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Building Officials,简称ICBO)的名义发布的“统一建筑规范”(Uniform Building Code,简称UBC);(4)由国际规范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 ,简称ICC)制定的“国际建筑规范”(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 ,简称IBC)。

由美国各州通过法律分别选择这四本通用建筑规范中的一本在该州作为有法律效力的规范使用。

到2000年,经美国各有关方面协商,决定在美国全国统一用IBC规范来取代其它三本通用建筑规范,即以IBC(2003)作为美国全国唯一的“通用建筑规范”使用。

但由于改用IBC规范需要各州法律的认可,故其它三本通用建筑规范仍有一个使用搭接期,但不再作新一轮修订。

根据以上情况可知,ACI318-05规范译文中所说的“法律上被采纳的通用建筑规范”在目前即仍
指上述四本规范;待各州以法律形式接受了IBC规范后,“法律上被采纳的通用建筑规范”就将只有IBC规范了。

2.我国工程界习惯于以一个整体结构单元来区分结构类别。

例如在混凝土结构这个总概念下包含了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但美国学术界和工程界考虑到一个整体结构中可能某些构件或部件采用钢筋混凝土,另一些构件或部件则可能使用素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也可能使用钢结构。

因此,他们近20余年来使用了“起结构作用的混凝土”(Structural Concrete)这样一个概念。

本译文为了简便译为“结构混凝土”。

根据这本规范第2.2节的定义,结构混凝土是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集成。

这样,就可以不受一个整体结构的限制,而把结构混凝土或其包括的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作为说明结构某一部分采用的构成形式的专业术语来使用。

3.从整体上说美国的结构混凝土设计所用的可靠度表达方式与我国规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设计用荷载和设计用材料强度的取值水准上以及可靠度的表达方式上与我国规范有不可忽视的区别。

如果以某个构件的截面设计为例,美国规范在“作用”一侧也是以规范规定的荷载取值(其含义与我国荷载标准值类似,但各项荷载的取值有区别)为依据,并将其乘以荷载系数,同时考虑荷载组合(荷载系数与荷载组合原则与我国规范不完全相同)。

而在“抗力”一侧,美国规范是用各类材料的标准值计算出的“名义强度”(nominal strength)乘以一个各类构件取值不同的强度降低系数来获得设计强度的,其中的所起的作用类似于我国通过材料分项系数将各类材料的标准值降低为材料的设计值。

但应注意,美国规范的各类材料的标准强度取值原则也与中国规范不同。

当需要具体对比美国规范和中国规范相应材料的设计可靠度水准时,应注意查清中、美两国在“作用”和“抗力”各方所涉及的各项因素的取值原则和取值依据上的一系列重要区别。

4.美国ACI 318规范采用英制单位。

为了读者使用方便,在译文中已将所有的带英制单位的量换算成对应的公制单位的量,并写在相应的方括号内。

还需提请关注的是,美国规范在构件的抗剪和抗扭设计公式中常使用的表达方式。

根据美国规范规定,当出现时,只取其数值而其单位仍按取用。

5.这本规范的另一个特点是,对规范使用了重要术语均集中在第2.2节中给出其较严格的定义,同时在第2.1节中还给出了各主要专用符号的含义。

凡是
在第2.2节和第2.1节已经给出了专门定义的术语和符号,在其它各章用到时将不再另行给出定义。

美国建筑规范只能给出为了公众的健康和安全而必需提供的最低要求。

规范是基于这一原则制定的。

对于任何结构,业主和结构设计人都可以从保护公众的角度要求所需要的比规范提出的最低要求更高的材料和施工质量。

但不允许更低的标准。

条文说明把注意力引向能为实施规范的要求和意图提供建议的其它文件。

但是,这些文件以及条文说明都不是规范条文的组成部分。

而我国规范则是强制性的法律文本,条文说明则是对这些规范文本的解释说明。

《美国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规范(ACI 318-05)及条文说明(ACI 318R-05)》(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ACI 318-05) and Commentary(ACI 318R-05) )
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译:张川白绍良钱觉时著:[美]美国混凝土学会(ACI)318委员会
ISBN:978-7-5624-4069-7 定价68.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