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渊明饮酒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陶渊明饮酒诗

——陶渊明饮酒诗研究

宋丹丹

[内容摘要]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人,尤其是他的《饮酒》诗二十首,集中表现了诗人对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这些诗有的以“醉人”的语态指责是非颠倒,黑暗腐朽的上流社会;有的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争权夺利,平庸昏聩的上层统治;有的表现诗人退居官场后怡然自得的心情;有的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醉翁之意不在酒”,通过饮酒的表面现象,我们可以体悟到其饮酒诗中所蕴涵的诗人的真情实感,我们可以体悟到诗人追求自然和本真,不屈从流俗,刚正不阿的人生态度。陶渊明其人其诗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关键词]

陶渊明饮酒诗自然本真刚正不阿

目录

一、陶渊明饮酒诗的时代背景

二、陶渊明与酒的不解之缘

三、陶渊明饮酒诗的内容

1、揭露社会黑暗的诗

2、总结自己“仕”“隐”经历的诗

3、表明自己不屈从流俗,拒绝再仕的诗

4、藉酒表现“自然之趣”的诗

5、表明自己傲视世俗,不愿同流合污的诗

6、思考人生、名利的诗

总结全文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是田园诗的开山鼻祖。陶渊明人品高洁,文学成就卓越,影响深远,是中国文学史上与屈原、李白、杜甫齐名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文豪对陶渊明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们仰慕其人,推崇其诗。如李白写有“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何日到彭泽,长歌陶令前”[1]的诗句,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侍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也有“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2]的诗句。白居易说“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3]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宋元时期,陶渊明仍然是人们喜爱与崇敬的诗人。许多文豪都对陶渊明作过评论,其中以苏轼对陶渊明评价最高。苏轼《与苏辙书》中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4]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陶渊明的许多代表作品,如《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诗二十首》等,或抒发对酒的眷恋,或酒后有感而作。陶渊明恋酒的故事脍炙人口,千古传颂。陶渊明的饮酒诗写得意境优美,含蓄深隧。文如其人,陶渊明高尚的人品,正如它的不朽诗篇一样,因为酒而大放异彩。本文拟通过对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的分析,探求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背景及陶渊明对酒的眷恋,表现陶渊明一生的高尚气节及文学创作的伟大成就。

一、陶渊明饮酒诗的时代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大诗人。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征土诔》,给了他一个“靖节”的谥号。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前期的重臣,他的祖父陶茂和父亲陶逸,也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至陶渊明时家道中落,家境贫寒。但他从小喜欢读书,也很有匡时济国的志向。在陶渊明29岁时,为了摆脱生活困境,他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在本州做了个江州祭酒。但没做多久,因受不了公务的束缚和烦恼,就辞职不干了。此后的13年间,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个性清高,与污浊的官场格格不入,每次出仕的时间都不长。41岁那年,任彭泽令仅81天,适逢郡督邮来县视察,县吏叫他束带相迎,他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家,安身立命于田园,开始了他一往不回的田园生活。此后再也没有涉足过官场,最后在贫病交迫中死去,享年63岁。

陶渊明在挂冠甫始,就在《归去来兮辞》中想象了田园生活的自由美好。退隐田园后,他心情愉快,夙愿得酬,寄情山水,其欣喜溢于言表。他躬耕垄亩,身自稼穑,“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虽然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但心情舒畅,内心充实。他和淳朴的农民相往来,闲暇则饮酒赋诗,登山临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然而好景不长,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使他一家老小常常陷入饥寒交迫之中,归隐田园可以避免为官时的烦恼,却排除不了饥寒交迫的苦难。以他的声望和才学,重新出仕,完全可以得到一官半职,那样就再也不用为衣食发愁了,物质生活的困乏就可立即结束。但他固守穷节,安贫乐道,决意不愿再为“口腹自役”而放弃归隐躬耕的生活。在《饮酒》诗第九首中陶渊明写道:“纡辔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经济地位的变化,使他与贫苦劳动人民靠近,能够真实地传达出他们的心声。晚年的陶渊明不仅对污浊的官场感到厌恶,而且对整个社会现实极为不满。由于他能较清醒地认识现实,故能在他的诗文中给以一定的揭露,尤其是他的《饮酒诗二十首》。

二、陶渊明与酒的不解之缘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自古文人的饮酒之风,胜于其它阶层,可能与当时人们的

人格受压抑有关。生产力的落后、物质生活的匮乏,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十分匮乏。加之专制政治的肆虐,文人,特别是象陶渊明这样追求真、朴、淳、自然的文人常常为人格压抑而痛苦。也许是因为贫困,也许是为了家族利益,也许是迫于舆论压力,他先后四次出仕。在他的《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樊笼”,将身处其中的自己比喻成“羁鸟”“池鱼”,可见出仕的那些日子,对他来说有多么痛苦,那完全是一种违背陶渊明心意的生活,李白放言“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渴望自由、平等,概莫能外。求自由不得,怎么办呢?于是,陶渊明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把酒当作解愁的工具,在酒中求得精神的麻醉,以缓解内心的痛苦。

陶渊明的一生与酒有不解之缘,酒是他生活的需求,酒是他生活的留恋。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他自己“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5]他任彭泽令时,“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6]辞官之后,友人颜延之见他生活窘迫,曾赠两万钱给他过生活,他也通通拿去买酒。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从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官场辞职归隐,过自己梦寐以求的隐居耕读生活时,他总算得到了自由和真正的快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隐之后陶渊明的生活简单、淳朴又富于情趣。“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陶渊明在隐居生活中体悟到了人生、自然、宇宙的真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他能不欢喜地持杯畅饮吗?今存陶诗一百二十四首,据统计,内容有涉于酒者达五十五首,占到陶诗总数将近一半的分量,而且许多名句都与饮酒有关。陶渊明专门写有《饮酒》组诗二十首,为其“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7]而成,内容丰富,反映了陶渊明许多方面的思想感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陶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8]所谓“寄酒为迹”,即借诗酒寄意遣怀,抗衡洪世,求得自身人格的清高与自为。酒与陶渊明的关系,已成为一种典范性的诗酒文化型态。

由此可见,饮酒对于陶渊明的人生及其文学创作都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陶渊明饮酒诗,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陶渊明的独特个性。

三、陶渊明饮酒诗的内容

酒后吐真言,我们应该透过饮酒的表面现象来分析饮酒诗所蕴涵的诗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