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课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里之行始于课堂

作者:程晶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 2018年第5期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师的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课堂教学行为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这一点是可喜的,但是仍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课堂中的行动、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下来,这就是教学反思。但是很多教师写教学反思更多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反思内容不深刻,过于概括、流于表层、较为肤浅,而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如何在下次教学中改进等至关重要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分析和探讨,在理论认识的深广度以及实践的改进完善方面都没能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应走出“无效”的泥潭,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哪些内容是值得深入反思的?怎样才能进行深度的反思?也就是如何寻找到教学反思中的“反思点”。

一、反思课堂中的“成败得失”

上完一节课后,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哪些教学环节比较精彩:或启发得当,或例证精辟,或情境创设成功,或过渡语言生动,或“灵感”顿悟。不论是哪方面的收获,经过不断地积累和归类整理,势必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大有益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曰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同时,教学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堂上也难免会有意想不到的“败笔”。如课堂提问很笼统,我们经常昕到老师这样提问“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感悟呢?”学生往往东拉西扯,不着边际,教学效果极差;有时虽是自主合作学习,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但学生缺乏平日的训练,他们根本不会合作学习。如果把这些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细致的分析与探究,找出客观的主观的各种原因,使这些教学反思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在适当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弥补与矫正,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纠正,那么课堂教学会更精彩。

二、反思课堂中的“意外精彩”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主人,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学生人多而学法不一,他们往往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问题,一些发言和做法可拓宽师生思路,促使学生顿悟,有时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可以把教学引向高潮,补充完善教学,教师应当予以肯定,并虚心接受,可以为以后的教学补充一些新鲜“血液”,做到教学相长。

课堂中的“意外精彩”往往是一堂谋的亮点,反思亮点,会给自己更多启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要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师巧妙的引导,课堂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因此我们的反思不要流于形式,为反思而反思,应该反思那些“闪光点”“创新点”,才使得我们的教学反思有效,真正促进教学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反思课堂中“偶发事件”

一节课本来设计得胸有成竹,上得也很顺利,但学生的情况你是永远也预料不到的,学生随时都有可能产生偶发事件,给课堂教学带来干扰。那教师必须以教学智慧去化干扰为机遇,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马卡连柯说得好:“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有随机应变的能

力。经常反思“偶发事件”,教师课堂中驾驭能力与随机应变能力会大大地提高。下次再遇到相似的情况,教师就会显得胸有成竹。

四、反思课堂中“临场改变设计”

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我在课上是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的?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这些都是很有思考价值的,学生研读课文,找到了许多不能游泳的的理由。问题解决了,课文也读懂了。一个孩子提出的极富好奇心的问题,看似与课文内容无关,然而教师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对研读全文的价值,果断地改变了原先的设计,跟着学生的问题走,不仅牵一发而”通”了全文,而且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鼓励了他们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

这样的反思告诉我们:教师不是教案的忠实执行者,教案不是一成不变,课堂应围绕学生学习需要而展开,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而调整教学设计。把一堂课中临场改变的设计记录下来并进行反思。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提高。

五、反思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上完一节课后,教师应该反思学生都参与了吗?学到了什么?学得快乐吗?不但要关注“优等生”参与了,更要创设机会让“后进生”参于。课堂上教师要抓住大部分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不能把话语权总递给那些思维灵活的学生。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坡度性,“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应有不同的发展”这是课改提出的要求,教师应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问题,即使有些问题对优生来讲是很容易的,但是只要能让全体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从思考中获得收获才是调动全班学生积极性的良方。

教师要养成乐于反思习惯,把教学中的感触感悟、失败教训、成功经验,记录在案,用来指导或启发今后的教学。但又不能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而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话连篇等现象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必须抓住“反思点”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通过有效教学反思,使每位教师明确反思的内容和方式,力争将每一位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从而促进反思型教师的有效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能力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