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作业

合集下载

2023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

2023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

2023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摘要:一、引言1.社会实践的意义2.2023年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的重要性二、中国近现代史概述1.近现代史的时间背景2.重要历史事件梳理三、社会实践内容1.实践活动安排2.实践地点选择3.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四、社会实践成果展示1.成果形式2.成果评价标准3.成果分享与交流五、总结与反思1.社会实践的意义与收获2.对近现代史知识的巩固与拓展3.对未来社会实践的展望正文:【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社会实践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2023年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的背景下,广大师生纷纷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亲身感受近现代史的发展变迁。

本文将从社会实践的意义、中国近现代史概述、社会实践内容、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以及总结与反思五个方面,详细介绍2023年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概述】中国近现代史是从鸦片战争至今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段时间里,我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在这些事件中,中国人民展现了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通过学习近现代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社会实践内容】在2023年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中,各地学校和社会团体积极响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参观历史遗址、革命纪念地,采访老年人群,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等。

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要严格遵守纪律,尊重历史,关爱他人,积极参与,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社会实践成果主要以报告、论文、心得体会、摄影作品等形式展示。

成果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内容真实性、观点鲜明性、结构完整性、创新性等方面。

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要认真记录、总结和反思,确保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通过成果分享与交流,提高自身及他人的历史素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试卷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试卷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试卷1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位人物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A. 毛泽东
B. 孙中山
C. 周恩来
D. 陈独秀
2.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共在中国的建立?
A.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 十月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土地革命战争
3.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哪年取得了全国胜利?
A. 1945年
B. 1949年
C. 1954年
D. 1966年
4. 下列哪个运动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A. 百花齐放
B. 四清运动
C. 反右派斗争
D. 大跃进
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A. 文化大革命结束
B. 九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林彪事件发生
二、简答题
1. 请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目标和成果。

2. 请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3. 请解释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要义。

4. 请解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内涵和目标。

5. 请说明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
请结合你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整体了解,阐述近代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并取得成功。

四、综合题
请根据你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理解,选取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例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土地革命等),并分析该事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和启示。

注意: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题时注意字数控制和回答的全面性、准确性。

中国近代史作业

中国近代史作业

中国近代史作业中国近代史作业一,从下列参考书目中选取你比较感兴趣或自选书目进行认真阅读,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写一篇读书笔记。

参考书目:黄进华、孙艺年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篇名著导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陈旭麓著:《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朱维铮著:《重读近代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

杨奎松著:《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全四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朱发平编:《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今天》,重庆出版社,1992年;胡绳武、金冲及著:《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叶曙明著:《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年;朱英主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刘波、杜福增等著:《长征纪实》,人民出版社,2006年;《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中国抗日战争-图文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金光耀、王建朗主编:《北洋时期的中国外交》,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王向远著:《日本右翼言论批判——“皇国史观”与免罪情节的病理剖析》,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章开沅:《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大屠杀取证》,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刘益涛:《中流砥柱——抗战中的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王真:《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何理:《抗日战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章开沅:《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1937——1938)》,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程兆奇:《南京大屠杀——日本虚构派批判》,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一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大作业试卷三参考答案.pptx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大作业试卷三参考答案.pptx
<->拨乱反正的推荐。
《二》国民经济的调蝌。1979年对国民羟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
可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关系党和国家的途命运的大政方付作出了政治决断和战咯抉择,拉开了改革开放 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幕,4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不渝坚持这次全会确立的路税方针政策,把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取得了举世弱目的伟大成就.实践充分证明,这次全会作为一个伟大转折点.已载入
卜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历史意义表现在:
一、标志荷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加织路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 领3集体。
二、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准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 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柬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主要有:
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G根本的,就是在党的I•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钿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曲,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 开拓进取精神、实干兴邦精神,激发出空前的枳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举世眄目的发展成就。
党的卜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同志的筑导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产35束
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向题的讨论,无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战、政治路战和祖织路线,Itt出了把党 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必党和国冢命运攸关的历史性抉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作业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参观革命纪念馆: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并参观纪念馆的展览,了解历史文物和实物。

2. 进行社会调查:选择一个近现代史时期的主题,如农民运动、对外交往等,走访调查相关的地方和人群,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和经历,并记录下来。

3. 去革命纪念地参观:例如长征纪念地、红军长征路等,实地查看革命的轨迹和纪念物,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革命的艰辛历程。

4. 参加学术研讨会:参加或组织学术研讨会,交流讨论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并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

5. 进行历史文献研究: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史书和研究资料,分析和评估不同学者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观点和解释,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6. 参与红色教育:参加红色教育活动,了解共产党的历史、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借此机会思考中国近现代史对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启示。

7. 撰写历史论文或作品:选择一个中国近现代史的问题或人物
为题材,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历史论文、小说、影评等作品,以展现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以上实践作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思想,提高历史素养和研究能力,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24春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作业1-3参考答案

24春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作业1-3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1
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0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历史,总会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人们以深刻启迪。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大地发生伟大历史性变迁,决定性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以下是具体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指明了方向,并领导了广大劳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行动指南。

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党通过广泛的群众动员和组织,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革命的成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得到真正的力量源泉。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行动指南,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在复杂的革命环境中保持正确的方向。

综上所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概括。

【高校与高等教育】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作业

【高校与高等教育】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作业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作业1️⃣ 引言:中国近代史的开启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是一段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性飞跃。

本文旨在通过深度剖析中国近代史的关键事件,展现其历史脉络和演变规律。

2️⃣ 关键事件一: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五口通商,并赔偿巨额军费。

此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如《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的社会经济也遭受了巨大冲击。

3️⃣ 关键事件二: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农民起义,它虽然未能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但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

与此同时,洋务运动作为一场自救运动,旨在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

然而,洋务运动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局面,反而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4️⃣ 关键事件三:辛亥革命与新中国的诞生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逐渐兴起,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性飞跃。

5️⃣ 结语:中国近代史的启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苦难与奋斗的历史,它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有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增强国家实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我们也应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23春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作业

2023春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作业

2023春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作业摘要:一、引言1.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背景2.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二、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问题1.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三、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1.鸦片战争2.太平天国运动3.戊戌变法4.辛亥革命5.五四运动四、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1.林则徐2.洪秀全3.康有为4.孙中山5.陈独秀五、近代中国的历史教训1.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2.必须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3.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革命六、结论1.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趋势2.中国近代史的启示正文:一、引言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阶段,它涵盖了从鸦片战争(1840 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年)的这一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中国近代的发展脉络,总结历史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二、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问题1.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近代中国,封建主义制度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民众疾苦,社会矛盾尖锐。

2.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入侵,瓜分中国,使国家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境地,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三、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1.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

2.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虽然最终失败,但打击了清朝统治,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灭亡。

3.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但为后来的政治变革埋下了伏笔。

4.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5.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四、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1.林则徐:清朝道光年间的名臣,严禁鸦片贸易,被誉为民族英雄。

2023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

2023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

2023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原创版)目录1.2023 年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背景2.社会实践作业的目的和意义3.社会实践作业的内容和要求4.社会实践作业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5.社会实践作业的提交和评价方式正文2023 年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历史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而中国近现代史作为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了解我国历史、认识我国国情、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国开中国近现代史课程设置了社会实践作业,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知识。

社会实践作业的目的和意义社会实践作业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变迁,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社会实践作业也是检验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实践作业的内容和要求本次社会实践作业的主题为“探访近现代历史遗迹,感受历史变迁”,要求学生实地走访我国近现代史的重要遗迹,如革命纪念地、历史博物馆、名人故居等,通过拍摄照片、采访当地居民、收集历史资料等方式,了解遗迹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现状和保护措施,并撰写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作业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为确保社会实践作业的顺利实施,学生需在实践前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走访时间、地点、方式等,并在实践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遵守当地规定,尊重当地文化和风俗习惯;2.注意安全,特别是在拍摄照片和采访过程中,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3.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主观臆断和虚假信息;4.注重团队协作,分工明确,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社会实践作业的提交和评价方式社会实践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包括调查报告、照片、采访记录等。

课程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践表现、调查报告的质量、照片的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予相应的课程成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充满曲折与辛酸,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这段历史,了解这个伟大国家的变迁和发展。

本文将从人类的视角出发,以真实的叙述方式,带领读者回顾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一、晚清时期:帝国的危机与变革在19世纪末,晚清时期的中国面临着外患与内忧的双重压力。

列强的入侵与国内的动乱使得清朝帝国岌岌可危。

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改革与革命思潮,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但都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二、辛亥革命:帝制的终结与共和的诞生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的胜利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篇章,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民主与现代化。

三、北洋政府与国共合作北洋政府成立后,中国陷入了民族矛盾与政治动荡。

在这个时期,国共两党开始合作,共同抵抗外敌入侵。

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旨在实现国家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国共合作最终破裂,中国陷入了内战的漩涡。

四、抗日战争:民族团结与全民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艰苦的一段历史。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展开了英勇抗战。

中国人民在长时间的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抗战胜利使得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并为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五、新中国的诞生与改革开放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如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这些改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直到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六、中国的崛起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的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近代史纲要在线作业1

中国近代史纲要在线作业1

中国近代史纲要在线作业1一、选择题1. 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A. 1839年B. 1840年C. 1842年D. 1843年2. 太平天国运动是由谁领导的?A. 洪秀全B. 孙中山C. 李鸿章D. 曾国藩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 创办民用工业C. 兴办新式学堂D. 实行君主立宪制4. 下列哪一项是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A.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D. 实行了土地改革5.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B. 十月革命的胜利C.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D. 科举制度的废除二、简答题1. 请简述洋务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简述五四运动爆发的经过及其意义。

三、论述题请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主要矛盾和斗争。

参考答案:二、简答题1.洋务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背景:洋务运动发生在清朝中后期,当时中国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国内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外部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一批开明的封建统治者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自我振兴。

主要内容:洋务运动主要内容包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堂等。

其中,创办军事工业是为了增强国防实力,引进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提高军队的战斗能力;创办民用工业是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兴办新式学堂是为了培养近代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2.五四运动爆发的经过及其意义:经过:五四运动起源于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学生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后,举行抗议示威活动。

随后,运动迅速扩大到全国各地,包括工人、商人、知识分子等各阶层。

运动的主要口号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

经过一系列斗争,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树立了民主和科学的观念,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

2024春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2终考大作业及答案

2024春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2终考大作业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2(2024春)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0分)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联系历史和现实,试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论述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一、引言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已走过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

在这百年的时间里,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发展成就。

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一历史进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也深远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在此,我将从多个角度深入论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二、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成立之日起,党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不仅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也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党始终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023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

2023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

2023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摘要:1.2023 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背景2.实践作业的目标和意义3.实践作业的内容和要求4.如何完成实践作业5.预期成果和总结正文:【2023 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背景】2023 年,国家开放大学开展了一项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社会实践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项作业是在我国教育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的,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实践作业的目标和意义】本次实践作业的目标是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实地考察、资料搜集和分析研究,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次实践作业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对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更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践作业的内容和要求】实践作业的内容主要包括:寻找和调查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遗址、遗址背后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的生平及其对历史的影响等。

要求学生在完成实践作业时,做到严谨求实、客观公正,注重实地考察与文献资料的结合,充分展示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何完成实践作业】为完成本次实践作业,学生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选题: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一个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

2.查阅资料:在选定主题后,学生需要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主题背景和历史发展。

3.实地考察:根据研究主题,学生需要实地考察与主题相关的遗址、纪念馆等,收集第一手资料。

4.分析研究: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挖掘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的内在联系。

5.撰写报告:最后,学生需要撰写一篇实践报告,详细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成果。

【预期成果和总结】通过本次实践作业,学生将提高自己的历史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实践作业的成果将以报告的形式提交,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1. (单选题)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本题2.5分)A、江南制造总局B、金陵机器局C、马尾船政局D、天津机器局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52. (单选题)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本题2.5分)A、独立自主,艰苦创业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C、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自力更生为主,正确外援为辅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53. (单选题) 在1911年爆发的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本题2.5分)A、湖南B、湖北C、广东D、四川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54. (单选题)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本题2.5分)A、地主阶段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名族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55. (单选题)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本题2.5分)A、长沙战役B、北伐受挫C、天京事变D、安庆失守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56. (单选题)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

(本题2.5分)A、新文化运动B、“二十一条”C、俄国十月革命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57. (单选题) 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本题2.5分)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王韬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58. (单选题) 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 )。

(本题2.5分)A、民族革命B、政治革命C、社会革命D、资产阶级革命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59. (单选题)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运动是( )。

(本题2.5分)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会议运动D、五卅运动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510. (单选题) 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 )。

中国近现代史- 作业答案5

中国近现代史- 作业答案5

单选题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主义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你的答案: A2、1927年国民党在全国统治建立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A、从金融业方面开始的B、从商业方面开始的C、从重工业方面开始的D、从交通业方面开始的你的答案: A3、在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是A、民族资产阶级B、工人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你的答案: B4、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处于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你的答案: B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由于经济地位决定了在政治上带有两重性的阶级是A、民族资产阶级B、城市小资产阶级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你的答案: A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是A、中国民主建国会B、中国国民党C、中国民主同盟D、中国共产党你的答案: D7、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政治上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A、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共和国B、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D、建立工农兵联合专政的苏维埃共和国你的答案: C8、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属于A、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B、农民阶级革命C、无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D、小资产阶级革命你的答案: A多选题9、在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民族资本主义你的答案: A,B,C10、在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的反动势力是A、地主阶级B、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你的答案: A,B。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终考任务二大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终考任务二大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终考任务二大作业一、背景与目的随着中国近现代史的演变,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中国经历了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为了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本大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研究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二、任务内容选择一个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分析该事件或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探讨该事件或人物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撰写一篇关于该事件或人物的论文,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

三、实施步骤选题与准备:根据兴趣选择一个事件或人物进行研究。

准备相关的资料,如书籍、文章、图片等,并对所选主题进行初步了解。

研究与分析: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采访当事人等方式收集资料,深入了解所选事件或人物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

同时,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撰写论文:按照学术规范,撰写一篇结构完整的论文。

论文应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其中正文应对所选事件或人物进行详细论述。

在论述过程中,应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同时使用可靠的史料支持观点。

交流与讨论:将论文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借鉴和批评指正。

通过讨论,进一步完善论文内容。

提交与评价:将论文提交给教师进行评价。

教师将根据论文的质量、研究深度和学术规范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学生应根据评价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注意事项确保研究的主题具有代表性和意义,能够反映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在研究过程中,应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使用虚假或片面的信息。

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注明出处和参考文献等部分,避免抄袭和剽窃。

在交流和讨论中,应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保持客观和理性的态度。

根据教师的评价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不断提高论文的质量和研究水平。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大作业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中山:革命的先锋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
孙中山,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广州革命政府大元帅。

他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在中国的主流舆论中是享有崇高名望的中国国民党革命人士之一。

近代中国的革命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

中国革命的许多先驱者早年也曾尝试采取和平的手段来推进中国的变革与进步。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希望能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但是,李鸿章并没有重视他的意见。

所以,孙中山决心以革命的方法推翻清朝的统治。

同年11月,他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未总理。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称为三民主义。

1911年4月27日举行了广州起义,此战役史称“黄花岗起义”。

由于革命形势已经成熟,武昌起义爆发了。

武昌起义掀开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还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

他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

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他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

孙中山的革命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