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林果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秦安县委 秦安县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八月十二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就秦安县林果产业发展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一、秦安林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把做大做强林果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中心,以实施品牌战略为重点,通过思想上发动,工作上引导,政策上鼓励,资金上扶持,走出了一条依靠发展林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的新路子,林果业已成为全县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一是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合理布局、深度开发、提高效益的原则,科学规划,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以苹果、桃、花椒为主的林果生产基地,继续扩大基地规模。至2010年底,全县以苹果、桃、花椒为主的林果面积79.3万亩,农民人均1.38亩。其中苹果园面积47.7万亩,桃园面积8.48万亩,花椒面积20.35万亩。建成林果千亩村38个,专业村64个,全县17个乡镇林果面积都达到万亩以上。大力推广果树设施栽培,全县累计建成日光温室桃棚417座,年产反季节油桃42万公斤,产值810万元。无公害果椒基地建设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县果椒优质无公害生产基地达31.46万亩,其中无公害果品基地21.26万亩,无公害花椒基地10.2万亩。
二是先进技术广泛应用。近五年来,引进推广果椒新品种100多个,建成新品种示范园2处,面积120亩。累计通过高接换优更新老果园7.9万亩,林果良种优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水果套袋、果园覆盖、桃树长枝修剪、果园高垄覆膜、节水灌溉、水果设施栽培等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今年完成水果套袋5.63亿个,预计生产套袋果10.13万吨,实现产值4.66亿元,净增产值1.52亿元。
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先后建立果品专业市场22个,其中兴国北大果品市场被农业部确定为果品重点批发市场,通过3000多果椒营销的经纪人、县政府网站及其它果品销售信息网站,年交易果品30万吨,成交额5亿元以上。累计建成冷库43座,各类简易果窖10528个,年贮藏果品19.8万吨。组建了成纪、泰达印务、盈动等果品贮藏、包装和果汁生产相关企业49家,初步形成了产、贮、运、销为一体的林果产业体系。
四是名牌战略成效明显。我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桃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获全省林果支柱产业建设十强县称号;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中国苹果之乡”。红富士、金冠、新红星苹果和秦

安蜜桃、早酥梨获绿色食品认证。红富士、新红星、红雪桃等果品在“首届中国国际水果及技术展览会”上获得参展金奖,并被评为果品状元及深港地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果品品牌。秦安蜜桃被评为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获“中华名果”称号。秦富1号获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获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在甘肃省第二届林果花卉展览会上,“秦安蜜桃”被评为“甘肃省十大名果”,红雪桃获金奖,阿斯苹果获铜奖。秦安蜜桃、秦安花椒、秦安苹果先后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五是果农收入逐年增加。2010年,全县果椒总产量38.14万吨,其中苹果26.7万吨,桃9.64万吨。果椒总收入11.25亿元,人均19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930元的66.5%。林果产业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半壁河山,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是突出特色,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以“大地湾”水果品牌为依托,以发展无公害、绿色果椒生产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扩大苹果、蜜桃和花椒生产规模,适度发展梨、李、杏等果品,真正实现了结构优、品种新、效益高的目的。
二是依靠科技,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坚持把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作为提升果椒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引进推广了一批名特优新品种,广泛应用了水果套袋、果园覆盖、桃树长枝修剪、设施栽培、节水灌溉等十项果椒先进技术,实现了果品增值、果农增收。健全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科技培训网络,根据不同农时季节,采取专家授课、现场指导、外出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举办以水果套袋、果树修剪、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使全县果椒生产重点村每户都有一名科技“明白人”,果椒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普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县优质果率达到65%以上。
三是面向市场,加快标准化生产步伐。把生产无公害、绿色果品作为推动林果产业标准化生产的关键措施,先后申报通过了《秦安蜜桃》、《秦安花椒》、《秦安苹果》三个甘肃省地方标准,建成了清水河流域和显清河流域无公害苹果、葫芦河流域无公害桃、浅山干旱区无公害花椒四大无公害果椒生产示范基地。刘坪乡万亩优质桃基地、莲花镇冯沟村千亩红富士苹果基地、兴国镇红家坪千亩桃基地、郭加镇背后川千亩红富士苹果基地被天水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无公害蜜桃和苹果生产基地,通过了省级无公害水果示范县验收。
四是扩大宣传,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

我县林果产业。成功举办了多届桃花会和果品博览会,积极参加了各种贸洽会、展销会和交易会,推介了林果产品,扩大了品牌效应;在互联网上全面介绍秦安果椒产业,发布果品信息,促进果品销售。通过大力宣传推介,打造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果品品牌,提高了秦安果品的知名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市场占有率,果椒产品已远销北京、上海、新疆等24个省市及俄罗斯、印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五是强化服务,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在技术服务上,实行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推行科技特派员试点制度,开展千人千村优质果园管理活动,全面提升了果椒园管理水平。在资金扶持上,通过争取项目,整合资金,逐年增加林果产业投入。在专业市场建设上,按照多元化投资,系列化配套,专业化管理的原则,在兴国、西川、刘坪、叶堡、郭嘉等地建立了22个果椒专业批发市场,果椒销售网络进一步完善。在果品促销上,县上成立了果品促销指挥部,培养、规范了一批果椒经纪人队伍,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形成了良好的果品销售氛围。在龙头企业建设上,先后建成了秦安长城果汁饮料公司、天水盛源商贸有限公司、甘肃泰达印务包装有限公司、万吨冷库等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林果业产、供、贮、销、加的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秦安林果产业发展构想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增强产业意识、科技意识,树立市场营销理念,举产业旗、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始终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服务为手段、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广大农民为基础,建基地,抓管理,树品牌,强龙头,促营销,增效益,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林果业的生产和经营,做优做精果椒产业,全力推进全县林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要制定科学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秦安果品发展实际,邀请省内外果品产业化发展的专家、学者,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秦安县果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全县科学合理布局果品品种、果品贮藏、包装加工等后续产业结构,推动果品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要全力提高产业化水平。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实施土地流转和果园注册,整合土地资源和项目资金,鼓励有实力的果品龙头企业、专业协会、果品经纪人、种植大户,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果品生产基地,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果品,逐步使秦安果品向有机果品方向迈进。制定优

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贮藏保鲜技术,在现有果品粗加工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果品深加工、精加工生产线,实现果品全方位、多层次的提质增效,延长产业链条,努力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要积极开拓终端市场。在充分发挥天水成纪果业股份有限公司龙头带动作用的基础上,组建秦安县果品集团,组织、协调全县各类果品公司推广订单农业,对接国内外终端、高端市场和大型超市,健全果品追溯机制,实现果品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四要充分挖掘品牌优势。在努力提高果园管理技术的基础上,狠抓果品质量,完善安检体系,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最大限度发挥品牌优势。继续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积极组团参加国内外各种果品展示展销,进一步提升秦安果品知名度,充分挖掘秦安果品现有品牌的内在潜力,真正把品牌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促农增收、富民强县的目的。
谢谢大家!
天水苹果产业
1天水苹果产业的发展环境
1.1自然地理环境
天水市地处内陆,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北部的陇中黄土高原山地,南部的秦岭山地,东北部的陇山山地,造就了独特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均温度、年降雨量、年极端最低温度、夏季平均最高气温等生态指标,完全符合国家农业部《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中苹果最适宜标准。苹果栽培区海拔1000米~1600米, 年降水量370.0~640.0mm,年平均气温8.0~11.7℃,无霜期165天~230天左右,4月~9月日照时数1286小时, 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是适宜苹果生长的最佳优生区,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大的优质苹果产区之一。 [1]
此外,天水绝大多数地方属于农田及沟、壑、山、岭,苹果基地主要分布在渭河及其支流流域,基本没有工业污染,农业灌溉用水为自然降水或没有污染的地下水,农田土壤中除施用有限的化学肥料外,主要靠施用有机肥。由于降水量少、海拔较高,空气相对湿度低,紫外线照射强烈,病虫害发生少而轻,每年喷药次数一般6次~8次,与国内渤海湾和内地苹果产区相比,每年少施农药10次左右,大大减少了对果品、土壤及水源的污染。近年来,通过大面积推广苹果套袋和使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等新技术,天水苹果的安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据检测,大气、土壤、水质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生产无公害及绿色食品的环境要求。天水生产的花牛苹果、红富士苹果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绿色食品标准,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1]
1.2苹果生产及获奖情况
天水市现有苹果面积85.5万亩,其中结果面积43.1万亩。其中元帅系花牛苹果面积51.7万亩(

结果25.8万亩);富士苹果面积22.5万亩(结果12.5万亩);金冠系黄苹果面积5.7万亩。[2]
在2008年中国苹果年会上,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秦州区中梁乡、秦安县兴国镇、甘谷县磐安镇荣获“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荣誉称号。近年来,天水市各级政府和林果部门加大无公害苹果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苹果实用技术,实施名牌战略,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发展特色优势苹果,做到了基地上规模、技术上水平、管理上档次,产量大幅上升。运用灵活多样的营销方式使天水市的苹果跻身国内、国际市场,苹果产业为天水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天水生产的花牛苹果,无论是硬度、含糖量还是色泽风味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国标准,以其外形美观、肉质细嫩、香味浓郁、货架期长而享誉海内外,在国内外各类果品展销会中屡获殊荣。多次获全国优质农产品金奖称号;2006年在北京举办的“2008北京奥运推荐果品评选活动”中,花牛苹果系列中的栽培二号、阿斯、超首红和天汪一号4个品种位居榜首,获得4个一等奖,并荣获“中华名果”称号。2007年在全国优质苹果评选活动中,天水市花牛苹果荣获六项大奖;“花牛”牌苹果荣获中国苹果著名品牌奖,俄矮2号、首红、新红星、瓦里短枝等4个苹果品种荣获中国优质苹果金奖,天汪一号荣获中国苹果新优品种奖。2007年12月,在2008北京奥运推荐果品活动中,天水市的秦富1号富士苹果荣获全国3个苹果一等奖的第一名。[3]
1.3交通运输及苹果物流
天水地处陕、甘、川交界地带和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之间,陇海铁路穿越全境,310、316国道横贯东西,五条省道辐射南北,是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的东部起点、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2003年,全市货运量占甘肃省总量的25%,客运量占甘肃省总量的30%;1998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甘肃省各市地州始终列第二位,年均增长8.9%,对周边地区有一定的辐射力、带动力,区位优势明显。[4]
但天水市苹果产业内的物流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物流供应链所涉及的农资供应,生产种植,果品储存,运输,流通领域,消费及后消费领域等环节的物流信息不透明及设施缺乏。目前天水市苹果产业在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下,产业内的企业各自经营物流,没有形成规模,造成采购成本高、人员和运力利用率低。
1.4市场前景、劳动力资源、科技
随着天水优质苹果规模的扩大、知名度的提高,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笔者在麦积、秦安等地的调查,套袋红富士苹果非常抢手,使外地商家接踵而至,大部分果园在苹果采摘之前就被客户订货收购。优质苹

果不仅在国内受到青睐,而且被外商所欢迎。红富士和花牛苹果被间接或直接出口到俄罗斯、东南亚、欧盟各国和港澳台地区,进入国际市场的范围和批量呈逐年扩大之势。在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苹果主产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对当地发展优质苹果的区位优势、气候条件的认识不断加深,特别是由于利益的驱动,各级政府抓苹果发展、农民群众栽植经营苹果的积极性都很高。近几年,天水地区各级政府都把优质苹果产业作为当地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在工作部署、组织领导、扶持服务等各方面把这项产业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广大果农在发展苹果产业中尝到了甜头,其他农民也在兴果致富之路中看到了希望,“一亩园、十亩田”,“要致富、栽果树”的道理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共识。
此外,天水劳动力资源低廉丰富。天水苹果产区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者收入水平较低,因而劳动力非常廉价,这使得苹果生产的劳动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国外主产国相比,则更低。价格竞争优势明显。
而且,天水市现有市、县两级果树推广科研机构9个,科技人员230名;市、县两级果树科研推广单位,近年来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38项,获奖项目28项,因此,天水发展苹果产业有科技支撑优势。另外,全市有果农协会180多个,为苹果产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2.产业建设中存在问题与不足
尽管天水苹果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
2.1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据笔者在秦安、麦积等地的走访调查,天水苹果的品种结构搭配不尽合理,早熟、中熟品种相对较少,目前的主栽品种以红富士、元帅系、金冠、秦冠和乔纳金等品种为主,早熟品种很少,中熟品种约占较少,致使成熟期过于集中,苹果采摘后市场销售压力大。应调整早、中、晚熟品种结构,积极发展早熟、中早熟品种,实现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均衡上市。
此外,鲜食与适合加工品种的比例不协调,主栽品种基本上都是鲜食品种,适合加工的品种很少,目前只有国光、红玉和金冠等少量兼用品种,致使苹果加工企业没有稳定的优质原料基地。
2.2果园管理技术水平低,平均单产低、总体质量较差
天水的大部分地区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水平较低,部分果农收入有限,对果园投入明显不足,经营管理不到位,管理技术低是导致天水苹果单产较低和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另外,部分果农对集约管理果园认识不足,不重视整形修剪、中耕除草、灌水排水、病虫害防治。管理水平低,果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致使天水苹果的优质果率较低,而且还有部分的劣质苹果没有市场,出现积压滞销。
2.3采后环节薄弱
天水苹果商品化处理比例低,苹果先进生产国家鲜食苹果都经过机械化清洗、打蜡、分级、包装,再投放市场。而天水这种处理果占苹果总产量的比例很低。天水苹果总贮藏能力仅为总产量的1/4左右,并且大多是以土窑洞、冷凉库等土法贮藏为主,普通冷藏约占总贮藏量的1/5,气调贮藏量很低。目前的果品贮藏库中,50%以上为土窑洞简易贮藏,只能作为暂时性果品贮藏使用,达不到大型水果超市和出口水果标准。同时苹果自动清洗、分级、打蜡、包装、冷链贮运等一系列产后处理几乎空缺,严重影响了苹果的商品性状和货架形象,给果农造成了经济损失。
2.4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
天水苹果产业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投入不足,缺乏组织性。从生产到销售市场各环节关联性差,“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很难实现产、运、贮、销一体化,削弱了终端产品的竞争力。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市场竞争力不足,对苹果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够,没有与果农形成合作共同体,影响了天水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在苹果生产的标准化方面与先进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与国际标准及市场接轨性差。另外,企业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无法立足国际市场。此外,集中联片的苹果园很少,多数都是承包到户、分散经营的小苹果园,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2.5果农生态意识差
一是农药残留超标。在病虫害防治上,单纯依赖化学农药,造成害虫抗药性增强,天敌数量锐减,防治难度增大,用药量越来越大,引起农药残留量超标, 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很大,导致环境污染,不仅降低了果品品质,而且破坏了生态平衡。
农药残留是长期困扰我国苹果出口的主要问题,天水苹果出口作为中国苹果出口的一部分,也受到限制。过去以提高产量为目标,大量使用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虽使单产大幅度提高,但果实中的农药残留却持续在较高的水平,有机磷更是严重超标,不符合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很难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出口仅限于独联体、越南等周边国家。(来源:《广东农业科学》2007.12作者:杨小川蔡丽娜)

二是化肥污染。果农不清楚果园土壤中所含营养元素,对肥料的最佳配比、最佳施肥方法也缺乏了解,盲目施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有机肥料来源的局限性,化肥的用量呈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它对提高产量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化肥特别是氮肥使用过多,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些负效应,严重的已形成公害。例如氮肥

中的氮素的挥发以及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氮有害气体,对人和动植物均会造成程度不同的伤害。
3.发展建议与对策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让祖国腹地的这块热土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以科技为依托,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使天水的苹果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让“天水苹果”成为世界名牌,让更多的人通过苹果了解天水,让羲里娲乡的问候通过苹果传递,我们还要作很大的努力。针对天水苹果产业现状,笔者认为,应在良种选育、果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和组织化等方面加大力度,提高天水苹果的质量和竞争力。同时,根据天水苹果生产现状和国内外市场分析,应遵循我国政府提出“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高标准运营”的发展思路和“抓质量、走出去、上台阶”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苹果产业。抓质量,就是要以提高苹果质量为出发点,增强苹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走出去,就是要以扩大出口为突破点,拓展苹果新的消费增长空间。上台阶,就是要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为着力点,促进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总体思路,天水苹果产业今后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优化品种组成
要提高品质,必须以优质的品种为基础。没有好的品种,栽培技术再好也难以生产出优质苹果。有关科研和推广部门要积极引进和培育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品种结构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出调整,实行以销定产。比如,东南亚地区的消费者喜欢吃比较甜、比较大的苹果,对出口东南亚地区的产区,品种应该以“红富士”为主,并在生产过程中按东南亚优质苹果的判断标准进行管理和控制;而美国、法国和新西兰等国家的消费者喜欢吃含糖低的“金苹果”、“青苹果”等,对苹果的一致程度要求高。另外还需注意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根据我国现有的情况,应增加早熟和中熟品种的培育,以缓解集中采摘后的市场销售压力,延续苹果的市场供应时间,提高出口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应加大专用加工品种的栽培。苹果的鲜加工产品(果汁)也有着颇大的市场空间,这将是我国苹果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5] (来源:《广东农业科学》2007.12作者:杨小川蔡丽娜)
在苹果生产中,只有良种良法配套,才能生产出优质果品,实现苹果产业化。应切实加快苹果的良种化进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提高效益的原则,加强果园改造和良种推广。对于目前现有果园,应根据品种、树龄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对于老品种果园应实施高接换优,新建果园则应以发展市场前景好的品种为主。目前生产中除大力推广红富士系优

良种外,应适当发展加工品种,特别是应发展酸味较浓、适宜制汁的加工品种,为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应注重优化品种结构,适当限制晚熟品种的栽培;加快早熟、中熟品种的发展。通过市场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使品种结构趋于合理,分期应市,以减缓由于晚熟品种集中上市造成的市场压力。
3.2、提高果农素质及组织化程度,实现天水苹果产业化与现代化
任何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都体现为人才的竞争。果农素质低是天水苹果产业现代化最主要的瓶颈,果农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苹果产量和质量,天水果农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接受新观念、新技术的能力差。而在国外,丹麦85%的农民是大学毕业;实行精准农业较好的荷兰2005年各类农业院校的在校学生6万余人,相当于当年农业劳动力的29%;日本共有52所以农业为主的大学;在法国有继承权的小农场主在接受9年基础教育后,要上5年农业学校,再经过三年实习,考察合格后才能获得农业经营权。[9]这就是为什么几十年来发达国家农业人口不断减少,农产品数量与质量都能大幅增长的原因。如果我们仔细考查那些“农村能人”、较早致富的果农,或第一批进入流通领域农民,不难发现他们多半在当地相对文化素质较高。提高果农素质已引起国家的重视,但任重而道远。因此,采取多种渠道对苹果生产者进行教育与培训,是实现天水苹果产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实现天水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首选之路。
产业化的根本是产销一体化。国外产业化应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日本的果品批发市场与农协,农民结成紧密的一体化联合体,形成以批发为龙头、以农协为纽带、联合多农户的一条龙的利益共同体。天水的苹果业协会,应与全国苹果业协会相互配合,以进一步加快苹果生产产业化和组织化的形成。
鼓励建立果农协会、合作社等果农专业合作组织,降低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的流通成本,增强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的能力;制定支持产前、产中和产后三领域有机结合政策措施,建立和发展苹果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鼓励和支持苹果合作社、协会、公司或企业等产业一体化组织的发展,促进龙头企业或组织与果农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广并完善“公司+果场+农户”、“专业市场+基地+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专业协会+加工企业+农户”等多种一体化组织模式;推广应用契约制、合作制、会员制、股份制等多种一体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苹果产销一体化。
3.3、实现苹果生产模式转变
3.3.1生产效益要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彻底转变


长期以来,受传统栽培模式的影响,人们普遍重数量、轻质量,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严重降低了苹果质量。在苹果业的发展中,由于果农求富心切,发展过快,只注重苹果数量,而忽视苹果质量的提高;只注重果树生产环节中的技术,却忽视苹果产后的贮藏、加工技术。贮藏加工滞后,市场信息不灵,营销体系不完善,导致了苹果市场疲软,价格下降,已直接影响到果农的生产积极性。本着提高苹果质量,应大力推广“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技术至今也没有被果农完全接受,苹果质量一直不上去。据秦安县的调查,2002年,秦安红富士价格以2.0元/kg销往国内市场。但2006年通过大改的果园红富士价格大多以4.0---4.5元/kg出售,是未大改的2-3倍。事实证明,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只有彻底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真正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严把质量关,天水苹果才能实现高产高效,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3.2管理水平要实现常规粗放向标准化、精细管理转变
粗放的管理技术,直接导致苹果品质下降。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果农对苹果园管理技术不到位,主要表现在:(1)果农图省钱不套纸袋;(2)不重视有机肥和叶面喷肥;(3)疏花疏果不严格,苹果树修剪不规范,且一部分苹果树放任生长,管理极为粗放,造成果子难看、难吃、难卖。随着苹果市场的变化,“优质”成为决定市场的关键性筹码。苹果不但要求果形正,着色好,果面光洁干净等,而且要求果品营养安全。因此,加强苹果园标准化管理,大力实施绿色生产技术,积极采取农业、生物、物理防治,从管全园到管理一株树,再到一个果,做到精细管理,实行“优生优育”。
3.3.3生产模式实现“密植、密枝、密果”向“稀植、稀枝、稀果”的转变
密度大、枝量多,严重影响苹果园和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导致苹果产量和质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也不利于正常田间操作。另外,留果多,使苹果树大小年严重。
3.4推行以提高苹果质量为核心的果树标准化、安全化生产技术体系
优质、安全是当今世界苹果生产和消费的总趋势。上世纪90年代欧洲开始在苹果生产上推行IFP水果生产制度和技术体系,其基本目标是生产优质、安全果品,最大可能地减少化学物质的应用及其副作用,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人类健康。IFP水果生产技术体系涵盖果品生产的全过程,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果园精确化施肥技术和水果质量保证制度体系等主要内容。目前这项生产技术已经被欧美苹果生产和出口

大国广泛采用,也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天水应借鉴IFP技术的可取之处,结合天水实际制定一套先进的苹果生产技术,改变天水苹果质量不高的痼疾。目前 IFP生产制度已经被欧美苹果生产和出口大国广泛采用,也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注:IFP(Integrated Fruit Production)水果生产制度是在病虫害综合防治制度(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mp)和水果质量保证制度(Fruit Quality Assurance)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水果生产制度,被称为欧洲水果产业的未来。其基本出发点是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优先采用能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尽可能地减少化肥、衣药、除草剂及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的应用,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减到最低。)[10]
为了更进一步推进安全化生产技术体系,应完善监督检测体系,促进无公害苹果的生产,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加大农药监管力度。对违禁农药从源头上抓起,对连锁店、销售网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禁止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违者严惩不怠。
二是加强生产环境的管理。对生产环境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查,对达标的发放“绿卡”,允许生产、销售,违反规程的,将其“绿卡”作废并公布。通过认证,带动订单农业发展,发挥品牌效应,增加农民的商品意识。
三是加强产品质量检测。生产无公害果品,首先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商品性,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对果品中铜、锌、汞、铬、铅、镉、砷等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进行抽检,结合果实的大小、色泽分出果品等级,同时,包装材料要符合清洁、无毒、无异味的要求,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严禁不合格产品上市流通,提高市场竞争力,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
3.5推进产后商品化处理、贮运、加工及物流现代化
应自主研制和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技术及设备,推进苹果采后处理机械化,把果实清洗、打蜡、分级、包装、入库等程序在一条现代化流水线上完成,来提高天水苹果的商品质量。严格适期采收,大力发展气调贮藏等先进保鲜技术,建立健全苹果采后处理技术体系和从产地到销售市场的冷链技术体系,保证天水苹果优良的商品性。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现有资源,在中国农业信息网的基础上,搭建天水苹果信息平台,为苹果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主体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和产销信息,以此引导苹果生产发展和结构调整,促进果农增收,果业增效。引导、扶持一批苹果包装、冷藏、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同时,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创办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改造现有加

工企业,提高苹果加工技术水平,形成规模经营。
从秦安县调查分析来看,天水现有的苹果物流运行模式中,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经历的多个销售环节,苹果随货主转换场所,物流环节多,路线长,频繁装卸搬运和包装使苹果物流损失增加,物流过程的增值利润由中间商层层分享,果农只能获得有限的农业生产收益。这是苹果物流环节难以整合及物流主体联系不紧密的根本原因所在。基于此,笔者认为构建“产——购——销一体化”苹果物流模式,是加快天水苹果物流发展的关键。另外,建立天水苹果物流中心可以有效地对天水苹果进行配送,降低供应链中的物流成本。如能实现产购加销一体化,则天水苹果产业之路将越走越宽。
综上所述,天水苹果产业发展与冲击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 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当前产业状况,不断地调整自己,依靠科技,依靠市场,抓住机遇,努力把苹果产业做好、做强和做大!
【参考文献】
【1】路元才等,天水市果品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甘肃林业,2008(4)
【2】天水市果业产业化办公室,2008年天水市苹果销售形势分析[EB].(2008-11-07 21:30:40)
【3】路元才,孙欣炜,杨春雷,段金辉,臧奇。天水市果品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甘肃林业,2008(4)
【4】天水-百度百科,[EB]./view/14548.htm
【5】路元才,孙欣炜,杨春雷,段金辉,臧奇。天水市果品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甘肃林业,2008(4)
【9】李嘉瑞, 邹养军, 任小林。刍议中国苹果产业现代化[J] 果树学报2008, 25( 3) 378~381
【10】杨朝选,西欧的IFP水果生产制度,《中国果菜》1999(2)
[4] 天水市农业信息办公室. 天水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EB]../农业产业化/天水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htm,2005.8.17.
[5] 天水市农业信息办公室.天水市农业产业的“火车头”[EB]../农业产业化/天水市农业产业的“火车头”.htm,2005.8.1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