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品种及其选育

合集下载

猪遗传育种和繁殖专著

猪遗传育种和繁殖专著

猪遗传育种和繁殖专著【正文】猪遗传育种和繁殖专著猪遗传育种和繁殖专著是一本旨在探讨猪的遗传改良和繁殖技术的权威参考书。

本专著从猪品种选育的起源、遗传基础、繁殖技术等多个方面,全面阐述了猪遗传育种和繁殖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旨在为科研人员、养殖场主和农业从业者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指南。

第一章猪品种选育的历史与现状1.1 猪品种选育的起源与进展猪作为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经历了漫长的驯化过程。

本小节将介绍猪的起源与驯化,以及近代以来的猪品种选育的进展与成就。

1.2 猪品种资源与保护猪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猪遗传改良的基础。

本小节将介绍全球各地常见的猪品种资源,并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猪的遗传资源。

第二章猪遗传基础与遗传改良2.1 猪的遗传特点与基因组研究本小节将介绍猪的基因组结构与特点,以及近年来基因组学在猪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涵盖了猪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筛选等方面的内容。

2.2 猪遗传改良的目标与策略猪遗传改良的目标主要包括生产性能的提高、疾病抗性的增强等。

本小节将介绍目前猪遗传改良的主要策略,如选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第三章猪繁殖技术与管理3.1 猪繁殖生理与生殖器官结构猪的繁殖特性与生理过程直接影响繁殖效能和经济效益。

本小节将介绍猪的生殖生理与生殖器官结构,为后续繁殖技术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3.2 猪繁殖技术与方法猪的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人工控制孕产等多个方面。

本小节将对这些繁殖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其应用价值与局限性。

第四章现代遗传技术在猪育种中的应用4.1 基因编辑技术在猪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先进的遗传改良手段。

本小节将介绍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在猪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4.2 基因组选择在猪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组选择是利用全基因组信息对猪进行精准选育的一种方法。

本小节将探讨基因组选择在猪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优势与局限,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选配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选配

(2)当畜群很大时,可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 动物,逐个计算近交系数。然后用样本平均数 代表畜群平均近交系数。
(3)将畜群中的个体按近交程度分类。先求 出每类的近交系数,再以其加权平均数来代表 畜群的平均近交系数。
(4)对于长期不从外边引进种畜的闭锁畜群, 平均近交系数可用下边的公式估算:
n ΔF = 1/8Ns + 1/8Nd
第七章 选 配
选配就是有目的地决定公母畜配对,是一 种有意识地组合后代的遗传基础以达 到利用良种的目的。
第一节 选配的作用和种类 一、选配的作用 1、创造必要的变异 2、加快遗传性稳定 3、把握变异方向,实现定向培育
第七章 选 配
选配的种类 1、品质选配 一般是指表型选配。是按个
体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表现,即考 虑交配双方的品质对比来进行选配。
第七章 选 配
2、亲缘选配 考虑交双方有无亲缘关系。有较近的亲缘
关系叫近亲交配;简称近交。反之,叫非亲缘 交配,简称远交。 三、选配计划的制定 选配计划又叫选配方案。 是育种场公母畜配种具体执行 方案和时间表。
第七章 选 配
第二节 近 交 一、近交的概念 二、近交程度的分析 三、近交的遗传效应及应用
N=3
N=3
Fs=(1/2)3+(1/2)3 = 0.25
2、计算X的近交系数
Fx = (1/2)2*(1+0.25) = 0.3125 = 31.25%
x的共同祖先是S, 同时s本身又是x的父亲,故 s连接父母的通路只有一条,既S D,N=2。
第七章 选 配
2、畜群近交程度的估算
(1)当畜群较小时,可先求出每个个体的近交 系数,再计算其平均值。
能、生理活动以及与适应性有关的各性状表现 出的衰退现象。

动物饲养学中的育种与繁殖技术

动物饲养学中的育种与繁殖技术

动物饲养学中的育种与繁殖技术动物饲养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长、发育、饲养管理和食品生产的学科,其中育种与繁殖技术是实现动物品种改良和数量增加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动物饲养学中的育种与繁殖技术,并探讨其在提高养殖业效益和食品质量方面的作用。

一、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是利用动物遗传资源,通过人工选择和配对,以达到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的目的。

在动物饲养学中,常见的育种技术包括选配、杂交和基因编辑等。

1. 选配选配是通过选择出优良个体进行配对繁殖,以达到提高遗传基因质量的目的。

在选配中,需要考虑动物的遗传背景、外貌特征、生产性能等因素,选择具有优势特点的个体进行配对。

通过多代选择,可逐渐累积有益遗传基因,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

2. 杂交杂交是指将不同品种、亚种或种间的动物进行交配,通过杂交优势达到提高产量、提高适应性或改良品质的目的。

杂交能够利用不同品种间的互补性,产生杂种优势,使得产量或性状表现明显优于纯种。

杂交育种可以迅速改善某些品种的性状,并提高产量。

3.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一种新兴的育种技术,通过切除、插入、修改或修复动物的基因序列,实现对动物遗传性状的精准调控。

例如,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以精确地编辑动物基因,以改善动物的抗病能力、生长速度或产品质量。

二、繁殖技术繁殖技术是指利用生殖生理学知识和繁殖管理方法,促进动物繁殖,提高繁殖效率和繁殖质量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和激素调控等。

1.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雄性动物的精液收集、处理并注入到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以实现受精和繁殖的技术。

人工授精可以克服物理条件限制、避免交叉感染和提高种群遗传质量等优点。

在养殖业中,人工授精已广泛应用于家禽、畜牧等动物的繁殖中。

2. 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是指将受精卵或早期胚胎从供体动物的子宫中取出,经过保鲜处理后再植入到受体动物的子宫内发育的技术。

通过胚胎移植,可以扩大优良品种的繁殖规模,加快育种进程,提高品种的传承率。

3_猪的遗传育种与繁殖001

3_猪的遗传育种与繁殖001
前缘中线的距离
•后臀比例:腿臀部重量占胴体重量的百分比,测量 部位从倒数1-2腰椎间切割,包括最后腰椎
重要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
(Cleveland等, 1986)
性状
遗传力
产仔数 Litter sized
0.10
断奶数 Number weaned
0.10
出生重 Birth weight
0.20
断奶重 Weaning weight
0.50
Various 多种
0.86
Arganosa et al, 1969
Various 多种
0.42
Scheper, 1979
Landrace长白
0.35
Schworer et al, 1987
Landrace长白
0.55
Large White大白
0.49
Cameron and Enser, 1991
背膘厚度的变异
产仔数
50%遗传
50%环境
10%遗传
90%环境
养猪生产
遗传
生物生产潜力
优质猪肉的高效
生长、繁殖、胴体、健康、肉质等 = 生产
营养 健康 环境
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管理
遗传
快 暂时 管理成本
选择
慢 永久 资金投入
选配系统
快 暂时 成本低
拥有最大遗传潜力的种猪
遗传力
应用
•遗传力高的性状是容易改良的,即采用个体选择就 可以获得理想的改良速度 •中等遗传力性状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改良 •遗传力低的性状,采用个体选择没有良好的反应 •选择应更多地注重高或中等遗传力性状;而低遗传 力性状则通过杂交可望获得好的效果,即利用杂种优 势

畜牧专业中的动物遗传学与选育技术

畜牧专业中的动物遗传学与选育技术

畜牧专业中的动物遗传学与选育技术动物遗传学与选育技术是畜牧专业中的重要学科和技术领域,它研究动物的基因传递、遗传变异以及基因选择和选育等相关内容。

动物遗传学与选育技术旨在通过研究动物的遗传特性和基因组信息,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动物品种的产量、品质和适应性,以满足人类对畜产品的需求。

本文将从遗传学的基本原理、遗传改良、遗传标记和基因工程等方面,探讨畜牧专业中的动物遗传学与选育技术。

一、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从细胞、基因到染色体,遗传学研究了基因的组成、特性和传递规律。

遗传学主要包括经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生态遗传学等分支。

经典遗传学研究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分离与连锁等基本原理,分子遗传学则关注基因的 DNA 与 RNA 的结构与功能,生态遗传学则探讨了环境对基因的影响和选择的作用。

这些基本原理为动物遗传学与选育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遗传改良遗传改良是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来改良动物品种的方法。

通过选择和配对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逐次选育,以改良目标品种的生产性能、抗病性等性状。

其中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突变育种等方法。

选择育种是根据个体的性状表现,选择具有优质基因组的个体进行交配,使基因频率发生变化,逐渐提高整体品种的性状。

杂交育种则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种质的个体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产量和质量。

突变育种则利用自然或人工产生的基因突变,来改变动物的某些性状。

这些遗传改良方法在畜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提高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提供了重要手段。

三、遗传标记与基因工程遗传标记是指遗传物质中能够与某个具体性状关联的可观测或测量的性状指标。

通过使用遗传标记,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某一特定基因或一组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选育。

常用的遗传标记有生物化学标记、分子标记和生理标记等。

基因工程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改变、替换或插入动物的某些基因序列,从而改变动物的特性或性状。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用于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肉质品质、抗病性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动物繁殖与育种 (3)

动物繁殖与育种 (3)

动物繁殖与育种引言动物繁殖与育种是农业、畜牧业等相关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地繁殖和选育动物,可以提高其品质、产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而为人类提供更好的食品和其他产品。

本文将从动物繁殖方法、育种目标、选育技术等方面介绍动物繁殖与育种的基本知识。

一、动物繁殖方法1. 自然繁殖自然繁殖是指动物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繁殖过程。

在自然繁殖中,动物通过交配、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等过程完成繁殖。

自然繁殖的优点是成本低、操作简单,但由于受到环境条件和遗传因素的限制,繁殖效果可能不稳定。

2. 人工繁殖人工繁殖是指通过人工干预促进动物的繁殖过程。

人工繁殖常见的方式包括人工授精、人工孵化、胚胎移植等。

人工繁殖的优点是可以控制繁殖的时机、增加繁殖效果,并且可以避免疾病传播和遗传缺陷。

但人工繁殖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成本较高。

二、育种目标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个体,逐渐改良和提高动物的性状和品质。

育种目标是根据动物的用途和市场需求确定的,可以包括生长速度、体型、产量、疾病抗性等多个方面。

1. 生长速度生长速度是衡量动物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选育生长速度较快的个体,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效益,并缩短投资回收期。

2. 体型和体重体型和体重是农业和畜牧业中关注的重要指标。

通过选择体型较大、体重较重的个体进行繁殖,可以提高动物的产量和肉质品质。

3. 产量和质量对于家禽和水产养殖等行业,产量和质量是育种的重要目标。

通过选育产蛋量高、肉质优良的个体,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4. 抗病性抗病性是育种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选育对特定疾病具有耐受力的个体,可以降低动物患病的风险,减少疫病带来的损失。

三、选育技术1. 选择选择是育种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通过对不同个体的评估和比较,选出具有优质遗传性状的个体作为繁殖对象。

选择可以根据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也可以利用现代分子遗传学的方法进行。

2. 杂交杂交是指将不同种群或品系的个体进行交配,产生杂种后代。

动物遗传育种繁殖学》-参考课件-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

动物遗传育种繁殖学》-参考课件-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

动物育种的方法和技术
人工授精
通过人工方式将优良的精液注 入母体,提高品种遗传质量。
选择配种
根据遗传特征和育种目标,选 择适宜的个体进行配对繁殖。
基因编辑
利用CRISPR等技术对基因进行 精准调控,加速育种进程。
常见动物的遗传繁殖问题
猫咪品种 狗狗品种 牛羊品种
白猫与黑猫杂交会产生什么颜色的猫? 某狗狗品种容易患上哪些遗传疾病? 如何提高肉牛和肉羊的育肥效果?
遗传改良的目标和策略
目标:遗传多样性
通过增加遗传多样性,提高种群 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策略:基因选择
根据性状的遗传特征,选择具有 良好基因的个体进行繁殖。
策略:基因组育种
利用大数据和基因组学技术,加 速育种进程,并提高育种效果。
未来动物遗传育种趋势
1
遗传多样性保护
2
更加重视保护和恢复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动物遗传育种繁殖学
动物遗传育种繁殖学是研究动物遗传和繁殖的科学,涉及遗传原理、育种方 法和遗传改良等关键内容。
遗传育种原理
1 遗传变异
探讨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开发遗传变异以促进有效育种。
2 选择
通过选择个体间的差异,引进优质遗传物质,提高群体的遗传水平。
3 遗传适应
通过繁殖,逐步改进适应环境的遗传特征,提高品种的适应能力。
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物遗传育种繁殖学将发挥更大的3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将更多用于动物育种,实 现个性化特征的定制。
可持续发展倡议
结合遗传改良和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结论和总结
重要性
动物遗传育种繁殖学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讲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共25页文档

第三讲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共25页文档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第三讲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怎样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
第二动部分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主要内容
遗传学 育种学 繁殖学
遗传学
基因(遗传因子) : 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 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
遗传学
遗传: 含有基因的染色体从亲代传给子代的过程。
减数分裂: 形成性细胞(配子:精子和卵子)的过程。 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有亲本一半的染色体。
有丝分裂: 形成体细胞的过程,与亲本染色体数目不变。
遗传学
基因表达
显性表达: 基因对中相对于另一个基因表达的基因。 等位基因: 占据同源染色体相应位点的基因的两种或更 多形式中的一个。
遗传学
表达: 基因决定的特定形状的表现。
遗传学
遗传学
遗传学: 是关于DNA 如何编码生命的生化反应过程的 学科。 — 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等
- 雌激素、孕激素、松弛素、前列腺素、催产 素等。
分娩发动学说 - 胎儿发动分娩机理 - 母体发动分娩机理
繁殖学
人工授精
以人工的方法,采集雄性动物的精液,再将处 理后的精液输入到雌性动物生殖道的特定部位, 以代替雌、雄动物自然交配而繁殖后代的一种 技术。
繁殖学
胚胎移植
体内、体外生产的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移植到同 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动物生殖道内,使 之继续发育成正常个体的生物技术。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佚名
【期刊名称】《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1(28)2
【摘要】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学科研团队依托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该学科是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所属“动物生殖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被列为“十二五”省级重点实验室。

团队经过十几年的强化建设,形成了一支教学科研实力强、科研方向稳定、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科研创新队伍,尤其在动物生殖细胞发生与生殖干细胞、新品种选育、转基因、胚胎工程等研究方面独具特色。

【总页数】1页(PI0004-I0004)
【关键词】动物遗传育种;繁殖学;重点实验室;动物生殖;“十一五”;生殖干细胞;新
品种选育;科研团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3
【相关文献】
1.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拓荒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动物遗传育种学家、畜牧学家吴常信 [J],
2.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学科标志性成果 [J],
3.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一场学术盛宴——记第十六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暨纪念吴仲贤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 [J], 张晶鑫;顾华兵
4.畜牧兽医专业动物遗传育种教学改革——评《动物遗传育种》 [J], 孙红艳;李欢
5.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拓荒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动物遗传育种学家、畜牧学家吴家信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选择原理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选择原理
– 作 用:在生物进化中起主导作用,自然环境条件控制着变 异发展的方向,导致适应性状的产生
人工选择
– 指在动植物育种过程中,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家养 动植物进行的有目的性的选择作用。
– 作 用:进化的方向由适应自然环境条件转向有利于为人类 提供更多的畜产品。控制进化方向的是人的意愿。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差异
第二节 育种学上的性状概念
质量性状
– qualitative trait
表型呈不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存在明 显区别,能够直接加以描述的性状。其遗传 规律符合孟德尔经典遗传学理论。
如:角的有无、花的颜色、血型等。
数量性状
– quantitative trait 表型呈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无明显区别,不能直接加
若:S=1,则q1=1;经过一代选择,群体固定(条件:外 显率为100%) S=0,则q1=q,此时群体处于自然平衡状态
结论:隐性基因的选择比较容易实现。
例:100头的牛群,有角81头,无角19头
其中:有角81头(隐性纯合子qq) ;无角19头 (显性纯合子QQ、杂合子Qq)
则:有角隐性基因q的频率为:q= R = 0.81=0.9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间的关系
1、当选择的方向一致时,自然选择能加快人工选择 的进程,增强人工选择的效果。
2、当选择方向不一致时,人工选择会受到自然选择 的制约或影响。此时,要获得人工选择的预期效果, 就必须加强或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来克服自然选择的 作用。
– 高产对家畜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往往是有害的,故应加强 对高产品种的营养条件供应和环境条件控制。
以描述,只能用数字来描绘其变异特性的性状。
特点:
– A、是可以度量的性状; – B、呈连续性变异; – C、其表现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 D、控制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微效多基因系统。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选种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选种
发育是指达到体成熟前体态结构的改变和各 种机能的完善,他是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质变 过程。
第6 章 选 种
2、生长发育的测定方法 生产中常用定期称重和测量体尺来衡量
动物生长发育的情况。称重和测量体尺一般应 同时进行,称量的时间和次数则因畜种和用途 不同而异。
第6 章 选 种
二、动物的外形、体质和生产力
第6 章 选 种
一、质量性状的选择 2、对显性基因选择 选显淘隐 (1)、根据表型淘汰隐性个体
qn (n代基因频率)= q0/1+nq0 淘汰速度较慢,永远淘汰不尽 (2)、利用测交法淘汰杂合体 用已知基因型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被测异性 交配,根据后代表现来判断被测个体基因型
第6 章 选 种
(2)、利用测交法淘汰杂合体 第一、被测公畜与隐性重合体母畜交配 第二、被测公畜与已知杂合体母畜交配
=0.1(p1-p)h12+0.2(p2-p)h22+0.3(p3-p)h32+0.4(p4-p)h42 h2依据大小不同而排序(p110页)
第6 章 选 种
3、相对育种值 就是相对于个体所在的群体平均水平而言。
RBV = A/P平均
5号公牛: RBV = 5933/5500*100%=107.87%
第6 章 选 种
六、估计育种值选择 A = bAP(P-P平均)+ P平均 回归系数bAP在不同的资料情况下为不同的
加权遗传力(P107 表6-4) 2、多项资料估计育种值
把同一性状的各种资料(本身、亲代、同 胞、后裔)综合起来估计育种值叫复合育种 值。
A=0.1A1+0.2A2+0.3A3+0.4A4
(1)母女对比法 (2)公牛指数法 F = 2D – M (3)不同后代间比较 (4)同期同龄女儿比较法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介绍_概述及解释说明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介绍_概述及解释说明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介绍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到动物的遗传背景、繁殖行为和生物技术等多个方面。

这门学科旨在通过利用现代遗传学理论和技术手段,优化动物品种的基因组成,提高育种效果,并保证种群的健康和遗传多样性。

同时,该学科也提供了关于动物繁殖管理和实践经验的知识,帮助养殖业者更好地管理和提升动物繁殖效率。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讲解和分析:首先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进行概述,明确其定义、意义以及在动物养殖中的作用;然后介绍动物遗传育种技术,包括选配技术以及基因编辑和检测技术在改良品种方面的应用前景;接着阐述了动物繁殖管理与实践经验,包括繁殖环境控制方法、配种计划的合理设计以及干预手段等;最后进行结论总结,并展望未来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介绍和解释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的概念、意义和作用,使读者对该领域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二是提供关于动物遗传育种技术、繁殖管理和实践经验方面的详细介绍,以期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并为动物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引言部分旨在介绍文章整体结构、概述所涉及内容以及文章撰写目的。

2.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概述2.1 遗传育种的定义与意义动物遗传育种是一门利用遗传原理和方法,通过人为选择优良个体繁殖后代,以改善动物产出性能和适应环境的学科。

通过选取具有优秀遗传特征的个体进行育种,可以提高家畜和禽类的生产力、抗病能力和适应性。

遗传育种的意义在于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提升动物品质和增加经济效益。

将遗传改良应用到繁殖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养殖动物的耐受力、抵抗力以及其他重要的经济性状。

优良的基因组合可使得繁殖后代具有更好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疾病抵抗力等。

2.2 动物繁殖的重要性和作用动物繁殖对于农业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并不断进行良好配偶选择,在众多后代中筛选并保留最优秀的个体,我们才能不断提高家畜和禽类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动物品种培育与利用—本品种选育(动物遗传育种课件)

动物品种培育与利用—本品种选育(动物遗传育种课件)
本品种选育一般包括地方良种的选育和培育品种 (包括引进良种)的选育,广泛用于地方良种、新品 种、育成品种的保纯和改良提高。
1.基础知识
1.3 本品种选育的分类
选育程度低,群体类型不一,性状差别较大,生产 性能中等,但具有某些突出经济用途的地方品种
培育程度
选育程度较高,类型整齐,生产性能较突出的良种
种 核心群

扩繁生产群
商品生产
3.案例分析
本品种选育的基本措施:
健全生产性能测定和严格选种选配 拟定简易可行的良种鉴定标准和方法,实行专业选育与群众选育相结
合,不断精选育种群和扩大繁殖群。
科学饲养与合理培育 任何畜禽品种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适宜
的饲养条件和科学的管理是充分发挥畜禽生产性能的前提。
②目标的制定是以未来可预见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为基础 ③目标的着眼点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值
4.知识探究
4.1 选育方案的制订
设施与种群规模 有完善的育种设施设备,包括饲养设备、测定设备、电脑及
遗传评估软件等。
确定育种原则和选择标准 选择遗传力高或较高性状,可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必须有
长期一致的选择目标及选择方法,并且根据生产性能、市场的变 化,选育目标及时做出调整。
组建育种工作团队 成立育种委员会或组建育种工作团队,一般
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场站协作选育。
遗传改良对养猪增产的贡献
4.知识探究
4.1 选育方案的制订
确定选育目标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
农牧条件,以及原品种具有的优良特性和存在缺点,综合考虑制订。 要求:①育种的最终目标在生产群实现
调查该品种育种与生产的基本情况

动物遗传育种学中的选育目标与育种方法

动物遗传育种学中的选育目标与育种方法

动物遗传育种学中的选育目标与育种方法动物遗传育种学是以遗传学为基础,通过对动物遗传性状的研究,旨在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

在动物遗传育种学中,选育目标的设定以及育种方法的选择是关键和核心。

本文将探讨动物遗传育种学中的选育目标与育种方法。

一、选育目标选育目标是指育种者在进行动物遗传育种工作时所追求和设定的目标性状。

不同动物品种的选育目标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产性状和适应性状。

1. 生产性状生产性状是指影响动物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性状,如生长速度、肉质品质、毛皮颜色等。

在选育过程中,育种者通过对这些性状的选择和改良,旨在提高动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满足人们对肉、皮毛等产品的需求。

2. 适应性状适应性状是指动物在适应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如对疾病的抵抗力、抗逆能力等。

在面对气候变化、疾病流行等外部环境因素时,动物的适应性状能够保证其生存和繁殖能力的稳定,因此也是选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育种方法育种方法是指育种者在具体的动物遗传育种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在动物遗传育种学中,常用的育种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转基因育种。

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指通过对动物个体进行鉴定、评估和选择,选取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繁殖对象,以期望其后代也能具备相同或更好的性状。

这种育种方法不需要外部基因的引入,主要依靠内在遗传变异的存在和遗传效应的作用。

选择育种的关键是建立适当的评估指标和评价体系,通过对大量个体的观察和数据记录,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并进行后代选择和繁殖。

这种方法在动物育种中被广泛应用,如奶牛的乳量、猪的瘦肉率等指标的选择育种。

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通过将不同品系或不同品种的动物进行有选择的杂交,利用杂种优势和杂种破碎效应,获得具有更高品质和更好性状的后代。

这种育种方法可以通过增加遗传变异和破坏不利基因的方式,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

杂交育种需要进行亲本选择、杂交组合以及后代选择和繁殖等步骤。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本科专业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本科专业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本科专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是农业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如何利用遗传学原理来改良动物品种,提高经济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适应力。

遗传育种是指通过选择有利的遗传特征来培育出更理想的动物品种。

在动物遗传育种中,选种是一个关键环节。

通过仔细观察和测定动物个体的遗传性状,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个体作为繁殖对象,以便将这些优良特征遗传给后代。

例如,养殖户在选择猪的时候,会考察母猪的繁殖性能、背膘厚度、生长速度等特征,选择具有较好遗传基础的猪进行繁殖。

此外,遗传育种还可以通过杂交育种来增加遗传变异。

通过选择两个有差异的亲本进行交配,在后代中产生更多的遗传变异。

这样可以增加选择的空间和机会,以寻找更好的个体进行后续繁殖工作。

在动物遗传育种的过程中,重要的还有基因组选择。

基因组选择是指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动物的基因组,并筛选出具有有利遗传变异的个体进行繁殖。

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选择有利基因,提高育种效果。

繁殖是动物遗传育种不可或缺的步骤。

在动物繁殖中,不仅要注重选择繁殖对象,还要注意繁殖方式。

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包括自然交配、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等。

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殖特点和生活习性选择适合的繁殖方式。

此外,科学的动物繁殖还需要注意种群管理。

种群管理是指在实施动物繁殖过程中,保持种群数量适度、质量良好,避免基因流失和遗传退化。

养殖户需要根据养殖目的和资源条件,合理制定种群策略,定期进行动物的更新和淘汰,以保证种群的健康发展。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目标是培育出适应性强、产出高、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为动物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有利于保护动物遗传资源、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发展中,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将与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相结合,利用先进的遗传改良技术来培育出更优质的动物品种。

科学家们还将继续探索基因组选择、遗传工程等新方法,为农业产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动物遗传育种学中的遗传改良与品种选育

动物遗传育种学中的遗传改良与品种选育

动物遗传育种学中的遗传改良与品种选育动物遗传育种学是农业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通过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致力于提高动物品种的生产性能、适应性、健康状况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动物遗传育种学中的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1. 遗传改良的原理遗传改良是通过选择和配种优良个体,将有益基因在种群中传递和固定,达到改良动物品种的目的。

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的最基本单位,而有益基因则是指能够显著改善某一性状的基因。

遗传改良的原理在于逐步积累有益基因,提高整体遗传水平,进而改善品种性状。

2. 遗传改良的方法遗传改良的方法主要包括选择育种和配套(配种)育种两种。

选择育种是通过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繁衍下一代的父母,以期遗传优良性状。

而配套育种则是根据遗传原理,针对某一性状的遗传规律,通过选择恰当的个体进行配种,从而实现优良性状的遗传。

3. 品种选育的原则品种选育的目标是培育出适应生产需要、具有经济价值的新品种。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品种选育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经济效益原则:选育的新品种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能够提高养殖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 适应性原则:新品种应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以确保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稳定。

(3) 抗性原则:新品种应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和产生的经济损失。

(4) 生产性能原则:选育的新品种应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包括生长速度、肉质品质、产蛋量等。

4. 遗传改良与品种选育的应用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在畜牧业和养殖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肉牛品种的改良为例,通过选择优良的肉牛个体作为育种对象,并使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提高优良基因的传递效果。

在养殖业中,通过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可改良动物品种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耐病力等性状,提高养殖效益。

总结:动物遗传育种学中的遗传改良与品种选育,通过选择和配种优良个体,逐步积累有益基因,改良和优化动物品种的性状和性能。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遗传育种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品种:指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性状遗传性能比较一致、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饲养条件、生产符合人类需求的产品(肉、蛋等)的家畜或家禽。

2.培育品种:是指有明确的育种目标,在遗传育种理论与技术指导下,经过较系统的人工选择育成的品种。

3.重叠作用:指有两对基因的显性作用是相同的,个体内只要有任何一对基因中的一个显性基因,其性状即可表现出来,只有当这两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性状才不被表现,而这两对基因同时存在显性时,其性状的表现与只有一个显性时是一样的。

4.系水力:也叫保水力,其测定方法为(肉样总水分-压后损失水分)/肉样总水分所得的百分比。

5.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polygenes)所决定,性状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表型变异是连续分布。

6.遗传力:群体中各数量性状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程度。

7.重复力:同一数量性状在同一个体多次度量值间的相关程度。

8.剂量补偿效应:在哺乳动物中,细胞质中的某些调节因子能使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异染色质化。

只有一条X染色体具有活性,这样就使得雌、雄动物之间虽然X染色体的数量不同,但X染色体上基因产物的剂量是平衡的,这个过程就称为剂量补偿。

9.基因组印迹:也称亲本印迹(parent imprinting),是指基因组在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中,通过基因组的化学修饰(DNA的甲基化;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等)而使基因或DNA片段被标识的过程。

10.表观遗传: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来传递非DNA序列信息的现象。

11.联会: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

12.纯合子:成对基因相同者。

13.限性性状:某个性别才表现的性状。

14.转录:以DNA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的过程。

15.单体-2n-I,(abcd)(abc)。

16.发育: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质变过程。

17.后裔测定:以后代的表现为基础的选种方法。

18.异质选配:以表型不同为基础的选配。

19.专门化品系:按照选育性状可分的原则而建立的各具一组优良性状的品系。

畜禽繁殖与遗传育种

畜禽繁殖与遗传育种

畜禽繁殖与遗传育种畜禽繁殖与遗传育种是现代畜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对动物种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通过遗传育种的手段改良畜禽品种,提高产出效率和品质。

本文将探讨畜禽繁殖与遗传育种的原理、方法和当前面临的挑战。

一、畜禽繁殖与遗传育种的原理畜禽繁殖与遗传育种的原理是基于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基础上进行的。

遗传学研究透露了动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特别是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生物统计学则为畜禽繁殖与遗传育种提供了数据分析方法,帮助确定合适的遗传参数和育种指标。

通过遗传育种,可以利用遗传变异性选育出更优良的畜禽品种。

畜禽品种的选育主要包括两种方法: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

选择育种是通过鉴定优秀个体,保留其后代继续繁殖,使优良性状得以遗传。

杂交育种则是选择具有互补基因组合的个体进行配对,使后代具有较高的遗传优势。

二、畜禽繁殖与遗传育种的方法在实际畜牧生产中,人们采用各种方法来进行畜禽繁殖与遗传育种。

1. 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畜禽繁殖与遗传育种的基础,它包括动物饲养环境的改善、合理的饲养方法和兽医保健等方面。

通过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饲料,可以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

2. 分层选育分层选育是指将一个种群按照某种性状分为多个层次,针对每个层次采取不同的育种策略。

通过层层筛选,逐步提升种群性能。

3. 遗传改良遗传改良是指利用人工选择或基因分析等手段,改良畜禽种群的遗传特性。

通过选择表现优良的个体或基因型的畜禽进行繁殖,可使优良性状得以遗传。

4.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将两个不同基因型的畜禽品种进行配对,产生F1代或后代具有优秀性状的杂交个体。

杂交育种可以充分利用遗传的优势,提高畜禽的产量、质量和适应性。

三、畜禽繁殖与遗传育种的挑战虽然畜禽繁殖与遗传育种有利于改良品种,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遗传水平的限制:有些畜禽的遗传水平相对较低,遗传变异性有限,限制了通过育种改良品种的效果。

2. 遗传育种成本高:精细化管理和遗传改良所需的设备、专业技术和人力成本较高,对畜牧业者的投入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种与风土驯化的意义 1、从生态分布情况看,各种动物都有其特
定的分布范围和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生 存。 2、随国民经济的发展,需从外地或国外引 入优良畜种,直接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 的工作叫引种。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3、风土驯化 是指动物适应新环境条件 的复杂过程。使品种在新的环境下能够 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存,且 能保持原有品种的基本特征和特性。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一、我国丰富的品种资源 二、保种的意义和任务
保护人们需要的畜禽品种资源,使之 免遭混杂或灭绝。既要妥善保存畜禽资 源的基因库, 使其中优良基因不致丢失。
任务:闭锁繁育、防止近交。 不强调品质的提高 只强调个别优良特性的保存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三、保种的原理和方法 在一个闭锁的有限群体内,任何一对等位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保种的一般方法 1、划定良种基地 2、确定适当的群体有效含量 3、各家系等量留种 4、防止近交,延长世代间隔 5、搞好协作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第三节 本品种选育
一、本品种选育的意义和作用 是指在本品种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
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措施,以提高品种生产 性能。
目的是保持和发展本品种 的优良特性,克服缺点,保持 品种纯度,不断提高数量和质量。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二、本地品种的特点 1、选育程度较高 2、选育程度较低 3、导入外血育成品种 三、本品种选育的基本措施 1、制定选育规划,确定选育目标 2、划定选育基地,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3、严格执行选育技术措施 4、开展品系繁育 5、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选育协作组织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第四节 引种和风土驯化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一、品种概述 二、品种资源的保存 三、本品种选育 四、引种和风土驯化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第一节 品种概述 一、品种的概念
动物品种是人类为了某种经济目的,在一 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下,通过长期选育而形 成具有某种经济价值的动物类群。 品种的具备条件: (1)来源相同 (2)特征特性相似 (3)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4)遗传性稳定,种用价值高 (5)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含量
基因都有可能因遗传漂变而使其中一个基因固 定为纯合子,另一个消失掉。要确保保种,必 须考虑以下因素。 (一)、群体有效含量 群体近交系数增加的快 慢,主要受群体大小和留种方式的影响。
群体有效含量(Ne):是指在近交增 量的效果上群体实际头数所相当的“理想群体” 的头数,而理想群体是指规模恒定,公母各半, 没有选择、迁移、突变,也没有世代交替的随 机交配群体。
4、主要途径 (1)直接适应 (2)定向改变遗传基础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二、引种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选择引入品种 (思考题)
原产于炎热地区的品种引入到寒冷 地区比较容易成功;生产力高的温带动 物品种引入热带或亚热带地区难于成功。 2、慎重选择个体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3、妥善安排调运季节 4、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5、加强饲养管理和适应性锻炼 6、采取必要的育种措施
(2)选种时过分强调生产力而忽视体质 的结实性。
(3)群体太小,造成近交衰退。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四、引入品种的选育措施 1、集中饲养 2、慎重过渡 3、逐步推广 4、品系繁育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2、留种方式 (1)随机留种 群体有效含量:Ne = (4Ns*Nd)/(Ns + Nd) 每世代近交系数增量:
ΔF = 1/2Ne = 1/8Ne + 1/8Nd (2)各家系等量留种
Ne = (16NsNd)/(Ns + 3Nd)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四、保种群规模的确定 1、群体增大,饲养管理成本增大 2、群体过小,基因漂变丢失,近交加大 合理的保种群体含量是多少?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三、引种后的主要表现 1、暂时性变化 自然环境的变迁和饲养管理
和改变,常可使引入品种在体质外形、生长 发育、生产性能以及其他生物学特性和生理 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暂时性的变化。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2、遗传性变化 (1)适应性变异 (2)退化 品种特性发生了不利的遗传 变异。
原因:(1)长期在不利的环境下,造成生长发 育受阻。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1、确定每世代近交系数的增量 动物 0.5% - 1% 家禽 0.25 – 0.5%
2、确定群体公母比例 猪鸡 1:5 牛羊 1:8
3、计算最低需要的公母数量 Ne = (n+1)/ (ΔF * 8n)(随机留种) Ne = (3n + 1)/ (ΔF *32n)(家系等量留种)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二、品种的分类 1、按培育程度分类 (1)原始品种 (2)培育品种 (3)过渡品种 2、按生产力类型分类 (1)专业品种 (2)兼用品种
第8章 品种及其选育
第二节 品种资源的保存 保种的意义与作用 一个品作用,从而 使品种表现出各种为人类所需要的优良 性状。一个品种就是一个基因库,也是 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和利用杂交优势的良 好原始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