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导学案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回顾。
集体回顾上节课内容要点。二 Nhomakorabea新课导入。
情景或故事导入。
三、出示课题。
四、出示目标。
5、指导阅读,整体感知。
一、自主学习
1.公元前4000年代末,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文字,属于最早的文字,稍晚一点的埃及人创造了文字,属于真正的文字。
2.《》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相传是所编,包括和两部作品。索福克里斯代表作是《》《》,《》描写了人与命运的抗争,表达人虽无法摆脱命运的力量,但在命运面前可以为自己争得尊严的思想。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名《》真实地反映了中古时代中近东国家的社会国家。
A.楔形文字B.象形文字C.线形文字D.甲骨文
设计意图:
步骤一:巩固旧知,强化和理解已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步骤二:激发兴趣、转移注意力,引导学生关注新的学习内容。
步骤三:明确本节学习主题,猜想学习要点,激发学习欲望。
步骤四:明确学习任务,把握学习要点,专注要学习的内容。
步骤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归纳概括和知识信息提炼能力,总结阅读技巧。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认知结构上能够对文明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仅仅停留在知识文化上。在认知能力上能够自我学习、阅读、查阅、归纳、概括。在情感态度上是非观趋于成熟,能够明确和判断是非对错。因此本节提倡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引导,在合作交流上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古代欧亚非地区的典型文化成就,认识到世界很多地区和民族都曾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这些文明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人类文明是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推动下发展、前进的。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艰苦创业年代的英雄模范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8课艰苦创业年代的英雄模X〖教学目标〗通过搜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英雄人物的资料,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
学习英雄人物的伟大精神,并努力将其内化为自己成长的指导和动力。
寻找自己身边的人(主要是同学)身上的优良品质,培养互相学习、互相尊敬的品德。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及社会调查的能力。
〖教学方法〗提前两周布置任务,进行准备。
1. 按照自愿原则将学生组成四个小组,分别命名为“王进喜小组”“焦裕禄小组”“邓稼先小组”“雷锋小组”。
每小组十余人,自行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活动。
2.各组负责收集其中一位英雄人物的资料(可以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观看影视片、进行社会调查等),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由组长将这些资料汇总,制定出本组的活动方案。
对需要制定课件的小组进行相应的指导。
每小组的活动时间为5分钟左右,选出小组上台展示的学生和主持人。
3. 对于英雄人物的事迹、精神品质,进行一定的思考,形成一定的认识。
4. 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每人都要有相关的资料及心得体会。
5. 由各小组推荐评委一名,组成评审团,进行各小组活动评比。
评审团要根据本课内容、形式等制定评比标准并制出评比表格一X。
6. 教师要多渠道查阅和整理相关资料,总揽全局,精心设计问题。
〖教学重难点〗了解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并学习他们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教师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
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从人民中间涌现出了许多英雄。
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前进和发展历程中的宝贵财富。
“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华人民某某国的英雄人物是我们对爱国主义理解的最好诠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焦裕禄同志的一生为国为民,不辞劳瘁,身患绝症,仍心系某某,感人至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北师版八年级历史教案优秀5篇
北师版八班级历史教案优秀5篇北师版八班级历史教案优秀5篇老师需要在教学前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更好地把握知识。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北师版八班级历史教案,假如大家喜欢可以共享给身边的伴侣。
北师版八班级历史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1.了解: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2.知道: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3.叙述: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4.正确分析:古代世界主要战争的两面性作用5.学会: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乐观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定。
学习重点: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学习难点:如何辩证熟悉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公元前世纪,古代伊朗以人为中心形成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
前5世纪中期,波斯帝国次出征希腊,史称。
希波战争,赢得战争的胜利。
2.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国强大起来,公元前4世纪后期,继王位,他足迹远达,建立地跨三洲亚历山大帝国,定都。
3.任罗马帝国皇帝后,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帝国疆域不断扩大,到世纪疆域达到规模,东起,西临,南抵,北达,地跨三洲,成为内湖。
4.罗马扩张与制服一方面布满着,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阔地区。
(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举)3、老师的问题①我们现在运动会中的马拉松运动出现在那一个战争中?②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的疆域(三)拓展延长①怎样才能正确评价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的制服②观察下面《罗马帝国疆域图》,回答问题(1)据图,说一说2世纪时罗马帝国疆域所到达的地方。
(2)图中的人物是谁?他在罗马历有什么样的地位?(3)从罗马帝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它对文化融合的促进作用。
(四)系统总结一、希波战争二、亚历山大东征三.罗马扩张1.背景:1.背景:1.背景:2.时间:2.时间:2.时间:3.经过3.过程:3.结果:4.结果:4.帝国疆域:5.影响:5.罗马扩张的影响(五)巩固训练1.罗马为了取得地中海霸权,曾经和谁展开长期争霸a.埃及人b.印度人c.迦太基人d.波斯人2.下列最早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是a.埃及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阿拉伯帝国d.罗马帝国3.古代雅典人设置“马拉松长跑”是为了纪念哪次战争中的英雄a.特洛伊战争b.希波战争c.伯罗奔尼撒战争d.罗马的扩张战争4.使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的人物是a.凯撒b.安东尼c.屋大维d.斯巴达克5.有关古代世界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古代世界战争大多规模大,范围广b.希波战争进行了三次,最后波斯人取得胜利。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8课铸起某某国钢铁长城教学目标1.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等标志性成果。
2.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3.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功立业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难点:理解“两弹一星”精神。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相关视频资料。
教师讲述:2009年10月1日上午10点,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举行。
新中国60周年国庆阅兵,是新中国第14次阅兵,也是新世纪的第一次阅兵。
新武器、新装备、新方队,以恢弘、磅礴之势,再度震惊世界,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新中国是怎样铸起某某国的钢铁长城的。
推进新课一、戈壁升起蘑菇云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新中国在国防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补充:(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3)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先展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图片,后播放影视资料“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学生回答后,教师综合:我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打破核垄断,反对核威胁,最终目的是消灭核武器,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4.出示我国氢弹和导弹爆炸试验图,引导学生回顾思考问题:想一想我国原子弹、导弹、氢弹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有何深远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原子弹、导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辉煌成就,集中代表了我国当时科学技术达到先进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1.教师出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和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图片并讲述:1970年4月,“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2024年北师大八年级历史教案设计实用
2024年北师大八年级历史教案设计实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师大八年级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历史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北师大八年级历史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
2.教学难点: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大家简要回顾一下。
2.知识梳理(1)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本节课的相关内容,梳理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2)课堂分享:请同学们分享自己梳理的知识要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案例分析(1)展示案例:教师展示一个与课程相关的历史案例,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
(2)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历史背景、历史意义等。
4.问题探究(1)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一个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如“请分析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2)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问题,查阅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5.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通过历史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6.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阅读: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文章,提高历史素养。
3.实践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分析历史人物的贡献和局限性。
3.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要时间节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套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八年级下册历史的基本内容,掌握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2)通过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地图、视频等,生动展示历史事件。
(2)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2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3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第三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5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6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2. 教学难点:(1)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四、教学方法1. 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
2. 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
3.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深化第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深化第8课:全面深化改革第五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9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1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深化的重要成就。
八年级历史下册13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北师大版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公开课教案_9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2.能力目标:能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
3.知识目标: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共同纲领》的作用。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比较法、讨论归纳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多功能教学一体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都知道自己的生日,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呢?生:1949年10月1日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成立。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的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师:八年级上册教材讲的是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生:鸦片战争师:八年级下册教材讲的是中国现代史,那么什么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呢?首先我们看第一个子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新政协”)一生读教材第2页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目的、时间、地点?师:简单介绍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国民政府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的条件成熟了。
结合历史背景,生说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的目的是:为建立新中国做准备。
师:也就是说筹建新中国,板书:a.筹建新中国生:接着说时间和地点。
师:看多功能一体机,出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图,附带问题: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找2生分别回答。
生: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的代表。
师:参加政协会议的有这些代表,共600多人,这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会议代表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能够代表和反映全国人民的意愿,这是全国人民的空前盛会。
北师大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8课_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1.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方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情况。
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2.过程与方法:从世界地图上找出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的地理位置,了解西方文明的特点以及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了解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的表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讲述三次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兴衰的简要过程和原因;启发学生明白一个王朝或文明极盛而衰的道理,并归纳世界早期文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正确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初步培养民主意识;通过认识布匿战争的双重后果,初步培养辩证看问题的意识。
通过了解地中海文明,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树立国际意识。
重点难点:本课重点是了解古代西方文明的一些基本情况,如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共和国的兴衰等;本课难点是正确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和布匿战争的影响,这要求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导入:这是一首古希腊诗人吟诵的诗歌(教师朗诵或通过课件给出)那金色耀眼的水星,就像一团火,燃烧在夜空之中,它的光辉胜过了能给人带来万分荣耀的一切;但如果我的亡灵,你渴望去欢庆伟大的比赛,就不要去寻找别的星星,哪怕它在荒寂的苍穹中发出的光芒,比太阳更亮,也不要再去寻找比奥林匹亚更伟大的竞赛。
那里的欢呼声,簇拥着冠军的花环,折射出诗人的意志。
走过来时,就请他们高颂宙斯的名字,去往希伦那富丽生辉的殿堂,是他操持着西西里主持正义的权杖,亲手收获评判是非的荣耀。
……通过阅读这首诗歌,它歌颂的是历史上的哪项赛事?学生回答:奥林匹克运动。
热爱体育是古希腊人的优良传统。
全希腊各城邦最重要的赛事就是奥林匹亚竞技,每四年一次,发展到今天,就是著名的奥林匹克运动。
你们知道奥林匹亚、马拉松的故事吗?你们知道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吗?这些都与古代希腊的历史有关。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备人:屈生雄参与备课:八年级备课组【课标要求】课标要求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掌握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
2.过程与方法:讨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概括表达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国情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民族团结,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重点、难点】重点: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难点: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与西藏的和平解放。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义勇军进行曲》产生于什么年代?为什么要作为国歌?2、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目的是什么?你能说出碑文的三个时间的含义吗?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你想到了什么?3、如何来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二、课内检测:1、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隆重举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领导的、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为政务院总理,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4、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的是。
5、年,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和平解放。
三、合作探究:1、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2、新中国的性质是什么?3、在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知道“54”与“28”的含义是什么吗?拓展提高:讨论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对此你有何感想?四、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把新中国的名称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是()A.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B.中国人民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沧桑巨变,1949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A.英法联军烧杀抢掠B.戊戌变法C.慈禧太后仓皇出逃D.开国大典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的政务院总理是()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D.邓小平4、请你从以下四句话中选择最为贴切的一句话,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A.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了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了D.彻底消灭了地主阶级5、西藏和平解放是在()A.1949.10B.1951.5C.1951.10D.1952.12二、非选择题观察右图,请思考回答问题:1、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开国大典的礼炮为什么要鸣28 响?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意义?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主备人:屈生雄参与备课:八年级备课组【课标要求】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理解土地改革运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5课 工业化的起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工业化的起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模式分析: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习惯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激情时期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体验时期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
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导行时期过程中明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的内容,1956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五四宪法是新中国诞生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领袖和普通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2、明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3、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2、引导学生考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2、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word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word教案〖课程标准〗明白“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进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刻和意义。
明白得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明白我国“三位一体”的核战略力量。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查询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自己制作课件,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
收集有关伊拉克战争的图片,制作课件,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动手和表达能力。
通过讨论??学习与人合作共同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进展的历史,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国防建设与战争、和平的关系,认识建设强大国防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两弹一星”的伟业,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自豪。
通过对伊拉克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难点使学生明白得什么是“两弹一星”的精神,能分析出国防建设与战争、和平的关系。
〖教学预备〗1. 提早布置学生通过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和中国军事进展资料,搜集有关伊拉克战争的图片。
2. 教师依照学生搜集的资料,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整理。
3. 指导学生将资料制作成课件。
4. 教师将相关内容制作成课件。
〖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通过录像、图片制造情境,让学生感受。
2. 学生参与教学,展现课件并讲解。
3. 启发、讨论、辩论穿插于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师:(课件展现:伊拉克战争中,受伤的小男孩在哭喊)同学们,认识画面上的男孩吗?生:这是美伊战争中,在美国对伊拉克的轰炸中,一个受伤的小男孩哭着喊他的爸爸。
师:那个小男孩的眼泪和正在进行的美伊战争,牵动着全世界人的心。
关于这场正在进行的战争,我们还不能去评判谁是谁非,今天就让我们的十位同学用事实来告诉我们:战争是什么?生:(共有十名学生,从自己搜集的美伊战争图片中,选出给自己触动最大的图片制作成课件。
北师大版(202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学案
北师大版(202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学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华帝国的建立与统一- 研究目标:了解中华帝国的建立和统一过程,掌握关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 教学重点:秦始皇统一中国、焚书坑儒、修筑长城、刺杀秦始皇。
- 研究活动:- 阅读课本第一课的内容,重点记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
- 分组讨论焚书坑儒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修筑长城的目的和意义。
- 编写一份短篇小说,描述一个刺杀秦始皇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封建社会的特点与等级- 研究目标:了解封建社会的特点和等级制度,理解封建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 教学重点:封建社会的等级、封建社会的特点、地位禁忌。
- 研究活动:- 阅读课本第二课的内容,理解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运作方式。
- 分析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小组讨论。
- 设计一个封建社会地位禁忌的图表,展示不同阶层的禁忌规定。
- 选择一个封建社会的职业,写一篇短文描述该职业的特点和权力。
第三课:中华帝国的疆域与海洋- 研究目标:了解中华帝国的疆域扩展和海洋活动,认识中华帝国的地理边界。
- 教学重点:中华帝国的疆域扩展、海洋活动、丝绸之路。
- 研究活动:- 阅读课本第三课的内容,重点记忆中华帝国的疆域扩展方式。
- 分组讨论中华帝国的海洋活动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琴棋书画在交流中的作用。
- 设计一个海上贸易的模拟游戏,让同学们体验丝绸之路的商业交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变革第四课:近代中国的开埠与白银贸易...(以此类推,继续编写下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西藏解放的具体过程。
通过“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时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等小故事,采访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把搜集到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以宣染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你们熟悉的国庆节是什么时侯?答:10月1日。
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请同学们先看本课的导言。
二、新课:(一)、筹建新中国本目主要叙述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引导学生先看完本节,由老师列出问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2、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3、《共同纲领》的性质及主要内容?4、大会还做出了哪些决定?学生掌握后,教师可参照教室里面的国旗、国徽、国歌进行介绍。
说一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二)、开国大典学生可先阅读一遍,然后看一段《开国大典》,享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心境。
1、提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谈一谈:请学生谈谈“当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的心情?3、答一答:说一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西藏和平解放由教师讲述:1、解放西藏时,我们采取的是和平解放的方针。
2、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明确: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经过谈判在北京签署了《十七条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结束了西藏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使一度离散的游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为新中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大业,同时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为西藏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驱除了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回到祖国的大家庭,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汉藏民族的团结。
和平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逐步消除隔阂,以免被帝国主义所利用。
活动建议:观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片,同学们相互交流,谈谈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什么?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课程标准: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进行的大体情况。
3、正确理解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4、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以及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分析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加强对土地改革意义的认识。
2、讲述抗美援朝的有关故事,增强对材料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收集、整理、讲述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阅读反映这一时期历史的文章,观看有关的影片,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讲述法、启发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学了《开国大典》,大家知道新中国虽然宣告成立了,但还面临许多严峻的困难。
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保护我们所取得的革命面果,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从而引入新课: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二、新课:(一)、稳定物价之战由学生自学,教师稍微讲解,认识到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是一个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真实情况。
(二)、农民的翻身解放由教师讲述。
主要讲清三个问题:1、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土地改革的经过。
3、土地改革的意义。
讨论:你是怎样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引导学生阅读本节,了解朝鲜的由来。
1、抗美援朝提问:1、中国为什么要组织军队入朝作战?2、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组织学生讨论,形成正确的认识:美帝国主义的进攻已经威胁到了新中国的安全,中国出兵是近不得已,既是为了支援朝鲜的反侵略斗争,也是为了巩固政权,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2、抗美援朝过程:由教师讲述,并引用几个英雄事迹插入讲解,从而反映志愿军作战的艰苦与残酷,同时展现志愿军战士团结友爱、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结合课后的“材料阅读”,与学生共同分析抗美援朝胜利的伟大意义。
(四)畅所欲言: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学生谈一谈自已的感受,如何在自已的学习和生活中向志愿军学习,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有空请学生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课程标准: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和平共处原则的主要内容。
2、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1、在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中,利用分析归纳和判断的逻辑方法,使学生认识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认识到依法治国的必然性,认识到从专制到法制,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教学方法:启发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引入:请学生学习本课的导言。
进而引入新课: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二、新课:(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首先请学生阅读本节,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什么?2、说一说,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它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学生考虑回答后,教师讲解有关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第一课的一些内容相对比。
并结合本目中课文中的“想一想”与“每课一得”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
它规定了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一部有别于以往资产阶级类型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表现在它的民主性上: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社会的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结合近代史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主与法制的奋斗历程,使学生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艰辛历程,理解民主和法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目可用问题教学法,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本目,了解本目有关内容。
思考: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如何?答: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遏制的封锁,许多国家对新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惧。
2、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外交活动,其目的是什么?答: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最早是什么时侯提出来的?它与以往的帝国主义外交政策有何不同?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3年12月公正、合理、平等、互利。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表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本节可以引导学生自学,然后教师讲述。
评论:你如何评价周恩来的外交?总结:本课主要向我们讲述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确定,为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基础,也说明了我国已从人治走向法制,从专制走向法制的具体过程。
从万隆会议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而打开了国际封锁的外交局面。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课程标准: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泄劲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二、过程与方法:绘制知识线索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本课的知识线索图,加深对本课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
2、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已应有的贡献。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阅读本节的导言,引入新课。
二、新课:(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总结: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完成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条件。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解决所有制问题,即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逐步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系:第一次五年计划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是国家根据过渡时期而编制的。
提问:为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只是提建立初步基础?(二)、“三大改造”高速进行本节由学生自学归纳。
教师讲解:三大改造的途径不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存在的不足及其意义。
提问: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2、我国社会主义还是不是初级阶段,为什么?通过解决以上两题,可以得出: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形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过渡时期是指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既然实现了这种转变,那么过渡时期就当然结束了,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