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职业教育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职业教育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投资案件
关键假设点
1、我国已进入低稳定社会,出生率、死亡率均处于低位
2、劳动参与率逐渐趋同发达国家,下行趋势明显
3、产业升级、经济转型趋势确定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
市场普遍缺乏对劳动力总量的关注,而我们认为职教市场空间、投资机会均与劳动力技能需求总量息息相关。
我们研究发现,我国劳动力供给已现刘易斯拐点,主要体现在短中长期内劳动年龄人口规模逐年下降,且劳动参与率进入下降通道。
总体来看,劳动力市场已转向卖方市场。
市场普遍缺乏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变迁对劳动力技能需求的影响,我们研究发现,三大产业吸纳就业能力重新排序,服务业成为就业吸纳大户,第三产业中的新兴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教育培训、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人才需求不断增长。
市场普遍对高中低端劳动力技能结构关注较少,我们系统分析了我国工程师红利现状、各类技能人员就业市场供需情况,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赛道选择有借鉴意义。
核心假设风险
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不及预期
目录
1.劳动力供给已现刘易斯拐点 (7)
1.1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三年下降,结构老化明显 (7)
1.2中短期来看后备劳动力边际改善能力弱 (8)
1.3低出生率将使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进入低水平新常态 (10)
1.4劳动参与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12)
2.劳动力技能分布正经历解构升级 (13)
2.1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力强劲,第一产业加速挤出 (13)
2.2高技能/技术劳动力集聚于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 (16)
2.3劳动力技能总体提升,领先行业强者恒强 (18)
2.4高技术/技能劳动力比例提升,低技能劳动力加速挤出 (20)
2.5互联网岗位成为全行业人力资源标配 (23)
2.6就业市场将经历AI带来的扩张、替代效应 (25)
3.卖方市场显现,高技能/技术劳动力缺口大 (26)
3.1市场总体供不应求,但地区间、城市间差异显著 (26)
3.2就业景气度极化,新兴行业、高技术/技能劳动力缺口大 (28)
3.3本科及以上劳动力供需两旺,中职劳动力供不应求 (31)
3.4结构性失业将长期存在,职业教育亟需补位 (33)
4.附表 (34)
图表目录
图1: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规模和占比开始下降 (7)
图2:高龄劳动力占比逐年提高 (7)
图3:10年和16年劳动力年龄结构对比图(%) (8)
图4:我国少年儿童(0-14岁)规模和占比变化 (8)
图5:2011-2025年劳动年龄人口预测数据 (9)
图6:2016 和2025E年劳动力年龄人口结构对比图(%) (9)
图7:发达国家普遍进入低人口出生率阶段(‰) (10)
图8:我国人口净增长走向低稳定(‰) (10)
图9:2017E-2021E全年实施二胎后出生人口预测(万人) (10)
图10:2026-2036年劳动年龄人口预测数据 (11)
图11:各时间段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减少(万人) (11)
图12:各时间点劳动年龄结构对比(%) (11)
图13:我国劳动参与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12)
图14:我国劳动参与率与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化率对比 (13)
图15:美国劳动参与率与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化率对比 (13)
图16:日本劳动参与率与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化率对比 (13)
图17:1990-2016年我国就业人员情况 (13)
图18:1990-2016年三大产业就业人员占比情况 (14)
图19:1990-2016第二产业各门类就业人员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15)
图20:2004-2016第三产业各门类就业人员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15)
图21:第二和第三产业18门类就业人员CAGR(04-16)对比(单位:%) 16
图22:2010年三大产业吸纳各学历就业人口比例(单位:%) (16)
图23:2010年我国各门类就业人口学历结构对比(单位:%) (17)
图24:2010年我国制造业各大类就业人口学历结构对比(单位:%) (18)
图25:2000/2010年我国就业人口学历结构对比(单位:%) (18)
图26:2000/2010年各产业就业人口学历结构对比(单位:%) (19)
图27:2010年较2000年各大门类高技能(专科及以上)就业人口占比变动(单位:%) (19)
图28:各职业大类学历结构对比(单位:%) (20)
图29:2010年/2000年各职业大类就业人口占比(单位:%) (20)
图30:1997-2016年我国R&D人员快速增长(单位:%) (21)
图31:2014年各国企业R&D人员FTE对比(单位:人年) (21)
图32:2016年农民工从业行业分布(单位:%) (22)
图33:2016年农民工学历分布(单位:%) (22)
图34:2009-2017农民工就业人员 (22)
图35:2010-2017年农民工输入地地区分布 (22)
图36: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 (23)
图37:2013-2016年各大门类企业中有电商交易比重(单位:%) (23)
图38:2013-2016年各大门类企业中每百家公司用友网站数量(单位:个) 24图39:2012-2016年互联网行业公司数量 (24)
图40: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市场规模和增速 (24)
图41:互联网公司行业分布(单位:%) (25)
图42:2012-2016年互联网从业人数(单位:万人) (25)
图43:全球六大经济体实际GDP年均增长缺乏动力 (25)
图44:2035年各大经济体实际GVP增速预测 (25)
图45:全国求职市场供需人数、求人倍率(按季统计) (27)
图46:2016Q2-2017Q4不同行政区域CIER指数 (27)
图47:2016Q2-2017Q4不同行政区域招聘职位增速 (27)
图48:2016Q2-2017Q4不同等级城市CIER指数 (28)
图49:2016Q2-2017Q4不同等级城市招聘职位增速 (28)
图50:2017Q4按CIER口径就业形势较好和较差各十个行业 (28)
图51:代表性行业就业景气度CIER历史数据 (29)
图52:各职业招聘人员需求(按季统计)(单位:人) (29)
图53:各职业求人倍率(2014Q1) (29)
图54:各技能、技术招聘人员需求(按季统计)(单位:人) (30)
图55:各技能、职称人员求人倍率(2014Q1) (30)
图56:2014-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 (31)
图57:各学历劳动力供需增速对比(2005VS2013年) (31)
图58: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求人倍率(季) (32)
图59:中职、普高及初中及以下劳动力求人倍率 (32)
图60:2017年上海市中职毕业生起薪集中在2190-3500元 (33)
图61:2017年全国高职高专、本科毕业生起薪(单位:元) (33)
图62:结构性失业人口预测(单位:万人) (33)
图63: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四大刚需市场 (34)
表1:2018届互联网校招高薪清单 (26)
附表1:一级市场标的 (34)
附表2:海外上市公司 (35)
附表3:A股上市公司 (35)
附表4:新三板公司 (36)
1.劳动力供给已现刘易斯拐点
1.1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三年下降,结构老化明显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已进入下降通道,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逐年下降。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采用国际标准15-64岁)数量在13年时达到峰值10.06亿,14-16年连续3年下滑,累计减少322万;从总人口占比来看,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10年达到峰值74.5%,随后连续6年持续下降,2016年占比为72.5%。
图1: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规模和占比开始下降
资料来源:2017年统计年鉴,申万宏源研究
伴随总量缩水是结构老化问题,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呈现趋势性老化现象,其中高龄劳动力(45-64岁)16年占比上升至39.2%。
我们将劳动力年龄人口划分为“15-24岁”、“25-44岁”以及“45-64岁”三个阶段,分别代表低龄劳动力、中龄劳动力和高龄劳动力,发现高龄劳动力占比持续提高,而低龄、中龄劳动力占比持续下滑,以2010年和2016年两年数据为例,10年劳动年龄结构为“23%-44%-33%”,16年这一结构变为“17%-44%-39%”,其中高龄劳动力上涨6.6pcts,而低龄劳动力下降6.1pcts,中龄劳动力基本保持平稳,劳动年龄人口呈现明显老化趋势。
图2:高龄劳动力占比逐年提高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1.2中短期来看后备劳动力边际改善能力弱
少年儿童(0-14岁)可视为劳动力后备力量,这部分人口在1953-2016年期间经历了增长、下降、小幅回升三个阶段,1982年达到峰值3.41亿,随后计划生育全面实施,90年代后伴随出生率全面回落,这部分人口在小幅波动中持续下降,2011年触底回落到2.22 亿,随后5年小幅回升,2016年至2.30亿,2012-2016年间累计增加844万。
从总人口占比来看,1964年达到峰值40.7%,随后进入下行通道,2013年到达底部16.4%,近三年小幅回升到16.7%。
从过往数据来看,相对于劳动力结构迅速老化趋势,劳动力后备补充力量薄弱。
资料来源:2017年统计年鉴,人口普查数据,申万宏源研究
我们进一步测算0-14岁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对劳动力年龄人口的边际改善作用。
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为时间起点,该时点0-14岁人口在2011-2025年这15年间将陆续进入劳动力年龄阶段,而同期该时点50-64岁人口将相继退出劳动力市场,我们将年龄逐年逐一更换粗算出11-25年累计减少2,259万劳动年龄人口,说明0-14岁人口对中
期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的边际改善明显弱于50-64岁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带来的边际减少,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中期处于加速下降阶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备注:2010年数据采用人口普查数据。
我们将11-16年推算数据和公布数据进行比较,误差在-5.1‰至-6.5‰,误差产生原因主要在于1、死亡率采用2010年数据,存在高估可能;2、时点人数和平均人数(期中人数)存在一定差异。
采取上述预测数据分析25年较16年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变化,发现结构老化趋势不改但速度有所放缓。
相较于16年低龄劳动力(15-24岁)、中龄劳动力(25-44岁)、高龄劳动力(45-64岁)为“17%-44%-39%”,而2025E 将变为“15%-41%-44%”,中低龄分别继续下降2.9 pcts 、1.7 pcts 。
高龄继续处于上升态势,上升4.6pcts ,相较于10-16年老化速度趋缓。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1.3低出生率将使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进入低水平新常态
每年新出生人口最快在15年后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因此新生儿数量可代表劳动力长期储备。
13年开始实施单独二胎,16年1月1日全面二胎正式实施,我们基于两个考
虑认为二胎政策对人口出生率提高作用不宜高估,第一,我国符合二胎条件的夫妇年龄结
构偏老化,50%是在40岁以上;第二,参考欧美、日韩发达国家,受经济文化因素影响,
一旦进入低出生率(低于20‰)和低死亡率(低于10‰)并存的低稳定阶段,大众的生育
意愿难以发生趋势性改变,而我国目前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已进入低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ind,申万宏源研究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全面二胎后存量市场来看,15年底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条件的夫妇9,000万对,保守估计16-20年申请率5%,大约新增出生人口450万,在17-21年按照1.5:2:2.5:2:
2释放,对应未来4年新增人口67.5/90/112.5/90/90万,粗略预测17-21年出生人口分
别是1,752/1,781/1,811/1,795/1,802万,这部分人口最快将在2032-2036年这5年间陆
续进入劳动力市场。
资料来源:申万宏源研究
备注:2018.1.18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新出生人口1723万。
我们继续沿用1.2测算方法推算全面二胎政策前5年(2017-2021年)对15年后(2032-2036年)劳动年龄人口的边际改善能力。
通过计算发现,2036年我国劳动年龄
人口将有可能减至8.98亿,较2013年峰值减少10.7%。
政策扭转不了劳动力总量加速
衰减趋势。
按照推测2032-2036年累计减少3,763万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减少753万,
而二胎政策前2026-2031年预计累计减少3,474万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减少579万,总
量持续处于加速衰减通道。
资料来源:申万宏源研究
备注:同图5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对改善劳动力人口结构具有一定作用,具体体现在低龄劳动力占比实现拐点向上并加速回升。
从内部结构来看,对低龄劳动力占比改善作用非常明显,对比
2025 /2031 /2036年三个时点,政策刺激低龄占比加速回升,从25年的底部15%回升至
31年的17%,随后五年政策效应下加速回升至19.1%。
另外观察中龄和高龄占比趋势,
中龄占比加速下降,36年较31年占比降低4.0pcts,而31年较25年只降低2.5pcts,我
们判断是由于出生于出生率回声潮的1985-1990年间的这部分人口31-36年间逐渐进入
高龄劳动力阶段;老龄占比增速维持放缓趋势,36年较31年占比提高1.9pcts,而16年
较10年提高6.6pcts。
图11:各时间段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减少(万人)图12:各时间点劳动年龄结构对比(%)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1.4劳动参与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我国劳动参与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以1980年为起点,我国劳动参与率在1983年达到峰值83%,此后进入振幅较小的震荡回落周期,2017年显著降至到68.9%。
劳动力总数在15年达到峰值7.87亿,16-17年开始回落,17年为7.85亿。
图13:我国劳动参与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ind,申万宏源研究
备注:世行劳动参与率是指15岁及15岁以上经济上活跃人口的比例:所有在特定时期为生
产货物和服务提供劳动力的人。
劳动力总数包括所有年满15 周岁、符合国际劳工组织对从
事经济活动人口所作定义的群体:所有在特定阶段为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提供劳力的人员。
劳动参与率下降与城镇化进程和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密切相关,我国尚处于城镇化进程和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升的阶段,劳动参与率将继续下行。
城镇化进程带来的是受教育人口比例、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以及劳动力劳动参与意愿下降,以上均能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
以美国和日本为例,二者劳动参与率与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城镇化率都明显负相关:1990-2015年间,美日都完成了城镇化进程,美国劳动力参与率下降3.4个pcts,同期城镇化率提高6.3个pcts,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0.9年;日本劳动力参与率下降3.9个点,同期城镇化率提升16.2个pcts,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2.9年。
而我国目前文盲率为4.86%,2015年平均受教育年限7.6年,城镇化率57.4%,均处于较低水平,参照国际经验,劳动参与率将会进一步下降。
资料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申万宏源研究
图15:美国劳动参与率与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化率对比图16:日本劳动参与率与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化率对比
资料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申万宏源研究资料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申万宏源研究
一国的劳动力供给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二是劳动参与率,
以上分析可见,在我国这两者都进入趋势性下行通道,这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将进
入快速下降通道,总量缩水叠加结构老化,人口红利时代不复存在。
产业升级对劳动技能
的高端需求只能通过工程师红利释放完成,而职业教育将是重要途径。
2.劳动力技能分布正经历解构升级
2.1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力强劲,第一产业加速挤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0-2016年期间我国就业人口规模从6.47亿增加到7.76亿,年均增长494万;从增速来看,2002年前波动较大,由96年峰值1.30%迅速下降至02
年0.66%,后续年份小幅震荡回落,其中GAGR(90-01)为1.1%,GAGR(02-16)为
0.4%,GAGR(90-16)为0.7%,我们认为这与02年以后产业结构加速调整,落后技能
劳动力加速淘汰有关。
图17:1990-2016年我国就业人员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备注:就业人员指在16周岁及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从2016年我国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来看,就业人员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占比43.5%,其次是第二产业,占比28.8 %,第一产业最低,占比27.7%。
值得一提的是02年之前,我国各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变动幅度相对较小,02年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三大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发生显著变化,第三产业快速提升,第二产业平稳上升,第一产业加速挤出,其中第三产业占比从02年的28.6%提升至16年的43.5%,第二产业相应从21.4%提升到28.8%,第一产业相应从50%降至27.7%。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我们对二、三产业分别进行门类拆分,第二产业建筑业和制造业分别在02年前后到达底部,并且伴随产业结构调整,吸纳就业迅速回升,其中建筑业CAGR(02-16)为10.96%,制造业CAGR(02-16)为5.25%,显著高于总体水平,相对来讲,煤气、水生产和供应小幅上升,采矿业小幅下降。
第三产业的14个门类中,其中新兴行业普遍增速靠前,前三甲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CAGR(04-16)分别达到16.3%、11.2%、10.4%,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大众服务业增速也较可观,这部分服务业是吸纳第一、第二产业中低端转移劳动力的主要行业,同时又面临往中高端服务业转型发展的压力。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备注:本图表涵盖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两部分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备注:本图表涵盖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两部分
将二三产业的18大门类的就业人员的吸纳速度进行比较,第三产业门类普遍增速超前,第二产业门类相对靠后,其中制造业排名第十,相对靠后,我们判断这与自动化和智能生产对人力的替代作用有关。
CAGR(04-16)前五的行业以三产中新兴服务业为主,二产中唯一进入的只有建筑业,其他四个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IT、批发零售。
三产的批发和零售业和二产的制造业同时也是重要就业吸纳门类,二者16年消化就业人口均过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备注:本图表涵盖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两部分
2.2高技能/技术劳动力集聚于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
我们以学历代表劳动技能。
不同产业劳动技能极化现象严重,专科及以上高技能就业人员集聚于第三产业,而初中以下低技能就业人员基本集聚于第一产业。
以2010年为例,第三产业拥有全市场82.6%的研究生就业人口,78.3%的本科生学历就业人口,70%的大专学历就业人口,46.9%的高中学历就业人口;第二产业相应拥有全市场研究生就业人口比例16.4%,本科20.4%,大专26%,高中32.8%;第一产业相应吸纳了全市场88.7%的无学历就业人口,75.3%的小学就业人口,49.7%的初中就业人口。
资料来源: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我们将三大产业细分为20个门类,利用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各门类劳动力技能结构对比。
先看高技能(大专、本科、研究生)占比情况,分别是教育(71.2%)、国际组织(70.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65.3%)、金融业(62.6%)、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58.4%)排名靠前,结论是高技能就业人员行业分布极化严重,主要集聚于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组织。
其次观察中等技能(高中)占比情况,分别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二产,33.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三产,27.5%)、房地产业(三产,27.4%)、批发和零售业(三产,25.8%)、文化、体育娱乐业(三产,25.2%)排名靠前,并且除农林牧渔外各行业占比波动较小,说明中等技能就业人员行业间分布均匀。
低技能(初中及以下就业人员)占比最高的有农林牧渔(93.6%)、建筑业(81.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76.1%)、住宿和餐饮业(73.9%)、制造业(70.1%),可见低技能就业人员集聚于农林牧渔、工业、建筑业以及大众性生活服务业。
整体来讲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高技能劳动力集聚能力较强。
图23:2010年我国各门类就业人口学历结构对比(单位:%)
资料来源: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单独来看制造业就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学历主要集中于初中和高中(20.1%)阶段,二者占比76.4%,专科及以上仅占9.8%,不占优势,可见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中高学历人才将较为匮乏。
单独拆分制造业到30个大类,发现不同行业学历结构有以下特点:(1)各行业劳动力技能结构分化明显,总体来讲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装备制造业学历结构明显优于食品制造业等最终消费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除外)。
这或许与装备制造业自动化程度高,对简单劳动替代作用强有关。
(2)学历结构占优势的行业专科及以上、高中、初中及以下三大类占比相对均衡,比如医药制造业三者比别是33.5%、30.5%、36%;学历结构占劣势的行业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急剧提升,比如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三者占比分别是2.6%、10.1%、87.4%。
资料来源: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2.3劳动力技能总体提升,领先行业强者恒强
采用2000/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资料,我们发现10年较00年就业人口学历结构有明显改善,大专以上学历就业人员占比提高最快,由4.7%提高到10.1%;高中学历微弱改善(12.7%到13.9%);初中以下学历下降明显,从76.5%降低到72.7%;无学历从6.2%降低到3.4%。
值得一提的是,前后两次统计,初中学历占比都最高,分别是41.7%和48.8%,其次是小学阶段,分别是34.8%和23.9%,说明我国就业人口整体技能学历层次还比较低。
资料来源: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分产业来看,就业人员学历结构改善速度呈现显著差异,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以专科以上学历代表高技能,201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高技能学历占比26.9%,较00年提高7.9pcts ,相应的第二产业占比9.8%,提高3.8pcts ,第一产业占比0.6%,提高0.5pcts ,说明随着经济体向服务经济转型,高技能劳动力加速向服务业转移,强者恒强逻辑得到产业层面的验证。
资料来源: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备注:两次人口普查中,为便于比较,除第一、二产业门类外都计入第三产业
为进一步验证行业层面强者恒强逻辑,我们将行业大类中大专及以上就业人口比重按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排名,计算不同行业的高技能就业人口比例10年较00年增速,结果初始高技能比重较高的行业增速显著高于比重低的行业,比如排名第三的金融业从业人员10年间提升21pcts ,而排名最后的农林牧渔业仅提升0.5pcts 。
说明起点高的高技能行业在后续发展中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磁吸效应显著。
图27:2010年较2000年各大门类高技能(专科及以上)就业人口占比变动(单位:%)
资料来源: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备注:10年普查数据按照00
年统计口径进行过调整
2.4高技术/技能劳动力比例提升,低技能劳动力加速挤出
我国职业有六大门类,分别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其中按照技术能力和学历水平来看,专业技术人员处于最高水平(专科以上就业人员占比40.3%),其次是单位负责人(34.9%)、办事人员(32.3%),商业服务人员(4%)、生产、运输设备设备操作人员(2.2%)、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0.1%)。
图28:各职业大类学历结构对比(单位:%)
资料来源: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10年相较于00年,商业、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比提升显著,分别从9.2%、15.8%提升到16.2%、22.5%,同时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从64.5%下降至48.3%,代表高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从5.7%提升至6.8%,有所改善。
这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息息相关。
资料来源: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进一步观察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R&D人员的变化趋势,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的R&D人员占比逐年提升,由2002年的14人年/万人增长至2016年的50人年/万人,GAGR(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