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1、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到广州禁烟.
2、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3、1840年6月,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4、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有(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2)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3)割让香港岛给英国;(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5.爱国知识分子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就是向外国学习,长技就是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制夷就是抵抗外国侵略,使中国富强。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1.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入北京西效的圆明园,大肆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3.1851年,农民领袖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起义。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共割占我国150多万领土。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侵略新疆后被左宗堂打败的中亚封建主是阿古柏。
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6.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的战役发生在浙江慈溪。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的“甲午”是指1894年。
2.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内容)
3.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4.在黄海大战中英勇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900年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共率领2000多人,从大沽向北京进犯。
2.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
3.《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工具”。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1.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有奕,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2.洋务运动的前期提出“自强”的口号创办军用工业,筹建新式陆海军,洋务运动的后期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3、1881年,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唐胥铁路,这是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
4、1909年,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通车。
5、状元实业家张謇弃官从商,工程师詹天佑巧建京张铁路。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1、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揭开了维新变法运的动的序幕,史称“公车上书”。
2、严复,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详述了《天演论》,用进化论学说解释变法,他主张不但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3、1898年6月,光绪帝在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有:(1)政治方面,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2)经济方面,发展农工商业;(3)军事方面,训练新式陆海军;(4)文化教育方面,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
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4、1898年9月,由于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地主阶级的代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变法脱离广大群众,资产阶级本身力量软弱。
谭嗣同为变法牺牲的
第8课辛亥革命
1、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
同盟会的纲领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
2、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史称“辛亥革命”。
3、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独立,清朝统治崩溃,清帝退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但是封建专制并未结束。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1、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
2、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之后,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3、1918年,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并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1、1898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惟一成果。
2、1904年,清王朝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1905年,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废除。
3、《申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1、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被拒绝,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2、1919年5月4日,学生在北京发起“五四运动”,后期,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变为工人。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1.1924年5月,黄埔军校创建。
黄埔军校孙中山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2.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3.1926年7月,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股军阀势力。
4.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动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1927年,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
3.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在井冈山与毛泽东胜利会师。
4.1934年10月,长征开始。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路线,长征精神)
5.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
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1931年9月18日,日本诬陷中国炸毁柳条湖段铁路,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不到半年,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在内的东北三省沦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
3、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即武力胁迫,目的是“逼蒋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
在中共等各界人士的努力之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第18课全民抗战的兴起
1、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挑起事端,进攻中国军队,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史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1937年12月,日军在占领南京以后屠杀中国平民和士兵达30万以上,史称“南京大屠杀”。
(谈感想)
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1、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余人。
2、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中共军队重创日军,史称“百团大战”。
3、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是《奔马图》和《愚公移山》。
科学家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陕西延安举行。
2、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红军进攻侵占中国东北的日军;中国军队对日本侵略者展开大规模反攻。
3、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台湾回归
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2.为了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空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3.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向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面对国民党军事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在半年多的时间内,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集中兵力,向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发动袭击。
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
2.西北野战部队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经过五个月连续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1、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作战时,粮食、弹药等补给的运输任务主要由老百姓来承担。
2、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辽沈战役中,我军采用“关门打狗”的战术,其中的“门”是指锦州。
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在数量上取得优势。
3、1948年1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展开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奠定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基础。
4、平津战役的特点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中间指的是北平。
5、1949年1月31日,在人民解放军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国民党守军团总司令傅作义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6、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师过长江,目标直指南京。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